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变化六阶段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2收藏

萨提亚变化六阶段,第1张

内容来自网络。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整个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 现状:在个人或系统的当前状态中,出现了对于改变的需求。

2 引入一个外部因素:系统或个体明确地向系统之外的某个人表达改变的需要。

3 混乱:系统或个体开始从现在的状态转变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4 整合:新的学习内容被整合,新的存在状态开始发展。

5 实践:通过不断实践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状态得到强化。

6 新的状态:新的状态代表了一个功能更加良好的存在状态。

阶段1:现状

个人和组织处于发展中的现在时刻,过去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生活方式形成目前的状态,对于组织包括,设备、技术、流程、人才、组织文化等等。

对于个人和家庭,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一段日子之后的情形,或者是积累了某些问题之后。例如,当一个家庭系统中的痛苦到了无法让人忍受的程度,一些家庭成员可能会尝试通过大量使用酒精和毒品来应对这一切。在经过一段酗酒的 日子之后,酗酒变成了新的问题。在萨提亚的模式中,是去寻找那些可以将我们带回到原始家庭问题中去的蛛丝马迹。

在改变过程的第一阶段,一旦现状被破坏,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保护性模式出现。防御,包括我们有关阻抗的概念,对于大多数非健康系统中的成员来说却是一种生存资源。萨提亚模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人们可以在他们的知觉和理解范围内,做到他们可以做到的最好。理解这一点让我们可以接纳人们的立场,以此作为起点,并帮助他们从那里离开。

阶段2:引入一个外部因素

检验改变中存在的障碍。

有时候,仔细审视那些我们相信自己无法改变的情形,不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我们的来访者,都是有帮助的。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究竟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什么障碍。

比如对于一个个人的改变来说,萨提亚曾经治疗过一个试图减肥的妇女。“卡罗尔”在她的治疗时段里,对于各种信息者,非常开放的态度,畅所欲言。她特别强调自己曾经寻求过所有改变体重的方法,但是没有一条是成功的。

萨提亚最后问道:“如果你真的减轻了体重,你认为自己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卡罗尔立即回答说,她可能无法控制自己与那些觉得她有魅力的男人之间的性行为。

这无疑给卡罗尔的治疗提供了 一个新的参考观点,一个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情境。这个问题本身不再是简单的减轻体重。它成了一个处理卡罗尔的幻想、恐惧、防御性部分、她的自我定义(包括她的自我价值),以及她的选择的过程。

将阻抗重构为尊严

阻抗的概念是什么?根据萨提亚的理论,即便人们感觉并不那么好,他们也会说自己一切正常。人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现他们自己,而我们的角色就是接纳他们,而不担心“阻抗”。毕竟,阻抗在过去曾经很好地服务于他们的生活。

萨提亚模式建议我们,在最大程度上承认来访者的尊严。然后我们可以审视他们是怎样发展出自己的尊严,又是怎样保护它们免于遭受伤害的。这种方法远比采用粉碎 或是压制的方式来对抗阻抗要有效得多。通过新的视角,我们可以注意到什么是我们的来访者还没有看到的:那些过去一直被他们小心保护的,那些在过去具有重大 意义的事物,已经不再需要被掩藏或是防御起来了。

通常,我们赋予改变的生存意义越大,对自己的逼迫就会越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抵触。这种情况会激发我们的担心和恐惧,而让我们对改变越来越没有信心。最终,或者通常仅仅在一段很短的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彻底放弃。

要改变任何习惯,我们首先需要像接受一个朋友一样接受我们的习惯。就像萨提亚在一段演讲中所说的,接受那些你已经不再需要的事物,为它曾为你做的一切心怀感恩,然后放它自由。通过某种“奇怪的”方式,许多习惯都曾为我们抵挡住了某些东西。有了这种想法,我们就可以接纳它们,并通过这种接纳降低我们队变化的恐惧。

甚至更好的是,我们可以用接纳取代恐惧,建立一个更加可靠的改变环境,并努力增强自尊,因为它是与这一习惯有关的。就这样,在我们在改变自己对于习惯的需要之前,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朋友。

人们习惯于通过愤怒来组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愤怒就此成为了人们生存的保护伞。通过体验他的愤怒感觉,他可以免于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和对于亲密感的渴望。在个人和组织变革时,如果有人由于担心被排挤、边缘化等造成的伤害,他们会将自己与某些小团体结合,而和他人或组织变革者隔离开。

阶段3:混乱

重新认识并利用混乱阶段,是萨提亚为“改变过程”的概念化做出的最主要贡献。由于这个阶段接纳了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焦虑、不确定感和担忧,它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大。另外,它还以一种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来利用这些感受,并由此将个体或系统从功能不良的现状,转变为一种崭新的、功能良好的存在状态。

萨提亚发现,如果没有了混乱阶段,我们过去拥有的、熟悉的生存应对方式将不会发生任何深层的转变。因此,只有亲身经历一段混乱的时期,才能够获得更加积极、健康和功能良好的可能结果。

阶段4:新的选择和整合

阶段4的内容包括:发展新的可能性,利用潜在的资源,整合我们的各个部分,以及重新评估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期望。我们会接纳自己对于父母、生活经历、自我价值和未来的新知觉。

只 有放弃许多生存应对模式,我们才可以接纳新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探究过什么是自己想要的,那么现在就开始。我们要打破长久的寂静,在决定我们如何 感知和接受自己的同时,也探求自己希望别人如何知觉和接纳我们。我们要接管那些曾经自动化操作的东西,让我们的控制重新回到意识范围之内,并且渐渐开始对 自我的内心过程承担更多的责任。

阶段5:执行

人们常常会惊叹,他们的行为已经变得如此自动化和反应性。而与此同时,随着他们不断练习那些一度陌生的方式,它们同样也会变得熟悉和舒适。在经过这样一些实践之后,系统和个人会再次发展出可预测的行为和存在模式。同样,这个阶段也是让人们在如下方面演练新方式的时期:

1 观察和审视

2 与他人建立接触和联系

3 享受亲密关系

4 对自己和他人进行确认

5 依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

6 探索自己、他人和环境

7 探索自己的感觉

此时,最根本的问题变成了:“伴随着更高的表里一致性和自尊水平,在我继续自己生命的历程当中,我该怎样才能在各个不同的水平上达到并体验到整合?”现在,是到了我们该关注如何让自己的成长、完整性和功能变得更加完善的时候了。

问题已经不再是“我是否想要成长和改变?”而是“在使自己的功能更加完善的自然发展趋势中,我们该怎样避开那些已经成为我们前进中的障碍的事物?”

阶段6:新的状态

阶段6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状态,一种更加健康的平衡,它让个体和关系的功能都更加完善。新的舒适感取代了过去的熟悉感。关于系统如何运行的新的预期也发展了起来。新的自我形象和新的希望开始浮现。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解放。而更进一步的康乐感开始显露出来。

当然,在变化的过程当中也会发生许多小的变化。来访者或是他们的家庭可能需要做大量工作一在重大的转变发生前,可能需要在阶段1和阶段6之间重复多次。

小结

在萨提亚模式中,改变的过程包括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就像是我们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所有这些阶段都不是单一的,相反,它们是多面的、可重复的。

在经历混乱的时期,接纳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焦虑、不确定感和担忧,以一种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来利用这些感受,将不良的现状,转变为一种崭新的、功能良好的存在状态。这个过程将对以往拥有的、熟悉的生存应对方式产生深层的转变。

改变的过程将贯穿我们个人的生命和组织的发展。而每次我们经历一遍这些阶段,它们就变得更容易,更快乐,也注入更多希望。也许终会有一天,每个个体在经历这些阶段的时候,都可以利用他(她)自身的能量资源,为自己提供环境、信任、冒险精神和支持系统,为自己带来实现更深层突破和进一步成长的机会。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

      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

    在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

    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

1讨好型

    占人群 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 ,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

    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

比较典型时——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

      人数较少,15% 。压抑感觉,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

    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语言:总是客观的、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长的解释、复杂的术语,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常说:“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 “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需要冷静”。

比较典型时——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

身体姿势:僵硬。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可能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4打岔型

    更少,占人群 05%。避重就轻,习惯闪躲。自己、环境和他人都没有。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讲笑话、打断话题、辞不达意、不愿意真正去面对。

    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

比较典型时——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

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 "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

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5、一致型

    一致型 45%。重视自我、他人和情境,具有高自尊,内在和谐。语言上带有感受、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欢,是开放的,愿意聆听别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他人,也能顾及到环境。

      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

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

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

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

      现以具体的家庭关系为情境,并列五种沟通模式,以期读者获得更感性的认知:

      前面四种沟通模式,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内在的自我价值是都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沟通模式,才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现。

如何改变?

      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超理智的人理性强;打岔的人很灵活。所以,要改变它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

      要想做到n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内外在一致。

      图示,解释了我们从不一致迈向一致的真相。 当我们在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因为触动了我们在最早的关系模式中固化了、并可能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情感、情绪,比如恐惧、不安全、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破坏了关系等等, 我们的身体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熟悉的防卫方式来保护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采用了指责、讨好、讲道理、打岔(有时逃避)这些不一致的沟通方式。

    我们从我防卫到自我觉察, 我们才有可能开放自己, 开放所有的感官, 自由地听、看、感、想、说, 我们带着高的自我价值,能够活在当下,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同时带着好奇和同理心关心对方的内心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才可以自由的流动。

1. 觉察自己、他人和情境

2. 当与他人接触时,全神贯注

3. 觉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讯息,呼吸、肌肉、表情等等

4. 觉察他们的防卫

        比如习惯于指责的朋友,在原先的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用一致的方式反馈给对方,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对于指责的方式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关注、了解他人。

        再看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令人惊奇的是在萨提亚工作坊中,我们往往发现习惯讨好的朋友当尝试和自己的感受接触,他们已经感觉呼吸急促,浑身颤抖;更别说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像积压多年的火山突然间快要爆发。还未开口,已被强烈的情绪感受淹没…… 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从来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压抑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能是困难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而超理智的方式呢,需要先后练习关注自己、关注别人的感受。这也相当不容易,因为超理智是那么聪明,他们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超理智,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用脑袋,要多多用心,多用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最困难的是打岔的方式,因为习惯了“活在别处”,这样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要做到关注情境、自己、他人是何等不易,萨提亚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所在的情境,也就是环境、气氛,当学会活在当下,才可能进入合自己接触, 和他人联结。所以对于打岔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当然有些极端的打岔可能到了分裂的边缘,需要接受。

萨提亚提出了5种沟通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以及表里一致。

1、讨好型

占人群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2、指责型

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3、超理智型

人数较少,占15%。压抑感觉,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4、打岔型

占人群05%。避重就轻,习惯闪躲。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不愿意真正去面对。

5、 一致性

只有一致型的沟通模式,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现,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内外在一致。

萨提亚变化六阶段

内容来自网络。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整个过程分为六个阶段:1 现状:在个人或系统的当前状态中,出现了对于改变的需求。 2 引入一个外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