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2收藏

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简介,第1张

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背景简介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战争起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糜烂的生活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内部矛盾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

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的一支部队。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754年,安禄山奉命入长安,玄宗由是更信任安禄山《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上尝谓力士:“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答曰:“边将拥兵太重,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又言“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

就如李泌所说:“假如当初封赏给安禄山的不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之官,而是给他百里之国,也就不会谋反了。”遗憾的是,玄宗不听高力士的言论、加之玄宗义子汉人名将王忠嗣忤逆于他。如此玄宗更崇信安禄山。王忠嗣因此出局,唐朝也就失去了制约安禄山的重要力量。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盛唐时期没有哪位将领可以与初唐李靖这样的天才级将领相提并论。所谓名将,至少要在外战中有一次灭大国的战绩,按此标准,唐王朝真正能算上名将的无非是李靖、李绩、苏定方等寥寥几人,薛仁贵都只能算是半个。 盛唐时期,无论是威震西域、号称山地之王的高仙芝,还是靠着刷契丹和奚副本十二年、成为胡人第一个郡王的安禄山,都没有取得过灭大国的战绩,欺负几个小国不算什么。 好吧,王忠嗣算是一个,曾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盛唐武将第一人,曾对吐蕃、契丹、奚族都取得过大胜,尤其是在后突厥灭亡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勉强可以称得上名将。 可惜的是,这位为大唐守边二十余年的将领,最后卷进了政治漩涡,碰到了李林甫这个奸相,最后落个了贬官后暴死的下场。 忠臣遗孤、皇帝义子、太子发小 王忠嗣祖籍太原郡祁县(现山西祁县),出生于华州郑县(现陕西渭南),他的父亲王海滨是战死沙场的唐将。开元二年,王海滨在一次与吐蕃入侵过程中,率不足千人唐军一天之内行军六百里突袭敌军,取得大胜,又追杀一夜,但其他同僚救援不及,虽然战役大胜斩首一万七千级,但王海滨战死。 李隆基怜惜王海滨忠勇,不但追赠了大将军的职位,还把当时刚刚9岁的王忠嗣收留在宫中数年抚养长大。王忠嗣算是李隆基的义子,和未来的太子、唐肃宗李亨共同长大,二人称兄道弟,甚至可以「 ”同卧起”。 这个特殊的身份成了王忠嗣后来掌管河西四镇威震西北,又被贬官流放的悲剧命运的根源。 青年时期的王忠嗣「 ”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意思是严肃稳重,李隆基曾经与王忠嗣讨论兵法,王忠嗣应对得当、出人意料,很得李隆基欣赏,曾说过「 ”尔后必为良将”。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王忠嗣第一次被外放是代州(现山西代县)别驾,相当于副市长。代州是盛唐时期对抗后突厥的边关重镇,唐代始建的要隘雁门关就在代州。当时王忠嗣年轻气盛,把治下的「 ”大滑”也就是大奸大恶之人管得服服帖帖,自己又经常带着几人就出塞查看突厥人情况。李亨当时只是忠王,就向李隆基谏言担心王忠嗣急于立功有生命危险,于是王忠嗣被召回。 开元十四五年前后,王忠嗣20岁左右,重新回到了父亲牺牲的战场,在河西担任军职。当时的河西节度使是萧嵩,文官出身,在任期间任用张守珪、杜宾客等将领大破吐蕃,后来回朝担任宰相,是盛唐时期出将入相的典型代表之一。 李隆基对王忠嗣很是器重,担心他急于对吐蕃报父仇,特地下诏不得让王忠嗣承担危险任务。等到萧嵩临入朝之前,王忠嗣表现了一把,率领七百精锐唐军突袭吐蕃敌军,冲锋在前,斩敌数千人,缴获羊马万余,因功被提升为将军,并有了清源县男的爵位。 当时王忠嗣与另一个将领皇甫惟明不和,被找茬治罪,贬官到地方当了一个小小的果毅。但之后不久就重新被启用,再次回到了河西战场。 开元二十一年一次与吐蕃的战斗中,当时唐军人少,王忠嗣又是单马突进,左右驰突,「 ”独杀数百人”,冲乱了敌阵,唐军随后掩杀,吐蕃军大败。因功,王忠嗣又回到了将军的位置。 这段时间的情况,在王忠嗣的墓志铭上是简单的两句话,「 ”一之岁,拔新城,走莽布,夷烽垒,烧积聚。二之岁,开九曲,夺三桥,梁洪河,溯(溯)西海。”短短两年,王忠嗣战功卓著。 镇守朔方、河东,见证了后突厥汗国的灭亡 从此,王忠嗣一飞冲天,不但官位升任大将军,还在职务上先后担任了河东节度副使、节度使等边关军事大员,又在开元二十九年兼任了朔方节度使,当时王忠嗣不过36岁。 除了王忠嗣能干之外,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王忠嗣的特殊身份和本人的战功决定了他官位上升远比其他人要快。与之比较,比王忠嗣还大九岁的郭子仪、小两岁的李光弼升官速度仿佛蜗牛爬,郭子仪52岁才当上大将军,李光弼更只是王忠嗣手下的中级武官。 朔方节度使的辖区基本上在黄河河曲地区,四十年前名臣张仁愿在黄河以北修筑了三座受降城,把大唐北方防线向北推进了数百里,在朔方地区大唐已经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王忠嗣能在此处任职,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能力的好地方。 天宝四载,王忠嗣又兼任了河东节度使,防区范围从黄河河曲地区向东扩展到了现山西省。 在朔方和河东的数年,王忠嗣调整了从武将到一方统帅的心态,一改少年时期敢打敢冲,变得稳重严谨,不再为了自己的战功轻易发动边境战争。平时就是训练士卒,补充物资,沿着朔方至云中数千里边境修筑军事要塞,开创了多处军镇。继四十年前张仁愿之后,王忠嗣又把北方边境向北拓展了数百里。 王忠嗣在朔方,定下了高价向突厥人买马的策略,名声传出去,越来越多的突厥人过来向大唐卖马,于是「 ”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后来王忠嗣调到西北,还从朔方、河东调拨了战马9000匹,加强了西北唐军的实力。而且王忠嗣非常细致,每次出战,发放的兵器都要记录到人,不得轻易遗失,使唐军的军械物资有了良好的保障。 王忠嗣也非常理解手下将领的求战欲望,派遣大量间谍外出打探敌人虚实。一旦发现敌人的弱点,就出奇兵袭击,每战必胜,将士们有胜仗打,王忠嗣在将士们心中威信极高。 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军北伐,与奚族大战于桑干河,三战三胜,「 ”大虏其众,耀武漠北,高会而旋”。奚族当时虽然归附唐王朝,但却一直保持对大唐的戒心,适当的敲打敲打是有必要的。 对后突厥,王忠嗣充分利用了其内部各部落势力之间的矛盾,上书「 ”平戎十八策”,对后突厥军事、外交双管齐下,多次出兵削弱后突厥强大势力,还挑动各部落内斗。 当时的后突厥已经离被回纥灭亡没有几年了,王忠嗣这段时间给后突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数年下来,后突厥内乱不断,多个部落数千帐归附大唐,最后一任后突厥首领白眉可汗也在内乱中被杀,首级被送入长安,后突厥灭亡。 虽然给了后突厥汗国最后一刀的是回纥,但大唐却是多年来压制和消耗后突厥的主力。因此,李隆基也有了灭大国的无上武功,威震四海,王忠嗣身为执行者和对抗后突厥一线统帅,也有了灭国之功。 后突厥灭亡后,王忠嗣上了《平定诸蕃奏》,总结了后突厥灭亡的过程,把消灭后突厥、白眉可汗传首长安之事与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生擒颉利可汗相提并论,明显在拍李隆基马屁。 王忠嗣镇守北方边境多年,「 ”自是塞外晏然,虏不敢入。” 转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又回到了父亲和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天宝五载,王忠嗣再添职务,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十大节度使王忠嗣一人占了四个,大唐47万边防军王忠嗣一人手下就有2677万,占总兵力的一半还多。 「 ”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大唐289年,没有一个将军军权如王忠嗣之重。但王忠嗣也知道自己权势太盛,多次请求辞去朔方、河东节度使位置,几个月后李隆基同意,免去了王忠嗣这两个职务。 《旧唐书》上有句话令人费解,「 ”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意思是说王忠嗣对河西、陇右情况不熟悉,又开始有了功名富贵之心,声望与之前相比有所降低。 这句话前半句没有道理,当年王忠嗣父亲王海滨就是在这里战死,王忠嗣也在这个地区长期战斗,怎么能对情况不熟悉呢。后半句倒是有可能,当时王忠嗣已经成为盛唐武将第一人,不低调一些还得了? 转移到西北的王忠嗣的主要敌人变成了吐蕃,在青海等地与吐蕃大战,多次取得大胜。但因为一个问题,李隆基和王忠嗣发生了矛盾,这就是大唐与吐蕃对石堡城的争夺。 石堡城(现青海湟源县)又名铁仞城,当年是吐谷浑故地。李靖灭吐谷浑,此地开始归属大唐,后来唐高宗时期被吐蕃占领。 李隆基之所以对石堡城念念不忘,是为了收复黄河九曲之地。当年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后,以公主汤沐邑为名错误的把这块肥美的土地割让给了吐蕃,吐蕃在此建了石堡城,并以此为前出基地,不断入侵河右(青海东部)地区。 为了争夺黄河九曲之地,双方围绕石堡城连年大战,开元十七年唐军突袭夺取了石堡城。但开元二十八年金城公主去世后又被吐蕃大军攻占,这让当时如日中天的李隆基非常恼火,就让王忠嗣把石堡城拿下。 王忠嗣上奏说正面强攻唐军至少要死伤数万,不如放一放,等有机会再行夺取。李隆基因此不高兴,心中开始对自己的这个义子有了不满。 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当时奸相李林甫正是权势正盛的时候,天宝五载发动了针对太子李亨的一系列进攻手段,险些把李亨太子位置废掉。王忠嗣与李亨从小一起长大,是李亨天然的助力,李林甫一来担心王忠嗣支持李亨,二来担心王忠嗣的军功足够入朝为相影响自己,就在李隆基耳边不断的说王忠嗣的坏话。 另外,安禄山可以算是李林甫的外援。王忠嗣曾数次上书说安禄山必反,估计是王忠嗣实地考察了安禄山的辖区和部队,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安禄山有其他想法,这就更是让李林甫心中忌惮。 「 ”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 天宝六载,另一个将领董延光献策要夺取石堡城,李隆基命王忠嗣率军接应。但王忠嗣心知董延光此策必不能成,就行动不是很积极。当时李光弼是王忠嗣部将,和王忠嗣讨论此事,王忠嗣说石堡城不足以改变双方战略态势,用数万士兵的性命去换取战功不值得。王忠嗣也知道自己违抗了李隆基的命令,已经做好了舍弃官位的打算。 董延光此人在史书上只提过这一次,官位不详,也无其他战功记录,就是个普通的将领。董延光果然没能攻克石堡城,之后就上奏说王忠嗣不配合造成战役失败。李林甫又找人诬告王忠嗣准备拥立太子继位。这下彻底激怒了李隆基,把王忠嗣召回让有关部门审问,差点儿判了死刑。 当时继任王忠嗣任陇右节度使的是哥舒翰,用自己官位为王忠嗣担保,言辞恳切,追着李隆基不断叩头辩白,声泪俱下,李隆基稍稍平息了怒气,只是把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又转任汉东郡(现湖北随州)太守。 天宝八载,王忠嗣暴死在汉东,年仅45岁,死因不详。 后来哥舒翰攻打石堡城,调集了朔方、河东精兵六万三千人,石堡城「 ”四面悬崖数十仞,石路盘曲长三四里”,三面绝险,只有一条通道,吐蕃在城中储备大量粮食和滚木擂石,哥舒翰强攻数日方才得手,士兵死伤数万。战后仅俘虏的吐蕃士兵就达到四百人,战斗中杀掉的不知有多少,但总之这场仗伤亡比亏大了。 一切都如王忠嗣所料。 王忠嗣莫名其妙的死 天宝五载的时候,李隆基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刚刚封杨玉环为贵妃,自己也是身体康健,是唐王朝自开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了。(当时在位34年,与唐高宗李治持平) 王忠嗣镇守边关二十余年,大批将领曾是王忠嗣的部下,其中包括哥舒翰、李光弼、王思礼、仆固怀恩、李晟等人,在他任四镇节度使、掌管大唐一半以上精锐军队的时候,真的是盛唐武将第一人。 所以王忠嗣是有条件支持李亨继位的,但王忠嗣即使存了想法,也不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正常想法。对此李隆基也心知肚明,对王忠嗣没有下死手,留的太守官位也不算太低,当年李世民去世前也把李绩贬官,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提拔李绩以获得臣子的忠诚。 如果王忠嗣把这些事情考虑清楚,只要安静的等待数年,李隆基死去李亨继位,自己自然可以重新被启用。当时王忠嗣刚刚45岁,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 所以,有说法说王忠嗣是郁郁而终完全没道理,《旧唐书》上只用了「 ”暴亡”两个字,应该是非正常死亡。考虑到李林甫当时的权势,以及对异己的诛杀手段,不排除王忠嗣是被李林甫暗杀的可能性。 总之,这位盛唐唯一名将,就这么无声无息死去了。 如果王忠嗣尚在,安禄山敢不敢起兵造反都是问题。即使安禄山造反,以王忠嗣远超高仙芝、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声望,平叛难度也将降低。 史评中把王忠嗣贬官归因于李林甫,「 ”忠嗣因青蝇之点,几危其身,谗人之言,诚可畏也!”李林甫确实在盛唐后期起到了相当坏的作用,安史之乱有一部分责任要算在李林甫头上。 说句题外话,盛世实际上是不需要名将的,只要有能够把国力转变为胜利的战略家和教科书一样的将领就足够了。盛唐不缺乏后者,但战略方面的缺陷浪费了大唐二次腾飞的最佳时机。

参考资料: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十七史百将传》、《读史方舆纪要》、《全唐文》等。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张忠嗣为旧辽臣子,自归顺大金以来勤勤恳恳,他在朝廷任职多年,门生故吏甚多,在还忠实于大金的臣子中很有威望;而且,他出身于幽云汉人,在幽云和大宋故地汉人中的影响力也很大。

壬申,张忠嗣、张敦固以南京降,遣使与张敦固入谕城中,复杀其使者以叛。己卯,诏女直人,先有附于辽,今复虏获者,悉从其所欲居而复之。其奴婢部曲,昔虽逃背,今能复归者,并听为民。十一月庚辰,以降封辽主为海滨王诏中外。辛卯,南路军帅司请禁契丹、奚、汉人挟兵器,诏勿禁。以张忠嗣权签南京中书枢密院事。 十二月庚子,宗翰下朔州。甲辰,宗望诸军及宋郭药师、张企徽、刘舜仁战于白河。大破之。蒲苋败宋兵于古北口。丙午,郭药师降,燕山州县悉平。戊申,宗翰克代州。乙卯,中山降。丙辰,宗望破宋兵五千于真定。戊午,宗翰围太原。耶律余睹破宋河东、陕西援兵于汾河北。甲子,宗望克信德府。 希望对你有帮助

开元时代是唐朝的又一盛世,中国的文治武功在这一年代几乎达到了顶峰,而王忠嗣就是这一时期杰出将领的代表。

王将军祖上同样为世族家庭,初唐著名诗人王维即为王将军先祖,其家族人物也多为文官为主。这一点与裴行俭将军家族多有不同。然而王将军却可算是其家族的一个特例。自小其父亲就希望其舞文弄墨,做一个文官,谁想王将军却酷爱军事,成为大唐一代将星。

王忠嗣九岁丧父,其父王海宾战死在反击吐蕃入侵的松州保卫战中,被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在其葬礼上,唐玄宗遇见了时年九岁的王忠嗣,甚为喜爱,称赞说“此子有冠军侯之貌。”并接进宫来陪太子读书。自此平步青云,但也许是因为幼年的家门不幸,王将军养成了谦逊谨慎的性格,因此深得皇帝喜爱。

王将军初出茅庐的第一战是开元十八年的玉川战役,此战前王将军侦察得知吐蕃大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于是率300骑兵星夜出击,结果斩首千人,俘获牛羊万头,俘虏4000多人,吐蕃赞普仓皇逃走。此战堪比霍去病800骑兵夜袭匈奴之战,而此时的王将军也与霍去病一样,只有18岁。可谓是少年英雄。

而王将军第一次指挥的大规模军团做战则是开元二十六年的北伐契丹之战,自武则天征讨契丹失败以来,契丹势力日益强大,大有和唐朝分庭抗礼之势,唐朝五次北伐皆败,武则天还曾下令征全国囚犯组成军队讨伐契丹,依然是劳而无功。王将军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与契丹在桑乾河进行会战,三战三捷,打得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契丹可汗只以身逃,不久被部下杀死,契丹36部尽数投唐,从此几十年不敢作乱。从此唐朝威行漠北。

此后,王将军担任陇右节度史,身处抗击吐蕃的最前线。天宝元年,王将军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接着乘胜追击,在积石会战中将吐蕃残部全歼。并俘虏了8000依附吐蕃的吐谷浑军。这是一次惩罚性的自卫还击战,吐蕃在青海甘肃交界处设置的堡垒几乎被全部摧毁,死伤数万人,两个王子战死,重要战略盟友吐谷浑降唐。此战是对吐蕃的沉重打击,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带对唐朝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其对河西地带的威胁已基本解除。之后,王将军行军千里增援小勃隶,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并在此战中大胆提拔了当时还是青年将领的李光弼、郭子仪,后虽小勃隶再次叛乱,但大食慑于唐军军威再不敢出兵。王将军戍守边境几十年,有力的捍卫了大唐的安全。

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简介

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