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表字里带“子”的为什么那么多?
“子”是男子美称(与“子墨子”不同),“字以表德”,当然用者众多。 从春秋就开始流行。例如: 如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名字。这就是: 颜回(子渊) 闵损(子骞) 颜幸(子柳) 冉耕(伯牛) 冉雍(仲弓) 曹血阝子循) 冉求(子有) 颜文(子骄) 狄黑(哲) 颜哙(子声) 冉孺(子鲁) 后处(子里) 琴牢(子开) 孔忠(子蔑) 伯虔(子析) 秦商(子丕) 遽瑗(伯玉) 林放(子立) 县成(子祺) 申枨(子续) 仲由(子路) 宰予(子我) 冉季(子产) 言偃(子游) 卜商(子夏) 曾参(子舆) 燕汲(思) 原宪(子思) 商泽(子秀) 曾点(晢) 秦冉(开) 陈亢(子亢) 申党(周) 商瞿(子木) 高柴(子羔) 荣旗(子祈) 樊须(子迟) 秦非(子之) 有若(子有) 梁鳣(权鱼) 廉絜(庸) 邦巽(子敛) 秦祖(子南) 郑国(子徒) 乐亥欠(子声) 巫马施(子旗) 公西赤(子华) 步叔乘(子车) 漆雕开(子开) 公伯缭(子周) 石人郢(行) 司马耕(子牛) 叔仲会(子期) 颜无繇(路) 公哲哀(季次) 任不齐(送) 南宫括(子容) 公治长(子长) 宓不齐(子贱) 漆雕哆(子敛) 颛孙师(子张) 施之常(子恒) 颜之仆(叔) 奚容点(子晢) 壤驷赤(子徒 端木赐(子贡) 公孙龙(子石) 公祖句兹(子之) 公西点(子上) 石作蜀(子明) 澹台灭明(子羽)漆雕徒文(子文) 几乎都带“子” 三国以后带子的要少一些, 曹植 字“子建”(曹丕 字“子桓” 王献之字“子猷”(弟弟字“子敬”) 王献之字“子猷”(弟弟字“子敬”)) 王献之字“子猷”(弟弟 字“子敬”) 杜甫 字“子美” 苏轼 字“子瞻”(苏辙 字“子由”) 袁枚 字“子才” 陆九渊字“子寿”
1 世说新语文言文
文学第四之八十八、袁虎咏诗(原文)袁虎(宏)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
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袁虎小时候,家境贫寒,曾受人雇佣,运送租米。谢镇西(尚)一次坐船外出,当天晚上月朗风清,听到江中小洲的运货船上有咏诗的声音,颇有情调。
所咏的五言诗,还是他以前从没听到的。谢尚赞赏不已,随即派人去仔细打听,才知道是袁虎在咏自己写的《咏史》诗。
于是邀到船上,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言语第二之言语五、覆巢之下(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
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雅量第六之三十六、上忽发火(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译)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曾在房间里闲坐,突然屋顶着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连鞋都来不及穿。
子敬却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来侍从,扶着走了出来。世人以此事来判定二王的气度。
赏誉第八之一百三十二、士少彻朗(原文)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译)王子猷(王徽之)说:“世人品评士少(祖约)爽朗,我也认为他极其爽朗。”
赏誉第八之一百五十一、遇酒则酣(原文)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译)子敬(王献之)在给哥哥子猷(王徽之)的信中说:“兄长落落寡合,遇到酒就开怀畅饮,留连忘返,确实让人赞叹。”
品藻第九之七十四、吉人之辞寡(原文)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译)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品藻第九之八十、长卿慢世(原文)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兄弟一起欣赏《高士传》中的人物和赞语,子敬欣赏“井丹高洁”这一则,子猷说:“不如‘长卿慢世’好。” 伤逝第十七之十六、人琴俱亡(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都病得很厉害,子敬先死了。
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先兆都没有,人就死了呢?“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伤感。说罢就叫车去凭吊,一声也没哭。
子敬平素喜欢弹琴,子猷径直坐到灵床上,取来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已经不和谐了,子猷就把琴摔到地上,说道:“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去了呀!“随即痛哭欲绝,很久才好。一个月以后,子猷也死了。
2 世说新语 文言文《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远方的手,远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文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 陈太丘去拜访荀朗陵,因为家穷又俭朴,没有仆人杂役,就让儿子陈元方驾车,陈季方拄着棍子在后面跟着。孙子陈长文还小,就抱在车里。等到了荀朗陵家,荀朗陵的儿子荀叔慈来开门,荀慈明在席间劝酒,他家其他六个儿子陪着吃饭。而荀朗陵的孙子荀文若也还小,就坐在爷爷腿上。这事传到朝廷,太史向上报告说:“有德的星星都向东方聚集了"
3 世说新语文言文文学第四之八十八、袁虎咏诗 (原文)袁虎(宏)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
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袁虎小时候,家境贫寒,曾受人雇佣,运送租米。谢镇西(尚)一次坐船外出,当天晚上月朗风清,听到江中小洲的运货船上有咏诗的声音,颇有情调。
所咏的五言诗,还是他以前从没听到的。谢尚赞赏不已,随即派人去仔细打听,才知道是袁虎在咏自己写的《咏史》诗。
于是邀到船上,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 (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言语第二之言语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
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雅量第六之三十六、上忽发火 (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译)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曾在房间里闲坐,突然屋顶着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连鞋都来不及穿。
子敬却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来侍从,扶着走了出来。世人以此事来判定二王的气度。
赏誉第八之一百三十二、士少彻朗 (原文)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 (译)王子猷(王徽之)说:“世人品评士少(祖约)爽朗,我也认为他极其爽朗。”
赏誉第八之一百五十一、遇酒则酣 (原文)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译)子敬(王献之)在给哥哥子猷(王徽之)的信中说:“兄长落落寡合,遇到酒就开怀畅饮,留连忘返,确实让人赞叹。”
品藻第九之七十四、吉人之辞寡 (原文)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译)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品藻第九之八十、长卿慢世 (原文)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兄弟一起欣赏《高士传》中的人物和赞语,子敬欣赏“井丹高洁”这一则,子猷说:“不如‘长卿慢世’好。” 伤逝第十七之十六、人琴俱亡 (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都病得很厉害,子敬先死了。
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先兆都没有,人就死了呢?“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伤感。说罢就叫车去凭吊,一声也没哭。
子敬平素喜欢弹琴,子猷径直坐到灵床上,取来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已经不和谐了,子猷就把琴摔到地上,说道:“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去了呀!“随即痛哭欲绝,很久才好。一个月以后,子猷也死了。
4 《世说新语》其中一篇文言文翻译及启示译文:荀巨伯到远方看望朋友的病情,正好有胡人在进攻所在的郡城,他朋友说:我要死了,你快逃走吧。
巨伯说:我跑那么远来看望你,你让我逃跑;扔掉义气而求得活命,这能是我荀巨伯所干的事情吗?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贼兵相互告诉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率军撤回。
全城人的生命财产到得到了保全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1 世说新语文言文
文学第四之八十八、袁虎咏诗 (原文)袁虎(宏)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
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袁虎小时候,家境贫寒,曾受人雇佣,运送租米。谢镇西(尚)一次坐船外出,当天晚上月朗风清,听到江中小洲的运货船上有咏诗的声音,颇有情调。
所咏的五言诗,还是他以前从没听到的。谢尚赞赏不已,随即派人去仔细打听,才知道是袁虎在咏自己写的《咏史》诗。
于是邀到船上,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 (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言语第二之言语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
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雅量第六之三十六、上忽发火 (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译)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曾在房间里闲坐,突然屋顶着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连鞋都来不及穿。
子敬却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来侍从,扶着走了出来。世人以此事来判定二王的气度。
赏誉第八之一百三十二、士少彻朗 (原文)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 (译)王子猷(王徽之)说:“世人品评士少(祖约)爽朗,我也认为他极其爽朗。”
赏誉第八之一百五十一、遇酒则酣 (原文)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译)子敬(王献之)在给哥哥子猷(王徽之)的信中说:“兄长落落寡合,遇到酒就开怀畅饮,留连忘返,确实让人赞叹。”
品藻第九之七十四、吉人之辞寡 (原文)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译)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品藻第九之八十、长卿慢世 (原文)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兄弟一起欣赏《高士传》中的人物和赞语,子敬欣赏“井丹高洁”这一则,子猷说:“不如‘长卿慢世’好。” 伤逝第十七之十六、人琴俱亡 (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都病得很厉害,子敬先死了。
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先兆都没有,人就死了呢?“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伤感。说罢就叫车去凭吊,一声也没哭。
子敬平素喜欢弹琴,子猷径直坐到灵床上,取来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已经不和谐了,子猷就把琴摔到地上,说道:“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去了呀!“随即痛哭欲绝,很久才好。一个月以后,子猷也死了。
2 《世说新语》中简短古文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解释:
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当时孔融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两个如故在外面玩耍,丝毫没有理会官兵。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害了。
2、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解释:
东汉时,颍川郡名士陈实(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他的两个儿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都功业有成,尊长爱幼,德行甚佳。陈纪的儿子陈群(字长文),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争论各自父亲的功德,不可开交,找祖父陈实评理。陈实认为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样的,感叹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搜狗百科-世说新语
3 世说新语 文言文《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远方的手,远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文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 陈太丘去拜访荀朗陵,因为家穷又俭朴,没有仆人杂役,就让儿子陈元方驾车,陈季方拄着棍子在后面跟着。孙子陈长文还小,就抱在车里。等到了荀朗陵家,荀朗陵的儿子荀叔慈来开门,荀慈明在席间劝酒,他家其他六个儿子陪着吃饭。而荀朗陵的孙子荀文若也还小,就坐在爷爷腿上。这事传到朝廷,太史向上报告说:“有德的星星都向东方聚集了"
4 世说新语文言文《袁虎少贫》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
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刁习,明月技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王言许,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白),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计。
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炊饭成糜》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
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
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覆巢之下》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一个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拘捕两个儿子的) 差役也到了。
子猷两则是哪两则,能否给出具体题目??请写在追问里面。要采纳哦~~。
5 文言文世说新语郗超翻译原文郗超与谢玄不善①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④必济⑤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⑥,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⑦必能立勋”元功⑧既举⑨人咸⑩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注释①善:和,和睦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典故出自楚庄王“问鼎中原”③狼:像狼一般,名词活用作状语,下文“虎”同此用法④是:这个人,指谢玄⑤济:有益⑥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⑦容:或许⑧元功:首功,大功⑨既举:立大功后既,已经举,成,实现⑩咸:都译文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 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1 文言文总结
《晏子使楚》一、文言知识1、通假字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2、古今异义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王曰,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3、一词多义使:晏子将使楚 (出使) 上使外将兵(派)闻:楚王闻之(听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谓:谓左右曰(对) 太守谓谁(是)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学而时习之(复习)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4、文言句式何以也(倒装句。
何以,即“以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省略句)5、整体感知:《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6、文章结构: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 晏子反驳楚王( ) 楚王低头认输(结局)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7、写作技巧: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政治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
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人琴俱亡》一、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亡:而子敬先亡(死) 亡羊补牢(丢失)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已:此已丧矣(已经)惧其不已(停止)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以为妙绝(极点)沿溯阻绝(断)群响毕绝(消失)2、文言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二、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死了,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通过写子猷掷琴,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结尾“月余亦卒”,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全文基调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三、结构内容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四、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情节的展示中,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令读者唏嘘扼腕,感叹世事无常!《小石潭记》一、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有“感到”“觉得”之意) 山水之乐(乐趣) 醉能同其乐(欢乐)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翻译) 必以情(以,按照) 何以战(凭、用、靠) 以其境过清(因为)为:为坻(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蔓:青树翠蔓(蔓:茎蔓) 不蔓不枝(蔓:牵牵连连)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二、整体感知《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结构内容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四、疑难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
2 求两篇文言文的总结一 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2、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3、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4、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 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5、文言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二 1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 今义:维护,维持 (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 (1)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 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 (2)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3)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 (4)凝 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 (5) 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 4词类活用 (1) 名词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 (2) 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下临无地(向下,往下) (3) 方位名词作动词。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4) 形容词作动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 (5) 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视野) (6)动词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 (使……逃匿)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 连词,表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 (3) 连词,表承接。
爽籁发而清风生 2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访风景于崇阿 (2) 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
望长安于日下 (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 2疑问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倒装句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
3 述职述廉报告中能引用的古文言文、名言有哪些述职述廉古文名句 1、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南史·王昙首传》 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 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庄子·刻意》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6、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7、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8、至清廉平。
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9、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宋·林逋《省心录》 1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1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
——宋·林逋《省心录》 12、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 13、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14、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1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 1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忠经·守宰章》 1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后汉书·张衡列传》 1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19、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 20、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2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22、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 23、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后汉书·班固列传》 24、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 25、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26、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7、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28、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
——《汉书·司马迁传》 29、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30、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31、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32、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 3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汉·刘向《说苑·敬慎》 35、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
——汉·刘巡《淮南子·泰族》 36、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 37、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
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 38、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清·汪汲《座右铭类编·政治》 3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41、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42、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
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 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45、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
——梁实秋《钱》 46、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朱子语类辑略》 47、贪廉者,治理之大关。
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 48、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49、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
——汉·刘向《新序·节士》 50、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 5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
4 谁能帮我总结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
5 帮我写一篇800字的语文考试总结用文言文的内容方式不要口水话希望先总结语文我认为这个月我的语文学得还不错,每次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重点都能记住并把它们抄在本上,这对语文复习有很大帮助我的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虚实文能写得比较好,现在正努力写一些议论文或小说,希望能是作文水平上升一个台阶我打算在暑假完成这个愿望 在做语文作业时,我有时会有一些烦躁的心理,一看到那些作业就打不起精神,放弃了很多练习机会从放暑假开始,我要尽量使自己平静,认真完成每一道题,尽量写对学语文是一个慢功,课文的分析和理解,词句的应用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为此,我对自己提出要求:每星期记五个成语;每星期读一篇好作文;每星期学会一个阅读技巧此外,我还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数学方面,我担心的比较少我的数学成绩总令我满意,在大考时数学总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解题是用数学思想来解的“拥有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的确,学数学不能把写看得太重视,重点应该是想 学完一课后,谁都会做这一课的基本练习和作业,但是把易题变难题,一题变十题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了我认为难题是由基本的数学思想结合而成,看清本质,解题就不难了我虽然会解难题,但那是凭着“题海战术”和活脑子练出来的而数学并不需要用“题海战术”来获得做题经验所以,对于很难的题,我就束手无策了看来,我的数学要真正入门还需要努力此外,我心态的好坏也决定成绩的高低,因为自己心态不定,使我的数学成绩高低起伏但我认为小考只是一种练习,虽然各种练习都要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同,大型考试我是尽力去做,而小型考试我可以不用使出全部精力,而是从空闲时间中去学习其它课程,这反而有利于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初二数学是分化点,领会者上,未领会者下 英语,我担心得最多,它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小气”的,每次都只“给”我那么一点儿分看着别人从英语上大把捞分时,我又羡慕又妒忌但又能有什么用?经过长期思考,我发现我的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背诵很好,还有一些不足:1词汇量小所以做“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我感觉吃力有些生词不认识就别想看懂文章大意,我连意思都看不懂,更别提把题作对了大把丢分!说到原因,只有俩字:缺练! 有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学期我没有得过什么病,身体比较健康体育成绩比以前有所提高立定跳远、抛实心球、单杠等项目我都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 再总结一下心态我的心态可以分为“沉稳”和“浮躁”两种“沉稳”是从期中考试之后到期末考试前十天在这些天里,我一直踏踏实实地学习,每次作业和考试成绩都较好,第二次月考我也正常发挥,取得不错成绩而期末考试前十天我的心态却变得浮躁了或许是老做卷子做烦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忽高忽低,很不平稳如果期末考试还是这么浮躁的话,那可就糟了!不过,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使用各种办法,终于使心平静了一些,但愿能考出高分来 我希望在暑假储存能量,好好休息,锻炼好,为下学期学习打一个良好基础在初二的学习中,我要做到在学习上时刻不放松自己,努力学习,取得优秀成绩,我相信我能行! 最后,我希望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自满,不自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你可以作适当的修改!毕竟因人而异。
三国时期表字里带“子”的为什么那么多?
本文2023-09-22 13:36: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