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姓氏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2收藏

石姓氏的由来,第1张

1、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有公子丰,是郑穆公姬子兰之子,字石癸,在郑釐公姬恽(姬髡顽)执政时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卫国、齐国。

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河石氏。

2、源于嬴姓

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今甘肃天水故秦城)。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语》中称为石子蜀。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在石作蜀的故里,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可惜早已荒芜。

在石作蜀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贤祖姓氏省文简化为单姓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三陇石氏。

3、源于羯族

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后赵录》中记载,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有匈奴别部羯族,其酋帅匐勒改汉族姓名为石勒(公元274~333年),建立了后赵政权,称后赵高祖,其同族的羯族部落酋长张訇督随着石勒改姓名为石会。

此后,其后裔子孙皆随先祖改为汉字姓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上党、武乡石氏(攀附者居多)。

4、源于鲜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北史》的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乌石兰氏、娄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部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时,将乌石兰氏、伊娄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伊氏,后多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同石氏。

5、源于昭武九姓

出自唐朝时期西域石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该支石氏,出自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的西域石国。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唐朝政府曾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石国在至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尚遣使朝贡于唐朝。

后石国有人迁居中原,以国名汉称改汉字单姓为石氏,是为新疆、青海石氏。

扩展资料:

《百家姓》虽称为”百家姓“,但并非只有一百个姓。《百家姓》文中的姓氏次序也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根据渊源出处的不同或其特征,《百家姓》中所列姓氏可以分为16种。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

-石姓

石琚从安徽寿县迁徙到福建同安父子于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迁居福建,闽中始有石姓。初居苎溪(今厦门同安境内),后其裔孙迁泉州高浦西安乡,传70余年,到四代孙元教迁居泉州镇海卫。子孙又迁漳州、福州及浙江省等地。宋仁宗皇佑年间,石氏一门七进士三尚书,在泉州建有高浦祠堂石氏家书庙。其门联:宗室尚书庙;银同甲族家。在漳州城总爷后街有司勋石公祠,泉州内井亭巷建有石氏吏部书庙。

台湾地区石氏家谱目录2009年09月05日 星期六 20:52书 名(石氏)父亲百年诞辰纪念特刊附家谱

编著者石庆顺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陈光吉藏1983年铅印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 丹阳花园分陵石氏宗谱

卷(册)数十四卷

其它题名石氏宗谱

编著者(清)石铭章,(清)石等编纂

稽核项2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笃厚堂木活字版印本缩制 ·原分14册

主 题 谱系-中国

收藏者 故宫博物院

书 名金沙鲁庄石氏族谱

卷(册)数六卷

其它题名石氏 族谱

编著者(清)石金川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年(1877)宥密堂木活字版印本缩制 ·原分6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 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编著者石财贤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财贤藏1972年写本缩制 ·原分3张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赵振绩藏民国年间影印本缩制 ·原分10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编著者石庆旺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庆旺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家谱

编著者石汉正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汉正藏民国年间影印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世系图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条金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3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 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五修族谱

编著者不详

版本项抄本、不分卷、线装一册

出版年1929年

收藏者万万斋

书 名石氏源流

卷(册)数 1册

编著者台北石氏宗亲会编

出版者台北石氏宗亲会

出版年不详

分类号78908

收藏者台北市文献会

书 名石氏源流

稽核项16开,62叶

附注项·始祖□石□·始迁祖□奋公

收藏者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书 名石氏宗谱

编著者石日璞,石日祯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1919年铅印本缩制 ·原分4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卷(册)数九卷

编著者(清)石宏智,(清)石登元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东洋文库藏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缩制 ·原分7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维新藏1981年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炎智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5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石换文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条金藏1960年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条金藏民国年间写本缩制 ·原分11页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廖庆章编

出版地彰化员林镇

出版者刘维荣

出版年1971年

稽核项1册: 图,表格; 27公分

分类号7892

收藏者国家图书馆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石氏族谱编辑委员会编辑; 廖庆章主编; 廖有信策划

出版地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石氏族谱编辑委员会

出版年1971年

稽核项一册: 表,像; 27公分

分类号7892

收藏者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书 名石氏族谱

卷(册)数1册

编著者廖庆章编

出版者刘维荣

出版年1971

分类号78908

收藏者台北市文献会

书 名石氏族谱

编著者不详

稽核项16开,164叶

附注项·始祖□南宫 ·始迁祖□玉全公

收藏者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书 名石氏祠坟考

编著者(清)石阳睢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石允忠藏清写本缩制 ·原分1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书 名武威石氏宗谱

卷(册)数 三卷首一卷

其它题名 石氏 宗谱

编著者(清)石忠有,石忠烈等编纂

稽核项1卷盘式缩影卷片: 负片; 35厘

附注项·据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1868)恭俭堂木活字版印本缩制 ·原分4册

主 题谱系-中国

收藏者故宫博物院

(以上摘自《台湾地区家谱联合目录》)

石氏家谱现身,预兆石姓复兴!

为了一部2700年的家谱(广角)

剑明 成岗

2005年07月25日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最近不少海内外石姓后裔打电话给我,希望通过这本石姓家谱续写他们的家谱。”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金石家石学鸿先生向笔者介绍说。同时,他展示了一部《武威石氏蚺城宗谱》。这部家谱从石氏始祖春秋时期卫国名臣石碏记起,到光绪年间石学鸿祖辈截止,有2700年历史,比孔子族谱记载年代还要早200多年,在全国十分罕见。这部家谱在海内外石姓族裔中引起极大影响,许多人希望石学鸿能够通过这一本家谱,把石氏子孙的传承迁徙历史弄清楚。

失而复得的石氏宗谱

石学鸿目前保存的家谱是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早年的刻本在唐朝。这部家谱一套4本,编号分别为孝、礼、信、义,详细记载了石家子孙的婚姻、住址等情况,是目前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一部家族历史。

1937年8月28日,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南京,石学鸿一家准备逃难,临走之时,石家人顾不得拿走家里的值钱东西,仅仅拿了一些衣服以及这本家谱,可见当时全家对家谱的重视。1947年,当时石学鸿27岁,他祖父召开全体家庭会议,将家谱托付给石学鸿继藏。

解放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石被关进监狱,家谱由其母亲保管,“文革”期间被造反派当“四旧”抄走。不知是造反派途中粗心大意,还是对家谱不屑一顾抑或其他什么原因,这部古董被遗落在马路上,恰巧被一位路过的老翁捡到。这位老翁捧着城砖似的“天书”不知所措,当时有人说是“四旧”,把它烧掉算了。但老翁不忍毁掉,随即小心翼翼地将其上缴到当地街道办事处保存了下来。

这部家谱遗失后,石学鸿魂牵梦萦。其间,他曾多方打听,从街道查询到区、市、省有关部门,均不知去向。不久,他听南京秦淮区史志办的熟人说,家谱可能在李府巷街道办事处。于是,他随即到该处寻觅。办事处吴继珍介绍说,此石氏家谱是“文革”期间一老翁从马路上拾得送来的。我们看了觉得有价值,没有毁弃,便藏于橱顶角落。石学鸿看到劫后余生的家谱,不禁老泪纵横。

2700年的沧桑流徙

翻阅这本已经流传了88代的石氏宗谱,笔者在封图中看到石氏祖先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的画像,面部轮廓饱满,形象儒雅。那么石碏到底是何许人也?

在左丘明著的《左传》中,记者发现了一篇《石碏谏宠州吁》,其中文章大意为石碏向卫庄公提意见,要他“爱子,教之以义方”,然而卫庄公没有接受石碏的劝谏,过分宠爱,终于使儿子州吁走上了邪路,后来引起卫国的内乱。

在宗谱中,石碏后代子孙都有记载。光绪年间重修家谱时,石学鸿尚未出世,家谱上便只有他的祖辈的名字,但他的“学”字辈,却已在家谱中写下,其辈分排行为:“……承家学礼诗,昌隆成大绪……”

据该谱记载,石氏原出甘肃武威,后来其一支迁到蚺城(今江西婺源)。太平天国时期,石碏83代孙石光叙做木材生意来到南京,在中华路一带从事营造业。

海内外石氏后裔的“精神家园”

在得知石氏家谱的下落后,全国先后有几十批石家后代到石学鸿家查看,他们都说,自己从未见过历史如此悠久、保存如此完好的家谱。台湾一个6万多人的石姓家族会成员看到这部家谱惊讶不已,称赞记载2700年的家谱在全国乃至世界也许是独一无二的。

香港著名出版家石景宜先生也是石碏后人,在前往南京看了这本《武威石氏蚺城宗谱》后,大喜过望。他说,这部宗谱把石氏2700年的变迁流徙写得非常翔实,为其他石氏后人续写家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表示愿意出一笔数十万元的资金购买。石学鸿没有同意,他自己拿出1万多元钱,印刷了一本《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摘录本,把宗谱里的主要部分摘录其中,无偿寄送给海内外的部分石氏后裔。

《华东新闻》 (2005年07月25日 第二版)

石氏家谱

1115河北泺南石氏家谱二卷

(民国)石景恭纂

民国三十一年(1942)石印本

河北滦南县徐庄乡石庄村

1116山西平定石氏族谱十一卷

(清)石宏智 石登元等编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七册

日本 美国

注:全书分世德谱一卷、分谱六卷、台谱二卷、

宗祠规条一卷、附谱一卷。

1117江苏丹阳花园分毗陵石氏宗谱十四卷

(清)石铭章 石煊等十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笃厚堂木活字本 十四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武进、丹阳等地。

1118江苏金坛金沙鲁庄石氏族谱六卷

(清)石金川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宥密堂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注:一名《石氏家乘》。

1119江苏江阴石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石介贞纂

清刻本十二册

上海图

1120浙江鄞县鄞塘石氏家乘五卷首一卷

(民国)石士谔 石钟峤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121浙江绍兴会稽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之贞纂修

清钞本 四册

北图

112z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赠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念修堂活字本

吉林大学

1123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十二卷

清光绪十年(1884)念修堂活字本十二册

北图

1124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松茂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

注:谱始修於清雍正间。

1125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玉光 石浙清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恩亲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1126浙江诸暨暨阳长澜石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石松楼等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峻德堂活字本 四十册

北图

1127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十四卷

(清)石铭重修

清乾隆五十年(1785)庐云祠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谱内有朱笔注记。

1128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二十八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3一5,10,21)

Ii29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清)刘云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下徐村

1130浙江常山安川石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柴肇晖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芙蓉榔安坑村

1131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宋坂乡彭川洪坂(存卷2、4)

1132山东长清石氏世谱

(清)石廷傅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刻本 六册

科图

1133湖北新洲石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幸福乡石桥村

Ii34湖北大冶武威石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石忠列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恭俭堂文秀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1135湖北沔阳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石声涛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石氏谱局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首、卷2)

注:内封题《家乘全书》。

Ii36湖南石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新化、宁乡等地。

1137湖南湘潭中湘石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石声灏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孝谨堂刻本 二十六册

广东中山图

注:石训首修於清康熙六年。

1138湖南邵阳石氏六修族谱不分卷

(清)石德松 石德 等编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敦睦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139湖南邵阳石氏五续族谱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石霈之修 石铭文纂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40四川大邑崇庆石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石良玉等纂

民国十七年(1928)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141四川泸州石氏族谱不分卷

(清)石美屏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泸州石氏木活字本 二

四川图

1142四川兴文石氏宗谱四卷

(民国)石日琳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143石氏宗谱十一卷

(清)石绍南纂修

清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

北京大学

1144 续修石氏族谱卷

(清)石维嵘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册

北图

1145 石氏民籍族谱六卷

(清)石崇高修

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 八册

北图

1146 石氏世谱六卷

(清)石誉生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刻本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图

1147 石氏家谱

(清)德保等撰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148 石氏家谱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册)

1149 石氏宗支图

广西邕宁县文

石作蜀携家来鲁,习于孔门,位列七十二贤,后隐居徂徕山中,子孙称“徂徕石氏”。至四十七世金、介、企、会、合等二十一公各传苗裔,今遍布鲁、苏、皖、豫、冀、晋等省,门祚绵瓞,子孙殷盛,约三十万人。集中聚居地有泰安、临沂、菏泽、济宁、聊城、淄博、枣庄、济南、莱芜、徐州、濮阳等地。大孟《石氏宗谱》原名《徂徕志》。现存宣统年间及民国21年布皮谱书,左上角书“石氏宗谱”4字,正中书“徂徕志”3字。

1951年县收集各种文件、方志、档案等资料时,村干部石茂堂把石茂荣家珍藏民国二十一年所修宗谱交出。一个月后返回的消息是:政务院周总理看到了大孟《石氏宗谱》,该谱受到了赞扬,是历史悠久、没有断代、比较完整的家谱。

粤考石之为姓,春秋卫大夫石碏后也,世久人远,其详不可得而稽矣。第溯其来,有石奋为九卿,呜于汉;石苞号八公攀龙,显于晋;在唐则有石洪,以明经见举;在宋有石介,号徂徕先生。历文德思思奋椿陵,为湟川人物,因作秦国夫人挽歌一联云:“月沉湘浦冷,花卸汉宫秋。”时称为奇句,为文昭王所喜,拜楚水部员外郎,迁融州副史,匾额居里“儒林坊”,即今之榕坪是也。

自历代以来,惟为文德世次相近,所居坊号目击尚存,而连之石姓确其流派也。惜乎,家谱毁于兵传,先达零落无闻。其传之有征者,则自霆作(注:此字上雨下作,下同)始为一世祖也。作生讳熙宗,字德叟,号凤冈,仕晚宋为京都库使,引年而归于诸莺乡儒林。醇朴好古,广置资产,独创官陂一所,灌溉粮田数十顷。冈生六嗣,兄弟各皆别籍弗著,惟谦号九十一公,讳天祚,字仲谦,恬淡寡营,隐居乐业,乃生轼夫、辙夫,户口蕃息,分二甲,同诸莺厢乡居别。轼夫生楚英,读古守礼,文学著名,因儒林坊洪水冲滔,遂改沙坊上河塘卜居焉。

楚英生至大、至永,永生子淳,淳生源诚,村宅分居。诚生凤、惠、亨三嗣,克敬克爱,捸蕚联芳,念先人之懿泽,感雨露之恩。爰立祭田,土名坐落下坛山、官陂洞、卢背等处,祭日清明,俾后世世相仍,永昭祭典。

始皇清龙兴,兵燹谱失,当兹之裔,曷敢忽而不念乎?于是毅然复修家谱,庶子子孙孙咸德尊祖敬宗之意云耳。继此以往,为石氏者,敦孝弟之行,绍诗书之美,毋负先志,毋坠先业,绵绵世泽,丕振家声,则于斯谱有光矣。

时大明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三月之吉六世孙举人石坚字至刚顿首记书。

石姓氏的由来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有公子丰,是郑穆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