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子孙曾两遭“灭门之灾”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4收藏

柳下惠子孙曾两遭“灭门之灾”,第1张

柳哲

我研究家谱二十余年,收藏家谱不计其数。和圣柳下惠后裔世代传承2700多年的《展氏族谱》,尤为罕见,极其珍贵。根据该族谱的记载,柳下惠子孙,曾经在其身后,遭遇过两次鲜为人知的天灾人祸,两次遭遇“灭门之灾”。一次因“满门抄斩”,子孙几乎被杀尽斩绝;一次因山东“蝗灾瘟疫”,子孙几乎因瘟疫死绝。如今闻之,仍不禁毛骨悚然,令人心有余悸!

我手头的《展氏族谱》,是光绪乙酉年木刻本、民国5年平阴共和石印局的石印本与展氏家族1985年的重修本。据说孔府档案,还保存有更加古老的道光版本。由于世代传刻,内容大同小异。该族谱传承有序,谱系完整,一代不缺,从柳下惠至今,约已传承90代。柳下惠上追溯至黄帝,下可代代相传到如今。单从柳下惠算起,该家谱也比媒体报道的“世界上最长的孔子家谱”早160多年,毕竟孔子比柳下惠晚出了160余年。

根据该族谱记载,始修谱系的是柳下惠8代孙展迈。其族谱记载道:“展迈,字子越,不求利达,锐志潜修,仰承先德,创修世系,以垂于后。”柳下惠10世孙展瑞,又进行了第二次续修,其家谱有这样的记载:“展瑞,字伏图,瑞祖景慕先烈,介节自持,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自终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三黜不去……’”之后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迄于今,展氏子孙续修族谱达十余次。

该族谱记载“始祖和圣,讳获,字季禽,鲁公族上大夫,食邑柳下,谥曰惠。生于故县,长于堰头,葬于故赵村。二代:喜,鲁公族,上大夫。子一庄叔。晖,子一虞叔。三代:庄叔,字恪,鲁公族,上大夫,与季文子同朝,季氏专政,不能有为。子二:大闲,被害;卓。虞叔,子二:既辅、明吾。四代:大闲,被害,无子;卓,字孟立,鲁公族大夫,与公子子仲相交善,遭南剻之叛,平子怒,子仲因误卓与同谋,戮其满门,临难大呼:‘无辜受戮,天其鉴之,凡我族人,倘有漏网,勿仕宦途’。子二:淇、溱;既辅,被害;明吾,被害。五代:淇,被害。溱,在外戚家,闻凶变,逃于齐,改姓柳。子二:如心、念祖;六代:如心,归鲁复姓,子一岐;念祖,未归鲁,姓柳。其后有仕于秦者,家于河东者,迁居解县者,散处远乡,不便合谱,故谨记其事,使族辈知柳展一本同体之由也。”

根据以上内容记载,可知柳下惠的曾孙展卓,因为与公子子仲同相,而后蒙冤罹难,遭遇灭门之祸。根据族谱所载,被杀的就有5人,唯一一个漏网躲过灭门之灾的是柳下惠5世孙展溱,由于当时他在外戚家,听到凶变后,逃避到齐国,改姓柳,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回到了鲁国,恢复展姓,成为现在展姓的祖先,另外一个儿子仍姓柳,应该是现在柳姓的祖先。

根据该家谱记载,柳姓是展溱因避祸而改姓,与柳氏因柳下惠“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的传统说法,有很大的区别。该族谱的发现,对于柳姓的来源,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新史料。

据查,柳下惠子展喜、孙展庄叔、展虞叔等,在史书上均有记载,可见该族谱资料可信度极高。过去史书对展喜、展庄叔、展虞叔虽有记载,但不知道他们与柳下惠的明确传承关系。该族谱的发现,对于许多历史人物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史料。

根据该族谱记载,柳下惠15代孙“展孚”名下,有这样的记载:“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至今读之,作为后人的我,仍扼腕叹息,痛惜不已。至今鲜见柳下惠的著作,应该与这次“焚书坑儒”大有关系。

根据该族谱对柳下惠20代子孙,有如此的记载:“自汉平帝元始元年,山东大旱,有蝗虫兼有瘟疫,人死七分,逃灾者十有八九,齐鲁几无人矣。”从上可知道柳下惠20代子孙,曾遭遇过一次天灾人祸,子孙几乎因瘟疫死绝。据家谱记载20代子孙共55人,明载病亡者31人,无后者22人,有后者仅仅5人,21代仅有13人(无子者,仍有4人),比前代锐减了4倍。该族谱对21代孙展武,有如下的记载:“展武,字国柱,号绍光,公性至孝,因父多疾,乐意岐黄之术,随精于医。”也许因为展武的精于医术,20代的展氏族人,没有因瘟疫和大旱而死绝,展氏一脉才得以延续,三千年族谱,也才因此得以保存至今,可谓庆幸至极!

展氏族谱,从黄帝而下,周文王、周公、伯禽、鲁孝公、柳下惠直至当代,一脉相传,从未间断。该族谱应该是保存完整的世界上最长的家谱之一,它是一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物,我与展氏族人将共同去努力,将它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做好展氏族谱的研究、宣传与保护工作。

柳哲

笔者看到不少介绍孔子的文章中,都说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对此说法笔者并不能苟同。笔者以为,孔孟推崇的柳下惠才是目前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创办私学第一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这是举世公认的。笔者对于孔子是中国最早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的说法,是从笔者最近发现一批先祖柳下惠的有关文献后产生怀疑的。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所发现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学术界参考。

柳下惠,鲁国上大夫,曾为鲁士师,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食采于柳下,死后其妻私谥以“惠”,故曰柳下惠。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皆对柳下惠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孔子家语·贤君》),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又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因此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

笔者最近在山东平阴、莱芜等地的柳下惠后人保存的《展氏族谱》(光绪18年、民国5年)以及柳下惠后裔柳明瑞提供的资料发现,柳下惠生前曾创办私学、教育弟子,著书立说,影响深远。现在从民国王价藩、王亨豫所编的《泰山丛书》丁集所收的《和圣年谱纪事》和《展氏族谱·圣祖年谱》所载:“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益众。”“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植柳树”、“九十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百余人。”

据《展氏族谱·世系》记载:柳下惠“葬于故赵村”。《展氏族谱·墓志》:“瑕邱之东北有里名故赵者,其地泉甘土肥,民淳俗美。和圣与门人尝游于此,语门人曰:‘吾殁当卜葬于斯。’及卒,因请于文公而卜葬焉。门人施仲良等筑其墓,封高丈余,袤②九十尺,其制三阶[详见(兖州)府县志—原注]。”另曲阜“衍圣公府”存展氏《墓志》与《展氏族谱》记载相同。春秋时鲁国有瑕丘邑,秦置为县,治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西汉元封3年为瑕丘国,后改为县。西晋废,隋复置,移治今兖州城区。其境内之“故赵庄”,今名不详。据《展氏族谱》所载故赵村方位分析,似为今兖州市西北之高庙村。据清[康熙]《滋阳县志》云:“柳下惠墓:城西八里进贤社。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阶,乃门人所筑。燕人伐齐,路经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垅百步樵采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庙’,从门人所称也。庙制耸翠,俗呼‘高庙’。”后因以名村。

根据上面的记载可知,柳下惠曾与门人游于故赵村,曾对他的门人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柳下惠死后,其亲属上报鲁国国君文公同意后安葬故赵村,他的墓也由门人施仲良等人负责建造,“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

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似应在民间教育门人,特别是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的德高望重,从游的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这应完全是“私学”了,规模能达百余人,这在古代教育史已经是一大盛举了。这可能创下了90岁高龄仍在从事私学的历史奇迹。据说柳下惠活到百岁后才去世,他的门生应该不计其数。笔者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可能已经达到高峰,这肯定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可以得到印证。

令人遗憾的是,柳下惠没有给后人留下完整的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柳下惠生前难道没有著书立说?这显然不是,笔者最近发现了一部由柳下惠8世孙展迈始修的《展氏族谱》对柳下惠15世孙展孚有如此记载: “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读之,作为后人的笔者仍惋惜不已,柳下惠的著作的失传,也许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大有关系。

笔者还在《展氏族谱》上有一幅“食邑柳下书堂图”,也说明了柳下惠晚年曾经在柳下创办过“柳下书堂”。

柳下惠德高望重,因此受到了历代圣贤和君主的推崇。据《展氏族谱》《庙志》记载:“周赧王三十年,秦人伐齐,道经圣墓,景仰情深,行诸梦寐不忘者竟宿,蔼然如对春风,凛凛视若师保,及旦犹致其恍惚焉。于是爱慕之情弥深,保护之意愈切,令曰:‘有敢近柳下季垅而樵采者,死不赦!’即于墓上建祠图梦像于其中,尊曰‘柳下先生’,自从门人之称也。墓祠之建始此。”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雨月余,圣墓坍塌,瑕丘令史大年培补修葺,迨后又修庙,纂入志。并载府县志。

晋大宁二年檀斌为兖州刺史,经过此处,见庙将倾圯,墓亦坍塌,修葺重新。自晋之后,历唐贞观,宋之景和,修葺代有其人。迨五代兵乱,,土寇蜂起,肆行践踏,势将平陷,展氏逃匿几无人焉。幸有邑人王姓者目睹心伤,纠众佑护,祠墓赖以保全。晋穆帝永和九年,三十三代祖应丰谓祖庙在墓上,当祀之时,情伤践踏,且合族不能尽容,不若修于公所,祭则皆至,俾我族人,知尊卑有等,长幼有序,不忘祖功宗德之旧,咸知敬长恤幼之谊。东城内有公产一处,遂纠合族众,量力出资,建修祠庙大殿后殿垣墙门庭,焕然可观,自此祭享乃于是焉。

大明嘉靖六年敕奉皇上谕旨,古昔圣贤帝王陵寝祠墓,分谥号造册,详报咨部,毋违等因,道司蒙府官吏,照依咨案札内事理,即便转勒所属府宪刘大人题达报部,奉敕撤毁*祠,建和圣木主致备牲醴以荐馨香。

嘉靖六年府宪刘公莅任之初,恭谒圣祠,因祠庙隘小,心尝憾焉,适逢嘉靖七年,奉敕撤毁*祠东桥北尼寺一座,地势宏敞,殿宇辉煌,刘公乘此撤其佛像逐其尼僧,廊庑改故,更为章贤书院,建和圣木主并汉丙吉等一十三人,于春秋祭享,使后人主奉祀。有赵镗《章贤书院碑记》载县志。

康皇出巡,路过柳下乘凉,题一联曰:“柳下乘凉受不尽得柳下惠之风”。

参考资料:

http://bbsjzshangducom/bbsShowDetailaspxFileID=4403698

综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

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国家需要及社会进步,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词语来源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

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

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

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

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

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资料来源:-学校

我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个办私人学校的人不是孔子,是柳下惠 柳哲 笔者看到不少介绍孔子的文章中,都说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对此说法笔者并不能苟同。笔者以为,孔孟推崇的柳下惠才是目前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创办私学第一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这是举世公认的。笔者对于孔子是中国最早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的说法,是从笔者最近发现一批先祖柳下惠的有关文献后产生怀疑的。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所发现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学术界参考。 柳下惠,鲁国上大夫,曾为鲁士师,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食采于柳下,死后其妻私谥以“惠”,故曰柳下惠。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皆对柳下惠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孔子家语·贤君》),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又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因此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 笔者最近在山东平阴、莱芜等地的柳下惠后人保存的《展氏族谱》(光绪18年、民国5年)以及柳下惠后裔柳明瑞提供的资料发现,柳下惠生前曾创办私学、教育弟子,著书立说,影响深远。现在从民国王价藩、王亨豫所编的《泰山丛书》丁集所收的《和圣年谱纪事》和《展氏族谱·圣祖年谱》所载:“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益众。”“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植柳树”、“九十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百余人。” 据《展氏族谱·世系》记载:柳下惠“葬于故赵村”。《展氏族谱·墓志》:“瑕邱之东北有里名故赵者,其地泉甘土肥,民淳俗美。和圣与门人尝游于此,语门人曰:‘吾殁当卜葬于斯。’及卒,因请于文公而卜葬焉。门人施仲良等筑其墓,封高丈余,袤②九十尺,其制三阶[详见(兖州)府县志—原注]。”另曲阜“衍圣公府”存展氏《墓志》与《展氏族谱》记载相同。春秋时鲁国有瑕丘邑,秦置为县,治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西汉元封3年为瑕丘国,后改为县。西晋废,隋复置,移治今兖州城区。其境内之“故赵庄”,今名不详。据《展氏族谱》所载故赵村方位分析,似为今兖州市西北之高庙村。据清[康熙]《滋阳县志》云:“柳下惠墓:城西八里进贤社。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阶,乃门人所筑。燕人伐齐,路经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垅百步樵采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庙’,从门人所称也。庙制耸翠,俗呼‘高庙’。”后因以名村。 根据上面的记载可知,柳下惠曾与门人游于故赵村,曾对他的门人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柳下惠死后,其亲属上报鲁国国君文公同意后安葬故赵村,他的墓也由门人施仲良等人负责建造,“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 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似应在民间教育门人,特别是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的德高望重,从游的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这应完全是“私学”了,规模能达百余人,这在古代教育史已经是一大盛举了。这可能创下了90岁高龄仍在从事私学的历史奇迹。据说柳下惠活到百岁后才去世,他的门生应该不计其数。笔者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可能已经达到高峰,这肯定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可以得到印证。 令人遗憾的是,柳下惠没有给后人留下完整的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柳下惠生前难道没有著书立说?这显然不是,笔者最近发现了一部由柳下惠8世孙展迈始修的《展氏族谱》对柳下惠15世孙展孚有如此记载: “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读之,作为后人的笔者仍惋惜不已,柳下惠的著作的失传,也许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大有关系。 笔者还在《展氏族谱》上有一幅“食邑柳下书堂图”,也说明了柳下惠晚年曾经在柳下创办过“柳下书堂”。 柳下惠德高望重,因此受到了历代圣贤和君主的推崇。据《展氏族谱》《庙志》记载:“周赧王三十年,秦人伐齐,道经圣墓,景仰情深,行诸梦寐不忘者竟宿,蔼然如对春风,凛凛视若师保,及旦犹致其恍惚焉。于是爱慕之情弥深,保护之意愈切,令曰:‘有敢近柳下季垅而樵采者,死不赦!’即于墓上建祠图梦像于其中,尊曰‘柳下先生’,自从门人之称也。墓祠之建始此。”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雨月余,圣墓坍塌,瑕丘令史大年培补修葺,迨后又修庙,纂入志。并载府县志。 晋大宁二年檀斌为兖州刺史,经过此处,见庙将倾圯,墓亦坍塌,修葺重新。自晋之后,历唐贞观,宋之景和,修葺代有其人。迨五代兵乱,,土寇蜂起,肆行践踏,势将平陷,展氏逃匿几无人焉。幸有邑人王姓者目睹心伤,纠众佑护,祠墓赖以保全。晋穆帝永和九年,三十三代祖应丰谓祖庙在墓上,当祀之时,情伤践踏,且合族不能尽容,不若修于公所,祭则皆至,俾我族人,知尊卑有等,长幼有序,不忘祖功宗德之旧,咸知敬长恤幼之谊。东城内有公产一处,遂纠合族众,量力出资,建修祠庙大殿后殿垣墙门庭,焕然可观,自此祭享乃于是焉。 大明嘉靖六年敕奉皇上谕旨,古昔圣贤帝王陵寝祠墓,分谥号造册,详报咨部,毋违等因,道司蒙府官吏,照依咨案札内事理,即便转勒所属府宪刘大人题达报部,奉敕撤毁*祠,建和圣木主致备牲醴以荐馨香。 嘉靖六年府宪刘公莅任之初,恭谒圣祠,因祠庙隘小,心尝憾焉,适逢嘉靖七年,奉敕撤毁*祠东桥北尼寺一座,地势宏敞,殿宇辉煌,刘公乘此撤其佛像逐其尼僧,廊庑改故,更为章贤书院,建和圣木主并汉丙吉等一十三人,于春秋祭享,使后人主奉祀。有赵镗《章贤书院碑记》载县志。 康皇出巡,路过柳下乘凉,题一联曰:“柳下乘凉受不尽得柳下惠之风”。

参考资料:

http://bbsjzshangducom/bbsShowDetailaspxFileID=4403698

渐氏是鲜卑、乌桓、东裔之属,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民族姓氏。渐姓通姓荐。

1

据《荐氏族谱》中记载:明洪武年间渐氏迁至今微山湖一带,后清时,与当地人发生纠纷,迁至今邳州徐楼一带,并于途中该姓渐为荐。

2

今渐(荐)氏主要分布于山西洪洞,山东微山,江苏徐州一带

柳下惠子孙曾两遭“灭门之灾”

柳哲我研究家谱二十余年,收藏家谱不计其数。和圣柳下惠后裔世代传承2700多年的《展氏族谱》,尤为罕见,极其珍贵。根据该族谱的记载,柳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