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龚,满族人,据老人说家里是正白旗,谁知道我的老姓是什么。 老家是吉林省长春市 双阳区的
龚姓在满族中相对较少,根据老人的传说和家族的历史,可能与你家的旗籍和满族老姓有关。正白旗是清朝八大旗之一,属上三旗之一,是由皇帝直接统辖的旗。
在满族老姓中,与龚姓发音相似的有以下几个:
1 洪姓:满语为"Hong"或"Hongki"。
2 恭姓:满语为"Gong"。
3 弓姓:满语为"Gong"。
4 雍姓:满语为"Yong"。
如果你对家族的历史有更具体的了解,例如家族背景、祖辈的名字等等,可能会对寻找家族的老姓有所帮助。此外,你可以尝试咨询当地的满族文化机构或研究满族历史的专家,他们可能能够为你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鞠姓的渊源 鞠姓在百家姓中是很稀少的姓氏,据说在中国以鞠为姓的人口总数只有三十万。在鞠姓家族内部,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鞠氏来源于鞠陶,鞠姓的始祖鞠武传承于鞠陶等各种说法,最近发掘的《鞠氏高安族谱总世系》拨乱反正,使以前的多种说法归于正统。总世系记载:“鞠氏来源于鞠升”。鞠升是春秋战国时期燕易王的长子,原名叫姬升,因与其弟姬哙争夺王位失败,逃避到“辽东东梁河阳,复以远祖鞠为姓”的避难改姓,由于姬升以鞠命姓,所以西周先祖鞠陶只是鞠姓的命姓祖,鞠升才是开创鞠姓的第一人,是天下鞠姓的太始祖。
鞠姓虽然是小姓,历史上却名人辈出,像鞠武,因帮助太子丹反抗暴秦而名闻天下;鞠谭,官至西汉哀帝尚书令,在任期间刚正不阿,力主重审“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案件”,被汉哀帝削职为民,率子鞠闭“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鞠为麴”,鞠闭的后代出现了很多历史名人,有鹊桥之战以八百羌兵大破公孙瓒的麴义,有西晋大司马大将军麴允,有在西域立国一百三十九年的高昌国王麴嘉。鞠氏在宋代更是名人辈出,像鞠常、鞠仲谋、鞠咏、鞠嗣复、鞠杲……
出自姬姓,黄帝有后名曰弃(后稷),是周朝的始祖,弃之子不有个儿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鞠姓。
战国燕有名“姬升”的,为燕国太子,因争位失败,逃走隐居改姓“鞠”,他的后人以鞠为姓,其后代有“鞠武”,为燕国太子丹的老师。
汉后有“鞠谭”是汉哀帝的尚书令(尚书令是“九卿”中专门掌管皇帝奏章的一种官职,是皇帝的近臣,在西汉晚期为了抑制相权,其作用相当于位居三公的宰相―编者)。汉哀帝建平三年,因得罪皇帝遂削职为民。鞠谭和儿子鞠s(发“闭”音)因为避难逃避到凉州西平(古称西都,今西宁市)改姓为麴,故有“鞠麴同宗”的来源。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鞠谭的后人始终沿湟水两岸发展,乃至成为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庞大的麴氏家族集团。其后代建立麴氏高昌国,国为唐并之后,其后代又重改回“鞠姓”。
鞠姓的介绍 关于鞠姓来源,最近发掘的《鞠氏高安族谱总世系》明确记载:“鞠氏来源于鞠升”。鞠升是春秋战国时期燕易王的长子,原名叫姬升,因与其弟姬哙争夺王位失败,逃避到“辽东东梁河阳,复以远祖鞠为姓”的避难改姓,由于姬升弃姬改鞠以鞠为姓,所以西周先祖鞠陶只是鞠姓的命姓祖,鞠升才是开创鞠姓的第一人,是天下鞠姓的太始祖。
鞠姓的由来 具体分布在那些地方 鞠(J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有后名曰弃(后稷),是周朝的始祖,弃之子不有个儿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鞠姓。
2、出自以名为姓。鞠陶的后代中有个叫鞠武的,在燕国任大夫,他的后人以其名字命姓,称鞠姓。
得姓始祖:鞠陶。根据《元和姓纂》及《名贤氏族类稿》等古籍记载可知,周族祖先后稷的孙子叫陶,因为出生时手心的掌纹很像古文“鞠”字,所以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做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世子孙即以鞠为姓。故鞠氏后人奉鞠陶为鞠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出自姬姓。远古时候,周始祖弃的支庶孙子名陶,据说陶出生时,手心的掌纹象个古文“鞠”字,所以给取了鞠陶这个名字,后来他曾做过周人的受领,因此他户后代,就沿袭了鞠这个姓氏。战国时燕国大夫鞠武的后代就都以鞠为姓。东汉时,曾有过鞠氏的人为了避难而改为他姓,如“麴”。鞠姓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
“鞠”这个字作为姓氏怎么读 鞠姓读:jū 。
见窦学田主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309页扫描(部分)
百家姓里有姓鞠的吗 宋《百家姓》中有,“养鞠须丰”。
在2011年人口排名中在276位。
属前300大姓。
鞠姓的家谱为证 最近,笔者看到了江西高安鞠氏十分珍贵的《鞠氏宋谱旧序》,即所说的《一修族谱序言》,这是鞠氏太始祖鞠升的第48世孙鞠性复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冬月为高安鞠氏续修家谱所作之序,也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鞠氏家谱序言中最早的版本,因而最具研究价值和权威性。鞠性复,字子华,南宋绍兴时期新建县石岗人氏,是鞠氏从莱州府首迁江西石岗的鞠砥之七世孙,职务为官办学堂教师,教龄三十多年,高安蓝坊鞠氏一修族谱的主笔与编辑人。下面将《鞠氏宋谱旧序》原文录制如下。盖闻汪洋浩瀚发迹乎,昆仑;枝叶芬芳肇端乎,根本。观天地之物,必探其本;处人伦之内,孰遗其先。按吾族,至砥公于宋端拱乙丑始居石头岗,迄今二百余载,自砥公以上无所稽考,只载原籍山东莱州府高密潍水江北高阳城下源流。予不肖明入黉(hong学校)宫三十余载,每于诵读之下,见眉山为之谱序,范公之戒子孙,慨然而起水源木本之思,几欲追崇先代,无奈祖籍骞远,世次难明,未敢轻举。兹因今春清明饺余会饮,抚时动念,遂以撰辑家乘倡合夫我祖始末。自端拱己丑岁,砥公始迁石岗,传至予身已七世矣,事实又历历可见,幸今各支蔼然,以撰谱为言,予思上世无稽岂能成书?乃自愿往高密c祖次,即登程不一月亲抵祖居。荷感在天之灵,各支长者均以如祖源流(各支长者都把自己的祖谱源流)出示于予,予跪读之下,始知我鞠氏历代源流逮唐沂公宦居高密,至宋端拱迁我石头岗,故景公沂为世派之祖,本始根源历历可数。予是以录写各派源流,已订成书,岂以是计功而谋利哉!概录其,共本同源而恝(jia)视(恝视:不在意,置之不理)秦越(不相往来),其心有所不忍;左昭右穆或僭(jian)越失伦,其理有所不协。又何以正风俗,敦雍睦,教孝悌而缵成我祖之德乎?今因修谱而秩序井然,若纲之在纲,有条而不紊,俾后人之览斯谱序之有伦,则瓜瓞云仍之庆寝炽寝昌之盛,不大有望哉!是为之志。宋绍兴二十七年岁在丁丑季冬月吉旦后裔孙性复子华氏熏沐谨志鞠性复在一修族谱序言中自述:他在教学中,每当讲到先圣贤人用家谱教育子孙后代的事例都会十分感慨,想到自己的家谱已经七世未续,真是愧对祖先和族人。于是在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清明祭祖会饮时主动提出,愿意亲自主笔续修族谱。在修谱的准备过程中,七世祖鞠砥以下的世系清楚,而鞠砥以上无所稽考,只知道原籍在“山东莱州府高密潍水江北高阳城下”。“上世无稽岂能成书”?没有完整的各代传续如何能续成谱书?为了探究水源木本,鞠性复决定亲自到高密寻根,于是拔山涉水历经一个月的艰辛行程抵达。听说是鞠仲谋的后人前来续谱,各支长者都非常踊跃,纷纷把自己保存的祖谱提供出来,经过庄严肃穆的跪拜仪式之后请出家谱,“始知我鞠氏历代源流逮唐沂公宦居高密,至宋端拱迁我石头岗。故景公沂为世派之祖本始根源历历可数”。关于鞠景沂,家谱注释为山东节度使司,是鞠升的第二十九世孙。经查,唐代并无山东称谓,濒临北魏高阳城的军事建制,应为设置在青州的淄青节度使,所谓“节度使司”是节度使的僚属或叫判司,主要掌管批判文牍事物,也称州郡佐吏,是一个文职官员。《宋谱旧序》中的这段记载可以理解为:追寻鞠仲谋、鞠砥这支鞠氏的祖源,首先要从鞠景沂任唐朝的淄青节度使司,而宦居莱州府高密潍水江北高阳城下说起。面对摆在面前的各支族谱家乘,如果全部誊抄,工程十分浩大,只是简单抄写,确实省时省力,但如果造成长幼越位,叔侄失伦,原本是一家人却形同陌路的状况,岂不是有愧于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对不住族中父老的重托和殷切希望!于是坚定信心,照本全抄,装订成册。同时记录了鞠氏得姓的序文,太始祖鞠升的赞辞,临摹了画像,誊抄了源流序文和传记。鞠性复不虚此行,他不但探明>>
鞠氏为什么没成为大姓? 综上所述,鞠氏家族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艰苦的迁徙过程。首先在先周时期甘肃庆阳的北豳起步逐渐向南迁徙进入关中,大约在东周和春秋时期又发展到山东一带,然后两支鞠姓合流。鞠姓的郡望由先周时期的北豳――战国时期燕国的辽东郡――两汉时期的汝南郡――魏晋时期的东莱郡一直发展到宋元时期的山阳郡。其中,上文提到的东晋初年的东莱太守鞠彭率众迁徙辽东的鞠姓与秦始皇灭燕后在辽东襄平的鞠姓土著再次合流又向北或向东迁徙进入三江平原和高句丽,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满族和朝鲜族的鞠姓。据统计,目前中国朝鲜族的鞠姓已经列入前80位。另据研究发现,隋唐时期在“黑水”(今黑龙江)流域一带出现了一个古部落叫“黑水鞠”,很多探源文章都称“黑水鞠”是满族的直系祖先(有争论,目前尚无定论―编者)。对此《新唐书》记载说:“有鞠,或曰(gai平声),居拔野古东北,邻于黠戛斯剑海之濒,有木无草,地多苔。无羊马,人豢鹿若牛马,惟食苔,俗以驾车。又以鹿皮为衣,聚木作屋,尊卑共居”。由此证明这个称为“鞠”的部落历史上确实存在。按照“在我国古代史中,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地处中原的民族和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相互的不间断的迁徙、分衍和融合;同时地处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中原民族的向心力”这一基本理论分析,很显然这个作为古代部落名称的“鞠”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鞠姓相吻合决不是偶然的。
在汝南郡,由于政权的更迭鞠武的直系后代便从躲避转入公开并且定居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休养生息,家族宗属枝系繁茂,汝南郡遂被确定为鞠氏早期的“郡望”一直流传至今。同时汝南郡在其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呈放射状的向全国各地发展,从西汉晚期鞠谭的入仕京城长安,转而因“东平王事件”的牵连又率其子鞠s“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鞠为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鞠羡、鞠彭、鞠殷祖孙的任职东莱和稍后的鞠璋、鞠延增、鞠彦云祖孙三代在东莱活动的记录以及其他因生活所迫而进行的不见经史传略记载的迁徙都证明了这种分衍的过程。在各种因素造成的迁徙中,任职导致的迁徙在我国历史上的多次人口大灭绝的洗礼中经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存权和生命力,正是这种因职务升迁而造成的分衍和迁徙使得鞠氏在历次磨难中将仅存的一点微弱的生命之火得以延续,乃至发展到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具有16万(数据来源系转载,不一定准确。笔者认为绝不止这个数字)人口规模的姓氏。
另据研究发现大约在清朝后期的咸丰年间(1860年)关东地区正式向流民开禁,山东百姓由于1855年黄河改道的水患造成大量土地的盐碱化以及农民起义战火的蔓延纷纷涌向开放的关东,大批鞠姓家庭正是在这一时期携妻带子扶老携幼,大多数都是乘小舢板跨越渤海湾从水路闯入关东,这就是东北的绝大部分鞠姓家庭祖籍都来源于山东半岛的原因之所在。笔者的祖上就来自一个叫做“登州府文登县小二甲莱明社”的地方,那时肯定是因为人多地少,无法生存,于是我的先祖便沿着他的先祖开辟的那条海上路线被迫北渡辽东在一个叫“大孤山”的地方第一次落脚,后来又挑着箩筐,一边装着的是一个或几个年幼的娃娃,一边是仅有的一点衣食行囊,几经辗转最后定居在松花江畔。对这渺茫的身世我曾利用过去方便的条件探询过,也曾以“ 祖居文登考无边;横渡辽东大孤山。车马济济阳关道;箩筐楚楚陌路间。老山头下风水地;树影倒挂水瓮前。安得钟馗斩魔刀;砍断喇庙雕翎箭”的诗句来寻根问祖,但是都一无所获。经查询,前面提到的“甲”为保甲,“社”为社仓;社仓是清代保甲制度中的基本单元,有“常则社仓易于醵资,变则团练易于合力”的作用。直到今天在山东东部地区以某某甲命名的村屯仍然很多。据>>
鞠姓的迁徙脉络 鞠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艰辛过程。从燕国晚期燕易王之子姬升夺位不克,自燕都蓟城避奔辽东襄平,易姬为鞠得姓开始,到第四世鞠武“聘归本国”(《高安鞠氏族谱原世小引》)任燕王僖之子太子丹太傅,鞠氏又回迁到蓟城,秦灭燕后,为躲避追杀,鞠武率三个儿子辗转流落到汝南郡,在《族谱原世小引》中留下了“郡号汝南”的记载。随着政权的更迭,汝南鞠氏逐渐从隐蔽转为公开,家族从汝南郡逐步发展到北部的常山郡和东部的平原郡。到第十一世鞠谭入仕京城,鞠氏从平原郡迁到西汉京都长安,由于“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事件”牵连,鞠谭被贬削职为民,于是“率子鞠s,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鞠为麴”,鞠氏又从长安迁徙到西平郡。经过200多年发展的西平麴氏因为反对曹魏篡汉,在西北地区至少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武装割据,被曹魏当局镇压后进行了残酷的剥离和迁徙,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当局将西平麴氏大部分迁往金城郡治榆中,从而完成了麴氏郡望从西平向金城的转移。其中麴氏的一支离开西平后,经过数千里艰辛跋涉,直接迁徙到东莱黄县定居。在东莱,他们悄然恢复原来的姓氏――鞠姓,从此开始了鞠氏在胶东的历史存在,这支鞠氏称东莱鞠氏。历史上,东莱鞠氏在胶东一带至少形成六个大的聚落。一是从刘宋到北魏直到宋元时期,以鞠彦云祖孙为代表的黄县都乡石羊里(今龙口市下观村);二是唐代前期,以第二十九世鞠景沂任职淄青节度使司为标志的“密州高密潍水江北高阳城下”(今昌邑市丈岭村);三是以第三十七世鞠玉润及其子孙鞠真、鞠仲谋为代表,从晚唐至元代晚期的密州高密东乡陶哥庄(今高密市姚格庄);四是以鞠┳嫠镂代表,从晚唐到北宋末年的黄县和孝乡扈顺里西野基村(今龙口市冶基村);五是南宋以后一直延续到今天,以元朝登州太守鞠思诚为代表的登州文登西楼村(今山东文登市);六是从明朝永乐前期一直延续至今天的大嵩卫海阳千户所(今山东海阳市)。可以确定,当代中华鞠姓都是由以上六地,在不同历史时期源源不断地迁出到全国各地。在这种不间断的迁徙中最主要的路径有三条,第一条是上文提到的鞠彭率众跨海北渡辽东的路线;另一条是从胶东腹地向东扩展到半岛边缘的文登一带;第三条则是向南迁徙到达高密并通过高密进一步向南发展。在这三条迁徙途径中,从黄县到掖城、平度、高密、诸城、莒县、临沂、淮安、扬州一直迁徙到大江南北,中华腹地的迁徙通道最为著名,从隋唐到元代,大部分鞠姓先民都是通过这条通道迁徙到全国各地。在这条通道中,淮安山阳因为依傍运河,成为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集散地,很多鞠姓先民在从早期的东莱郡或五代以后的登莱二州向南迁徙中,都在这里弃车乘船,或许有的便在此长期定居下来,发展成为当地的高门大户,因而留下了“山阳衍派,太傅分支” 这著名的宗祠对联。在鞠姓先民的迁徙中,有“官迁”和“民徙”两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官迁的迁徙脉络比较清晰,谱牒相对完整,泛字井然有序;而民徙的大多都没有家谱,泛字无法接续,乃至过了许多代,到家境好转想要续谱时,竟无法确定来自哪里,去向何方。在种种因素造成的迁徙中,当然也有早期迁出胶东,过了许多代又回迁的情况。江西吉水水南吟村鞠氏就属于官迁,据记载,吟村鞠氏的一世祖鞠昭烈字万里,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任虔州(今赣州)左司理(相当于法院的审判官),五代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敕赠统兵授大将军领兵讨寇”,因平叛有功被朝廷授予庐陵(今吉安)府衙。这支鞠氏在北宋熙宁和南宋景定年间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修谱,至今仍然保存着唐代老谱的《按文》和《授姓之图》,按语记载:按旧谱云“唐贞观十二年正月,上命吏部尚书高士廉等官采访诸州县名氏族时定,汝南>>
鞠姓在百家姓里具体排名多少?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丛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佟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 权 逯 盖 益 桓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跋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 C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看吧、、貌似是390位、、、
从古到今鞠姓的名人 历史名人
鞠 武:战国时燕太子丹太傅,曾荐荆轲于太子。
鞠 钺:明代名人。
鞠夫人:宋代舞蹈家
战国时有孔子弟子鞠语,宋代有殿中侍御史鞠咏、雍熙进士鞠仲谋。 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一)
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4 江西上饶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4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5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6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7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8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9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0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1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2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3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4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5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16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17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8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19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0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1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2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3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4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25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26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27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8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29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0山东潍坊诸城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 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1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2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3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34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35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36 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37 湖北省钟祥市
正裕家生永克昌,天开文运吉照祥,光宗耀祖世为美,安邦定国华锦长
38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39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0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1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2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3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44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45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46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47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48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49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0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51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2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3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54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55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56 四川省遂宁 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57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58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59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0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1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2 湖南湘乡山枣
义、明、君、孝、友
63 河南潢川(原河南光州)
家族门联有(义门家声振,颍川世泽长)
辈份中有:殿传金宝,家庆宏昌,永绍先泽,大显其光
64 安徽省枞阳县
辈份中有“克、相、胜、庭”
65 广东揭阳古溪陈氏
家庙楹联
(1)
古风尚在
溪水长流
(2)
古风尚在千帆竞发
溪水长流万派归源
(3)
古远家声旧
溪深世泽长
(4)
古桐栖彩凤
溪泽卧蛟龙
(5)
古传家声 据史依经起妫姓
溪涵派泽 追源溯本自莆田
(6)
思祖先业绩克绍箕裘扬祖德
成禋祀规模恭治俎豆报宗德
灯橱:
古今明月照耀浪清溪
古风仰止涵辉祚清溪
66 福建省安溪县蓬莱寮内陈氏
字辈(昭穆)排行(十世起):振弘光 承大业 举芳正 立贤哲 钦天良 会帝德 绍舜祖 尚允吉。
67 广东省清远滨江泰陂陈氏
大明洪武年间有诗日:
四海五湖天下陈,
青山绿水影乾坤。
兰桂腾芳枝秀茂,
世传后裔步青云。
始祖国安公与高祖自福、三世祖本威将本字辈五十字数列如下:
国自本于良 子国君文秀。
仕汝平德赞, 朝成景运传。
有祚光尧日, 其昌永孝声。
承仁慈敬卜, 肇庆继和鸣。
能守祖荣业, 新丰衍贤英
68 黑龙江省嫩江县
庆源长兴远,春和景茂昌
69 江西抚州
据说是明朝从江西高安迁来的,为赤土大田庄,本支派行中有“珠光映碧球(音)”派行
70 广西桂平县垌心乡陈氏
从广东惠东迁来,派辈:
### —元—雍—皋—佐—甫—文—俊—豪—###
71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
字派,(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是康熙三十六年由楚迁蜀来到现在的南充市
72 浙江黄岩
宗谱上班辈排列为:正-国-以-贤仕-齐-嘉-义-必-仙
73 柳塘陈氏宗谱排行字母表
忠孝勤俭恩忠和圣善名任恤睦慈祥衍百千万贵福生清良义仲平安富盛永光泰贞谦豫显庆播杨宏绍懋宠远嗣徽芳元沛盈滋郁蔼作成含美式彩瑞质琪英
辈份 :
文惟尚昌望隆家国祚启人瑞景会允锡棠华棣萼凤竹皋兰绵承奕祀谷贻发祥
表号
尔怀德立敬承启修开继定世秀茂崇升蕃衍享利春宇熙和川腾朝宗
74 湖南双峰荷叶陈氏排辈表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75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
红兵赶散各天涯
五马太子如雷吼
永赴麒麟江定巴
一家分为三五户
一户分为三五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不同宗祖也同华
76 温州迁移到台州玉环环城西青岭头大坑里的陈氏
全、芳、长、文、佘、成、云、永、明、多、贤、德、昌、世、淮、水、洪
77 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78 黔南地区
炳、少、明、忠、玉
77 四川省荥经县。族人所用字辈: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
席尚光大,家秉昌荣;
先祖来居,荥河经江;
聿修厥德,启迪胤臧;
前创后守,作为有方;
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78 四川大竹县,在清代乾隆年间祖上有湖南郴州(郴之东门)来川东之梁竹(梁平,大竹),辈分有"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79 山东省滕县圈里村
“昭” “明 ”“允 “克” “宏”
80 贵州织金(主要是阿弓、吹聋、鸡场一带)就有几万人。有传红鬃白马典故,辈分“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81 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
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82 甘肃靖远陡城堡字辈:
#自、文、世、兴、陈,玉,仕(士),天#
82 来自山东诸城的陈家官庄,排行是伟、钟、汝、桂、炳
83 四川金堂 原祖籍福建长乐县,近几辈的辈序是:自多福积善
84 辽宁辽中 家谱排列为“锡德崇彦俊,嘉善永朝天,道本维良景,宏昌继泰先”
85 江西安远县
立志颙公为开派始祖,派行语:志元玉招大,清胜陈兴帮,恭宽信敏惠,积善启传芳,泰交逢景运,兆锡享荣昌,继代钟才德,咸朝庆明良,崇文克登辅,守正定观光,贤嗣宗祖绍,发达永世长
86 湖北仙桃通海口(沔阳洲岭)篇
谱 律
国
志 正 天 心 顺
家 齐 世 泽 堂
忠 孝 习 仁 义
久 厚 得 荣 昌
光 明 大 有 圣
永 远 望 长 根
信 守 开 门 衍
日 月 照 景 春
87 驻马店一带陈氏:原居汝南县城附近,至明朝户口殷繁,但明末兵荒马乱,远祖抱谱行至汝南城西北仙女桥附近人亡谱失,前代祖宗世系名讳无从查考。德新公迁居汝南和驻马店市交界处冷水河两岸大陈庄、小李庄、牛王庙陈庄、桥西陈庄等村庄;次子德邻公后裔迁居确山县城北关三里店;三子德尚公后代,迁居汝南东(今平舆)庙儿湾。1933年前家谱只有三世祖长门德新公后裔老五门(四世)、少五门(九世)十数代。这次续修,确山三里店三世祖二门德邻公后裔十三世以下数代续入谱内。庙儿湾一支至今仍未线索。
堂号:聚 星 堂
派字
龙仲德忠 文王士廷 雷万玉应 如以启圣
家传心法 伟建宝东 国祥泽庆 海明志鸿
88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西山村西山沟)字辈为:
有文在一 子应升高 光明正大 学守全梁
家修永著 世德克方 尊仁安义 吉善泽长
89 吉林德惠:祖先为山东登州(今烟台威海)文登县白鹿淀
辈分字号排序:
宗,孔,宏,日,明
典,秉,贵,俊,兴
显,维,德,胜,曾
永,远,振,家,声
先祖:孔宏,孔亮
90 广西柳州和平南字牌:
必。宗。嘉。章。达。仁。世。泽。长。
91 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迁自贵州遵义府人遵县南乡村清潭里八甲葛家寨,原为彭城人士先祖陈大利,妻李氏,陈仲德,妻傅氏,陈文现,妻王氏陈玉璞妻梁氏于清雍正年间迁入四川重庆合州明月里七甲白茨岩土地山下陈家老院子(现为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
字辈为:大仲文玉 舜国仕朝 元兴开通 景运永正 山合根本 万世红光
92福建永宁陈氏至今已传二十五世,字辈谱为
(从十二世起用):铭洵楷辉墀,铁渊植焕增,锡治材炳垣,金+童(此成一字)瀛桂火+斤(此成一字)培.一九八七年编续新名讳行:钊淳栋火+昆(此成一字)基,铄泽析炜坤,钜浩彬炯土+育(此成一字),鑫涵朴火+延(此成一字)坚.
93 山东茌平三里庄:士, 万,太,玉,兆,吉,英,顺.
94 温州永嘉桥下镇浦石村的 ,据祖上说我们这里是从永嘉白泉迁来的字辈是
大善公克守 谦尚伯信友
士元嘉允茂 鸣时继光久
贤孝济熙朝 永世承天受
95 至四川省蓬溪县安府场
字辈“国正天兴顺 官清自化良
德崇行必善 学广道宜章
廷宪文明显 佳修素吉祥
攸邦进齐尚 世泽永龙昌”
96 陕西南部安康;湖振太平,宗广耀强明
97 毕阳慕山葛陈楼、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猪市巷、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峡山团又田堡(gao)仑嘴上岸九都落陈家寨(义门)
依先谱录派:心应之日 昌定宗世 正大光明 元亨利贞
98 山东烟台福山县涂山村陈氏:明朝弘治年举人陈宾,江苏上海县人,任宁海知州(今烟台牟平),后代儿孙在烟台福山县涂山村繁衍开来
字辈为锡,衍,维,学,耀,宗,广,培,世,泽,
99 湖北省钟祥市陈氏:是河南丹江口淅川移民,家谱为"忠良治国,文建三章"。
100 (义门陈)重庆川东道庙里,五甲地名,陈家坪:来源于江西吉安太和县鹅长大丘,为逃难到湖南宝庆邵阳县数年立诸侯后,后又分房重庆巴县智里五甲地陈家坪。
字辈排序为:廷仲现奇文,际盛英才生,硫秀光天德,钟灵荷祖恩,孝忠昭日月,永远振乾坤,积善富贵发,荣华万代春。
101 湖北沔阳排湖:。。。远,久,昌,立,志,先,本 。。。
102 重庆南川市福寿乡同心村五社:
墓志字派: 孟一显天 仕应朝廷 国家兴隆
中和本立 达德文大 永有光明
103 贵州六枝、织金、安顺一带有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过来的陈姓后代上万人陈姓:
字辈是:“朝、兴、先、芝、彦,宏、正、元、福、廷,明、光(伦)、开、富、贵”。好象是“彦”字辈有一支到了广东或广西
104 浙江省平阳县敖江镇:字辈:观,均,钦,尔
105 湖南新化鹅塘伯万祖班次:
(1)、陈滚、陈绪昌新定班次
惟今能显远, 历久善名扬;
道盛崇基厚, 勋洪启绪良;
登廷修锦业, 献策守彝常;
礼让芳规永, 诗书茂泽长;
敦伦恢祖德, 集义焕宗堂;
余庆延星聚, 英才上国光 。
(2)、附旧谱:乾隆癸卯年永康齐三派共订:
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
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
量材修正业,素位守彝常;
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
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
馀庆原星聚,支延万世昌 。
106 江苏扬州:祠堂堂号“三尧堂”,家联:“三尧德重家声远,泗水名高世泽长”。明初自现在二十代排行:
克己怀先德,仁敦同寿(于)君,文芳从世道,书可启宏机
107 河南邓州:辈分为“文-同-明-光-志-理”
108 辽宁盘锦:字辈是”字大有勇,万玉洪光.凤树朝天.
109 贵州独山县:是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现字辈一段为:士、玉、开、志、国、文、兴
110 山东临清市唐元镇。椐老人讲:始祖显祯、显明(无坟茔)。二始祖相兴、桂兴率子侄来现居。查宗亲堂系表知班辈为:显、兴、学(富)、大、木部、年、玉部、世、绞丝部、百、广、玉。
111 -云南昭通(西移)义门陈姓迁徙路线:河南长葛县(颍川)---湖北孝感麻城县---江西吉安太和县(南迁)江西----贵州大定府----云南昭通(西移)
字牌:仙青锦秀,福应思文,仕子学多,广大光明,安邦定国,永正朝廷。
112江西贵溪人,应属义门世家,艾享堂近带排序为:福\斌\星\礼\义
113 山东省登洲府莱阳县
元学春广兆
仁复日焕祥
连仲丕继本
玉树振永昌
114 我只知道我的先祖是“陈尚能”是在700年前(明朝)从江西德安义门陈迁至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下陈洼村,现知的字辈为:丰、兆、荣、昌、广、增、付、祥。
115 广东阳江陈姓据老人说是从福建迁过来的,辈份排列的顺序是:中、和、见、瑞、世、代、原、章、文、权、德、运、大、喜、荣、梁。
116 浙江台州椒江区陈姓,听上代老人说我们发源地在椒江北岸,知道上几代的字辈是定、赵、勇、 良四字
117 江西省宁冈县的,2002年并入井冈山,是从广东嘉应迁往江西的,班派排序如下:秉锡启光,成宗世昌,克绍作述,久有传芳,道学始源,家声永扬,瑞应星聚,景焕天章。
118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江两岸。陈姓族人所用字辈:
周上大宗兴,洪开先祖德;
万世定峥嵘,官清民安国;
历代昌隆应,永远纲常泽。
119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鸳鸯乡后壁湾人陈氏,故老相传是李自成屠川后由湖广迁入。字辈为:道、鸿、声、孔四字
120 安徽舒城的,据老人说好象是明朝初期从江西迁过来的,可能和陈友谅有点关系,现在只知道家谱的几个字是:大德超发,吉庆来昌
121 江苏省泗洪县,家谱顶上大字是“江西九江义门堂”,家谱中有一句是“家志兴(新)林,光耀门亭”。
122 湖南长沙家谱:
老派语:
建国从英杰 襄邦正泰康 乾坤忠信海万世乐荣昌
致浩借天久 垂统绍先庄 立朝迁楚启 镇大永纲常
分修旧派语:
乾坤开绪业 永远乐书香 裕厚光前代 恢先应先朝
壅正己已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大盛昌 显庸期后裔 永远绍书香
民国癸未新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振泽长 家贤资教育 骏烈定宣扬
123江苏苏州迁往(盐城或如东)排名为:伟(音)立永昌
124 河南省洛阳陈家沟人家谱有:
家新金余富
启德长开明
学广道乃举
思多志先清
125 江苏江都的,父辈们排行是依,井,万,家,安。
126 广西合浦公馆迁至广西防城,字排锦、松、炳、增、先、洪
127 河南开封、商丘→福建莆田→广东南雄珠玑巷→广东化州→广西北流→广西北流高塘口平田村→广西北流大村石口陈。但相关细节已失传,尤其记载中的“石子滩”无从所考。
合族同派字目是:
廷会大明,世其克典,家之积德,定育奇英-
128 马来西亚槟城人,祖先离开福建南安蔡西一百多年到
我祖籍现为 福建泉洲南安市仑苍镇蔡西乡 (原福建南安蔡西二十七都)(靠近安溪)
已找到地方, 回去两次, 没找到族谱
仲,佛,观,祖,应
士,志,学,成,树
焕,在,铨,汝,杞,
煜,基,锺,永,森
耀,墀,钦,浚,杰
烜,培,锡,洛,东
熹,奎,铭,泮,柏
烛,堂,录,沂,松
129 湖北荆州公安县夹竹园镇的,陈姓在当地不容置疑地是大姓,小时候听祖父讲,我们是清初吴三桂叛乱后,从江西迁过来的,据说在另一族人家里现有好几本族谱,班谱大致为:
祖功光显 宗德茂崇 克恢先绪
世代新风 明清高耀 礼义正章
130 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苗庄村
辈分排序是:
"加(四世)――国――彦――□――淑[子]――维(玉)[远元]<松>――勋(天)[兴]<清>――基(从)<凤>――如、汝(兆)<学>――世――继――庆――立――宗――本――瑞――敬――修――得――永――祥――信――传――益――文――志――绪――敏――俊――崇――山――"
131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氏。十九世聚星堂,辈序是:元恒乃德,允吉开明
131 重庆陈坪川
我家字辈为:廷 仲 现 琦 文 际 盛 英 财 生 毓 秀 光 天 德 钟 灵 荷 祖 恩 孝 忠 昭 日 月 永 远 镇 乾 坤 绩善 富 贵 发 荣 华 万 代 春
132 湖北宜昌兴山人,属颖川堂的,长坪支派,始祖陈晚益,到我这里已经是十五世了。派序为:光廷永世 志学书香 家为儒风 华国文章宗德宏开 源远流长 品毓方秀 万代荣昌。
133 江阴陈氏,祖上有一位祖先叫陈清,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最近的几代辈为“以、为、宝、吾”。乃江阴望族,祖上家有“陈家花园”也就是现在的“适园”。
134 福建石狮市永宁镇永宁居委会班派字辈(古地名泉州府晋江二十都鳌城)
铭洵楷辉墀。
锦渊植焕增。
锡沼材炳垣。
锺瀛桂(火+斤)培。
135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范寨乡祁务村。上几代的辈分分别为:书,克,怀,以,玉,成,山。
136 温州永强(永嘉场)有陈姓数万人,祖辈据说数百年前从福建过来,近几代的字辈是上,文,学,国
137 广东阳春市潭水镇陈氏清朝从福建迁来,辈字为“世德宗昌,家声显耀”。
138 湖南衡阳陈氏:祖上明末清初迁自是从福建上杭地区。
帮序为“尧舜尚为君,国正维是仁,朝宗传相位,嗣盛启荣昌。。。”
139 湖北枝江市:始祖陈万湖其后族人众多,第四代为启,第五代名字带王旁,第六代为志,第七代名字带金旁,从第八代起按“文光士德,祖先永培,学思宏大,家国一新,长发其祥,荣可久享”起名。
140陈祥训:我是在北京工作几十年的退休教授,老家在湖北黄陂,属义门陈氏一支先祖陈光龙为顺治16年二甲第43名进士,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上的籍贯为湖广黄陂至今我手中尚有先祖陈光龙的"贞可斋集宋集"诗集的卷4至卷7残部我父亲是长房长子,故族谱存于我家上小学时我翻阅过族谱,印象最深的是我村堂号--德星堂来历的故事谱中记载到我父亲那一代,而我父亲生于1908年,可见这族谱的修谱时间不早于民国初文革初,我父亲怕族谱被毁,央求一贫农家之妇人保管该农妇等我父亲走后,即将族谱送入灶堂,付之一炬,家族历史遂无从查起1948年左右,江西义门陈氏各庄代表二人,曾来我村联系统一全国义门陈氏辈分排行一事,说明我村这一庄在江西老屋记录在案来人由我的父亲接待其时我年近十岁,故至今仍能不忘现我手中尚存有老屋代表送来的义门陈氏辈分排行建议稿(见下),建议从分庄后的第30代之后开始沿用此辈分排行表这是否意味着当年分庄时已拟好了30代的辈分排行表各自带往新搬迁地呢不知哪位岁数大的宗亲,特别是江西老屋的宗亲还知道此事否黄陂陈姓很多,但都与我们这一支"同姓不同宗"我们过年供祖宗的肉上要插一根筷子,据说这是因为我们祖先是由江西筷子巷迁来的缘故网上称,武汉图书馆收有黄陂编辑的义门陈氏宗谱;我与该馆联系,答曰:无此宗谱。不知哪位宗亲见到过该宗谱没有能否从该宗谱上找回我庄被毁的族谱的信息呢本人虽学理工,但对文史极感兴趣,愿与各位宗亲公同探讨有关问题;对于我在上面提到的问题,望知情的宗亲不吝赐教
以下是当年江西老庄送来的义门陈氏划一子派建议稿全文(标点是我妄加的):
江西德安义门陈氏公订二(三)百九(三)十一(三)庄划一字派敬告族众各裔确遵书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固本浚源,遵祖敬宗,燕翼贻谋之道,岂可梦匕?夫我陈氏,古封义门,世称巨族,户大丁繁,旷代无俦。奈因谱牒之未合修,系派之不统一,是所缺憾。今欲合各庄通序,力莫能及,姑俟诸将来有力者为之。兹经江西附近各庄经理合集老祠,再四会议,议决各庄由宋时迁之始祖起,至现今计三十代止,规订各庄义门统一系派文字一百一十二字,发给各庄,为修家乘永久之系派标准。并希义门各经理,分发各处支裔,暨迁外窜远失序族众,一体更正三十代以下旧系派文,确遵新订系派文字修谱,以垂久远,是为至要。
计开义门各庄统一系派文字列后
福禄绵延 富贵遐芳 帝舜巨孝 最尊伦常 奎宿集星 誉满封疆 广席风范 声著异乡
乾表题赠 历叶雄长 敦品励业 效圣则皇 顺亲安命 浩气凌苍 笃行上达 度量轩昂
和平廉节 阳刚致祥 全门忍让 竟得宁康 泰光收族 情谊孔张 团结敬爱 权势坚强 清慎勤谨 生民仰望 谷贻蕃衍 万祀辉煌
老祠经理 殿鳌、振声、寿臣、养拙等同启
民国三十四年岁次乙酉九月十八日 公订
陈祥训注:此件右侧为人工裁截边,边上有手书墨文之左部;下方有全高62厘米,残宽23厘米的朱红大印左半阙,说明手书墨文及朱红大印之右部留在江西老物的此件存根上。
141 四川泸州方山陈氏后人,祖上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至此地。祖上口传字辈为:新明齐顺;维朝祖基;洪开先绪;定育英贤;光宗永发;四代昌元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爱新觉罗宗谱》原称《玉牒》。清初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设宗人府,掌皇族属籍,并纂修皇族谱系《玉牒》。清代《玉牒》始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嗣后每越十年续修一次,至1921年共修28次。清制定显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以下子孙为宗室(黄带子),兴祖(努尔哈赤之曾祖福满)、景祖(努尔哈赤之祖父觉昌安)之子孙为觉罗(红带子)。宗室记入黄册,觉罗记入红册,共为《玉牒》。爱新觉罗氏之宗谱,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一次修续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由《爱新觉罗氏宗谱》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并改称《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
新宾境内的爱新觉罗氏祖努尔哈赤的三祖父索长阿后裔均为觉罗,记入己册。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宁公台”六贝勒之一,居住在“六祖城”之一河咯噶善城。该城址初步认定为新宾永陵镇草苍北沟内的罗家堡子古城址。索长阿共生5子,长子履泰,次子务泰,三子绰奇阿注库,四子龙敦,五子飞龙敦。务泰生6子,长子隆苏,次子威准,三子望喜,四子务巴泰,五子僧额,六子洞峨洛。洞峨洛生5子,长子枯迈,次子龙锡,三子禄赫,四子图兰,五子图禄。龙锡生2子,长子阿哈,次子阿塔。
新宾支爱新觉罗氏始祖为阿塔。阿塔生于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满洲镶蓝旗人。由副理事官历任,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抚,康熙八年降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六月授永陵总尉。康熙五十六年卒,年85岁。生子13,长子德特赫,次子凤库,三子福海,四子缓山,五子留格,六子察馨,七子察库兰,八子特克新,九子尹登,十子察库丹,十一子哲尔恳,十二子巴图,十三子赛必图。阿塔由巡抚降为四品,康熙二十五年授永陵副尉,乃携家带子由京城赴永陵任上,途经新宾上夹河腰站村时,见此地山青水秀,即将家小安置于该村,他另携十二子巴图赴永陵上任。阿塔自京城来关外赴任时,共携来7个儿子,即留格、察馨、尹登、察库丹、哲尔恳、巴图、赛必图。除十二子巴图安置于永陵居住,余6子皆安顿在腰站村。五子留格居住在腰站村街里,六子察馨住前街,九子尹登住胜利村(距腰站2里)北山根底,十子察库丹住西头后街,十一子哲尔恳住村东头,十三子赛必图居后台子。这六支形成了今天腰站村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六大支派。
阿塔举家迁回新宾后,即形成了新宾满族爱新觉罗氏宗爱新觉罗氏今天主要居住在上夹河、下营子、永陵、嘉新宾镇等乡镇。
《爱新觉罗宗谱》现藏新宾图书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共7册,缺第一册《星源吉庆》。近年来,肇恒奇、肇毓勇、肇祥祯等肇氏子孙均在续修宗谱。他们曾数次研究出版本支宗谱,肇毓勇已编出初稿,但终因无专人投入,以及经济拮据等原因,而未能实现。
爱新觉罗氏是满族老姓,有悠久历史。这个姓氏源于金代的“交鲁”姓,在金代为小姓。经元、明、清的三四百年间的繁衍,发展为满族重要姓氏。尤觉罗脉系是个庞大的氏族“哈拉”(hala),支脉繁多,分布也很广,分化出众多的子氏族“穆昆哈拉”(mukunhala)。
爱新觉罗氏最初使用的姓氏,据文献记载为佟。明朝人和李氏朝鲜人都留下了许多有关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珍贵史料。如茅瑞征说:“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傅国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张鼐说:“奴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日奴儿哈齐,速儿哈齐。”曾经见过努尔哈赤的朝鲜主簿申忠一在万历二十四年从佛阿拉回国后,记努尔哈赤祖父名为“佟交清哈”,还说努尔啥赤自称佟姓。努尔哈赤在其致朝鲜国王的回帖中,也自称为“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在努尔哈赤家族早已改为爱新觉罗氏以后的十八世纪末,朝鲜史家李肯翊还坚持努尔哈赤佟姓之说。因此,可以肯定爱新觉罗氏早期本以“佟”为姓。
努尔啥赤之“佟”姓如何而来?这要从他19岁结婚时说起,他的结发妻子(元妃)是佟佳氏。佟佳氏之父为辽东巨富塔木巴彦,汉译为“佟巴彦”,努尔哈赤入赘佟家,遂随妻姓佟。此外,他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提高声誉,也需要强调猛哥帖木儿家族的血统。猛哥帖木儿家族既以佟(童)为姓,那么与努尔哈赤既用“佟”姓又用“觉罗”,这是什么原因呢?“觉罗氏”就是金代的“交鲁氏”。努尔哈赤又以觉罗为姓,根据之一是他表彰功臣时多次赐姓觉罗。其继承人皇太极亦如此。另据乾隆上谕亦有“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之语。据《金史》载, “夹谷曰仝”,仝者,同也,即夹谷汉姓曰仝,同同,同、童、佟三者音同,因此,有的史书译全为童或佟。郑天挺先生说:“朝鲜李朝《太祖实录》书与《龙飞御天歌》时代相若,所据皆当时记录,而一称童猛哥帖木儿,一称夹温猛哥帖木儿,盖一用汉姓,一用对音。”这说得很清楚明了。努尔哈赤一会自称“佟”姓,一会又自称“觉罗”,原来是同一个姓氏。“觉罗”系以居住地而得姓,汉译角落,引申为故里老家之意。后来由于日久年深,氏族繁衍和迁徒,于是形成了人口众多的觉罗氏族。
在努尔哈赤后期,“觉罗”的涵义又发生了变化,即由代表爱新觉罗整个家族而转为特指这个家族的旁系,即疏族——塔克世堂兄弟的后裔。于是,“觉罗”就从姓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代称。姓爱新觉罗的人,就分成了皇家嫡系(直系黄带子〕即宗室和旁系即觉罗(红带子)。自努尔哈赤始,其宗室用爱新觉罗这个姓达300余年。满族使用姓氏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则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若姓”,因此,在官方文献中极少见到“爱新觉罗”这个字样。
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为什么有取姓为“金”、“肇”等汉姓的呢?有说,“爱新觉罗”汉译为肇姓, “爱新”汉译为肇,因此猛哥帖本儿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肇者,起始者也。又说,“爱新”汉译也为“金”,“爱新觉罗”即“金姓”,清朝皇室贵族和金代统治者出于同一部族。上二说法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产生的。其实,早在清朝初年顺治追封肇祖原皇帝之前,早已使用“爱新觉罗”姓氏,这点皇太极加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可努尔哈赤为巩固以其为首的女真贵族的统治,强化其家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在觉罗前面加“爱新”,“以示其异”,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姓氏“爱新觉罗”。其余的觉罗氏则于前俱加土“民”字,构成了“民党罗”,其族属众则以地名为氏,以与爱新觉罗氏相区别,于是,爱新觉罗氏即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成了“国姓”。这样, “爱新觉罗”就不应认同为“肇”姓、“金”姓、“金之遗族”等意思,而应是“金子般尊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觉罗族”的意思。这也是神女吞朱果诞育努尔哈赤家族这一神话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努尔哈赤反复强调自己的始祖为上天所生(君权神授)的基本依据。
爱新觉罗氏家族按血统亲疏分为宗室与觉罗,“以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六祖(其余的)子孙俱称觉罗,系红带,以别之。”另有获罪而未除氏者,系紫带子。爱新觉罗家族在有清一代享有特权,因此,无人愿舍弃其姓氏。直至清亡后,族人则皆冠以汉字单姓,只宗室支,仍姓爱新觉罗,但“宗室与人私生子,则不入属籍,赐姓口觉罗禅,犹言非正支也。”
爱新觉罗姓氏400余年的演变,首先表现在-名字的汉化上,如福临、玄晔、乾隆等名,即已汉化。据史载:乾隆“命取‘永绵奕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丁亥,钦定续拟‘溥毓恒启’四字。咸丰丁巳,又钦定续‘焘闿增祺’四字,均见谕旨。”取名已经汉化,但“爱新觉罗”这个姓依然不变。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氏族成员,除极其个别的,多冠以汉字单姓。起冠汉字姓规律为:一、以满语意思冠以汉字。爱新,汉译为“金子”,即以“金”字为姓,如清末肃亲王善耆之女金璧辉、清高宗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七世孙金启孮。另如金寄水等。二、以名为氏。清末以后,以父祖名字得姓者,有汤、英、祝、荣、永、万、成等。如新宾支迁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几个分支,“溥”字辈的汤武涉之子孙,即以“汤”字为姓至今。汤武涉生有五子,为“毓”字辈,长子汤毓琮,次子汤毓琰,三子汤毓琢,四子汤毓瑁,五子汤毓睁。他们的子女则为汤伟刚、汤洋、汤巍(女)、汤伟红(女)、汤伟玉(女)、汤隽东、汤隽王嬴。汤伟刚之子,即汤武涉之曾孙,为汤灵岳。溥哲后改名为洪哲,其子孙即以“洪”为姓。沈阳的肇凤来(毓字辈)之侄肇恒增,据其父辈名之首字而改肇姓“凤”。恒增同辈亦有用“恒”为姓的。三、以“肇”(或赵)为姓。居于新宾的爱新觉罗氏除上述冠以“汤、洪”等姓氏者外,绝大多数冠以肇姓,乃缘因肇祖猛哥帖木儿。但索长阿一支之后裔则没有冠以“赵”姓。其他地方爱新觉罗氏有冠“赵”姓者,如努尔哈赤第十三子赖穆布之后裔在20世纪40年代改姓肇(或赵)为金,辽宁省北镇县赖公堡一带赖穆布的后裔也以金、赵为姓。美术学家爱新觉罗·溥仙,又名赵师兴。四、将爱新觉罗简化为“罗”,并以之为姓。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即是。五、原姓不变。极少数爱新党罗氏之人仍然使用原姓,如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溥杰、爱新觉罗·毓(上品下山)等。一些地方的爱新觉罗氏,也有冠以其他姓氏的,但都不忘其爱新觉罗的旧姓。如居于北京等地的爱新觉罗氏冠以金、罗等姓,居于辽阳的冠以海姓,居于沈阳的冠以肇、德、洪、凤、恒、铁、毓、涛等姓,新宾这支除冠以肇姓外,还有冠以依、罗姓的。
爱新觉罗氏字辈问题。《爱新觉罗宗谱》自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以下24代世系,自18世以后改汉字姓“肇”。可在《宗谱》中既没出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又没出现汉字“肇”姓,这是满洲个氏族修谱的共同特点,即姓、名不连写。爱新觉罗氏字辈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证的。近几年来,一些书刊杂志上刊登的爱新觉罗氏的字辈多是不正确的,原因都是以《玉牒摘要》《肇白山世代要则》序中的《肇白山百字派》来作为爱新觉罗氏字辈的。此字辈中只有“胤弘永增祺”是爱新觉罗氏字辈,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民字辈。
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阁(错字,应该为“闿”)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字辈。
正确的爱新觉罗氏字辈应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这14个字辈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玉牒》上所定的字辈序和字辈数。爱新觉罗氏宗谱从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续修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是由爱新觉罗氏宗族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官光绪三十二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而成,并改《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至此,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觉、塔、努、皇、福、玄(这是肇氏宗族自认的字辈首六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宗谱·己册》世系中所记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三子索长阿的后裔。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为清前宁公台六贝勒之一,住河咯噶善城,此城位于永陵镇后沟罗家堡子后的台地上,距赫图阿拉城9公里,为清前六祖城之一。索长阿有5子,为努尔哈赤的伯、叔。此5子在努尔哈赤起兵“复仇”的过程中,参与了阻止和加害努尔哈赤的活动。史料对绰奇塔和龙敦二人的活动记述,尤为详细。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李成梁部下杀害与古勒
我姓龚,满族人,据老人说家里是正白旗,谁知道我的老姓是什么。 老家是吉林省长春市 双阳区的
本文2023-12-06 00:46: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