何为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4收藏

何为家谱,第1张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家谱的内容

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家谱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家谱在过去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个断代,修家谱可以为传统文化补课,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建设和谐家庭,就需要和谐的人格,家谱可以补充法律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家族、家规、家族的凝聚力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希望工程,可以通过家族援助,如果每个家族都能自我解决,那么就不用到社会上寻求帮助了。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大,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而且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修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修家谱是敬祖先的表现,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这是错误的,其实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这就是朴素的宗教。不仅我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山东来认祖寻根。所以我们这代人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明给继承发扬下去。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我们的下一代做一个见证!

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

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 “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论语·微子篇》孔子赞柳下惠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其志。《孟子·万章下》也赞“柳下惠之风”,说闻柳下惠之风节,胸襟狭小的人会宽大起来,刻薄的人会厚道起来。

柳下惠的事,《左传》p《国语》p《战国策》p《庄子》等都有记载。可《庄子·盗跖篇》却把柳下惠的弟弟说成盗跖(zhí强盗),说他手下有从卒九千人,孔子因与柳下惠为友,还专门去劝说盗跖,结果让盗跖羞辱的落荒而逃。据史料考证,盗跖实有其人,是春秋末p战国初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柳宗元应对此事相当熟悉。他在永州作《谤誉》提到盗跖说:别人说我是盗跖不惧怕,说我是仲尼也不以为荣。任人诽谤议论,“必自善”其身而处之,坦然面对诽谤和赞誉。

柳氏是关中六郡姓之一,是地方上的望族,其权势显赫一方。柳宗元先人大都在朝中为官做将。柳宗元自己在《送市颉防锼担核祖上“在高宗时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远祖有四代曾做过宰相。可见家氏之显赫。

可到武则天时,柳氏的命运发生了逆转。柳宗元的高伯祖柳](shì),在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宰相,因事为武后所恶,被贬爱州刺史,途遭追杀,被籍没了全家。自此,柳氏一蹶不振,柳氏的后人都只能做些县令类的小官。柳宗元贬在永州时曾在给岳父杨凭的信里提到过这件事,说柳氏虽号为大族,但五六代以来再没有人能在朝里为官。

柳宗元故乡河东的山川美景,名闻天下,让看过的读书人流连忘返。柳宗元自己也为河东壮美山河所吸引,他怀念故土的心情,日益强烈。柳宗元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说自己常常翘足提起衣服,“奋怀旧都”,久久向家乡的方向望着。可据《柳集》和史料看,他一生都没回过祖地。古时人喜用祖居地和官职等称谓人,所以后人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因他后来贬任在柳州,又称柳柳州。柳宗元痛恨当时的门阀士族,从不以族望自傲。可他仍为“先君之道”和“世德廉孝”而自豪,并因此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举止。这些我们在柳宗元回顾先祖往事的文字里都看得很清楚。

柳宗元的父亲母亲

柳宗元受父母的影响很大。柳宗元父亲柳镇一生多在军旅和府县做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官,死前为侍御史。由于长年接触社会现实,他洞达世务,激进用世。与一般士人儒生不同,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暴,加之能诗善文,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

柳镇的事迹,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都作了记述。这里我们挑几件事说一下。天宝末年,因遭遇战乱,柳镇携藏书带着家人到离家不远的王屋山隐居。当时随行的有子侄一大群人。后来,又“举族”逃到吴地。其间一群老小,“无以为食”,柳镇只好独自一人骑驴到处向人求食。空闲时,他给子侄和柳宗元讲《春秋左氏》和《易王氏》,脸上总是带着快乐的微笑,从不把忧愁表露出来。安史之乱平定后,柳镇献书朝廷,被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又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聘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并进大理评事。

柳镇在做晋州录事参军时,因议事直来直去,不为刺史所容。晋州刺史是郭子仪的部将,一介武夫,“酣嗜杀戮”,手下官吏没人敢与他争论。而柳镇“独抗以理”。当有人无故将被打死时,他用身体抵挡鞭子和棍棒。气得刺史怒投桌几折断床席,但他也不屈服。后来柳镇调长安主簿,又任太常博士。为生计着想,他曾请求去做宣城令。柳镇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审理陕虢观察使卢岳遗产案时,主持公道,抗拒宰相窦,被贬夔(kuí)州司马。三年后,窦⒒褡铮柳镇复为侍御史。柳镇这样做,他说是为了警世,让为相者不敢持威以为所欲为,为长者不敢怀私以夹杂私利。德宗专o他作制书说:“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考中进士,朝廷审查有无“朝士”作弊时,当德宗听说柳宗元是“抗奸臣窦”柳镇的儿子时,说:我知道柳镇不会为他儿子做这样的事。柳镇为人朝野尽知,“名闻于天下”。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人家。“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柳宗元父亲曾说;“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没有遗漏的。卢氏精熟诗书,在战乱家无书时教柳宗元古赋十四首。柳镇长年在外为官,柳母待族人,“敬之如臣事君”,“慈之如母畜子”,“友之如兄弟”。灾患时,缺食物,她宁肯自己不吃,也不让孩子饿着。柳宗元遭贬时,年近七旬的卢氏随之赴永州,身处恶劣的困境,她不露忧色,细心地照料着柳宗元,并不时地宽慰儿子,“明者不悼往事”,这是说聪明的人不要为过去的事悲伤和烦恼。而她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宽厚的心怀和深沉的母爱温暖着柳宗元。

柳宗元本家从兄弟很多,相互间都非常友善,他在遭贬时,宗直、宗一等人一直陪侍在他身边,至死也没离舍,其情谊之深可以想见。柳宗元有两个姐姐但命运都很悲惨,年纪轻轻,三十几岁就劳累成疾死去了。两人嫁的都是大姓人家。柳家讲究孝道,其“仁孝”远近闻名。当时的大户人家,宗亲往往都住在一起,不但尊长多,上下关系也杂乱,为 者是很辛苦的。大姐因成月忧劳,常常一个人哭泣不吃饭。二姐从早到晚,整日劳作,侍婆家“必敬必亲”。

柳宗元和两个姐夫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大姐夫崔简,贞元五年中进士第,先是在军中任职。崔氏以文章传家,崔简文章写得好。柳宗元说:他的学问,曾得到崔简的指教,受益匪浅。崔简“博知古今事”,“善谋画”。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刘辟自称留后,不久反叛。崔简曾劝节度使严砺早做防备,严砺依崔简的计谋行事,屡破刘辟叛军,为平叛做出了贡献。后来崔简出任连州、永州刺史。可永州刺史还未到任就被人诬告贬到O州(在今越南境内)。虽经幼弟诉讼朝廷冤情得雪,可他却含冤死在贬地。崔简比柳宗元大十岁,时年仅五十岁。

更不幸地是两个儿子处道和守讷从贬地扶柩过海时,遇风暴也被淹死了。柳宗元这时被贬在永州,他暂时草葬了崔简。崔简死后,柳宗元独撑起外甥的教养之责。他特别喜欢大外甥女柳媛,说她像大姐:“惠明贞淑,仁爱孝友。……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柳媛闲暇时弹弦乐吟诗如其母,可不幸早早就病亡了。

二姐夫裴瑾,是贞元三年中进士,为参京兆军事,金州刺史,还做过万年县令。他乐于助人,有请则应,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凡人有难,必出财力相救,闻名长安城。裴瑾为人性情开朗,善交结。他不轻视同僚和下属,待人一视同仁,不论出身微贱的还是地位高的都喜欢他。裴瑾喜好下围棋,懂音乐,饮酒甚少,“终生不以酒气加人”。他白天交际酬应,“夜读书考礼”,研究整理典籍,深受周围人赏识。后因为人直率被人谗言遭贬,染疟疾而亡。柳宗元和姐夫之间,一为笃友,一为密亲,他文中流露的真情,让我们今人读后也为之感动。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有了家谱,既可以使家族的历史有记可查,还可以起到联系家族各支各脉的作用~

家谱上有很多名人,可以激发家族荣誉感,让后代知廉耻,明是非。

同时也能知道祖籍何处,归乡祭拜祖先。

还能遇到同宗同族互相提携帮助,或者互相相认。

当然古代还有继承财产等问题,要以家谱中的辈分等等记载作为依据~

家谱的意义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家谱的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我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淮滨栏杆刘老寨刘氏家谱排字:林、永、华、同、学、桂、金、润、松、焕、均、银、湖、树、炳、城、锦、源、材、煇、增、锋、洁、彬、炜、坪。

江苏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中华刘姓的摇篮。当年的汉朝皇族,就是从江苏丰沛地区崛起于世的。后来,江苏的彭城--今徐州市,更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郡望。

历史上,江苏地区刘姓也是名人辈出,族姓盛兴。一直到现代,江苏刘姓在整个刘氏族姓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扩展资料

起源演变

刘姓,有三个主要来源:

1 来自祁姓。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为帝喾次子帝尧伊祁氏(陶唐氏)的后裔,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保定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

2 来自姬姓。为周太王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东周时重封王室成员刘康公为刘国国君。此为姬姓刘氏。

3 来自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项伯助刘季灭楚有功,故赐姓刘。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参考资料:

-刘氏家谱

何为家谱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