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礁村的开闽王后裔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1收藏

白礁村的开闽王后裔,第1张

白礁王氏家族来自河南光州府,固始,系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

由审知十四世王际隆、白礁、同安马銮、漳浦华口、始祖。

白礁王氏开基一世祖长房、祖号右太公、元朝年间官拜兵部郎。

白礁王氏开基一世祖次房、祖号右丰公、元朝年间官拜丞相之职。

二世祖正本公、生于洪武元年戊申年1368年进土任南京上元府。

三世祖号伯阳公大明年间、公由三考任南京上元县、主薄升尤州府经历。

明初,王氏家族经四世祖王元橘开始编修白礁王氏族谱。至大明隆庆四年庚午年白礁王氏第九世祖号重新复订《白礁王氏族谱》正式问世。

顺治十八年辛丑仲秋(1671年)再次增修白礁王氏族谱。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之秋白礁第十世传人梦斌天庸二人几十二世传人命玑再次为白礁王氏族谱增修并为族谱择号序和跋。

清代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年(1778年)白礁王氏第十四世传人羽仪、用宾等人为白礁王氏《族谱》增修并敬序。

白礁王氏《族谱》经前辈多次修校增补,从一世编至六十世、按王氏家族辈分顺序排列为下面十二句,六十个字。每字代表一辈。

右正伯方启、元宗伟继天、子祈行事志、臣原学良贤。

礼义家为本、智仁世可传、存诚能取信、裕后并光前。

德大勋弥溥、才高业益蕃、千年承缵绪。万代绍渊源。

康熙十年辛亥年(1671年)草创建祠,康熙十二年癸丑年(1673年)祖祠落成陵工,命名《世飨堂》。

光绪十七年癸卯年(1903年)白礁王氏祖祠最后一次重修。

白礁人杰地灵、王氏家族在历史沧桑世变中兴旺发达。

康熙年间,白礁第十二世传人王文伊迁入高雄路竹乡,甲南、甲北村。

早在明末,王氏家族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战后留台垦耕台湾,今康榔林、新园、陷后、窑仔甲、山仑、獭爪、营前、旧廓、营后、石仔濑、前窝、大应公、三甲第十三村均为白礁王氏后裔。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1771年)王氏白礁十六世传人(王十敬)迁居台湾安定乡港口村。

康熙年间,白胶王氏族人部分迁后居同安马巷,每尾村、东孚茂林 蒲头等地。

在近代史上,白礁王氏家族涌现许许多多的出类拔萃人物。

台湾的王金平、现任立法院院长。

王珠庆:昱庆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土水:现任高雄警察局局长。

王友成:现菲律宾东南亚王氏宗亲会会长。

还有,王长顺、王景成、王友海、王长水、王观兴、王合隆。王其辉、王求和、王宗周、王仁育等等闻名南洋群富的显赫名人。

光绪三年丁丑年1877年,状元王仁堪为白礁祖祠题匾《状元及第》。

民国年间,福建陆军七十一师赠送白礁王氏祖祠横匾《义举可风》。

2005年五月,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合,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白礁王氏家庙《八闽名祠》题词。

2003年5月台湾王氏白礁胞亲王春吉回乡寻根谒祖。并赠送白礁王氏后裔在高雄安定乡家之谱。

2004年十一月白礁王氏祖祠荣获市级文物保护。

2005年十二月白礁王氏宗祠荣获经龙海市文化体育局批准成立《白礁王氏宗祠文物管理委员会》。

200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台湾王珠庆胞亲首次回乡谒祖完满实现两岸亲情团聚的美梦。

王姓目前是中国第一大姓,世界第二大姓。现如今在角美投资的万达广场王健林也是王氏后裔。

姬晋。

姬晋因被奉为王氏始祖,所以后世又称为太子晋、王子乔。

王子乔,本名姬晋,是东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15岁行冠礼后,以太子身份辅政。晋平公派当时名流师旷前往朝见,问他以君子之德、治国之道,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师旷钦佩不已。

不久,因大雨连绵,谷、洛二水泛滥,危及王宫。情急之际,周灵王采取壅堵办法来治水,遭到了太子晋的强烈反对,他以“川不可壅”据理力争,提出用疏导的办法来治水,还引用历史上壅堵治水贻害天下的事例劝诫灵王。

扩展资料:

王是个大姓,其来源非常复杂。一说来自姬姓。周文王第15个儿子叫毕公高,他的后代因为自己是王族之后,就改称为王。

二说出于子姓,这一支是商朝忠臣比干之后。比干姓子,是王族,他的后代改过很多姓,其中有些因为自己是王子、王族,就改姓王。三说出自妫姓,齐太公田和之后。齐被秦国灭了以后,齐国后人因为曾经是王,就改姓王。从妫姓改姓王的这一支里边,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王莽。

很多王姓都是各个诸侯国的王族后裔。秦国统一天下后,六国子孙中每一国都有改姓王的,这也是保命的方法。后世很多朝代的王族,也有因各种原因改姓王的:金朝灭亡后,很多贵族改完颜为王姓;为了避免争权夺位引发的动荡,成吉思汗第六子逃到中原,也改姓王。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家族里也有一支改姓王的。

—王姓家谱

—姬晋

人民网—很多王姓是王族后裔 爱新觉罗家族曾有一支改姓王

寻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2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迁徙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陈氏家谱

明成化间,我宪赞府君在祁阳首创陈氏用宾公家乘。明嘉靖间,用宾公第六世嗣孙、永宁县主簿斗在祁阳第一次续修用宾公家乘。清乾隆丁亥,用宾公第十五世嗣孙 大亮在祁阳第二次续修用宾公家乘。同时,拟定并颁行用宾公为迁祁始祖,用宾公第十一世嗣孙为"我"字派的班行,其字派为:我伟国宏大(文)正,科开彰祖德,有道应时昌,家学宗铭载,世遵永发祥。清康乾时期,用宾公的后裔奉《清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由湖广永州府祁阳徙蜀,乾隆乙未,用宾公其后裔从《祁谱》中增补了入蜀32州县的嗣孙,定名为《西蜀续修陈氏宗谱》,简称《蜀谱》,此为第三次续修用宾公家乘。重庆市铜梁县人事局陈彰模历经十年以《蜀谱》为基础,辑录了该谱大部分史料,还从典籍、口碑选录了有关史料予以充实,内容涉及陈氏家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清康乾时期由祁阳徙蜀的用宾公后裔的世系进行了续记,1999年 主编了《陈氏家乘记》 。《陈氏家乘记》为大32开、700多页,铅印出版, 精 装本。

2002年清明,陈彰模率渝蜀陈氏宗亲7人到湖南省祁东县寻根祭祖,并带来《陈氏家乘记》。2002年4月6日祁东会议,经湖南、广西、四川、重庆4个省市 中30余个县市的子良、子政、子铭、子文、子贵5个分派代表组成的《陈氏家乘记(续)》编纂委员会成员190余人,以及广大族众的共同讨论、修改、完善,历时8个月,三易其稿,正式颁行了陈氏用宾公裔孙统一续拟字派(见迁祁始祖陈用宾公源流一文)。

白礁村的开闽王后裔

白礁王氏家族来自河南光州府,固始,系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由审知十四世王际隆、白礁、同安马銮、漳浦华口、始祖。白礁王氏开基一世祖长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