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氏的由来,姓商的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商氏的由来,姓商的分布?,第1张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二: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省商县)邑。但他却被赐姓为“子”。直到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朗,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王孙贵族才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商氏。而商最终为周所灭后,商姓方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的。

2、出于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公孙鞅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有功而被封为商(或上)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史称“商鞅变法”。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得姓始祖:子契。商姓出自成汤,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喾高辛氏。唐尧广封诸侯,其中一位兄弟叫作契,被封在陕西省商县一带,号为商国。契的子孙传到了第十四代,就是灭夏而得天下的成汤。所以契一向被奉为姓商的始祖。据传早在契被封于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商姓。根据《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一种说法,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故商氏后人奉子契为商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姓源自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出自子姓,以国名命姓。上古帝尧继位后,封他的兄弟契(姓子)于商邑(今河南省商丘),后来建立了商国。商国传了十四代君主,到了成汤当商王时,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传到商纣王时,有个忠臣叫商容,他就是第一个以商朝国名为姓的人。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 商 为姓,称商姓。出自姬姓。战国时卫国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被封于商(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所以称为商鞅。他的后代以封邑命姓,称商姓。福建省的商姓祖上河南省固始人,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居福州东郊鼓山下横屿。传至宋庆历年间,商玄胤“相地”至福清,看中石竹山东南(今东张镇)一片“风水宝地”,便在那里定居,后裔人才辈出。商姓望出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商姓在明《百家姓续编》列为第487姓,2012年统计公布列为第374姓。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源流三

  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河南淅川),后人称之商鞅。

  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商氏家族迁徙分布:

商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在当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三十九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望族出汝南郡。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商(Shā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源流三:

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河南淅川),后人称之商鞅。

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商(Shāng)姓源出有: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河南淅川),后人称之商鞅。

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商姓最早出现在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今商丘地方,后迁至殷(今安阳)。

商(Shā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源流三

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河南淅川),后人称之商鞅。

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商氏的由来,姓商的分布?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二: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
点击下载
上一篇:陈氏家族族谱下一篇:刘氏家谱查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