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魏姓中有很多人的族谱“书 守 先 业 佑 培 丕 吉 亿 万 斯 载 顺 天 之 址”的,这算不算莱芜魏氏?
根据您提供的的信息,这些族谱传承的魏姓人士可以被认为是莱芜魏氏的一部分。莱芜魏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族谱上的字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用于追溯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这些族谱传承的魏姓人士可以被认为是莱芜魏氏的一部分。
556——0084[江西宜春]宜春市魏氏族志二卷魏怀连主编。1993年钜鹿堂铅印本,二册。书名据版心题。书签题魏氏族志。
始祖日元,元代人。
宜春市春台乡X(窑)前村彭家模魏学梅
始祖益,明间卜居洛阳老城魏家街。世(七,删补)世孙有信,明万历间自魏家街迁西南延秋村。(前面的世,改为七)
556——0147[台湾]魏氏家族谱纂修者不详。19583年稿本,一册。(原书为1953)
始祖登信,清代人。后裔散居台湾省台中县东XX(势镇)及X(雾)峰等地。
谱奉四一郎为始祖。是为台湾省嘉义县布袋X(镇)兴中里谱。
始祖子元。始迁祖法清,是为台湾省花莲县X(吉)安乡谱。
良浩于2011年9月9日据上图所藏《中国家谱总目魏姓部分》补正。此次仅就博客原文标示及在补正时偶然发现到的地方进行补正。
魏姓,源于姜姓,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个后代叫毕万,因为毕国为西戎攻灭,他便投奔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大夫,晋献公是个颇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攻灭了许多小国,使晋国疆域扩大,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毕万多次随同晋献公出征,立过很多功劳。公元前661年,晋国攻灭了霍、耿、魏三个小国,毕万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立下大功,晋献公把魏(在山西芮城县北)封给他,他的子孙就称为魏氏。毕万的子孙毕犟随同晋文公重耳出亡19年,回国后被封为大夫,承袭魏氏封邑,从此魏氏成为晋国列卿之一。战国初年,魏氏联合赵、韩两家攻灭其他家族,瓜分晋国,建立魏、赵、韩三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另外,外姓有的改姓魏,如秦国穰侯魏冉本姓芈,宋代魏了翁本姓高,他们的后代也都跟着姓魏了,亦称魏氏。望族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县)。
一、总目成于众人之手,多有自乱体例的地方。举例如下: 1.556——0002条家谱所藏地有“美国国会图”,556——0161条作“美国国会”。
2.556——0159条书名魏氏族谱加了[ ],别的书名均未有,不知何意。
3.556——0140条“清康熙四十七年”未换作公元纪年,556——0141条“明洪武四年”也未作换算。今依《中国历史纪年表》增补。
4.556——0054条未列藏地。 二、语体失误: 1.556——0170条:“谱奉元代人日元,字国泰为始祖”,此句不合中式语法,在全篇中显突兀。 三、家谱中需注意的地方: 台湾的地区分划受日本影响较大,“国”下设县,县下设市及乡、镇,只有省辖市和县为同级。如总目中有:
1.556——0156条“后裔散居新竹县新竹市”,区域上下级倒置。
2.556——0149条有“台北县”,556——0151有“台北市”,556——0152有“台北市”,556——0153有“台北市”,556——0154有“台北县”。 四、本词条说明: 1.底本为南图所藏《中国家谱总目》魏姓部分,为相机拍摄。
2.正文中的“X”,为照相模糊,不能看清,待日后补正。
3.《中国家谱总目》所收魏氏家谱未必全部,如我所见到的商丘魏氏家谱,未收入此书。
4.学者,天下之公器。如有能提供总目中所收书或未收书的,请帮忙补正。不胜感激。
庆彬于2011年5月1日星期日
莱芜魏姓中有很多人的族谱“书 守 先 业 佑 培 丕 吉 亿 万 斯 载 顺 天 之 址”的,这算不算莱芜魏氏?
本文2023-12-05 22:56: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