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胡”姓和“韩”姓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3收藏

请问“胡”姓和“韩”姓的来历?,第1张

  韩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聚集地:

  迁徙分布

  秦灭韩,"尽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此后,"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秦汉时期,韩氏播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韩襄王子孙韩王信于西汉初逃到匈奴,其子颓当、孙婴于汉文帝时归汉;西汉末年,颓当的玄孙韩骞,避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堵县。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已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向海外发展,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台湾的韩姓,多在台北、基隆、阳明山、新竹、台南、台中、高雄等地,人数最多的是新竹县。台湾文献所载,韩氏由闽、粤入台,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有位叫韩任贤的义民已住在下淡水港多年。当然,这位韩任贤并不是韩氏入台的始祖,在他之前还有先人,有待进一步考据。不过大陆韩姓大批入台则是清康熙之后的事了。

  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颖川"、"南阳"。

  家乘谱牒

  山西:汾阳韩氏支谱不分卷、汾阳韩氏支谱四卷、洪洞韩氏家谱

  上海:松江韩氏支谱二卷、韩氏文若公支宗谱

  江苏:韩氏宗谱二卷、韩氏家乘十二卷、云东韩氏家谱五卷、晋阳韩氏世谱

  浙江:萧山义桥韩氏家谱十卷、湘南韩氏宗谱六十八卷、相韩家谱、咸安韩氏宗谱十六卷

  安徽:韩氏宗谱不分卷、南阳郡韩氏族谱

  甘肃:礼县韩氏家谱不分卷、韩氏世系源流四卷

  江西:袁郡韩祠主谱三卷、韩焕先祠主谱四卷、韩氏族谱、韩氏荣公支谱

  历史名人:

  韩 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 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 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胡

  姓氏起源:

  关于胡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聚集地:

  迁徙分布

  至于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三、堂号

  胡氏堂号主要是"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四、家乘谱牒:无。

  历史名人:

  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于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于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于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于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著名学者胡适,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小说家胡也频。

辽阳满族韩姓只有一个惟一的来源,即:蒙古八旗哈扎里氏也称 哈扎力氏或海结列氏。

哈扎里 氏现有《韩氏家谱》记载:该家族始祖为“乌苏吉思哈”与“吉普喀达”兄弟,祖籍蒙古瓦尔嘎(内蒙兴安盟境内)。天聪元年(1626)兄弟二人率部投后金,驻于盛京(沈阳),编入蒙古正白旗(后有旁支分入镶黄、正红、正蓝 等旗),从此融入满族。

据《辽阳县志/兵事部》载:康熙31年该家族又被派往 东京(辽阳)、华紫(灯塔)等地协防。安置于 辽阳城东关,鹅房屯,首山乡麦山屯,鞑子营屯,二龙山,等地。民国以后该家族子孙取汉姓:黄、韩,其中麦山屯与鞑子营屯两地有一支姓黄,期余各支均姓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662199html

http://hibaiducom/%D0%A1%B6%AB%D8%BC/

看这个空间,这个人也是辽阳满族韩氏,可能与你是一个家族的远亲。

  韩国可以指:

  韩国 (中国战国):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大韩民国(朝鲜半岛政权):又称“南韩”或“韩国”,是当前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个国 家,历史上的大韩帝国也常简称韩国。

  朝鲜半岛,“韩”曾是古代中、日、韩三国对朝鲜半岛的简称,例如:日本的“征韩论”

  中国古代战国七雄之一

  韩国简史

  周代诸侯国:韩

  国姓:姬姓韩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称王

  国都: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始封此国者:周威烈王

  始祖:韩景侯韩虔 镞

  兴亡年代:前403年 至 前230年

  灭亡原因:被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史记(卷45:韩世家)

  韩是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韩,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这就是中原的韩国,也就是后来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故国。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想却为秦国所用。

  韩国名人

  侠累,他官拜相国,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严仲子雇聂政杀之,于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被杀。

  申不害是初期的著名人物,他官拜相国,是法家中“术”的代表人物。

  暴鸢,将军,前275年救魏于秦,被打败。 郑国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派去秦国的工程师,他修筑了郑国渠。

  韩非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晚年贵族,是法家代表人物,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后为秦国所用。

  韩国君主列表

  下表按《史记•六国年表》订:

  韩氏领袖

  韩献子韩厥

  韩宣子韩起

  韩贞子韩须

  韩简子韩不信

  韩庄子韩庚

  韩康子

  韩武子韩启章 前424年—前409年 在位16年

  韩国君主

  韩景侯韩虔 前408年—前400年 在位9年

  韩烈侯韩取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又称韩武侯)

  韩文侯韩猷 前386年—前377年 在位10年

  韩哀侯韩屯蒙 前376年—前374年 在位3年

  韩共侯韩若山 前374年—前363年 在位12年(又称韩懿侯或韩庄侯)

  韩厘侯韩武 前362年—前333年 在位30年(韩昭侯)

  韩威侯韩康 前332年—前312年 在位21年(前323年称王,即韩宣王或韩宣惠王)

  韩襄王韩仓 前311年—前296年 在位16年(韩襄哀王或韩悼襄王)

  韩厘王韩咎 前295年—前273年 在位23年

  韩桓惠王韩然 前272年—前239年 在位34年

  韩王安韩安 前238年—前230年 在位9年(韩废王)

请问“胡”姓和“韩”姓的来历?

  韩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家谱是什么?下一篇:寻找黄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