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姓历史名人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班婕妤等。
1、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他的史学观点与司马迁有所不同。
2、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一生着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3、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着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着名史学家。
4、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5、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着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高山村班氏家族祖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根据家谱记载,班氏家族的祖先为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因为在官场上表现突出而被封为“班”姓。此后,班氏家族的人在艳山红镇高山村定居,并且世代相传,成为当地的知名家族。
班氏家族的祖先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出色,而且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班氏家族的祖先在当地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寺庙,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来的岁月里,班氏家族的人也承袭了祖先的优良传统,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总之,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高山村班氏家族祖先是一位有着丰富历史背景的重要人物,是当地的知名家族之一。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代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西汉末年,班姓的子孙就进入了朝廷。班壹、班况,虽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个儿女却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大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据《汉书·所妃传》的记载,班婕妤贤才通辩,深受成帝的宠幸。有一次,皇帝偕之游后庭,甚至要她同辇,被以礼制不合而婉辞。后成帝移情于赵飞燕,将其冷落于长信宫。于是,他作赋自伤,文辞哀楚凄丽,千百年来被传诵不绝。《汉书》,是中国的不朽史籍,作者为班固、班昭。事产上,第一个动笔撰写《汉书》的人,并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亲班彪。史书记载说,班彪也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才子,东汉初,任徐县令,因病免官,便专力从事史学。因感于《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采录前史遗事异文,作《后传》60余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继续修成《汉书》,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补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汉有越骑校尉班况、西域名将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隶饶阳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 彪:字叔皮,后汉扶风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余岁的时候,因为避难跟从隗嚣,写了《王命论》想感化他,但是隗嚣始终不为所动。班彪于是转而躲避到河西,为窦融出谋划策,帮助汉王朝的兴起。汉光武帝初的时候举茂才,拜许令,后来因为疾病而辞去了官职。他因为才华很高,于是专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遗事,旁贯异文,后来作传数十篇。用来补充史记太初以后的缺节。后来又担任了望都长。卒于官,终年51岁。
班 固:字孟坚,为后汉班彪的儿子。他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继续他父亲的事业,被人告发他在私自修改国史,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为他上书辩白,他才得以获释。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后来被迁为郎,典校秘书,终于写成了《汉书》。从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后经历20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没有写完。建初四年章帝让儒生博士讨论《五经》的异同,班固应昭写成《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四年,帝与宦官合谋杀死了宪,班超也被洛阳令捕入狱,永元四年死于监狱之中。终年60岁。
班 超:字仲升。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后,家境贫困,班超为了养活母亲只好为官府抄书。曾投笔叹息道:“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校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领着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余城获得安宁。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为定远侯。实现了他的愿望。年老后,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同年病逝,终年70岁。
班 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聪颖努力,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言:明朝名士(生辰不详)。
班第:清朝内阁大学士(生辰不详)。
班甡生:男,1963年8月生,黑龙江省鹤岗市人。鹤岗市人民医院副主任。自一九八五年大学毕业后,在鹤岗市人民医院工作,历任院团委委员、普外科副主任、肛肠科副主任、主任等职。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反流性食管炎应统一命名的建议。九十年代后相继完成该市首例自体脾片移植术,首例肛门括约肌保存术多项手术。对有心脑血管伴发病的外科手术取得突破。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市科研优秀奖。出版著作2部,发表国内外论文57篇。曾获市优秀团员、市优秀朗诵员称号。市记功二次。被邀到国外学术交流,被多次征编入名人录。
班兴邦:男,1933年6月生,河北省丰南市人。�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医科副主任医师。�主要贡献: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工作近50年。对疑难重症治疗均收到明显疗效。特别对冀东平原。西北高原、长江流域的高山地区及北方沿海地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近20年,运用中医扶正固本法和清利疏导著治疗方法对放射性小剂量损伤以及肿瘤病放疗,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力症治疗收到了显著疗效。结合临床实践和总结有效病例、撰写论文20余万字。其中“附脂合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桂 枝大黄汤加味,治疗小儿腹痛”著论文在省,市、地区宣读交流中受到专家好评并引起重视 。生于1933年,1939-1946年读私塾,1947-1952学医河北省丰涌县抵先庄,保安堂药局,19 522-19592河北省丰涌县唐坊医院南孙庄门诊部医师,19593-1964年分别北京市天坛医院 及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和北京第二中医门诊部进修。1965-1972年甘肃404厂主治医师。19 73-1980年湖北省八二七厂主治医师。1981-1993年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副主任医师。
班 觉:男,1941年11月生,西藏拉萨人,藏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任西藏拉萨市文联副主席,兼任自治区文联委员、自治区作协副主席、市政协常委、区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出自对藏民族灿烂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在市文化局担任副局长期间积极申请要求,并在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对全市七县一区进行了该市组织的第一次文物普查,拍摄了大量文物、古迹照片和录像带。这次普查不仅收集了大量资料,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对后来成立文物局、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管理等重要决策提供了线索和参考依据。在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创办了拉萨市第一个文学刊物《拉萨河》、积极组织参与拉萨市文联的基建、组织建设、机构建立等筹建工作。在业余时间努力创作文学作品,创作短篇小说《花园里的风波》于1981年12月获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协颁发的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松耳石》于1985年11月获西藏文联、西藏作协颁发的长篇小说一等奖,长篇诗《颂文学之春》于1986年11月获西南五省区文学创作颁奖大会颁发的诗歌一等奖。另外有些作品选入中学课本、长篇小说《松耳石》已被法国东方语言大学翻译成法文,有望年内出版。报告文学“山南游记”、论文“略谈拉萨人的服饰”、游记“充满希望的草原”等作品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班秀如:女,1946年6月生,贵州人。1977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贵州省贵阳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所长、副主任医师。从事计划生育工作24年,参与和率先应用新技术5项,主持开展科研课题4项,其中三项分别获贵阳市1993年和1995年及2000年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填补了贵阳市计划生育系统的空白。近年来撰写学术论文及科普文章36篇。有7篇在全国学术会议交流,4篇发表于全国性刊物,5篇发表于省级刊物,其余的发表于《中国人口报》和《贵州人口报》上,有3篇获国家级奖,4篇收载《中国改革经纬录》等全国公开出版书籍,1篇获加拿大金奖;业绩《全国医药交流精英铭》大型系列丛书;《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获全国医药界精英奖,99年8月入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1995年评为贵阳市“三八”红旗手,1999年评为贵阳市计划生育优秀工作者。
班正文:男,1943年11月生,广西邕宁县人,壮族。1968年9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专业,1987至1992年任宁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至1999年任邕宁县科技局局长,现在邕宁县科技局任主任科员。主持编写《宁明县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协调发展总体规划》(1988~2000年)、《邕宁县科技发展战略规划》(1996~2010年)、《昆仑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规划》(1995~2010年);在开展科技示范,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在具体组织领导“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邕宁县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荣获1995-1996年度和1997-1998年度年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班姓起源有4种。其中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文化汉化的姓氏。今瑶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班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班氏。
起源
一,源于芈姓氏,源于春秋时期楚国斗班,属于先民的姓氏。据史书记载“《风俗通》”班姓是楚灵隐阙的后裔(窦班)。姓祖斗班”秦国灭楚国,后他的后代迁居晋和戴帝(今山西,全境陕西,东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部内蒙古等),因为班姓。
春秋时期,有一个有名的令尹,名叫阕班。斗班的后代,和令尹的后代一样,都以先祖的名字“班”为氏,世代相传。
二,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宋大夫班,属于先人的姓氏。《史记《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宋昭将城门税交给班,大夫,后人以“耏门”为粮税标准。 在耏班的后裔中,有些人以他们祖先的名字作为他们的姓氏,称为班氏,这种姓氏代代相传。
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败给班的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班,属其先祖之名。公输班出生于鲁国的一个诸侯国小果,是没落贵族的后代,被世人称为鲁国班。 公输班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著名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尊敬,被誉为“工匠之父”。作为一个杰出的工匠,他也成为了一个赞美创造和发明的神话人物。
在公输班失传的后代和弟子中,大部分人都是以祖辈的名字取的姓,叫做班,世代相传。
第四种说法,起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文化汉化的姓氏。
在瑶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氏族内部,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实行的羁糜政策和“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使姓氏变成了班姓。
班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极盛于两汉魏晋,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灿若星河。班姓部分出自芈姓。部分是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秦国灭楚国后,若敖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等),因为班姓,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为虎的身上有斑纹,他的后代于是就用“斑”作为他们的姓氏。因为“班”和“斑”通用,后来就改成“班”了。
班姓历史名人
本文2023-12-05 14:28: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