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
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变本加厉,从排犹转向屠犹,在居住有全欧一半犹太人的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等地设立了许多犹太集中营。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后,党卫队最早在侵占的 苏联领土上开始灭绝犹太种族的行动。从1941年夏至1943年2月,有360多万犹太人被杀。
1942年1月,纳粹官员在柏林附近的万湖开会,确定把能抓到的1100万欧洲犹太人全部消灭,对一半是犹太血统的人,也要他们在“死亡和绝育”之间选择。灭绝行动主要在波兰的特莱勃林卡、卢布林、奥斯威辛等集中营进行。纳粹把欧洲占领区和仆从国的犹太人一批批运到这些死亡集中营,送到伪装成浴室的毒气室里杀死,然后焚尸灭迹。同时还不断地清洗犹太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据纳粹德国负责屠杀犹太人的主要官员艾希曼估计,被杀的犹太人有600万。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起诉书上的数字是570万。到战争结束时,波兰的325万犹太人只剩下12万。
为什么有着高度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德国竟会出现如此令人发指的野蛮行为,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原因。
首先在欧洲歧视和迫害犹太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由于经济活动的成功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犹太人横遭歧视。早在14世纪,鼠疫在欧洲流行,欧洲有超过1/3的人死于这场瘟疫。这时就有人认为瘟疫是犹太人造成的,目的是要摧毁基督教世界。1942年在西班牙有20万犹太人被驱逐。19世纪在俄国沙皇统治下的犹太人被限制在固定的区域内居住,不以允许不能离开。俄国东正教教会领袖还提出过一个解决俄国犹太人的方案,1/3犹太人皈依东正教,放逐1/3,杀掉其余的1/3。1881年俄国发生了集体屠杀犹太人的事件。1911年3月12日,在基辅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一具男孩的碎尸,俄国司法大臣认为这是被当地犹太人为杀生祭祀弄死的。在古代就有犹太人要不时宰杀信基督教的小孩以祭祀的传说。后来希特勒也拾人牙慧,鼓吹犹太人有杀生祭祀的习俗。希特勒利用欧洲长期存在的反犹情绪,并将之推向极端。
除了历史原因外,纳粹德国杀害犹太人还有经济上的动因。犹太人历来善于经商,经济活动相当成功。如19世纪的犹太人罗思柴尔德家族对欧洲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伦敦的罗思柴尔德在英国废除奴隶制后,拿出2000万英镑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71年支付1亿英镑为法国向德国交纳战争赔款。维也纳的罗思柴尔德帮助奥地利建造铁路。在法国他们控制了北方铁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经济十分困难,社会危机严重,而在德国从事商业金融业的犹太人却相当富裕。比如经营大规模商业的百货公司在德国被看作是犹太人的“专业”,引起德国广大小店主的恐惧。纳粹德国出于经济上的需要,煽动反犹情绪,通过排犹屠犹,侵吞犹太人的财产,得到了不少经济上的好处。1938年11月9日,纳粹党徒在一夜之间,焚烧并抢劫犹太人在德国开的商店。希特勒早年从家乡林茨到维也纳时,发现城内的经济文化生活都被犹太人控制着,仿佛自己来到一个外国的城市,正是在这时他开始考虑反犹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纳粹政权认为犹太人倾向于革命,马克思主义是“国际犹太财团”的政治学说,因而把反犹跟迫害***和社会民主党联系起来,以稳固其法西斯统治。在历史上犹太人参加革命是比较积极的。19世纪时俄国内政大臣普列韦说过,革命几乎是一种犹太现象。虽然犹太人在俄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率不到5%,但在俄国的革命者中却有50%以上的犹太人。有不少在欧洲很有影响的革命者出身于犹太人家庭。第一次大战以后犹太人在欧洲各地的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俄国的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加米涅夫,匈牙利的贝拉·库恩,长期在德国生活的波兰人卢森堡等。在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犹太人由于备受歧视也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因而希特勒耸人听闻地散布犹太人正在暗中颠覆全世界,法西斯政权自然也就将反对犹太主义和反对共产主义联系起来。
还有些学者则强调纳粹德国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对屠犹的影响。纳粹政权受狭隘种族优越论的影响,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犹太人不是人,只是一种堕落的形象”。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称“世界历史的一切事件都不过是种族自我保存冲动的表现”。因而纳粹德国出于种族观念在屠杀犹太人的同时还杀害了50万吉卜赛人和10万德国的智育低能者。
除了上述原因外,有个别学者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分析希特勒个人经历对屠犹政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比尼恩在所著《希特勒与德国人》中,根据为希特勒母亲治病的犹太医生布洛施的病历资料,以及为希特勒治病的医生所提供的材料,对“希特勒内心受到的创伤”进行分析。他认为,希特勒在一次大战曾因英国施放芥子气中毒,福斯特尔医生以催眠疗法治疗他的伤痛。希特勒治疗时在幻觉中想到他的患有癌症的母亲是被犹太医生误诊而痛苦地死去。希特勒不自觉地把母亲的死归咎于犹太医生布洛施。同时他又在幻觉中把对一个犹太人的恨与对全体犹太人的恨联系在一起。
至于在纳粹德国是谁具体将排犹政策推向极端也有不同的看法。德国修正派历史学家推脱希特勒在其中负有的责任,咬定在档案中“没有发现希特勒关于‘最后解决’犹太人的书面命令”。因而“不是希特勒而是希姆莱,而且是在完全违背希特勒意志的情况下,下令从肉体上消灭这些犹太人。这件事希特勒到1943年才知道。”纳粹德国是因为迫于战局不利而且日益孤立的处境才这样做。而另有些历史学家则明确指出这些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哈夫纳在《希特勒的含义》一书指出,希特勒一生有两个政治目标——称霸欧洲乃至全球和消灭犹太人。在纳粹德国,没有希特勒的命令,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决不可能发生。只是为了避人耳目,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签署处理德国低能者命令后,此类杀人指令便只限于口头而留痕迹。他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不是迫于战争的需要。这样做在军事上极为不利,一方面使忠于德国的犹太人成仇敌,另一方面极大地牵制了可用在战场上的兵力和物力。希特勒的罪行不是战争罪行,而是赤裸裸的谋杀。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屠杀犹太人行径仍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黄蜂财团和犹太财团谁更厉害
黄蜂财团和犹太财团都是历史悠久的全球顶级财团之一,它们的实力都非常强大。黄蜂财团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其创始人沃尔特·阿斯平沃尔特(Walter Annenberg)在20世纪初期创办了该财团,并将其打造成了一家国际性的媒体巨头。而犹太财团则是一家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公司,其创始人是拉宾诺维奇家族(Rabinowitz family),该家族经营着包括铝业、保险、投资等在内的多家公司。虽然两家财团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源,并且都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这个世界上至今还有很多男人看不起女人,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懦夫。当古人抛出“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害人害己的垃圾理论时,对整个中华文明的破坏是上千年的。女人,真的就比男人差吗?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武则天、英迪拉·甘地、亚历山德拉·柯伦泰、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紫式部、叶卡捷琳娜二世等等,而今天讲的这位女性一点也不比她们差。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犹太国。
·用10块钱在1948年忽悠来5000万美元
1948年5000万美元什么概念?是整个沙特阿拉伯年石油销售额的3倍。
请问,当时有几个国家的GDP比沙特高?正是靠着这批钱,犹太国才招兵买马,有了翻盘的机会。
在此之前,刚刚在别人地盘上立足不稳的犹太国差点被团灭,这又是为什么?
尽管联合国通过了建立犹太国法案,M国的犹太财团也给出了部分帮助作为建国基金,毕竟在此之前的一千年里,都是阿拉伯人在这里生活。
这时犹太人来了,拿着圣经说:你看,在3000年前我们在这里建立过国家,所以这里是我们的,为了和平,我愿和你们和睦相处共同拥有并开发此地。
加上这里是当时富得流油的地方,叫谁谁干呢?不同意是吧,那咱就打!
而此时,犹太国连正规军都没有,仅仅拥有一个准军事组织。武器呢?一门大炮都没有,几门迫击炮炮弹还是自己做的。
另外,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轻武器了。而且,人数也很少。
而此时的对手,不但有飞机大炮,还有坦克。
但此时的犹太国,很像秦国当年面对的盟军。对方看似强大,但因为内部之间派系林立,利益冲突很大。
这就给了犹太国有机可乘的机会,并有了本文女主角去M国“化缘”的故事。
在犹太国第四任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之前,M国的犹太财团也没少帮这些穷亲戚,但要钱的次数多了,让谁谁都讨厌的。
·历史上最会忽悠钱的女总理
不知道其他村如何,我们村是这样。
只要你有一份正式一点的工作,村里只要有一点事,像盖庙啊、唱戏啊、修路啊、吹唢呐啊等等,村里就会有人发帖来要钱,仅仅弄一个用来迷信的庙宇在13年间就问我要了不下于20次钱。
只要你给了一次,他们就觉得以后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时的犹太人就是这种心理,所以M国的犹太财团也很讨厌犹太国的政客们。
每次来要钱都给你们了,看不到一点希望,谁还会再继续投资这个无底洞呢?
在果尔达·梅厄夫人之前犹太国最后一个去M国忽悠钱是在1947年底,基本上空手而归,连路费都没弄够。
而果尔达·梅厄夫人一看,这样再玩下去我们都得死,要你们这些男人有什么用呢,还是老娘我去吧!
有人说,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但看了果尔达·梅厄夫人的长相,真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就是这样一位爱抽烟的老太太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下了飞机仅仅只剩下10美元的情况下,硬是从M国财团手里忽悠来了5000万美元的巨资。
就是靠着这批钱,犹太国组建了一支强悍的现代化军队,从此之后,扬眉吐气,一直打到现在。
到底是果尔达·梅厄夫人的人格魅力起到了作用?还是她对M国老乡更符合现实的承诺打动了他们呢?
而M国财团对果尔达·梅厄夫人的投资,今天来看,是很富有眼光的。
对于果尔达·梅厄夫人以及犹太国,读者您又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呢?
犹太!!
本文2023-12-06 07:52: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