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的书院创始
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此李渤即苏轼名篇《石钟山记》中“盖笑俪道元之简,而李渤之陋也”中的那个。因为两人活动时间类似,活动地点类似,身份类似。
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山南景区东北端,紧靠九星公路旁,距庐山市区9公里。
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理学家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扩展资料: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白鹿书院,由此得名。
-白鹿洞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下,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始建于唐初,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和哥哥隐居读书的地方。因李渤养了一只白鹿,跟进跟出,人称“白鹿先生”。
白露洞四面环山,俯瞰如洞,故名。长庆年间,李渤担任江府刺史,在白鹿洞设台亭,遍植花木。
此后,白鹿洞名震一时,逐渐成为四乡文人往来之地。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之处设立学堂,称“庐山国学”“白鹿国学”。北宋初年,庐山国学扩建,更名为“白鹿书院”。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可见他在当时中国文坛的显赫地位。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
白鹿洞的书院创始
本文2023-09-22 13:34: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