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族谱里有善.能.永.天.这几个辈分吗
谭家六代扮演《定军山》中的黄忠,左起:谭小培、谭鑫培、谭富英、谭孝增、谭元寿、谭正岩。
一、 姓氏源流
谭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2、 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广西大部分地区。
二、 迁徙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四、 家乘谱牒
江苏:武进毗陵缸巷谭氏宗谱
浙江:萧山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嘉兴谭氏宗谱十卷、嘉兴谭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谭氏宗谱四卷
江西:南丰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湖南:长沙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宁乡谭氏族谱十卷、宁乡谭氏家谱二十五卷、攸县泽田谭氏七修族谱二十二部、茶陵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潭湘西谭氏六升堂支谱十六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一卷首一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五卷、湘潭中湘段西塘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潭谭氏家谱十六卷、湘潭涧子塘谭氏七修族谱十六卷、湘潭中湘谭氏续修族谱七卷、湘潭青山谭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湘乡湘西七星桥谭氏族谱七卷首四卷、湘潭湘西谭氏四修族谱十卷、湘乡田乐堂谭氏族谱(卷数不清)
地区不明:望仙谭氏宗谱(卷数不清)、谭氏族谱不分卷、仁源谭氏续修支谱不分卷、富溪谭氏族谱残不分卷、天河谭万庄长房系谱不分卷
五、 历史名人
谭嗣同(1865-1898):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浏阳人,其父为巡抚。他曾游历西北、东南各省。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堪,在浏阳倡立学社。1896年入资为候初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八月以徐致靖荐,被征入京,任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九月政变发生,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广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1860年因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杭有功,被封为慕王。1862年率军围攻上海,打败英法联军、华尔洋枪队,后又转战太仓、昆山,屡创敌军。1863年在苏州被叛徒刺死。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江西宜黄人,嘉靖进士,初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制服,练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抚福建,率戚继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内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总督蓟辽,与戚继光训练部队,加强北方防务。他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余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
谭元春:文学家,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论文强调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主有《谭有夏合集》。
谭夫吾:战国时期人物,曾以无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
◆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
◆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
◆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
◆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树老根子深,人老骨头硬。
◆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
◆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
◆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
◆愿为众人死,不为一人亡。
◆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谚语第四缉
◆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一人作恶,万人遭殃。
◆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一山出虎,百家猪死。
◆一字两头平,戥秤不亏人。
◆一好遮不了百丑,百好遮不了一丑。
◆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人怕放荡,铁怕落炉。
◆人怕引诱,塘怕渗透。
◆人怕私,地怕荒。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靠自修,树靠人修。
◆人靠心好,树靠根牢。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刀伤易治,口伤难医。
◆大路有草行人踩,心术不正旁人说。
◆千金难买心,万金不卖道。
◆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小人记仇,君子感恩。
◆不怕怒目金刚,只怕眯眼菩萨。
◆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鬼吓人,就怕人吓人。
◆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
◆不是你的财,别落你的袋。
◆不吃酒,脸不红;不做贼,心不惊。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天凭日月,人凭良心。
◆歹马害群,臭柑豁筐。
◆劝人终有益,挑唆害无穷。
◆打人两日忧,骂人三日羞。
◆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
◆击水成波,击石成火,激人成祸。
◆只可救人起,不可拖人倒。
◆只可劝人家圆,不可劝人家离。
◆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
◆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
◆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世惜脸皮。
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
◆宁可无钱,不可无耻。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明枪交战,不可暗箭伤人。
◆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
◆宁叫心受苦,不叫脸受热。
◆宁伸扶人手,莫开陷人口。
◆宁救百只羊,不救一条狼。
◆发誓发得灵,监房无罪人。
◆皮鞭伤肉,恶语伤心。
◆有话说在当面,有事摆在眼前。
◆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
◆有心烧香,不论早晚。
◆当着真人,别说假话。
◆行为不正经,舌头短三分。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知足称君子,贪婪是小人。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
◆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
◆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贪图小利,难成大事。
◆使心用心,反害自身。
◆和气生财,忤逆生灾。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刻薄成家,终无久享。
◆做贼瞒不得乡里,偷食瞒不得舌齿。
◆做贼偷葱起,贪污揩油起。
◆偷来钱,两三天;血汗钱,万万年。
◆偷吃不肥,做贼不富。
◆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
◆脚踏十字稳,不怕棒槌滚。
◆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银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
◆清贫常乐,浊富多忧。
◆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
◆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
◆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谚语第五缉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
◆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
◆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
◆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钓。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自己做错不算数,别人做错打屁股。
◆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
◆自称好,烂稻草。
◆多鸣之猫,捕鼠必少。
◆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
◆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
◆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
◆身穿三尺衣,说话无高低。
◆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纸做花儿不结果,蜡做芯儿近不得火。
◆鸡大飞不过墙,灶灰筑不成墙。
◆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
◆看佛警僧,看父警子。
◆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
◆爹不识耕田,子不识谷种。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家无主心骨,扫帚颠倒竖。
◆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眼大肚子小,争起吃不了。
◆眼睛不识宝,灵芝当蓬蒿。
谚语第六缉
◆一路精,赚金又赚银;路路精,无钱吃点心。
◆十里认人,百里认衣。
◆大王好见,小鬼难求。
◆大老爷丢签,老百姓啃砖。
◆大树一倒,猢狲乱跑。
◆大黄医好人无功,人参治死人无过。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下不得毒手,成不了财主。
◆上了赌场,不认爹娘。
◆门前有个讨饭棍,骨肉至亲不上门。
◆门前出起青草墩,嫡亲娘舅当外人。
◆小人自大,小溪声大。
◆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财主一样狠。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子。
◆天理地理,有钱有理。
◆不种泥田吃好饭,不养花蚕着好丝。
◆牛角越长越弯,财主越大越贪。
◆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父望子成龙,子望父升天。
◆为富不仁 ,为仁不富。
◆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
◆文官动动嘴,武官跑断腿。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财大折人,势大压人。
◆冷,冷在风里,穷,穷在租里。
◆穷人心肠好,富人心如刀。
◆穷人手脚黑,富人心眼黑。
◆穷人求饭吃,富人胀破肚。
◆穷人的汗,富人的饭。
◆闷头狗,暗下口。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拍马有个架,先笑后说话。
◆狗咬穿烂的,人舔穿好的。
◆狗仗人势,雪仗风势。
◆狗朝屁走,人朝势走。
◆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
谚语第七缉
◆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
◆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样事,百样做。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宁失一事,不失一时。
◆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痛处。
◆有果必有因,有利必有害。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
◆吃菜吃心,听话听音。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刚则易折,柔则常存。
◆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会跳的先缩脚,会撞的先缩脖。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先钉桩子后系驴,先撒窝子后钓鱼。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谚语第八缉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
◆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买卖不成仁义在。
◆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
◆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
◆冷天莫遮火,热天莫遮风。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赢一步。
◆若要好,大让小。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和人路路通,惹人头碰痛。
◆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
◆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
◆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谈疮。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爱徒如爱子,尊师如尊父。
◆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谚语第九缉
◆一天省下个葫芦头,一年省下只大黄牛。
◆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
◆一天吃餐粥,一年省石谷。
◆一滴汗珠万粒粮,细水长流度灾荒。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万物土中生,全靠两手勤。
◆寸土寸金,地是老根。
◆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上山弯弯腰,回家有柴烧。
◆千靠万靠,不如自靠。
◆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手艺是活宝,天下饿不倒。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心要常操,身要长劳。
◆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尺有尺用,寸有寸用。
◆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功成由俭,业精于勤。
◆好问不迷路,好做不受贫。
◆劳动钱,万万年,贪污钱,在眼前。
◆求人不如求己,使人不如使腿。
◆弄花一年,看花一日。
◆囤尖省,日子长;囤底省,打饥荒。
◆囤尖浪费看不见,到了囤底后悔迟。
◆男也懒,女也懒,下雨落雪翻白眼。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
◆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
◆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谚语第十缉
◆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根草搓不成索,一根篾编不成箩。
◆一根木头难成排,一根稻草难捆柴。
◆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
◆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
◆一只蜂酿不成蜜,一颗米熬不成粥。
◆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三懒一勤,想勤不得勤。
◆千树连根,十指连心。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会说难抵两口,会做难抵两手。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
◆邻居失火,不救自危。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单筷难挟菜,独翅难飞天。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家不和,外人欺。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谚语第十一缉
◆一人难驾大帆船,双手难遮众人眼。
◆一人难顺百人意,一墙难挡八面风。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有险不堵,成灾叫苦。
◆一只眼,看不远;千只眼,看穿天。
◆一娇百病生,浅水溺死人。
◆出笼的鸟儿难回,出口的话儿难收。
◆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失事容易,得事艰难。
◆宁可悔了改,不可做了悔。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对人要宽,对己要严。
◆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
◆字不可重写,话不可乱传。
◆豆腐莫烧老了,大话莫说早了。
◆实干能成事,虚心能添智。
◆绊人的桩,不一定高;咬人的狗,不一定叫。
◆居家要俭,行旅要慎。
◆树大招风,气大遭凶。
◆食多伤胃,言多语失。
◆说话细思考,吃饭细咀嚼。
◆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
◆盐多了咸,话多了烦。
◆紧行无好步,慢尝得滋味。
◆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
◆逢人莫乱讲,逢事莫乱闯。
谚语第十二缉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一艺不精,误了终身。
◆一天学会一招,十天学会一套。
◆刀枪越使越亮,知识越积越多。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
◆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
◆不读一家书,不识一家字。
◆天无边,智无限。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心不可不用,地不可不种。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鸟贵有翼,人贵有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有子不教,不如不要。
◆老要常讲,少要常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
◆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教的不如会学的。
◆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河水不再倒流,人老不再黑头。
◆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
◆细工出巧匠,细泥浇好瓦。
◆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用命拼。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树靠人修,学靠自修。
◆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修树趁早,教子趁小。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爹娘养身,自己长心。
谚语第十三缉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人有人情,戏有戏味。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儿子疼小的,媳妇疼巧的。
◆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亏地不结籽,亏人不相交。
◆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
◆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无妻不成家,无梁不成屋。
◆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嘴不记仇。
◆月有圆有缺,人有聚有别。
◆今天来客,往日有意;今天打架,往日有气。赞同113| 评论(1)
德云社龙字科招生据说很热闹,来了很多考生,颇有一种北京**学院招生的感觉,可喜可贺。
不过,关于德云社“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说法又开始乱套起来,很多人都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把“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当成了郭德纲徒弟的标志,实际上,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误会。
咱们简单聊聊。
一、效仿京剧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是张文顺先生提的,当年还没有德云社,而是叫北京相声大会。张先生之所以起这八个字,其实是为了效仿京剧。
京剧有一个著名的“富连成社”,创办于1904年,最早叫“喜连升”,初任班主是牛子厚,社长是叶春善,授课师傅有萧长华等名角。
富连成社最初定了开十科,分别是“喜、连、富、盛、世、元、韵、庆、福、来”,但办到第八科“庆”字科时就办不下去了只能关张倒闭,于是留下了著名的“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
我们熟悉的京剧名角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谭元寿和冀韵兰都是其中的代表。
请注意一点的是,京剧富连成社这八科的关系不同于相声“德寿宝文明”这样的辈分,也不同于一般学校的一二三四五年级,他们其实应该相当于黄埔军校,分几期几期,都有同一个校长,学生彼此是校友关系。
北京相声大会搞“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八科的目的和富连成一样,只是招生并不是招徒,当年招生的名义叫“文记德云曲艺研习社”,请注意“文”在前面,代表张文顺,德在中间代表郭德纲,云则是第一科的名字。
而张文顺、郭德纲和李菁就相当于富连成社的牛子厚、叶春善和萧长华。
二、不同于京剧的地方
应该说,“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最早是和京剧“喜连富盛世元韵庆”一样的打法,文记德云曲艺研习社也和富连成社是一样的打法。
但是,随着郭德纲的风生水起,北京相声大会改成德云社并走红以后,“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开始发生改变和京剧不一样了。
京剧富连成社的前四科“喜连富盛”大部分人的身份就是学生,出科之后和班主和社长并没有师徒名义,比如侯喜瑞出科后拜的是黄润甫。富连成社从“世”字科以后的学生才要拜当时的班主兼社长叶龙章为师。有意思的是,谭富英是富字科的,他儿子谭元寿是元字科的,但谭富英和叶龙章同岁,他坐科没拜师,所以父子俩没差辈。
德云社不同,德云曲艺研习社毕业出来的学员从“云”字科开始大部分都要拜师班主郭德纲,因此逐渐就给外界形成了一种误会:“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是郭德纲徒弟的标签。
实则不然,“云鹤九霄龙腾四海”从一开始就是招生的字科,所以你看德云社的招生简章里不说招徒而是招生就明白了,原则上来讲,不管哪个科的学生从德云曲艺研习社毕业之后可以选择拜师郭德纲也可以不拜师郭德纲,同理郭德纲的徒弟里有各科毕业的学生,也可以有不是从这几科里毕业的。
所以,德云社这边对“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定义并没有乱,和张文顺在的时候一样,乱套的是粉丝那边的理解。
三、为什么要这么搞?
为什么张文顺先生当年要整“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一出呢,而不是像其他相声前辈一样直接收徒然后给徒弟们一个字辈,比如马三立的徒弟就都是“笑”字辈(等同于宝字辈)。
第一,学习京剧。在相声行业历史上,京剧一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是大哥,是领头人。因此相声行业有很多名词和做法都跟京剧学,比如“压轴”“大轴”等的叫法。
对于落后的行业来说,学习先进行业的经验属于拿来主义,没毛病。
第二,培养人才,赚取利润。这个不用多说,办班授课不是搞慈善,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可以建立队伍并且卖艺赚钱,无可厚非。
第三,打造品牌。可能一开始张文顺先生还没有想到那么深远的地方,但郭德纲用他的商业头脑将这个“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打造成了徒弟的品牌。
其实不光这些,德云社一直坚持的商业策略就是特立独行,比如借用京剧的“开箱”和“封箱”也是一种商业策略,和电商企业的双11,618没啥区别。
此外还有,德云社将相声界存在争议的太平歌词打造成“说学逗唱”的“唱”,将相声行业存在了几十年的相声大型演出换个名字“商演”等,这都是德云社的一种商业运作策略,在相声行业内存在争议也是正常的。
就像“双11”一样,这本来就是电商企业新鼓捣出来的促销活动,但如果电商企业宣称“双11”这一天疯狂买东西是我国流传上千年的民俗传统那肯定得挨骂。
四、为何有人还艺名有人不用还艺名
在2016 年《德云家谱》公布之后,一直就有很多德云社粉丝“呼吁”曹云金和何云伟还艺名,他们认为曹云金和何云伟既然不是郭德纲徒弟了,那就应该退还“云”字。
这个说法的根源来自于德云社发布的《德云家谱》内容,师父郭德纲要“夺回艺名”。
而曹云金却认为他的“云”字是张文顺先生给的,不是郭德纲给的,不用还。
有意思的是,何云伟还了“云”字,改成何沄伟了,而闫云达退出德云社时也声称“退还艺名”,那么,到底这个“云”字是该还还是不该还呢?
其实,原则上来讲,曹云金是说对了结果但没说准理由。
曹云金之所以叫曹云金,是因为他加入了文记德云曲艺研习社,凡是第一期的学员都可以在艺名里加“云”字,所以曹云金说他的“云”字是张文顺给的,本身没毛病,只是没说清楚罢了。
曹云金拜师郭德纲以前就叫曹云金了,他这个“云”字和是不是郭德纲徒弟没关系,所以他被逐出师门也不用还艺名。
有人可能会问,那张文顺先生去世了,文记德云曲艺研习社也改名了,郭德纲作为研习社新班主可不可以要回曹云金的艺名呢?
也不能啊。打个比方说,你从A学校毕业了,校长给你签发了一个A校某某期毕业的证书,毕业之后你到教务主任的公司上班,还拜教务主任为干爹。后来你从公司离职,A校已经改名B校,当上校长的前教务主任声明和你断绝关系,同时要收回你的A校毕业证书,你觉得你应该还回去吗?
学校要开除学生,前提得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要声明学生的毕业证书无效,前提得是查出学生在校期间有作弊行为或者入校过程有猫腻。学生毕业之后做的事情和他的毕业证书无关。
所以,谭富英出科之后没拜叶春善不耽误他还叫谭富英,侯喜瑞出科后拜了黄润甫也不耽误他还叫侯喜瑞。
同理也可以解释,为何郭德纲是张云雷的表姐夫,而张云雷还要算郭德纲的徒弟,实际上一开始张云雷学艺时那个“云”字也是研习社的云,并不是郭德纲徒弟的云,只是后来为了商业考虑才搞了谢师会成为郭德纲的徒弟。这和谭富英、谭元寿父子俩的关系类似,学艺是学艺,跟辈分无关。
那么闫云达为何要还回艺名呢?嗨,很简单,闫云达的“云”字就是郭德纲徒弟的“云”,他没参加过研习社云字科,退还艺名没毛病。
至于何云伟,唉,要不说他“以前聪明现在糊涂”嘛,估计他自己都没搞清楚自己的“云”字是怎么来的。
就说这么多吧,还原一段历史,科普一个常识,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仅此而已。
谭氏族谱里有善.能.永.天.这几个辈分吗
本文2023-12-06 06:17: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