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朝代帝王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朝代帝王表,第1张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1齐国

----齐国,吕氏(姜姓),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自开国以来又十分注重发展经济,太公时期就“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相齐后,又“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为齐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文化上,既不象鲁国一样死死拘束于彻底的宗法制,又不象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置”。而是顺应“其民阔达多匿知”的原有文化,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的结合,“因其俗,简其礼”,为政简而不苛,平易近民。所以到齐桓公时,齐国终成为大国争霸斗争中的第一个霸主,一个名符其实的泱泱大国。

----自桓公去世,齐国渐趋衰落。一方面由于姜姓公室旧贵族日益腐败,另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尤其经过崔杼、庆封之乱,大伤元气,终于被新兴的贵族集团田氏所替代。

----齐国历三十代国君,延续近六百年,本系侯爵。

谥号---名讳---继立关系----死因-----------在位年代

太公----尚------始祖------病殁---------------------------[定都营丘]

丁公----伋----太公の子---病殁

乙公----得----丁公の子---病殁

癸公---慈母---乙公の子---病殁

哀公---不辰---癸公の子---周王诛戮

胡公----静----哀公の弟---献公弑逆-----------------------[迁都薄姑]

献公----山---哀公同母弟--病殁----------(前859-前851)[迁都临淄]

武公----寿----献公の子---病殁----------(前850-前825)

厉公---无忌---武公の子---国人弑逆------(前824-前816)

文公----赤----厉公の子---病殁----------(前815-前804)

成公----脱----文公の子---病殁----------(前803-前795)

庄公----购----成公の子---病殁----------(前795-前731)

釐公---禄甫---庄公の子---病殁----------(前730-前698)

襄公---诸儿---釐公の子---连称弑逆------(前697-前686)

桓公---小白---襄公の弟---病殁----------(前685-前643)

孝公----昭----桓公の子---病殁----------(前642-前633)

昭公----潘----孝公の弟---病殁----------(前632-前614)

--------舍----昭公の子---懿公弑逆------(前613-前613)

懿公---商人---昭公の弟---庸职,丙戎弑逆--(前612-前609)

惠公----元----懿公の弟---病殁----------(前608-前599)

顷公---无野---惠公の子---病殁----------(前598-前582)

灵公----环----顷公の子---病殁----------(前581-前554)

庄公----光----灵公の子---崔杼弑逆------(前553-前548)

景公---杵臼--庄公异母弟--病殁----------(前547-前490)

晏孺子--荼----景公の子---悼公弑逆------(前489-前489)

悼公---阳生---景公の子---鲍牧弑逆------(前488-前485)

简公----壬----悼公の子---田常弑逆------(前484-前481)

平公----鳌----简公の弟---病殁----------(前480-前456)

宣公----积----平公の子---病殁----------(前455-前405)

康公----贷----宣公の子---病殁----------(前404-前379)。

注:吕氏(姜姓),姜子牙名吕尚,先世封地于姜,以邑为姓,亦可称姜尚。

2鲁国(前1043-前250)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鲁国历三十四代国君,延续794年,本系侯爵,都陬邑。

谥号---名讳---继立关系----死因-----------在位年代

鲁公---伯禽---周公の子---病殁----(前1043-前998)

考公----酋----鲁公の子---病殁-----(前998-前995)

炀公----熙----考公の弟---病殁-----(前994-前989)

幽公----宰----炀公の子---魏公弑逆-(前988-前975)

魏公----晞----幽公の弟---病殁-----(前974-前925)

厉公----擢----魏公の子---病殁-----(前924-前888)

献公----具----厉公の弟---病殁-----(前887-前856)

真公----濞----献公の子---病殁-----(前855-前826)

武公----敖----真公の弟---病殁-----(前825-前817)

懿公----戏----武公の子---伯御弑逆-(前816-前808)

-------伯御---懿公の兄-周宣王攻杀-(前807-前796)

孝公----称----懿公の弟---病殁-----(前795-前769)

惠公---弗湟---孝公の子---病殁-----(前768-前723)

隐公----息----惠公の子---桓公弑逆-(前722-前711)

桓公----允----隐公の弟---齐侯诈杀-(前710-前693)

庄公----同----桓公の子---病殁-----(前692-前661)

湣公----开----庄公の子---庆父弑逆-(前660-前659)

釐公----申----湣公の弟---病殁-----(前659-前627)

文公----兴----釐公の子---病殁-----(前626-前609)

宣公----俀----文公の子---病殁-----(前608-前591)

成公---黑肱---宣公の子---病殁-----(前590-前573)

襄公----午----成公の子---病殁-----(前572-前542)

昭公----裯----襄公の子---病殁-----(前541-前510)

定公----宋----昭公の弟---病殁-----(前509-前495)

哀公----将----定公の子---病殁-----(前494-前468)

悼公----宁----哀公の子---病殁-----(前467-前431)

元公----嘉----悼公の子---病殁-----(前430-前410)

穆公----显----元公の子---病殁-----(前409-前377)

共公----奋----穆公の子---病殁-----(前376-前355)

康公----屯----共公の子---病殁-----(前354-前346)

景公----匽----康公の子---病殁-----(前345-前317)

平公----叔----景公の子---病殁-----(前316-前297)

文公----贾----平公の子---病殁-----(前296-前274)

顷公----雠----文公の子---病殁-----(前273-前250)。3燕国

----召公奭和周王族同姓,姓姬。周武王灭商纣后,把召公封在北燕。

在周成王的时候,召公位居三公:自陕地以西,由召公主管;自陕地以东,由周公主管。当时成王还很幼小,周公代他主持朝政,执掌国家大权,俨然同天子一样。召公怀疑周公的作为,周公就写了《君奭》一文进行表白。召公仍然对周公很不满。周公于是称扬殷商时的有关史实说:“商汤时有伊尹,功德感通了上天;在太戊时,就有像伊陟、臣扈那样的人,功德感通了上帝,并有巫咸治理朝政;在祖乙时,就有像巫贤那样的人;在武丁时,就有像甘般那样的人:这些大臣都有辅佐君王主持施政的功业,殷朝得到了治理和安定。”召公听了这番话,这才高兴起来。

召公治理西部一带,很受广大民众的拥戴。召公到乡村城镇去巡察,附近有一棵棠梨树,他就在树下判断官司,处理政事。从侯爵、伯爵到平民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没有失业的。召公去世后,民众思念他的政绩,怀念着那棵棠梨树,不舍得砍伐,并且歌咏着它,作了名为《甘常》的诗篇。

----燕国历四十三代国君,延续八百余年,本系伯爵,都蓟。

召公之后,九传至惠侯。

谥号-名讳-继立关系---死因--------在位年代

惠侯------不详-----病殁

釐侯----惠侯の子---病殁-----(前826-前791)

顷侯----釐侯の子---病殁-----(前790-前767)

郑侯----顷侯の子---病殁-----(前766-前729)

缪侯----郑侯の子---病殁-----(前728-前711)

宣侯----缪侯の子---病殁-----(前710-前698)

桓侯----宣侯の子---病殁-----(前697-前691)

庄公----桓侯の子---病殁-----(前690-前658)

襄公----庄公の子---病殁-----(前657-前618)

桓公------不详-----病殁-----(前617-前602)

宣公------不详-----病殁-----(前601-前587)

昭公------不详-----病殁-----(前586-前574)

武公------不详-----病殁-----(前573-前555)

文公------不详-----病殁-----(前554-前549)

懿公------不详-----病殁-----(前548-前545)

惠公------不详-----病殁-----(前544-前536)

悼公------不详-----病殁-----(前535-前529)

共公------不详-----病殁-----(前528-前524)

平公------不详-----病殁-----(前523-前505)

简公------不详-----病殁-----(前504-前493)

献公------不详-----病殁-----(前492-前465)

孝公------不详-----病殁-----(前464-前450)

成公------不详-----病殁-----(前449-前434)

湣公------不详-----病殁-----(前433-前403)

釐公------不详-----病殁-----(前402-前373)

桓公------不详-----病殁-----(前372-前362)

文公------不详-----病殁-----(前361-前333)

易王----文公の子---病殁-----(前332-前321)

-----哙-易王の子---病殁-----(前320-前312)

昭王-平-王哙の子---病殁-----(前311-前279)

惠王----昭王の子---病殁-----(前278-前272)

武成王--惠王の子---病殁-----(前271-前258)

孝王--武成王の子---病殁-----(前257-前255)

-----喜-孝王の子---病殁-----(前254-前222)。

春秋时,有国数百。

战国时,除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之外,卫国其实也一直存在,直到秦二世时才被取消

春秋时,有秦、晋、齐、燕、楚、吴、越、申、卫、郑、许、曹、鲁、邓、郯、蔡、蒋、随、罗、鱼、蓼、陶、虢、莒、庸等。

战国时,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中山、卫、宋、郯、费、越、薛、莒、陶、蓟、代、蜀、苴等

楚国

赵国

齐国

秦国

韩国

燕国

魏国

越国

宋国

鲁国

郑国

卫国

莒国

邹国

杞国

蔡国

郯国

任国

滕国

薛国

费国

倪国

曾国

缯国

邳国

虞国

虢国

滑国

根据《中国史纲》记载,周朝新建的国家和商代的归属国或独立国加起来可考的应该有一百三十多个……其中至成王时代新建的应该是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的五十三个(《荀子·儒效篇》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晋国,先秦姬姓封国。西周初,成王封其弟虞于唐(今山系翼城西)叔虞子曼改称晋。后迁都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山西翼城) 新田(山西侯马)。

鲁国,先秦姬姓封国。周公东征打败伙同武庚叛乱的商旧属国,成王封其长子伯禽于其中的奄国故土上建立鲁国,都曲阜。赐许多文物典籍及主管官员,使鲁国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据点。

卫国,先秦姬姓封国。西周初,周公平定东方叛乱,任命其弟康叔封镇河,淇间以控制东方。

郑国,………………。西周末年,宣王封其弟桓公友于郑(陕西华县东),幽王时,桓公为王室司徒,见西周将亡,东迁到今河南新郑一带。西周末年,桓公死难。其子武公拥戴平王有功,在掳,郑之间建立郑国,都新郑。

燕国,………………。本作郾,又称北燕,区别始姓的南燕(河南延津东北)。周公东征后,周太保召公爽被封与燕。他自己留辅王室,使其子就封。成为第一带燕侯。

宋国,先秦子姓封国。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另立顺从周王朝的纣王兄薇子启建立宋国。都商丘。统治原商都附近的遗民。宋保留商的文化传统最多,被看作古代礼制的典范。

齐国,西周姜姓封国。周初重臣太公望之后所立。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吕望被封回营丘(山东淄博东北)战有蒲箍旧地。齐始立于此。

楚国,先秦举姓封国。华姓是所谓的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x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x熊以下的楚君皆以熊为氏。但出土的战国晚期楚国的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禽为氏。x熊曾孙熊泽事周成王。被封以自男田,剧丹阳(湖北姊归)从此为国。

秦国,先秦郢姓封国。秦是古代嬴姓部落的一支。嬴姓祖先大费,传说为女情吞玄鸟蛋而生。佐禹治水。商末,嬴姓有叫中鹬的一支住在西戎,其子蜚廉,恶来均事纣王。西周中期中鹬的后人大骆居于西犬丘(甘肃天水西南)生子成与非子。成为嫡子,继承西犬丘。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公,被封与秦。从此非子这一支以秦为氏。厉王十,西戎攻灭西犬丘大骆之族。宣王时以非子曾孙秦仲为大夫伐戎不胜。死于戎。其子在(应该是庄吧)公始破西戎,收复西犬丘。在公子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封为诸侯。秦立国始于此。

魏 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 於魏国。即今河南开封高密县是也。

管 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於管。即今河 南信阳县是也。

蔡 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对於蔡。即今河 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於曹。即今 济阴定陶县是也。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於 。即今山 东衮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於霍。即今山 西平阳府是也。

滕 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对於滕。即今山 东邱县是也。

晋 明确说所谓晋国在春秋初早就灭亡了代之而起的曲沃在武公时篡夺了原来宗家的封号疆土,

吴 姬姓,子爵。系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郡。 即今吴郡是也。

虞 姬姓,公爵。系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泰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已为吴君,封其别子为虞公。

虢 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 勋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 封仲於宏农陕县东南 之虢城。

楚 芈姓

许 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对其裔於 许。即今之许州是也。秦嬴姓,伯爵。系颛 之裔,因先世有功, 武王克商,封其裔 柏翳於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 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 期於莒地。即今莒县是也。

纪 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於纪。即今 东莞剧县是也。

邾 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於邾。即今 之山东邹县是也。

薛 任姓,侯爵。黄帝之后,武王克商,对其后奚仲於薛。即今之山 东沂州是也。

杞 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 对於杞,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邱县是也。

陈 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闳父,为武王陶正,能利器用, 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 地在太 之墟。即 今之陈县是也。

蓟 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於蓟,以奉 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高丽 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於周;武王 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封之。至 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亲王功臣,帝王后裔,共封有七十二国。今录其最着者,其馀如越封於会稽,向封於谯国,凡封於汲郡、宿封於东平,郜封於济阴,邓对於颍川,戎封於陈留,芮封於冯翊,极封於附庸,谷封於南阳,牟封於泰山,葛封於梁国,倪对於附庸,谭封於平陵,遂封於济,杞、滑封於河南,邢封於襄国,江封於汝南,冀封於皮县,徐封於下邳,舒封於庐江,弦封於戈阳, 封於琅 ,厉封於义阳,项封於汝阴,英封於楚,申对於南阳,共封於汲郡,夷封於城阳等国。

姬姓:管、蔡、郕、霍、鲁、卫、毛、耼、郜、雍、曹、滕、毕、原、酆、郇、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郑、芮、贾、西虢、东虢、息、随、吴、虞、蓟、巴、沈、密、部、滑、原、樊

姜姓:齐、申、许、纪、吕、厉、向、莱

子姓:宋、朝鲜

嬴姓:秦、莒、徐、江、黄、纪、葛、梁

姒姓:越、杞、鄫

芈姓:楚

曹姓:邾、邹

任姓:薛

妫姓:陈、卢

风姓:任、宿、须句、颛臾

偃姓:蓼、六、贰、轸、舒

曼姓:邓

允姓:都

祁姓:杜

郐,妘姓,郑武公灭之。

南燕:姞姓。

逼阳:晋联军灭之。

萧:宋同姓,附庸。

鄅:邾灭之,小吞小?

夔:楚同姓,为楚灭之。

郯:盈姓?

顿:楚昭王灭之

胡:归姓?楚昭王灭之。

另有小国不知姓氏,如鄀,权,绞,巢,房,郧,代,中山,赖,唐,英,焦,鼓,耿,罗

  百度的 新华字典上也有

  秦国

  秦嬴 不详 不详

  秦侯 不详 不详

  公伯 不详 不详

  秦仲 不详 不详

  秦庄公 前821-前776 44

  秦襄公 前777-前766 12

  秦文公 前765-前714 51

  秦宁公 前715-前702 13

  秦出公 前703-前696 7

  秦武公 前697-前676 21

  秦德公 前677-前674 3

  秦宣公 前675-前662 13

  秦成公 前663-前660 3

  秦穆公 前659-前619 40

  秦康公 前620-前609 11

  秦共公 前608-前602 6

  秦桓公 前603-前577 26

  秦景公 前576-前537 39

  秦哀公 前536-前501 35

  秦惠公 前500-前491 9

  秦悼公 前490-前477 13

  秦共公 前476-前443 33

  秦躁公 前442-前429 13

  秦怀公 前428-前425 3

  秦灵公 前424-前415 9

  秦简公 前414-前400 14

  秦惠公 前399-前387 12

  秦出子 前386-前385 1

  秦献公 前384-前362 22

  秦孝公 前361-前338 23

  秦惠文王 前337-前311 26

  秦悼武王 前310-前307 3

  秦昭襄王 前306-前251 55

  秦孝文王 前250 1

  秦庄襄王 前249-前247 2

  秦王(嬴政) 前246-前220 26

  秦帝系表 (公元前221 至 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 前221-前210 11

  秦二世 前209-前207 3

  子婴 前207 8个月

  晋国

  晋唐叔 姬虞 1042

  晋侯燮 姬燮

  晋武侯 姬宁族

  晋成侯 姬服人

  晋厉侯 姬福 859

  晋靖侯 姬宜臼 858 841

  晋厘侯 姬司徒 840 823

  晋献侯 姬籍 822 812

  晋穆侯 姬费王 811 785

  晋殇叔 784 781

  晋文侯 姬仇 780 746

  晋昭侯 姬伯 745 740

  晋孝侯 姬平 739 724

  晋鄂侯 姬却 723 718

  晋哀侯 姬光 717 710

  晋小子侯 姬小子 709 707

  晋侯泯 姬泯 706 689

  曲沃桓叔 姬成师 744 732

  曲沃庄伯 姬鱓 731 716

  曲沃武伯 姬称 715 679

  晋武公 姬称 678 677

  晋献公 姬诡诸 676 651

  晋惠公 姬夷吾 650 637

  晋文公 姬重耳 636 628

  晋襄公 姬欢 627 621

  晋灵公 姬夷皋 620 607

  晋成公 姬黑臀 606 600

  晋景公 姬据 599 581

  晋厉公 姬寿曼 580 573

  晋悼公 姬周 572 558

  晋平公 姬彪 557 532

  晋昭公 姬夷 531 526

  晋顷公 姬弃疾 525 512

  晋定公 姬午 511 475

  晋出公 姬凿 474 452

  晋哀公 姬骄 451 434

  晋幽公 姬柳 433 416

  晋烈公 姬止 415 389

  晋孝公 姬颀 388

  晋静公 姬俱酒 249

  重要事件

  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

  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

  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

  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前646年,因为晋惠公拒绝向秦国卖粮食赈济饥荒,秦穆公大怒,在韩之战攻打并打败晋国。

  前636年,重耳(晋文公)即位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

  前628年,晋文公驾崩,其子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秦肴之战,晋国打败秦国

  前621年,晋襄公逝世,其子晋灵公尚幼,国相赵盾掌握政权。

  前607年, 晋灵公被杀,其叔晋成公即位

  前600年, 晋成公逝世, 其子晋景公即位

  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灭知氏

  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前349年, 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灭亡

  赵国

  赵简子 赵鞅 42 (前517年――前476年)

  赵襄子 赵无恤 51 (前475年――前425年)

  赵桓子 赵嘉 1 (前424年――前424年)

  赵献侯 赵浣 15 (前423年――前409年)

  赵烈侯 赵籍 9 (前408年――前400年)

  赵武侯 赵□ 13 (前399年――前387年)

  赵敬侯 赵章 12 (前386年――前375年)

  赵成侯 赵种 25 (前374年――前350年)

  赵肃侯 赵语 24 (前349年――前326年)

  赵武灵王 赵雍 27 (前325年――前299年)

  赵惠文王 赵何 33 (前298年――前266年)

  赵孝成王 赵丹 21 (前265年――前245年)

  赵悼襄王 赵偃 9 (前244年――前236年)

  赵幽缪王 赵迁 8 (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 赵嘉 6 (前227年――前222年)

  魏国

  -395 丙戌 魏武侯 元年

  -376 乙巳 韩、魏、赵分晋

  -369 壬子 魏惠王 元年

  -318 癸卯 魏襄王 元年

  -295 丙寅 魏昭王 元年

  -276 乙酉 魏安厘王 元年

  -242 己未 魏景闵王 元年

  -227 甲戌 魏王假 元年

  -225 丙子 (秦灭魏)

  韩国

  韩国君主列表

  韩景侯 前409年-前395年 在位15年

  韩烈侯 前394年-前372年 在位23年

  韩哀侯 前371年-前369年 在位3年

  韩共侯 前368年-前359年 在位10年(懿侯)

  韩厘侯 前358年-前333年 在位25年(昭侯)

  韩威侯 前332年-前326年 在位7年

  韩宣王 前325年-前312年 在位14年(宣惠王)

  韩襄王 前311年-前296年 在位16年(襄哀王)

  韩厘王 前295年-前273年 在位23年

  韩桓惠王 前272年-前239年 前34年

  韩废王 前238年-前230年 在位9年

  郑国

  国君世袭

  郑桓公 姬友 在位36年 前806年-前771年

  郑武公 姬掘突 在位27年 前770年-前744年

  郑庄公 姬寤生 在位43年 前743年-前701年

  郑昭公 姬忽 在位1年 前700年

  郑厉公 姬突 在位4年 前700年-前697年

  郑昭公 姬忽 在位2年 前696年-前695年(复位)

  郑子亹 姬子亹 在位7月 前694年

  郑子 姬婴 在位14年 前693年-前680年

  郑厉公 姬突 在位7年 前679年-前673年 (复位)

  郑文公 姬踕 在位45年 前672年-前628年

  郑穆公 姬子兰 在位22年 前627年-前606年

  郑灵公 姬子夷 在位1年 前605年

  郑襄公 姬子坚 在位18年 前604年-前587年

  郑悼公 姬沸 在位2年 前586年-前585年

  郑成公 姬睔 在位14年 前584年-前571年

  郑厘公 姬恽 在位5年 前570年-前566年

  郑简公 姬嘉 在位36年 前565年-前530年

  郑定公 姬宁 在位16年 前529年-前514年

  郑献公 姬趸 在位13年 前513年-前501年

  郑声公 姬胜 在位38年 前500年-前463年

  郑哀公 姬易 在位8年 前462年-前455年

  郑共公 姬丑 在位31年 前454年-前423年

  郑幽公 姬已 在位1年 前423年

  郑繻公 姬骀 在位27年 前422年-前396年

  郑康公 姬乙 在位21年 前395年-前375年

  齐国

  君主

  姜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姜尚,字子牙 前年—前1000年 在位年

  齐丁公 姜伋 (一说姜及) 前999年—前年 在位年

  齐乙公 姜得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癸公 姜慈母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哀公 姜不辰 (一说姜不臣) 前年—前863年 在位年

  齐胡公 姜静 前862年—前860年 在位3年

  齐献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齐武公 姜寿 前850年—前825年 在位26年

  齐厉公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齐文公 姜赤 前815年—前804年 在位12年

  齐成公 姜脱 (一说姜说) 前803年—前795年 在位9年

  齐前庄公 姜购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齐厘公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前废公 姜无知(公孙无知)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在位10年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平公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田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齐废公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齐宣王 田辟强 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齐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齐废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燕国

  燕惠侯 38 (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 36 (前826年――前791年)

  燕顷侯 24 (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 2 (前766年――前765年)

  燕郑侯 36 (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 18 (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 13 (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 7 (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 33 (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 40 (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 16 (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 15 (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 13 (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 19 (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 6 (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 4 (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 9 (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 7 (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 5 (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 31 (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 38 (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 16 (前454年――前439年)

  燕闵公 24 (前438年――前415年)

  燕简公 姬载 42 (前414年――前373年)

  燕后桓公 11 (前372年――前362年)

  燕后文公 29 (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 12 (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哙 姬哙 9 (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 姬职 33 (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 7 (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 14 (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 3 (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 姬喜 33 (前254年――前222年

  楚国

  楚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楚武王(约前740年至前690年)

  :楚文王(前689年至前675年六月庚申)

  :楚王堵敖(约前674年至前672年)

  :楚成王(前671年至前626年冬季十月)

  :楚穆王(前625年至前614年)

  :楚庄王(前613年至前591年秋季)

  :楚共王(前590年至前560年)

  :楚康王(前559年至前545年九月或以后)

  :楚王郏敖(前544年至前541年冬季)

  :楚灵王(前540年至前529年五月)

  :楚平王(前528年至前516年九月)

  :楚昭王(前515年至前489年秋季七月或以后)

  :楚惠王(前488年至前432年)

  :楚简王(前431年至前408年)

  :楚声王(前407年至前402年)

  :楚悼王(前401年至前381年)

  :楚肃王(前380年至前370年)

  :楚宣王(前369年至前340年)

  :楚威王(前339年至前329年)

  :楚怀王(前328年至前299年)

  :楚顷襄王(前298年至前263年秋季)

  :楚考烈王(前262年至前238年)

  :楚幽王(前237年至前229年)

  :楚哀王(前228年)

  :楚王负刍(前227年至前223年)

  :昌平君(前223年)

  :楚怀王孙心或楚义帝(前208年至前206年)

  :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年至前202年)

  补充回答: 卫国世系   次序 谥号 氏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都城 备注

  1 卫康叔 康封

  朝歌

  2 卫康伯 卫髡

  朝歌

  3 卫考伯

  朝歌

  4 卫嗣伯

  朝歌

  5 卫疌伯

  朝歌

  6 卫靖伯

  朝歌

  7 卫贞伯

  ?——前869年

  朝歌

  8 卫顷侯

  前868年——前857年 12 朝歌

  9 卫釐侯

  前856年——前815年 42 朝歌

  10 卫共伯 卫馀 前814年——前813年 2 朝歌

  11 卫武公 卫和 前812年——前758年 55 朝歌

  12 卫前庄公 卫扬 前757年——前735年 23 朝歌

  13 卫桓公 卫完 前734年——前719年 16 朝歌

  14 卫前废公 卫州吁 前719年 1 朝歌

  15 卫宣公 卫晋 前718年——前700年 19 朝歌

  16 卫惠公 卫朔 前699年——前697年 3 朝歌

  17 (无) 卫黔牟 前696年——前687年 10 朝歌

  卫惠公 卫朔 前686年——前669年 18 朝歌 复位

  18 卫懿公 卫赤 前668年——前660年 9 朝歌

  19 卫戴公 卫申 前660年 1 朝歌

  20 卫文公 卫毁 前659年——前635年 25 楚丘

  21 卫成公 卫郑 前634年——前633年 2 楚丘

  22 卫中废公 卫瑕 前632年 1 楚丘

  卫成公 卫郑 前631年——前600年 32 楚丘(公元前629年迁都濮阳) 复位

  23 卫穆公 卫遫 前599年——前589年 11 濮阳

  24 卫定公 卫臧 前588年——前577年 12 濮阳

  25 卫献公 卫衎 前576年——前559年 18 濮阳

  26 卫殇公 卫秋 前558年——前547年 12 濮阳

  卫献公 卫衎 前546年——前544年 3 濮阳 复位

  27 卫襄公 卫恶 前543年——前535年 9 濮阳

  28 卫灵公 卫元 前534年——前493年 42 濮阳

  29 卫出公 卫辄 前492年——前480年 13 濮阳

  30 卫后庄公 卫蒯聩 前480年——前478年 3 濮阳

  31 (无) 卫斑师 前478年 1 濮阳

  32 卫后废公 卫起 前477年 1 濮阳

  卫出公 卫辄 前476年——前470年 7 濮阳 复位

  33 卫悼公 卫黔 前469年——前465年 5 濮阳

  34 卫敬公 卫弗 前464年——前432年 33 濮阳

  35 卫昭公 卫纠 前431年——前426年 6 濮阳

  36 卫怀公 卫亶 前425年——前415年 11 濮阳

  37 卫慎公 卫穨 前414年——前383年 32 濮阳

  38 卫声公 卫训 前382年——前372年 11 濮阳

  39 卫成侯 卫不逝 前371年——前343年 29 濮阳

  40 卫平侯 子南劲 前342年——前335年 8 濮阳

  41 卫嗣君

  前334年——前293年 42 濮阳

  42 卫怀君

  前292年——前252年 41 濮阳

  43 卫元君

  前253年——前230年 33 野王

  44 卫君角 卫角 前230年——前209年 21 野王

  补充回答: 鲁国世家   序 谥号 中文名 在位时间 年数 备注

  1  周公 姬旦 前1041年  1 周武王姬发弟,文王子

  2 鲁公 姬伯禽 前1040年-前997年 43 周公旦长子;平淮夷、徐戎;作《费誓》

  3 鲁考公 姬酋 前996年-前993年 4 伯禽子;其名《世本》作“就”

  4 鲁炀公 姬熙 前992年-前987年 6 伯禽子,考公弟;一名怡

  5 鲁幽公 姬宰 前986年-前973年 14 炀公子

  6 鲁魏公 姬沸 前973年-前924年 50 炀公子,幽公弟;弑幽公自立,当年改元

  7 鲁厉公 姬擢 前923年-前887年 37 魏公子

  8 鲁献公 姬具 前886年-前855年 32 魏公子,厉公弟

  9 鲁真公 姬濞 前854年-前825年 30 献公子

  10 鲁武公 姬敖 前824年-前816年 9 献公子,真公弟

  11 鲁懿公 姬戏 前815年-前807年 9 武公子,周宣王擅立武公少子戏为鲁太子

  12 鲁公 姬伯御 前806年-前796年 11 武公孙,太子括子;与国人杀懿公后自立

  13 鲁孝公 姬称 前795年-前769年 27 懿公子;周宣王率诸侯伐鲁,杀伯御后立

  14 鲁惠公 姬弗湟 前768年-前723年 46 孝公子

  15 鲁隐公 姬息姑 前722年-前712年 11 惠公庶子;摄政行君事;被公子翚弑

  16 鲁桓公 姬允 前711年-前694年 18 惠公子;前694年在齐被公子彭生所害

  17 鲁庄公 姬同 前693年-前662年 32 桓公子

  18 鲁闵公 姬启方 前661年-前660年 2 庄公子,斑弟;庆父立其为君

  19 鲁僖公 姬申 前659年-前627年 33 桓公子,庄公弟

  20 鲁文公 姬兴 前626年-前609年 18 僖公子

  21 鲁宣公 姬馁 前608年-前591年 18 文公子

  22 鲁成公 姬黑肱 前590年-前573年 18 宣公子

  23 鲁襄公 姬午 前572年-前542年 31 成公子;亲朝晋平公

  24 鲁君野 姬野 前542年 1 襄公子

  25 鲁昭公 姬裯 前541年-前510年 32 襄公子,野弟

  26 鲁定公 姬宋 前509年-前495年 15 昭公子

  27 鲁哀公 姬蒋 前494年-前468年 27 定公子

  28 鲁悼公 姬宁 前467年-前437年 31 哀公子

  29 鲁元公 姬嘉 前436年-前416年 21 悼公子

  30 鲁穆公 姬显 前415年-前383年 33 元公子;摆脱了三桓专政

  31 鲁共公 姬奋 前382年-前353年 30 穆公子

  32 鲁康公 姬屯 前352年-前344年 9 共公子

  33 鲁景公 姬匽 前343年-前323年 21 康公子

  34 鲁平公 姬旅 前322年-前303年 20 景公子;《史记》载其名“叔”

  35 鲁湣公 姬贾 前302年-前280年 23 平公子;《史记》作“文公”

  36 鲁顷公 姬雠 前279年-前256年 24 文公子;楚考烈王灭鲁,迁顷公于下邑

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寻根溯源 阎姓起源有四:1、太泰伯曾孙仲奕封于阎乡说。据《姓氏起源》等所载,黄帝有裔孙后稷,后稷十二世孙为古公�父,史称太王,太王欲废长立幼,而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已有意让贤,遂徙居荆蛮(今江苏无锡一带),周武王时,封太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安邑),后人以封邑为氏。2、周昭王小儿子封于阎城说。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出生后,手心有一“阎”字。于是昭王之父康王封其孙于阎城(今陕西北部一带),后世子孙以地为氏。3、晋成公的儿子懿采邑于阎说。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被封于阎(今山西安邑),后被晋国所灭,子孙以地为氏。以上三种均为阎姓出自姬姓说。4、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得姓始祖 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

郡望堂号 阎姓郡望主要有:1、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2、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3、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堂号:“天水”、“河南”、“丹青”、“右相”等。�

宗族特征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2、阎姓发源于我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典籍佐证,记述阎姓起源最详细的古籍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洋洋洒洒数千字来记述之,为他姓所罕见。

名人精粹 阎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阎元明: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阎承翰: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一九零零年八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阎红彦:陕西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一九二七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一九五五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阎锡山: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一九六零年在台北病故,终年七十七岁。</

中国古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