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如何编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3收藏

家谱如何编写,第1张

家谱编写方法如下:

一、先进行内容搜集

家谱的内容是包括: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遗像、姓氏起源、家训、祠堂、五服图、世系表、家传、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仕宦记、年谱、艺文著述、字辈谱、领谱字号、续后篇、捐资人名等共计二十四项内容。

二、确定家谱目录

一般来说,所修家谱都无法把全部内容都编写在家谱上,这是因为每个阶段的家谱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特点。这就导致现代家谱比较注重内容,而把目录的作用忽视。

三、分工撰写

搜集完内容,确定目录之后,就可以进行编排工作了。一般家谱编修委员会职责划分得比较明确,人员配置有编委会主任、副主任、主编、副主编、编辑等。可以先进行谱序、凡例、艺文、名人传、后记的撰写。

四、编排家族世系

家族世系是编排家谱的重中之重,一点也不可马虎。因为家族世系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上万人,所以编辑人员需要有强大的逻辑能力,对家族辈分、称谓、名词(嗣子、入赘、孀赘等)有一定的了解。

五、资料整合

根据目录的先后顺序,把所搜集的资料放到相应的位置,装订成册,就是初排的家谱稿件了。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家谱的起源吧。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 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 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也泛滥起来,这也是利益驱动所致。

五代以后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起来,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的作用。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作用已经上升到规范族人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大力的发展,为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间史料。

总之,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已经成为历史学家探究真实历史的考证资料,它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到士族再到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 | 栩然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很多人曾经给我留言说:觉得自己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干点什么。

之前,我遇到这样的留言,都会苦口婆心地劝一劝,不要多想要多干,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要脚踏实地,不要眼睛只盯着别人要学会内省,不要得过且过要学会制定目标……

时间长了发现,效果很一般。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属于懂得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一生。

然后还有人问我:栩然,我很喜欢看你写的毛泽东,迷茫的时候,我能去看主席的故事吗?

我觉得,千万别去。

不是读不懂,而是,你会深感羞愧!

和年轻时候的主席相比,我们现在的所有条件都要好得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远远没有他们当年那么恶劣。

我们的所谓的迷茫,在主席他们那一代人看来,更多只是小布尔乔亚的矫情。

你如果真的读懂了主席,就会明白,人的一切迷茫,都是因为:没有使命感。

近几年来,8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很热。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深入交流一下关于人生使命的话题。

也算是,在这个号上和大家得一次面对面谈心吧。

说到“使命”二字,我猜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思考过一些关于人生的哲学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

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要做什么?

尤其当一个人满足了基本温饱、脱离了贫困、解决了生活基本问题之后,如果依然单调重复过去的生活状态,那么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无聊的循环,一种意义的真空。

这种状态不致命,但容易让人抓狂,让人陷入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对未来莫名的迷茫。

这时,人就会进入一种自我 探索 的状态,会本能地追求人生的新高度,追寻生命的意义。直到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才会找到生命的价值感,对人生不再迷茫。

曾经有一个“临终前你会后悔的事”的帖子国内外网站上被疯狂转载,瞬间点醒了数万人,文中统计了生命走到尽头时人们最后悔的25件事,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后悔当初没有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人生终极想要过的生活,就是使命。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17岁时读到一则格言:“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

这句话他影响深远,他每天早上都会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我今天要干些什么?”

“你的工作将填满你的一大块人生,唯一获得真正满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而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尽你全力,你知道你一定会找到。而且,事情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继续找,别停顿。”

我一直认为,“使命”二字是非常神圣的,绝不是那种喊一喊口号、追一追热点、发一发朋友圈,但只有三分钟热度,时间一长就腻味的东西。

为人生找使命,就等于为自己找到跨越一生的长期目标。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目标与人生”的著名调查,他们挑选了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即将步入 社会 的学生,他们中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这项调查,充分说明了长期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为自己制定长期目标之前,你必须问一问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否则,我确认这个长期目标只是“假目标”,你做起来不会有持续的激情,也坚持不下去。

只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使命”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有的人只是在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时间一久就淡忘了;有的人在一段时间里找不到答案,于是便放弃了追寻。那么,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们就以毛主席的人生事迹为范例,寻找一些关键因素,感悟他的人生使命, 探索 自己的人生方向。

关键因素一:关于人生哲学观的问题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找不到人生的使命感,没有长期目标呢?这与思考方式有关,在思考的出发点上,人与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

绝大多数人制定目标都是从“利益”出发,也就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再做选择;极少数人制定的长期目标是从“哲学”出发,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探寻背后的意义。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 探索 过人生的意义,观察过各类人群,并在其散文集中写道: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

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 美食 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深陷其中好像将这场 游戏 玩得不亦乐乎,可站在整个生命的维度上看,又发现追求的不过是即生即灭的存在,又这个怪圈里不停的打转转,可笑至极。

因此,如果以利益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就会因短期的得失而迷失方向,难以制定长期目标,更难以找到人生使命。接下来,季羡林先生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散文集中写道:

“在人类 社会 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 社会 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17年时,时年24岁的毛泽东精心研读杨昌济老师推荐的《伦理学原理》。

这是一本极富哲学色彩的书,其他人读起来觉得枯燥无味,毛泽东读起来却废寝忘食,并写下了一万两千余字的批注。

受《伦理学原理》的影响,毛泽东接下来便写下了一篇名为《心之力》的文章,文中尽显哲学思想,从宇宙、世界、进化、人类、天下、中华、民族、文化等哲学的高度上探寻真理,寻找人生使命。

这是一篇气吞山河的雄文,湖南一师杨济昌老师看后拍案叫绝,直接给了105分--在满分100分的基础上又加了5分。

只可惜,这篇文章后来佚失了,目前网络所传的版本,未得到官方确认。

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致黎锦熙长信,探讨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问题而所谓本源,就是“宇宙之真理”信中强调“以大本大源为号召”,通过改造和普及哲学、伦理学来变换全国的思想,这就是救国救民的根本道路。

在毛主席其他一些史料中,曾记载过大量有关世界、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受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 由此看来,他思考和决策的方式的确与绝大多数人有着本质的差异。

很长时间以来,我之所以抵制一些人对毛主席的妄议,是因为这些人只会站在“利害关系”的角度上去评价他的行为。当然,对于将利益作为评判标准的人来说,他又如何说出认知之外的话呢?

我过去曾引据过很多史料,说明他曾放弃过高官厚禄、一夜暴富的机会,选择了那条常人看来最艰难、最高风险的路,这种“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看来,是无法理解的。

事实上,毛主席做出的很多行为的出发点并不是利益,而是人民至上。其背后的根源,就在于他对于哲学、价值、意义的执着追求。

当然,毛主席并不是一个特例,在几乎所有名人的传记中,我们都能找到他们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和 探索 。可以说,所有的大成者都是有哲学思维的人。

算计者,算计的是短期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只能得到短期的回报;哲学家,探寻的是人生、天下乃至宇宙的真理,因此可以达到长期的效果。时间会说明一切。

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温饱不愁的人来说,少去计较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利益问题,多去深入思考一些关于人生的哲学问题吧,这样你才会进入更深一层的人生维度,离自己的人生使命更近一些。

关键因素二: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关于人生的使命,无法从书本上直接学得,也无法由他人来直接告知,它只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书本、贵人皆是加速我们找到人生使命、完成人生使命的催化剂,但无法取代。

最终,你要聆听并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它会告诉你答案。这种“使命感”的声音虽然有时微弱,但永不消失。

就像毛主席比喻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星星之火一开始纵然微弱但永不熄灭,终有一天必成燎原之势。这种“星星之火”最开始并不是出现在外界,而是出现在他的内心。

所谓的“使命感”是一种感觉,一种自己很重要的巅峰感觉,一种非常有意义存在的感觉,那种感觉不是含在口中的一点甜,穿在身上的一种暖,握在手心的一种柔嫩,而是远超出物质感受的体验。

相信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这种超出物质感受的体验,只是区别在于:

绝大多数人偶尔有过,而极少数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绝大多数会受世俗的影响而选择符合普世价值观的路,而极少数人会聆听内心的声音,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路。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要在宇宙中留下痕迹”,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乘坐火箭完成人类首次太空 旅游 ,Space X创始人马斯克计划在2050年之前将100万人移民至火星

这些言语和行为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甚至认为离经叛道的,但这些人偏偏聆听了内心的声音。

正所谓大道至简,成大事者其实生命很简单,只是听从内心的声音,追随内心的声音而已,它会带我们找到人生使命。

1936年,43岁的毛泽东曾站在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欣赏雪景,然后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沁园春·雪》,里面以极其宏伟的视角描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以极其长远的视角回望了中国几千年来的 历史 人物。

其中“欲与天公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类的词句,仅仅是读一读都让人感到振聋发聩!

设身体验一下吧,当时他写此诗词时内心究竟有着什么雄浑有力的感觉?仿佛自己与天地、 历史 浑然一体,若没有那种超出物质感受的体验,根本写不出这样的诗词!

这种浑然一体的体验称之为“心流”,凡是经历过的人一点就懂,凡是没经历过的人怎样思考也感受不到,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书本里学出来的,而是一个现实体验的过程。

一旦人进入这种“心流”的状态,就会日以继夜地思索、魂牵梦绕的专注、废寝忘食地执行,甚至忘记周围的事物,直至达成一个连自己都惊讶不已的绝妙成果。

1938年5月,毛泽东将自己关在了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连续9天足不出户,废寝忘食地撰写《论持久战》。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记录:

“毛泽东坐在窑洞的书桌边,微弱的烛光照着他苍白的脸。他两天没有睡觉,只吃了很少一点东西

5天以后,密密麻麻地写着毛泽东那不受拘束的草体字的稿纸已积满书桌。不过毛泽东的体重减轻了,眼睛布满了血丝

到了第7天,毛泽东突然痛得跳了起来,他右脚上穿的鞋被火盆里的炭火烧了一个洞,而他正在沉思

到了第8天,他突然感到头痛并有些晕厥,医生赶来给他诊断后,他仍继续写作。

到了第9天,终于完成了这篇长达80个印刷页的论文。”

伟大的作品来源于废寝忘食的专注,废寝忘食的专注来源于内心的声音, 而内心的声音则是来源于人生的使命

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它会指引你找到自己的使命,从此你的人生也会变得非凡。

关键因素三:自我暗示--我是有资格的!

心理学中有个“自我暗示”的术语,每个人都会潜移默化的暗示自己,并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会在无意识中暗示自己有种“无资格感”,然后自我设限。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使命”二字很高大上,只有那些大人物才值得拥有,而自己只是普通人,没资格拥有。

比如说前文所举的例子:乔布斯说“要在宇宙中留下痕迹”、贝索斯要在太空中旅行、马斯克要实现火星移民,这些“胆大包天”的计划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更别说经由自己实现。

那么,究竟是“先拥有后成为”,还是“先成为后拥有”呢?

我们也可以结合毛主席的经历进行感悟。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张锦力先生所著的《解读青年毛泽东》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记录:

“人们总爱寻根溯源,觅其家谱,似乎觉得成大事者背后必有先天因素可循。可若以此思维探究毛泽东,就会发现毛氏家族实在平淡无奇,没啥猛料可挖。

从家谱上看,毛泽东的这一支上推五代,既没朝中之官,更没进士举人,祖祖辈辈都是靠田吃饭的本分农民。”

如今,当我们提起“毛主席”三个字时,总认为他拥有人生使命、改变中国是天经地义的。可仔细研究却发现,他并不出身于什么贵胄之家,韶山冲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沟沟,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

按世俗价值观来讲,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没有资格”成为那个引领时代的人物。

重要的不是外界怎么认为他,而是他自己怎么认为自己,自我暗示才是最重要的。1919年7月,26岁的毛泽东就在《湘江评论》中写道: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 社会 者,我们的 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虽然不能一一列举,但在毛主席的其他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毛主席这种“敢为天下先”、“舍我其谁”的气势。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改造 社会 是“别人的事”时,他从潜意识里就告诉自己: 这是我的事!

心理学中有一个“自证预言”的现象,指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换句话说,无论你怎么认为自己,你都是对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没资格,最终的事实会证明你是对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资格,最终的事实也会证明你是对的。

最终你会发现,唯一束缚制你的,就是你大脑中的限制,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当你拿掉这些限制时,重新定位自己时,你会打开视野,然后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会有你生命真正渴望的东西!

所以,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其实是在“正话反说”。

为的是给大家一些刺痛感,你们如果看完标题就来反驳我,那就更好了。

我真正的观点就是: 迷茫时,多读一读伟人的传记吧,这些书籍会为你展现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甚至找到你人生的使命。

谁也无法直接给你答案,但这里有一条通往答案的道路,只要矢志不渝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会找打答案。

毛主席年轻时也有过人生迷茫的阶段,遇到困惑时,恩师杨昌济就让他读胡林翼的书,里面有句让他印象极其深刻的话: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矢志不渝地去 探索 去追寻,只有历经重重磨难只有碰得头破血流甚至直到山穷水尽,才可能溯本求源知其精髓。”

后来的历程表明,书中所言不虚,他找到了人生的使命。

不要认为这很“虚”,不要认为你没资格,心会告诉你答案。

因为,你值得拥有!

—— END ——

大家好,我是栩然,感谢大家的阅读和评论。想第一时间看到更多有态度、有深度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栩然说(ID:xuranshuo),和100万粉丝共同成长!

家谱如何编写

家谱编写方法如下:一、先进行内容搜集家谱的内容是包括: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遗像、姓氏起源、家训、祠堂、五服图、世系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