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4收藏

古代著名家谱,第1张

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

在家谱中,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我是河南人,我们傅姓怎么由平陆一带到南阳来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去了,都有记录。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等于一篇小传,在家谱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由外甥(姊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当然,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而来,在家谱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孩子,碰到几家修谱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火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想的精神。

每一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道,为宗族尽力。领家谱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最后,黄帝是每一家族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

更新于 2018-04-27

来自作品集姓氏普籍

中国历代皇帝名单 :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3 商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秦:(统一后)公元前221——201 共15年。

  1、秦始皇(赢政)12年

  2、秦二世(胡亥)3年 。

  3、秦王(子婴)1年

  西楚政权:公元前206——205年

  1、义帝(熊心)1年。

  汉:公元前20-——公元22O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

  1、汉高祖(刘邦)12年

  2、汉惠帝(刘盈)7年。

  3、前汉少帝(刘恭)8年

  4、后汉少帝(刘弘)4年

  5、汉文帝(刘恒)23年

  6、汉景帝(刘启) 16年。

  7、汉武帝(刘彻)建元 54年。

  8、汉昭帝(刘弗陵)始元 13年。

  9、汉废帝(刘贺)27天。

  10、汉宣帝(刘询)本始,25年

  11、汉元帝(刘爽)初元,16年

  12、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

  13、汉哀帝(刘欣) 建平,6年

  14、汉平帝(刘珩)元始,5年

  15、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

  南越:前183——前179年,内部至前122年

  1、南越武帝(赵佗)66年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王姓,历一帝。

  2、新帝(王莽)始建国,15年

  玄汉:公元23年——25年。共3年

  1、淮阳王(刘玄)3年

  赤眉汉:公元前25年——27年。共2年

  1、赤眉帝(刘盆子)建世,2年

  成家:公元25年——27年,共12年

  1、白帝(公孙述)龙兴,2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

  1、汉光武帝(刘秀)建武,33年

  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

  3、汉章帝(刘炟)建初,13年

  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

  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

  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

  7、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

  8、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

  9、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

  10、汉桓帝(刘志)建和,21年

  11、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

  12、汉少帝(刘辨)光熹,1年

  12、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

  成:197——199,历一帝,建都寿春

  1、仲家皇帝(袁术)1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

  1、魏武帝(曹操

  2、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

  3、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

  4、齐王(曹芳)正始,14年

  5、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

  6、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

  蜀汉:公元22l——243,共43年

  1、汉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

  2、后主(刘禅)建兴,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

  1、吴大帝(孙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

  3、吴景帝(孙休)永安,7年

  4、乌程候(孙皓)元兴 ,7年

  晋: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

  西晋:265——316 共51年。

  1、晋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

  2、晋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

  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晋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

  东晋:317——402 共104年。十一帝,建都金陵

  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晋穆帝(司马聃)永和,l7年

  6、晋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晋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10、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

  11、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成汉: 303——347 共7个皇帝,匈奴族,建都成都。

  1、成汉始祖(李特

  2、成汉武帝(李雄)30年

  3、成汉哀帝(李班)l年

  4、成汉幽公(李期)3年

  5、成汉献帝(李骧

  6、成汉昭文帝(李寿)6年

  7、成汉末第(李势)5年

  前赵:304——329 历五帝,鲜卑族,建都平阳

  1、汉光文帝(刘渊)6年

  2、废皇帝(刘和)1年

  3、汉昭武帝(刘聪)8年

  4、隐帝(刘杰)1年

  5、汉昭文帝(刘曜)13年

  后赵:319——352 历八帝,鲜卑族,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后赵高祖(石勒)15年

  2、后赵文帝(石弘)1年

  3、后赵太宗(石寇觅

  4、后赵太祖(石虎)15年

  5、后赵正帝(石世)1年

  6、后赵称帝(石遵)1年

  7、后赵仁武帝(石鉴)1年

  8、后赵兴武帝(石祗)1年

  冉魏政权:350年——352年

  1、魏平帝(冉闵,即石闵)2年

  前燕:357——370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 

  1、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15年

  2、烈祖景昭皇帝(慕容儁)11年

  3、隐宗幽皇帝(慕容暐)11年

  后燕:384——409,历七帝,鲜卑族,都城中山

  1、后燕成武帝(慕容垂)13年

  2、后燕烈宗(慕容宝)3年

  3、后燕开封公(慕容详)1年

  4、后燕赵王(慕容麟)1年

  5、后燕中宗(慕容盛)3年

  6、后燕高宗(慕容熙)7年

  7、后燕景宗(慕容云)3年

  北燕:407——406,历二帝,都城辽宁阳城

  1、北燕文成帝(冯跋)21年

  2、北燕昭成帝(冯弘)6年

  南燕:398——4l0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 后燕献武帝(慕容德)7年。

  2、 后燕文帝(慕容超)5年

  西燕:383——394 历七主。

  1、西燕归帝(慕容泓)1年——西燕之建立者。

  2、西燕威帝(慕容冲)2年——美少年皇帝。前秦天王苻坚的娈童。

  3、西燕废帝(段随)1个月——由将军变皇帝,后被废。

  4、西燕中帝(慕容顗)10天——昙花一现

  5、西燕文帝(慕容瑶)1个月——昙花一现

  6、西燕代帝(慕容忠)3个月——昙花一现

  7、西燕武恒帝(慕容永)8年——西燕亡国之君。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1、前秦高祖(符健)4年——勤政恤民,省刑薄赋的皇帝,建立了“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政权。

  2、废帝厉王(符生)3年——废帝。

  3、昭宣皇帝(符坚)27年——励精图治的皇帝。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4、哀平帝(符丕)2年——为人无大略,但宽厚能笼络部下的皇帝。

  5、高皇帝(苻登)9年——前秦亡国之君。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1、后秦太祖(姚苌)8年——长于谋略,善于心计的“无耻皇帝”。

  2、后秦高祖(姚兴)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的皇帝。

  3、末帝(姚弘)2年——被刘裕所灭。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宣烈王(乞伏国仁)3年——西秦国建立者。

  2、武元王(乞伏乾归)24年——雄武英杰的皇帝。

  3、文昭王(乞伏炽磐)16年——勇果英毅的马上皇帝,

  4、厉武王(乞伏暮末)4年——西秦后主。

  前凉:313——376 汉族,历九帝,建都姑臧。

  1、前凉高祖(张寔)3年——前凉的建立者,死于内祸的皇帝。

  2、前凉太宗(张茂)5年——淡泊名利的皇帝。称臣前秦

  3、前凉世宗(张骏)22年——扩大前凉版图的皇帝。

  4、前凉世祖(张重华)9年——宽和懿重,羞于家丑的皇帝。

  5、前凉哀王(张耀灵)1年——被臣子囚禁的皇帝。

  6、前凉高宗(张祚)3年——有政事之才,却无治国安邦之德操,使前凉国势大衰。

  7、前凉冲王(张玄靓)9年——性格懦弱的幼年皇帝。

  8、前凉悼王(张天锡)l2年——口才极佳,荒于酒色,不恤政事的皇帝。

  9、前凉平王(张大豫)1年——在位不足一年,前凉最后一位国君。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后凉太祖(吕光)13年——篡西凉,后梁的建立者。内政不修,埋下亡国因子。

  2、后凉隐王(吕绍)1年——被逼自杀的皇帝。

  3、后凉灵帝(吕篡)1年——生活腐败的皇帝,死于叛乱。

  4、末帝(吕隆)1年——多杀豪望,不得人心的皇帝。

  南凉:397——41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1、南凉烈祖(秃发乌孤)3年——南凉国建立者。

  2、南凉康王(秃发利鹿狐)3年——兄终弟及的皇帝。

  3、南凉景王(秃发傉檀)13年——虽得其国,未得其时。

  西凉:400——420 汉族,历三帝,建都:敦煌。

  1、后凉武昭王(李暠)17年——注重文化教育,境内文风颇盛。具有神话色彩的皇帝。

  2、酒泉公(李歆)4年——用刑颇严,不纳良言,最终兵败战死的皇帝。

  3、宗室(李宝)1年——傀儡皇帝。

  北凉:397——439 匈奴,历五帝,建都张掖。

  1、北凉文王(段业)4年——历史上唯一一位傀儡身份的开国皇帝。

  2、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33年——北凉的实际建立者,一代枭雄。

  3、北凉哀王(沮渠牧犍)7年——五胡十六国时代最后一位君主。

  4、北凉拓王(沮渠无讳)1年——北凉国的偏安政权。

  5、北凉武拓王(沮渠安周)6年——北凉国的偏安政权。

  夏:407——431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武烈皇帝(赫连勃勃)19年——骁勇剽悍,善骑射,多智谋,称雄漠北

  2、赫连昌4年——不忘亡国之恨的皇帝。

  3、赫连定4年——亡国之君

  桓楚:403——404,历一帝,建都建康

  1、永始皇帝(桓玄)1年——短命皇帝,过往云烟。

  六、南北朝: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0年,八个皇帝。

  一、宋武帝(刘裕)永和,3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两晋南北朝时期三个最卓越的军事统帅之一(另两个是慕容垂和拓跋焘)。

  二、宋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居丧无礼,好为游狎之事,被大臣所废。

  三、宋文帝(刘义隆)元嘉,30年——开创元嘉之治。为两晋南北朝最强盛的历史时期。

  四、宋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南朝宋帝中较有才华的皇帝和诗人。

  五、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元,l年——荒*无度,后被废。

  六、宋明帝(刘彧)秦始,8年——最初任贤用能,末年奢侈无度,宋王朝自此而衰。

  七、宋后废帝(刘昱)元徴,5年——死于阴谋的幼年皇帝。

  八、宋顺帝(刘准)升明,3年——刘宋亡国之君。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齐高帝(萧道成)建元,4年——务从俭约、宽简刑罚的南齐开国之君。

  二、齐武帝(萧赜)永明 ,11年——有作为的太平皇帝。

  三、废帝(萧昭业)隆昌 ,1年——亲近小人,滥发赏赐,奢侈无度的皇帝。后被废。

  四、废帝(萧昭文)延兴 ,1年——短命皇帝。

  五、齐明帝(萧鸾)建武,5年——崇信道教的皇帝。

  六、东昏侯(萧宝卷)永元,13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有恋足癖的皇帝。

  七、齐和帝(萧宝融)中兴,1年——傀儡皇帝,后禅让萧衍。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梁武帝(萧衍)天监,48年——多才多艺,嫉妒痴迷佛教的皇帝。

  二、梁简文帝(萧纲)大宝,2年——诗人皇帝。

  三、梁元帝(萧绎)承圣 4年——治国有方的书画皇帝。

  四、梁敬帝(萧方智)绍泰,3年——傀儡皇帝,后禅让陈霸先。

  汉:551——552,历一帝

  1、侯景1年——篡位南梁,自立皇帝,在位一年被杀。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陈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志度弘远,恭俭勤劳的一代英主。

  二、陈文帝(陈蒨)天加,7年——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三、陈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懦弱愚昧,是非不分的皇帝,后被废。

  四、陈宣帝(陈顼)太建,14年——中兴之主。

  五、陈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荒*无度的皇帝,才子皇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北魏道武帝(拓跋圭)23年——北魏王朝的创建者,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2、北魏明元帝(拓跋嗣)15年——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28年——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扩大北魏版图,晚年昏庸。

  5、南安隐王(拓跋余)1年——昏庸的皇帝,在位8个月。

  6、北魏文成帝(拓跋浚)14年——信奉佛教,崇尚和平的皇帝。

  7、北魏献文帝(拓跋弘)6年——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的皇帝。

  6、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9年——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崇尚中国文化,促进民族大融合的皇帝。

  7、北魏宣武帝(拓跋恪)16年——励精图治的皇帝。

  8、北魏孝明帝(拓跋诩)12年——傀儡皇帝,被生母毒死。

  9、北魏孝庄帝(拓跋子攸)3年——敲响北魏灭亡的丧钟。

  10、长广敬王(元晔)1年——短命皇帝,在位四个月。

  11、节闵帝拓跋恭 1年 ——装“哑巴”的皇帝。

  12、安定王(元朗) l年——短命皇帝,在位六个月。

  13,北魏孝武皇帝(元修)2年——北魏亡国之君,西魏名义上的开国之君。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东魏:534——550,共l7年,建都邺。

  1、东魏孝静帝(元善见)17年——有胆有谋,文武双全的傀儡皇帝(高欢专权)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西魏文帝宝炬 17年——西魏实际的开国之君。

  2、废帝(元钦)2年——傀儡皇帝。(宇文泰专权)

  3、北魏恭帝(元廓)3年——傀儡皇帝,后禅让宇文觉。

  北齐:55O——577,共28年,六个皇帝。高姓,建都邱。

  1、北齐文宣帝(高洋)10年——从一个英明神武的开国君主直接堕落为荒*无度、冷血残暴的血腥魔头。

  2、北齐废帝(高殷)1年——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

  3、北齐孝昭帝(高演)2年——任用贤能,关心民生的明主。

  3、北齐武成帝(高湛)4年——昏庸无能,不思国政,沉迷美色的皇帝。

  4、北齐灵殇帝(高纬)1年——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位无上皇。(太上皇的父亲)

  5、北齐安德王(高延宗)1年——短命皇帝,在位2天。

  6、北齐孝殇帝(高恒)1年——幼年皇帝,北齐亡国之君。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之后的又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人物。

  2、北周孝愍帝(宇文觉)1年——北周的开国皇帝。

  2、北周明帝(宇文毓)4年——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的皇帝。

  3、北周武帝(宇文邕)l8年——历史中的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勤与政事,生活简朴的皇帝。

  4、北周宣帝(宇文赟)1年——沉迷酒色,滥施刑罚的皇帝。

  5、北周静帝(宇文阐)2年——北周亡国之君,后禅让杨坚。

  七、隋朝:581——6l18 有三帝,共37年,杨姓 建都长安

  一、随文帝(杨坚)24年——开创科举,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尊为“圣人可汗”。

  二、随炀帝(杨广)12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皇帝。中国名声最差的皇帝,

  三、隋恭帝(杨侑)1年——被李渊拥立的傀儡皇帝。

  许:618——619,历一帝

  1、天寿皇帝(宇文化及)1年——杀死隋炀帝,立国半年,被窦建德击败。

  郑:619——621,历一帝

  1、开明皇帝(王世充)1年——自立称帝,后降唐。

  八、唐朝:618--907 历二十二帝,共290年,李姓 建都长安

  1、唐高祖(李渊)武德,9年——被儿子抢了风头的开国之君。

  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23年——“天可汗”,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

  3、唐高宗(李治)永徽,34年——在位期间,使唐朝领土最大的皇帝。

  4、唐中宗(李显)嗣圣,1年——被三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5、大周皇帝(武则天)垂拱,21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正统皇帝之一(终年82)。

  6、唐睿宗(李旦)景云,3年——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两次当太上皇的皇帝。

  7、唐恭宗(李重茂)唐隆,1年——死于政变的短命皇帝。

  8、唐玄宗(李隆基)先天,43年——使大唐进入全盛时期的皇帝。曲子皇帝,戏班祖师爷。

  9、唐肃宗 (李亭)至德 7年——使唐朝中央政权逐渐瓦解的皇帝。

  10、唐代宗(李豫)宝应,17年——被宦官吓死的皇帝。

  11、唐德宗(李适)建中,26年——平定“安史之乱”的皇帝。

  12、唐顺宗(李诵)永贞,1年——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13、唐宪宗 (李纯)元和,15年——中兴之主。

  14、唐穆宗(李恒)长庆,4年——享乐一生的皇帝。

  15、唐敬宗(李湛)宝历,2年——被宦官谋杀的皇帝。

  16、唐文宗(李昂)太和,14年——期待成为明君,却无力回天的皇帝。

  17、唐武宗(李炎)会昌,6年——崇奉道教,灭佛教的皇帝。

  18、唐宣宗(李忱)大中,13年——唐朝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延缓的唐朝走向衰败的皇帝。有“小太宗”之称

  19、唐懿宗(李漼)咸通,14年——昏庸安逸的皇帝。

  20、唐僖宗(李儇)乾符,15年——马球皇帝,玩乐皇帝。

  21、唐昭宗(李晔)龙纪,16年——聪明有才的傀儡皇帝,

  22、唐哀帝(李祝)天佑,3年——唐朝的亡国之君。

  燕:756——763,历四帝

  1、大燕皇帝(安禄山)——反唐自立。

  2、载初皇帝(安庆绪)——杀父自立。

  3、顺天皇帝(史思明)——唐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3、显圣皇帝(史朝义)——杀父自立。

  齐:881——884,历一帝

  1金统皇帝(黄巢)3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反唐英雄。

皇子一般按其所建功勋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并随每代子孙递减一级。

清代乾隆年间曾封八位“铁帽子王”,王位可以“世袭罔替”,并可“配享太庙”。清中后期又封四位这样的铁帽子王。

汉高祖刘邦,

皇后有一个,是吕稚

妃子:有戚姬,薄姬,曹夫人,赵姬

吕稚的孩子是惠帝、鲁元公主

戚姬的孩子是赵王刘如意

薄姬的孩子是汉文帝

赵姬生淮南厉王长

汉惠帝刘盈

留下记载的只有皇后一人,张氏

张氏无子

这个张氏是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是汉惠帝的外甥女。两人基本算是**。

汉文帝

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生汉景帝,馆陶长公主刘嫖,梁孝王刘武

故事:

寻亲的故事:窦氏少时家贫,弟弟窦广国(字少君)被人卖了为仆,后来听说窦氏为后,又和自己的姐姐同乡,故而上书自认。姐弟得以团圆。感觉挺玄乎的一个事情。

信任黄老:文帝死后,窦氏为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汉景帝

皇后:薄皇后,王皇后;

妃子: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

汉武帝

皇后:陈皇后,卫皇后

妃子:钩弋夫人即赵婕妤,王夫人,李姬,李夫人

陈皇后,就是刘嫖的女儿。

卫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人。生戾太子刘据

李夫人,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钩弋夫人,姓赵,因为居钩弋宫,称为钩弋夫人。生汉昭帝

汉昭帝

皇后:上官氏

上官皇后,祖父上官桀是汉昭帝的托孤大臣,外公是另一个托孤大臣霍光。昭帝始立,年八岁。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去世,年五十二。是一个在宫里面呆了一辈子的可怜女人。

汉宣帝

皇后:许皇后,霍皇后,王皇后;

妃子:张婕妤,卫婕妤,公孙婕妤,戎婕妤

许皇后平君,元帝母也。与汉宣帝识于贫贱之时。

霍皇后成君,霍光的女儿。以父权势入宫

王皇后,依靠着谨慎才当上皇后,其父是汉宣帝的旧友。 汉元帝

皇后:王皇后;傅昭仪,冯婕妤

王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汉成帝的母亲。

汉成帝

皇后: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妤,卫婕妤,赵婕妤

许皇后是汉宣许皇后的亲属。

赵皇后,就是著名的赵飞燕,无子。

班婕妤,

卫婕妤,班婕妤的侍者

汉哀帝

太后:傅太后,丁太后

皇后:傅氏,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儿,辈份上是汉哀帝的姑姑。

汉平帝

太后:卫氏

皇后:王氏,王莽的女儿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三个; 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 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夏、辽、金、南宋,共四个。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如: 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婴即位,仅称王。 二、汉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刘盈卒,少帝刘恭即位。但高后吕雉称制,史家以高后纪年。汉高后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刘恭被废,少帝刘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后纪年。 三、汉元平元年(-74年),昭帝刘弗陵卒,昌邑王刘贺即位。旋被废。宣帝刘询即位。史家不以昌邑王刘贺计入世系。 四、汉元始五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刘衎卒。汉居摄元年,孺子刘婴被立为太子,王莽称假皇帝。汉初始元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刘婴被废。史家仍以孺子刘婴计入世系。 五、汉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阳王刘玄称帝。汉建世元年(汉更始三年,汉建武元年,25年),刘盆子称帝。史家不以淮阳王刘玄、刘盆子计入世系。 六、汉延光四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刘祜卒,北乡侯刘懿即位。旋被废。顺帝刘保即位。史家不以北乡侯刘懿计入世系。 七、汉中平六年(高句丽故国川王十一年,189年),灵帝刘宏卒,弘农王刘辩即位。旋被废。献帝刘协即位。史家不以弘农王刘辩计入世系。 八、晋建始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受禅即位。旋退位。惠帝司马衷复辟。史家不以赵王司马伦计入世系。 九、晋建康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十年,晋太兴二年,成玉衡九年,赵光初二年,赵明帝元年,319年),南阳元王司马保自立。史家不以南阳元王司马保计入世系。 …… 像上述案例,在历史上有上百起。此外、历代起事者,自称皇帝的,不下数百起,并且难以作全面统计。即使在当代,这种案例还有出现。如:“中原皇清国元年”(1982年),张清安僭号于四川巴中,旋被擒。“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华僭号于山东潍坊。“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无论是正统的王朝君主,还是其他政权的皇帝,都难以有权威的统计结果。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 北宋版《百家姓》511个姓中,开头「赵钱孙李」,乃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若明版就一定以朱开头。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但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会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 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刘(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北汉)52位; 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后梁、明)26位; 赵(宋)18位; 萧(梁、西梁)17位; 司马(晋)16位; 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 王(

古代著名家谱

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