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时都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修家谱时需要准备的资料有:
1、整理老谱内容。先确定老谱内容的取舍范围,再将保留的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异体字;
2、各支房整理普查资料。根据征集的资料和族人登记表,撰写每一位族人的简历和以传或录入谱的优秀人物事迹文稿;
3、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撰写序言、源流考;
4、编定所有内容,初成谱稿。编排内容大致如下:序言,凡例,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捐款人名单,姓氏源流,字辈,世系,传记,文献资料,后记。
首先,你要明确一下你计划采取哪一种修谱方案?是牒记式?吊线图?苏洵式?还是欧阳修式?还是说你打算将吊线图与苏洵式结合在一起?或者说吊线图与牒记式结合在一起?
附:修谱方案简述(以下内容来自本人原创文章《关于族谱版式,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族谱?》
(一)牒记式
即纯用文字来记载族人信息,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但人丁众多的时候,世系传承关系很是混乱。如下图
(二)吊线图式
此样式编修族谱,世系传承关系一目了解,但没有生卒年月、生平记事等详细资料
(三)欧阳修式
欧阳修式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欧阳氏谱图》中创立的,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如下图
四、苏洵式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宋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创立的。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其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总的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而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如下图
在大致了解了上述各类修谱方案之后,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
本人尝试性地修了本支系族谱,为方便族人翻查,采取的是”吊线图+苏洵式“的方案,即:前面采用吊线图,将各房各支的传承脉络画出来,使传承关系、亲疏远近关系一目了然。后面采用苏洵式,将每一位族人的生卒、配偶、子女、坟山位置、重要事迹等详细记载下来。
其次,在确定了修谱方案之后,你需要确定使用哪一款软件,目前网上有众多修谱软件,各有各的优势,你可以随便在网上搜索,本人采用的是《传承家谱》软件(在淘宝上正规地向开发者支付了200块钱版权费用的,尊重其劳动成果)。
进入这个软件之后,你就可以操作了,具体的操作手册本人就不复制了,网上也可以搜索得到,呵呵,你慢慢摸索吧。(总之,你将相关资料录入之后,在上方中间位置有一个“输出打印族谱”的按键,上面有各种成稿方案,你选择“苏式”即可。)
最后,在确定了修谱方案以及修谱软件之后,你就可以去搜集资料了。(切记,搜集资料是要放到最后面的,我不建议你一开始就直接去搜集资料,我认为应该在确定修谱方案以及修谱软件之后你才会明白需要搜集哪些资料,这样带着问句去搜索资料,无异更有效率)
纯原创,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修家谱不是家族里面的任何成员都能修的。首先修家谱前要成立专门的“修谱机构”确定“修谱主持人”,然后找出老的家谱,以及搜集家族中新添人员的资料,除此之外,还要参考很多文献,,,总之,一部家谱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的广泛,并不是简单的几页纸张就能修订完成。现在网络那么普及,“互联网家谱”已经出现,“电子家谱”容易保存,且翻阅起来比较方便,你可以修订一部电子家谱,这样岂不是更方便。
修家谱是宗亲们最希望做的大事,家谱国际在修家谱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心得。明确家谱的意义在谈如何修家谱之前,弄清家谱的意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家谱凝结了宗族文化的核心,家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家谱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敦宗睦族,好家风和中国传统美德都可以从家谱中体现出来。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正是这些意义促成了我们修谱的动力。修家谱是一个严谨的事情,说得准确一些,它是一门科学。所以我们在修家谱的时候,应该慎之又慎。首先应该做的是成立一个筹委会,选出主修、兼修、撰修、采丁等专门负责人,然后给大家分配相应任务,使各个岗位的人都能做到各司其职。筹委会成立好了以后就开始准备修谱的工作。
修家谱时都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本文2023-09-22 13:26: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