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家族的陶姓故事
撰有自称“不知何许人也”的《五柳先生传》的陶渊明,其家世记叙不详,引起后人无数文士史家无限的好奇、追溯。无独有偶,在广西平乐县生活着数万陶姓人家,由于移居始祖陶英公以上的世系不清,也成了“不知何许人也”的一族。虽然,在他们家谱中清晰地记载先祖“陶渊明”的名字,却没有了祥细的世系序齿。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和祭祀习惯、家史资料,似乎总与陶渊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巧合,还是附庸,他们来自何方,是否就是晋朝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大思想家陶渊明的后裔,引起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兴趣。
广西平乐县位于桂林市南部,距桂林118公里。唐朝时,始称“昭州”,为历代州府之地,桂林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条美丽丰韵的桂江汇漓江、荔江、茶江之水,上朔桂林,下至梧州、广州,通达两粤。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岭南古城,居住着一个古老的姓氏人群“陶姓人家”。平乐县陶氏家族,人口约25万人,大多居住平乐县南部与贺州市昭平、钟山交界的阳安、青龙、张家、同安、源头等乡镇村屯,陶姓人家大都是一姓独居,有点村屯人口达六至七千人,且大都居住之地大都为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走进这些陶家村屯,只见民居错落有致,石板街巷,门楼祠堂,古风犹存。家家户户的厅堂上供台,纯一色写着“五柳堂”或“浔阳郡”,并有一副对联为“百门望重书香远,五柳名高世泽长”。
特别是他们讲的一口独特的语言,在南方各地极为少见,当地人称为“土话”或为“百姓”。这种方言与目前的平乐县城和北部乡镇居民通用的语言“官语”(西南官话语系)大相径庭。与两广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等南方语种均无联系,也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瑶话)及壮、侗族(壮话)毫不相干。这种方言的范围不大,在平乐县只有阳安、青龙、张家、同安的大部份以及源头、二塘、桥亭乡的一部份人口使用,使用范围方圆不足二十公里。在这些地区又以陶、李、莫、翟、宾、欧姓的语言为正宗。在这南国一隅有这种独特的语种的原因是方言研究中的一个不解之谜。
根据陶氏族谱记载,平乐的陶姓人家是唐朝后期从山东迁至而来的。始祖陶英系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裔。进士出身,唐昭宗时立战功奉命职守青州府,后升兵部侍郎封太尉。唐天佑2年(公元905年)昭州发生动乱。时任山东青州留守的太尉陶英和李梁(平乐县李氏家门始祖),受朝庭封为征南大将军,率莫、翟、宾等将校远征昭州。大军兵不刃血,平定了动乱。后来,唐天佑4年(公元907年),朝庭变故,朱温易唐为梁。陶英等将士奉命留守昭州。陶李将士不愿为梁作臣,遂辞官解甲归田,隐居于昭州南部的“莲塘村”(今阳安乡的陶村),成为平乐这个岭南古城的第一代大规模的中原移民。此后,五姓人家相互联姻,世代繁衍。他们从北方带来的语言也就在南方一隅保留了下来,经与当地语言的相互同化,并经历史演变而形成现在独特的地方语言。后经有关专家考证,这种方言属我国唐宋朝时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只不过由于先祖们南迁隐居平乐后,使它也远离了外界,而“不知魏晋,更不知有汉”罢了。
同时,考察陶氏家风的特征也另有一番情趣。平乐县陶氏家族从始祖英公起,至今序齿分明,辈分不乱。论及排辈,少辈必尊长辈。觞酒敬茶,皆有先后次序,自成礼俗。村民秉承前人遗风,淡泊名利,勤耕作,守本分,在这南国一隅,生息繁衍,自得其乐。并特别酷爱桃、柳树,把这两种树当作本姓的标志。“游子千里,不改乡音;立舍居家,不忘桃柳”,是村民们千古遗训。更有趣的是,许多陶姓人家并不知道自己是陶渊明后裔,但相互口头询问对方姓氏时,常常不称自己为陶姓,而说是“五柳”。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当年陶英率军南征隐居平乐,一千多年过去了,陶氏后裔生机勃勃,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目前,人口达十余万人,撒落在八桂大地和湘、粤、港、澳、台以及海外。 >在平乐的陶姓人家私存的“族谱”序言中,基本上都记载始祖陶英,祖籍山东。位于平乐县张家镇的乐加村乐山南簏,于清朝雍正六年所立,由陶英公第32世嫡孙,时任甲午科武举陶钲等人撰写的陶英墓的“墓后碑正碑文”记载:公讳英 字世民,江州人也,乃澎泽令渊明 讳潜之后,唐昭宗朝有平贼,公奉命守青州,累官太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由时任朝庭奉直大夫的陶英公第四世嫡孙陶濬撰写的《宗谱序》记载“我南郊之有陶姓,自我曾太父英公始。曾太父系山东人,其先人江西人也,浔阳嫡派,世居密州。”陶濬生于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号)(丙戌年 公元926 年),曾太父陶英逝世时(公元931年),濬已四岁。从这些序言里记述始祖陶英的籍贯和生平,确认平乐陶氏家族为陶渊明的后裔当属无疑了。然而,在所有平乐陶姓人家目前存的族谱中,有关始祖陶英公以上至陶渊明段各代世系均无祥细记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据平乐陶氏族谱序言称,因年代久远,家谱多次毁于兵乱或火灾,后人只能根据墓碑文进行重修。因此,平乐陶姓人家的族谱,只能从始祖陶英公开始,世系排列也从此开始。这一族谱上的残缺,成为向来以先祖为荣的平乐陶姓后裔们的千年之痛。近年来,和全国各地的各姓氏人家一样,平乐陶姓人家为了续编家谱,弘扬陶家文化,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他们派人千里迢迢到江西、湖南、山东等地考察,或写信到各地陶姓人家联系,甚至在网上发贴求证,寻找遗失族谱内容的点点滴滴。
平乐陶姓人家寻根的热情,深深打动了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的专家学者。2002年,学会常务副会长凌诚沛从江西省宜丰县赶赴平乐县考察。凌先生通过查阅陶氏族谱、石碑,考察了陶氏人家的生活习惯、语言变迁以及祭祀方式、辈分排列等特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之后,他又先后通过2年时间,亲自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查阅大量在关的文献档案,基本认证了平乐县陶姓人家确为陶渊明后裔。今年清明时节,现年已72岁的凌诚沛先生亲自携自己从江西等地考察整理《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再次前往平乐求证。根据凌诚沛整理的《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平乐陶氏始祖陶英乃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为陶渊明的第10代嫡孙。然而,平乐陶英后裔们却对该《世系》存有疑点。他们认为,世系中陶渊明至陶英段的代数不够。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而陶英则生于唐大中三年(己已年 公元849年),二者相距484年,按每20年一代的计,二者之间应该相距24代。而《世系》里二者之间仅为10代,这要比正常的代差整整少了十四多代,明显不符合正常的代差规律。对此,凌诚沛先生也表示,他先后考察了江西的宜丰县、奉新县、安徽省丹阳、湖南的浏阳等三省五县的陶氏家谱,这些家谱都是从三国时期的吴开始,记录陶氏家族的各代世系。其中有两个近似平乐始祖陶英身份的人物,一个是“陶瑛”,经查,这是另一支陶姓世系的;另一个叫“陶英”为“唐朝太尉,征南军”这与平乐县陶氏家谱以及平乐县陶英墓碑的记载相吻合。通过对平乐县的考察和江西等地陶氏家谱的认证,“陶英是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这个史实是可靠的。但由于年代久远,中间有断代遗漏,这是有可能的。并表示,将再次前住山东考察,反复论证,帮助平乐陶氏人家继续寻宗,找出准确的陶氏世系排列。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寻根溯源
陶姓来源有六:
1、出自唐尧。据《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
5、避讳而改。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圣帝。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今安徽宣城)人。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宋代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代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明初,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时,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陶姓分布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三省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
郡望堂号
陶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境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山东东明南;
2、丹阳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3、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
堂号:
“丹阳”、“爱菊”、“浔阳”、“五柳”、“寸阴”等。
宗族特征
1、陶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早在两汉时期,陶姓已有人渡过长江并繁衍发展。
2、陶姓多品性高洁之人。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率众起义的陶峙岳,不同流合污的陶铸等。
名人精粹
陶侃: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东晋名臣,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性聪敏,笔翰入流,为政慎密。人称其书法肌骨相媚。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文学家。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其诗更卓然高标,别树一帜,影响深远。代表作有诗歌《读山海经》、《咏荆柯》、《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辞》等。有《陶渊明集》。陶弘景: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隆之孙,南朝梁道教思想家、画家、医学家、书法家。入梁不仕,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善琴棋,工草书,精图画,隶书不类常式,骨体遒媚。有《图象集要》。陶守立:池阳(今安徽贵池)人,五代时南唐画家。长于释像鬼神、庭园殿阁、子女奴隶、车马山水、靡不精妙。陶弼: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宋代诗人,以功授阳朔县主簿,后任邕州东上阁门使。有《陶邕州集》。陶裔:京兆户(今陕西户县)人,宋代画家。精于花竹翎毛,选翰林待诏,其笔法与黄荃相似。陶复亨:新昌(今属浙江)人,宋末元初诗人。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陶宗义: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书学理论家、文学家,号南村。能诗工书,工小篆,著有书学理论书《书史会要》。另有《南村辍耕录》、《南村诗集》。陶成:江苏宝应人,明代画家。多才艺,诗文古朴,书善四体,擅画花鸟人物,芙蓉称神品,为世所珍。陶澍:湖南安化人,清代大臣。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陶窳:湖南湘潭人,清代书画家。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陶峙岳:湖南宁乡人国民党爱国高级将领,一九四九年在新疆起义,一九五五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一九八八年逝世。陶勇:安徽霍丘人,中共高级将领,作战勇猛,一九五五年授中将军衔,文革中含冤而死。陶铸:湖南祁阳人,中共高级***,解放后任广东省委书记,文革中为文革小组成员,因不愿与林江反革命集团同流合污,被迫害致死。陶行知:安徽歙县人,近代教育家。最早注意到了乡村教育问题,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帅氏源流总世系万旾支
西晋(公元265--317年)
1世◆昺公 字光被。晋武帝朝[注:司马炎,公元265—290年]官大司徒、黄门侍郎,右将军、散骑常侍、兵曹尚书等职。
妣 朱氏。诰封夫人。子二:聪、聆。
2世 聪公 字听德。晋惠帝二年[注:司马衷,公元291年]官左中郎。
妣 王氏。
◆聆公 字孔昭。晋怀帝永嘉五年[注:司马炽,公元311年]官邯郸令。
妣 倪氏。子三:延伯、 延龄、延康。
东晋(公元317--420年)
3世◆延伯 字仲连。晋显宗咸康七年[注:应为成帝司马衍yǎn年号/公元342年]官会稽内史。
妣 黄氏。子三:之文、之邵、 之郇[注:xún 音旬]。
延龄
延康
4世◆之文 字季华。晋烈宗宁康二年[注:应为孝武帝司马曜yào年号公元375年]官渤海太守。
妣 尤氏。子一:孚。
之邵
之郇
5世◆孚 字处道。官太尉。
妣 苏氏。子三:鲂、 鲸、 鲤。
南北朝 南宋(公元420--479年)
6世◆鲂 字孝孙。任陕令。前五代宋文帝元嘉[注:南宋刘义隆年号。公元424—454年] 官侍中。
妣 袁氏。子二:亮、高。
鲸 官车骑都尉。
鲤 官寿春令。
妣 张氏。子二:安生,好生。
7世◆亮 字圣通。宋顺帝[注:南宋刘准年号,477—479年]召为 羽林蓝领、中书舍人。
妣 刘氏。子一:道根。
高 子二:道原、 道化。
安生
好生
8世◆道根 字巨基。官豫州刺史。
妣 徐氏。
复妣 李氏。子一:慈明。
道原 官侍御史。
道化 国子博士。
南北朝 南齐(公元479--502年)
9世◆慈明 字善之。官兵部尚书。
妣 商氏。子一:广。
10世◆广 字志广。官氾水令;以子贵诰封休宁侯。
妣 康氏。子三:万成、万登、 万锺。
唐朝(公元618--907年)五代 后唐(公元907--960年)
11世◆万成 字大五。讨贼有功,拜大司马,累迁池、庐、滁、扬 四州 都军大元帅;封休宁侯,唐封闲国公,谥忠诚。
妣 曹氏。子三:吾、镗、鐄(居濠州)。
万登 官车骑将军。
妣 邵氏。子一:磷。
万锺 官领军都尉。
12世◆吾 字振国。荫执金吾。
妣 潘氏。子二:柄、机。
镗 荫宣武郎。
妣 项氏。子一:桓。
鐄 荫议郎。
妣 王氏。子二:梓、枢。
磷 中书舍人。
妣 赵氏。子一:樗。
13世 柄 校书郎。
妣 鲍氏。子一:禹谟。
◆ 机
妣 黄氏。子二:皋谟、益谥。
桓
梓
枢
樗
14世禹谟 字克猷。河北黜陟史。
妣 王氏。子一:文林。
皋谟 官谷城。
妣 周氏。子一:茂林。
◆益谟 举进士,官大理寺丞。
妣 邹氏。子一:平林。
15世 文林 字宝书。员外郎。
妣 吕氏。子一:怿。
茂林 举进士,兵部郎中。
妣 徐氏。子二:恺、洵。
◆平林
妣 陈氏。子一:鼎。
16世 怿
妣 曹氏。子一:良器。
洵 登进士,任京兆尹。
妣 汪氏。子一:良玉。
◆鼎 字子建。
妣 魏氏。子一:裕。
17世 良噐
妣 贾氏。子二:翼龙、拱龙。
良玉
妣 胡氏。子二:扳龙、乘龙。
◆裕 字宽夫。昭宗乾宁三年[注:唐代李晔yè年号,公元896年]任祁州刺史。
妣 张氏。子二:遇春、元春。
18世翼龙 官仆射。
妣 汪氏。子一:奉古。
拱龙
妣 史氏。子一:效古。
扳龙 官祭酒。
乘龙
妣 姚氏。子一:贽。
◆遇春 字时济。后唐庄宗朝[注:五代时后唐李存勖xù的朝代,公元923—926年]官拜左拾遗。
妣 吴氏。子一:汉琼
元春 宋州刺史。
妣 郑氏。子二:汉磷。
19世奉古
妣 毛氏。子一:圭。
效古 登进士,官校书郎。
妣 张氏。子一:壁。
贽 字见之。
妣 梅氏。子一:梦畴。
◆汉琼 字德华。后周武功中书令,官拜节度使。
妣 王氏。子二:逢原、理原。
汉磷 举进士,官给事中。
妣 韩氏。子一:本原。
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
20世 圭
妣 杨氏。子一:庚。
壁 官秘书监。
妣 范氏。子一:阳。
梦畴 官密院使。
妣 陈氏。子一:森。
◆逢原 字深义,号大会。官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江陵都统制使。原籍浙江婺州
妣 张氏。赠夫人。子三:扬、挺、振 仍居浙江
复妣 叶氏。子二: 正、端 江西有帅氏自此始
逢原公与长子正公居分宁李村。江西始祖逢原葬江西宁州永斜,“仙人晒网”形,号“花坟”。张夫人附左;叶夫人附右。
理原
本原 官宗正司。
妣 抚氏。子一:枕。
21世◆正 字正甫。行大一[注:在大房中排行老大。]生?宋建隆庚申年 [注:北宋太祖赵匡胤yìn年号,即公元960年]官豫章教授。
妣 城东周氏国宝之女。生子五:鉴、敬、能、镶、镃。
[公殁]:大中祥符,庚戌年[注:北宋赵匡恒年号,即1010年],葬李林西墓坪。吊钟形。妣葬:黄沙桥港南蛇形地。(考注:此为总世系中记载最为详明的一代人。其正公尤为详明。
端 字平甫,号大行。官居河北,遂家焉。
扬 字汶激。宋天圣五年[注:北宋赵匡祯年号,即公元1028年]登王克成榜,士,翰林学士。
妣 陶氏。子二:镇、钥(居平原)。
挺 袭江陵都统制使。
妣 石氏。子三:钺、镒、燧。
振 字汝发。景佑元年[注:北宋赵匡祯年号,即公元1034年]登张唐乡磅(榜)进士,任豫州章教授,终南昌令。
妣 宋氏。子一:镐(仍居平原)
22世 镇
钥
钺
镒
燧
镐
鉴 字国光,行小一。徙居本州之武乡排步家焉。
妣 周氏。子三:琢、钰、珍。公妣合葬黄沙港南蛇形。
敬 字行简,号明仲。行小二,生于嘉佑四年[注:北宋仁宗赵匡祯年号,即1010年]游学江东,留就寓试。
妣 周氏。子五:瑛、琮、璇、璋、洵。
公葬西基坪;妣葬村东冲埚。
能 字时性。行小三。官廸功郎。徙居本州仁乡水车家焉。
妣 万氏。子四:良、仙、兴、元。
公妣俱葬龙冈坪。
◆让 字行逊,号兼光。行小四。迁居靖安之桃源。
妣 周氏。子二:珪、璧。公妣俱葬东冲埚燕子抱粱形地。
镃 字乘时。行小五。徙居湖南。
妣 瞿氏。子一:珍。
23世 涿 字君成。行恭十。
妣 徐氏。子四:云、霄、霓、雾。
珏 字君际。行十二。
珍 字君杰。行七五。无传。
瑛 字国宝。行二十一。
妣 良原黄氏。子三:猷、谟、谋。公妣合葬并源。
琮 字君窦。行二十二。
妣 武宁叶氏。子二:安、定。公妣合葬并源。
璇 字君玉。行二十三。
妣 万氏。子三:巽[xùn 音驯]、俊、继。公妣合墓石祖。
璋 字君章。行二十四。
妣 沈氏。 子一:道立。公妣合葬茅田。
珣 字君珍。行二十六。
妣 余氏。尚书之女。子四:四九、用中、五十、骥。
公妣合葬七都沅南台头。
良 字元善。
妣 袁氏。子四:绶、绅、绾、纽。
仙
妣 潘氏。子二:廉、宁。
兴
妣 孙氏。子三:勤、沂、傅。
元
妣 钱氏。子四:盈、有、益、富。
珪 字君执。行恭九。仍居靖安之桃源。
妣 张氏。子一:世昌。
◆壁 字君完。行恭十二。迁奉新锁石, 奉新有帅氏自此始
妣 余氏。子一:世隆。
珍
24世 云 字济霖。行三十四。
霄 字济滋。行三十六。
霓 字霖溢。行三十九。
雾 字霖润。行四十。
猷 行四十。
漠 行四十一。
谋 行四十二。
安 行三十五。
定 行三十七。无传。
巽 行三十六。
俊 字伯杰。行三十八。任武功大夫,四川兵马都监使。
继
道立 字务本。行三十一。
妣 吴氏。子一:宾士。
四九
周中 行三十七。宋持恩赠朝散大夫。(注:生活于宋代)
五十
骥 字伯逸。
绶 行十三。
绅 行十四。
绾 行十五。
纽 行十六。
廉 行二十二。
宁
勤 行十七。
沂 行十八。
傅 行十九。
盈 行二十。
有 行二十九。
益 行二十三。
富 行二十五。
世昌 字伯文。行一。徙居安义皎源
◆世隆 字伯盛。行三。
妣 熊氏。子一:韬。仍居靖安桃源
25世 ◆韬 子二:光、辉 。 保义郎。
26世 ◆光 子一:安辅。
27世◆安辅
妣 魏氏。子四:宗海、宗汉、茂荣、茂英
28世◆茂英
妣 徐氏。子三:日宣、日新、日益。
29世◆日益
妣 涂氏。子二:应旂、应明。
30世◆应旂 宋嘉靖年间任江州景濂书院。
应明 徙居抚州临川
31世◆以发
妣 聂氏。子二:谦、复。
32世 ◆谦
妣 聂氏;邬氏。子一:同孙。
复
妣 新建吴氏;丁氏。子二:隆孙、感孙。
33世 ◆同孙
妣 港口杨氏。子四:宁、应、志、憼。
34世 宁 明永乐十一年授国子监典簿。
◆志
妣 新泽章氏。生子五:恺、悌、恢、愤、悱。
35世 ◆恺
妣 涂氏。子五:珊、莹、珫、珰、碧。
36世 ◆珫
妣 许氏。子二:公顕、公道。
37世◆公道 字秉正。号万春。行景四。生理瑞河口白鹭港招赘黄氏。後迁新建县璜溪垅遂家焉
妣 黄氏。子二:海公、湖公。
38世 海公
妣 邓氏。子三:景明、景珊、景华。
◆湖公 字用行。行圣八。生于明正德乙巳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四月初七日亥时。殁于明万历己亥年公元一五九九年五月十三日午时。葬围山高堎下坤艮向。
妣 港西丁氏。生于明正德丙寅公元一五六六年十月十一日戌时。殁于明万历乙酉公元一五八五年八月初七日丑时。葬清水墎癸丁向。
复妣 李氏。生于明正德辛未公元一五七一年八月廿五日辰时。殁于明万历辛卯公元一五九一年。葬围山高堎下坤艮向。子五:景荣、景富、景贵、景贤、景魁。
39世◆景富 行福五。葬罗埇垴申寅向。
妣 田坊徐氏。葬店口庙前塘上申寅向。
子二:良才、良达 。
40世◆良达 葬朱林堎庚甲向。
妣 彭氏。葬莲花山癸丁向。
入景珊次子良迪之子世荣为嗣子。
41世◆世荣 字敬吾。行宽二。生于明万历乙酉公元一五八五年六月初八日辰时。殁于康熙戊申公元一六六八年十二月初六日戌时。葬胡周垴坤艮向。
妣 涂氏。生于明万历乙未公元一五九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辰时。殁于明崇祯辛巳公元一六四一年三月初九日未时。葬缷宝山申寅向。子三:文浩、文洪、文澄。
42世◆文澄 行魁四。生于明崇祯己巳公元一六三九年六月初七戌时。殁于清康熙丙午一六六六年十一月初十日。葬胡周垴坤艮向。
妣 宋氏。生于明崇祯甲戌公元一六三四年九月。
子二:友梧、友梅。
43世◆友梧 行有二。生于清顺治公元一六五八年农历戊戌年九月初十日午时。殁于清康熙公元一七0五年农历乙酉年正月初七日巳时。葬胡周垴坤艮向。
妣 李氏。生于清顺治公元一六六八年农历戊申年四月初二日酉时。殁于清乾隆公元一七三八年农历戊午年二月初六日亥时。葬围山。子一 履瞬。
44世◆履瞬 行欧五。生于清康熙公元一六九一年农历辛未年六月十九日巳时。葬雨祈堎。
妣 刘氏。生于清康熙公元一七0六年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二日寅时。殁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六三年农历癸未年九月初九日酉时。葬围山。子三 启锺、启训、启钦。
45世◆启钦 字金义。行意二。钦赐登仕郎。生于清雍正公元一七三一年农历辛亥年四月廿四日卯时。殁于清嘉庆公元一八一四年农历甲戌年十月廿一日戌时。葬杉山寅申向。
妣 熊氏。生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四五年农历乙丑年十一月廿九日时。殁于清道光公元一八二二年农历壬午年十月十三日亥时。葬杉山寅申向。
子三 佳远、佳廷、佳送。
46世◆佳远 字近和。行征一。生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六九年农历己丑年八月十四日寅时。殁于清道光公元一八二二年农历壬午年十月初十日午时。葬杉山。
妣 李氏。生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八0年农历庚子年九月廿八日寅时。殁于清咸丰公元一八六一年农历辛酉年三月初六日亥时。葬杉山。子四 齐政、齐坤、齐仕、齐顺。
47世◆齐政 字天顺。行五五。生于清嘉庆公元一七九九年农历己未年二月初七日辰时。殁于清道光公元一八四九年农历乙酉年九月廿八日戌时。葬围山未丑向。
妣 程氏。生于清嘉庆公元一八0二年农历壬戌年九月初五日子时。殁于清光绪公元一八八一年农历辛巳年八月初六日午时。葬杉山丁癸向。子二 国顕、国斗。
48世◆国顕 字名成。行孔三。生于清嘉庆公元一八二0年农历庚辰年十月十三日寅时。殁于清咸丰公元一八五三年农历癸丑年二月十三日午时。葬杉山。
妣 余氏。生殁不详。子一: 治享。
49世◆治享 字鹤龄。行年三。生于清道光公元一八四四年农历甲辰年十二月初九日巳时。殁于民国公元年农历一九一九己未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杉山巽乾向。
妣 欧阳氏。生于清咸丰公元一八五一年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二日戌时。殁于民国公元一九一九年农历己未年七月廿八日巳时。葬背后地坐西向东。
子六:万福、万禄、万夀、万龙、万源、万亮。
50世万福 字景介。行其二。生于清同治公元一八六八年农历戊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亥时。殁于民国公元一九二三年农历癸亥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葬太平山虎爪上丙壬兼午子三分坐南向北。
妣 周氏。生于清同治公元一八七三年农历癸酉年九月十二日酉时。殁于民国公元年农历癸丑年十月十八日亥时。葬背后地庚甲向。
复妣 徐氏。湖南安仁县石江徐氏。生于清光绪公元一八八六年农历丙戌年六月初二日辰时。殁于不详。
。◆万夀 字仁则。行吉七。生于清光绪公元一八七八年农历戊寅年二月十五日巳时。殁于民国公元一九四六年农历丙戌年九月十六日。葬禾场垴坐西向东。
妣 叶氏。生于清光绪公元一八九二年农历壬辰年八月廿四日丑时。殁于公元一九五九年农历己亥年九月。葬禾场垴坐西向东。子三:民绚、民纲、民縚。女二。
51世◆民縚 字织彩。行盘三。生于民国公元一九二三年农历癸亥年六月初五日丑时。殁于公元二00三年农历癸未年五月初七日戌时。葬塘尾山坐北向南。
妣 陈氏。生于不详。殁于民国公元一九四五年农历乙酉年一月初九日。葬杉山。
复妣 程氏。生于民国公元年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四日酉时。殁于公元二00六年农历丙戌年三月廿八日。葬塘尾山坐东向西。子三:瞻礼、瞻祥、瞻顺 。女三:菊骨、梅骨、毛骨。
52世◆瞻礼 字根骨。生于公元一九五九年农历己亥年十月十二日卯时。殁于公元二00九年农历己丑年四月初二日未时。葬背后地坐南向北。
妣 程氏。生于公元一九六四年农历甲辰年八月十七日未时。子二:圣彪、圣豹。
53世◆圣彪 字玉平。号俊杰 。生于公元一九八0年四月廿二日早上六点半、农历庚申年三月初八日卯时。
妣 上官氏。内蒙古赤峰市。生于公元一九八三年农历癸亥年九月初二日卯时。
子一:德竣。 女一:涵丹。
◆圣豹 字玉华。号锦锋。文雅居士。生于公元一九八三年一月三日晚上十一点、农历壬戌年十一月廿一日子时。
妣 张氏。甘肃甘谷县磐安镇彭家巷。生于公元一九八四年农历甲子年三月十一日未时。
子一:德翊 。女一:涵韵。
54世◆德竣 字文竣。乳名朗朗。生于公元二00八年四月三日上午八点半、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七日辰时。
◆德翊 字天翊。乳名满满。生于公元二0一三年八月十八日早上六点、农历癸巳年七月十二日卯时。
涵丹 乳名深深。生于公元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十一点、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一日午时。
涵韵 乳名媛媛。生于公元二0一一年十月五日上午十一点、农历辛卯年九月初九日午时。
没有。自古言官是不能处死的。
明朝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
明朝是科举的⿍盛时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贡⼠,贡⼠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排列名次。殿试录取分三甲:⼀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及第;⼆甲赐进⼠出⾝,三甲赐同进⼠出⾝。⼀、⼆、三甲统称进⼠。
陶仕宗:永乐⼗年(14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31名;
陶圭:永乐⼗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试⾦榜三甲16名;
陶元素:正统元年(143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6名;
陶铨:正统⼗年(144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名;
陶复:景泰⼆年(145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56名;
第 2 页
陶镕: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26名;
陶玺:天顺⼋年(1464年)甲申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
陶永淳:成化⼆年(146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51名;
陶琰:成化⼗七年(148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8名;
陶嵩:成化⼆⼗年(148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缵:成化⼆⼗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86名;
陶怿: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81名;
第 3 页
陶煦: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4名;
陶照: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02名;
陶廷威: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试⾦榜⼆甲第71名;
陶谐:弘治九年(149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
陶骥: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名;
陶⾦: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76名;
陶麟:正德六年(15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93名;
第 4 页
陶俨: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48名;
陶滋: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33名;
陶廉:嘉靖⼋年(152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5名;
陶谟: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22名;
陶钦夔: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42名;
第 5 页
陶⼤年:嘉靖⼆⼗年(154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83名;
陶⼤有: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40名;陶钦皋: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79名;陶承学:嘉靖⼆⼗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名;
陶天忠: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陶应龙: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临:嘉靖三⼗五年(155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2名;
陶幼学:嘉靖三⼗⼋年(1559年)⼰未科殿试⾦榜⼆甲第28名;陶⼤顺: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甲第69名;陶
第 6 页
允淳: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允宜:万历⼆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44名;
陶明礼:万历⼗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2名;
陶望龄: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嘉璋: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登:万历⼆⼗年(15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30名;
陶⼈群:万历三⼗⼆年(1604年)甲⾠科殿试⾦榜三甲第243名;陶朗先:万历三⼗五年(160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29名;陶珽: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48名;陶镕:万历三⼗⼋年(1610
第 7 页
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4名;陶崇道: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23名;陶尔德:万历四⼗⼀年(1613年)癸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陶起虞:天启五年(162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2名;
陶廷烨: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嘉祉: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18名;
陶元祐: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陶履卓: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34名;陶作楫:顺治⼗六年(1659年)⼰亥科殿试⾦榜三甲第112名;陶
第 8 页
虞飏: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0名;
陶式⽟:康熙⼗五年(167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17名;陶⼠铣:康熙⼆⼗七年(1688年)戊⾠科殿试⾦榜三甲第31名;陶⾃悦:康熙⼆⼗七年(1688年)戊⾠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第 9 页
陶尔穟:康熙三⼗年(169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14名;
陶彝:康熙三⼗九年(1700年)庚⾠科殿试⾦榜⼆甲第46名;
陶元运:康熙四⼗五年(1706年)丙戌科殿试⾦榜⼆甲第49名;陶国奇:康熙四⼗五年(170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成:康熙四⼗⼋年(170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35名;陶贞⼀:康熙五⼗⼀年(1712年)壬⾠科殿试⾦榜⼆甲第4名;
陶必达:康熙五⼗⼀年(17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7名;陶德焘:康熙六⼗年(1721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试⾦榜三甲第20名;
陶思深:乾隆⼗年(1
陶其愫:乾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1名;陶鉴:乾殿试⾦榜三殿试⾦榜⼆甲第6名;
陶运和:嘉庆⼗三年(1808年)戊⾠科殿试⾦榜
陶⽂植:嘉庆⼗四年(1809年)⼰巳恩科殿试⾦榜三甲第26名;陶廷皋:嘉庆⼗四年(1809年)⼰巳恩科殿试⾦榜三甲第44名;陶镕:嘉庆⼗六年(181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66名;
陶克让:嘉庆⼗六年(18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27名;
陶廷杰:嘉庆⼗九年(181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25名;
陶惟辉:嘉庆⼆⼗⼆年(1817年)丁丑科殿
第 14 页
试⾦榜⼆甲第35名;陶际清:嘉庆⼆⼗四年(1819年)⼰卯恩科殿试⾦榜⼆甲第81名;陶⾦烇:嘉庆⼆⼗五年(1820年)庚⾠科殿试⾦榜三甲第95名;陶青芝:道光⼆年(1822年)壬午恩科殿试⾦榜⼆甲第73名;
陶沅:道光⼆年(1822年)壬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68名;
陶福恒: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殿试⾦榜⼆甲第7名;
陶沄:道光九年(182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15名;
陶⽂潞:道光九年(182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6名;
陶春元:道光⼗三年(1833年)癸巳科殿试⾦榜三甲第6名;
第 15 页
陶庆增: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恩培: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11名;
陶汶: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48名;
陶銞:道光⼆⼗七年(18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69名;
陶松⼭: 道光⼆⼗七年(1847年)丁未科武殿试⾦榜三甲第29名;陶绍绪:道光三⼗年(185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50名;
陶云升:咸丰⼆年(1852年)壬⼦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7名;
陶宝森:咸丰六年(1856年)丙⾠科殿试⾦
第 16 页
榜三甲第28名;
陶模:同治七年(1868年)戊⾠科殿试⾦榜⼆甲第47名;
陶福同: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6名;
陶⽅琦: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69名;
陶锐: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128名;
陶清安: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138名;
陶缙绶: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9名;
第 17 页
陶家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80名;
第 18 页
陶福祖: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试⾦榜⼆甲第66名;
陶守愚: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13名;
陶福履:光绪⼗⼋年(18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联琇: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23名;
陶世凤: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40名;
陶邵学: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77名;
陶陈章: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武殿试⾦榜三甲第10名。
第 19 页
陶荣:光绪⼆⼗⼀年(189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78名;
陶之藩:光绪⼆⼗四年(1898年)戊戌科武殿试⾦榜三甲第79名。
注:标注红⾊者为武科进⼠。明清以来,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以励后⽣。虽反复核对,亦恐有误漏,敬请指正。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种制度。从隋朝⼤业三年(607)开始实⾏,⼀直到清光绪三⼗⼀年(1905)为⽌,历经1300多年。明朝是科举的⿍盛时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贡⼠,贡⼠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排
第 20 页
列名次。殿试录取分三甲:⼀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及第;⼆甲赐进⼠出⾝,三甲赐同进⼠出⾝。⼀、⼆、三甲统称进⼠。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趋没落。明清以来,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以励后⽣。虽反复核对,亦恐有误漏,敬请指正。
陶仕宗:永乐⼗年(14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31名;
陶圭:永乐⼗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试⾦榜三甲16名;
陶元素:正统元年(143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6名;
第 21 页
陶铨:正统⼗年(144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名;
陶复:景泰⼆年(145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56名;
陶镕: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26名;
陶玺:天顺⼋年(1464年)甲申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
陶永淳:成化⼆年(146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51名;
陶琰:成化⼗七年(148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8名;
陶嵩:成化⼆⼗年(148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3名;
第 22 页
陶缵:成化⼆⼗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86名;
陶怿: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81名;
陶煦: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4名;
陶照: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02名;
陶廷威: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试⾦榜⼆甲第71名;
第 23 页
陶谐:弘治九年(149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
陶骥: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名;
陶⾦: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76名;
陶麟:正德六年(15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93名;
陶俨: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48名;
陶滋: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33名;
陶廉:嘉靖⼋年(152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5名;
第 24 页
陶谟: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22名;
陶钦夔: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42名;陶⼤年:嘉靖⼆⼗年(154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83名;
陶⼤有: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40名;陶钦皋: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79名;陶承学:嘉靖⼆⼗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名;
陶天忠: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陶应龙: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临:嘉靖三⼗五年(155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2名;
第 25 页
陶幼学:嘉靖三⼗⼋年(1559年)⼰未科殿试⾦榜⼆甲第28名;陶⼤顺: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甲第69名;陶允淳: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允宜:万历⼆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44名;
陶明礼:万历⼗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2名;
陶望龄: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嘉璋: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登:万历⼆⼗年(15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30名;
陶⼈群:万历三⼗⼆年(1604年)甲⾠科殿试⾦榜三甲第243名;陶朗先:万历三⼗五年
第 26 页
(160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29名;陶珽: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48名;陶镕: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4名;陶崇道: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23名;陶尔德:万历四⼗⼀年(1613年)癸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陶起虞:天启五年(162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2名;
第 27 页
陶廷烨: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嘉祉: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18名;
陶元祐: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陶履卓: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34名;
阮姓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皋陶氏的后裔,在商朝时受封于阮国,百姓以国为姓。二是源自秦国时期的地名,秦始皇将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设置成“九阮郡”,最终百姓以阮为姓。三是源自石姓,东晋时期卫国大夫石昔改为阮姓。四是源自越南人改姓。
阮姓起源和来历1 源自皋陶氏
皋陶氏是黄帝和嫘祖的曾孙,也是东夷族的首领,当时与尧舜禹并成为上古四贤,到了商朝时期,皋陶氏的后裔子孙就被商王分封于今天的甘肃泾川,最终建立了阮国,但到了商末期,西伯侯姬昌灭掉了阮国,最终阮国遗民也就以故国为姓,以此作为纪念。
2 源自秦国九阮郡
在战国时期,九阮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所在地,被称为林胡之地,不久后被赵武灵王所占领,但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这里就设立成了一个大郡,也就叫做“九阮郡”,也就是现代的蒙古包头市,后来在秦汉朝时期,这里居住的百姓也就自然的以地为姓,最终形成了“九阮氏”,后来简化为“阮姓”。
3 源自石姓
按照《南史》的记载可知,东晋时期,就有石姓族人改姓为阮,据说最著名的就是卫国的大夫石昔,其次就是南朝时期的会稽人-石令,因为深受梁武帝的喜爱,所以被赐姓为阮,最终也成为了阮姓氏族的一脉。
4 源自越南改姓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不同的是,阮姓是越南的一个大姓,这主要是因为在西晋年间,交州太守阮敷因为局势纷乱,于是趁机占领了此地,并且割据为王,最终他的子孙也就将阮姓传承了下来,而之后法国人在占领越南之后,进行人口统计,但却发现大部分越南人没有姓氏,最终也就以当时最多的阮姓登记入册了。
陶氏家族的陶姓故事
本文2023-12-06 02:13: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