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字陶氏林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2收藏

改名字陶氏林字辈,第1张

陶林红 陶林朋 陶林强 陶林超 陶林源 陶林健 陶林艳 陶林超 陶林锋 陶林伟 陶林延 陶林钰 陶林鑫 陶林凯 陶林行 陶林其 陶林磊 陶林超 陶林毅 陶林乙 陶林芳 陶林博 陶林诚 陶林冬 陶林明 陶林安 陶林爻 陶林亮 陶林镜 陶林琛 陶林晖 陶林韬 陶林洋 陶林中 陶林璐 陶林鑫 陶林灏 陶林阅 陶林伟 陶林明 陶林南 陶林郡 陶林卫 陶林宝 陶林灿 陶林涛 陶林絮 陶林鑫 陶林金 陶林斌 陶林乐 陶林续 陶林爽 陶林璐 陶林正 陶林宏 陶林宇 陶林舟 陶林丞 陶林波 陶林楷 陶林涌 陶林华 陶林彪 陶林铎 陶林俊 陶林刚 陶林锦 陶林达 陶林楚 陶林超 陶林晶 陶林飞 陶林超 陶林友 陶林名 陶林哲 陶林淋 陶林露 陶林颖 陶林涛 陶林勇 陶林鳞 陶林珏 陶林贺 陶林鑫 陶林明 陶林宏 陶林瑛 陶林哲 陶林晓 陶林清 陶林勋 陶林飞 陶林昆 陶林斌 陶林锐 陶林硕 陶林凡 陶林亮

没有。自古言官是不能处死的。

明朝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

明朝是科举的⿍盛时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贡⼠,贡⼠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排列名次。殿试录取分三甲:⼀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及第;⼆甲赐进⼠出⾝,三甲赐同进⼠出⾝。⼀、⼆、三甲统称进⼠。

陶仕宗:永乐⼗年(14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31名;

陶圭:永乐⼗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试⾦榜三甲16名;

陶元素:正统元年(143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6名;

陶铨:正统⼗年(144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名;

陶复:景泰⼆年(145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56名;

第 2 页

陶镕: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26名;

陶玺:天顺⼋年(1464年)甲申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

陶永淳:成化⼆年(146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51名;

陶琰:成化⼗七年(148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8名;

陶嵩:成化⼆⼗年(148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缵:成化⼆⼗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86名;

陶怿: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81名;

第 3 页

陶煦: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4名;

陶照: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02名;

陶廷威: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试⾦榜⼆甲第71名;

陶谐:弘治九年(149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

陶骥: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名;

陶⾦: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76名;

陶麟:正德六年(15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93名;

第 4 页

陶俨: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48名;

陶滋: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33名;

陶廉:嘉靖⼋年(152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5名;

陶谟: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22名;

陶钦夔: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42名;

第 5 页

陶⼤年:嘉靖⼆⼗年(154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83名;

陶⼤有: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40名;陶钦皋: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79名;陶承学:嘉靖⼆⼗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名;

陶天忠: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陶应龙: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临:嘉靖三⼗五年(155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2名;

陶幼学:嘉靖三⼗⼋年(1559年)⼰未科殿试⾦榜⼆甲第28名;陶⼤顺: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甲第69名;陶

第 6 页

允淳: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允宜:万历⼆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44名;

陶明礼:万历⼗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2名;

陶望龄: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嘉璋: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登:万历⼆⼗年(15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30名;

陶⼈群:万历三⼗⼆年(1604年)甲⾠科殿试⾦榜三甲第243名;陶朗先:万历三⼗五年(160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29名;陶珽: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48名;陶镕:万历三⼗⼋年(1610

第 7 页

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4名;陶崇道: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23名;陶尔德:万历四⼗⼀年(1613年)癸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陶起虞:天启五年(162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2名;

陶廷烨: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嘉祉: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18名;

陶元祐: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陶履卓: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34名;陶作楫:顺治⼗六年(1659年)⼰亥科殿试⾦榜三甲第112名;陶

第 8 页

虞飏: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0名;

陶式⽟:康熙⼗五年(167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17名;陶⼠铣:康熙⼆⼗七年(1688年)戊⾠科殿试⾦榜三甲第31名;陶⾃悦:康熙⼆⼗七年(1688年)戊⾠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第 9 页

陶尔穟:康熙三⼗年(169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14名;

陶彝:康熙三⼗九年(1700年)庚⾠科殿试⾦榜⼆甲第46名;

陶元运:康熙四⼗五年(1706年)丙戌科殿试⾦榜⼆甲第49名;陶国奇:康熙四⼗五年(170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成:康熙四⼗⼋年(170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35名;陶贞⼀:康熙五⼗⼀年(1712年)壬⾠科殿试⾦榜⼆甲第4名;

陶必达:康熙五⼗⼀年(17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7名;陶德焘:康熙六⼗年(1721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试⾦榜三甲第20名;

陶思深:乾隆⼗年(1

陶其愫:乾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1名;陶鉴:乾殿试⾦榜三殿试⾦榜⼆甲第6名;

陶运和:嘉庆⼗三年(1808年)戊⾠科殿试⾦榜

陶⽂植:嘉庆⼗四年(1809年)⼰巳恩科殿试⾦榜三甲第26名;陶廷皋:嘉庆⼗四年(1809年)⼰巳恩科殿试⾦榜三甲第44名;陶镕:嘉庆⼗六年(181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66名;

陶克让:嘉庆⼗六年(18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27名;

陶廷杰:嘉庆⼗九年(181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25名;

陶惟辉:嘉庆⼆⼗⼆年(1817年)丁丑科殿

第 14 页

试⾦榜⼆甲第35名;陶际清:嘉庆⼆⼗四年(1819年)⼰卯恩科殿试⾦榜⼆甲第81名;陶⾦烇:嘉庆⼆⼗五年(1820年)庚⾠科殿试⾦榜三甲第95名;陶青芝:道光⼆年(1822年)壬午恩科殿试⾦榜⼆甲第73名;

陶沅:道光⼆年(1822年)壬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68名;

陶福恒: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殿试⾦榜⼆甲第7名;

陶沄:道光九年(182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15名;

陶⽂潞:道光九年(182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6名;

陶春元:道光⼗三年(1833年)癸巳科殿试⾦榜三甲第6名;

第 15 页

陶庆增: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恩培: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11名;

陶汶: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48名;

陶銞:道光⼆⼗七年(18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69名;

陶松⼭: 道光⼆⼗七年(1847年)丁未科武殿试⾦榜三甲第29名;陶绍绪:道光三⼗年(185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50名;

陶云升:咸丰⼆年(1852年)壬⼦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7名;

陶宝森:咸丰六年(1856年)丙⾠科殿试⾦

第 16 页

榜三甲第28名;

陶模:同治七年(1868年)戊⾠科殿试⾦榜⼆甲第47名;

陶福同: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6名;

陶⽅琦: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69名;

陶锐: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128名;

陶清安: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138名;

陶缙绶: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9名;

第 17 页

陶家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80名;

第 18 页

陶福祖: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试⾦榜⼆甲第66名;

陶守愚: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13名;

陶福履:光绪⼗⼋年(18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联琇: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23名;

陶世凤: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40名;

陶邵学: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77名;

陶陈章: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武殿试⾦榜三甲第10名。

第 19 页

陶荣:光绪⼆⼗⼀年(189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78名;

陶之藩:光绪⼆⼗四年(1898年)戊戌科武殿试⾦榜三甲第79名。

注:标注红⾊者为武科进⼠。明清以来,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以励后⽣。虽反复核对,亦恐有误漏,敬请指正。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种制度。从隋朝⼤业三年(607)开始实⾏,⼀直到清光绪三⼗⼀年(1905)为⽌,历经1300多年。明朝是科举的⿍盛时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贡⼠,贡⼠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排

第 20 页

列名次。殿试录取分三甲:⼀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及第;⼆甲赐进⼠出⾝,三甲赐同进⼠出⾝。⼀、⼆、三甲统称进⼠。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趋没落。明清以来,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以励后⽣。虽反复核对,亦恐有误漏,敬请指正。

陶仕宗:永乐⼗年(14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31名;

陶圭:永乐⼗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试⾦榜三甲16名;

陶元素:正统元年(143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6名;

第 21 页

陶铨:正统⼗年(144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名;

陶复:景泰⼆年(145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56名;

陶镕: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26名;

陶玺:天顺⼋年(1464年)甲申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

陶永淳:成化⼆年(146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51名;

陶琰:成化⼗七年(148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8名;

陶嵩:成化⼆⼗年(148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3名;

第 22 页

陶缵:成化⼆⼗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86名;

陶怿: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81名;

陶煦: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4名;

陶照: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02名;

陶廷威: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试⾦榜⼆甲第71名;

第 23 页

陶谐:弘治九年(149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

陶骥: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名;

陶⾦: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76名;

陶麟:正德六年(15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93名;

陶俨: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48名;

陶滋: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33名;

陶廉:嘉靖⼋年(152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5名;

第 24 页

陶谟: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22名;

陶钦夔: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42名;陶⼤年:嘉靖⼆⼗年(154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83名;

陶⼤有: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40名;陶钦皋: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79名;陶承学:嘉靖⼆⼗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名;

陶天忠: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陶应龙: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临:嘉靖三⼗五年(155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2名;

第 25 页

陶幼学:嘉靖三⼗⼋年(1559年)⼰未科殿试⾦榜⼆甲第28名;陶⼤顺: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甲第69名;陶允淳: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允宜:万历⼆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44名;

陶明礼:万历⼗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2名;

陶望龄: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嘉璋: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登:万历⼆⼗年(15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30名;

陶⼈群:万历三⼗⼆年(1604年)甲⾠科殿试⾦榜三甲第243名;陶朗先:万历三⼗五年

第 26 页

(160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29名;陶珽: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48名;陶镕: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4名;陶崇道: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23名;陶尔德:万历四⼗⼀年(1613年)癸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陶起虞:天启五年(162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2名;

第 27 页

陶廷烨: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嘉祉: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18名;

陶元祐: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陶履卓: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34名;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

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陶舍裔孙陶敦之后,分为丹阳和浔阳两支,繁衍到后来,成为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观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阳、浔阳之望。进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后裔繁衍广布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的城市乡村,尤以长江下游各地区为盛,另有九个少数民族陶姓子孙。泱泱中华,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时期,在来源方面,可知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将陶姓系于31位,也说明陶氏授姓特点鲜明,授姓时间早,原委脉络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较为昌盛。

字辈:  湖南宁乡陶氏字辈:河岳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广西鹿寨陶氏字辈:善积全家庆,恩孙世代昌。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世德刻成,九宗功庆,佑良人材,为国树和,奈乃家强。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懋守德,维宏加正字。

  安徽长丰陶氏字辈:积德传有庆,存辛理志强。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尚云佳运昌,英贤召其绪,端学茂儒修。

  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黑龙江绥化陶氏字辈:文崇忠信,圣化永传,学思悌道,一真万年。

  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

改名字陶氏林字辈

陶林红 陶林朋 陶林强 陶林超 陶林源 陶林健 陶林艳 陶林超 陶林锋 陶林伟 陶林延 陶林钰 陶林鑫 陶林凯 陶林行 陶林其 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