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皇室及贵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6浏览:1收藏

19世纪英国皇室及贵族,第1张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英国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民众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执政联盟的首领自动成为首相人选,人选经国王/女王确认并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

1721年,辉格党(Whig)领袖华波尔爵士(Sir Robert Walpole)被英王乔治一世(George I)任命为内阁首领,是为英国首相一职之始,但职位正式名称并非首相(Prime Minister)。

1905年,坎贝尔-班纳文爵士(Sir Henry Campbell-Bannerman)获任命为英国首相。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首相(Prime Minister)一字首次出现,成为一个正式的英国官衔。

首相可向国王/女王提名政府内阁成员,亦可提出解散下议院的请求。

小皮特1783年12月19日-1801年03月14日托利党

亨利·埃丁顿1801年03月17日-1804年05月10日托利党

小皮特1804年05月10日-1806年01月23日托利党

格伦维尔勋爵1806年02月11日-1807年03月31日Whig/Ministry of All the Talents(联合内阁)

波特兰公爵1807年03月31日-1809年10月04日托利党

斯潘塞·帕西瓦尔1809年10月04日-1812年05月11日托利党

利物浦伯爵1812年06月09日-1827年04月10日托利党

乔治·坎宁1827年04月10日-1827年08月08日托利党

戈德里奇子爵1827年08月31日-1828年01月22日托利党

威灵顿公爵1828年01月22日-1830年11月22日托利党

格雷伯爵1830年11月22日-1834年07月16日辉格党

墨尔本子爵1834年07月16日-1834年11月17日辉格党

威灵顿公爵1834年11月17日-1834年12月09日保守党

罗伯特·皮尔爵士1834年12月10日-1835年04月18日保守党

墨尔本子爵1835年04月18日-1841年08月30日辉格党

罗伯特·皮尔爵士1841年08月30日-1846年06月30日保守党

约翰·罗素勋爵1846年06月30日-1852年02月23日辉格党

德比伯爵1852年02月23日-1852年12月19日保守党

阿伯丁伯爵1852年12月19日-1855年02月06日Peelite/联合内阁

帕尔姆斯顿子爵1855年02月-06日1858年02月20日辉格党

德比伯爵1858年02月20日-1859年06月12日保守党

帕尔姆斯顿子爵1859年06月12日-1865年10月18日自由党

罗素伯爵1865年10月29日-1866年06月28日自由党

德比伯爵1866年06月28日-1868年02月27日保守党

本杰明·迪斯雷利1868年02月27日-1868年12月03日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1868年12月03日-1874年02月20日自由党

本杰明·迪斯雷利1874年02月20日-1880年04月23日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1880年04月23日-1885年06月23日自由党

索尔兹伯里侯爵1885年06月23日-1886年02月01日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1886年02月01日-1886年07月25日自由党

索尔兹伯里侯爵1886年08月03日-1892年08月15日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1892年08月15日-1894年03月05日自由党

罗斯贝利伯爵1894年03月05日-1895年06月25日自由党

索尔兹伯里侯爵1895年06月25日-1802年07月12日保守党

       英国王室(英文常简称Er)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英国国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政府的实际***是首相,通过民选产生。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最终在国王的认可下生效。

特点:

英国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虽在法律下还具有较大的权力。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王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

      虽然英王的确拥有实质性权力例如解散议会、宣战、警告权等(与日本天皇没有实质性权利的区别)。但英国国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他的权力早已在1689年《权利法案》让与政府的实际***首相和议会(现时都是通过民选产生)。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

      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国王可以行使建议权、警告权,但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不过最终也要在国王的同意权下认可生效。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恶魔般的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这时候,只是将德国王室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Saxe-Coburg)。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一个朝代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是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英国的安妮女王。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Stuarts)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James II)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Hanoverians),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George I),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代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国,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著。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William IV),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Price Albert)结了婚。柯堡这个德国姓氏就此带入英国王室(完整姓氏为萨克森-柯堡-哥达)。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Windsor)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遽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1938年,英王爱德华八世退位,其弟约克公爵继位为乔治六世。但英王乔治膝下仅有两位公主,令英国王室再次面临改朝换代。但英王乔治的长女,即日后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姻为事情带来转机。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其三表哥希腊王子菲利浦结婚。而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同年的3月18日,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并按照他舅父蒙巴顿公爵将姓氏改为蒙巴顿。婚礼后蒙巴顿公爵提出英国王朝将来改名为蒙巴顿王朝的要求。这个要求被伊丽莎白的祖母,玛丽王太后否决。她更要求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爵士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后裔姓氏和王朝名号将维持为温莎的议案提交国会,国会其后于1952年4月通过决议。1960年,王太后去世后,女王发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其后裔的姓氏将为蒙巴顿-温莎,王朝名号保持温莎。此举令温莎王朝得以延续。当然,这个决定是暂时的,女王的继任人可以随时会同枢密院发布御令,推翻这个决定。

  重要事件

  温莎王朝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皆成功令英国成为战胜国。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国在二战后迅速瓦解,殖民地陆续宣布独立,令英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大不如前,陆续失去爱尔兰国王和印度皇帝等称号。但通过各种妥协方式,令英国在前殖民地区的影响力依然举足轻重。这些妥协包括成立英联邦,和允许一些国家独立自主,但仍奉英王为国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个国家奉英王为国家元首,其中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令英王至今依然为名义上统治最大面积领土的君主。

皇家的族谱叫做皇室世系,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皇室的重要历史资料。皇室世系的历史和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

皇室世系的历史

皇室世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皇室世系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朝和商朝时期。在古代,皇帝和皇后的婚姻是政治联姻的重要手段,因此皇室世系也成为了政治的重要工具。在欧洲,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室世系的编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方式。在古代,皇室世系主要是由皇帝和皇后的后宫女子编制,后来逐渐演变为由专门的编纂机构负责编制。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皇室世系的编制也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皇室世系的意义

皇室世系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同时,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如何查阅皇室世系

皇室世系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一般不对外公开。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研究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阅皇室世系:

1到国家档案馆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2在线查询相关资料。一些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会在网上公开一些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信息。

3参考相关书籍。一些历史学家和皇室研究专家会出版相关书籍,可以通过购买或借阅相关书籍来获取相关信息。

------------

一、显赫家族

------------

戴安娜的娘家,斯宾塞家族,在15世纪就已经是欧洲最富有的羊毛商人之一。

她的祖先用自己的财富,在查理一世时取得了伯爵的封号,并得到了刻着“上帝庇佑权力”箴言的家族徽章,同时在北安普敦建筑了奥索尔普大屋祖宅,同时大量收集古玩、书籍和艺术品。在此后的3个世纪中,斯宾塞家庭的成员任职政府和宫廷,出入王室与教廷,他们的夫人们则出入白金汉宫的内廷。

斯宾塞家族虽然不是英格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但他们与英王室成员则有好几辈子的交情和联系了。谁料到,3个世纪后,他们家族一个美丽纯真的小女儿与英俊潇洒的王子的童话结合,却是彻底的悲剧收场呢

他们的确是不一般的家族。他们与英王查理二世、马尔伯勒伯爵、德文郡伯爵、阿伯肯公爵,甚至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都扯得上血缘的关系。戴安娜的祖父辈与皇室的关系更是密切。

爱德华七世是戴安娜祖父老斯宾塞伯爵的教父,而“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则在早年曾经正式追求过还是姑娘的斯宾塞伯爵夫人———戴安娜的祖母。斯宾塞伯爵夫人没有当成王后,后来却成为已故王太后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侍女。

宫廷侍女这一职业,在英国渊源悠久,古老而高贵。她们必须出身名门,不是伯爵的女儿便是公爵夫人,她们具有良好的教养,高雅的审美穿衣品味,善于辞令,善于与各色人等交往应付,熟悉宫廷各种进退应付的礼仪。

戴安娜的父亲,已故的斯宾塞伯爵,年轻时做过英王乔治六世和当今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侍从,并且和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约会过。

在戴安娜的母亲这方面,她的外祖母费莫伊夫人也是王太后的侍寝女侍,任职三十余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事当初得到王太后的首肯,与外祖母是王太后的密友很有关系。费莫伊夫人年轻时放弃了首席钢琴师这样非常有前途的职业而结婚,婚后转而创办了“金斯林艺术音乐节”。该音乐节自1951年创办以来,吸引了大批的音乐家。戴安娜的外祖父莫里斯·费莫伊曾经是代表金斯林地区的保守党议员,也是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射击和网球运动的玩伴。戴安娜童年所居住的帕克庄园,即当时乔治五世赐给莫里斯·费莫伊男爵,为了显示他与乔治六世(当时仍是约克公爵)的友谊。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戴安娜似乎注定要和王室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家族成员与王室成员的交往,最终将她带入王室婚姻中。

------------

二、生为女孩的悲哀

------------

戴安娜出生在1961年7月1日傍晚时分,重7磅12盎司。她的出生并没有受到她父母的热烈欢迎,因为她是奥尔索普子爵的第三个女儿,而她父母,特别是奥尔索普子爵,希望生个男孩为斯宾塞家庭传宗接代。她的父亲称她为“身体完美的孩子”,但马上就将期待男孩降生的喜悦骤降至冰冷。这对迫切想要一个男孩子继承名号的夫妇甚至连女孩子的名字都没准备。一个星期后,这对夫妇才给她取名为“戴安娜·弗朗西丝”,“戴安娜”是斯宾塞家族一个祖先的名字,而“弗朗西丝”则是她母亲的名字。

奥尔索普子爵称戴安娜为“身体十分完美的孩子”,话中有潜台词的。在戴安娜出生前18个月,子爵夫人生过一个严重畸形的男孩,取名为约翰,可怜的约翰只活了10个小时。更为可怜的是伤心欲绝的母亲,她迫于家中长辈的压力,去医院接受了各种妇科检查,看她到底有无毛病。在那时看来,接二连三地生女孩是女方的过错。这位高傲要强、固执的子爵夫人被送到了伦敦各式各样的医院检查身体,对于年仅25岁的子爵夫人来说,这是莫大的委屈,无可忍受的的侮辱。就在那个时期,奥尔索普子爵夫妇长期不和最终离婚的种子埋下了。戴安娜的弟弟查理·斯宾塞伯爵评价过那段时期,认为那是可怕的时期,他父母从未摆脱那时期的心理创伤和阴影。

1964年,戴安娜3岁时,斯宾塞家的继承人,全家盼望的儿子降生了。这个继承人查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接受洗礼,教母是当今伊丽莎白女王。虽说东西方有别,但在继承人问题上,男尊女卑的现象都很明显。戴安娜接受洗礼的教堂是桑德林汉姆教堂,教母也只是普通的富户人家。

按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说,特别是童年的记忆,将决定并持续影响人的一生。纵然一些人可以通过经历努力摆脱心理困扰,但心理阴影不过成为了沉睡的岩石下的熔岩罢了。戴安娜虽然年幼,但她孩子的幼小心灵仍可明显地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冷落和对弟弟的尊宠。她的心里,开始告诉自己自己是个“令人失望的孩子”,有了自卑感和无足重轻感。这种自卑感持续了她整个少女时代及进入皇室的早期,直到她投身公益活动,受到热烈爱戴时才找到了一种被认同、一种“to be”(存在)的价值感。

------------

三、美丽的故园

------------

帕克庄园与奥尔索普大屋在戴安娜的童年记忆中是印象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前者温馨和美,而奥尔索普大屋则是一派恐怖阴森的景象。

1961年到1975年间戴安娜及家人都居住在帕克庄园。这座住宅有10间卧室,宽敞的停车库、室外游泳池、网球场和板球场。除了戴安娜一家人外,还有厨子、管家、私人家庭教师等6个专职工作人员居住,为斯宾塞子爵一家人服务。

在孩子的记忆里,帕克庄园是那样的奇妙温馨。他们还记得一楼那间铺有青石地板的厨房,他们在那里找过吃的。一间暗绿色的洗衣房,戴安娜养的那只叫玛默雷德的猫就住在那儿。有一间教室,家庭女教师格特鲁德·艾伦**教孩子们一点初步的读写知识。教室隔壁的那间房里,贴放着引发人无限遐想的广告画,60年代的歌星们的海报、照片及其他纪念品。孩子们称这间房为“甲壳虫”,也许是得名于60年代著名的“甲壳虫乐队”吧。房子里的其他布置与英国上层贵族家族没有差别,悬挂着家族画像、纪念品。

二楼是孩子们的卧室,戴安娜的卧室为美丽的奶油色,临窗眺望,是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田野平坦宽阔、翠绿的草地上点缀着银白色的白桦林和紫杉林,不时可以看见兔子狐狸等小动物从草地窜过。海洋距这儿不远,不时有海风吹来。

孩子们的确把这充满自然气息的天地当成了他们的天堂。那里有许多趣事。桑德林汉姆庄园的湖边,他们曾经喂食逗乐小鱼,从楼梯的扶手向下滑,带着小狗在附近遛达,在花园里捉迷藏,在野外找鸟蛋。夏天更是玩耍的好季节,他们在游泳池里游泳,在附近的海滩上野餐,在自己的树屋里过家家。

斯宾塞家的孩子3岁便开始骑马,戴安娜也不例外,还开始饲养自己的小宠物。她最宠爱的小动物包括豚鼠、兔子、仓鼠,还有小猫。小动物不幸死去时,小戴安娜还会郑重其事地举行葬礼。小金鱼的“水葬”在马桶里,而其他动物便会被放进硬纸板的鞋盒“棺材”,它们的墓地在草坪上繁茂的雪松下。小戴安娜会挖一个坑,让它们入土为安,为它们祈祷。孩子的世界里动物与人并没有生命形式的差异高下,相信许多孩子也曾经真诚地埋下过他们不幸的宠物。正是通过养宠物,孩子们学会了关心保护他人。戴安娜对小宠物的爱,正是她成年后广施爱心的预演。

阴沉的墓地是小戴安娜常去的地方。戴安娜和弟弟查理去桑德林汉姆墓地的教堂悼念他们早夭的哥哥约翰。时过境迁,坟墓上已经芳草凄凄。小戴安娜和小查理则引发了一些关于生命的初步思考。如果约翰哥哥活下来,会有我们存在吗小戴安娜想,如果有了约翰哥哥,她便不会生到这世界来。小查理则认为如果约翰活着,父母会生了戴安娜不再生他了。孩子们作出种种猜测,但既然“如果”不会成真,那么猜测也无从得出结论。小戴安娜只是觉得,约翰的墓碑上“爱的纪念”的墓志铭暗示着:如果我是男孩,父母不会那么悲伤和失望。

至于祖父居住的奥尔索普大屋,孩子们则觉得去那里是受罪。历史悠久的屋子里有了太多令人不寒而栗的阴暗角落,幽深的走廊里挂满了仙逝已久的祖先画像,他们傲慢矜持的姿态,冰冷的目光总叫戴安娜害怕。戴安娜弟弟查理回忆说:“那里像一个老钟表店,嘀答嘀答的声音重复过去的脚步。对于一个敏感的孩子来说,那里令人压抑。我们不愿意去那里。”

居住在大屋中的奥尔索普伯爵才是这儿真正的主人。他对这里的每一幅画象,每一件家具的历史都了如指掌。被大家称为“博物馆长伯爵”的他,常手持拂尘,陪客人一起游览大屋。对大屋爱惜备至的他,一次在陪同远亲温斯顿·丘吉尔参观大屋图书馆时,一把夺下了他嘴里的雪茄。他脾气暴躁的后面,有着他对艺术的修养和鉴赏力,而他放荡不羁的儿子恰恰与之相反。几代的积累只消一代便化为泡影。奥尔索普大屋的艺术品一件件被变卖,老伯爵若地下有知,当死不瞑目。

严肃的家长总令孩子敬畏而不敢亲近,戴安娜对祖父正是如此。但对于祖母斯宾塞伯爵夫人就不一样了。戴安娜的体贴与爱心、仁慈的美好品质或多或少地是从祖母那里继承而来。戴安娜回忆说:“她和蔼亲切,仁慈善良不同寻常,是个非常好的人。”伯爵夫人在当地备受爱戴,她经常看望老弱病残和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帮助、安慰、力量。

戴安娜最重要的亲人———父亲和母亲,则同他们比较疏远。这一点从他们的吃饭方式便可以看出来。一日三餐都是和保姆一起吃的,每天的饮食也没有什么变化,菜式简单不变。早上是麦片粥,中午是肉和蔬菜,每周吃一次鱼。

------------

四、父母的离异与教育方式

------------

父母与孩子们总是有一段距离。父母的餐桌与他们的分开,查理7岁时才下楼与父母亲一起用餐。这是贵族家庭的拘谨、正规、约束的生活,是上一辈留下的教育方式。戴安娜弟弟查理回忆说那种方式特殊而过时,缺乏母爱。

缺乏母爱不仅在这方面,父母的离异成为了孩子们心头永远的创伤。对于这段以离婚告终的婚姻,已故的斯宾塞伯爵说:“14年的婚姻生活有多少是幸福的我想都是,直到我们分手的时刻。我错了,我们不是分手,而是互相疏远了。”疏远的婚姻又有多少幸福可言帕克庄园和谐的气氛随之消失了。在公众场合,夫妇俩笑容可掬,但私下里两人的生活中就没有欢笑了。冰冷的沉默、尖刻的语言、激烈的争吵对孩子们心灵的创伤是显而易见的。戴安娜清楚地记得,她曾藏在客厅门背后,窥视父母的争吵。争吵的原因是他们生活中出现的第三者———彼得·尚德·基德。这位富商卖掉了澳大利亚的牧场,回到英国。斯宾塞夫妇在伦敦的一次晚宴上见到这位性格外向的实业家和他的妻子。后来他们跟彼得一起去瑞士滑雪胜地度假。这次旅行是他们生活不幸的转折点。在弗朗西丝的眼里,彼得性情开朗、豪放不羁,似乎具有丈夫缺乏的一切特点。在兴奋的交往中,弗朗西丝似乎没有注意到彼得性格中消沉低落的一面。

度假归来,42岁的彼得离开了家,离开了妻子和孩子,在南肯辛顿一个地方独居,开始了与弗朗西丝的幽会。那是1967年夏天,戴安娜父母达成了分居协议。那一幕成了小戴安娜心中永远的阴影:年仅6岁的她坐在帕克庄园冰凉的石阶上,无助地抓着锻铁雕花的楼梯扶手,周围混乱而嘈杂。她听见父亲把皮箱装进了车尾行李箱,听见母亲的高跟鞋敲打着院里的石子路,听见车门重重关上,听见引擎轰鸣,渐行渐远。母亲走出帕克庄园,走出了她的生活。

母亲住到伦敦,她原打算带着戴安娜和查理一起住在伦敦,但遭到了父亲坚决的反对。父亲的胜利不仅于此,母亲的离开已经被冠上了“私奔”的罪名了。报纸上在报道这一丑闻时,把她说成极端自私、遗弃丈夫和孩子、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的坏女人。人们纷纷对这个“坏女人”的丈夫表示同情,愤怒谴责弗朗西丝的丑行。

6岁的戴安娜太小了,不可能理解这一切。但被遗弃和背叛的孤寂却刻骨铭心。她以为一切是她的错,她不是一个男孩而导致了父母不和。婚姻破裂的确给当事者带来了创伤,但给孩子的伤害更为巨大而难以弥补。

每天晚上,躺在周围堆满玩具的床上,戴安娜能够听见弟弟要妈妈的抽泣声。有时候,她下床走到弟弟的房间,哄他入睡;有时候,同样孤单害怕的她只能呆在房间里听弟弟哭泣:“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这时,她就只能把头埋在枕头里,任泪水打湿枕头。“我简直不能忍受那种无助和害怕。我没有勇气下床去安抚弟弟。这些事我今天还记得清清楚楚。”她回忆说。

缺乏安全感成为孩子们必须忍受的折磨。作为孩子,戴安娜和查理都害怕黑暗,要求楼梯灯晚上必须亮着,屋子里得亮着灯。窗外,风呼啸着穿过树林,猫头鹰和其他动物的叫声忧怨凄楚。对小孩来说,黑暗中的帕克庄园可怕极了。一天傍晚,父亲随便提到,有一个谋杀犯越狱逃到附近。孩子们吓得睡不着觉,侧耳倾听空荡屋子里的每一点动静。戴安娜甚至指望她的河马玩具会保护她。她在河马的眼睛上涂上发光漆,这样晚上她就感到,河马似乎在为她站岗放哨。

在外人的眼中,戴安娜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她忙碌于自己的小世界,整洁得如同崭新的玩具娃娃。她安顿小动物睡觉,给她的玩具娃娃盖上被子。她骑着那辆蓝色的自行车在庄园的林阴道上奔驰,把玩具娃娃放在她坐过的童车里,推着它玩,并帮助小弟弟穿衣服。热情、慈爱、体贴他人一直是她的个性特征。

快乐的后面却是孤寂。母亲走了,姐姐莎拉和珍妮住在寄宿学校,父亲失魂落魄,委靡不振,一个人关在房里,除管家以外,谁都不见。他的儿子查理回忆道:“离婚之后,他真是情绪很不好,主要是极度沮丧和自闭。他经常独坐书斋,足不出户。我记得和我在草坪上打板球,是他十分难得的开心时刻,但我却很高兴。”

处在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会遇到两种困境,被父母争相抛弃或成为父母争夺的对象。戴安娜姐弟幸而不幸地属于后者。母亲弗朗西丝与父亲约翰尼都在把孩子们的爱争取到自己一边去。他们都给孩子们买来大量的贵重礼品,但却并没有给孩子们所渴望的拥抱和亲吻。

在戴安娜7岁生日的那一天,约翰尼举行了一次奇妙的晚会。那天下午他从达德利动物园借来一头名叫伯特的单峰骆驼,让受宠若惊的孩子们围绕草坪骑着玩,他在一旁则兴致勃勃地观看。

圣诞节期间更是恣意挥霍。在节日到来之前,查理和戴安娜都收到了哈姆利的商品目录,这是位于伦敦西区的一家很大的玩具商店。他们被告知说,他们要买什么,便在目录上打上一钩。果不其然,到圣诞节那一天,他们的愿望都实现了:他们床头上的长袜子里装满了好东西。查理说:“这些东西会使你信奉物质第一。”这种处境中的孩子尴尬而痛苦,有一件礼物迫使戴安娜作出她幼小的生命中最痛苦的一个决定。1969年她8岁时被邀请参加她表姐伊丽莎白·韦克-沃克和安东尼·达克沃斯-查德的婚礼,婚礼在圣·詹姆士宫附近的皮卡德利大街举行。她父亲送给她一件漂亮的蓝色礼服,她母亲送给她一件同样漂亮的绿裙子。“我记不得我穿的到底是哪一件,但我记得这件事使我十分苦恼,因为它使我必须选择出偏向某一方。”

在学校里,离异的阴影依然存在。戴安娜和弟弟是校内惟一父母离异的学生,这把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从根本上区别开来。戴安娜的前任年级主任德利萨·尼达姆说道:“她是我所知道的惟一父母离异的学生。这种事情在当时是罕见的。”

一个下午,阳光灿烂,大家正在上图画课,不知怎么的,戴安娜伤心地哭起来,同学们都不明所以,只看见她在每幅画上都写着“献给妈咪和爹地。”

父母亲的离婚诉讼案的结果,是母亲败诉,孩子们的监护权归父亲所有。但每到假期、周末,戴安娜和弟弟都可以在保姆陪同下去伦敦和母亲相聚。相聚并不是件开心的事,每次见面时母亲的泪水令他们痛苦而内疚。母亲从火车站把他们接回来后,往往突然泪流满面。孩子们小心地问妈怎么了。而母亲的回答总是:“我不想你们明天走。”

这沉重的相聚因为继父彼得·尚德·基德的出现而变得轻松起来。1969年,彼得·尚德·基德正式进入戴安娜和查理的生活。他们是在利物浦大街车站初次见面。彼得西装革履,英俊潇洒,笑容满面。初次见面时,孩子们喜欢上他。母亲说他们那天早晨结了婚,孩子们就更加高兴。

彼得从事家族墙纸生意,是个慷慨大方、感情外露、容易相处的继父。

他带领孩子们航海,允许小查理戴着他从前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时的将军帽。查理从此有了“将军”的绰号。他给戴安娜起了个“公爵夫人”的绰号,这个绰号在很长时间内被戴安娜的朋友使用着。这段和母亲继父相处的时光对戴安娜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查理说:“如果你想弄清楚戴安娜为什么并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浮华女子,那是因为我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并不总是住在气派的公馆里,使唤着男管家。我母亲的住处是一所普通的住宅,而每次假日,我们有一半时间都是与我们的母亲一起度过,所以我们有不少时间所处的环境相对来说很一般。”

3年以后,即1972年,尚德·基德夫妇在阿吉尔郡的奥班以南的塞尔岛上买下一处占在1000英亩的农场,戴安娜的母亲———弗朗西丝在那儿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到这里来度暑假时,享受着田园诗般的风光,钓鲭鱼、捕龙虾、划帆船,晴朗的日子里在海滩上吃烤肉。戴安娜得到一匹属于她自己的苏格兰种小马,名叫苏弗尔。正由于骑马,她伤了一只胳膊,从此便对骑马畏惧。

当时,戴安娜骑着小马在桑德林汉姆公园奔驰,马突然被绊倒,她被摔出好几米远。戴安娜只感到疼,胳膊似乎没有被摔伤。两天后,她去瑞士滑雪。这时她才感到胳膊麻木,不听使唤,于是便到当地一家医院拍X光片,医生诊断为“旁弯骨折”。这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由于骨头软,容易变形,但不易折断。医生给她的胳膊打上绷带。但是后来戴安娜再次骑马时,由于紧张又摔下来。她对马背的恐惧,到了她成为王妃时,在英俊的马术教练———詹姆斯·休伊特的帮助下,才得以克服。但她终生不热衷于骑马。

------------

五、在学校的日子

------------

戴安娜最初读书的希尔菲尔德小学洋溢着温馨的家庭氛围。

班级人数不多,教师们慷慨大方,学生们一旦在阅读、写作或绘画等方面取得成绩,他们都要嘉奖。教室外有一个网球场、一个沙坑、一个打网球和棒球的草坪和一个花园。戴安娜文静、腼腆,不大习惯喧嚣的学校生活。不过,她的朋友亚历山德拉·洛伊德和她形影不离,相互为伴。

也许真的是3岁看8岁,8岁看到老。小戴安娜已经表现了她的长处与不足。戴安娜吃力地学习着“乘法表”和《珍尼特和约翰》的丛书时,弟弟查理则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如鱼得水了。强烈的对比使她很妒忌她出色的弟弟。“我多么希望我能像他一样学业出色。”她说。同胞姐弟中,难免争吵打架。年长力气大的戴安娜,自然是赢者。查理只能抱怨,但不久他就发现:他可以用尖刻的言词刺伤她。父母必须制止他不要叫姐姐“布赖恩”。这是当时流行的儿童电视剧《神奇的旋转木马》中的一个行动缓慢、智力迟钝的蜗牛的名字。

9岁那年,父亲把她转入了另一所学校———雷德斯霍斯寄宿学校读书。这学校离帕克庄园只有2小时的车程。她最初的反应是恼怒和反抗。她已经9岁了,能感受到父亲的痛苦。她生性慈善、体贴他人,当父亲给她讲述自己的生活片断时,她就更加疼爱父亲了。但在她心中,父亲让她离开家上学,又把弟弟送到另一个陌生的学校,这显然是对他们的抛弃。她曾威胁父亲:“假如你爱我,就不会把我撇到这里。”父亲耐心给她解释上这所学校的好处:学芭蕾、游泳、骑马,还有地方存放她心爱的动物———豚鼠。这只动物曾经荣获桑德林汉姆展览会兽禽类动物第一名。“这也许是因为它是展会上惟一的一只豚鼠。”戴安娜自我解嘲地说。后来,这只豚鼠又在学校举办的玩赏类动物之角活动中获帕特默杯。

父亲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学校。她靠在贴着“戴·斯宾塞”标志的衣箱旁边,手上抓着她最喜欢的那个绿色河马和“皮纳特”。后来父亲以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说:“那是可怕伤心的一天,我似乎失去了她。”

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在戴安娜离家上学之前给她照了张像。照片上一个可爱、害羞、散发着朝气的小姑娘,穿着深红色上衣和灰色校服裙。小戴安娜还给他写过便条,内容是要“大块巧克力、蛋糕、生姜饼干和棒棒糖”。

戴安娜很快喜欢上了学校,因为学校想方设法使它的120名女学生找到家的感觉。第一学期戴安娜文静拘谨;她喜欢打闹、说笑,不喜欢钻书。害羞的她,避免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上课时,戴安娜从来不大声喊叫地回答问题,她也从不自告奋勇地站起来朗读课文。她第一次参加学校演出时,扮演一只玩具娃娃,而她之所以同意演这个角色,就因为一句台词都没有。

戴安娜是个受欢迎的伙伴,热心学校各种活动,还曾代表宿舍楼参加游泳和网球比赛。但是她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与人群分离开。这种直觉告诉她,这一辈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将走一条充满曲折的道路。我一向觉得我与每个人都有距离。我早就知道我将走向另一条道路,处在另外一种环境中。”

1972年秋,戴安娜的祖母斯宾塞伯爵夫人死于脑瘤,戴安娜非常难过。自从父母离婚之后,她祖母就一直疼爱地照看着她。这一亲切的感情使双方相依为命。她与王太后和玛格丽特公主一起在圣·詹姆士宫的皇家教堂里参加了祖母的葬礼。斯宾塞伯爵夫人在戴安娜心里占有无可代替的的地位,她虔诚地相信她的祖母在神灵的世界里仍在看护着她。

随后,她参加了公共入学考试,步姐姐们的后尘,进入了肯特郡的西希思寄宿学校。这所学校建立于1865年,不仅注重学业成绩,也注重“个性和信心”的培养。

姐姐萨拉在校时非常风光。她成绩优秀,作为校队成员参加赛马和游泳比赛,在学校戏剧演出中担任主角。萨拉凡事都想拔尖,争强好胜的性格也使她成为全校最无法无天、难以驾驭的女孩子。

姐姐珍妮智商很高,考试成绩也很好,还担任学校曲棍球队的队长。她通情达理,明智而独立。戴安娜考进来时,她已经是六年级级长。

在办公室里,教师们免不了谈论推测新来的学生戴安娜更像她的哪一位姐姐,萨拉珍妮

在学业成绩上,她绝对是斯宾塞家孩子中的异类。她参加过英国文学、语言、历史,地理、艺术五项O级水平测试,结果全部挂了“红灯”;补考,又再次不合格。戴安娜自己承认:“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对自己失望,感到自己是个走在别人后面的人。”

她那时的爱好是读点小说,最喜欢《傲慢与偏见》和《远远不够疯狂的人》。从这些书来看,这位温柔甜美的姑娘,内心蕴含着不一样的力量。

戴安娜的长处在别的方面。她是一个全能运动员,连续4年荣获学校游泳和跳水比赛冠军。她跳水几乎不留任何水花,令观众拍手叫绝,这一技能被称为“戴安娜绝招”。她还是少女篮球队队长,是网球强手。但是戴安娜仍然比不过爱好运动的两个姐姐和母亲,她的母亲在学校时是“全能冠军”,几乎是所有球队的队长。如果不是因为盲肠炎发作,本来是可以参加少年温布尔登网球比赛的。戴安娜学习钢琴的成就,也在她外祖母和姐姐萨拉的面前黯然失色。外祖母曾在皇家艾伯特纪念堂为王后演奏钢琴曲;她的姐姐萨拉离开西希思女子学校以后也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主修过钢琴。

戴安娜热爱芭蕾,曾渴望成为芭蕾舞蹈家,但她5英尺10英寸的身材对专业芭蕾舞演员来说,实在过于高大。《天鹅湖》她至少看了4遍。

戴安娜常常在深更半夜偷偷起床,蹑手蹑脚溜进学校新的表演大厅去练习。跳舞可以使她暂时忘却一切烦恼。伴着唱机的音乐,她能一口气跳几个小时。

经过苦练,1976年春季学期末,戴安娜在全校舞蹈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婚礼前夕,她把过去的舞蹈教师温迪·米歇尔和钢琴师利利·斯尼普请到肯辛顿宫,教自己学舞蹈。对她来说,这可以减轻大婚之前的紧张和压力。

1975年全家人搬到了奥尔索普后,戴安娜有了一个理想的练舞场所。夏天,她在屋里的沙岩石栏杆上练芭蕾舞的舞姿;客人离开之后,她便在黑白大理石砌成的乌顿厅里,在她显赫的祖先画像下面跳舞。她拒绝在大庭广众面前跳舞,她的弟弟和仆人们就轮流在钥匙孔里偷看,看她穿着黑色的练功服练舞。查理说:“我们都觉得她跳得好极了。”

在西希思学校里,戴安娜的一大收获便是结识了她的终身挚友———卡罗琳·普瑞德,即现在的卡罗琳·罗塞洛缪。在学校时她的床紧挨着戴安娜的床,后来在伦敦又与她同住一套公寓。在她的记忆中,戴安娜“有很强的个性,活泼开朗而喜欢喧闹”。

卡罗琳和戴安娜一见面就结识为知己,因为她们俩父母都离过婚。“这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没有坐在角落里哭泣。”卡罗琳说。但在其他学生的记忆里,戴安娜“性格内向、压抑”,感情从不外露。

从西希思学校毕业后,戴安娜进入了瑞士一家收费昂贵的礼仪精修学校———魏地曼内特高山学院,学习家政、制衣和烹调。在这间培养贵族**的良好品质的学校里,她学到的惟一东西是滑雪。按规定,她应该整天讲法语,不许说其他的语言。但她和她的朋友索菲·金博尔却一天到晚讲英语。她写了几十封信要求父母亲把她带回家去。后来她争辩说他们简直是白白浪费钱,父母亲才终于让步。

辍学这一年,戴安娜才16岁,一无文凭,二无技能。她将如何维持她今后的生活呢她在学校里也不能说一事无成,至少有一技能,远远超过她的母亲和其他亲人。那就是她慈悲的心

19世纪英国皇室及贵族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