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有个字名,有个讳名,请问讳名指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3收藏

家谱中有个字名,有个讳名,请问讳名指是什么?,第1张

讳名是指避开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在古代对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使用名讳,这是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能使用这些字,经常使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称避名讳。

避讳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2、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

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3、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4、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

扩展资料:

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讳方法:

1、改字形

有的改用同(近)义字词来代替需要避讳的字。例如汉武帝名彻,知名辩士蒯彻便改名为通。唐高宗名治,天下人便用理字替代治字。有时也可以通过增减笔画来避讳。例如邱姓先人本姓丘,但是孔夫子名丘,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

2、缺笔法

当遇到要避讳的字时,在该字上少写一笔。 从宋代开始都要避丘字,写时往往要省去一笔。

3、改字法

遇到要避讳的字时使用其他别字代替。

4、空字法

遇到要避讳的字时不填写。

5、改字音

例如,秦始皇名政,所以“正月”的“正”要读作阴平(一声)。有的以“某”字代读,读到应避讳的字时改读“某”。

比如: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赢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读四声而读作一声了。

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姮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汉武帝名叫刘彻,韩信有个谋士,乃秦末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

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改为《严子》。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

-讳名

-名讳

——记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邱家儒

文/邱冠瑛

山祖昆仑,水祖海宿。

在东方古老的土地上,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以其博大精深的独特历史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商贾云集、富豪众多的鹏城深圳,一位饮誉海内外的爱国慈善家,正以宗亲联谊弘扬血缘姓氏文化的特殊方式,演绎和诠释着一个新时代实业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他,就是被姓氏文化界誉为“中国民间联宗修谱第一人”的香港中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法华园佛教学会名誉会长,国际狮子总会深圳福田狮子会创会会长,深圳市酒店业商会副会长,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训中心董事,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创会会长,《中华丘氏大宗谱》总编,中华炎黄文化基金会邱氏文化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华炎黄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邱家儒先生。

邱家儒,这位从戎十年,后游弋商海数十载的儒商,可谓生活里先苦后甜,事业上大器晚成。

1953年7月,邱家儒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陶河镇下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家中兄妹七人中,他排行最小。在他的记忆中,17岁以前没有穿过新衣,也没有穿过新鞋,白天打赤脚,晚上踏木屐。

1971年,吃红薯长大的邱家儒为圆自己儿时的英雄梦,踏进了军营。十年的军旅生活,虽然没有条件使他成为邱少云式的英雄,却磨炼了他那坚强的意志。

1980年,邱家儒转业到了河南省外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邱家儒迅速完成了从军人到商人的角色转变。

1984年,为了响应国家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邱家儒来到了深圳。这一来,他犹如金鳞入海,很快在这片商机无限的金土地上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1990年,邱家儒辞职下海,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入籍香港后,他凭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与刚强,秉承诚信为本的理念,不但实现了最初的人生梦想,而且以超乎常人的眼光与胆略,终于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名满香江。

回到深圳,邱家儒投资创办了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山水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金鼎美食世界、河南省鹤壁同发纺织厂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楼、纺织品贸易等,成了名符其实的实业家。

在商海,邱家儒虽然还算不上是个声名赫赫的倾国巨富,但他作为传承中华血缘姓氏文化的慈善家,其赤诚爱国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却在海内外广为传诵。

一、以血缘文化为纽带构筑海内外宗亲团结交流的桥梁

在历经无数坎坷,解决了自身温饱之后,邱家儒总在考虑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他常对人说:“一个有剩余价值的人会常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而不应要求国家为自己做什么。当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时,金钱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组无聊的数字符号,要使这无聊的数字符号化腐朽为神奇,就必须把金钱奉献出来,做一些对社会、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为国家、为民族承担一点责任。”他说:“财富来自社会,也须回报于社会。否则,这就不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家,而是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于是,他修桥、修路、建学校、救灾帮困,扶助优秀学子,积德行善。他深知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1997年,他慷慨捐资被聘任为香港童子军的副会长;

2000年9月,他在广西投资建起了“南宁明天学校”。

2001年他捐资创办了深圳市福田狮子会,狮子会作为世界著名的慈善机构,其宗旨“我们服务”和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致。所以,他利用狮子会这个平台,积极为弱势群体忠诚服务,无私奉献。然而,这一切并未能使邱家儒的爱国热情得到充分释放。

事业如日中天的邱家儒,和每一个优秀的中华儿女一样,十分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对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极其愤慨。总想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份贡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邱家儒在与台湾同胞的交流中突然感悟到,炎黄子孙相同血缘文化才是海峡两岸认同最珍贵的纽带。特别是当他了解到居住在台湾的丘(邱)姓人口多达四五十万,且有十多位立法委员时。心想:台湾丘(邱)氏的根都在大陆,倘若通过姓氏的血缘文化,开辟宗亲联谊的渠道,加强海峡两岸的血脉联系,宣传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扩大与世界各地丘(邱)氏宗亲间的人员交往、信息交流与经济合作,把这些同姓宗亲的亲情都凝聚在一起,岂不是又增加了一条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纽带吗?毕竟血浓于水啊!这种感悟,使邱家儒激动不已。他联想到泰国的同姓宗亲曾经说到他们最怕自己的子孙后代会忘掉祖宗,期待着祖国有他们寻根认祖的条件和场所。认识到无论人在哪里,无论身在何方,正是同样的血缘,共同的祖先,相同的文化,凝聚了海外华人、华侨、华裔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限的向往啊!身为客家人后裔的邱家儒,深深地体会到血缘姓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萌生了编纂一部编写涵盖全世界丘(邱)氏宗亲,统一全世界丘(邱)氏辈序字派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以实现传承中华民族血缘姓氏文化的愿望。

2001年1月,他信·西那瓦当选为泰国第23届总理。得知这个消息,邱家儒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信不但是华裔,而且正是丘(邱)姓的后代。邱家儒为同姓宗亲能在异国他乡当上国家总理,深感骄傲和自豪。邱达信,泰国叫他信。他的曾祖父叫邱春盛,约1900年前后从潮州坐船到泰国的曼谷

1908年和当地泰国人唐迪结婚,在曼谷做过税官,后来搬到清迈,生了个儿子叫乃清,乃清的儿子叫乃乐,就是邱达信的父亲。

邱达信1949年7月份出生,却已经不知道曾祖父邱春盛是广东哪一个村庄人。邱家儒为他信找不到祖籍而难过,他便毅然决定要编纂一部编写涵盖全世界丘(邱)氏宗亲,统一全世界丘(邱)氏辈序字派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以圆海内外丘(邱)氏后裔的寻根梦。从而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血缘姓氏文化的时代责任,藉以释放自己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

2001年9月,邱家儒与同宗的邱君儒、邱子文、邱锦辉等宗亲畅谈三天,一致认为:建立宗亲联谊平台,研谱修谱,兴教育贤,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毋乖天序,毋渎天伦,尊祖敬宗,昭穆不乱,敦亲睦族,尊老爱幼,患难相济,贫困相周,爱国爱乡,报效祖国等传统美德的善举。有利于海内外宗亲溯明祖源,理清世系,使后代子孙了解国史、姓史、族史、家史的木本水源;有利于满足海外游子寻根问祖的需要,为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提供史实依据,增强海内外宗亲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有利于加强与世界各地丘(邱)氏宗亲间的联系,扩大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华裔及其友人的信息交流与经济合作,促进宗亲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有利于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祖国繁荣昌盛;有利于协助政府抢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协助国家培养人才,减轻政府负担。符合国家政策,利国、利民、利宗亲。因此,邱家儒倡议组建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

2001年12月,邱家儒广泛联络同姓热爱中华民族血缘姓氏文化的有识之士,在深圳创建了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邱家儒不同凡响的义举,很快得到了海内外宗亲的广泛认同、热情支持、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许多海内外颇有影响力的丘(邱)氏贤达纷纷加入这个具有积极意义的社团组织,并以邱家儒为楷模,纷纷解囊相助。台湾、香港、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哑、美国纽约等地的丘(邱)氏宗亲会纷纷与邱家儒联系,向他提供族谱资料,高度盛赞他这一伟大的创举。

2002年8月5日,邱家儒和台湾邱清辉、邱正吉,泰国的邱鸿城、丘双德、邱剑锋,新加坡丘耀兴,香港丘钧尧、邱财文及国内宗亲代表,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邱家儒被推举为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创会会长。

2002年9月9日,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及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230多位邱(丘)氏宗亲代表欢聚鹏城,参加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的庆典大会。在这次被称为“9·9”庆典的盛会上,海内外宗亲取得共识:中华丘(邱)氏自穆公营丘开姓以来,代逾百世,瓜瓞绵延,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但由于漫长的历史变迁,祖源世系已朦胧难辨。特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严重践踏,许多记载祖源世系,维系宗族感情的族谱被焚毁,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等一大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时代,许多海内外宗亲有着强烈的寻根认祖、敬宗睦族的愿望。他们深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忘记祖宗,舍本远亲。编纂一部涵盖全世界丘(邱)氏源流世系、统一天下丘(邱)氏字派辈序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不仅是我中华丘(邱)氏历代先辈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当代全世界丘(邱)氏500多万宗亲的共同心声。它对于理清祖源世系,弘扬尊祖敬宗,敦宗睦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使子孙后代知木本水源,为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提供依据,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邱家儒顺应时代的潮流,正式提出并和与会宗亲共同确定了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忠诚服务,无私奉献”的宗旨和编修《中华邱氏大宗谱》,统一世界丘(邱)氏辈分,统一认定丘(邱)氏开姓始祖;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兴教育贤,培养中华丘(邱)氏人才的“三大任务”。会上,邱家儒凭着一片赤诚之心,首先认捐1000万元人民币,倡议成立了《中华邱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和中华邱氏兴教育贤基金会,并从全国各地选拔编谱精英进驻深圳市莲花山庄的中华邱氏谱馆办公,宣告《中华邱氏大宗谱》正式开编。随后,联络发动宗亲参与研谱修谱的工作迅速展开,在广大宗亲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响应下,国内一大批市县的丘(邱)氏族谱研究分会相继成立,截止2007年12月,中华邱氏宗亲联谊总会在全世界成立了415个分会、宗亲会、联谊会、联络处,踊跃参与编修《中华邱氏大宗谱》全国各县市区分谱。为了宣传“三大任务”,邱家儒又主编了7期会刊、78期间报、6期资料汇编和一系例音像资料免费赠送到全世界的丘(邱)氏族人。以传承中华民族血缘姓氏文化,激发海内外丘(邱)氏子孙的爱国热情。

二、编修《中华丘(邱)氏大宗谱》,把同宗共祖的全世界500万邱氏子孙联系起来,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贡献

家谱与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今正逢盛世,我国民间的修谱联宗活动正方兴未艾。邱家儒倡导编修《中华邱氏大宗谱》的初衷,就是要打造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血缘姓氏文化,把同宗共祖的全世界500万邱氏子孙联系起来,进而影响和带动百家姓一道让全世界的中华血脉都紧紧地连接起来,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意识到无论走到哪里,不管身在何方,他们的根在中国,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同胞,要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中华振兴做贡献。就是这个初衷,不但使邱家儒圆了丘(邱)氏族人几千年来的一个共同的梦,也使“弘扬中华民族血缘文化”的大旗插上了前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历史高峰。他的梦想是要让中华民族的子孙都能牢记自己的根,他的希望是让所有的炎黄子孙团结如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仁义道德。这就是爱国慈善家心中蕴藏的赤子情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血源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而不朽的生命力。但古往今来,各个姓氏一般都以支系、以房派修家谱,而每个姓氏的有识之士,都梦寐以求想修成一部全国统一字辈的族谱,然而除孔、孟、颜、曾四姓由官府主持修成外,民间修谱却没有一个姓氏能真正实现了全国统一字辈的愿望。

《中华丘氏大宗谱》是稽三千年祖源世系,纳海内外浩繁支派,汇全世界丘(邱)氏裔孙的一项巨大的系统文化工程,也是中华丘(邱)氏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其编纂的艰巨性、复杂性,也是世界氏族史上民间自发修谱所从未有过的。为确保一部完整全面、翔实准确、科学权威、严谨规范、统一优质的《中华丘氏大宗谱》早日面世,并使之成为符合史实,经得起时间检验和专家学者考究,经得起子孙后代评说,对得起历代先祖的传世宝典,邱家儒主持制定了《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总方案和《中华丘氏大宗谱》各卷编纂方案,并设置了四级论证机制,先后聘请了数十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按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为断;知者叙之,不知者宁缺勿错的指导思想和横排世系,纵贯时间的编谱方法进行严格把关。六年来,各地前来深圳奉送老谱和世系资料的丘(邱)氏族人络绎不绝,各分谱编委会研谱、修谱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编纂形势十分喜人。截止2007年12月,全世界有380多万邱氏宗亲参修《中华邱氏大宗谱》,有202部分谱已正式出版面世。

2003年12月29日,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在《中华丘氏》简报第4版向全世界丘(邱)氏族人正式公布了《中华丘(邱)氏采用统一辈序字派的决定》,从此使丘(邱)氏家族成为继孔、孟、颜、曾之后第五个全国统一编排辈序字派的姓氏,也是第一个全世界统一编排辈序字派的姓氏。

2004年,为了将家谱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一起,造福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邱家儒捐资5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先生主持的对我国百家姓的顺序排列经调查作出了新的结论,2006年1月1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了研究成果。邱家儒对我国的遗传基因学、姓氏起源学及姓氏文化研究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功不可没,必将载入史册。

三、协助政府保护和抢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邱家儒倡导并捐巨资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其目的就是以民间力量协助政府保护和抢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为了弘扬祖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为海内外宗亲尊祖敬宗、祭拜祖先提供实实在在的场所。

由于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大部分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等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濒临灭绝。为保护和抢救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子孙后代知木本水源,为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邱家儒号召宗内有成就的企业家,慷慨解囊,积极捐资抢修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我国的历史文化宝库更加灿烂辉煌,让全世界各地的宗亲无论回到祖国的东南西北中,都有祭拜祖先和宗亲联谊的场所。他不但四处奔走游说,发动宗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先后修复了江西宁都文仲宗祠,邱维屏家庙(均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一大批濒危的祠墓。

他还出资数百万元重修了广东丘(邱)氏宋始祖烋秀祠,广东海丰余庆堂,文宗史祖、《左传》作者、山东肥城丘明墓,福建上杭丘(邱)氏宋始祖二十七郎惟禄祠等一大批名祠名墓,为海内外丘(邱)氏族人寻根问祖、祭拜祖先创造了条件。现在,邱家儒又出巨资正在组织重修山东临淄姜太公后裔百姓大宗祠,丘(邱)氏河南堂,指挥使、唐初从中原南迁赣州的客家丘(邱)氏第一位始祖丘崇的祠墓,《大学衍义补》作者、执掌内阁四年的明大学士海南丘濬的祠墓,明东阁大学士、宜城丘瑜墓等祖祠祖墓,努力协助政府保护和抢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各地掀起了修缮祠墓的热潮,积极组织巨额资金,抢救破败不堪、濒临倒塌的祖祠祖墓。这对于扩大对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繁荣祖国的文化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兴教育贤,为国家振兴培养人才

中华丘(邱)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从春秋长事齐君以孝著称的丘吾子,到文宗史祖《左传》作者丘明,从一信降服千军万马的丘迟,到总领道教的蒙古大宗师丘处机,从理学名贤、一代巨儒丘濬,到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丘逢甲,数不清的丘(邱)先贤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但是,邱家儒认为:近代中华丘(邱)氏的人才相对少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拔尖人才屈指可数。说明当代丘(邱)氏对国家、对人类贡献人才较少。丘(邱)氏是百家姓中排序第65位的大姓,应该对国家、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所以,邱家儒以崇高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及时地把“兴教育贤,培养人才”当作“三大任务”中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提了出来,他说:“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宁可苦了我们这一代,也不能苦了子孙后代。家里再穷,也不能不支持兴教育贤。”邱家儒带头资助寒门学子外,不但在家乡设立了奖学金,还对全国各地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邱氏子弟进行将励。

最近,热衷于兴教育贤的邱家儒又有了新的计划:在红军长征的起点瑞金和长征的终点直罗镇,分别投资建校,泽被更多的学子。广大宗亲和各地分会在邱家儒的感召下,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响应邱家儒兴教育贤的号召,以兴教育贤为己任,纷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持分会建立兴教育贤基金会,广泛筹集资金、扶持和奖励宗内优秀而又贫困的学子完成学业。宗内有成就的企业家也积极响应总会的号召,以兴教育贤为己任,致富不忘扶助和鼓励优秀学子。邱氏总会的副会长邱玉举率先资助江西九江、兴国、云南的困难学子;福建连江的邱安健则投资7000多万元,修建了福州地区一流的私立学校,并对邱氏子弟实行优惠;邱氏总会的副会长邱让华捐资70多万元,对江西宁都的灵村小学进行改造;香港邱依德和桂忠宗亲捐资100多万元兴建潮安县凤塘东龙“依德”教学楼;广西陆川的邱姓人家则开展了“陆川邱氏最佳育贤家庭活动”;广东惠东分会筹集数十万元奖学金对考入大学的学子予以奖励等等……现在,兴教育贤在全国各地的丘(邱)氏已蔚然成风,前景十分光明。

五、传承中华血缘姓氏文化的巨大凝聚力

邱家儒具有广阔的胸怀。虽然他一直致力于丘(邱)氏“三大任务”的实施,但他的目光却有更远的期待。他说:“丘(邱)氏实施“三大任务”,具有深远的表率意义。如果全国各姓氏都行动起来,中国的希望工程就会更加庞大和坚实,全球的华人、华侨、华裔就更能团结如一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就更有希望。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华丘(邱)氏总会的成立,也宣告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已注入了新的活力。”从邱家儒的话语里,我们体会了一种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不懈追求。

邱家儒的心血没有白费。“三大任务”的成功实施,蕴涵着传承中华血缘姓氏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和强大生命力,也彰显了“利国、利民、利宗亲”的现实意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大任务”的成功实施,凝聚了全世界丘(邱)氏后裔的心。美国圣路易市神学院院长邱恩处博士回来了,并出任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台湾“总统府顾问”邱金标回来了,台湾“立法会议员”邱创良、邱清辉、邱正雄、邱镜镕回来了,台湾世丘会领导邱正吉、邱永仁、邱仕燃回来了,泰国丘(邱)氏宗亲总会领导邱鸿诚、邱双德、邱细见、邱留粦、邱剑锋回来了,马来西亚丘(邱)氏宗亲会邱耀权回来了,新加坡丘(邱)氏宗亲会邱耀兴回来了,法国丘(邱)氏宗亲会邱明回来了,香港邱钧尧、邱达生、邱瑞真、邱财文、邱全、邱肇龙、邱永良、邱万忠等回来了,澳大利亚的邱育章回来了,菲律宾的邱天祝也回来了,他们分别出任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顾问、名誉会长、副会长和祭祖代表团团长,在他们的引领下,海外一大批有成就的实业家纷纷来到祖国投资兴业,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

2005年7月2日,泰国第23届总理他信回到广东梅州寻根访祖。却因无详实的资料佐证,而无法确认。在梅州市政府和丰顺县侨办的帮助下,在丰顺县塔下村找到了他信总理先祖邱福宁的祠堂、及其先祖居住过的祖屋、上祖的坟墓和一张保存了70多年有他信先祖家族23人合影的珍贵照片。邱家儒又出资10万元,请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邓亚军博士专程到海丰,为邱春盛的胞弟邱三盛的四代孙作DNA鉴定,最终确认丰顺县塔下村为他信总理曾祖邱春盛的故里。

他信总理曾祖邱春盛的故里找到了。消息传到泰国,他信家族的兄第们于2006年再次来到塔下作实地考察,最后确认无疑。

2007年10月22日~23日,他信的大哥泰国陆军上将、国防部长邱乌泰、他信的二哥泰国陆军上将、三军总司令邱猜也实,他信的三哥泰国空军上将邱巴威等他信家族成员一行六人拜访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邱家儒并在邱家儒的陪同下回到了广东省丰顺县塔下村祭祖。

2007年11月7日~9日,泰国公安部副部长、警察上将邱旺国拜访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邱家儒并回到广东省揭西县东园镇宅埔村祭祖。这充分证明了邱家儒成功实施“三大任务”的强大凝聚力和丘(邱)氏后裔无论走到哪里,不管身在何方,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根在中国,他们是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同胞。

穆发千枝,四海邱氏尊始祖;公传万代,九州后裔总同宗。2004年9月16日,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国际祭姜太公大典在山东临淄隆重举行。这一天,邱家儒率领来自美国、泰国、香港、台湾等地的700多名邱氏宗亲来到临淄,祭邱氏太始祖姜太公。开幕式上,近200面印有寓意着“中华丘(邱)氏氏作为龙的传人,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会徽的会旗迎风招展,形成了一道鲜艳夺目的靓丽风景。这一天,对中华丘(邱)氏氏宗亲联谊总会来讲,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山东省淄博市为中华丘(邱)氏氏宗亲联谊总会建立了会馆,国家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及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参加了会馆的揭牌仪式。从此,每年的9月12日,海内外都有数百位丘(邱)氏后裔在邱家儒的率领下,来到山东省临淄举行国际公祭姜太公大典、国际民间祭丘(邱)氏开姓始祖穆公大典。而中华丘(邱)氏氏在百家姓中的影响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邱家儒与时俱进,忠诚奉献,以宗亲联谊弘扬血缘姓氏文化的方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世界的楷模和典范。他不但得到海内外数百万宗亲的拥戴,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与关注,许多媒体纷纷上门采访报道,称赞他承传中华血缘姓氏文化这一利国、利民、利宗亲的伟大壮举,称赞他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称赞他为中华丘(邱)氏树起了一座划时代的历史丰碑。

可以坚信:只要全世界500万丘(邱)氏宗亲坚持不懈团结起来,共同弘扬包括血缘姓氏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丘(邱)氏就必将人才辈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溪社区居委会 Dōngxīshèqūjūwěihuì

以县城东面的东溪而得名。2003年12月建立,由原城东居委会和东郊、唐家山等村部分居民合并而成。辖3个居民小区,15个居民组,610户,2080人,居委会驻内环路。

文庙社区居委会 Wénmiàoshèqūjūwěihuì

辖区范围在宁远文庙周围得名。2003年12月建立,由原城西居委会和西郊村合并而成。辖4个居民小区,17个居民组,2108户,7103人,居委会驻西正街。

舂陵社区居委会 Chōnglíngshèqūjūwěihuì

以县城舂陵路贯穿本辖区而得名。始建于2003年12月,由原来的城北居委会和肖家、欧家、乐家、隔洞等村的居民合并而成。现有5个居民小区,18个居民组,1280户,4321人,社区居委会驻金穗街。

泠南社区居委会 Língnánshèqūjūwěihuì

地处泠江河县城段南部得名。建于2003年12月,由原泠南居委会和九嶷路居委会合并而成。辖4个居民小区,14个居民组,2130户,7436人,居委会驻泠江中路。

舜源社区居委会 Shùnyuánshèqūjūwěihuì

以舜源路贯穿本社区得名。建于2003年12月,由原城南居委会和桐山村的部分居民合并而成。辖4个居民小区,16个居民组,2090户,7083人。居委会驻桐山街。

重华社区居委会 Chónghuáshèqūjūwěihuì

以重华路贯穿本社区得名。建于2003年12月。辖3个居民小区,12个居民组,620户,2300人,居委会驻泠江西路。

印山社区居委会 Yìnshānshèqūjūwěihuì

以居住地在城南印山砠附近得名。建于2003年12月,由原水市路居委会和葫芦淌。老村屋等村的部分居民合并而成。辖5个居民小区,15个居民组,1120户,3850人。居委会驻泠南路。

莲花社区居委会 Liánhuāshèqūjūwěihuì

以地处莲花塘村周围得名。建于2003年12月,由原来的莲花路居委会和良坪村的部分居民合并而成。辖3个居民小区,14个居民组,750户,2600人。居委会驻九嶷南路。

桐山 Tóngshān

此地昔日多油桐树得名。村委会驻桐山圩,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27公顷,253户,928人。

宝塔脚 Bǎotǎjiǎo

此地昔有宝塔,村居塔脚得名。村委会驻胡家,辖胡家、刘潭、新胡家、梁家园、赖子坝、李家洞、陈家、大姚家、小姚家、唐家、李家、于家等21个村民组。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547公顷,522户,1850人。

大种地 Dàzhòngdì

以明代从北门欧家迁来三户开田种地得名。村委会驻大种地,辖大种地、文家、黄泥坝、下种坝、杉木桥、青山庙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563公顷,365户,1383人。

跳礅石 Tiàodūnshí

境内裸石相连,形如跳墩,故名。村委会驻老樊家,辖新樊家、老樊家、陈家等20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86公顷,465户,1915人。

唐家山 Tángjiāshān

以姓取名。村委会驻荷叶塘,辖荷叶塘、九狮岭、鹅公井、陈家、姜吉昌、麻园里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254公顷,486户,1293人。

柳塘 Liǔtáng

以村前有一口塘,位于杨柳井之下得名。村委会驻柳塘,辖柳塘、马家、李家、薛家、蔡家、李子山、狮公岩、邓家、杨柳井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468公顷,261户,1055人。

五里桥 Wǔlǐqiáo

村口有座桥,离县城约五华里得名。村委会驻五里桥,辖五里桥、四里桥、孔家、郭家、柴家、彭家山、骆家、雷家岭、大井头、黄家、七里岗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66公顷,521户,1488人。

鸟立塘 Niǎolìtáng

以村旁大塘水鸟翔集得名。村委会驻鸟立塘,辖鸟立塘、奉家山、刘永光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44公顷,361户,1033人。

葫芦淌 Húlútǎng

以村立淌边,地形似葫芦得名。村委会驻葫芦淌,辖葫芦淌、茶园里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127公顷,118户,416人。

朝斗坝 Cháodǒubà

以村前有一坝似斗子,村落坐东朝西得名。村委会驻朝斗坝,辖朝斗坝,鲤鱼塘、贾家、戴家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693公顷,437户,1536人。

祥文福 Xiángwénfú

以清初从北门外肖家迁来,祈愿幸福吉祥得名。村委会驻肖家,辖彭家、肖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389公顷,234户,766人。

福家坪 Fújiāpíng

以何、杨和睦集居,生活幸福,地势平坦得名。村委会驻福家坪,辖福家坪、玉林庵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顷,173户,676人。

老村屋 Lǎocūnwū

比周围村立村早得名。村委会驻老村屋,辖凉亭脚、老村屋、陈家、烟厂里、许家、和尚塘、红盆塘、窖厂里、邓家山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568公顷,412户,1361人。

蔡家 Càijiā

以蔡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蔡家,辖蔡家、凉亭脚、周家、赖家、过路塘、黄家、猫仔砠、印心砠、半边砠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528公顷,365户,982人。

罗坝头 Luóbàtóu

以村后水坝名得名。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449公顷,296户,1031人。

龙板桥 Lóngbǎnqiáo

以村前有一板桥,村后山脉似龙形,以山和桥得名。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83公顷,382户,977人。

良坪 Liángpíng

村南石砠,下有一淌井,砠上磷火在淌井内的倒影似莲花,得名莲花塘,后改为良坪。村委会驻莲花塘,辖莲花塘,马草坪、麻拐石、窝子地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31公顷,312户,1055人。

仁山庙 Réngshānmiào

以庙名得名。村委会驻仁山庙,辖仁山庙、黑漯、东瓜冲、桃满屋、下瑶刘家、拐子山、肖家、桃子冲等18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566公顷,619户,1559人。

逍遥岩 Xiāoyáoyán

以村后有一石岩得名。村委会驻逍遥岩,辖逍遥岩、老村、蟹背塘等18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713公顷,260户,1343人。

肖家 Xiāojiā

以肖姓定居北门外得名。村委会驻北外肖家,辖北外肖家、何家巷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26公顷,372户,1288人。

隔洞 Gédòng

与县城相隔一洞得名。村委会驻隔洞,辖隔洞,杉木园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7公顷,381户,1280人。

欧家 ōujiā

明代欧善堂公从新田迁来立村得名。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397公顷,418户,1460人。

乐家 Yuèjiā

以乐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地乐家,辖乐家、潘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64公顷,512户,1675人。

鱼古弄 Yúgǔlòng

村边有一小河似鱼古筒得名。村委会驻鱼古弄,辖鱼古弄、新屋场、月形山、半边砠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207公顷,212户,812人。

石板塘 Shíbǎntáng

以村前塘边原有一条石板大路得名。村委会驻石板塘,辖五小村,石板塘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197公顷,101户,401人。

竹子坝 Zhúzǐbà

村前小坝上长满了水竹得名。村委会驻竹子坝,辖上竹子坝、下竹子坝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151户,605人。

桐子山 Tóngzǐshān

以村后山有片桐子树得名。村委会驻下桐子山,辖上桐子山、下桐子山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08公顷,123户,495人。

八里桥 Bālǐqiáo

村内有桥,距县城八里,故名。村委会驻新刘家,辖新刘家,老刘家、杨家、黄家湾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08公顷,286户,879人。

五里庵 Wǔlǐān

离县城五华里有个庵子得名。村委会驻陈家,辖杨家、五里庵、陈家、张家、冯家、麻拐岩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683公顷,286户,1186人。

罗家 Luójiā

罗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罗家,辖罗家、矮婆砠、张家、岭脚下、赖家、黄马砠、杨家坪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651公顷,386户,1219人。

黄龙头 Huánglóngtóu

村后山形似龙头得名。村委会驻黄龙头,辖黄龙头,皮落井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377公顷,271户,796人。

东塘 Dōngtáng

村立塘的东面得名。村委会驻东塘,辖虎形、东塘、塘古冲,石鼓砠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452公顷,143户,507人。

瓦窑头 Wǎyáotóu

昔日村头有瓦窑得名。辖瓦窑头、李仟五、横渡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601公顷,285户,1150人。

周家 Zhōujiā

以周姓定居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239公顷,156户,558人。

昌田洞 Chāngtiándòng

此洞塘较多,年年丰收得名。村委会驻昌田洞,辖昌田洞、横渡下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217公顷,171户,671人。

大路脚 Dàlùjiǎo

以村后有一条石板路而得名。辖大路脚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0公顷,211户,690人。

白面下 Báimiànxià

村后石山成白色得名。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258公顷,180户,659人。

城头寨 Chéngtóuzhài

以驻地命名。村委会驻曾家辽,辖曾家辽、源头洞、大窝岭、黑泥井,兴安岭、凤凰岭、王殿岭、樊家、谭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447公顷,293户,907人。

淌下 Tǎngxià

由麻地塘迁移立村,以村边一淌井得名。村委会驻官桥圩,辖官桥圩、老淌下、新淌下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529公顷,312户,1010人。

麻池塘 Máchítáng

以荸荠(方言名麻池)较多得名。村委会驻麻池塘,辖麻池塘、斑竹山、道眼洞、山尾村、雷家坪、六亩里、大宅福,西眼等22个村民组。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1201公顷,584户,2512人。

湾头 Wāntóu

位于湾形山头洞脚下得名。村委会驻湾头,辖湾头,李家山,陈家、柏家、唐家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72公顷,418户,1254人。

冯家 Féngjiā

冯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冯家,辖冯家,蒋家、林家砠、胡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50公顷,281户,1018人。

黄金桥 Huángjīnqiáo

黄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黄金桥,辖黄金桥、张家、隔江、张家湾、毛家、肖家、雷家、巫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546公顷,286户,1214人。

王茂塘 Wángmàotáng

村立王茂的塘边得名。村委会驻王茂塘,辖石灰冲、王茂塘、西岭脚、弟子塘、吉家、斧子岩、上冲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94公顷,225户,842人。

长春 Chángchūn

欧阳姓定居,山为长冲得名。村委会驻长春,辖长春,镰刀湾、马家田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402公顷,276户,919人。

邱家 Qiūjiā

邱、谢两姓定居,以邱姓得名。村委会驻邱家,辖邱家、张家、潘家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376公顷,182户,727人。

丙塘 Bǐngtáng

李姓定居塘边得名。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295公顷,147户,596人。

兴旺山 Xīngwàngshān

在廖兴旺的山地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兴旺山,辖兴旺山、黄泥塘、刘家山、挂山、禾仓岭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581公顷,256户,1032人。

花板塘 Huābǎntáng

从麻池塘分居,立村小塘得名。村委会驻花板塘,辖花板塘、小吉洞、大冲塘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76公顷,72户,362人。

恩里 ēnlǐ

李姓立村,杨姓居住,为报李恩得名。辖恩里、半边山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507公顷,335户,1187人。

新车 Xīnchē

从北门欧家迁居立村,以村前春水畔提水浇田的新筒车得名。辖新车,新欧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523公顷,432户,1459人。

笋田洞 Sǔntiándòng

以村周笋子较多,前面是大洞得名。辖笋田洞,欧伯成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35公顷,220户,742人。

范家 Fànjiā

范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范家,辖范家、镜子塘、谢家、北面砠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235公顷,110户,493人。

双板桥 Shuāngbǎnqiáo

村前有条河,河面上架有两座板桥得名。辖双板桥,大塘尾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318公顷,181户,607人。

欧公养 ōugōngyǎng

以宋朝一位姓欧的江西游学者定居得名。辖16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6公顷,196户,769人。

山下洞 Shānxiàdòng

以村立洞中间,四面是山,以地形得村名。村委会驻山下洞,辖山下洞、许家、杨梅塘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357公顷,263户,780人。

竹元福 Zhúyuánfú

村前有块竹山,竹山中间有块园地得名。村委会驻竹元福,辖竹元福、冯家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229公顷,208户,683人。

蛟龙塘 Jiāolóngtáng

村后有口塘,过去发生过地震,传说是一条蛟龙作怪,故名。村委会驻蛟龙塘,辖蛟龙塘、罗家、朱砂园、小半漯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439公顷,279户,1143人。

背后山 Bèihòushān

以村后树林茂密得名。村委会驻背后山,辖背后山、老院子、董洲坪、郑家、邝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456公顷,284户,1147人。

李家寨 Lǐjiāzhài

李姓迁居得名。村委会驻上李家寨,辖上李家寨、下李家寨、金盆形、畚箕窝、赖皮冲、新屋地、新塘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646公顷,392户,1347人。

棉花漯 Miánhuāluò

村居岭上,北岭似棉花形得名。村委会驻棉花漯,辖棉花漯、西漯、柑子漯、江家滩、罗卜塘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122公顷,95户,343人。

株木山 Zhūmùshān

以村居之地树木较多得名。辖13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513公顷,338户,1150人。

叶姓起源

一、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

传说,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

季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

后来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州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后迁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国号为楚。

春秋时,楚庄王的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尹,又称沈尹戌。

他的后代中有人以沈为姓。

楚昭王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字子高)于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

叶公曾平定白云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获赐爵为公,后退休于叶。

其后人便以邑为姓,称叶氏。

其得姓始祖为叶公叶诸梁。

二、据《姓氏考略》记载,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

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就是南蛮叶姓的后代。

三、少数民族叶姓

清满洲叶姓 《清朝通志·氏族略》说满族有叶氏,世居沈阳。

又,清满洲八旗姓纳喇氏、叶赫氏、叶赫勒氏中均有改姓叶氏者。

清初将领叶臣、叶克书均为满族。

彝族叶姓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姓氏,《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所查云南巍山彝族83771人中,共有149个姓氏,其中有叶姓,但人数不是很多。

德昂族叶姓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

史书中记载的“茫蛮部落”即为德昂族的先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崩龙族。

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

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与傣、景颇、僳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

崩龙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进入20世纪以后,即采用汉姓,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称,云南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邦外村有“海”氏改称叶姓者。

另外,蒙古、土家族、锡伯族、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介绍文件叶姓迁徒史 叶姓迁徙史

元代以前

得姓之后的叶姓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姓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姓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代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4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

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

据清光绪六年(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姓族人多代出河南。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

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 (一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

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代长沙(今属湖南)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市)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今属河南),分为六族。

叶姓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

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 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

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

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ju),仕钱塘(今浙江杭州)令,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在当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钱塘,并成为当地望族。

琚次子俭,字亚父,晋太康二年(281年)为括苍太守,授折冲将军,宦居括苍(今浙江丽水)。

俭之后世居松阳卯山之右。

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说:叶望五世孙硕,迁新安歙县。

另据晋永嘉之乱带来的大批移民潮推测,期间叶氏族人南迁的当不在少数。

晋永嘉年间,皇室内讧,由争权演变为八王之乱,战火遍及中原。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刘渊乘机起兵反晋,其族弟刘曜(yao)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晋室遗族仓皇南逃,最后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在永嘉之乱中,中原士族纷纷南奔,并有大量百姓逃难过江,先后有近百万人之多,在这次南迁浪潮中,中原叶姓族人当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

叶姓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代有两次,第一次在唐初。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liao)啸乱,朝廷派以陈政为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 3600名,战将123名入闽征讨(史称58姓入闽)。

其中众多叶姓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

第二次在唐末。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中州地区的叶姓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8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叶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

当时以北方为主要聚居地的叶姓当不在少数,由于资料匮乏,其具体迁徙情况已无法得知。

宋末是中原叶姓南迁的又一 。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yi,割)”;

“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何求不获”。

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

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宋金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姓族人。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叶姓族人在上述几次大的移民过程中的迁徙情况并不是很多,一些叶姓族谱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叶姓迁徙到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如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

《叶氏族谱》记载,后唐清泰年间 (934—936)叶一琅任朝奉大夫,随官迁至江西赣州府信奉县。

叶一琅之孙延庆再迁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根据族谱记载,唐宋南迁的叶姓族人中,主要来自河南,来自河南的叶氏分别迁居到了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说:“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若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家仙游之古濑。”《佛岭叶氏谱序》称:“吾稽叶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囱始县。”《思实公重修族谱序》也说:“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谱序》谓:“吾宗自光州入闽。”

江苏吴县《纪革叶氏支谱》称:始迁祖叶寿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迁东洞庭纪革。

浙江淳安、遂安、开化《叶氏宗谱》记载:一世祖为叶翥(2hu),先世为河南人,因官迁居歙之黄墩。

历五世曰豪,不满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凤,后名叶村。

四川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记载: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所有这些都说明,叶姓祖根在河南。

因此,直到今天,福建省叶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称其祖上原籍为河南光州、中州。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繁衍,到宋朝叶姓已成为大姓望族。

《通志·氏族略》说“叶氏,宋朝为著姓”,《宋史》中立传的叶姓人物有12人,而《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宋代叶姓人物有47人。

从这些名人的籍贯:看,《宋史》中立传的名人全部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8人,福建籍3人,江苏籍1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47宋代叶姓人物中,除两名籍贯不详,1名为河南人外,其余44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20人,福建籍19人,仅两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为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见此时的叶姓已鼎盛于江南了。

明清以来

明清时期叶姓已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

见于史载的各类叶姓名人较以往大大增加。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有明清叶姓人物117人,从这些名人的居住区域分布来看,明清时期叶姓族人已经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多。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明清叶姓117位名人中,在有明确籍贯的100人中,浙江45人、江苏19人、上海 16人、安徽7人、广东6人、福建6人、湖北6人、江西3人、河南、山东各1人,这说明此时叶姓发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安徽等东部沿海一带。

浙江叶氏 明清时期浙江叶姓的迁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内进行。

如:余姚的叶姓就是南宋大臣叶梦得的后裔由湖州迁入的。

《余姚梅川叶氏宗谱》说:叶梦得孙叶篑 (ku),理宗端平间(1234—1236)自湖州迁余姚熨斗山。

《叶氏再续谱》称:叶篑孙叶

文达,元代又从熨斗山迁邑之梅川三山,为海川始迁祖。

叶(竹贵)孙叶文远,迁邑之东门,步得十五世孙叶伯兴又迁邑之通德乡西旺隶,是为迁西旺始祖。

《叶氏续修宗谱》梦得十六世孙叶永初,由余姚叶家埭迁邑之奉山,永初孙叶渊铠,由叶家埭再迁邵家渡。

松江叶氏是在元朝由杭州迁入的,松工《叶氏家谱》称:始迁祖叶廷玉,元自杭州丰乐桥迁松江,先筑室钟贾山阳,后又迁居籽城西门内丰乐桥。

淳安叶姓为南宋大臣叶义问的后裔,由寿昌迁入。

《南阳叶氏宗谱》称:南宋大臣叶义问玄孙叶椿,始自寿昌迁淳安梓桐;十三世传至叶继善,元明之际因商自梓桐崇疚再迁遂邑七侏溪西桃源,为迁遂一世祖。

金华叶姓是在明初由松阳迁入的。

《双溪叶氏宗谱》称:始迁祖叶显,明初携子叶彦由松阳迁婺州金华县西之菱塘。

以业鹾(cuo,盐的别名)为生,家益饶裕,至曾孙叶仕瑛,复由菱塘徙附廓双溪。

东阳象山叶氏是从松阳迁入的。

《象山叶氏重修宗谱》称:始祖叶质,先世括苍松阳人,南宋时自松阳芝田都铺迁来东阳茜畴里。

传九世至叶雅,元末再迁本邑象山大坞,是为始迁祖。

东阳龙溪叶姓是淳安县迁入的。

《龙溪叶氏重修宗谱》记载:始祖叶恩,北宋初自睦州清溪迁义乌永宁乡。

五世孙叶桐,再迁广口叶堂。

十一世叶由幸,南宋后期复迁十三都演溪。

十九世叶良玉,明中叶又自演溪迁东阳斯孝乡鹤岩龙溪玉印塘,是为本始迁之祖。

浦江叶氏是在明朝从金华迁入的。

《浦阳叶氏宗谱》称:先祖叶辞,由临海迁金华永康柳山;越五世有叶必秀、叶必香、叶必和三兄弟,于明万历间(1573—1619)自永康再迁浦阳人峰山下,是为始迁祖。

镇海叶氏是在明朝由慈溪迁入的。

《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称:始迁祖叶茂春、叶茂二,约于明季由慈溪石步迁来镇海东管乡沈郎桥。

龙游叶姓《西山叶氏宗谱》:始祖叶玖,南宋时自新安迁龙游八石,清顺治间 (1644—1661)始迁祖善贵再迁邑之(钅惠)北湖都山里。

但也有少数叶姓是从外省迁来的,如余姚叶姓就有一支是北宋大臣叶祖洽的后裔,是由福建迁入浙江奉化,再入余姚的。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属福建)人。

熙宁进士。

历任职方、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

《余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称:叶祖洽之子叶广,因官迁浙江明州奉化县剡源乡。

叶广曾孙叶爽之,入赘余姚孝义乡虹桥周氏,遂家虹桥。

爽之玄孙叶纯,元末明初人,生四子,长幼无考,次子守义支分西宅。

三子守礼亦生四子,长子曰礼一,其后居邑之东门;次子祥一,居田屋;三子齐山,居西虹桥;四子曰亨四,居东虹桥。

浙江的叶姓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如乌裎的叶姓就迁徙到了无锡、安徽、江苏等地,《圻里叶氏宗谱》说,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称梦得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子良子槟,复由扬州、1再迁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福建叶氏 唐宋时期迁徙到福建的叶姓族人,不断向周围迁徙繁衍,仙游古濑叶姓徙居南安、德化境内,《社坛叶氏族谱》称: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即南唐中兴元年自仙游古濑徙居南安高田,传至叶碧崖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定居南安诗山社坛。

《国宝叶氏族谱》记载:宋末景炎二年(1277年),仙游叶氏誓不降元,挈眷遁迹德邑,结庐国宝,迨明朝建立,叶氏子孙始设籍德化。

同安叶姓继续向外迁徙,元末迁到了晋江。

《东石世美叶氏家谱》说:开基始祖叶以寅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从同安县分居东石西尾。

广东叶氏 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记载,叶大经为叶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 (今河南开封)人,宋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20余载,咸淳间升闽制置使。

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

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梅州叶氏便迅速地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盛,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称闽粤交界的清流、龙川、博罗、河源、长乐、归善,兴宁、龙川、平海、平远、镇平、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瑞金、雩都、会昌、兴国,湖北、四川、浙江、湖广等处的叶氏子孙,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

广东叶氏另外一支来自福建,为宋朝宰相叶颐(yong)后裔。

台山叶氏称叶颐居南海大圃而不归闽,遂为广东叶姓之始祖。

广州市永汉北路(即今之北京北路)曾有“清介书院”,就是叶颐后人为纪念叶颐而修建的。

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新会、 花县、鹤山、番禺、惠阳、东莞、龙岗等地。

江苏叶氏 江苏无锡叶氏为叶清臣后裔,自浙江迁入。

无锡《圻里叶氏宗谱》称:始祖叶参,世居乌程,仕宋为兵部郎中。

子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叶坦越五传而至叶盛,叶盛长子叶朝极居云泽之滨,次子叶朝楹之子叶旭彩退隐阳湖虞桥。

叶旭彩子叶志仁号春山,由虞桥再徙邑之新塘乡庄巷里。

叶志仁三子:长子叶道,徙宜兴;仲子叶通,仍居新塘;季子叶达,徙无锡梁溪。

叶通亦三子:长子叶德成,号谦山,其子叶芬徙黄公山;次子叶德英,号仁山,其子叶蓁迁丁堰镇;三子叶德华,号学山,孙叶云。

七世孙叶敷春,明代由新塘先后迁无锡青城乡圻里。

扬州、镇江叶氏为叶梦得后裔,是由安徽徽州迁扬州,再迁镇江的。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称其始祖为叶梦得。

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叶子良子叶槟,又由扬州迁至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武进、江阴叶氏为叶颐后裔,自福建迁入。

《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说,明初,有名叶礼者,宋高宗相颐9世孙,先居武进北孝西乡夏墅,旋又迁安东乡辉龙地村。

其五世叶祥,自辉龙村再迁江阴东叶家桥。

宜春叶氏是从江西萍乡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生三子,……季子叶纲芳,雍正间 (1723—1735)迁宜春县北冷水江婆塘。

上海叶氏 青浦叶氏是由江苏吴江迁来的。

《(青浦)叶氏家谱》说,始迁祖佚名,字华南,或云为宋石林先生叶梦得二十二世孙,明崇祯时(1628—1644)自吴江县迁至青浦县蒸里芟稼村。

湖南叶氏 叶大经之后,有迁至湖南的长沙、宁化、善化、益阳等地的。

有一支湖南叶氏,据《叶氏四修族谱》是南宋人大经开派,大经晚年居广东梅州程乡县,八传到叶德茂、叶德成、叶文保、叶德真,分别为四大派

家谱中有个字名,有个讳名,请问讳名指是什么?

讳名是指避开直接称呼他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在古代对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使用名讳,这是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不但不能直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