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家谱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3收藏

徐姓家谱的介绍,第1张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西,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1、河南光山

承先光正大永世保宗传嘉庆安定守文明道德天

2、山东苍山

安保会启邦广庆和太昌永传献吉祥敬修怀锦信浩月登辉扬

3、安徽合肥

正家本礼仪传世尚文明永守为先志纯修乃大成

4、安徽当涂

经修文盛道辅政声闻汉平章绩著唐

5、江苏宝应

贵大顺丙德作刚尚

6、浙江金华

美绍总联芳昭宣丰豫胜蕃萃益金章纪叙云礽俊

7、湖南资阳

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业焕鸿章

8、湖北恩施

宗祖仕显盛大光先列秀新启明昆

9、江西新建

尚永朝一甫明曰嘉隆盛维新昭伟烈济美协其祥

10、四川合江

天下文章曰显先有国超三四代元光宗体祖昌明远永享荣华富贵全

11、云南昭通

达德捷敬文朝维念光先荣宗应守诚泽齐思治国世发绍家声

12、广东丰顺

甲念大小百千福永忠良太时中文正兴高必聪明历代名位显奕世功业成

13、河南信阳

天道中泽大其家学义芳居心培正本作德庆绵长

《泾川徐氏宗谱》

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藉手一时,十乐也。

并不妨互勘之,互白之,是亦经其事者所不敢自欺。

有关徐姓家谱的编纂原则和要求,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两部家谱的凡例看个大概。这两部家谱分别为:《洞庭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家谱修成之后,印数是固定的,编号分颁给族内有关人员保管、珍藏,并有详细记录。保管者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慈南徐氏宗谱》就有这样的规定:“一每岁元旦藏谱者各携谱至宗祠,当众验阅一过,随给馒首两枚。二逐年春秋两季,将谱各向日翻晒,以免蠹蚀鼠伤等情。三各房分藏之宗谱,如有藏贮不谨,蠹坏遗失者,作不孝论。四统谱归宗长掌管,以备族人检阅。但检阅时必须在宗祠,点烛、焚香、沐手敬读,以照诚谨。珍视之情,跃然纸上。在其他宗族的家谱上,也都有类似的不准外借、盗卖的规定。如有违犯,惩罚是逐出宗族。

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族。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或人谱的内容,如养子,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收录。

《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涵量。其他如《慈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

分类: 交通/旅游

问题描述:

如能说明对应的字是多少“世”就更好了

解析: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湾。徐寿泉家保存家谱,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是这支徐姓的长子长孙。这些徐姓家谱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根据习俗,这些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家门的。章林村人说,他们希望台湾的徐氏后人与他们联系,共续家谱。”

徐姓起源参考之三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徐姓家谱的介绍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