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家谱凡例中的书写规则
文 | 鹤湖风光
古今载籍,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独树一帜的鸿篇巨著,牵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情怀。这部书,通古达今,谱写人生,编纂了几百上千年,依然续集长新。这部书的作者,即有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有当代的乡彦族秀,家族精英。他们跨越了历史的距离,心怀虔诚,互相对话;笔著班美,共同传承。
这会是怎样的一部书籍呢?
这部典籍的名称,就叫家谱。
承上启下,家谱总是代代纂修。其中书写规则,就是家谱体例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家谱中的用词规范,所涉之面非常广泛,一代代族人,敬畏有加,续谱临文,相循相守,使家谱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典籍。
比如对人物的称呼等,就有大量的专用词语。尤其对男子的嫡庶、继嗣之分和妇女的家庭地位与婚姻状况,家谱的用词有着严格规定。
如旧时家谱中书写子嗣,原配所生为嫡出,侧室所生为庶出,绝对不能混淆。再如书“嗣子”表示以本宗之子为嗣,书“抚子”者表示所立之嗣为异姓之子,书“寄子”者表示为母氏带来的异姓子而未立嗣,各有各的含义。
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当族谱中配和娶并用一谱时,“配”即元配,即对方为未婚,书“配某地某姓女”。“娶”则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书“娶某地某姓某公女”。在配和娶两字并用于一宗谱时,配和娶用词含义是有区别的,一字之差,意义不一样,所以不要随便把旧谱的配改为娶。少数宗谱只写娶或者只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泛指男子婚况。个别家谱中配与娶还具有其他的引申含义,比如“配”为妻子过世,“娶”则妻子在世,这种现象一般会在凡例中注明。“继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与后任妻子结婚。“改配”指与前任妻子离异后,与后任妻子结婚。“聘”指男子定亲,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立,但未完婚。旧社会对定亲非常重视,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记载。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结婚为准,年近五十未结婚者,可写“未娶”。
书写族中女子也有一组专用词语,已嫁书“适”,许配书“字”,未许配书“待字”,而妻氏又有“配”、“续”、“侧室”等身份高低之别。
在墓葬和生死的表述上,同样也是如此。例如子孙从祖、父葬书“祔”,妻从夫葬书“合”,弟与兄同葬书“并”或“同”。族人中普通人去世书“卒”,忤逆不孝、寇乱盗贼、**兽行者,则书“死”以示惩戒。这些带有区别尊卑和寓意褒贬的专用词语,都有它的特定对象,书写时不能错用。
也有一些书法只是单纯地对同类情况加以区别。如对迁居在外的族人,在同省的书“迁”,异省的则书“徙”,以此区分远近。
与专用词语相应的是,家谱在表达人物的地位、辈分以及某种状况,则有特定的书写形式。
比如有些宗族规定“妇人改嫁不书”,即在其丈夫名下不书其人,以暗示不能“守节”。如生有子嗣,则在其子嗣下用小字注明“某氏出”,以示“子不可无母”。这种在子嗣下小字注“某氏出”的格式,仅限于有子嗣的改嫁妇人,是一种针对“妇人改嫁不书”的变通处理方法。这些表述,形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便于遵行。
此外,纂修家谱还有一个重要的书写规则,就是记录内容的顺序有一定章法。如人物的名字,一般规定“名则首书,次书行,次书字”。清代学者纪昀纂修本族家谱时划分更细,书名书字的顺序,在不同的类目中有先后之别,世系图录中皆先书名,“佚名则字,佚字则次第(排行)”,但在述之文如序、传记等中,则“皆书字,佚字则名”。
传统家谱中,各种各样的书写规则,体现了宗法制约和道德伦理规范,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凡例,才能全面理解家谱内容,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
是的,需要将名字从左到右竖着写在族谱上。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当今可见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汉字写起来有些枯燥,小孩子很难安静下来一直去做一件事,所以家长平时要让孩子学会耐心,心能够静下来就能够安心的写出好字来。本文将从锻炼耐心、坐姿规范、使用田字格、一笔一画、平时多用字帖练习、日常多加练习、感受文字的博大精深七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教孩子写好字。
🧘♀️锻炼耐心
家长平时要让孩子学会耐心,心能够静下来就能够安心的写出好字来,比如平时可以让孩子多做手工,来锻炼孩子的耐力。
🪑坐姿规范
正确坐姿是写字的基础,既保护眼睛又可以写好的字体,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写字时,应多加提醒孩子的坐姿。
📝使用田字格
刚开始写字的时候一定要用田字格本练习,让孩子知道所有的字都不要超出格外边,字体要写在中间,按照这个格式写字慢慢练习。
✍️一笔一画
首先要学会笔画,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果不按照笔画自己瞎写,以后就会再怎么写,也无法写出好看的字体,所以家长和老师多观察孩子写字时的笔顺。
📚平时多用字帖练习
字帖上的字体非常规范,有的可以在上面描写,多买几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练习,比一比谁写的好看,孩子才有兴趣练字。
🏋️♀️日常多加练习
能够写一手好字和平时日积月累的练习分不开的,所以平时要多加练习。
📖感受文字的博大精深
家长和老师应该多讲讲文字的文化和文字的意味,让孩子从内心里喜欢上汉字,从中体会汉字的魅力。
文/刘嘉琪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身上真正闪耀的东西:是善良,是教养,是包容,是见过世面的涵养。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做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知恩感恩,阳光向上;
做一个善思的老师,反思过往,回眸教学。
一年级悄然而过,这一年我在教学中做了什么?我在工作室又在坚持着什么?回眸这一年,坚持与改变!
我一直坚信:如果被正确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灿烂如花!
泽泽每次一和老师说话就哭,也不会和同学们相处,学习习惯一直无法养成,这样一个孩子,写作业尤其困难。
“泽泽,这张作业你看看有什么问题?”
他随即拿出橡皮,非常爽快的说:“这个字写的不好看,这个字太脏了……”
“这是作业本,怎么能脏乎乎的……”我指着作业,用皮卡丘调皮的语气对他说。
“那好办呀,我再写一遍。这个字不行,这一张我得重写,老师,你看我这样写行不行……”
当我听着一直在絮叨的话语时,他的字体有明显的进步。
“泽泽把这字写的漂漂亮亮的,校长就可以表扬我们啦,又给我们发流动红旗呢。”
泽泽听后,更加卖力地书写平时怎么也不愿意重新写的作业。
按照平时,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呀,而这次,站在他的角度,用他可以接受的语言和他交流,这不,就可以爽快的接受了吗?
我们在对待孩子时,为什么不能用他喜欢的方式和他沟通呢?对待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找出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因材施教呢?
未来:对待孩子要更加的耐心,学习倾听,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和孩子成长真正的朋友,让自己成为“孩子王”,在这样和谐的关系中,让自己一直坚持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
作为年轻教师,对教材的不熟悉,对学生心理把握的不扎实,都是我的短板。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好课呢?备教材,备学生,把需要准备的内容准备完整。
在今年的执教中,我把教案写作在书上,结合课件内容对孩子讲课。
在课后习题,不管是学习与巩固,还是练习册,或者是卷子,我都会做到自己先写一遍,把答案写在卷子上,圈画出题眼,并且写出解题思路以及易错点。
这种行为其实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也是让我快速进步的方式。首先让我提前对内容有了大致的把握,在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心中有天地”;其次,在批改的时候知道孩子的易错点在哪里,把他们圈画出来,等到复习时可以采取“137”复习法进行再次复习;最后,在讲授的时候有据可依,而且还会有其他发散的内容及时补充,避免了忽然哪道题“迷惑”,对答案产生怀疑。
这样的行为增加真实性,让孩子看见老师的成果,和孩子真正成为一体,老师真正深入到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
未来:希望用辛勤来打败自己的短板,用汉字来磨炼教师成长的途径。虽然每一次卷子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却忽视了错题。没有把孩子的错题形成系统的思路,虽然可以改正部分易错题,但是对于后进生孩子还是有一点为难。
DY,记录美好生活。除了在工作中成长,还在生活中体现乐趣。
一位精致的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对生活也要充满希望。
在这一学期,我尝试带着孩子们玩转DY,在里边看见美好的片段会把他保留,邀请我们班孩子成为我们视频的主角,把他们拍摄下来,玩的不亦乐乎。
我们拍摄视角有:单人图、班级图、节日祝福语、日常乐趣图、孩子的逐一成长……
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学习的枯燥也体会学习的乐趣。
未来:在用DY记录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应付”的嫌疑,孩子在拍摄是一个状态,拍摄后又是一个状态;其次,孩子出镜率有点不合理,下一次需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照顾得到,可以分批次进行表演展示。
若说成长,在工作室的成长最为明显,在这里可以施展才华,头脑风暴思维,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打开,找到一个最放松的自己。
千字文日更,已经坚持686天,78万的文字都是成长的最好记录。
在我的记录中,原本的几大模块被我再次细化,增添了“我的一年一班”主题,在这个主题中,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记录了和孩子的斗智斗勇,记录了给孩子们写的一封信,记录了我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疑惑……
在日更的过程中,我会把所思所想分享出去,让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接触到。
未来:我尝试着把文章推送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看见文字记录中我的成长,这种成长,用文字可以展示;同时,也希望可以带动身边的朋友可以一起行动起来,把读书与写作真正践行在日常。
在这一年中,教学是我最大的失败。不是说自己教的有多不好,而是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扎根于课堂,研究课文文本,对语文教学有深入的理解与思考。但是目前来看,只是参与几次网研社“小学语文”于永正思想的研讨,但是终究没有深入研究。没有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真正可以植入到我的教育理念当中。
未来:要真正把自己落入教学实践中,不只是有纸上谈兵的思想,更要有雷厉风行的行为,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做到知行合一。
深耕于课堂,抓课堂,抓字体,抓阅读,抓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打牢基础,发散思维,让每一个孩子在语文上“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做一个向上的老师,积极进取,稳打稳实;做一个智慧的老师,尝试改变,形成风格;做一个奋进的老师,心之所向,身之以往。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要想写字又快又好看,要从笔画开始学起,将横、竖、撇、捺都写到位,才能为写整个字、写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类自己写字会更习惯的笔。也就是自己更顺手的笔。而且是好笔,写出来的线条要粗细均匀、流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坐姿:上身平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2握笔姿势,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
3食指,拇指捏着,中指托着,笔杆躺着。
4横向用手腕着力,竖向用手指着力。
我们常见的写法是:
新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位,或者新故显妣某母某氏讳某某孺人位。
在客家人中间,用的排位是可以一分为三的,比较接近正确的礼制。写法为:神主正面写,新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位,或者新故显妣某母某氏讳某某孺人位。然后神主后面写“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这种写法看似正确,但是也是一种不完全的写法。
真确的写法为:
神主正面写:显考某府某君神主,左下角落款:孝子某某奉祀
神主的第二层写:新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位,或者新故显妣某母某氏讳某某孺人位。两侧落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
这才是正确的写法。现在客家人中流传的写法虽然保留的很好,但是其不完善处,如此明显。可见我们的传统到底是损失了多少。
传统文化 | 家谱凡例中的书写规则
本文2023-12-06 14:16: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