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自称是开国君王后代,拿出族谱作证,专家看完说了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1收藏

老农自称是开国君王后代,拿出族谱作证,专家看完说了什么?,第1张

对于那些历代皇帝的后裔,也就是自己能在家族中很厉害,但是作为现在新中国的社会中的一份子,这样的祖先也只是炫耀的资本,其余之外不可能带来什么权利上的资源。而之前有一位老农来拿着自己的图谱让专家鉴定,说自己是“闯王”李自成的后代,可是专家一看族谱,就断言是“同名”而已。                         

在中国的历史上,称帝的皇帝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足足400多位,能在这2000年的时光中做一次皇帝也是不容易,而祖上要是能有这样一位皇帝出现也是莫大的光荣,要是祖先还是李世民、秦始皇这样的人物,那就更是了不得了。而开国皇帝更是值得尊敬,一般开国皇帝都会被后世冠以高祖、太祖等称号,即便是之后更替了朝代,后一个朝代的君主也会特别敬重前朝开国的皇帝。

这个老翁一上来就说自己是李自成的后代,而专家一下子就否决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李自成,在明朝末期,与女真族打的不相上下,打的明朝军队落花流水,这样的人物没有成为皇帝也是比较可惜的,但是人家自封为大顺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王朝并没有存在很长的时间就灭亡了。

而这个老人则说,当年被杀死的并不是李自成,而是而是昭侯李延,而真正的李自成早就逃到了乡下叔叔的家里,在那里一直活到了去世,而自己也是现在才拿出了这本族谱。至于谁说的是真的也不好评定,但是专家说的也不一定对。

按家谱溯源,李自成应该是西夏国王党项族李元昊的后裔支脉,后来迁居陕西省米脂县。李自成的父亲粗通文墨,中年以后家境刚刚宽裕,就娶了个小老婆,生了李自成。没几年,李自成的母亲染病身亡,随着父亲年老体衰,家境又败落下来。所以,李自成放过羊,当过铁匠,卖过馒头等,后来到银川驿站做了喂马的驿卒。总之,成年的路上李自成吃了不少苦。不过这些苦,与后来的际遇坎坷相比,实在不算什么。

一次犯错被下岗

李自成在银川驿站,虽然是喂马的,但也属于国家机构的正式员工,是吃皇粮的。明末的驿站功能已经异化,基本成为了接待各路官员及眷属过路旅游的接待站和招待所,所以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机构。崇祯皇帝上台后立即着手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为在驿站工作中有过传递公文丢失的过错,所以被优先精简。这样,一个体面悠闲的吃皇粮的饭碗就被打破了,李自成成为了“下岗职工”。

不过即使被下岗,李自成终其一生也都认为崇祯皇帝精简驿站这事是做得对的。因为李自成亲眼目睹了驿站的腐败,认为早就该精简了!

一次官司被拷打

李自成家境不富裕曾经举过债,向乡里的一位举人家借了高利贷,当时是有指望的,因为有驿站的正式工作和薪酬作保障。可是突然间就下岗了,举人家知道了立马催债并且串通好官府对李自成进行拷打,如果还不上债就将其下大狱狠狠整治。结果是李自成被亲戚们给保释出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后,李自成就约着侄子去把举人给“做”了。

两次失败的婚姻,两次被戴绿帽子

李自成的第一段婚姻,是在驿站工作期间娶的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是被大户人家连续2次休过的小妾,虽然很有姿色很漂亮,但是品性上不够安分。李自成家境一般,又想娶个漂亮媳妇,所以就不顾众人劝阻和她成了婚。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富裕的李自成偏偏又被下岗了,本就不安分的妻子更是嫌贫爱富,以致于和一个浪荡公子勾搭成奸。结果被李自成撞见,当场砍死了妻子。之后就是与举人家的官司,又砍死了举人,2条人命了,李自成只得逃到甘肃边防的兵营里去混。再后来,兵营里的士兵被朝廷征调期间杀死了克扣军饷的长官,李自成又随同众人加入了反抗朝廷的起义军。

在起义军里,李自成因为阅历丰富,有勇有谋,很快成为小头目、中层干部,后来又有了第二次婚姻。这第二次婚姻娶的妻子,应该说既聪明又能干,也深得李自成信任,被委任掌管农民军的军用物资。也许是李自成无暇风月,可惜这第二位聪明又能干的妻子,又与起义军里的一位将领有了暧昧,因担心李自成发觉以后没有好果子吃,两人竟然裹挟着李自成起义军的粮草辎重投降了明朝官军。据记载,这对狗男女后来在官军里混得也不错,甚至在崇祯死后的南明政权里成为了重臣,此是后话。

两次结结实实被戴了绿帽子,李自成在情场上简直就是个倒霉蛋。

崇祯十六年,逼近京师的李自成开始注意安抚流民,他出资号令农户“给牛种,务农桑,垦荒田”,可以说此举令他获取了一定得人心,然而一切并未持续多久。真正攻入京师,坐在紫禁城那张龙椅上时,李自成开始眼花缭乱了,这座沉淀了无数奢华和荣耀的皇城,具有世间最大、最无形的威力,令李自成的铠甲瞬间飞灰湮灭,他开始松懈下来,搜集宫女选嫔妃,赏赐诸位大将等等。

可以说彼时闯王及手下都被荣华富贵牢牢俘获了,这令人想到了汉高祖刘邦,他几度死里逃生攻入咸阳,当踏入秦皇宫殿时,狡猾老练的刘邦也被打败了,他沉醉在富贵乡不愿见手下,不愿听没完没了的破事,那一刻,什么也比不上无上的奢华和温柔。

李自成在宫城内沉浸了月余,一切就迅速破灭了。山海关外,誓要取中原之地的满清,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正携手杀来。大顺军节节败退,李自成收拾行装,万般不舍的离开了让他又爱又恨的紫禁城,再次踏入了茫茫无尽的逃命生涯。

在满清步步紧逼的围剿下,李自成一路败退,最终他来到了湖北九宫山,未料,这里竟是他的终结地。在九宫山,名噪一时的闯王神秘消失在历史上。史书对李自成的下落记载也颇为多样,《明史》说其死于九宫山,而乾隆年间的《李自成传后》却指出,李自成乔装逃命,夺入“夹山”出家为僧,最终在庙中寿终。

那么当年躲入九宫山的李自成到底遭遇了什么,他到底是死了还是隐遁了呢?遥遥数百年已过,很难再找到真相,但历史总是这样,会为后人留下一些线索。早年间,甘肃兰州青城镇突然有大批学者远道而来,他们皆是到镇上一个偏僻的山村,拜访一位叫做李文生的老人。

老人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但十分健谈,他向来访的专家一遍遍讲述自己祖先的经历,一遍遍展示一本十分古老破烂的《李氏家谱》,原来这里竟然记载了闯王李自成最后的下落。李文生老人的家谱记载显示,他是李自成叔父李斌的14代玄孙。

家谱明确记载,李自成被逼出京师后,就一直在安排退路,他命亲信伪装成商贩,将几十年累积的财宝都设法运回了兰州,在察觉无望东山再起时,他决定迅速抽身,和哥哥离开了大队人马,逃回了兰州。这一代百姓十分仰慕闯王,对其有一种自来的保护,李自成躲入深山避世,直至终老。

经过鉴定这本家谱编纂自康熙年间,历史非常久远了,而且清朝年间的各种传说都偏向于躲入深山出家为僧的说法,可见并非空穴来风,也许当年死在九宫山的,仅仅是李自成替身罢了。当然家谱的记载只能被视为一种线索,在没有考古佐证的情况下,还不能代替史料。闯王李自成的最终下落,也只能寄希望于考古发掘,才能真正揭开这一历史谜团。

崇祯二年,李自成起义。不久,他跟随闯王高迎祥四处征战。他不但作战勇猛,还有谋略。荥阳大会时,他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建议,受到了各部首领的赞赏。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成了新的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因此,他的部队迅速扩大到百万人,成了起义军的主力。崇祯十六年,他在襄阳称新顺王,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部队,乘胜攻占了西安。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起义军攻占了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领八旗军与吴三桂联手,在山海关内外同起义军交手。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带领部下在河南、陕西一带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三月,大顺军占领了武昌。李自成本打算乘船东下,夺取东南地区以作为抗清的根据地。由于部队未做好充分准备,清军从水陆两路袭来,他仓促放弃武昌,向东南进发。五月初,大顺军到达通城九宫山时,李自成率领20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误杀,其尸首被秘密埋葬。

根据《明史》、《乾隆御批纲鉴》等史书的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然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一直存在争议。

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上奏说,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村民抓获后,没有办法逃脱,故自缢而死。但是,李自成久经沙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他坚强果敢,不可能自杀。

清初史书《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到达九宫山后,命将士留在山下,独自一人上山拜谒元帝庙。村民误以为他是盗匪,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从其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他立即倒地不起,村民一拥而上,砸碎了他的脑袋。村民搜刮李自成身上的钱物时,发现了金印,才知道杀错了人,大惊,仓惶逃走。

还有人说李自成没有死,而是隐居在甘肃青城镇。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中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得出了一个全新的结论。李自成兵败后,打扮成和尚,投靠了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他,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中,死后被安葬在龙头堡子山下。

但经过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的李自成除了姓名与闯王李自成相同外,其籍贯等信息均不相同。不过,不排除李自成逃走后改编了身份信息的可能。最终李自成是不是隐居在青城,还有待考证。

李自成号称闯王,他的一生也是非常传奇的,但是除了他在事业方面的成就,李自成的家庭却出了很多的问题,让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绿帽王。说到这里很多人应该都已经猜到了吧。李自成先后有过四个妻妾,然而前两位居然都给李自成带了绿帽子。究竟是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有两个老婆都背叛了李自成,她们又是和谁好上的呢?李自成发现这些事情之后又是怎么处理的,她们后来又是什么结局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李自成有几个妻子

李自成既然能成为农民起义军领袖,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有一定的英雄气概,但是,李自成也是非常悲催的,前两任妻子,先后背叛了他。

李自成第一任妻子名叫韩金儿,韩金儿因为与盖虎私通,被李自成杀了。

李自成第二任妻子是邢夫人,邢夫人很聪明能干,负责管理农民军的军用物质,但是,她后来和李自成部下一个叫高杰的私通,因为害怕被李自成杀掉,他们投降了明军。

《明史》记载:贼将高杰通于自成妻邢氏,惧诛,挟之来降。

据说,邢夫人负责管理分发农民军的兵器和粮草,高杰到邢夫人这边办理交割手续,邢夫人看到高杰高大英俊,就和高杰私通了。

而高杰据说是因为邢夫人做事很干练,很有能力,才敢和邢夫人私通,他常对人说,邢有将略,吾得以自助,非贪其色也。

意思是说他老婆虽然很漂亮,但是,有大将之风,才智还在容貌之上,这是她吸引我不顾性命危险跟她在一起的原因。

李自成第三任妻子高氏,据说叫高桂英,李自成称帝后,封她为皇后。

《明史》记载:二十九日丙戌僭帝号于武英殿,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

李自成第四任妻子窦氏,据说叫窦美仪,是明朝的一个宫女,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封她为妃。

这里,重点只讨论李自成的前两任妻子,为何会背叛他?

2、为何两个妻子都背叛;李自成

李自成既然是英雄,肯定气质不凡,据《明史》记载:自成为人高颧深幽页,鸱目曷鼻,声如豺。

也就是说,李自成高颧骨,深眼窝,眼睛像老鹰,鼻子像蝎子,声音像豺。这是典型的一个枭雄形象,非常有特点,相貌说不上很帅,但至少很酷,是个型男,可是,他的两个老婆都先后背叛了他,和别人私通。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李自成不好色。

根据《明史》记载: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

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李自成是一个一心为事业打拼的人,不喜欢喝酒,也不喜欢女色,生活也很简朴,能与部下同甘共苦,是一个典型的好男人形象。这与李自成出身贫苦有很大关系,李自成过惯了艰苦朴素的生活,本色不改。

然而,李自成不好酒色,这恰恰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的两个妻子受不了,于是,先后跟别人私通了,就算你是闯王又怎么样?对她们没心思,没兴趣,她们当然要变心了,否则,她们图什么?

3、李自成的死因争议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清初的公私著述如《明史》、《乾隆御批纲鉴》、《绥寇纪略》、《见闻随笔》、《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剩事》、《所知录》、《甲申传信录》、《明末纪事补遗》、《明亡述略》、《永历实录》等诸多史籍所记载。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存在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少数史料也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显示,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陆续发现的大顺档案记载李延为大顺昭侯,不是李自成。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通城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而程九伯的宗谱明确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脊岭下,根本不是李自成,而且牛脊岭也不属通山九宫山范围。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经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李自成除姓名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相同外,其余与李自成的籍贯、故里和祖辈、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显然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

简介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生平

李自成,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 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 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兵变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征战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 李自成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

称王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入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2],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3]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4],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5]。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国内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白银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覆灭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于1645年神秘消失。

民族相关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李自成两次称帝都以李继迁为太祖 第一次称王于西安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 "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 第二次称王于北京武英殿 《鹿樵纪闻》: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 甲午申刻,传示次日郊天即位,亦多束驮金帛,纷纷而去。乙酉,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曾创立了一些礼仪制,主要是结合历代朝廷和自身党项民族的生活礼节,使其礼仪大气而庄重大方 李自成修改明朝礼仪制度 《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一系列制度 《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李自成第十五代孙,中国明史研究会会员李志强:"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跋氏,至今,闯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习俗,这对研究西夏及党项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作用"。太平村李自成后裔至今仍保持原民族的特性、相貌和"秃发"习俗,尤其一些老人仍在保持着和当初建立西夏王朝主体民族党项人的"秃发"习俗,村里的人大多体格强壮,力气大,男丁习武之风较为普遍。 西夏专家唐荣尧先生苦心研究西夏党项民族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他跑遍了大西北党项民族、羌族人的发源地和隐居地。从高原到盆地,从沙漠到草地,行程数万公里。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上过青藏高原,去过尼泊尔山区;在唐荣尧先生的研究中,确认李自成是西夏党项民族,在西夏研究中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李自成》的作者教授历史学家姚雪垠到李继迁寨考察过,在他的历史名著《李自成》一书中(第四卷第十六章),这样写道:"李自成骑马走进皇城以后,几年来要取代明朝的梦想今日实现,一时志得意满,心花怒放,此时此刻,在马上他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久将平定 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 历史教研员纪连海:"因为我们都知道李自成不是汉人,李自成是党项羌族人。"“可以肯定的是,出生于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今属横山)的李自成的祖先应该是党项羌族人——也就是说,李自成应该是党项羌族人的后代 。" 陕西历史研究所专家李登弟和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原馆长申长明:"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太平村发现整理的《李自成家谱》表明,李自成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的后代,系党项族。" 著名作家丁玲: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才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丁玲家珍藏的龙凤双耳玉扁壶、童子驭鱼玉雕及玉琮、玉耳杯等数件宫廷器物。丁玲的几位叔伯兄弟讲:“他们是李自成的后人”。丁玲生前也曾说过:事实就是如此嘛。1939年,身置陕北的丁玲对斯诺夫人说:“来这儿以前,我总是睡不着,可是现在睡得很香甜,也变胖了,莎菲的浪漫气息已成枯死在书页间的明日黄花,在这里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李健侯在《永昌演义》说:自成定都西安后,首先“追王其先代,以李继迁为不祧之祖”。 米脂李自成研究会成员,政协委员高埃飞在<《李自成——党项羌人后裔》:李自成拿下西安,建立大顺王朝后,把西夏太祖李继迁立为不祧之祖,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李继迁寨现称李继先。我以为是李继迁的后人们出于对祖先的尊重、爱戴和纪念,不愿直呼其名而取其谐音,或者直接承认其为自己的先祖才这样命名的。总之,此地的李氏族人可以肯定是党项羌人的后裔。也就是说,李自成的祖上无疑是党项羌人。 历史教授作家姚雪垠著的《李自成》第四卷 第十六章:①西夏国――我国古代一支少数民族名叫党项,属于羌族。党项人以姓氏分为许多部落,拓跋一支势力较强,唐末居住于今宁夏、陕、甘边区及与内蒙古接壤一带。其部落首领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传了七代到李继迁,自称夏国王。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于 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传国将近二百年,于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士也与汉族同化。李自成是米脂县的李继迁寨人,称李继迁为始祖,听以他虽系汉族,却是西夏国的羌族后裔。

殉难杂说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李自成(1606一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省米脂人。据记载,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宫山转战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遂葬于此。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名石桥之一。青石叠砌,五拱并置,长40米,高5米,宽5米,设计大方,结构坚实,卓跞宏伟。经历百余年风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荡漾,夹岸树木,烟霞掩映,异景别趣。

李自成行宫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这是已在几年前举行的全国研究李自成座谈会上专家得到的答案。然而,李自成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明代李自成传》也未能揭示李自成如何去世的。近年来,关于李自成之死有以下几种说法:

上吊致死

这是根据清军阿吉格向朝廷所作的报告,报告中说:“李自成逃跑时,只带了20个士兵。被村民们困住了,脱不了身,所以上吊自杀了。”

然而,后人认为李自成是久经沙场的刚毅之士,没有自杀的可能。此外,阿吉格的奏报口说无凭。

战死沙场

通山县志记载:“被程九伯在小源口杀害”。然而,程九伯的家谱是这样记载的:杀害的是一个叫李延的人。那么李延是谁呢?他们是同一个人吗?

然而,在查阅李自成家乡的《米脂县志》、《延安州志》等史料后,里面有记载很多李自成的小名,唯独没有引用李延。

被村民误杀(就是本题中的观点)

清初,李自成率领20名士兵逃到九宫山。他让士兵们留在山脚下,自己去山上拜庙。当地村民发现庙里有人,以为是强盗。当李自成跪拜时,村民们用锄头一下砸伤了他的头,李自成当即晕倒。

就在这时,村民们冲了上来,砍了李自成的首级。当村民们搜李自成身上时,发现了他的“官印”,村民们才知道杀错了人,于是惊慌逃跑。

从这个记录来看,李自成确实是被村民误杀的。

和程九伯肉搏致死

康熙年间,有个叫费密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做《荒书》,其中写道:“当李自成带领18名骑手翻越九宫山时,一位村民们以为是小偷来了,就带着一群村民杀死了李自成的18名骑兵,李自成赤手空拳与村民程九伯搏斗。

程九伯并不是他的对手。李自成骑在程九伯身上。看见地上有一把刀,想拔刀杀死程九伯,可是没想到刀子被血渍浸透很滑,一时没拔出来。就在这时,程九伯的侄子从后面用铲子打了李自成的头,李自成当场死亡。

隐退青城山

这是李自成亲属相信的答案。

康熙3年,在青城山发现了一本《李自成家谱》,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全新的结论:李自成逃亡时,乔装成和尚,投靠在陕西榆中青城的叔叔李斌家中。晚年,李自成住在青城山,直到死去,葬在龙头堡下。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人称闯王,生于公元1606年,原名李鸿基,小字黄来儿。他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羊,在他父亲去世后,就在驿站当马卒,负责照看马匹。后来因为丢失公文而被撤职回家,家里贫穷,李自成经常借钱维持生计,丢了工作的他最终因为换不起债主银钱而被告到官府。官府判处他死刑,被亲友救出后,将告他至官府的债主杀死。回家之后,又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同村汉子偷情。李自成哪里受得了这个,一气之下,又将自己的妻子杀死。背负了两条人命的李自成,为了活命,最终到甘肃甘州投了当地的起义军。

后来又转投至闯王高迎祥麾下,李自成作战勇猛有位,谋略过人呢,很快受到高迎祥器重,在荥阳大会时,又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赞扬,在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自此,开启他作为一代闯王的传奇人生。世人都知道,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逼得明末皇帝自缢于眉山,成就如此之大,那么这位最终没有坐稳江山的大顺皇帝是怎么死的呢?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入住紫禁城,大明政权从崇祯自缢而死后被李自成推翻。同年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两兵夹击下,最终战败退出北京。战败后,李自成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遇难。李自成是怎么死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自说李自成是上吊而死的。这种说法,是依据清军统帅阿济格的军情奏报来说的。……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对此说法,后人多认为不可信。因为李自成领军多年,征战四方,抗压能力不至于这么弱。

二、说李自成被程九伯聚众围攻后战死。《通山县志》中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就是说程九伯聚众在小源口将贼首杀死。但是《程氏宗谱》记载的却是: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这里只说了李延,而不是李自成,经史料查证后李自成又没有李延的这个别名,所以这种说法实在不好判断。

三、李自成是被当地村民误伤致死。吴伟业《绥寇纪略》中和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都说:李自成率兵路过九宫山岭,在独自一人上山祭拜元帝庙时,被村民误以为是盗匪,被村民围攻,然后徒手不敌之下,被荷锸击伤头部而死。

四、蝉隐,就是改头换面出家当了和尚。这是1981年后新出现的说法,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出现一座古墓,里面的死者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也与当地习俗不一样,而里面的种种物证都使得考古人员认为,这个墓主人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便是明末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不过,有人提出异议,说李自成陕北口音明显,再加上他一只眼睛又瞎了,相貌特征很明显。但是根据史料,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甚秘,又带给了人们疑问。

五、在青城归隐山林,这是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李氏后人的一本抄修于康熙年间的《李氏家谱》,经过研究,认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成和尚投靠了他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最后葬在了龙头堡子山下。

六、化名曹国公的说法,这谁一种新的说法。说李自成兵败后化名曹国公,在万古金城蛰伏6年,后来被内部叛军杀害,死于湘粤之途,马背之上。死后葬于金城山的山岭中,后迁至佛地凑云山,在当地流传的一首隐诗中,前三山,后三山,面前流水转九弯;左有青龙倚皇榜,右有白虎朝马山。

就隐藏了李自成的墓地之处。这么多种说法,让李自成的死越发显得迷雾重重,相信随着更多史料的出现,李自成是如何死的一定会有一个肯定的说法。也许是这几种说法的一种,也许是另外一种死法。

老农自称是开国君王后代,拿出族谱作证,专家看完说了什么?

对于那些历代皇帝的后裔,也就是自己能在家族中很厉害,但是作为现在新中国的社会中的一份子,这样的祖先也只是炫耀的资本,其余之外不可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