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和“祧子”是什么意思?
在老家谱上有时有时会看到嗣子、祧子、继子、养子这些称呼。有的人可能知道这些词的大概意思:那就是给别人做儿子。但如果简单地说给别人做儿子,为什么还要用这些不同的称呼呢?
嗣子
这个称号是从古代开始的,原来指宫廷或者官宦之家为继承官位或者权力之人的称谓。嗣子用于族谱中,主要是指某男人一生没有结婚而导致膝下无子,亦或结婚成家只生育女儿而没有男丁。若此男将自己亲哥亲弟的儿子,在双方协商好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嫡亲血侄立到自己名下,成为自己的儿子,此儿子不再为亲生父母所有,并拥有继承自己所有的财产。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嗣子一定只能是自己的嫡亲血侄,不能为旁系族里的其他晚辈。立嗣在明清或者民国时期,是要经过官方办理相关许可备案的,相当现在的公证书或者法院的判决之类有效法律文书。
在以往,兄弟多,出现未婚或者膝下无子的情况也比较多,让侄子承嗣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过继”的多是“儿子”,称为“嗣子”,当然也过继女儿,称为“嗣女”,甚少。
祧子
祧子中的祧字,可以通俗理解为挑。挑担,是不是两头都有东西呢?当然把他说成挑,不是有意要把祧字说错,主要让大家好理解。祧子在族谱和现实生活中,使用就没有嗣子那么官方,这个是不需要官方认可的。
但祧子在人员关系上,也只限于亲兄弟之间,就是让嫡亲血侄做后,给自己养老。以前一夫多妻的时代,祧子是可以娶两房夫人的,既自己亲父这边一房夫人,承祧的伯父或者叔这边也可以娶一房夫人,所生后代均沿袭两家的血脉。
也有多祧的情况存在,即可以承祧两房以上。兼祧的目的是为了承继香火后代,实际上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合法存在。
祧子与嗣子最大的区别在于:
承祧后,不必与亲生父亲断绝关系,也不必一定叫自己的伯或者叔为父亲。
扩展资料
虽然今人误解了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但是在中国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每一个家庭还是不希望自己这一支在家谱中断续的。
因此,男子无子者可以选定同宗辈分相当的男性为嗣子,以传宗接代、承继祖业,此即为立嗣或“过继”。承继人称为嗣子或“过继子”,立嗣人称为嗣父母或“过继父母”。嗣子与嗣父母之间发生拟制血亲关系。嗣子取得嫡子的法律地位,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过继一般选兄弟的儿子作为继子的居多,远一些的也很多,还有嗣孙、嗣重孙的,在过去都要立下文书。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家谱的内容
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家谱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家谱在过去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个断代,修家谱可以为传统文化补课,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建设和谐家庭,就需要和谐的人格,家谱可以补充法律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家族、家规、家族的凝聚力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希望工程,可以通过家族援助,如果每个家族都能自我解决,那么就不用到社会上寻求帮助了。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大,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而且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修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修家谱是敬祖先的表现,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这是错误的,其实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这就是朴素的宗教。不仅我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山东来认祖寻根。所以我们这代人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明给继承发扬下去。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我们的下一代做一个见证!
1.专用词语。家谱记载人物时,常常会使用字数不等的词语,以区别人物的身份或状况。比如对人物的称呼,记录的用词就有严格的规定。以丈夫之配偶为例,可分为原配、续娶、妾,分别书写为“配”、“续”、“侧室”。在继嗣问题上,书“继子”者表示以本宗之子为嗣,书“抚子”者表示所立嗣为异姓之子,书“寄子”者表示系跟随改嫁母亲来的并还未立嗣的异姓子。又如对女子的婚姻状况,已嫁书“适”,许配书“字”,未许配书“待字”。甚至在墓葬上,也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措词加以区别,例如子孙从祖、父葬书“拊”。妻从夫葬书“合”,弟与兄同葬书“并”或“同”。这些特定的词语,多用于记载特定的人物,表明被书对象的尊卑与亲疏状况,在家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各有含义,不可错用。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只是单纯地对同类情况加以区别,无关尊卑亲疏。如对迁居在外的族人,在同省的书“迁”,异省的则书“徙”,以此区分地域的远近。中国史书中也有采用专门的字或词以示对人物事件的褒贬,宣扬王权与华夏的“正统”史观,即所谓的“春秋笔法”,如本国之臣杀君称“弑”,他国之臣杀君称“戕”,南方的少数民族称“蛮”,东方的称“夷”,北方的称“狄”等,但总体上,这些词语仅使用在少数的对象之上,施用面不广,出现的绝对数量不多。然而在家谱中,这个现象特别突出,称得上无处不有。特别在世系图录中,由于纂修者在记述每个族人简历时强调尊卑亲疏关系,导致这些词语充斥其间,比比皆是。
基本字义
1
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2
拜访:看~拜~探~
3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4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5
向,朝着:~东走
6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7
埋怨,责备:怨~
8
姓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com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grudge]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名〉
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介〉
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常用词组
1
望板 wàngbǎn
[roof boarding] 平铺在屋顶椽子上面的木板或薄砖
2
望尘不及 wàngchén-bùjí
[fall far behind;be too inferior to bear comparison] 仰望后尘,追赶不上比喻进步之速,不能与之相比亦作“望尘莫及”
3
望穿秋水 wàngchuān-qiūshuǐ
[look forward with impatient expectancy] 指盼望急切(秋水,比喻眼睛)
4
望断 wàngduàn
[look as far as the eye can reach] 遥望直至看不见
望断南飞雁
5
望而却步 wàng’érquèbù
[shrink back at the sight of (sthdangerous or difficult);flinch] 观看了一下就停步不前了比喻在艰难险阻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勇往直前
6
望而生畏 wàng’érshēngwèi
[be terrified (awed) at the sight] 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
7
望风 wàngfēng
(1)
[be on the lookout (while conducting secret activities);keep watch]∶为进行秘密活动的人守望、观察动静
(2)
[at the sight of sb]∶瞻望并想见其风采
天下莫不望风而靡——《汉书·杜钦传》
8
望风扑影 wàngfēng-pūyǐng
[chase the wind and clutch at shadows—make groundless accusations;be taken in by rumours;on a false wrong scent] 知道的并不确实,而据以作无把握、无定向的寻求同“捕风捉影”
9
望风而遁 wàngfēng’érdùn
(1)
[flee at the mere sight of the oncoming force;flee pell-mell at the mere signt] 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
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望风而遁——《花月痕》
(2)
亦作“望风而逃”
10
望风而溃 wàngfēng’érkuì
[flee at the mere sight of the oncoming force] 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西川自 唐刘辟构逆后,久无干戈,人不习战每岁诸道差兵屯戍 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11
望风而靡 wàngfēng’érmǐ
(1)
[scatter at the mere sight of the oncoming force]
(2)
刚见面就恭敬从命形容对方威严之至
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汉书》
(3)
刚看到来人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形容对方令人可敬
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唐· 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
(4)
刚见人影,即行逃溃形容军队毫无战斗力
将士望风而靡,三四十万军马,不剩得一二千——明· 邵璨《香囊记》
(5)
参见“望风披靡”
12
望风而逃 wàngfēng’értáo
[flee at the mere sight of the oncoming force;flee pell-mell at the mere sight] 看见对方气势很盛就不战而逃
13
望风披靡 wàngfēng-pīmǐ
[flee pell-mell at the mere sight of the oncoming force;flee helter-skelter at the mere sight] 比喻在强大势力面前纷纷倒下,也比喻军无斗志,看到敌人气势强盛不战而溃
14
望楼 wànglóu
(1)
[belvedere]∶观望景色用的建筑物,如屋顶小阁或凉亭
(2)
[watchtower;lookout tower]∶供远望敌方用的楼
15
望梅止渴 wàngméi-zhǐkě
[quench one’s thirst by thinking of plums;barmacides feast] 比喻虚望而不能实得
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水浒传》
16
望门投止 wàngmén-tóuzhǐ
[put up for the night at a door] 望见门庭就上前打问住宿形容旅途疲劳渴求休息或急于摆脱困境的心情
17
望日 wàngrì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七月望日——清· 袁枚《祭妹文》
18
望头 wàngtou
[good prospects]〈方〉∶希望;盼头
丰收有望头
19
望外 wàngwài
[beyond expectation] 意料之外的
望外遭齿舌——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0
望文生义 wàngwén-shēngyì
[take the words too literally;interpret without real understanding] 指没弄懂字句真正含义,只从字面上做想当然的解说
21
望闻问切 wàng-wén-wèn-qiè
[watch ,hear, ask and touch—a diagnosis method] 指望色、闻声、问状、切脉,是中医四诊要诀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古今医统》
22
望乡台 wàngxiāngtái
(1)
[a high place for looking at one's hometown]∶旧指可眺望家乡的高地或人工修筑的高台
(2)
[a high place for looking at one's hometown in the nether world]∶迷信的人所说阴间的一座台,新死的人的灵魂在上面能看见阳间家中情况
23
望眼欲穿 wàngyǎn-yùchuān
[gaze anxiously till one’s eyes are overstrained;bore one's eyes through by gazing anxiously;eagerly look forward to meeting a dear one] 形容期盼亲人归来的迫切心情
昨日折到后,又未接信澄弟近写信,极勤且详,而京中犹有望眼欲穿之时——《曾文正公》
24
望洋 wàngyáng
[unseeing;do not know what to do] 视觉模糊;迷茫;茫然
望洋兴叹
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25
望洋兴叹 wàngyáng-xīngtàn
[lament one's littleness before the vast ocean -bemoan one's inadequacy in the face of a great task]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26
望远镜 wàngyuǎnjìng
[telescope] 一种观察远处物体通常呈筒状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27
望月 wàngyuè
[full moon] 望日的月相;满月
28
望诊 wàngzhěn
[inspection;observation] 四诊之一观察病人的神色、动态、体表各部以及舌体与舌苔、大小便和其它分泌物,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一般以神色、舌诊为重点(小儿包括诊指纹)
29
望子成龙 wàngzǐ-chénglóng
[expect one's son to be talent;hope one's son will turn out a dragon] 盼望儿子成长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
30
望子 wàngzi
[shop sign] 某些店铺门前挂的标明经营行业的标志
31
望族 wàngzú
[distinguished family;well-established family;prominent family] 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
王谢二氏,最为望族——秦观《王俭论》
名门望族
望子成龙当然是每个人对自己子女的期待,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是放养还是圈养,这并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光宗耀祖这个可以说算沾点边,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是以五伦关系为基础的,五伦是五种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关系: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义。而后面的两条都与家庭的关系密切相关,因为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如果你不懂得在家孝自己的家庭(对自己最亲的人忠诚),则不可能会对自己的上司忠诚。而光宗耀祖也是给自己的家带来荣耀,也是一种孝的表现,所以说算是沾点边。但必须明确的是,目前我们所了解熟悉的家和过去的家族体制是完全不一样的,过去中国人的家,五代同堂,少则两三百人,多则七八百人,每个家都是一个小社会,有自己的家业、家道、家风,家庭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后盾和支持,年纪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办私塾,教导下一代,长大了为家族的事业奋斗或者为官,老了以后回来有家庭养老,自己可以以自己的经验教育下一代,也能与子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去世后后人可以将之牌位放在祠堂,每个人对家庭和社会所作的贡献都记录在祠堂中,祠堂里有家谱,这些都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表现。所以古时候的家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视,对一个人来说也是重要的保障,也有恩德,所以光宗耀祖这是很自然的表现,而不是谁强迫的。
当然,中国人在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战乱、逃难,又加之建国以后种种所谓封建思想的革命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导致过去这种家的形式没有了,现在的家庭和过去大不一样,现在的中国人不了解这些实质了,只说形式的话很难体会。所以说家文化需不需要发扬,当然要,但是家文化不是表面上的望子成龙和光宗耀祖,这些是过去家文化的花果,现在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是家文化的根本,也就是儒家的五伦关系,过去每个家庭所通用的文化典籍就是《弟子规》。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嗣子”和“祧子”是什么意思?
本文2023-12-06 15:04: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