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代名将,有没有元帅和皇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3收藏

贵州古代名将,有没有元帅和皇帝,第1张

贵州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出现皇帝,只有国王,夜郎国。

直接职务是元帅的没有,相当于元帅的名人有两个,张之洞和何应钦。

《史记·西南夷列传》开篇就写道:“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这段文字,史学家司马迁在史书中就将夜郎国的地理位置交代得很清楚了。

司马迁的上述记载表明,古夜郎国在君长以什数的西南夷、夜郎国所在的西南夷不包括其西的滇国等和滇以北的邛都国等。古夜郎国在以什数的西南夷之境,夜郎国的西面是滇国等,滇国的北面是邛都国等。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就不包括有滇国。很显然,根据这段史料记载的方位,古夜郎国的地域就是后来的贵州。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非常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1837年,卒于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抱冰,因为他是河北南皮人,所以又叫“张南皮”。他还有一个外号,身边人叫得更多,叫“香帅”。在评价张之洞一生的功过是非时,有人将他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兴义人,国民党一级上将。他是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从辛亥革命起历经两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何应钦因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而官运亨通,历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兼教导一团团长、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兼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等职务。

扩展资料

贵州除了上面堪比元帅的两个名人之外,还有一些贵州古代名人。

1、王若飞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荫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出生于贵州安顺,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青年时代,王若飞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由法国***党员转为中国***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

王若飞说:“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意思”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丁宝桢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

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3、王伯群

王伯群(1885-1944),贵州兴义人,中国同盟会先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兴义笔山书院(今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兴义一中)毕业后,由兴义县(今兴义市)以公费选派日本留学 ,先后在宏文学院政治经济科、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深造,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5年,参与发动护国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军来犯,大夏内迁贵州,抗战期间,王伯群带领大夏大学三次迁校。 1944年冬,王伯群在领导迁校过程中积劳成疾。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病逝于重庆陆军医院,终年60岁。

4、刘显潜

刘显潜(1865-1938)贵州兴义人,陆军中将,贵州游击军总司令。

刘显潜历任黔西观察使、贵西道尹、贵州巡按使、护国军援川总司令、滇黔边防督办、贵州军事会办。身授要职的刘显潜,率部经数月时间,大刀阔斧兴吏治,雷厉风行剿匪患,其辖区地域纠纷和民族纠纷大为减少,广受称赞。北洋政府以其治理地方政绩突出,特授"上大夫"号,奖授四等文虎勋章。

护法战争后,贵州军队有贵州陆军、贵州游击军两大序列。刘显潜任全省游击军总司令,辖第一、二、三路游击军,及游击大队、盐务巡防队。

5、杨兆麟

杨兆麟(1878-1919),字次典,清贵州遵义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麻江人夏同和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早年就读于黎氏,为黎怀汝女婿,受沙滩文化熏陶,是黎氏姻亲中的后起之秀。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赴北京会试,参加了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公车上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人称"杨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浙江嘉兴府知府等。1906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时获法学博士学位。

归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后归故里,倡议纂修《续遵义府志》,并主持初纂工作。继又到广州,任国民政府参议员,1919年病逝于广州,年仅41岁。

王若飞  王尽美 王荷波 王亚南  王树声 王大珩 王希季 王震 王栋 王蒙:  王鼎昌王选王晶  王家卫  王刚 王菲 王嘉,学者王式;王良;王昶;王恂,王逊、王坚;王修;王逊、王俭、文人王晏,王筠;

王若飞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04月08日)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至1925年,王若飞在河南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缺乏领导女工的干部,特请示北方区委派位女干部,领导选派李培之到河南协助王若飞工作。王若飞发现李培之思想敏捷,办事果断,并有实际工作经验;李培之也看到王若飞是一位优秀的***,在斗争实践中,双方由工作上关系升华为爱情关系,于1925年秋在郑州喜结良缘。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共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叶挺、博古(秦邦宪)、邓发。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人学习的楷模。

王若飞

邓恩铭

龙永图

王阳明

王若飞

永远的丰碑

王若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王若飞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共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人学习的楷模。

邓恩铭

永远的丰碑

邓恩铭:中共一大代表

1931年4月5日,在响亮的“中国***万岁”口号声和悲壮的国际歌声中,一位著名的***人在济南纬八路英勇就义。这位烈士便是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1918年,倚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参加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同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大革命时期,邓恩铭先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在监狱中,邓恩铭领导其他党员组织越狱斗争。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残酷地将他杀害。

姓 名:邓恩铭

性 别:男

民 族:水族

籍 贯:贵州荔波

出生年月:1901年

牺牲日期:1931年04月05日 6岁上私塾,10岁入荔泉书院读书。1917年秋毕业后,到山东投奔当县官的二叔。并由二叔供给进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在校被选为学生自治会的***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刊。在共同的斗争中,他同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结成了亲密战友。他与王尽美组织学生抵制日货,反对卖国条约,积极参加宣传、演讲、罢课、游行等活动。他们联络进步青年学生,组织了进步团体“励新学会”,邓恩铭被选为学会领导成员之一。他经常在该会创办的《励新》半月刊上发表文章,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旧礼教、旧教育。1920年底,他同王尽美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经常在一起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绍苏维埃俄国的书刊。1921年初,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邓恩铭和王尽美是小组的负责人。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邓恩铭同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会议,与其他代表共同创建了中国***。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共中央直属的山东区支部。邓恩铭在山东区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和工运工作。1922年1月,他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及民族革命团体等一次代表大会。是年6月,他从苏联回到山东后,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方面仍然致力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山东工人运动的发动。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他父母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邓恩铭都拒绝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表达了他在革命道路上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中学毕业后,他就坚定地当了一名职业革命家。中共“二大”以后,遵照党中央会议精神和党组织的决定,山东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邓恩铭在淄博煤矿区住了下来,亲自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向工人介绍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工人运动形势,教育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 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3年1月,日本归还青岛后,邓恩铭又被派往青岛工作。他以东镇小学教员为公开职业,秘密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年底,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党支部。1924年春,中共青岛支部改为中共青岛市地方执行委员会,邓恩铭任书记。他参与领导了1925年2月举行的胶济铁路全线和四方机厂的工人大罢工,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使罢工取得了全面的胜利。1925年8月,他调到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任书记。同年11月,山东地区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6年夏,他又秘密到了青岛,主持市委工作。1927年上半年,他到武汉向中央汇报工作,并到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工运,农运情况。8月,返回山东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12月,因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破坏,邓恩铭第二次被捕。他在法庭上和监狱里同敌人作了英勇的斗争,并组织领导了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险。但他因受刑过重,体弱多病未能逃脱。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1,邓恩铭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人。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2009年9月,邓恩铭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王若飞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荫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出生于贵州安顺,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3,周逸群

周逸群(1896—1931),字立凤,祖籍湖北省蒲圻县,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是中国***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宣传家、活动家,贺龙同志的入党介绍人,早期中国***军队的缔造者之一。

中国***三大革命根据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之一。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4,旷继勋

旷继勋(1897—1933),男,汉族,原名大勋,号集成,贵州思南县人。少时只读过三年私塾,从小好动,爱弹跳,会骑马,练就了一副轻捷矫健的身躯。辍学后随父串乡摆摊卖药。1919年入川当兵,历任连长、营长。2009年9月10日,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5,黄大发

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小学文化,1959年11月加入中国***,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称号。

-黄大发

-旷继勋

-周逸群

-王若飞

-邓恩铭

王(W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

3、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又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

4、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嘉被王莽赐姓王,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6、出自北方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据《通志·氏族略》和《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

① 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频氏,亦改为王氏。

② 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③ 西钳耳族有王氏。

王姓有诸多家族,据《广韵》记载,王氏家族较为著名的有二十一处,其中尤以太原(今山西)和琅琊(今山东省)两地最为显著。

得姓始祖: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约出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卒于公元前五四九年,寿不过十六岁,但聪明早慧,幼有成德。周灵王二十二年,洛阳附近水害成灾,威逼王宫,灵王拟拥土围宫,排水至村落、田园,太子晋提出应疏通河道,既解救王宫,又能保护村民和庄稼,未被采纳,由于其一再据理力争,被周灵王一怒之下贬为庶民,但太子晋之德举却名声远扬。其子宗敬后担任司徒,时人因他是太子晋之后,便称他为“王家”,之后历代相传,“王”也就演变成为他及其子孙后代的姓氏。在山西太原晋祠修建的“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

二、迁徙分布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以东汉征士王霸为开基祖,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三国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元末战乱和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人口锐减,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于太原王姓,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姓。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约占北方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八,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区,仅占百分之四点五,为第四大姓,在全国汉族中,以内蒙古王姓的比例最高,广东最低。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三、历史名人

王 诩: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先生”。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山水帘洞箸《鬼谷子》书三卷, 流传于世。

王 翦:秦代名将,佐秦始皇扫平六国。频阳(今陕西省富平)人,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苏、荆诸地,立下赫赫战功。

王 充: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著有《论衡》。

王 勃: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著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惜英年早逝。

王 维:太原祁(山西省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有《辋川集》问世。

王 冕:字元章(1310-1359),诸暨(今浙江省绍兴)人,元代诗人、画家。元末文坛有影响的诗人,又是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的诗常流露出对元朝统治的愤懑情绪,而他的墨梅也借物抒怀,自认喜写“野梅”,不作“官梅”,以蔑视当时那些“峨冠腐儒”。晚年他避居会稽九里山,自筑“梅花屋”,种粟养鱼,以清贫生活了其余生。

王 晕:字石谷,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江苏省常熟人,著名画家,王鉴弟子。与工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 “四王”,加吴历、恽寿平,亦称“清初六家”。在清初画坛上居主流地 位。所作以仿古为多,功力深厚, 熔铸南北画派于一炉。弟子很多, 称“虞山派”,以杨晋较著名,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山水画。 传世作品有《仿曹云西山水图》、 《平林散牧、桃花源图》、《重江叠 嶂图》、《元人高韵图》和《康熙南 巡图》等。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为人正直贤贞,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入宫数年不见帝,竟宁元年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山东省琅琊临沂人,独创圆转流利的书法风格,人称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中国书法史被后人奉为“书圣”,与王献之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他是王羲之第七子,做过州主簿、秘书郎、长史,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故人称“大令”。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现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剧作家,作有杂剧十四种,除《西厢记》外,现存《丽春堂》、《破窑记》二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各一折曲文。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世贞: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中叶后七子之一,著述颇丰,其中作品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著有诗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读书后》等。

王夫之:字而农(1619-1692),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湖南省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明崇祯十五年中乡举。清军下湖南,与管嗣裘等于衡山起兵抗击,事败逃亡肇庆,任南明桂王政权行人司行人。因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又赴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落,式耜死,乃隐遁山林。从此,勤奋著述凡四十年。对天文、历法、数学、舆地诸学均有研究,尤精经史、文学。其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黄书》、《读通鉴论》等。邓显鹤等集刊为《船山遗书》。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省海宁人,近代国学大师,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人间词话》等作品影响深远。

王若飞:贵州省安顺人,他是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的重要***。1946年因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而逝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琅琊郡:秦始皇置。治所在琅琊,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胶南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北海郡:汉景帝置。治所营陵,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部潍坊地区。

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治所以郯(今山东省郯城北),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治所在首都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天水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东平郡:汉代置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平东、泰安一带。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置郡。治所在河南省新蔡,郡治新蔡县一带。

新野郡:古置新野县即今县,西晋末置新野郡,治新野(治所在河南省新野县)。北周时废。

山阳郡:汉代山阳郡在今天山东省独山湖周围。东晋山阳郡在今天江苏省清江、浦安一带。

中山郡:汉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章武郡:西汉置县,西晋至隋初置郡。治所在东平舒(今河北省大城县一带)。

东莱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掖县。

河东郡:秦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 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金城郡:西汉始置。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西北)。郡治相当于今天甘肃省永靖县及兰州市一带

海汉郡: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长沙郡:秦置郡,汉置长沙国,并在此筑城,隋唐置潭。治所在临湘(今湖南省长沙)。明清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长沙历经国、郡、州、府、厅治。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2、堂号

三槐堂:三槐堂的名称则源于北宋初期魏国公王彻。王彻文才武略,风流倜傥,天下望以为相。然因其刚正不阿,难容于时,终不能遂志。他于是在家庭院中植下3棵槐树,并立下誓言:日后吾子孙必有3公者。后来王彻的儿子王懿敏,孙子王巩果然以贤能而身居高位。王彻植槐树立志,以才德教育后代的家风为当时与王巩相好的大文学家苏轼推崇。苏轼为王家作《三槐堂铭》。一时才以物显,人以文传,三槐堂之名声传遍华夏。

王姓的主要堂号有:“三槐堂”、“槐阴堂”等,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五、宗族特征

文人墨客,浩如烟海。王姓在历史上,文人辈出,著述甚丰,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各支王姓论字排辈次序分明。如安徽绩溪王姓字行为:“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

王姓宗祠通用对联

〖王姓宗祠门楣题辞〗

太原垂徽 三槐世第 清节流芳 四杰传芳

王姓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一,来源不一,分支众多。历代史家依据不同来源,分为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虏姓之王等,又依据居住地不同,分为太原之王、琅琊之王、北海之王、陈留之王等,还依据堂号不同,分为乌衣王、三槐王、马蕃王等。在众多来源中,姬姓之王是绝大多数王姓的本源。王氏的受姓始祖(一世祖)即源自姬姓。王氏族谱载:“王氏受姓始祖王乔(子乔),本姓姬,为周灵王长子,以直谏废为庶人,灵王次子姬贵立为晋王,诏晋之子敬为司徒,封其父为晋王,遂以王为氏。”这支王氏,世居太原,成为望族。至战国时期晋公后裔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为秦朝大将,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王离所生二子:长曰元,居琅琊,次曰威,仍居太原,从此就分为太原、琅琊两上郡望,王元、王威分别成为两支的始祖。其后太原王氏繁衍成为王姓最大的分支。初唐四杰的王勃、北宋兵部左侍郎王 (三槐王氏)、北宋名相王安石等均出自太原王氏。故,太原郡望是王氏的发祥之地,太原堂号源此。“清节流芳”,说的是汉朝的王霸,字儒仲,少有清节,仕汉平帝,召为尚书令,钦赐“清节流芳”。

“四杰传芳”为王、杨、骆、卢四姓的共同门楣题辞。典故出自初唐四杰王勃(山西河津人,青年作家)、杨炯(陕西华阴人,著名诗人)、骆宾王(浙江议乌人,文学家)、卢照邻(河北涿州人,著名诗人)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被称为“初唐四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其中,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军行》长于律诗,骆宾王《帝京篇》、卢照邻《长安古意》长于歌行。“四杰传芳”盛赞初唐的这四位杰出人物,美名传扬,留芳于世。

-----------------------------------------------------------------

〖王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槐世泽;

两晋家声。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于庭院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下联典出晋·王导,位至丞相,其子孙世代簪缨。

家传乌巷;

古继青箱。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东晋·王彪之精通经学,熟谙江左旧事,所录仪规藏于青箱,世代相传,人称“王氏青箱学”。下联典自东晋·王氏望族聚居建康乌衣巷。

太原望族;

东晋名家。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王敦。下联典指东晋·王导。

求鲤世泽;

爱鹅家声。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王祥(历汉、魏、晋三代,下同),有卧冰求鲤奉母之故事,旧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下联典出东晋·王羲之性爱鹅,为山阴道士写《道德经》以换鹅。

阳明学术;

逸少风流。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床坦腹”的故事。

卧冰跃鲤;

朝阙飞凫。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汉·王祥,卧冰求鲤侍母。下联典自东汉·王子乔每朝阙,来去无踪,凭双凫飞来,时人称其“仙吏”。

辋川书画;

沂国方严。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王维,工诗善画,晚年居蓝田辋川。下联典出宋·王曾,封沂国公,处政方严。

明妃青冢;

金母瑶池。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王昭君。下联典指神话传说西王母。

槐堂世瑞;

珠树家珍。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王佑。下联典指唐·王勃。

暖舒柳岸;

瑞溢槐堂。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王佑、王旦父子。

-----------------------------------------------------------------

〖王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经传旧德;

五字耀英才。

——王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吏部员外郎、书法家王澍联。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王时敏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初画家王时敏联。

-----------------------------------------------------------------

〖王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兰亭一集家声远;

槐树三株世泽长。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王羲之书法为古今之冠,其之最为《兰亭序》贴。下联典指北宋·王佑。

碧纱笼护诗人草;

金带围开宰相花。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王播,显达为相后,寺僧以碧纱笼护其孤贫寄食时题于寺壁之旧作。“金带围”,为花瓣腰部有一圈**的红芍药。相传此花少见,如开则城中当宰相。下联典出宋·韩琦家宴,王珪、王安石、陈太博均在,金带围一出四枝,后四人先后为相。见宋周辉《清波杂志》。

黄槐绿竹栽新院;

紫燕红鹅说旧家。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王佑、王献之。下联典指东晋·王谢、王羲之。

千里荷花开世界;

一杯美酒对湖山。

——佚名集句题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集自出唐代诗人王湾诗句。下联集自宋代诗人王庭珪诗句。

天收运召沧江客;

兵气销为日月光。

——王懿荣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联。

对联喜贴右军墨;

春意乐赋摩诘诗。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晋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下联典出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

秋水落霞惊四座;

桐花栖凤报群贤。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下联典出清代诗人、刑部尚书王士祯。

庭前刻玉称人瑞;

阶上看槐庆德长。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指北宋·王佑。

笃宗族以昭雍睦;

训子弟勿作非为。

——王贞常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王氏名人王贞常座右铭联。

淡如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王士祯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诗人王士祯联。

语为吉祥滋厚福;

心缘谨慎历亨衢。

——王昶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学者王昶联。

传家节操同松竹;

报国功勋并斗山。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王氏节义堂联。上联典自王氏家族有松竹般的节操。下联典自王氏家族人才辈出,不少人为国为民建过功、立过业,有斗岳般的功勋。

-----------------------------------------------------------------

调查报告是人们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反映了人们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些事物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是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成果。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怎样撰写调查报告

[例题] 以“发扬勤俭美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主题,以周围学生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写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撰写调查报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点要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就应该亲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学们就要认真回顾平时手头搜集到的有关于“勤俭是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费导致事业失败”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是调查的目的。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出事物的规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外,还要对占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如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劳节俭、合理消费”为门类加以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

再次,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调查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例中,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乱花钱、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最后,要概括事实,有叙有议。不能光罗列现象,而且要适当地进行分析、议论,阐述观点。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社会原理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观点全面。

2、报告格式要规范

(1) 标题。

①单标题,如上例标题可拟成:《中学生合理消费的调查报告》,以清楚交代调查的内容。

②双标题,可拟成《合理消费----XX中学调查报告》

③标题不用“调查报告”字样,也可用一般文章题目形式,如可拟成《中学生应该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2)

前言。这部分内容,往往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作必要的交代,总领全文。如上例中调查地点可以是XX中学整所学校,也可以将初一整个年级作为调查对象,还可以随机抽查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表现两个方面。

(3)

主体。主体是具体叙述调查内容、列举事例和数据并做恰当的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或规律,是表现调查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归纳整理出若干条目,采用小标题式写法,要注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的可按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问题并列地安排材料,即采用“横式结构?;有的可按事物发展过程的顺序来写,即采用?纵式结构”。

(4) 结尾。结尾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也作归纳性说明或总结全篇的主要观点,也可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说行天下 朋友推荐的小说网站大全,好东西要一起分享。

一、孙应鳌 一代帝师

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二、杨龙友 诗书画三绝

杨龙友(1596-1646)名叫杨文聪,以龙友为字,又号山子。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龙友诞生于贵阳城南郊的石林精舍。故居已荡然无存,大概就是在南明畔某一风景佳丽的地方吧。这里住着一个书香人家,父亲杨师孔是个有学问的人。杨龙友少负不羁之才,文章剑术兼擅其能,尤耽书画,意有所会,即伸纸泼墨,如风驰电掣,不能自休。他自幼癖嗜山水,十岁即从父登临泰山,朝观日出暮谒月为“烟峦翠霭”所迷。天启四年(1624),阖家随父移居南京,住在"二水中分"的白露洲,时年二十八岁。居南京,对秦淮秋月,流连忘返。偕同父亲畅游天台、雁荡,湖光山色,月影松明,冲惟相狎,恰如读旧书,见故人。遍历江浙山水,情随景移,景随情迁,跌宕风流之气,大为抒发,于是为诗、为文、为画,成为誉满江南的风流才子。杨龙友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是一个“得诗画之中三昧”的奇才。

三、周渔璜 黔中诗帅

周渔璜(1665~1714年),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渔璜,号起渭,一字桐埜,别号载公,贵阳青岩骑龙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四、郑珍 西南巨儒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生于遵义西乡天旺里一个仅有几亩薄田的农家。自幼勤奋好学,记忆力过人,寓目辄能背诵。为了给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1818年放弃了西乡的田产,把家搬到东乡乐安里的垚湾,靠近其外家居住。他的舅父黎恂,曾任浙江桐乡县令,藏书甚多。郑珍常走读于舅父家。他刻苦研究三十多年,终于在经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在经学和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巢经巢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轮舆私笺》二卷,《凫氏为钟图说》一卷、《亲属记》一卷、《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汉简笺正》八卷、以及《深衣考》、《老子注》、《辑论语三十七家注》、《说文大旨》、《说文谐音》、《转注考》、《释名证读》、《说隶》、等等。

五、莫友芝 西南巨儒

莫友芝(1811-1871) 字子偲,号郘亭,贵州独山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莫友芝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岁开始识字,七岁诵读诗书。他有感于元晖“竹外山犹影”的诗句,曾用“影山”二字命名其读书的草屋;二十一岁,即考中举人,名冠乡里。官至知县。为晚请宋诗派诗人。

六、丁宝桢 晚清名臣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次年迁任布政使,1867年3月晋升为山东巡抚。光绪二年(1876年)升任四川总督。1886年,66岁的丁宝桢死于成都。他在山东做了近10年巡抚,为官廉洁刚烈。其智杀权监安德海一事,令朝野震惊,至今被老济南人广为传说。

七、黎庶昌 晚清大使

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中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黎庶昌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但却刻苦攻读,寒署不懈。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一八六二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朝廷重视,被赏为知县,派往安庆听候曾国藩调遣。于是,黎庶昌便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同为“曾门四弟子”,踏上了仕途。曾署理江苏吴江、青浦知县。一八七六至一八八○年,黎庶昌以参赞身份先后随郭嵩焘、陈兰彬出使英、法、西班牙等国,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一八八一至一八八四年和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黎庶昌两次以道员身份出任中国驻日本国大臣,为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离任时,日本送行的人塞巷盈途,饯行至数百里外。西方各国使臣啧啧称赞,说这是使臣返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八、张之洞 晚清重臣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7岁时随父到兴义府城就读,13岁始回河北原籍应试,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1867-1873年任湖北学政。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抚。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1906年升任军机大臣。在督鄂17年间,张之洞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九、何应钦 一代枭雄

何应钦(1889—1987) 字敬之。祖籍江西,生于贵州兴义。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黔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不久,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后兼教导一团团长,成为蒋介石的亲信。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1926年任第一军军长兼黄埔军校教育长。同年7月率第一军参加北伐。1929年任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后任“剿共”军前线指挥。参与对中央苏区的一、二、四次军事“围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1933年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日本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溏沽协定》、《何梅协定》。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暂代总司令职,主张“武力付伐”张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1941年和蒋介石一起策划了皖南事变。1944年任中国陆军总司令,指挥了长衡会战和湘西反攻战。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1946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后赴美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中国政府代表。1948年回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任国防部长。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时,一度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旋即辞职。后去台湾。1950年任蒋介石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国民党中央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十、王若飞 铁嘴革命家

王若飞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中央训练部主任。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 ,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

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共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春至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1年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室党务研究室秘书。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研究局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人学习的楷模。

贵州古代名将,有没有元帅和皇帝

贵州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出现皇帝,只有国王,夜郎国。直接职务是元帅的没有,相当于元帅的名人有两个,张之洞和何应钦。《史记·西南夷列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