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起源?(完整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1收藏

宋氏起源?(完整版),第1张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宋姓出自战国时期,商朝纣王的庶兄启,被周武王封于宋,建立宋国,他的子孙以国为名作为姓氏,从此有了宋氏。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殷王帝乙的长子启,被周武王封于宋,传到三十六世孙君偃时,为楚国所灭。历史上的宋国是周代诸候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以东。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

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参考资料:

http://songlao4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9NVM801&dname=&xpos=1

工行信用卡逾期十天上征信记录了怎么办

1如果是准贷记卡,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超过60天未归还的,视为逾期;

2如果是贷记卡,未能在到期还款日(含)前偿还最低还款额的,视为逾期,逾期除利息外还会产生相应违约金(违约金=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5%)。

建议您在还款日前及时还款或签订自动还款协议,避免影响个人信用情况。

温馨提示:

1如果目前还款有困难,您可先偿还最低还款额或办理分期付款;

2爱车Plus信用卡、工银安邦Plus信用卡、工银World奋斗信用卡、宇宙星座信用卡等卡种可享受3天的还款宽限期哦~

梅兰竹菊的诗句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王安石

“兰”——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代:郑燮

“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清代:郑燮

“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唐代:元稹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宋这个姓的由来

姓氏源流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 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 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微子墓:在微山岛

西部的凤凰台上,高10米、宽约8米。墓前有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可辨。当中主碑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上的“仁参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题。

二、 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 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 三、 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 家乘谱牒

五、 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新大陆pos机人工客服电话是多少

,为, 你 ,推 ,荐, 客服电话 : 〞0574〞6335〞0716,他,会,为,解 ,决,你,的,难,题,,有,信 ,誉,有,保 ,障,靠, 谱,===================

楼主首先电脑慢(是离谱的慢),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中毒了其次机箱风扇声音是不是大?!CPU散热不良,机器也会非常卡的另外电脑慢\卡的原因,告诉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有很多人,都说自已的计算机如何慢、如何慢,其实令自已的计算机慢的原因,如果将所有原因算出来,简直多的是!不过我会在这里简介一下令计算机慢的主因! 1、在开机时加载太多程序 2、桌面上开启桌布 3、没有定期清理硬磁盘和重组硬盘 以下的,我就会很详细地说明一下如何加速计算机和令计算机慢的病征,解决七大常见影响计算机表现的原凶。当计算机忽然慢下来时,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甚么而引致损害了计算机?其实不必太介怀,因为一个小小改变,都可能会影响到计算机运作表现,而且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都会引起各种些微的改变。任何问题总有方法可以解决的,就让我细细道出七大常见影响计算机表现的原因,解决了它们之后,便可以安心享用计算机的高性能。 4、删除常驻程序 何谓常驻程序呢?常驻程序就是在开机时加载的程序,而那些程序就叫做常驻程序。常驻程序不但拖慢开机时的速度,而且更快地消耗计算机资源以及内存,在"启动"的对话框中,就会详细列出在启动电脑时加载的常驻程序了! 5、桌面上不要摆放桌布和关闭activedesktop 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到,我们平时一直摆放在桌面的桌布,其实是很浪费计算机资源的!关闭方法是:在桌面上按鼠标右键,再按内容,然后在"背景"的对话框中,选" 无",建议在"外观"的对话框中,在桌面预设的青绿色,改为黑色;至于关闭activedesktop,即是叫你关闭从桌面上的web画面。 6、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字型 系统运行得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字型多少的关系!安装的字型愈多,就占用愈多的内存,从而拖慢计算机的速度!所以我们要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字型。要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字型,你可到控制台,再进去一个叫"字型"的数据夹,便可删除字型。7、定期重组硬磁盘 计算机硬盘中最细小的单位是扇区,一个档案通常会占用若干扇区,每当硬盘用久了,无数次的新增、更改和删除档案后,就会造成很多断断续续的扇区,因而非连续性的档案便会愈来愈多,硬盘磁头便需要花更多时间跳来跳去来读取数据,这就导致硬盘速度减慢。有见及此,windows才会有"重组磁盘"出现。只要执行"重组磁盘",所有非连续性的档案都会被重新编排得整整齐齐,至于执行时间,大约一星期左右执行一次便可了。 8、设定虚拟内存 硬盘中有一个很宠大的数据交换文件,它是系统预留给虚拟内存作暂存的地方,很多应用程序都经常会使用到,所以系统需要经常对主存储器作大量的数据存取,因此存取这个档案的速度便构成影响计算机快慢的非常重要因素!9、清理系统盘及其他分区的垃圾文件1、在我的电脑窗口,右击要清理的盘符—“属性”—“清理磁盘”--勾选要删除的文件--确定--是。 2、清除临时文件,开始—运行—输入 %temp% --确定。3、用优化或超级兔子清理注册表和垃圾文件。 4、关闭一些启动程序, 开始-运行-msconfig---启动 ,除杀毒软件、输入法外一般的程序都可以关掉。 5、删除不用的程序软件。 6、整理磁盘碎片。 二、优化你的计算机 1、优化视觉效果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在“性能”栏中,点击“设置”--“视觉效果”,调整为最佳性能,或只保留一些必要的项目。 2、设置系统还原 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在系统还原界面,去掉“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工程还原”前边的勾,在“可用的驱动器”区中,选系统盘所在的分区,单击“设置”进入“系统还原设置”窗口,将“要使用的磁盘空间”调到5%或更小,“确定”返回,按上述方法将其它分区设禁用。 3、关闭自动更新 关闭自动更新具体操作为: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自动更新”,在“通知设置”一栏选择“关闭自动更新。选出“我将手动更新计算机”一项。 4、设置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设置方法是: 右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性能设置--高级--虚拟内存更改--在驱动器列表中选中系统盘符--自定义大小--在“初始大小”和“最大值”中设定数值,然后单击“设置”按钮,最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 (初始值和最大值设为同样的数值) 物理内存256M,虚拟内存设为最大最小值为512-512物理内存512M的,虚拟内存设为最大最小值为1024-1024 物理内存1G的,虚拟内存设为最大最小值为2048-2048物理内存大于2G的,就不用设置虚拟内存了

宋姓起源介绍

 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2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9%。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宋姓起源介绍,欢迎大家查看!

 新百家姓排名:24

 姓氏源流 宋(Sò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有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为大众所认同。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① 如《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蛮酋有宋姓;

 ② 清·贵阳府有宋姓土司,得姓于元朝;

 ③ 清·满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的满洲人改宋姓;

 ④ 清·高丽人(今朝鲜族)改宋姓;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得姓始祖:微子启。宋姓出自子姓,为商朝王族支属后裔。商朝传到帝乙时已走向衰败,帝乙长子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启,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但帝乙废太子,立纣王为嗣,纣王继位后,荒*无道,微子启屡谏不从。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见微子启很顺从周朝,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以奉汤王之祭,从而建立了宋国,微子启仁德贤明,深得人民的爱戴。宋国建国七百多年,到战国后期,即公元前二百八十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遗民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河南商丘,是当时宋国的都城,也可以说,是宋姓的最早发源地。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播迁,在秦汉之前,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的开基之初,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入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入虢州(治今河南省卢氏), 一支南迁入江夏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的宋姓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入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省)迁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居莆田,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成为镜江宋姓的始祖。五代时,有辰州蛮国南邺加入宋姓。宋时,有宋哲任丹阳而迁广平(今属河北省),此系望出扶风,宋哲之后有宋军兄弟七人,“长、二分北京、江南、山东,三、四、七同迁江苏宋家埠,五、六子元东派发江西省赣州府宁化县土龙坑,瑞金青草潭……。”(见《中坜宋氏族谱序》),此系后裔广布,可谓北及京鲁,南及江浙闽粤。北宋时的宋庠、宋祁兄弟从湖北安陆迁河南开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总之,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太广泛,而宋代以后,宋姓开始遍及大江南北,元明清至今,宋姓可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了。如今,宋姓分布广泛,在山东省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宋姓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

 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西河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县)。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

 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阳市东北。

 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省灵宝)。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

 乐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

 江夏郡: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2、堂号

 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此外,宋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赋梅堂”、“善继堂”、“秉德堂”等。

;

“宋”姓氏来历? 5分 中国先秦时期子姓诸侯国。西周初,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叛乱后,另立归顺周王朝的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都商丘,统治原商都周围的殷商遗民。宋保存殷商文化传统最多,被看作古代礼制的典范,受到诸侯尊重。春秋时,宋襄公企图继承齐桓公霸业,却受到楚成王玩弄。终春秋之世,宋常为晋、楚争夺中心,饱受战揣,故成为春秋后期以弭兵为口号的和平运动的发起国,对维持中原各国间的相对稳定局面起过一些作用。其后宋君权衰弱,贵族大臣掌握国政。到战国中期,辟公(宋桓侯)被司城子罕所取代。新建的宋国是仅次于七雄的二等强国。 后宋君偃于十一年(前318)自立为王,即宋康王。康王北灭滕伐薛,南败楚取淮北之地300里,东破齐取5城,西胜魏。但齐、楚等大国则深忌之。康王晚年,太子出奔,大臣争权,齐闵王乘机于康王四十三年(前286)灭宋,康王被杀。

宋氏起源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宋姓出自战国时期,商朝纣王的庶兄启,被周武王封于宋,建立宋国,他的子孙以国为名作为姓氏,从此有了宋氏。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殷王帝乙的长子启,被周武王封于宋,传到三十六世孙君偃时,为楚国所灭。历史上的宋国是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以东。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

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姓氏宋的起源 宋姓起源

宋氏,是中国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起源于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开国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称的圣君。他举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无道的殷商纣王,纣王兵败自焚而死,他就代有天下,开启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

周武王之所以被奉为仁德圣君,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他许许多多为后世塑立典范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国之后的念念不忘与汤祚的延续一事,最受后世敬仰。

周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以仁德为怀,不但没有对前朝的王室赶尽杀绝,免贻后患,反而为了奉祀商汤,把一大片土地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其爵位还是整个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级--公,地位尊贵而崇高。这就是春秋时代宋国的由来,也是此后中国宋氏的起源。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聚集地(迁徙分布)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

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

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

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宋,是中国的一个大姓。自从清康熙年间入居台湾以来,至今已是台湾的第五十五个大姓了。宋氏在台湾也是一个大姓,子孙遍及全省的每一个县市,而以台北、新竹、苗栗、彰化、台南等地定为旺盛。台湾宋氏始祖自大陆迁台,为时甚早。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时,已有粤籍义民宋来福定居于下淡水港。台湾宋氏的先祖,大多来自广东,其次为福建的泉州、漳州等地。

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

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

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

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 >>

百家姓 宋的来源 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二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五十二。宋姓出自子姓,是黄帝的后裔。宋姓的始祖是商王乙的儿子微子启。微子启,是商朝第三十代帝王乙的儿子,名启,封于微,是纣王辛的哥哥。因为纣王荒*无道,微子启见进谏无效,便假装生病,不再参与朝政。周武王灭商以后,把商朝旧都商丘附近的土地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七百多年以后,宋国被齐国联合楚国和魏国灭掉。亡国后的宋国子民,有的就把宋作为自己的姓,从此姓宋。宋姓在隋朝以前已经分布在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地,唐初,宋姓开始进入福建,四川和广西。南宋时期,赵构南逃,宋姓也跟着发展到浙江,江苏,湖南和广东,到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和广东的宋姓开始进入台湾。宋姓的主要聚居地有:京兆,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介休,安众,长安,豫章,章陵,青州,沛国,钱塘,乐陵,五华,梅州,潮州等。

姓氏宋的由来及分布 姓氏源流 宋(Sò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有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为大众所认同。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①如《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蛮酋有宋姓; ②清・贵阳府有宋姓土司,得姓于元朝; ③清・满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的满洲人改宋姓; ④清・高丽人(今朝鲜族)改宋姓;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得姓始祖:微子启。宋姓出自子姓,为商朝王族支属后裔。商朝传到帝乙时已走向衰败,帝乙长子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启,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但帝乙废太子,立纣王为嗣,纣王继位后,荒*无道,微子启屡谏不从。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见微子启很顺从周朝,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以奉汤王之祭,从而建立了宋国,微子启仁德贤明,深得人民的爱戴。宋国建国七百多年,到战国后期,即公元前二百八十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遗民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河南商丘,是当时宋国的都城,也可以说,是宋姓的最早发源地。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播迁,在秦汉之前,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的开基之初,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入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入虢州(治今河南省卢氏),一支南迁入江夏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的宋姓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入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省)迁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居莆田,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成为镜江宋姓的始祖。五代时,有辰州蛮国南邺加入宋姓。宋时,有宋哲任丹阳而迁广平(今属河北省),此系望出扶风,宋哲之后有宋军兄弟七人,“长、二分北京、江南、山东,三、四、七同迁江苏宋家埠,五、六子元东派发江西省赣州府宁化县土龙坑,瑞金青草潭……。”(见《中坜宋氏族谱序》),此系后裔广布,可谓北及京鲁,南及 粤。北宋时的宋庠、宋祁兄弟从湖北安陆迁河南开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总之,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太广泛,而宋代以后,宋姓开始遍及大江南北,元明清至今,宋姓可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了。如今,宋姓分布广泛,在山东省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宋姓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

宋姓氏的起源(包括典故,传说等) 史记 上有记载。

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名 “启” ,封在 “微” 地,子爵,叫做 “微子启” 。

周武王伐纣,封 “武庚” 继承殷商的苗裔。

周武王死后,儿子成王年幼,每天由周公旦背着上朝骸管叔、蔡叔等怀疑周公,与武庚等造反。周公旦奉成王命率兵平叛。杀了武庚,流放了管叔、蔡叔。改封微子启继承殷民之后,封于 “宋” ,上等公爵。

微子启的后人就姓宋了。

常言道:孔一家、孟一家、天下无二宋,宋姓只有一个来源。

百家姓中宋的来源,分布在哪里,人口数量 宋姓

更多(13张)

宋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18位。当代,宋姓总人口近10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为第24位大姓。

宋姓祖先发明并继承建木晷天。宋由“宀”和“木”组成。木代表建木,“宀”上的点代表“天齐”,“冖”代表天穹,表示晷天历度。

中文名:宋姓

外文名:Song

类 型:中华姓氏

郡 望:河南郡、广平郡、西河郡等

堂 号:河南堂、拱微堂、玉德堂等

姓氏始祖:宋微子

古代名人:宋、宋庠、宋祁、宋应星等

近现代名人:宋嘉树、宋教仁、宋楚瑜、宋祖英

宋姓起源地:商丘

分享

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

“宋”汉字演变

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封为公爵,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到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

2、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姬宋,字子公,为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宋氏。

3、源于改姓而来:

1)韩姓改宋姓,为过继改姓。

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先辈是客家人,原住河南安阳。南宋时期,韩显卿入粤任廉州太守,后定居文昌锦山。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宋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118位。如今宋姓分布广泛,全国的宋姓人口总数已达972万,为全国第22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其中在山东省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宋姓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

谢谢。

关于姓宋的来历 更多(12张)宋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18位。当代,宋姓总人口近10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为第24位大姓。

姓氏宋起源 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西河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县)。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 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阳市东北。 汉字:宋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省灵宝)。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 乐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 江夏郡:治所在安陆埂今湖北省云梦)。 堂号  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此外,宋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赋梅堂”、“善继堂”、“秉德堂”等。

皇甫姓氏的由来 皇甫(Huáng fǔ)姓源出有二:

1、出自西周,以官名为氏。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

2、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为皇父氏所改。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宋武公时任司徒。当时有长狄n瞒部落进攻宋国,皇父领军反击,打退了长狄任,但皇父和两个儿子也不幸战死沙场。后来皇父的孙子南雍陲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其六世孙皇父孟子,生子皇父遇。秦国灭宋时,皇父遇逃至鲁国。西汉中期,皇父遇嫡系子孙皇父鸾,自鲁迁居陕西茂盛陵,把姓氏中的“父”字改为“甫”字(古代二字同音通用),遂成皇甫氏。哗得姓始祖:皇父鸾。皇甫源出于子姓。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孙子以祖父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古代”父”与” 甫”同音通用,因此西汉时皇父鸾从鲁国地迁徙茂陵(此处为汉武帝陵墓,今陕西省兴平县),把皇父改为皇甫,称为皇甫氏。故皇父鸾是皇甫姓的得姓始祖。

征服西羌有功,又拜他为渡辽将军,在职数年,东北边疆畏威服德,又升尚书,迁弘农太守,转护羌都尉。

  有关对联如下:

  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西河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县)。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

  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阳市东北。

  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省灵宝)。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

  乐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

  江夏郡: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堂号

  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此外,宋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赋梅堂”、“善继堂”、“秉德堂”等。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明廷圭璧;

  文苑英华。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尚书右丞相宋景的事典。宋璟,南和人,耿介和有大节,工文辞,善守文持正,为唐代贤相。尝作《梅花赋》,诗人皮日休,甚为叹服。下联典指宋代吏部使尚书宋白,字太素,大名人。建隆进士。乾德初试拔萃高等,授著作佐郎。太宗时擢为左为拾遗。雍熙中,召与李昉等纂《文苑英华》一千卷。仕终吏部尚书。谥文安。

  父子同馆;

  兄弟联科。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赵州平棘人宋皋、宋绶父子,曾同直集贤馆。宋绶,字公垂,博通经史百家,曾四次入翰林,参与编修《真宗实录》及国史,又历官参知政事、河南知府、兵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宰相)。先后就削弱朋党势力、对付西夏进犯等事上书,多被仁宗采纳。下联典指北宋开封雍丘人宋庠、宋祁兄弟,天圣年间同科中进士(宋庠为状元),又并有文名,时称“二宋”。宋庠,字公序,文学家,历任三司户部判官、知制诰、翰林学士,能明辨是非,敢直言诤谏。后两任参知政事、两任宰相。文章典雅,诗作秾丽,有《宋元宪集》。宋祁,字子京,文学家、史学家,曾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合作《新唐书》,官至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诗词语言工丽,《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世称“红杏尚书”。

  辞工九辩;

  制列八条。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楚辞赋家宋玉,曾在楚国顷襄王朝中做官。流传下来的作品,《九辩》最著名,叙述了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流露出抑郁不满的情绪。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人宋世良,字元友,官清河太守。郡东南有曲堤,是盗贼聚集的地方,他施行八条制度,使盗贼逃跑。当时民谣说:“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任职期满时,人们倾城而出,攀住他的车辕哭留。

  节高拒马;

  理悟谈鸡。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学者宋纤,字令艾,一作令文,敦煌人。少有远操,隐居酒泉南山。弟子受业者三千余人。太守马岌具威仪造之,拒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睹。今而后,知先生人中龙也。”年八十二卒,谥玄虚先生。下联典指晋代兖州史宋处宗,名宗,沛国人。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窗间。后作人语,与之论谈极妙。由是玄学大进。

  高堂邃宇;

  萝阿拂壁。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招魂》词赋联句。宋玉精于辞赋、音律。《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已失传。在现存十四篇中,惟《九辨》、《招魂》摸拟屈赋,较有意境,余经后人考校,疑非原作。

  广平守法;

  皇嗣延师。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宋璟,封广平郡公,善守法以持正,应变以成务。下联典指明·宋濂,太祖召为郡学五经师,后授皇太子经。

  宋京留守;

  周室春官。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微子,商纣王之庶兄,名启。周武王以微子统率殷族,封于宋,为宋国始祖,其子孙以国为氏。

  唐廷圭璧;

  文苑英华。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宋璟,邢州南和人,调露年间进士,官御史台中丞,为武则天所器重。睿宗时任宰相,能革除积弊,选技人才。后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而被贬职,开元年间又任宰相,主张宽赋役、省刑罚。与姚崇同被称为贤相。下联典指北宋·宋白,字太素,建隆年间进士,历官著作佐郎、左拾遗、吏部尚书。雍熙年间与李昉等合纂《文苑英华》一千卷。

  五言通用联

  开帘对春树;

  弹剑拂秋莲。

  ——宋钰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书画家宋钰(1576-1632)自题联。宋钰,字比玉,自号荔枝仙,福建莆田人。寓居金陵。善画山水,尤善画松树,遒劲秀挺,为世人称誉。兼善分隶,苍老雄健,骨法崭然。包世臣《艺舟双辑》将他的分书及榜书列为上品。

  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1882-1913)自题联。宋教仁,字初遯,号渔父,湖南桃源人。被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于上海。有《宋教仁选取集》。

  七言通用联

  文移北斗成开象;

  酒递南山作寿怀。

  ——宋之问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宋之问(?-712)《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诗句联。宋之问,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一说虢州(今河南省灵宝)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其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百世敬承槐里谏;

  知秋藏有锦袍诗。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王帝乙长子微子启向帝辛进谏之事。下联典指明代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的宋濂,告等老还乡时,太祖朱元璋在饯行宴上做了两句诗:“白下开樽旅话别离,知君此后迹应稀。”宋听了便接吟道:“臣身愿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朱听了非常高兴,就赐给宋一些锦锻,说:“这是给你做百岁衣的。”(见《玉堂丛语》)。

  更新正值青阳候;

  待和先吟白雪歌。

  ——佚名撰宋姓宗祠通用联

「宋」源出:

以国为氏 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 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於宋国, 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公元前286年, 宋国被齐国所灭 其子孙以原国名"宋"为氏。

家族名人

宋玉,战国时楚人,约生於周赧王二十五年,卒於楚亡之年。因曾任兰台令,故亦称为兰台公子。善辞赋,作九辩、招魂。与屈原并称为屈宋。

宋璟(663~737)唐南和人。玄宗时的名相。耿介有节,守法持正,与姚崇并称为唐代贤相。累封至广平郡公,进尚书右丞。性喜梅花,所作梅花赋,世所称誉。卒諡文真。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唐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人。武后时官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工诗,其诗与沈佺期齐名,称为沈宋。以媚附张易之而被贬官,后流岭南赐死。

宋江 生卒年不详,宋郓城人。徽宗时为盗,侯蒙知亳州,上疏请招抚之,未成而侯蒙先卒。后张叔夜擒其副魁,江乃降。

地望分布:陕西西安市,陕西西河郡。

宋姓起源参考之二

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二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五十二。宋姓出自子姓,是黄帝的后裔。宋姓的始祖是商王乙的儿子微子启。微子启,是商朝第三十代帝王乙的儿子,名启,封于微,是纣王辛的哥哥。因为纣王荒*无道,微子启见进谏无效,便假装生病,不再参与朝政。周武王灭商以后,把商朝旧都商丘附近的土地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七百多年以后,宋国被齐国联合楚国和魏国灭掉。亡国后的宋国子民,有的就把宋作为自己的姓,从此姓宋。宋姓在隋朝以前已经分布在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地,唐初,宋姓开始进入福建,四川和广西。南宋时期,赵构南逃,宋姓也跟着发展到浙江,江苏,湖南和广东,到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和广东的宋姓开始进入台湾。宋姓的主要聚居地有:京兆,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介休,安众,长安,豫章,章陵,青州,沛国,钱塘,乐陵,五华,梅州,潮州等。

二、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三、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家乘谱牒

五、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回答者:与洋葱无关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11-21 17:51

宋氏,是中国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起源于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开国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称的圣君。他举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无道的殷商纣王,纣王兵败自焚而死,他就代有天下,开启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

周武王之所以被奉为仁德圣君,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他许许多多为后世塑立典范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国之后的念念不忘与汤祚的延续一事,最受后世敬仰。

周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以仁德为怀,不但没有对前朝的王室"赶尽杀绝",免贻后患,反而为了奉祀商汤,把一大片土地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其爵位还是整个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级--公,地位尊贵而崇高。这就是春秋时代宋国的由来,也是此后中国宋氏的起源。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宋姓分布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

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宋氏起源?(完整版)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宋姓出自战国时期,商朝纣王的庶兄启,被周武王封于宋,建立宋国,他的子孙以国为名作为姓氏,从此有了宋氏。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