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
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祺半夜追杀。韩祺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包拯欲治陈世美之罪却苦无实证。陈世美假意接秦香莲回驸马府,又以二子逼迫秦香莲在休书上盖印。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韩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风传中的历史原型(注:系错考证,但影响较大,特此列出) 清代官员陈世美,据传为戏剧《铡美案》中陈世美的原型。
传统戏剧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据《湘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又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官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事迹
在贵州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总管家一律谢绝。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昔日与他进京赴考时,曾以钱财相助,因遭总管家回绝,顿生报复之心,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而抛妻灭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编成戏剧《秦香莲》,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相传清末一河南剧团到均州演出此戏时,陈的一个后人看了,气得当场吐血,陈世美第八代孙还组织家族众人,当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死伤数人,演出被迫停止。
影响较大的错考证
丹江口市的童德伦老人为解开陈世美之谜,花费了数十年心血,他认为:陈世美在历史上实确有其人,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世美的碑文记载,陈世美都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因此,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清代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铡了呢?二百年来,《铡美案》虽然在世上演唱,使陈世美臭名昭著,但从现在搜集的大量素材来看,《铡美案》确属戏剧舞台上的历史“冤案”。 注:由于明人安遇时小说中便出现过此人,因此,童老先生的考证明显是错的。
另一传言
据传,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 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戏了。看戏的不肯走,大家齐声吼:“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不敢在前台露头,赶紧溜到后台。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他问:“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 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上场了。唱到他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
近年不少人经过“考证”,说陈世美其实是清朝顺治年间的进士陈年谷(号熟美),是被冤枉的,还说陈年谷的两位同学报复诬陷,把陈熟美编成了戏曲中的陈世美。说来也巧,陈熟美和剧中的陈世美都是“均州人氏”。 在清朝之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自称钱塘散人的安遇时,留下了一本书叫《包公案百家公案》,那时的书里第26回《秦氏还魂配世美》就有了均州人陈世美中状元不认妻子儿女的故事,和豫剧《包青天》剧情的前半截极为相似。 大家只要百度一下《包公案百家公案》(该书为小说),就能看到这本明朝的书。这就足以证明有些后人精心考证的《陈世美真相》其实是煞费苦心的假真相。
图书简介:
《百家公案》,一名《包公传》,十卷一百回,明钱塘散人安遇时编纂。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朱仁斋与耕堂刊本。无序跋,前附有《 国史本传》、《 包待制出身源流》,首有“ 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判百家案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像百家公案全传》,版心题《包公传》,现仅有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库》 收藏全本,江西省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各藏一残本。
关于陈世美,涉及他的作品中,较出名的有《包公案》(明朝人安遇时作,里面有神话成分)和《铡美案》。两者相似度很高,主角都叫陈世美,其妻都姓秦,都是中了状元后不要妻子。 但两者中的陈世美差别也不小: ①籍贯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是“钧州人”(在河南),在《铡美案》中,陈世美是“均州人”(在湖北)。 ②结局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是被充军发配,后者是被铡了。 ③妻名有异。在《包公案》中,其妻叫“秦氏”,但没点名,后者则点出名字“秦香莲”。 ④情节恶劣程度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派人杀妻得逞,在《铡美案》中情节轻些。 ⑤身份不同。在《包公案》中,陈世美仅是一名状元,而在《铡美案》中,陈世美不仅是状元,还是驸马。 至于其原型,至今并无定论。那位湖北老人“考证”出是他的老乡,显属荒谬。鉴于《铡美案》和《包公案》中有关陈世美的那一节太像,很可能是前者自后者改编而成。 个人倾向于陈世美此人并无原型,纯属《包公案》作者杜撰。可能由于其结局不够理想(陈世美派人把秦氏杀了,性质如此恶劣,结果才判充军发配),清人又给改编成判为死刑了,多少又有些量刑过重。 另补:明人写的《包公案》通篇不曾出现一个“铡”字,因此,那三口极具威名的铡刀应为明人或更往后的
秦香莲
秦香莲,进京告状时年龄大约在三十岁左右,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舞台上习惯让她穿一身黑衣服,台词里有“破烂罗裙”之说,足见其形态之穷愁贫贱。一个善良的乡村妇女;一个老公进京考“公务员”一去不复返的寡居女人;一个上要养活公婆,下要照料儿女的撑梁柱;其饱经风霜、满脸写尽沧桑的样子可想而知。且公婆才冻饿而亡,秦香莲勉强用芦席卷了尸体,就锁了大门,带着英哥、冬妹,风餐露宿地来到北宋帝京开封。此时她已手无分文,母子三人就在城南土地庙里歇宿。蓬头垢面地去见已经变心的老公,肯定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因而,戏便从一开始就惊心动魄地箭在弦上了。
驸马府的门官
这是一个小人物,驸马府的门官,严格讲,他还不配作陈驸马的克星,但他又实实在在地把秦香莲给放进驸马府了。门官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他先是以貌取人,咋都不放秦香莲进去。因为这时秦香莲还给陈世美留着一点面子,只说是均州的老乡,千里到此,祈盼见面一叙。谁知门官通禀后,里面传下话来:驸马爷有事,乡亲故人一概不接见。秦香莲有些生气了,但这时她仍然顾及着老公的颜面,总想着能和平解决家庭事变,就让门官再去回话说:“你就说我是英哥之母,冬妹之娘,并非平常乡亲”。门官极不情愿地又去汇报了一次,这回却拿出一锭银子来说:“我家驸马爷吃酒大醉,不便见客,念你远路前来,赏你白银十两,快快离去,若再纠缠,就要大祸临头了”。这回秦香莲真的火冒三丈了,她干脆对门官亮出了“结发妻子”的底牌。门官这个势利小人,咋都不相信眼前这个“衣衫褴褛不堪的乡野村妇”,会是驸马爷的前老婆,少不了一阵劈头盖脸的羞辱。谁知香莲不仅底气十足,而且态度强硬,并且说得有鼻子有眼窝的,门官终于软了下来。但他细一想,又不敢再去通报,就出了个点子,叫秦香莲撕下一块烂裙子,让她在前边跑,他拿着那片破布在后面赶,算是闯宫进府的,以此也好洗清自己的责任。秦香莲二话没说,哗地撕下一块破裙布扔给他,就拉着两个孩子往深宫大院跑去,戏也便由此迅速进入了第一个情节高潮。秦香莲冲进府来,自是吓了陈世美一跳。他先臭骂了狡黠的门官一通,然后便与秦香莲艰难地周旋起来。先是死装作不认得老婆和儿女,看这一招不好使,便又说出倘若认了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企图以此引起前老婆的同情。谁知受尽千般折磨,来京寻求婚姻“死灰复燃”的秦香莲,咋都不能“体谅”老公的“难处”,不仅要回忆陈世美当初走时的信誓旦旦,而且还要诉说他走后的家庭惨景和进京来一路所遭的风霜之苦,也是想以此唤起陈世美的良知。尤其是英哥、冬妹“爹爹,我们饿坏了,你把我们收下吧,有吃不了的剩茶剩饭,让我们充饥也就是了”的苦苦央求,在一刹那间,甚至也唤醒了陈世美为人父母的天良责任,但很快又在个人前途、生命安全与人格人伦、道义天良的利弊权衡中,毅然做出了灭绝人性的决断,不仅狠心地将母子三人踢出府门,而且还暗派杀手,开始了一场赶尽杀绝的“土地庙斩草行动”。
韩奇
韩奇(此人有的版本叫韩琦或韩琪),是驸马府上豢养的一个门客。平素陈世美待他不薄,“关键时刻”便派上了用场。陈世美唤他前来,先是看了酒,又给盛酒的盘子中放了五十两银子,然后吩咐说:“城南土地庙内,有一秦姓妇人,领着一儿一女,此乃本公的仇人,今派你前去除我心头之患,不得造次。”还不等韩奇问明原委,驸马爷又拿出一把刀来,要他“回宫时需刀头见血”。韩奇就这样被不明不白地推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韩奇进得庙来,不由分说,只是谴责贱妇,不该冒犯皇亲,接着举刀便砍,秦香莲急忙拦挡,并苦巴巴地诉说起冤枉来。韩奇虽属恶人之鹰犬,但却天良未泯,心怀正义,听明原由后,不免生出怜悯之心来,那握刀的手,就哗哗颤抖个不停,他唱了这样几句词:“她母子把我心哭软,刀光霎时不放寒。背地里我把驸马怨,心比狼虎更凶残。你和发妻有仇怨,我和她结的哪里冤。把他的银两我赠予你,你母子逃走莫迟延。”秦香莲正有些惶惑地拉起英哥、冬妹往庙门外走呢,韩奇却又突然大喝一声让她娘仨回来。如果就此将三人放生,韩奇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生命保障问题。秦香莲极理解韩奇处境地唱:“……要杀就把我杀了,留下这儿和女,权当是大爷你亲生。”面对此情此景,韩奇开始了人性的自我“肉搏”,终于,他决定以自己的死,换取她母子三人的生,由此也成就了一个千古不朽的正义杀手的美名。在钢刀最终吻向自己头颅的一霎那间,一个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一样大无畏的英雄刺客形象,便迅速使戏剧出现了撼人心魄的精神光芒。这折戏叫《杀庙》,无论是秦腔还是其它剧种,都因这折戏成就了一个又一个铁骨铮铮的好须生。有些戏,演员挣死挣活,技巧耍得云山雾罩,结果丝毫不能触动观众的心灵。而《杀庙》这曲戏,谁演谁红,谁逮上谁名,皆因戏剧自身的思想情感擢拔力量使然。韩奇英勇地背叛了邪恶的主子,将一把带血的钢刀留给了秦香莲,一桩家庭婚姻纠纷调解案,由此彻底转化为一桩重大的刑事诉讼案。[
历史谁能说得清楚,就好比金瓶梅里的潘金莲,通过文字的描述,她是荡妇,还联合王婆毒杀武大郎亲夫的人,而到了现代,转变电视剧,有个演员演现代版潘金莲,结果被个叫潘金莲的村妇状告人家诋毁名誉!
还有人说潘金莲是贤妻良母,和武大郎特别恩爱,说潘金莲是荡妇的,是一个人生气武大郎取了个漂亮夫人,而他则是光棍一个,于是就黑潘金莲,为此,写金瓶梅的作者借用这个写下了古代的小黄书。
这几个潘金莲难道都是同一个人吗?
而这个陈世美,也是众说纷纭,各各版本都很不同,九几年包青天里面的陈世美,他是跟公主结婚后贪图富贵,在原配来时派人杀妻毒子,最后被包黑子给铡了。
话外提:包黑子包青天,顾名思义是铁面无私,戏里面说他是黑脸,可文献里说他是白脸,到底是黑是白,谁能说的清楚?
再说这个陈世美,新出来的电视剧开封府里,他不再是毒杀妻儿,而是变成暗杀三位同窗,还把包拯的侄子和他绑在了一起,最后的结局是包拯的娘嫂毒杀自己儿子成全了包拯铡陈世美。
这两个版本都说包拯铡美。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陈世美和秦香莲都是清朝人,陈世美是清朝官员,和夫人秦香莲相亲相爱,而且为官正直刚正不阿,是再世的包拯。
之所以被黑的原因,是因为有人送礼给陈世美,结果陈世美将人拒之门外不见,于是送礼的人很生气,就把愤怒放在唱戏上来黑陈世美,说他抛妻弃子一定要当驸马,最后秦香莲找包拯为自己出气,包拯最后铡了陈世美。
为此,陈世美的后人过去找唱戏的算账,砸了戏台不许唱戏的说陈世美。
还有个版本,说陈世美只是戏文人物,根本就没有历史依据。
很多故事就是故事,却有那样一种人非要把一个故事人物和事情给说清楚,好像他说的是很正确一样,就比如外国有人说地球的扁的一样,而我们大家看上,地球是椭圆形扁扁的,那地球到底是圆还是扁呢 ?
呵呵,最后说一句,月有阴晴圆缺,天地本不全,人也会生病老死,何必那么在意那么多事实真相呢?
陈世美的原形·陈年谷
----《探索·发现》新考《铡美案》
陈年谷,自号熟美,湖广均州人。生于1625年,自幼聪颖好学,发愤读书。清顺治八年的举人,顺治十二年中进士。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目前其传人已有十二世之多。
一个流传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剧目。事实上,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与忠贞不移的秦香莲几乎已经成了国人爱情生活的参照与是非标准。只是现在人们突然发现,《铡美案》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却无其事……
创作于清代的戏曲《铡美案》的主要情节:
民女秦香莲与书生陈世美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丈夫后来进京赶考,时过三年杳无音信。秦香莲携一双儿女进京寻夫,到了京城方知陈世美科考高中状元,且已娶了皇帝女儿成为东床驸马。此时陈世美一心贪图富贵,不认妻儿,并欲加害她们母子。秦香莲百般无奈,喊冤开封府。包黑子包拯不畏权势,为民申冤,铡了陈世美。
对于均州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陈世美、秦香莲,丹江口市的百姓几乎是众口一词称是;而《陈年谷秘史》的作者则认为历史上并没有陈世美其人,《铡美案》中陈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一个叫陈年谷的人。
陈世美是否真有其人
大凡说书唱戏,剧中人出场都有自报家门的习惯。在戏曲《铡美案》中,陈世美、秦香莲都提到自己是湖广均州人氏。那么,湖广均州又在哪里呢?湖广,是明代至清初时的一个行省。包括现在的湖北和湖南。均州,就在湖北,也就是如今的丹江口市。
对于均州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陈世美、秦香莲,丹江口市的百姓几乎是众口一词:“陈世美是我们丹江人。”“秦香莲是老均县人,六里坪秦家楼人。”……
如果均州历史上有陈世美、秦香莲这两个人,那有没有历史文献或文物遗存能证明呢?童德伦,今年76岁,为弄清楚陈世美的来龙去脉,他耗费10年精力,搜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写成40万字的专著《陈年谷秘史》。出人意料的是,童老先生认为历史上并没有陈世美这个人,《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一个叫陈年谷的人。
不仅如此,童老先生还认为:生活中的陈年谷与戏曲中的陈世美,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他说,我从小时候听老年人讲,戏中的陈世美就是陈年谷。
陈年谷是一个清官,他不徇私情得罪了同学,同学们故意编戏辱骂于他。我一直想把这件事情搞清楚。
在童老先生的书中,陈世美成了陈年谷。同为陈姓,但有两字之差。
陈年谷,均州人。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自幼聪颖好学,发愤读书。清顺治八年,陈年谷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
据童老先生考证,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更没有贪图福贵、杀妻灭子之事。
而且,童德伦还搞清了陈年谷的号叫熟美,是他上学时自己起的。因为在那时,文人之间很少直呼其名,一般都以字号相称。根据他的字号,我们也可以称陈年谷为陈熟美。这样,陈年谷又和陈熟美画上了等号。
而陈熟美和陈世美已经非常接近,只有一字之差了。
既然陈熟美是陈世美的生活原型,那么陈熟美一是政绩突出,二没当过驸马,三也没抛弃糟糠之妻的记载和传说,与《铡美案》如此大相径庭作何解释?何况陈熟美是明末清初人,又如何让宋代的包拯给铡了呢?
《铡美案》如何出炉
根据童德伦的考证,这出戏是这样编成的:清顺治十五年,陈熟美的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从均州到京都找陈熟美求官,被陈熟美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仇、胡二人大为不满,认为陈熟美在求学期间,他们曾接济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
怨恨而归的仇梦麟和胡梦蝶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
戏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把名字换了一下。为掩人耳目,他们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陈熟美变成了陈世美,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驸马。改编后的《琵琶记》在河南、陕西、湖北一带的演出,还真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后来根据观众的愿望,又改编成陈世美让包青天给铡了。
于是清代的事也就“演绎”到了宋代,戏名也变成了《铡美案》。
令仇、胡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为泄私怨一时冲动,酿成了一个无可弥补的历史冤案。
在《续辑均州志》的历代秀才名录里,我们还真的找到了仇梦麟的名字,他与陈熟美是同年的秀才,这就进一步证明他们的同学之说。
作为戏剧中的另一个主人公,陈世美的妻子秦香莲,童德伦先生认为,秦香莲和陈世美都是戏剧人物,是艺术形象。她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氏。她是陈熟美的第二个妻子。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
在丹江口市,我们曾多次听人们说,均州城从来不演《铡美案》。
原丹江口市豫剧团团长彭书斌介绍说,就是没演过。解放以后,虽然没有人再去为这个事那么认真了,但也没有演。因为演了也没有人看,也没有票房。我本人呢,就是演陈世美的,但那是在外地演的。而我在任团长的时候,1985年我们团曾创作排演过一出戏,就是为陈世美喊冤。
《陈年谷秘史》一书和《陈世美喊冤》这出戏,毕竟属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范畴,难免有演义的色彩。而《丹江口文史资料》,则有对于此事的论述。
均州城从来不演《铡美案》
《丹江口文史资料》,湖北省丹江口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是对地方史志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严肃可靠的。
在这部文史资料的第一辑里,我们看到一篇题名《陈世美其人其事》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地说:均州有个陈年谷已是不争的事实,争议的焦点在于陈世美是否影射陈熟美?
原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陈天裁介绍说,当时能够确认陈年谷号熟美的有三位老人。其中之一是原一中的退休教师陈棠,他是陈年谷的第十代子孙。他曾听到他的祖父给他讲过他的高祖叫陈年谷,号熟美,而且屋后有他的衣冠冢,也听到过有关陈世美就是影射陈年谷的这个情况。
三位老人抱着对历史和后人负责任的态度,相互印证,搞清了陈年谷号熟美的由来:孟子在《告子章句上》一文中写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巳矣”。陈年谷由此想到,自己名叫年谷,而谷子熟了才美,于是就自称号熟美。
关于陈年谷同窗学友编戏辱骂嘲弄之事,文章也作了充分肯定,主要事实与童德伦书中所述完全一致。
陈年谷的第十代孙陈棠已经去世,我们了解到陈棠还有一个胞弟叫陈吉棋,他仍健在,现居住在武汉。陈吉棋老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爱人是教员,也早已退休。他们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应该是陈年谷的第十一代孙了。
对于陈年谷以至后来陈世美的故事,陈吉棋很早就听爷爷和父亲说过。陈吉棋说,小的时候我见过我家的神龛上供奉的祖宗牌位,有陈一奇、陈年谷。我还清楚地记得陈年谷的号叫熟美,他的墓就在我家的背后。以后修水库被淹没了。我小的时候我父亲说,我祖父年轻的时候,河南有个剧团到我们县上来演《铡美案》,当时我祖父四兄弟,还邀约了些亲朋好友,到剧场就砸了戏箱,打了演员,把剧团撵出了均县。从此以后,这出戏在我们县上再没有演出过。
一个传说可以折射出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又能演绎多少个传说?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否这样去认定:陈世美是陈熟美,因为这是编戏的人渴望达到的目的;但陈熟美又不是陈世美,因为陈熟美没有忘恩负义,杀妻灭子。
我们无需为陈世美翻案,因为它只不过是虚构的戏剧中的人物。我们也无需为陈熟美翻案,因为陈熟美一生磊落,无案可翻。
我们只需让人们了解一段历史,了解一个被人称为陈世美的陈熟美,是个好人。
陈世美?
本文2023-12-06 14:16: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