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各皇帝家谱
大蒙古国 汗号:成吉思汗 庙号:太祖 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姓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统治时间:1162-1227 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成吉思汗铁木真,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 汗号:也可那颜 庙号:睿宗监国 谥号:景襄皇帝 姓名:孛儿只斤拖雷 统治时间:摄政1227-1229 汗号:窝阔台汗 庙号:太宗 谥号:英文皇帝 姓名:孛儿只斤窝阔台 统治时间:1229年-1241年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1235年後又攻宋朝,1241年,死时年56岁。 汗号:- 庙号:称制 谥号:昭慈皇后 姓名:乃马真脱列哥那 统治时间:摄政1242-1246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汗号:贵由汗 庙号:定宗 (1206-1248) 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 (1248-1251)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元宪宗 蒙哥 (1208-1259) 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元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1264 至元1264~1294) 元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元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元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 (天顺帝) 阿里加巴 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元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元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元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元惠宗 顺帝(明朝上谥号)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朱元璋在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时间里,先后三次分封诸子为王,除赵王杞、韩王松早逝外,一共二十二位亲王和一位郡王,初步奠定了明王朝的藩王格局。 分藩区域遍及国家的中、西部,西北和北部边疆更是设置了九个藩王,称为「 ”塞王”,以抵御外患,保卫边疆。 明朝宗室自此开枝散叶,渐渐长成明朝廷身上的一颗毒瘤。 01 所谓的分封,亦称之为「 ”封建”,它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授予爵位;2裂土封疆。周朝是最典型的分封制时代,秦朝以后郡县制占据了主导,但分封制的变异形式始终存在,从来没有彻底消亡过。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有「 ”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昨土,以藩屏国家”的看法,于是大肆分封宗室,「 ”法古建邦”。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朱元璋分封诸王,自有他的一套政治谋划。 第一,防御旧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旧元势力扩廓帖木儿率部退居北方,拥兵塞上,屡屡侵扰西北边地,朱元璋「 ”建都金陵,去边塞六七千里”,以致「 ”元裔时出没塞下,捕杀吏卒”,为此朱元璋「 ”以故命并边诸王得专制国中,拥三护卫重兵,遣将征诸路兵”。 可见,朱元璋建国伊始大封诸王,就是为了加强北方防御,防止旧元残余势力的入侵,达到「 ”御外侮以藩帝室”的目的。 第二,转移军权。明初的大部分将领和士大夫,不是故元遗老就是以前其他军阀的臣僚,像张诞那样「 ”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的大有人在,他们与朱元璋建立的新朝貌合神离。那些与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文臣武将,自恃劳苦功高,也都日渐骄横践扈。 北方边疆局势紧张,元勋旧部朱元璋又信不过,防边御侮的重任只有交给自己的儿子才最放心。 第三,藩辅帝室。为了防止权臣把持朝政,朱元璋废中书省罢承相,分相权于六部,集行政权力于皇帝一身;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独揽军权。然而,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他还赋予诸王「 ”清君侧”的权力,以此监督朝臣,「 ”永为国家藩辅”。 朱元璋明晓历史上的分封之乱,但有自己的另一番见解。 洪武元年春正月,朱元璋问太子,最近和儒臣讲说经史何事。太子曰:「 ”昨天在讲《汉书》七国叛汉的事。”于是朱元璋问:「 ”这其中谁曲谁直?”太子回答:「 ”曲在七国。”朱元璋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此讲官一偏之说。宜言景帝为太子时,常投博局杀吴王世子,以激其怨,及为帝,又听晁错之说,轻意黜削诸侯土地,七国之变,实由于此。若为诸子讲此,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以尽君臣之义。 朱元璋认为,七国之乱绝非分封制造成的,更谈不上儒臣所言错在七国。七国之乱的根源在于天子薄情寡恩,不知敦睦九族,轻易削夺诸侯的土地,这才酿成战事,并告诫太子朱标要隆亲亲之恩。 对史家关于七国之乱评述的不以为然,这当是朱元璋大行分封的又一原因。 02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颁布《皇明祖训》,宗室制度基本定型。 宗室爵位 《皇明祖训》规定,皇太子和皇太孙是皇位的继承人,王世子和以后出现的世孙、曾世孙、长子、长孙以及曾长孙等是王爵的继承人。爵位第一等为亲王,其下依次是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共八等。 宗室爵位的袭封又分为「 ”世袭”和「 ”降袭”两种情况。 亲王和郡王属于「 ”世袭”:皇帝的次嫡子和庶子封为亲王,亲王嫡长子、长孙袭封亲王,郡王嫡长子、长孙袭封郡王,郡王次嫡子和庶子封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以下到辅国中尉则都属于降袭,不分嫡庶都要降袭一级,至奉国中尉以下才不再降袭。 除在明朝初期、末期,宗室曾有机会介人政治,大部分时间都不能入仕,无法为国效力。所以明朝的宗室爵位基本都是恩封,没有功封。宗室成员主要依靠其血缘关系和在皇族中的地位得授爵位,而无法通过建功立业来获得或提升爵位。事实上,也从没有宗室能通过立功提升自己的爵位。 这套宗爵制度,还有个致命的缺陷:封爵的无限性。皇子除继承皇位的以外,都封亲王;亲王子除继承亲王爵位的以外,都封郡王。宗室成员只要不犯禁,最低也可以封个奉国中尉。封爵的无限性加上宗室人口的膨胀,在以后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给明廷带来极大麻烦。 王府护卫 明初立王府护卫制度,亲王掌握了数目庞大的军队,还有军队的统领权。 洪武五年正月,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 ”每王府设三护卫,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明史》上说:「 ”护卫甲士少则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王府护卫能随时被调征打仗。洪武二十年,楚府护卫兵 6000 被调征赴云南即是明证。 亲王有军队的统领权。《明太祖实录》记载的最早事例是在洪武十八年,思州诸洞蛮作乱,命信国公汤和为征虏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之副,帅师从楚王桢讨之。与此同时,秦、晋、周三王也是军事统帅。 诸王对地方事务也有影响。洪武时代,王府相傅多兼任地方职务,如郑九成担任秦府左相兼陕西省参政,谢成担任晋王左傅兼太原卫都指挥使。这样,宗室就可以通过王府相傅来干预地方行政。 洪武年间,亲王军权得到加强,这是朱元璋从武将手中收回军权的必然选择。然而,亲王领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乱的威胁,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和"汉庶人之乱"埋下了隐患。 宗室婚娶 明朝宗室的婚姻制度,基本沿袭了前代政策。 明廷对宗室婚娶采取的方针是:「 ”择婚有令,选婚有期。擅婚有禁,妾媵有限,至于滥妾、花生等有弊有罚”。明初宗室数量还较少,礼部仪制司负责管理宗室婚娶。婚娶的最低年龄,一般为男十六、女十四。 宗室婚娶对象的选择几近变化。洪武初年,宗室的婚配对象为功臣女。驸马的选择,同样也是「 ”多公侯子弟充之,而不甚拘年貌”。 朱元璋诛杀多位功臣后,宗室婚娶对象转变为民间子女,并进一步将选择范围限定于北方行省的职官、军民家内。 《皇明祖训》最终确定:「 ”凡亲王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明人对此评价很高,于慎行认为:后妃「 ”间阁子女,平生所见,固少奢丽之观,……其于服饰器用,必有爱惜,不至暴珍。在人主左右,得以民间所见,朝夕陈说,使九重之上,知间阔情苦,胜于岁诵训谏当万万也”。 朱元璋起于布衣,对于民间疾苦深有了解:子孙与百姓通婚,既可防止朝臣与诸王联姻勾结,又可使宗室洞悉民间情况,他朱家江山自然就稳固了。 03 上古分封,诸侯有封国内财政大权,只需向天子交纳一定的贡赋即可。明朝以前各朝宗室分封,也可「 ”衣食租税”。 明朝宗室除了亲王和郡王,领取宗禄的同时,享有钦赐田地、可以衣食租税外,其他宗室大都靠宗禄为生,即使有些田地,也与民田一样要交纳赋税,不能借此「 ”衣食租税”。 洪武年间宗室群体的俸禄制度大约经历了三次变革。 洪武化年(1376年)二月,朱元璋第一次制定了诸王的俸禄:「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话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朱元璋以「 ”子孙众盛”、「 ”俸给弥广”等理由,第二次调整标准:「 ”亲王岁给禄米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公主及驰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及仪宾六百石,郡君及仪宾四百石,县君及仪宾三百石,乡君及仪宾二百石。” 从数字上看比初定俸禄少了,实际俸禄标准仍然很高。据时人王世贞的推算,每位宗室成员的平均禄粮约为五百石:「 ”酌禄之中,人各得五百石,益万人是益五百万石粟也”。 这时正一品官员俸禄为900石,正二品官员俸禄为600石,正七品官员俸禄则降为80石。以宗室成员的平均俸禄来看,每个宗室成员相当于从二品官员的俸禄。宗室群体的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宗禄标准的第三次调整只涉及部分亲王,据《明太祖实录》载:「 ”……晋、燕、楚、蜀、湘给予如数,代、肃、迂、庆、宁、谷远在边地,民少赋薄,岁且给五百石,齐府千石”。边地少民,赋税也较少,边地「 ”塞王”的俸禄于是减为五百石。 宗藩每年十月领取俸禄,俸禄从封地的赋税钱粮中支取。 洪武六年(1373年)规定:「 ”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粮储皆系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又令:亲王钱粮就于王所封国内府分照依所定则例期限放之,勿得移文”。 宗禄供养是明朝宗室赖以生活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的关键,在整个国家的最大粮食生产能力,但农业生产容易受气候状况、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总量都不稳定,这意味着宗禄供养制度的基础非常脆弱,宗室群体生存的基础也十分不稳定。 朱元璋在分封时,为了保证中央 的财政收入,同时转嫁过量宗禄支出带来的财政负担,将诸王分封于农业生产基础较差的省份,还规定宗室禄米由地方供给。 如此处心积虑的措施,非但没有给明廷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随着宗室人口的迅猛增长,加上水旱灾害的不时出现,地方上可怜的粮食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宗禄需求,反而引发了「 ”宗禄困境”甚至「 ”宗禄拖欠”。 小结 明朝的亲王和郡王尽管都有国号、名义上的封地,但郡王一地多封的现象十分普遍,镇国将军以下,连封号和名义上的封地也没有了,仅称为「 ”某府镇国将军”等。较之前朝,明朝诸王在封地内的权利都大大削弱。 明朝分封的宗室没有土地的领有权或占有权,不能征发摇役赋税,也不再是封国内行政、军事、司法和财政的最高长官,不再享有领民亲政的权力,与先秦时的分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明史》说:「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建国之初,宗室集团在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和镇压、对抗异姓功臣集团方面起到过很大作用。然而,它也有着许多缺陷,为以后的明廷带来数不清的麻烦。 1您的点赞、分享、打赏,是作者判断读者是否喜欢的标准。作者会根据读者的反馈,倾向性的写内容。 2如果看到喜欢的文章不反馈,作者就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以后可能再看不到同类型的文章哦。 3读到喜欢的文章,一定要让作者知道,这样会有更多您喜欢的内容。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点赞、分享、打赏支持作者~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籍淘金户。祖父初一因当地不产金,赔纳不起而徙句容,后徙泗州,至父亲时方徙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德裕,再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目录
1起义
2建国
3生殉妇女
4评价
5婚姻
6家族列表
61子女
7传说
8相关条目
[编辑]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於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后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得大富商沈万三资助,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
[编辑]建国
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云南安定。
洪武元年,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洪武二年正月初十(1369年2月16日),朱元璋命於鸡鸣山立功臣庙。当时他告谕中书省臣说:「元末政乱,祸及生灵。我倡义临濠,以全乡曲。继率英贤渡大江,遂西取武昌,东定姑苏,北下中原,南平闽广,越十有六载,始克混一。每念诸将相从,捐驱戮力,开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报。追思功劳,痛切我怀。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庙,序其封爵,为像以祀。人孰无死,死而不朽,乃为可贵如诸将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无穷之荣;身虽殁而名永不磨灭」。六月初三日庙成,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长子为皇太子,其余皆分封为王,又分封一个从孙为王,使之出镇全国险要。一部分镇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扰,称边王。他们东起辽东,西迄甘肃,各守据点,保卫著边疆,如燕王朱棣镇北平(今北京)、宁王朱权镇大宁(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城)、谷王朱穗镇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称为「守边」九王。余下则星罗棋布,分驻内地。如周王镇开封、楚王镇武昌、潭王镇长沙、蜀王镇成都、鲁王镇兖州等。诸王中,以北方边王的势力最大。如宁王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而燕王和晋王权力尤高,如中央派来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均受其节制,甚至朱元璋允许此二王扩展其军事势力,军中事大者方才奏闻,但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靖难之变。
明朝稳定之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包括《大明律》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来约束众臣。
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处死了大批不法贪官,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由於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要求严厉,但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社会生产力在其统治期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口稳定成长。他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明南京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供给皇宫。
朱元璋曾多次筹划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大胜,并曾成功在甘肃击败王保保、在东北逼降纳哈出、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於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编辑]生殉妇女
残酷的殉葬制度,在西汉以后,逐渐在中原政权消失。但是在朱元璋手中又恢复,并且只殉葬妃嫔宫女。朱元璋死时生殉46名伺寝宫人;成祖殉30余人,并且曾因权贤妃之死疑案而一次处死宫女2800余人;「仁宗」殉葬7名妃嫔;宣宗殉十人。「节烈从殉」的风气,并向下广为延伸至宗室公侯、官宦之家、以至民间,至英宗时才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方法为将她们吊死,她们的家属称为「朝天女户」并给予一定待遇。
[编辑]评价
此章节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民间流传朱元璋丑恶的脸谱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著眼,事实上历史都有如此记载。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杀戮功臣者著眼,洪武六年,朱元璋鉴於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藉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亦不能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杀颖国公傅友德,与他同时被杀的还有蓝玉的副将,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杀宋国公冯胜,是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大臣们只要观察皇帝当日临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
总括而言,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铁的事实,这也造成靖难之役时,能勤王卫主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仅存的功臣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汤和、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人。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还乡,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同最后被赐自缢。
除大诛功臣外,朱元璋也杀文人,吴晗《朱元璋传》中开列了被杀文人的名单:“处州教授苏伯衡以表笺论死;太常卿张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扔到长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贲下狱死;苏州经历孙右;曾为蓝玉题画,泰安州知州王蒙尝谒胡惟庸,在胡家看画,王行曾作过蓝玉家馆客,都以党案被杀;郭奎曾参朱文正军事,文正被杀,奎也论死;王彝坐魏观案死;同修《元史》的山东副使张梦兼、博野知县傅恕、福建佥事谢肃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赵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张士诚处作客,打算投奔扩廓帖木儿的戴良,畏罪自杀。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张宣,谪徙濠州;杨基罚作苦工;乌斯道谪役定远;顾德辉父子在张士诚亡后,并徙濠梁,都算是十分侥幸的了。”
明太祖虽标榜复古,但他大多数制度是从蒙古学的,廷杖与责打臣下是从蒙古学的,法制是从蒙古学的,违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另外,他与蒙古人一样,为了动员全社会,他十分重视户口普查,每个人有固定的义务,每个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后才是大臣。不许随便转换工作,这是从成吉思汗的十户制学的,从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对的,明朝则要,因此明朝君主是绝对专制的。
[编辑]婚姻
朱元璋的皇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脚马皇后。她是当时红巾军大帅郭子兴的义女。有学者分析晚年朱元璋暴躁的性格和马皇后的死有很大关系。
[编辑]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卒於1382年,寿51岁,諡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郭惠妃,郭子兴亲女
江贵妃
昭敬充妃胡氏
硕妃,高丽进贡的女子
郑安妃
庄靖安荣惠妃崔氏
达定妃
胡顺妃
任顺妃,高丽人
李婕妤,高丽人
崔美人,高丽人
韩氏,高丽人
[编辑]子女
子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史载孝慈高皇后出,但有说法是高皇后养,李淑妃所生。),逝於1392年,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继明太祖帝位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达定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达定妃出;洪武朝自焚死)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 (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郭惠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厉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媳妇
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
成祖朱棣娶徐达女
潭王朱梓娶于显女;
鲁王朱檀娶汤和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扩廓贴木儿氏,元王朝皇族之女)为正妃,邓愈女为次妃
代王朱桂娶徐达次女;
安王朱楹娶徐达幼女;
郢王朱栋娶郭英女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编辑]传说
由於出身民间,有关朱元璋之传说众多,如出生时,身上有虫子在爬,故原名虫扒,后至皇觉寺才改重八,不久改为朱兴宗。其中以其天生有天子相、天子金口等为多。著名的例子,便是在皇觉寺当小和尚时,老师傅要求朱元璋清理庙堂大殿,朱元璋趁著师傅不在寺内,开金口对著众尊佛像,要诸佛自行清洗乾净,并且也要打理大殿内一切。话刚说完,诸佛便慌慌张张行动起来。
另外,传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故立国后以「明」为国号(小说倚天屠龙记亦曾以此为题材)。 值得推荐的传记有吴晗1949年出版白话文朱元璋传等
皇族名字是按“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排下来的,宗室后代就不同了,每一支有每一支的字。
朱元璋采用了传统的辈份命名法,预先给太子和分封的诸王各支派都选取了二十个有美好含义的字做为辈份用字,一辈用一字,做为子孙名字两字的前一字。
后来成为帝系的燕王一派,所取的二十字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但是到明朝末年,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相继即位,只传到了第十个字“由”。晋王一支的二十字则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宗室名字两字的后一字也有讲究。朱元璋的儿子是单名,名字中都带木字旁。为了避免宗室因庞大出现重名,朱元璋便同时规定,后一字必须带有五行偏旁,按火、土、金、水、木的顺序不断循环。按中国古代的五行理论,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和这个顺序是相符的。仍以明朝帝系为例,仁宗朱高炽是朱棣之子,“炽”字有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炽之子,火生土,“基”字便有土字旁。明朝各王府的宗室,也都和帝系一样,是按这个规则命名的。
元朝各皇帝家谱
本文2023-12-06 09:37: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