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图腾王大有与河南家谱网哪个更具代表性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中国姓氏图腾王大有与河南家谱网哪个更具代表性,第1张

陶姓历史文化系列篇(12)

摘要:自当代中国首次《新百家姓》排行--“1987年杜若甫、袁义达300大姓排名”发布以来,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姓氏图腾”开始在网上盛行起来。但真正影响广泛深远并且自成体系的当代“中华姓氏图腾”只有两大系列:一是王大有先生首创“中华姓氏图腾”128(100+28)姓系列;二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首次发布统一图样的“中华姓氏图腾”400大姓系列。前者是个人才艺的极致展示,后者是全国数十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从陶姓图腾的角度,还是从规范“中华姓氏图腾”的角度,我都主张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首次发布统一图样的“中华姓氏图腾”400大姓系列作为“百家姓图腾”通用范本。关于当代“中华姓氏图腾”的使用,我认为只要符合以下三条即可:一是族标。一个姓氏族群区别于其他姓氏族群的标志。二是“姓氏图腾”蕴涵本姓氏祖先起源的历史、文化遗迹信息。三是得到本姓氏族群主流任可。完全不必拘泥于是否“原始姓氏图腾”。“姓氏图腾始原”的回归研究探索是图腾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及极少数爱好者的事情,应与当代“中华姓氏图腾”的使用区别开来。

自当代中国首次《新百家姓》排行--1987年杜若甫、袁义达300大姓排名发布以来,各种“姓氏图腾”开始在网上盛行起来。其中涌现了较有影响并且自成体系的“中华姓氏图腾”两大系列:一是王大有先生首次发布“中华姓氏图腾”128(100+28)姓系列;二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首次发布统一图样的“中华姓氏图腾”400大姓系列。本文拟作一简单介绍和述评。

一.王大有先生首创当代“中华姓氏图腾”128姓系列。

<一>作者简介

王大有,字岭岩,号韶华,又号韶华子。1944年生。综合型学者,集美术家,图腾文化学者,文化人类学者,历史学家,天人合一全息生命学者于一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太极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纽带工程组委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名人学会会员。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自1956年开始发表美术作品。1974年以后进入创作高峰,截至1986年出版、发表、展览、被收藏美术作品100余幅。并多次获奖。1986年以后,转向书籍装帧艺术研究。

1978年以来,致力于中华上古文明研究,致力于中华本体文化与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古史重建,致力于美洲土著与中华文明亲缘关系的研究。

30年来亲赴各地考察民族、民俗、古文化遗址,壮行五次,行程十余万里,兼作旅行写生,体验生活。1他在图腾文化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是:设计创作了当代“中华姓氏图腾”128姓系列。

有各姓氏辈分书

孔姓主要起源于子姓,据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同家族的字辈蕴含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孔氏家族自始祖孔子之后形成最完整的族谱,在姓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孔姓也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姓氏,所以了解字辈排行后可以为按照顺序为孔姓宝宝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既代表着家族延续的标志,也有利于传统姓氏文化的传承。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3 姓氏辈分排名

同宗同族有辈分,同一姓氏不同族的辈分都排不了,不同姓氏的辈分更加排不了。

4 姓氏辈分排列表

:关于家谱全部字辈排行同一个姓氏全国各地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家谱中,内容不管如何简略,但字辈谱一定会有。字辈谱也称行辈字、排行、派语、派行诗等。它是用来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为子孙起名时定下的辈序用字。这个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间,也有少数姓名,三字中最后一个字为辈序字。这种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汉民族特有的。

5 姓氏祖谱排序列表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6 姓氏的排辈顺序

不同姓氏有不同字辈的排序,不同地方其字辈用字也是不一样的。如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但贵州毕节杨氏字辈就是: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自古以来,人们对取名择字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古代更有沿用字辈取名的习惯。杨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于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杨姓家谱字辈大全集1、湖北孝感杨氏字辈:文正炳有中和德,本利培成义道才;敬先祖如在其上,启后继换乎为新;荣华富贵运朝堂,永照世代真自强。

2、湖南永州迁入四川达州杨氏字派(部分):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3、山东临沂庄坞杨氏字派: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4、四川简阳杨晓初杨氏字辈:天映本其先,永春章荣昌;宗枝绍祖德,学尚佐家邦。简阳另一家之版本:天映本文朝,声大章荣昌;宗之绍祖德,学尚左家邦。

5、湖南龙山县杨氏字辈: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6、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7、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杨氏字辈:可继思鹏名,单光呸崇作,建绍宗辉成,修善立开,九在寿发,伦克多定先,德万休尚生,居守传年志,贤福官孝安。

8、湖南湘乡杨氏字辈: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9、安徽安庆杨氏字辈: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10、江苏六合杨氏字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11、辽宁抚顺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12、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13、广东汕尾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14、贵州毕节杨氏字辈: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7 姓氏族谱排序列表

孟姓文化之字辈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世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字为“宏”,避清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凡)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由姓的姓氏起源

  山东由姓

  据宗谱记载:山东的由姓基本都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俗称小云南),迁移并流布到全国各地的。

  举家迁移的由姓先祖是由士文、由士武、由彦祥、由彦祯兄弟四人及他们的后人。在移民的路途中,曾在河北枣强一带停留过,并留下了一些由姓子弟。由于移民是强迫性的,再加上离散后疏于联系和时间的淡漠作用,各地的由姓人便形同陌路了。流落在山东的由姓先祖由士文、由士武、由彦祥、由彦祯四兄弟及其后辈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由姓后人,其中由氏彦祯、彦祥最终在长山县大尚由庄(即现在的邹平县西董镇由家河滩)居留,后彦祯迁往淄邑东高村(即现在的邹平县大临池镇东高村);由氏士文、士武则迁往登州(蓬莱,福山县境内)居住。同样,在移民的途中,不断有由姓的后人留居在了聊城、新泰、青岛、兰村、乳山、莱阳、掖县、蓬莱等地,所以,在这些地方,现在还有由姓人的村庄。而山西老家已找不到大范围的由姓居民了。

  据记载,在清朝乾隆和雍正年间,驻留在山东福山岗嵛村的由氏家族,由于人丁旺盛,部分由姓人又南迁至海阳县,在当地的大沽头村居留,随着人口繁衍较快,又分迁至小沽头村一部,由姓人把这两地叫做“大由家”和“小由家”,由于小由家的人口很快就超过了大由家,所以,就流传起了“大由家不大,小由家不小”的说法。

  有几批由姓人还分迁到了东北各地,像辽宁锦州、大连、黑龙江、吉林,甚至内蒙古各地。现在,这些地方的由姓人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山东福山岗嵛村。

  而上将由喜贵据说是流落在河北的由姓人的后代。

  迁至岗嵛后,由于由姓繁衍较快,人支旺盛,很快就成了岗嵛的大姓。为此,由氏老祖,将一口铁锅打成四块,分给四个儿子,设立了东、南、西、北四支,分别居住于岗嵛村的东南西北四方。

  族谱记载:由士文 由士武为山东福山由姓一世祖,二祖的子孙统一排序,即:二世“好”,三世“勇”,四世“泰”,五世“敬”,六世“庭”,七世“尚”,八世“大”,九世“幸”,十世“东”,十一世“生”。自十二世开始分支,士文祖的子孙为南支和西支,士武族的子孙为东支和北支。

  南支十二到三十一世的辈分排序为:风、景、成、水(氵)、文、丕(培)、毓、芝、其、相、新、继、衍、祖、德、繁、荣、永、锦、昌;

  西支十二到二十九世的辈分排序为:化、玉、方、中、年、邦、鸿、克、守、业、敦、厚、传、家、承、续、丰、盈;

  东支十二到三十五世的辈分排序为:启、永、安、学、积、善、延、庆、寿、和、长、春、官、立、兴、竹、经、纬、霄、汉、志、向、冲、云;

  北支十二到三十五世的辈分排序为:道、香、万、世、文、秉、兆、宪、宝、浮、振、荫、君、茂、承、惟、钟、宜、得、希、铭、作、树、绍。

  东北由姓

  东北由姓以移居辽南的大连、辽东的丹东、辽西的朝阳为最早,皆源自山东登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登州升为府,隶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辖一州七县,今烟台市域)。大连甘井子区由家村的由姓,先祖由栋杰在清乾隆年间(1736年)从岗嵛村迁徙过来,以烧碳为生,落户今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镇由家村,至今已故有13代,约500户人口,村子多半姓由。留有传世字:栋、良、起、成、世、万、振、文、明、维、大、宗、守、业、乐、天、堂等。期间陆续有人口从该村迁徙到辽宁、吉林、内蒙等其它东北地区等地。另大连另有一由家村比该村早200年从岗嵛村迁徙过来,因为城市化的进程,此由家村早已不复存在,空留下地名由家村,现以成为大连软件园区。大连现有很多由姓人口,祖上大多是这两个由家村的。丹东(包括岫岩大洋河一带)的由姓一般认为是清代乾隆27年到32年之间自山东登州府海阳县沽头村,经海路陆陆续续迁移而来,经丹东来到东北的由姓人口,经过不断的迁徙,现在广泛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一带。目前,发源于山东登州府的闯关东由姓后人约有4-5万人,占全国由姓人口的三分之二。

  丹东东港

  由氏宗族所凡字辈对照表(简表)

  位于北井子、临海、新海、八家子、枣山、菩萨庙、范家山北土房东、丹东浪头等凡字如下:

  由百户、由应标、由恪、由全盛与由全增、由德祥、二字名(例如由果、由乐等)、文、年、洪、振、春、广、远、盛、世、长、庆……

  由忦后代凡字如下:

  由百户、由应斌、由忦、由全枝、由德元、由格、文、举、善、教、永、传、能(永、明)、大……

  枣山大由家屯、小由家屯以及马家店三家子由姓凡字如下:

  由百户、由应标()、由乾、由全远、由德钦、由佩、方、希、作、述、永、传、家(大、玉)……

  东尖山、古家三队由姓凡字如下:

  由百户、由应标()、由贤、由全忠、由德本、宗、克、万、长、清、永、传、玉、国……

  由玉林一支凡字如下:

  由玉林、来、显、世、自、辉、天、忠、廷、学、德、喜、宝、仁、福、财……

  由云重、由云亭后裔凡字如下:

  云、玄、世、连、忠、文(克)、万、长、振、春、展(德)、永……

  新力由姓凡字如下:

  秸、奉、来、兆(尚)、二字名、永、振、文、广、全、成、家、宝…

  由姓的人口分布

  1、由姓总人口有81万,大致相当于两三个普通乡镇的人口数,但分布较广,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统计,满、蒙等少数民族也有统计。由姓分布以北方环渤海地区为主,其中又以山东和东北占绝大比重。南方分布稀疏,所占人口统共不足一成;东北由姓人口估计有4——5万人,皆是闯关东后裔,基本都有血亲关联,总数已经占到由姓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山东老家还有2万多点,全国其他地区有1万多点。这和网上可寻见的由氏人物的籍贯分布特征较为吻合;

  2、由姓人口在近代的大发展是自“闯关东”开始的,从全国由氏人口数据的统计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关内由姓大多属于传统的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思想比较浓厚,聚居地以单一姓氏的村落构成为主,例如海阳的大阎家、临清的老赵庄等等;自“闯关东”以来,由姓先辈在野兽出没的白山黑水里四处垦荒,靠闯荡为生,像早年所有闯关东的先人一样,在冰天雪地里开荒地、挖人参、打猎打渔、伐木、放木排、淘金采矿、修铁路……为了填饱肚皮吃尽苦头,故能强健体魄,扩大生存,同时也形成比较均匀的人口分布态势;目前东北各地市大体上均有由姓分布,一般在丹东、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周边地域,形成几个比较主要的居住群。由姓闯关东通常是走海路到辽东半岛落脚,以后逐年沿着鸭绿江北上,在长白山山脉拓展后,又转向三江平原,近代以来在参与修建中东铁路的过程中,由氏族人又得以在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大量繁衍,最终形成东北由姓的基本格局。国共内战时期,有少部分参军入伍的由氏族人,随着林彪的四野,南下到南方各地,例如武汉、上海的由氏族人有不少都是来自东北的“南下干部”;

  3、全国由姓人口在百人以上的县市区有170多个,以一个家族最低人数100人为下限来粗略计算,由氏现存的未出“五服”的血缘家族应该不少于170个;全国由姓人口在三十人以上的县市区不太具备统计意义,中国的县市区一般都有几十万到近百万人口,几十人的存在至少在在数量上是很微少的;并且,更主要的原因是清查这部分人口的地理数据非常困难,要靠这部分所在地宗亲的自报家门;

  4、山东由氏一般认为是明初大槐树拨户移民到的山东,但大槐树之前祖居何地,目前无考,我个人倾向于沈阳由胜良大伯的观点。很多北方的中国人,都说是自己的祖辈来自“小云南”,但“小云南”究竟是指哪里,众说纷纭,目前谱牒界至少有七种互有争议的说法。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由姓在历史上不是名门大族,由姓在人口上的的发达,也只是明代以来的事。我们知道中国原本有几万个姓氏,但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姓氏,因为各种原因绝迹了。由姓能拥有今天这8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有可能就是一千年前某单一先祖的子息,尤其是华北和东北的由姓,应该符合老话说的“500年前是一家”。河北由氏和山东由氏同源。东北由氏大多是出自山东登州府(烟台市域),其中黑龙江由氏、吉林由氏主要又以辽宁的丹东和大连为主要发祥地;建国初期和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曾涌现两次东北移民潮,主要是移居北大荒;“三线建设”时期又有一批由氏宗亲随着厂矿的内迁而落户到祖国的西北西南边陲;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各地又不同程度出现回乡流,即从所居地返回辽宁的丹东大连和山东胶州半岛祖居地,其中以黑龙江的回乡流较具代表性。

  5、由姓的年龄段是0-14周岁9065人,15-64周岁62580人,65周岁以上9476人。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由姓的青壮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后劲也比较足。由姓从近现代以来看,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出人才的姓氏。由氏姓氏排名在400~500位区间,和其它姓氏相比,人才的贡献比例似乎更大,这也可能表明,这个姓氏的血脉还是比较优秀的,当然,这也可能是坐井观天。我们知道,基因所承载的东西其实比文字所承载的东西,要多得多,而且人类自身可能也始终处在进化当中。现阶段的由氏人口结构和老中青的梯度还是较为合理的,适合结构性发展,也就是说由氏宗族应该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氏族,前提是组织得当、人才突出的话。

中华族谱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拥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修订族谱的专家团队以及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团队,致力于族谱系统的研发。目前数据库已录入数据2000万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广东叶氏、福建谢氏、陈氏、林氏等多个大型宗族),采集校对服务范围遍及全球。

壹|服务宗旨

为解决族谱编修中续谱困难、校对不便等诸多难题,方便海内外族人查询族谱寻根问祖,故而建立团队研发中华族谱系统。一次修谱、永久保存、家族精神、世代相传。

贰|系统优势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宗亲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血脉亲情延续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宗族希望通过修纂族谱来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中国的族谱编修素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说法,族内每年都会有婚丧嫁娶,增添新丁的信息变更,因此族谱需要拥有可持续性和延展性。传统的纸质族谱保存不易,查询不便,印刷之后出现错误无法及时修改。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族谱的数字化更利于保存、修改(续修)。未来族谱数字化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电子族谱可以让族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族内互动,促进团结,打造拥有海量用户的交流商业互动平台。

[流传保存]

中华族谱系统实现了族谱数字化,以此代替纯粹纸质族谱带来的易损坏、缺失等缺陷,方便族谱的记载与研究,省时、省力、省钱。一次修谱,永久保存,世代相传。

[排版方式]

中华族谱系统采用世系图、世系表的排版格式,以树状形式排列,脉络清楚、简单易看,便于查看各支信息。且如有需要把族谱印刷成册,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印刷版,节省了以往族谱印刷高昂的排版费用。

[功能健全]

功能强大,可创建多个姓氏家谱,世系上可追溯炎黄,下可谱续万代。祖籍大事,名人辈出,生卒功过随时可续及修改删除信息。系统融入真人肖像、成员图册、成员录音等模式,实现了族谱主界面的多媒体化。同时,能正确的显示人名、地名繁体或生僻字的使用。

[专家团队]

自有的系统开发团队,可以针对客户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自有独立的服务器,可以保障客户资料的安全;有修谱专家作为顾问及修谱经验丰富的员工,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完善的服务。同时有厦门厚德华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加入,运用其专家及强大的推广团队,为项目保驾护航。

[版权专利]

我们拥有中华族谱系统的软件著作权,中华族谱系统的发明专利已通过初审,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叁|服务内容

一、免费为宗族族谱数据化;

二、宗族族谱续修管理方便化;

三、入户采集;

四、制稿排版;

五、打印成册校对。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 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家谱对于每个家庭还是蛮有重要意义的,楼主提到的这个就可以在线修缮家谱,还可以打印纸质的呢。

郎姓,中国姓氏之一。来源有三:出自姬姓,出自南匈奴,出自钮祜禄氏,出自满族。郎姓名人有郎朗、郎咸平、郎昆、郎永淳、郎平、郎约翰等。

中文名郎姓

姓氏来源出自姬姓,南匈奴,钮祜禄氏

郎姓名人郎朗、郎咸平、郎昆、郎永淳等

目录

1基本介绍

2姓氏源流

▪ 源流一

▪ 源流二

▪ 源流三

▪ 源流四

▪ 源流五

▪ 源流六

3得姓始祖

4迁徙分布

5历史名人

▪ 郎约翰(宗教神职位人员)

▪ 郎朗

▪ 郎平

▪ 郎咸平

▪ 郎昆

▪ 郎祖筠

▪ 郎永淳

▪ 郎宝信

▪ 郎宇

▪ 郎益华

▪ 郎静

▪ 郎绍君

▪ 郎宗权

▪ 郎友良

▪ 郎太岩

▪ 郎士元

▪ 郎氏

▪ 郎坦

6郡望堂号

▪ 郡望

▪ 堂号

7通用联

▪ 四言通用联

▪ 五言通用联

▪ 六言通用联

▪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8家谱文献

9字辈排行

1基本介绍

编辑

郎[郎,读音作láng(ㄌㄤˊ)]

2姓氏源流

编辑

郎(Lá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之后,以地为氏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上记载,春秋初年,鲁懿公姬戏有个孙子叫费伯,为鲁国上大夫,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鲁隐公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农历4月私自占据了郎城(今山东鱼台县),以其为自己家族的食邑,这在史书《春秋》中有记载:“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当时,鲁隐公也莫可奈何,默认了这个事实。在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所据邑名为姓氏者,称郎氏;也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费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从这段史籍记载中,人们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历史渊源,该支郎、费二氏同宗同源,因此有“郎费不婚”之说。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郎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郎氏的一支,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的郎氏部落。汉元帝刘奭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匈奴民族内部因权利之争而发生大规模的分裂,分成北、南两支匈奴部族,其中的南匈奴部随其可汗呼韩邪单于(稽候珊)归附于西汉王朝。

其后,南匈奴被汉王朝分化,郎氏部落内迁中原,逐渐汉化,族人中有以原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者,称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郎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郎中,亦称廊中、郎官,是皇宫中负责守卫宫殿左右廊庑而命名,最早始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沿置,最高军政长官为郎中令,西汉时期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汉时期,官秩达两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还负责掌管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在最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各类的长官称“郎中将”,其后各类逐渐泯同,最后改为光禄勋。东汉时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书中台,在皇帝左右协助处理政务,职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以上者称“侍郎”。到了晋朝至南北朝时期,郎中为尚书曹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到唐朝以后,郎中之职逐渐由尚书分曹理事,分为六部,各部均设“侍郎”之职,为各部尚书的辅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长官,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长。

在郎中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郎中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纽祜禄氏(女奚烈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吉林通志》记载:

1满族纽祜禄氏,亦称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其冠用汉姓的最初时间,据其《郎氏族谱》记载为清朝清乾隆年间。郎氏,是由纽祜禄氏满语汉译为“狼”,进而演变为郎氏。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朝时期,纽祜禄氏部落的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今辽宁新宾)。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在金国时期,纽祜禄氏的姓氏被史书记载为女奚烈氏,据史籍《金史》记载:“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氏。在清朝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今日满族郎氏的姓氏,在历史上并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国时期起即汉译为郎氏。远在金国时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金国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变为纽祜禄氏,清朝中叶以后,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汉化为郎氏这一汉姓。

2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多冠汉姓为郎氏、兰氏等。

3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4满族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汉义“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5满族钮赫哷氏,满语为Niohere Hala,汉义“狈”,世居沙济(今辽宁新宾)、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英额(今辽宁清原英额门)、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

6满族钮胡勒氏,满语为Niohule Hala,据史籍记载,源于濊貊族后裔氏,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东海浑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7满族钮呼特氏,满语为Niohut Hala,源于濊貊族后裔,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浑春库雅拉(今以图们江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绥分河,南至朝鲜咸镜道镜城地区)、汪钦(今吉林汪清)、浑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侗族、佤族、裕固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郎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1]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以后西藏地区官吏郎仔辖,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郎仔辖,是唐朝以后西藏地区藏族官员的称谓,在藏语中,“郎仔”就是道路,郎仔辖就是负责管理道路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地方交通管理局局长,此官职称谓一直沿用至民国后期。

在郎仔辖的后裔子孙中,多世代沿袭其官职称谓,并以之为姓氏,后汉化省文简改为单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3得姓始祖

编辑

费伯。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第一个以郎为姓的人,是大约3000年以前的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他原来姓费,迁到郎城(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居住之后,子孙才以邑为氏,纷纷改姓了郎。从这段记载,更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一段渊源,因为,郎姓的始祖是费伯,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郎为氏,有的却仍然沿用原来的费姓,3000年前他们本是一家人。故郎氏后人奉费伯为郎姓的得姓始祖。

4迁徙分布

编辑

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33位。郎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郎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郎不但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姓氏,而且其始祖是出自具有光辉历史的春秋鲁国,是曾经“制礼作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贡献的周公后裔,当然,更毫无疑问是组成中华民族的黄帝子孙之一。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郎姓起源于姬姓。周朝时,鲁国国君鲁懿公的孙子费伯,曾率部驻扎在郎(今山东省鱼台东北),后来驻扎时间久了,费伯的族人就有许多留在了郎地,并且以“郎”为姓。因此郎姓是鲁国国君的后裔。由于鲁国国君是周朝王室后裔,因此,郎姓起源于姬姓。历史上少数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为“郎”。这一个传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后裔比较起来,后来繁衍不算很广,所以历来的郎姓人士也并不十分多见。我国江西的磁器,为古今中外所闻名,其中以康熙年间的郎窑,最为珍贵。而郎窑是由当时的江西巡抚郎廷佐所造。郎姓望出中山郡(汉高祖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魏郡(汉高祖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看你自己家的家谱有没有上传到网络,没有的话世查不到的。我们石家庄地区派出所可以查询家谱或村志也可以查询。

据统计,上图现在1949年前的家谱计11700种,近10万册。上图家谱具有以下特点: 

履盖面较广。上图收藏的家谱履盖全国20个省,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其次为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省,甘肃、贵州、广东较少。浙江的家谱,集中於金华、余姚、上虞、慈溪一带,安徽的家谱,则以徽州地区最为集中。

姓氏较多。上图家谱共分328个姓氏。其中以张姓最多,计638种,其次为陈姓622种,王姓524种,吴姓424种,刘姓420种,李姓418种,周姓366种,其他徐、黄、朱、胡、杨姓等均在200种以上。冷僻姓氏有80余姓,如吾、承、寻、帅、危、谌、港、後、平、阳、璩、青、斜、揭等。

质量较高。上图收藏的家谱多为清代、民国期间刊本和木活字本,但有200馀种明刊本,不少明刊本家谱中保存着彩绘书像;家谱中还有不少稿本人纂修底本和名人家谱,均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具有上海地方特色。上图收藏的家谱,相当一部分是上海开埠後外地来沪发展人士的家谱,如《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家谱》,对於研究上海近代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至於《合肥李氏宗谱》(1928年修)、《龙溪盛氏宗谱》(1943年修)、《无锡荣氏宗谱》(1935年修)等家谱则以独御的视角揭示了十九世纪後期、二十世纪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 

g开头的姓氏有58个,分别如下:

过  guō 、果  guǒ 、国 guó 、归海  guī hǎi 、妫  guī 、圭  guī 、归  guī 、诡  guǐ 

桂  guì 、贵  guì 、光  guāng 、广  guǎng 、官  guān 、关  guān 、管  guǎn 、贯  guàn 、谷梁  gǔ liáng 、辜  gū 、估  gū、谷  gǔ 、古  gǔ 、顾  gù 、缑  gōu 、苟  gǒu 。

勾  gòu 公冶  gōng yě 、公羊  gōng yáng 、公西  gōng xī 、公孙  gōng sūn 、公叔  gōng shū 、公良  gōng liáng 、龚  gōng 、恭  gōng、宫  gōng 、功  gōng 、公  gōng 、弓  gōng、共  gōng 、拱  gǒng 、巩  gǒng 、贡  gòng 、庚  gēng 、耿  gěng  、戈  gē 。

盖  gě 、葛  gé 、革  gé 、高堂  gāo táng 、高  gāo 、皋  gāo 、郜  gào 、告  gào 、刚  gāng 、甘  gān 、干  gān 、淦  gàn、改  gǎi 、尕  gǎ。

姓氏介绍:

姓氏的延续,可以使人们从基 因学、遗传学的角度认同同为炎黄子孙的血脉相连。中国有着寻根问祖的传统,认为这样是为祀祖尊宗,求得祖先佑护,同时也是传承祖德、光宗耀祖,认为每个人与祖先都是血脉相连的,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血脉,流传到自己身上。

因为有着这种传统,通过《百家姓》这篇启蒙文学对姓氏传承、使人们对姓氏的认识。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中国姓氏图腾王大有与河南家谱网哪个更具代表性

陶姓历史文化系列篇(12)摘要:自当代中国首次《新百家姓》排行--“1987年杜若甫、袁义达300大姓排名”发布以来,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