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姓的来源
◆边姓排行
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姓氏源流
[编辑本段]边(Biān 边)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国名为氏。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氏。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祖字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得姓始祖:子边。我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缺)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边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还有一支边姓起源于春秋时期。那时有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1、边让
边让,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边让善于辩论,辞赋,年轻时便声名在外。中平元年(184年),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征辟他为大将军府官员,又担心他不来,于是诈称征其为军事幕僚。
边让到雒阳后,何进任命其为令史。何进设礼接见边让,边让既能善于占射,又能辞对,当时宾客满堂,无人不被边让的风采所倾倒。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递交名片,以求交往。
2、边镐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
南唐卷入与后周的战争时,边镐被重新任命为将领,但被后周军队生擒,周世宗柴荣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等到双方议和,边镐又被遣返,但从此不被重用。最后卒于金陵。
3、边贡
边贡,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
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书弹劾贪冒军功、卑怯无能的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上《言边患封事疏》。当时监军太监苗逵为皇帝所宠信,镇军统帅是宗室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边贡奏文疏直激切,闻者凛然,表现出他关心国事、直言敢谏的品格。
4、边景昭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陇西人,生卒年不详。永乐年间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
边景昭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所绘的《三友百禽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具典型性,画面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百鸟聚集,隐喻百官朝拜天子,顺承天意、熙宁祥和的立意,凸现吉祥瑞应的象征意义。
同时,象形刻画也生动活泼,尤其百禽的动姿,或跳踯,或鼓噪,或饮啄,或顾盼,悉尽其态,气氛热闹欢快,诸鸟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品类意义可辨,布满全幅的构图,呈现“茂密”的特点,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性,此作堪称边氏最具宫廷花鸟特色的佳构。
5、边寿民
边寿民擅诗词,然散佚未刊,诗名为画名所掩。《苇间老人题画集》乃百年以后有心人从画本录出者,计诗70首,皆题画作,词35首,其中17题17首为题画,另5题18首非题画作,乃录附于此者。非题画之作,想必甚多,年远自难于收辑。
《苇间书屋词稿》虽系边寿民自辑,然仅晚年的某一时期的词稿,远非全貌 ,计词27首,其中15首为题画,12首非题画作。两集之外散见于画面者尚有一批。
-边让
-边镐
-边贡
-边景昭
-边寿民
边姓的来源如下:
1、边姓源于边国国君的封号,其后以边为氏。
2、源自周朝宋平公之子御戎的字号,其字子边,后世以边为氏。
3、源自满族老姓汉化。
4、源自蒙古族以地名汉化为氏。
5、源自蒙古族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6、源于达斡尔族汉化改姓为氏。
边姓的历史:
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五万八千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
魏晋南北朝,边姓金城郡望昌盛浩大,人丁兴旺,并有移居与之相邻的陇西郡者。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陇西郡自然环境优越,又加远离动荡不安的中原地区,故边姓后来在陇西郡形成大族。
隋唐五代,边姓主流依旧在北方繁衍,今山西、北京、天津均有边姓人的踪迹,河北、陕西、甘肃等地成为边姓人繁衍的中心。唐末五代时,边姓人活动之重心始向江南转移。北宋中期,边肃孙边由于仕宦的缘故,由应天府楚丘(今河南滑县)落籍于吴(今江苏苏州)。
南宋至元,边姓在今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愈广,今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份均有边姓人入迁。而北方的内蒙亦有晋陕甘之边姓入迁。
明初,山西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京、天津等地。历有清一代,边姓逐渐散居于西南、东北和台湾等地。
如今,边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省为多。
人口分布和数量
边姓的人口并不常见,但是也不算多,在百家姓中只能排到第241名,全国范围内的边姓人口只有45万人,最初发源自陇西郡,而现在主要集中分布于浙江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河南省、河北省、江西以及山东等地,河南省的一脉边姓据说是商汤的子孙,因为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可知,宋国子孙都是汤的后裔,也就是发源自宋平公儿子御戎这一脉的边姓族人。
边姓的来源
本文2023-12-05 17:33: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