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姓梅的名人-梅姓起名字-梅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1收藏

梅氏-姓梅的名人-梅姓起名字-梅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河南中部偏南安徽淮河以北

梅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名为136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1%。

「梅」源出

1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梅伯。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梅姓分布

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得姓始祖为梅伯。发祥于湖北黄梅,早期聚居于河南汝南,经历代迁徙,现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为多,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梅姓涌现出梅执礼、梅贻奇、梅兰芳等众多历史名人。

堂号

“汝南堂”“苑陵堂”等。

梅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有《梅兰芳文集》。

      荣乐堂梅氏六修宗谱序(稿)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华夏先民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祖宗崇拜,开启了宗法制度的先河。据文献记载,宗法制早在神农时期便已形成,到西周时期就非常完备了。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继承制。它的本质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族团体,按照一定的规矩来约束行为,分配利益。为了分别尊卑嫡庶,防止宗族世系出现混乱,就需要对宗族成员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于是就出现了家谱。

  家谱作为姓氏文化的载体,不仅是记录的一个家族来源、迁徙轨迹,以及繁衍生息的过程,还包含了该家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同一时期社会风貌。家谱的存在,在维系亲情,保持家族团结的同时,客观上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而中国人历来都非常看重它。宋代大儒朱熹曾说:“人家三代不修谱,而悖祖叛宗,则为不孝矣!”所以,王朝时代,不管是庶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必定家家有谱。宋代史学家郑樵说:“隋唐以上,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以致后来,家谱甚至上升到了与国史一样的高度,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云云,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制度逐渐土崩瓦解,家谱的作用随之淡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家谱,这个有着几千年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也一度销声匿迹,被人们所遗忘。

  近年以来,由于社会安定,传统文化复兴,家谱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虽然现代社会,思想观念转变,宗族势力消亡,家谱的原有功用不再受到重视,但是应该看到,家谱在联系宗族亲情,追本溯源,缅怀先人,传承家族精神等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和文化方面,更是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们梅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根据《通志-氏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梅本出于子姓,是商汤后裔。殷商时,殷王太丁封其弟于梅国,为伯爵,世称梅伯,为梅氏得姓始祖。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梅伯因多次忠言直谏,惹恼了纣王,被纣王施以醢刑,残忍杀害。其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三千多年以来,梅伯忠贞正直的美名流芳至今。可以说,“梅”这个姓氏,在一诞生时就被赋予了正直、坚韧的内涵。

  梅伯之后,在历史上留下踪迹的梅姓人物不断,秦有梅茂,梅鋗,汉有梅嘉、梅福,晋有梅颐,皆有贤名。

到晚唐时期,诗人梅远于唐昭宗光化年间,由吴兴(今浙江湖州)来到宣城,担任文书一类的小官。因五代田頵之乱,不能回吴兴,于是安家于宣城州学之西,遂有了宣城梅氏。

经过五代繁衍,到宋初,梅氏在宣城发展壮大起来,诞生了如梅询、梅尧臣等政治文化翘楚,开创了宣城梅氏的辉煌时代。

南宋后期,蒙古铁蹄南下。为躲避战火,尧臣公五世孙太七公率家族子弟迁到宣城南四十里的柏枧山南庄文峰山口,并在这里再次发展壮大。后世称这一支梅氏为“文峰梅”。

我们荣乐堂梅氏即源自宣城,属于文峰梅这一支。其源流大致如下:

太七公生子四人:八四、九二、百二、福元。

九二公亦生子四人:迪九、胜一、胜二、胜四。

胜一,又名总一,字乐庵,以南宋景炎二年举进士,后任太原府尹。生子九人,始迁徽州婺源。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天下大乱,婺源亦遭到战火侵袭。为给子孙留下后路,乐庵公把九个儿子分别做了安排:良一、良二、良三、良四留守婺源,良五迁豫章,即今江西南昌。良六迁无为,良七、良八、良九三兄弟则携手渡江,来到江北。其中,良七居庐江梅家坂、今属庐江泥河镇,良九亦偕兄居庐江梅家墙,今属庐江罗河镇。而良八则居于桐城杨树湾,今属枞阳麒麟镇。

七百年过去了,留守婺源的四人,其后裔因迭遭战乱,俱失散不可考。迁豫章良五公后裔几经辗转,于明代迁到潜山县水吼村,如果今人口近百人,有家谱传世。迁无为良六公后裔亦无踪迹可寻。惟良七、良八、良九三公之后裔,在庐江、枞阳、桐城、舒城等地生根发芽,椒蕃瓜衍,至今已有万人之众。

数百年间,这三支梅氏后裔秉承祖训,清白为人,耕读传家。虽然没有出现声名显赫,飞黄腾达之人,其中亦不乏保家卫国,忠义节孝之辈。而成就最大的当属良八公后裔梅嶙高。

嶙高公在抗战时期即挂少将军衔,任国名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组长。历任国民政府人事室主任、总统府人事处长等。1952年创设“中国人事行政学会”,历任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并充任中印缅文化经济协会常务监事。晚年叶落归根,定居故乡枞阳,1997年病逝,享年百岁。著有《人事行政》、《中国政府》等书。

三支后裔因住地相近,世代联系紧密,于清朝初期联合纂修族谱,统一字辈,建立宗祠。祠堂选址在良七公居地梅家坂,命名为“荣乐堂”。

荣乐堂族谱一修于康熙丁卯(1687),二修于乾隆乙酉(1765),三修于嘉庆戊辰(1808),四修于同治庚午(1870),五修于光绪甲辰(1904)。此后由于战乱频仍,民生凋敝,宗谱续修一事几度搁浅。虽然抗战之后,嶙高公衣锦还乡,号召族人发起续修宗谱事宜。然而,彼时抗战硝烟未散,内战接踵而至,时局动荡,庐江两支因故并未能参与此次续修,甚是憾事。

自光绪甲辰五修谱至今,100余年里,沧海桑田,人事代谢,梅氏宗亲星散四方,随着老人们的离世,加上老谱散失,许多人已无法知晓自己的身世,虽同为梅姓,却如同陌路。

有鉴于此,众多宗亲们担心家族源流从此陷于无序,宗族亲情不再,早在几年前便发出呼吁,倡议续修宗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成立了庐江荣乐堂梅氏宗谱续修理事会,共推宗亲佳才为会长,鸿来、家仓等为理事,全面负责此次续谱工作。

几年以来,佳才、鸿来、家仓等诸先生跋山涉水,往来于庐江、枞阳、桐城、舒城、铜陵、芜湖、宣城、黄山之间,栉风沐雨,遍访周咨,寻觅旧谱,采集信息,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尤其在寻找旧谱的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所赖祖宗英灵庇护,以及先辈宗亲的精心保管,旧谱尚得以保全,使得此次续谱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在此,我代表整个荣乐堂梅氏宗亲,对在此次续修宗谱的过程中做出无私贡献的宗亲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多年来的努力,为宗族事务付再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本次续修仍然沿用旧版排列方式,力求做到人员资料信息准确无误,减少疏漏,使之与老谱无缝对接,保持宗族源流的连续性。由于桐城良八公后裔曾经独立修谱,对于我们的合俢邀约,桐城宗亲们表示希望继续独立。世间之事,分分合合本是常理,不便勉强。但是,我们仍然在新谱中预留了接口,以便将来有缘再继续合俢。

今天,时代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梅氏宗亲遍布海内外,或从政,或从学、或从商,各尽所能,为社会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无论身处何处,还是地位高低,梅氏族人总是能保持正直、善良的家族传统,把诚信、包容带到每一个地方,让象征着高洁、坚韧的梅花精神,开遍世界。

值此宗谱告成之际,愿我们族人在追本溯源,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与时俱进,摒弃落后观念,拥抱时代文明,使梅姓这个古老的姓氏焕发出新的光彩,再创属于我们的辉煌!

二零一九年五月,十九世裔孙惠春沐手拜撰。

 

江苏南京金陵梅氏支谱十卷,(清)梅寿康纂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梅氏族谱二卷,(清)梅鸿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崇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梅氏宗谱,著者待考,文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一卷。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松阳汝南梅氏宗谱一卷,(民国)梅信宽主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松阳县大东坝乡外大阴村。

浙江梅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十一册。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

安徽怀远梅氏族谱四卷,(民国)梅源德等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济南北洋印刷公司铅印本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新洲梅氏宗谱六卷,(民国)梅韫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南桥村。

湖北新洲梅氏宗谱八卷,(民国)梅烈忠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新洲县绿化乡周山村。

广东顺德龙山梅氏家谱不分卷,(民国)梅周鼎等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手写本一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台山端芬梅族家谱不分卷,(清)梅命夔修,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手写本一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梅氏宗谱十二卷,(清)梅景范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映雪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缙云五云梅氏宗谱,梅氏宗族谱委员会编,1996年计算机激光排版胶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桥下村志(朱氏为主,另外还有梅、吕、夏、潘、李、胡诸姓),(现代)朱士岳等修,1992年计算机排版铅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梅氏宗谱十二卷,(清)梅鸿知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文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梅氏宗谱十六卷,(民国)梅骏信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文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昆陵横山梅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梅宗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尉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宣州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梅朝宗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泰兴延令梅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云阳姜堰梅氏重修宗谱六卷,(民国)梅廷瓒纂,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临湘梅氏族谱,(清)梅萼辑,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临湘梅氏族谱,(清)梅柳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宛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丽水梅氏宗谱不分卷,(清)尤殩辑,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

梅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梅上进等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保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海安中医院针灸科不错,还有骨科是南通市重点中医专科之一,目前全科共有医生1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科内拥用C型臂X光机、三维牵引机、进口关节镜、膝踝关节康复器等先进设备。该科开设了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及手外科等专科专病门诊。

梅氏-姓梅的名人-梅姓起名字-梅姓的起源与家谱

河南中部偏南安徽淮河以北 梅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名为136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1%。 「梅」源出 1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