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家谱字辈大全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徐氏家谱字辈大全,第1张

据说是从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东城乡迁出。迁出祖人叫开元(1288年--1385年),弟兄四人分别是开堂、开能、开元、开礼,开元的父辈三人分别是芳远、芳连、芳达。

家谱里面的部分字辈:开福悦德永,闻鹏继建化,升宽良振周,龙应国家兴,文章本性道,源流世泽长,乾坤悠久存,恒卫同光莹,先武威昭著,后支述贤林。

我是樊登读书福建执行会长徐君宝,这是我“每天1篇文章”的第496篇文章(2019年8月1日)。

辑修宗谱,编写家志。古往今来,流传已久,为使中华民族振兴。徐氏永盛,特制定宗规十则,凡我宗支后裔人筹,当似铭记。

(一)辑谱系,修谱宗者,乃以表功宗德之源。下以仲敬祖尊宗之意,达到承上启下,光前裕后,繁荣昌盛,代代相传。

(二)尊祖训本宗支能绵延百世,源源流长,乃是我祖先。严守组训代代言传身教的硕果,劝忠劝孝为立行修身之本。训耕训读为承家保世之本。

(三)尊法纪,知法守法乃我中华炎黄子孙应尽之责,立身之本。违法乱纪法制难容,回导致身败名裂,即辱祖先英灵,又遭世人唾骂。尽心尽职,荣祖耀宗,方为世人所敬仰。

(四)养父母,尊养父母颐养天年,乃人子之道,父母即老,敬俸尤须要勤。凡人子者对年老父母要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五)教子孙子女非个人之财富,乃国家之未来,关心下一代成长,做父母的应尽之责。子女年幼教育更当用心。不可存在不教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重男轻女思想不可有,男女都一样,都要培养成心地善良,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六)亲邻里要文明处世,忠厚传家,仗权势压乡里,岂是好汉,重资财,薄有情,不算英雄。

(七)爱劳动承家守业,劳者兴、惰者败,农业乃是立国之本,人民衣食之来源。故立业应以农为主,不论经农、经工、经商都应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奋发进取,努力向上。

(八)崇节俭治家莫如俭,凡创业之人,身历艰辛,都知创业之艰难,子孙承家守业,也应把勤俭持家之美德代代相传。

(九)立排行目的在于正伦理,辨尊卑,序长幼,联支系,使后人知晓。一。家一姓同出乃祖乃宗,免致后代支大丁多,排行紊乱,下代与祖上同名有犯祖违者,故拟定。

(十)赌博乃大害之一,易荒废时光,使人懒惰,故凡本宗族之后代不宜参与也。

“江南说”

(据河北枣强县徐小寨村徐氏族谱)

明代初年,吾始祖徐之善之曾孙徐恒等,随大批移民自江南桃盐村汇集于山西洪洞县,从洪洞县向各地分发,徐恒等徐姓50人(这50人徐小寨村家谱记载祖籍为江南桃盐村,其他家谱记载祖籍为江苏昆山)被分发到河北枣强县,再等待“枣强分丁局”的分发。不久,徐恒等徐姓5人被留居枣强县,其余45人(过德州路死一人)被分发到山东省。去山东的45人中有居住山东临朐县者,有居住山东汶上县者,有居住山东寿光县一湖边者。唯住寿光县者是我徐小寨村徐氏近族——徐之益之曾孙(名无考)。

根据徐小寨家谱记载,央上庄徐氏迁自枣强之说是正确的,但不是洪桐县人,也不是枣强人,祖籍是江南桃盐村。我央上庄徐氏与枣强县徐小寨村徐氏是同姓同宗。(今寿光李家坞村徐氏为徐龙后代。)

“江苏盱眙说”

另有记载:我徐氏从江苏盱眙县(属淮安市)出发,经山西洪洞、河南到河北枣强。由此说,我祖籍应为江苏盱眙。

“江苏昆山说”

而又有海兴县检察院离休干部徐福荣先生保存有沧州、黄骅、静海三门联谱徐氏宗卷,该族谱从唐朝至今已续修十五次,记录三门徐氏两千多年的延续。由徐丹亭老先生于光绪八年(1882)撰写的第十一次谱序中获知:吾祖徐氏,自明初迁发山东已500余岁矣,当夫,始祖偕来,郡县逼迎,州司临门是皆奉文择迁,是出不得已也……。忽于道光十年,由苏州昆山县人士杰公分发山东,任沂郡之莒州,携带昆山徐氏族谱,因盐务得遇长邑徐公讳止敬者,嘱遗昆山谱序一纸,后序详注:自明正德十年,由原籍昆山籍寄松江府华亭县斯恒徐公,出任冀州,由枣强分丁总局,查出迁自昆山徐姓除枣强坐留五丁,过德州路死一丁,此外发往山东共计四十四人,遂令子到东按册寻查,其所在州县村庄,与现时大同小异,但局册损坏,尚有十六丁无可稽查,而考当时各支谱序,其皆迁自直隶枣强,并以所列年月及相传辈数计之,俱各针缝相对,若合符节,同族而来无可疑矣,于是,恍然大悟,而知吾氏自分,无相越情有独挚者,是皆一脉相传,天性自出于自然者也,夫是序也。不闻于数百年前,而忽得于数百年后,岂非。

据徐氏三门联谱编委会主要成员徐文甫先生介绍,山东四十四支昆山籍徐氏先祖于明永乐二年由洪洞经枣强分丁总局分发山东准确无误,永乐二年是移民规模最大的一次。只要是永乐二年移民的徐姓分布于冀鲁边区(无棣、海兴)的,在四十四支局册失考的十六丁之内是可信的。(该说中四十四支徐氏有无我支徐氏,有待考证)

安徽淮北丁氏来历

辈分的两种说法:

一、随安徽蒙城丁氏字辈:“宣锡广训福仰再怀配适作兆培良尚庆学继存汉乐效安从”。

蒙城县《丁氏家谱》民国8 年(1919 年)修。始祖丁齐,原籍山东兖州阳谷县,元末迁居坛城前三代单传,第四代六子,嗣后繁衍十三门支。合族公议,后代人用名(大名)均按企、仰在、怀、佩、延、作、兆八个字循环使用,家谱录入11205 人,其中文生以上332 名,任九品以上官职的69 名。丁氏姓氏观念较强,13 门祖支,已传20 余代,迄今辈分不乱。清代族人集资在县城建丁氏宗祠(今蒙师附小),定期议决族内大事。1980 年聚族而居的丁氏自然村镇46 个,12 万人

二、原籍山东省阳谷县。其始祖丁齐,字日跻,元正议大夫,元末迁居蒙城县坛城集。到了4世,兄弟6人,最小的名贵,字士能,“明天顺年间,当太平无事时,常往来于宿蒙,后遂于宿之相右黄里村家焉(《丁氏家谱·序》)。”至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丁氏由蒙迁宿已有500余年,历传21世,户口千余家。

《泾川徐氏宗谱》

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藉手一时,十乐也。

并不妨互勘之,互白之,是亦经其事者所不敢自欺。

有关徐姓家谱的编纂原则和要求,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两部家谱的凡例看个大概。这两部家谱分别为:《洞庭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家谱修成之后,印数是固定的,编号分颁给族内有关人员保管、珍藏,并有详细记录。保管者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慈南徐氏宗谱》就有这样的规定:“一每岁元旦藏谱者各携谱至宗祠,当众验阅一过,随给馒首两枚。二逐年春秋两季,将谱各向日翻晒,以免蠹蚀鼠伤等情。三各房分藏之宗谱,如有藏贮不谨,蠹坏遗失者,作不孝论。四统谱归宗长掌管,以备族人检阅。但检阅时必须在宗祠,点烛、焚香、沐手敬读,以照诚谨。珍视之情,跃然纸上。在其他宗族的家谱上,也都有类似的不准外借、盗卖的规定。如有违犯,惩罚是逐出宗族。

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族。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或人谱的内容,如养子,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收录。

《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涵量。其他如《慈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

徐氏家谱字辈大全

据说是从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东城乡迁出。迁出祖人叫开元(1288年--1385年),弟兄四人分别是开堂、开能、开元、开礼,开元的父辈三人分别是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