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潮汕了澄海李姓人,请帮查我的祖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1收藏

我是潮汕了澄海李姓人,请帮查我的祖先○,第1张

《潮汕百家姓》 李平田,李火德(唐李浦第27代孙、福建上杭丰朗开基祖)裔孙福建漳州人,号墩晦,生于宋咸淳元年(1265),元大德十年(1306)进士,任礼部员外郎,任满归梓,为避乱由漳州入潮,定居潮阳新兴乡草场山龙尾(今和平镇)。其子孙分散居住于临坤、和平、凤山和棉城李厝巷、双望及简朴、两英、圆山、林招等地。李平田五世孙李龄,明天顺元年(1462)任江西提学佥事,其后代称为棉城桃花仙井学祖派,子孙多散居汕头、潮安、梅县等地,棉城居住人数较少。李平田裔孙李岩海于明万历(1608)迁徙今铜盂镇溪边村,其后裔再迁潮阳、揭阳等地。 明代江西提学李龄(潮阳棉城人)告老回乡于潮阳修建学宫,传播宫廷音乐;其后任广西付使的陈惇临带回宫廷赐与的一班乐师歌伎。故潮阳素以笙、萧、管、笛为主器的“笛套音乐”闻名。 2014-09-16 16:18:59 补充: 火德公,据我近日走访、考证。初步结论:火德系属于李侗五代孙,祖籍汀州宁化石壁(宁化县泉上镇李家坊)。有几份古族谱作为佐证:见谱系(长汀木德公房族谱)、《李氏族谱序》 道圣公(圣郎又名燔公),宋进士,枢密院副使,葬于清流县里田村内。生子孟公(又名奇公),孟公生子珠公,珠公生六子:金、木、水、火、土、田。珠公迁石壁,由于宋末兵乱未能在石壁久留,于是金德公留住淮土、禾口一带,木德公徙迁长汀开基,成为长汀李氏世祖,子孙居长汀、清流、长校一带,见谱系(长汀木德公房族谱)。火德公徙上杭胜运里丰朗乡开基,成为上杭李氏开基祖,其子孙布居闽西南、广东一带,是信甫位下最兴盛的一支,上杭火德公八世孙“崇诚、明善” 2014-09-16 16:19:08 补充: 一四零六年初修谱,由监察御史春陵何器于一四一一年撰写《李氏族谱序》记载:“……展谱而观,则知李氏乃陇西人也,因祖翁宦游至汀,遂家以汀之宁化属地李家坊(即泉上李坊),宋季鼎沸,火德翁徙于上杭之胜运里丰郎乡,宅柱石而居焉……” 2014-09-17 10:38:37 补充: 李氏四路入潮——浅谈潮汕李姓源流 李姓产生于商末周初,李原为理。李姓的始祖皋陶,据传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氏的曾孙,生于山东曲阜,曾继任东夷族首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舜为部落领袖,任命皋陶为大理(古代掌管刑狱的长官),后来称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狱著名于世,安定了社会秩序。后来以官职名称,命名为本族姓氏,称为理氏。 2014-09-17 10:39:07 补充: 李氏得姓3000多年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诸侯反叛,皋陶的后代理征任州官,出于忠心,虔诚地指出纣王的过失并劝其改正,结果遭到杀害。理征妻带着幼儿理利贞出逃,逃到废弃已久的旧城时,母子饥渴难忍,到处寻找食物,终于发现树上残存的果实(即“木子”),将果子采摘下来充饥,保存母子性命。母子俩辗转到达河南东部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定居下来。为了铭记“木子”保命之功,理利贞将木与子上下组成为李,作为自己的姓氏,改称李利贞。得姓至今已有3000多年。 2014-09-17 10:39:53 补充: 李姓人经历几次大迁徙 一、两汉时期,李姓人在全国各地又有许多新聚居点。如《史记·老子列传》记:李耳(老子)的孙子李宫,李宫的玄孙李假,在西汉文帝朝廷做官。李假之子李解,任胶西王刘太傅,留居胶西国治所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继而向南发展至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如东汉时交趾刺史李进,后落籍高要县(今属广东)。 2014-09-17 10:40:11 补充: 二、唐代李姓的南迁。唐代战乱频仍,避乱等诸多原因,有不少李姓人迁往福建、广东。主要有二次南迁:1、随陈政父子入闽。唐代初期,朝廷派遣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前往闽南平息蛮僚啸乱,后来其子陈元光继任,平定了啸乱局势。其中有不少李姓人辗转进入潮汕。原河南固始籍将军李伯瑶随陈政父子入闽开发漳州,功勋卓著,留守漳州。其子孙散处福建龙溪、漳浦,广东潮汕等地。 2、随王氏兄弟入闽。唐末及五代时,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及后在福建创建闽国。河南又有一些李姓人随王氏兄弟入闽,定居莆田、晋江等地,后又向西发展,分布于潮汕地区。 2014-09-17 10:40:29 补充: 三、“靖康之变”后南迁。北宋靖康元年(1126)冬,金兵攻破京都(今河南开封)。翌年4月,金国贵族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宗室等数千人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6月,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称帝,史称南宋。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迁,其中有许多李姓官绅士民,及抗金义军中的李姓人南迁。如李兴领导一支抗金义军万余人(其中不少李姓人),南渡归附南宋,及至流入福建、潮汕等地。

李姓一族起源于山东曲埠,在商朝末年,纣王无道,诸侯奋起反抗,李氏族群便逃难到河南苦县;又经历两汉,唐、宋的战乱,再向南逃避战乱,迁徙入福建、潮汕等地; 定居潮汕的有十多个李姓家族,其中李综家族先安居在潮洲城,他的五世孙李敏再迁居于荔湾都仙市里,即现今的澄海,所以李敏应是你的祖先; (李明山一族则定居于潮洲城内北门面线巷,他的第十代孙就是长实集团的李嘉诚);

  李

  2056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清)李东元等继修

  清光绪六年(1880)修民国十六年(1927)成都

  湖广馆衔大同印刷局铅印本 一册

  南京大学 四川重庆市图

  注:该族散居湖南、四川等地。

  2057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8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长申重修

  清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 一册

  北图(三部)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该族原棣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9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刻本并附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隶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补辑钞本记事至清咸丰十年。

  2060全国李氏族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 正白旗。

  2061北京宛平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文杞重惨

  清道光六年(1826)钞本 六册

  科图

  2062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宝晋纂修 李钟瑨校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延古堂李氏铅印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美国

  注:附清李京琦撰《延古斋诗存》一卷。

  2063河北汉县汉邑李氏族谱四卷

  (清)李惠苍等续修

  清同洽十二年(1873)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64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

  (民国)李维祺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二册

  河北大学

  2065河北卢龙李氏家谱二卷首一卷

  (清)李廷桢 李国钦等创修

  胶卷复制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河北卢龙县文

  2066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券

  (清)李畿屏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二册

  科图

  2067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民国)李士伟修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2068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坦安 李子炎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2069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源重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70河北青县李氏家谱

  清光绪十二年(1886)钞本 四册

  河北青县王镇店乡北张庄

  2071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鸿文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钞本 一册

  南开大学

  2072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清钞本

  辽宁图

  注:记事至清光绪二十八年。

  2073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

  (清)李树道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氏钞本

  辽宁图

  2074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桐文 李桐蔚等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交河马连坦睦堂铅印本

  三册

  北图(共四部) 历博 科图(二部) 历史

  所、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天津图 南开

  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辽宁图 辽宁大

  连市图 吉林大学(二部) 日本 美国

  注:李辉、李希莲创修於清乾隆三十八年

  2075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

  (民国)李俪洲等修

  民国四年(1915)太原撷华石印局石印本 四册

  美国

  2076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守和等修

  清道光七年(1827)钞本 一册

  美国

  2077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

  (清)李念达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尊制堂刊本 二册

  美国

  注:又名《李庄简公家谱》。

  z078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逢纶等增修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 四册

  北图

  2079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

  辽宁图

  2080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

  (清)李树德重修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2081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写本 四册

  美国

  2082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书签题《长白李氏家谱传》。

  2083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四卷

  清光绪七年(1881)钞本 六册

  美国

  2084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

  (民国)李鸿翥续修

  民国八年(1919)秩伦堂刻本 五册

  吉林大学 美国

  2085上海李氏家乘一册

  (民国)李曾耀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上海市文管

  2086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李植民 李植纯等六修

  民国十年(1921)木活字本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南京图 日本

  美国

  2087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李祖佑 李树则等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0)石印本 四册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z088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

  (清)李增孝纂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2089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

  (清)李怡廷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活字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无锡、镇江等地。

  2090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

  (清)王薇堂等修

  清同治元年(1862)载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091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嘉谋初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赐廉堂刊本

  科图 日本 美国

  2092江苏溧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永言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太尉庄(存卷16)

  2093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民国间稿本

  南京博

  z094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民国)李忠亮 李忠预纂

  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江苏丰县责娄乡大王娄村

  z095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卷

  (民国)李盘纂

  民国问纂修本 十六册

  江苏丰县刘工娄乡王平娄村

  2096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不分卷

  附考述一卷

  (民国)中国营造学社编辑

  民国间印本 一册

  历史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学(二部)苏州大学 中山大学

  宁夏大学 美国

  2097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

  (清)李金台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8江窦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李岳恺纂

  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9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

  (民国)李德森等修

  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本 八册

  上图

  2100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

  (民国)李明富等重修 馀步云刊订

  民国十二年(1923)刊本 四册

  吉林大学

  2101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祚康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立德堂石印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2102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卷

  活字本

  江苏泰兴县中华街一号(存卷4、6)

  2103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李道源述 李思聪 李竹溪等修

  注:一名《李氏族谱》。李维桢首修於明万历间。

  2104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箴编辑

  云南图

  2105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清)李云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古春堂刻 光绪三年(1877)

  印本 十册

  人民大学

  2106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清)李道鹏 李冰鉴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江苏南通博

  注:李文科首修于清康熙三十二年。

  2107江苏如皋西乡李氏族谱十二卷

  (清)赵冰 李松楼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赵冰陇西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李氏家乘》。李文若、李松岭等首修於

  清嘉庆四年。

  2108江苏镇江京口倪庄李氏重具备宗谱年表八卷

  (清)李家勋 李汝宽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八册

  湖北图

  2109江苏镇江京江李氏宗谱二卷

  (清)李士鏻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 睦堂活字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江苏镇江博

  日本 美国

  2110江苏镇江李氏支谱四卷

  (清)李宝熔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敦本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111江苏镇江京口李氏七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世系图二卷附山门派八卷唐冈派八卷

  (民国)李世勋等纂

  民国四年(19l5)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江苏镇江博 美国

  注:李一阳创修於明万历四年。

  2112江苏镇江京江李氏族四卷

  (民国)李福翔续编

  民国十四年(1925)培元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市图

  注:清道光十七年(1837)李署等创修。

  2113江苏丹徒新篡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承霖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历史所

  2114江苏丹徒新篡李氏续谱二卷

  (清)李慎观 李寿筠篡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善庆堂活字本

  历史所

  注:附《新纂李氏宗谱》四卷后。

  2115江苏丹徙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

  (清)李镛金续修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2116江苏丹徙陶裔李氏族谱二卷

  (民国)李永师等修

  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 二册

  美国

  2117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

  (民国)李培英编修

  民国六年(1917)本立堂刻本

  南开大学 苏州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此为三

  修。

  2118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

  卷

  (民国)李恭良 李锡纯等九修

  民国十四年(1925)介祉堂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2119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

  (清)李发忠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萼辉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2120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卷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松卜乡肇庄(存卷1-5、7-16)

  2121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

  (民国)李正瑾 李允垚等新修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辽宁图

  注:李文钦著首修於明天启元年。

  2122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

  (清)李新畲等修

  清咸丰四年(1854)活字本

  美国

  2123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

  (清)李翼清 李麟图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24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

  卷末一卷

  (民国)李庭鸿修

  民国元年(1912)李氏垂裕堂活字本 十二册

  江苏省档(一部存卷5,一部存卷16-18)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2125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希白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源远堂活宇本 十二册

  北图

  2126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

  一卷末一卷

  (民国)李达刚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衍庆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2127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翼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8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育增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9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李瑞陀 李林宝等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天叙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2130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

  (清)李传明主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衍庆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注:李昂等始修於明弘治初。

  2l31江苏武进石桥李氏宗谱六卷

  (民国)李金大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陇西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2132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

  (清)李兆庆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吉林大学(存五册)

  2133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锡奎 李洞等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34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

  (清)李廷荣缜

  清光绪十三年(1887)雍穆堂活字本 四十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为一百八十八卷首四

  卷) 江苏兴化县图(不全) 美国

  2135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

  (民国)李惕平修 李康复纂

  民国三十八年(1949)雍穆韦排印本 二十四册

  南开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崇桢问,此为十修。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  

山西运城:传玄学,伯阳志广继,世民开唐基,太宗三晋起,长安登宝殿,科选百才智,笃印宋鸿峰,华夏法典正。  

山西李氏:广运永孝常。  

山西李氏:桂林永庭士,春景金东生;光贵兰远逢,万事庆大清。  

山西孝义:贵仲成盛现,增启清开学。  洪桐祖籍: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  

山西李氏:金世学井,洪宪文成。  

山西运城:景耀慎克。  

山西平遥:可山秉世光清国。   

山西大同:连文元锦肇。  

山西交城:软登文大永秀,玉长尊廷立士广。  

山西平定:日英山明水秀。  

山西五台:唐如进广国春。  

山西介休:天应芳敷殿,国元如春(树)生;正显奇明贵,玉宝廷承登。  

山西平定:万恒华千德。  耕读堂李:翊庆定永嘉。(山西永济)   

山西喜鹊:玉春守俊。  

山西洪桐:玉亭茂树,尚传守成;克计广侯,昭燕培凡。  

山西李氏:源聚泰华,明阁昭霞;兴仁俭让,万世吾家。  山西洪桐:月成兴相道。  

山西洪桐: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扩展资料:

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 孝友睦姻,六行皆臧;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参考资料:

李氏家谱_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

李氏字辈谱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鸿先喜泰尧, 才发兴隆茂, 林应登文朝, 忠厚传家远, 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义礼智信, 天地元黄宇, 宙兰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 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 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 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 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 国、勋、业、秀、广;

13、福建: 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 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 簪缨甲第庆缠绵 ,南宫归获超今古, 兆楚人文极万千;

18、 华国才猷真裕俊, 经邦读列可光前, 云初祖尔原同气, 源远流长百世传;

19、 常绍前光修德大 家声远振诗书长;

20、 国治家齐维尔克昌, 存心宽忍百世其长, 兴宗耀祖富贵永强, 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 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 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 文运振明新 ,学道恢仙泽, 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 万、 鸿、 清、 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

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 ,任孝一正方, 元启天开宗, 易长文明辉, 先绪克定大, 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 天道显昭崇典则 玉成才美期登用 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51、万代朝天子, 大圣尊周孔, 嘉言启世儒,弼教歌熙绩;

52、万代朝天子,金阶玉殿行,少年如有志,永远立功名;

53、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54、宏、世、开、庆、胜、玉、春;

55、西、腾、登、尚、忠;

56、仕文武国中尚元,金玉兴隆永帧祥,才汉豪杰显育秀,富贵英华大吉昌;

57、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8、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59、启、登、朝、正、大、光、明、宗、祖、德、承、世;

60、纯玉振金生,九学光显文,殿传明世焕,万芳清春;

61、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百千,祖代昌荣,安居永远,忠孝才良,万世光显,高曾衍庆,祠裔维蕃;

62、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63、上仲孟季、文治玄邦、世必有子、国应宗昌、远法近守、永正贤良、道崇德盛、厚笃伦常、恢弘先志、启迪辉光;

64、正、亮、先、仁、德;

65、山依益世雨,继学仰锦品。国公天水茂,元德振家声。大本先忠孝,从延发正音。诗书登甲第,礼仪习光兴;

66、英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67、德、传、延、长、孝;

68、宝、玉、凤、振;

69、丰寿永德文,芳宝玉凤振;

70、元、枝、勋、在、锡;

71、新、宗、世、芳;

72、宏、承、贵、显、学、守、尊、光;

73、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继守学兰克广世传;

74、仲、?、建、淑、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75、克、作、合、祥、金;

76、大、义、必、尚、尧、仁、中、和、恒、孝、本;

77、华源文师,宗祖仁庭,永达逢茂,先安帮国,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绍道学,世延浮应;

78、浴、师、宪、培、法、承、钦、敬、持、循、广;

79、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80、世光孟行(仁)廷延宣,明最仲念信(文)士兴,元时家声礼乐先,均(善)嗣尚彦思孔子,应居春景道贤良,运启光昌宗本大;

81、克、盛、书、孟、修(或振)、长(或锡)、洪、庆(或福)、瑞、广、祥、宗、传、道、希、殿、安、效、华、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82、珠火朝君文,友笃宽松云,文大创景馈,树柏尚元荣------正德由来远,忠臣作儒生;

83、全、万、凤、庆、国,建、富、继;

84、世、守、海、孝、存、灵、圣;

85、玉、春、守、俊;

86、洪、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87、生、有、日、月、星、辰、瑞;

88、朝、纲、世、登、永、吉、大、昌;

89、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90、振、凤、玉、树、国、永;

91、流、芳、清、白、世;

92、月、成、兴、相、道;

93、克茂见兆增,树来延纪宗,永成世文明,续传焕之卿;

94、国文向其春,心正是子(瑞)荣,宗之必永胜,光大为家庭;

95、先、泽、远、志;

96、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

97、显令维泽毓,昌世远延年,绪德思恩广,绍忠庆吉贤;

98、玉福学廷荣,芝兰百世昌,忠厚传家远,诗书礼义长;

99、一、之、承、国、庆;

100、正学先光大, 逢开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时

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欢迎光临李氏族谱网!这是族谱续修页。

  广西荔浦县寨背村《李氏族谱》序及目录

  序

  李姓已是中国第一大姓,作为李姓子孙,无不为之而自豪。

  寨背李氏一姓,属陇西郡李氏。自明万历年间至今已四百余年,一脉相承,人丁兴旺。

  此前编修之族谱,过于简单,遗漏不少。现李弟宗支合族重修《李氏族谱》,从编排形式和实质内容来说,均达到一定深度,有着不错的收藏价值,从中可了解不少本族历史。

  “读史明志”,族谱就是一族之历史,多读多记,用心体会其中含义,明了编者的用心,对自己会有促进作用。

  2003年11月

  序

  欣闻本族重修族谱,甚喜。

  李氏宗族文化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编修族谱,制定族规、族训。

  李氏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民国年间仍重视,记得我年少时,曾见过老辈编修族谱。

  改革开放后,政策宽松,信仰自由,空闲之余,便追念先祖源流,有感先祖创立家业之艰难,惟有重修族谱,才能体现出后辈的感激之情。

  修谱的目的在于“尊祖收族”,让本族裔孙牢记先祖、尊敬先祖,加强宗族团结。

  重修李弟宗支《李氏族谱》,是本族半个多世纪的一件大事,现重修成功,相信能给后世留下深刻影响。

  2003年11月

  序

  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宗族有族谱。族谱,又称为宗支簿,是记载同族同宗一脉之繁衍。子孙后世欲知先祖渊源,必阅族谱,方能明晓先祖事迹,进而遵从族规、族训,世代相传。

  我寨背李氏一脉始祖李弟系唐太宗李世民第41代裔孙、入闽始祖李火德第15代裔孙,自明万历年间由西粤庆远迁至荔浦寨背,至今已400余年,繁衍子孙14代,多数裔孙仍居寨背,尚有分布全国各地,二十五世李子明、二十七世李先哲及后代定居台湾,外迁裔孙或事业有成,或家居平安,无不感激先祖之厚德庇佑。

  年幼时,常听本族老辈说起我李氏源自陇西郡,祖籍为福建上杭,是入闽始祖李火德之后,李弟自明万历年间迁至寨背开基创业,一脉繁衍。每想至此,追念先祖之情便油然而生。稍长,查阅有关资料,悉知本宗支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倍感荣耀,遂生修谱之念。

  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400余年,其间几修族谱,详情失记,仅存旧谱是二十四世李绍经于民国年间所修,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且旧谱仅追溯李弟前三代,与入闽始祖李火德支系有断层,实为遗憾。

  数年前,得知本族二十五世李子璞、李钟福两位老辈热心宗族之事,拜访后,受益匪浅。

  本谱自1997年夏筹划,2000年春动笔,又4年,方成初稿,几经修改,遂定稿。

  修谱之不易,深有体会,然而责任之重大,实不敢怠慢。苦于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又限于编撰水平,错漏难免,万望知情者及后世者予以补正。

  是为序。

  李泽军

  凡 例

  一、本谱依据本族旧谱及参阅昭平《李氏族谱》、福建上杭《李氏族谱》修撰而成。

  二、横排世辈部分,远祖从少典、黄帝至未受姓之理征,再从受姓李利贞起一世至八十二世李珠。然后又从入闽始祖李火德重起一世沿世辈排至二十九世编叙。由于十七世李仕佑迁修仁四排,因年久疏于联系,故有待2034年三修族谱加以编叙。编排中一般以一世为一层。

  编排开头起段,一般一人为一段,起段按某某世、书名、排行、原名、又名及改名、生终时间、年寿、葬址、生育子女,配偶生终,有资料则记,无则缺。

  世系图从入闽始祖李火德起及相关旁系排至现在人丁。

  三、不为生人立传,已故且有影响者,可立传。

  四、解放前的地名、机构、官职,均用当时名称。文中古地名与当今地名有异的,注今地名。

  五、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六、另外的几条凡例:

  1、男丁少年而亡(未满18岁)无继承者,不记谱,不排班辈。

  2、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所生女性,未婚皆记谱,婚配后子女不随本姓者,不记谱。

  3、本姓继入可谱;他姓血缘继入或随娘带归者,如跟随本姓,亦可谱。

  4、本姓入赘他姓所育后代如跟随本姓可谱;他姓入赘本姓所育子女,跟随本姓可谱。

  5、为谋求本族统一,本族按字辈次序排列,此前由于历史、外迁等诸多原因而自行取名者,今修谱仍记载。自2005年1月1日起,凡我寨背李弟宗支之族裔不按字辈取名者(含外迁族裔),2034年三修族谱时不予记谱,敬请各宗亲为新出生子女取名时谨记勿忘,取名格式:李+字辈+名,请查阅族谱记载同辈取名用字,切勿重名、同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6、从二十七世起按年龄大小排行。

  7、世系图只列男丁。

  8、寨背李弟宗支《李氏族谱》,现定每30年为一修,后世有识裔孙,万望担负起修谱续宗之重任,切勿数典忘祖。

  9、本谱载人记事,起自原始人群,止于2004年1月。

  目 录

  一、宗族世系……………………………………………………

  1、李氏受姓前世系……………………………………………

  2、李氏受姓后一世至八十二世世系…………………………

  3、入闽始祖李火德及裔孙一世至十四世世系………………

  4、寨背始祖李弟及裔孙十五世至二十九世世系……………

  二、字辈、族训、诗文…………………………………………

  1、寨背李氏历代四十字次序字辈……………………………

  2、广东珠玑巷李氏沿用三十五字次序字辈…………………

  3、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九十字次序字辈……………………

  4、李弟宗支族规………………………………………………

  5、唐太宗李世民百字箴………………………………………

  6、唐太宗李世民遗训…………………………………………

  7、宋宰相李纲遗训……………………………………………

  8、中华劝世谣…………………………………………………

  9、中华美德贤文………………………………………………

  10、民俗农历二十四节气歌……………………………………

  11、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诗文…………………………………………………………

  三、宗祠、祖墓、田地产、名胜古迹、文物…………………

  1、宗祠…………………………………………………………

  2、祖墓…………………………………………………………

  3、田地产………………………………………………………

  4、名胜古迹、文物……………………………………………

  四、名人轶事、知识人才、尊师拥军、经济文化、文摘……

  1、寨背李氏一脉始祖李弟及上祖考证………………………

  2、清代名人……………………………………………………

  3、民国时期名人………………………………………………

  4、解放前教师…………………………………………………

  5、解放后人民教师……………………………………………

  6、解放后参加工作人员………………………………………

  7、解放后参军入伍……………………………………………

  8、民国及解放后大中专院校、荔浦简易师范学校、

  荔浦中学在读、毕业人员…………………………………

  9、勤劳致富…………………………………………………

  10、教子有方…………………………………………………

  11、四世同堂…………………………………………………

  12、年满80岁以上寿星………………………………………

  13、荔浦历代科举中唯一的武进士——李时德……………

  14、科举制度…………………………………………………

  15、专家证实: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16、右调渔家傲为重城姻亲仙游墓门勒石有感……………

  17、挽诗六首…………………………………………………

  附录:

  1、入闽始祖李火德一世至二十九世直系世

  2、本族人口变更表

  欢迎光临李氏族谱网!这是族谱续修页。

  广西荔浦县寨背村《李氏族谱》序及目录

  序

  李姓已是中国第一大姓,作为李姓子孙,无不为之而自豪。

  寨背李氏一姓,属陇西郡李氏。自明万历年间至今已四百余年,一脉相承,人丁兴旺。

  此前编修之族谱,过于简单,遗漏不少。现李弟宗支合族重修《李氏族谱》,从编排形式和实质内容来说,均达到一定深度,有着不错的收藏价值,从中可了解不少本族历史。

  “读史明志”,族谱就是一族之历史,多读多记,用心体会其中含义,明了编者的用心,对自己会有促进作用。

  2003年11月

  序

  欣闻本族重修族谱,甚喜。

  李氏宗族文化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编修族谱,制定族规、族训。

  李氏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民国年间仍重视,记得我年少时,曾见过老辈编修族谱。

  改革开放后,政策宽松,信仰自由,空闲之余,便追念先祖源流,有感先祖创立家业之艰难,惟有重修族谱,才能体现出后辈的感激之情。

  修谱的目的在于“尊祖收族”,让本族裔孙牢记先祖、尊敬先祖,加强宗族团结。

  重修李弟宗支《李氏族谱》,是本族半个多世纪的一件大事,现重修成功,相信能给后世留下深刻影响。

  2003年11月

  序

  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宗族有族谱。族谱,又称为宗支簿,是记载同族同宗一脉之繁衍。子孙后世欲知先祖渊源,必阅族谱,方能明晓先祖事迹,进而遵从族规、族训,世代相传。

  我寨背李氏一脉始祖李弟系唐太宗李世民第41代裔孙、入闽始祖李火德第15代裔孙,自明万历年间由西粤庆远迁至荔浦寨背,至今已400余年,繁衍子孙14代,多数裔孙仍居寨背,尚有分布全国各地,二十五世李子明、二十七世李先哲及后代定居台湾,外迁裔孙或事业有成,或家居平安,无不感激先祖之厚德庇佑。

  年幼时,常听本族老辈说起我李氏源自陇西郡,祖籍为福建上杭,是入闽始祖李火德之后,李弟自明万历年间迁至寨背开基创业,一脉繁衍。每想至此,追念先祖之情便油然而生。稍长,查阅有关资料,悉知本宗支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倍感荣耀,遂生修谱之念。

  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400余年,其间几修族谱,详情失记,仅存旧谱是二十四世李绍经于民国年间所修,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且旧谱仅追溯李弟前三代,与入闽始祖李火德支系有断层,实为遗憾。

  数年前,得知本族二十五世李子璞、李钟福两位老辈热心宗族之事,拜访后,受益匪浅。

  本谱自1997年夏筹划,2000年春动笔,又4年,方成初稿,几经修改,遂定稿。

  修谱之不易,深有体会,然而责任之重大,实不敢怠慢。苦于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又限于编撰水平,错漏难免,万望知情者及后世者予以补正。

  是为序。

  李泽军

  凡 例

  一、本谱依据本族旧谱及参阅昭平《李氏族谱》、福建上杭《李氏族谱》修撰而成。

  二、横排世辈部分,远祖从少典、黄帝至未受姓之理征,再从受姓李利贞起一世至八十二世李珠。然后又从入闽始祖李火德重起一世沿世辈排至二十九世编叙。由于十七世李仕佑迁修仁四排,因年久疏于联系,故有待2034年三修族谱加以编叙。编排中一般以一世为一层。

  编排开头起段,一般一人为一段,起段按某某世、书名、排行、原名、又名及改名、生终时间、年寿、葬址、生育子女,配偶生终,有资料则记,无则缺。

  世系图从入闽始祖李火德起及相关旁系排至现在人丁。

  三、不为生人立传,已故且有影响者,可立传。

  四、解放前的地名、机构、官职,均用当时名称。文中古地名与当今地名有异的,注今地名。

  五、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六、另外的几条凡例:

  1、男丁少年而亡(未满18岁)无继承者,不记谱,不排班辈。

  2、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所生女性,未婚皆记谱,婚配后子女不随本姓者,不记谱。

  3、本姓继入可谱;他姓血缘继入或随娘带归者,如跟随本姓,亦可谱。

  4、本姓入赘他姓所育后代如跟随本姓可谱;他姓入赘本姓所育子女,跟随本姓可谱。

  5、为谋求本族统一,本族按字辈次序排列,此前由于历史、外迁等诸多原因而自行取名者,今修谱仍记载。自2005年1月1日起,凡我寨背李弟宗支之族裔不按字辈取名者(含外迁族裔),2034年三修族谱时不予记谱,敬请各宗亲为新出生子女取名时谨记勿忘,取名格式:李+字辈+名,请查阅族谱记载同辈取名用字,切勿重名、同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6、从二十七世起按年龄大小排行。

  7、世系图只列男丁。

  8、寨背李弟宗支《李氏族谱》,现定每30年为一修,后世有识裔孙,万望担负起修谱续宗之重任,切勿数典忘祖。

  9、本谱载人记事,起自原始人群,止于2004年1月。

  目 录

  一、宗族世系……………………………………………………

  1、李氏受姓前世系……………………………………………

  2、李氏受姓后一世至八十二世世系…………………………

  3、入闽始祖李火德及裔孙一世至十四世世系………………

  4、寨背始祖李弟及裔孙十五世至二十九世世系……………

  二、字辈、族训、诗文…………………………………………

  1、寨背李氏历代四十字次序字辈……………………………

  2、广东珠玑巷李氏沿用三十五字次序字辈…………………

  3、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九十字次序字辈……………………

  4、李弟宗支族规………………………………………………

  5、唐太宗李世民百字箴………………………………………

  6、唐太宗李世民遗训…………………………………………

  7、宋宰相李纲遗训……………………………………………

  8、中华劝世谣…………………………………………………

  9、中华美德贤文………………………………………………

  10、民俗农历二十四节气歌……………………………………

  11、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诗文…………………………………………………………

  三、宗祠、祖墓、田地产、名胜古迹、文物…………………

  1、宗祠…………………………………………………………

  2、祖墓…………………………………………………………

  3、田地产………………………………………………………

  4、名胜古迹、文物……………………………………………

  四、名人轶事、知识人才、尊师拥军、经济文化、文摘……

  1、寨背李氏一脉始祖李弟及上祖考证………………………

  2、清代名人……………………………………………………

  3、民国时期名人………………………………………………

  4、解放前教师…………………………………………………

  5、解放后人民教师……………………………………………

  6、解放后参加工作人员………………………………………

  7、解放后参军入伍……………………………………………

  8、民国及解放后大中专院校、荔浦简易师范学校、

  荔浦中学在读、毕业人员…………………………………

  9、勤劳致富…………………………………………………

  10、教子有方…………………………………………………

  11、四世同堂…………………………………………………

  12、年满80岁以上寿星………………………………………

  13、荔浦历代科举中唯一的武进士——李时德……………

  14、科举制度…………………………………………………

  15、专家证实: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16、右调渔家傲为重城姻亲仙游墓门勒石有感……………

  17、挽诗六首…………………………………………………

  附录:

  1、入闽始祖李火德一世至二十九世直系世

  2、本族人口变更表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

李氏字辈谱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鸿先喜泰尧, 才发兴隆茂, 林应登文朝, 忠厚传家远, 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义礼智信, 天地元黄宇, 宙兰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 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 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 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 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 国、勋、业、秀、广;

13、福建: 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 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 簪缨甲第庆缠绵 ,南宫归获超今古, 兆楚人文极万千;

18、 华国才猷真裕俊, 经邦读列可光前, 云初祖尔原同气, 源远流长百世传;

19、 常绍前光修德大 家声远振诗书长;

20、 国治家齐维尔克昌, 存心宽忍百世其长, 兴宗耀祖富贵永强, 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 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 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 文运振明新 ,学道恢仙泽, 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 万、 鸿、 清、 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

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 ,任孝一正方, 元

我是潮汕了澄海李姓人,请帮查我的祖先○

《潮汕百家姓》 李平田,李火德(唐李浦第27代孙、福建上杭丰朗开基祖)裔孙福建漳州人,号墩晦,生于宋咸淳元年(1265),元大德十年(1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