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带的盛氏家谱还有没有?
我国盛姓的始祖,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系出姬姓,召公●支孙
封于盛为燕附庸姓●氏,后避汉元帝讳,改以国为氏,这一点,有充
分的资料可资说明,譬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伟,避元
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
,避元帝讳改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
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关于盛姓的来源,以及他们跟周朝王室的深密渊源,历来姓氏学
者的看法是一致的,譬如《姓考》上说:“周穆王时盛国之后”;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更详细指出:“周同姓国也,为齐所灭。穆天
子传,盛姬之国也。公羊传,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讳灭同姓,故
言成之,有司徒盛吉,汝南、梁国。”�
从上面的文献,盛氏的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了。同时依照《名
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载的:“望出汝南、梁国”,则该稿是唐代的
作品,可见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之时,这一支姬姓后裔主要是活跃于
我国北方的河南和四川一带。�
不过在更早的东汉时期盛氏人士的活动范围已不仅限于河南、四
川两地,当时我国南方的云南地方,也已经有了他们的踪迹,当时跟
名臣司马相如有过一段渊源的盛览,根据史载是叶榆人,也就是现在
云南省大理县的人士。�
盛览是以问作赋之法于司马相如而在历史上留名。据说,他本来
很自负,有一次向司马相如请教之后,竟然终身不复敢言作赋
据查,盛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比较可靠的说法:
1、出自姬姓,以春秋时期的盛国国名为姓氏。姬姓源于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也姓姬。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到姓名的儿子有十四个,即姬、姞、酉、祁、己、滕等。黄帝正妃嫘祖所生二子,大儿子是玄嚣,二儿子是昌意。玄嚣得姬姓,周文王姬昌就是玄嚣的后裔。
周朝建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是其中之一,其地在现在的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于在公元前686年被齐国所灭。亡国后,盛国人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姓:盛。
2、出自祖先名字,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
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歧山西南),是燕国的始祖。召公生活于西周初年,经历了武、成、康三世,做官数十年。召公,与周同姓,应是姬姓宗族中人。所以召公是姬姓名奭。他的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字奭为姓
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有书记载北海太守盛伟和东海的盛包,其先姓爽,避元帝讳改姓盛。盛姓在当今百家姓排名中居第159位,在西溪湿地的古代钱塘百家姓石碑上,看到了北宋初年的姓名排行,盛姓排在第150位,和现在的排位差不多。
此文作者的爷爷是浙江金华人,洪字辈,据查出自碑塘盛氏,始迁祖为普宝,元朝初期为逃避朝廷徵召,从山阴(今山西省朔州市)来到浙江,在金华碑塘隐居。普宝有七个儿子,这七个儿子的子孙分别在金华及附近的兰溪东湖、慈溪、镇海等地居住,形成了以碑塘盛氏起源的浙江金华盛氏家谱,包括慈溪、镇海的(简称慈海)盛氏、东湖盛氏两个分支。
根据字辈排行,此文作者的爷爷和他的祖辈应该是慈镇盛氏这一分支,其字辈顺序是大、志、文、邦、廷、植、炳等,始祖为昊,北宋初人,其后代居处分属慈溪、镇海二县,故谱名冠以“慈镇”二字。“昊”排在碑塘盛氏的字辈中,为始迁祖普宝的后人。
江南一带的盛氏家谱还有没有?
本文2023-12-05 13:52: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