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 邱 氏发展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1收藏

谁知道 邱 氏发展史,第1张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世居河南卫辉府封丘县。秦汉时期,陕西、浙江、内蒙等省均有丘姓。西汉陕西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东汉应劭所作《汉书·楚元王传注》载“邱,姓也。”可见,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代有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丘姓有随行者。宋代,福建有较多丘姓居住。上述入闽八族中丘姓有入粤分支,居广东饶平、梅县、龙川各地。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清初,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休秀派下。又雍正三年,下诏避孔丘名讳,天下丘姓多改姓邱,至此,邱姓始成一大姓氏。今日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丘、邱(Qiū)姓同源,源丘氏发源于山东营丘(临淄),源出有四:姜姓、姒姓、妫姓、他族改姓。

丘(邱)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且因官职、因地名为氏者远多于血缘丘(邱)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

到了晋朝,发生了五胡乱华,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八姓入闽”。部分丘(邱)氏族人移入福建

雍正三年(1725),清世宗诏:天下为避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名讳“丘”,丘氏族人的姓氏“丘”字皆加“邑”偏旁改为“邱”,丘氏因此大多改称邱氏。

“邱”字在中国大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曾被视作“丘”的异体字废除,但后来发现有人以之为姓,于1988年回复为规范字。

在丘(邱)氏家族,丘为正宗姓氏。

丘(邱)的英文译音主流的分别有Chiu(威妥玛拼音)、Yau(香港政府粤语拼音)和Qiu(中国大陆汉语拼音),而在国际上Chiu为丘(邱)姓最常用的英文姓氏。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时改为邱姓,如丘敦氏、丘林氏和丘穆棱氏。甲申之变后,满清入关,秋佳氏改为邱姓,分布于正蓝旗和正红旗。现今活动时常以汉姓为主。

扩展资料:

历史人物

1、丘迟: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灵鞠之子。南朝梁文学家。初仕南齐,官至殿中郎、车骑录事参军。后投入萧衍幕中,为其所重。梁天监三年,丘迟由中书侍郎出为永嘉太守。

2、丘延翰:字翼之,曹魏毌丘俭之后裔。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代风水祖师,第二代易学、堪舆学的伟大传承者。

3、丘行恭:隋唐间洛阳人。善骑射。隋末在歧州(今陕西凤翔)聚兵万人。杀原州起义军首领,率众归李世民。助世民攻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以功授左一府骠骑。后又从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右武候将军。高宗时,为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

4、丘度:明朝人。外祖父是沉山。万历五年(1577年),丘度中进士。吴承恩去世后,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5、丘处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亦为龙门道创始人。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石番溪集》等。

-邱姓

邱姓主要郡望有河南、吴兴。

邱姓主要堂号有河南、文庄等。 福建省丘氏家谱一览  族谱名称、卷数编者编纂时间、方式藏地长乐邱氏族谱一册  邱云峯撰   清嘉庆二十三年手写本台湾  建宁邱氏族谱  待考  始修于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建宁市档案馆  贡川邱氏族谱四卷  邱薰沐主修  始修于明崇祯年间 永安县档案馆  安砂天水郡邱氏族谱十二卷  肖宸输撰  首修于清康熙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永安县档案馆  泰宁邱氏族谱  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  泰宁县杉城镇水南村  建宁邱氏大成族谱  邱模文、邱模燕主稿  邱模燕作序,1992年增补和重修铅印本  上里镇邱家排村  将乐丘(邱)氏族谱  从邻县夏茂等地搜集合编  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  将乐市坡坑村  福州吴航邱氏族谱  邱仲思等编辑  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犹他州家谱学会  赤石邱氏族谱一卷  郑蓉石纂修  清咸丰十一年稿本  连江县档案馆  筱江邱氏族谱十五卷  邱清燮、徐柳圹续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  连江县档案馆  筱江邱氏族谱  邱祖铎、邱和瑞等续修  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二十册  连江县档案馆  江西省丘(邱)氏族谱一览族谱名称编撰者、编纂时间与方式藏地备注澄江邱氏宗谱二十七卷,卷首、卷末 邱嵩始修於明洪武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缺第24卷邱询编纂,民国十九年乐善草堂木刻活字印本  脩水邱氏重修族谱二十四卷  邱日源纂修,清同治九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图书馆  缺第11、13、19、22~24卷  铜鼓邱氏重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二卷  邱兆官等纂修,清同治九年龙门金大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西省图书馆  仅存卷首上册  南丰邱氏支谱五卷  邱思周重修,清宣统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南开大学图书馆   /邱氏重修族谱十卷,首二卷  邱增南等纂修,清道光十八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江西省图书馆  仅存卷首下册、第1、3、5、10卷  邱氏族谱  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居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江西省图书馆   /邱氏族谱  邱廷辉等纂修,清光绪二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西省图书馆  仅存第二十四卷  邱氏重修族谱十六卷,首二卷  邱成皆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图书馆  存卷首下、第1~4、7、9~12、14卷  邱氏族谱二十二卷,末一卷  邱韦昌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玉成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图书馆仅存第一卷  邱希进公支重修族谱十八卷,首二卷  邱特生等纂修,民国三十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图书馆  仅存卷首上、下册   江苏、湖北丘氏族谱一览族谱名称编撰者、编纂时间与编纂方式藏地备注江苏江阴石桥邱氏族谱八卷  邱凤亭编辑,清同治十年(公元1870)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省淮安市图书馆  今仅存第一卷  江苏昆山邱氏世系一卷  邱樾编,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昆山玉峰印刷所铅印本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邱氏宗谱六卷  邱宏鳖、邱如清等续修,清同治于三年(1874)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邱氏宗谱六卷  邱厚生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万龄邱氏名七房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邱氏宗谱三卷  邱廷贲重修,邱廷芳、周利川纂,民国三十七年(1948)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嘉兴邱氏宗谱  邱光耀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朱印本二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常山定阳邱氏宗谱  廖煌顿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邱上峰重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溪口村  /浙江常山定阳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著者待考,首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常山县钳口乡表青口七古畈(不全)  /浙江常山河南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邱泽霖新修,民国五年(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山背村黄圹坑  今仅存卷首、末卷、第一~二卷  前江常山上江邱氏宗谱  邱义全,邱礼庭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  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所  /安徽天长邱氏宗谱一卷  邱之藩修,民国十二年(1924)石印本一册  安徽省图书馆  /湖北黄冈威化分邱氏宗谱续编  邱云峯、邱幼峯撰,民国三十七年(1948)忠实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今仅存第一~十五卷,第十七~二十六卷,第二十九~三十八卷 湖南省、四川省、广东省、香港、台湾丘氏族谱一览族谱名称编纂人、编纂时间与编纂方式藏地备注湖南澍阳刘邑从祥祠邱氏族谱  邱大凰修,清同洽十一年(公元1872)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湖南宁乡邱氏三修支谱十卷  邱世仪邱启瑛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忠实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邱氏续修族谱  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图书馆(存有两册)  /湖南益阳资阳邱氏五修支谱九卷,首二卷、末二卷  邱东海纂序,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忠实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图书馆  仅存卷首上册  湖南安化邱氏续修族谱  邱泰翥、邱宗首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内江汉安邱氏家乘六卷  邱功铸续纂,民国二十四年(1935)内江仁义永铅石印刷局石印本五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邱氏宗谱  著者待考,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图书馆  /邱氏族谱一卷  邱作圣,邱乔纂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四川图书馆  /邱氏族谱  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石印本  四川图书馆  仅存一册  广东饶平邱民族谱  著者待考,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台湾  /广东平远邱氏总谱  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18)平远县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南京大学图书馆  /香港新界河南堂邱氏族谱  邱作圣、邱仑泰纂修,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邱氏族谱  邱舜敕纂修,清光绪十七(公元1891年)文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南镇平邱氏族谱  邱仕玉修,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8)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台湾  /河南镇平邱氏族谱  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台湾  /河南固始邱姓族谱  邱焕火纂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台湾  /福建诏安羽朋公派下邱氏族谱  邱创才,邱显全补编,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手写本一册  台湾  /河南镇平邱氏族谱  邱仕玉修,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台湾  民国三十八年邱其湘增补  广东饶平邱民族谱  著者待考,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手写本一册  台湾  /台湾丘邱氏族谱  游有财编纂,1965年(民国五十四年)铅印本一册  台湾  /台湾丘(邱)氏族谱汇篇  邱金球编纂,1966年(民国五十五年)铅印本一册  台湾  /台湾丘邱氏族谱汇编  花莲县丘邱氏宗亲会编纂,1979年铅印本线装本一册  台湾省花莲县丘邱氏宗亲会  /丘(邱)氏族谱  丘式如编纂,1967年(民国五十六年)铅印本线装本一册  台湾省台北市丘(邱)氏宗亲会邱仕荣处  /

  邱姓源自中国古代的大禹后代,在南北朝时期的邱抗家族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掌握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权力。此后,邱姓逐渐发展壮大,遍及全国各地,并且拥有众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等,堪称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姓氏。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邱姓是非常著名的姓氏之一,其后代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在现代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在其他方面,邱姓后代都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魅力和能力。他们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不断探索前进,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邱姓虽然不是一个汉族姓氏,但它反映了中国数千年来各个族群之间的深厚交往和融合。邱姓后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踏实推动者,他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心怀信仰,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奋力创造着属于自己和属于国家的美好未来。

邱 一、姓氏源流

丘、邱(Qiū)姓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世居河南卫辉府封丘县。秦汉时期,陕西、浙江、内蒙等省均有丘姓。西汉陕西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东汉应劭所作《汉书·楚元王传注》载“邱,姓也。”可见,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代有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丘姓有随行者。宋代,福建有较多丘姓居住。上述入闽八族中丘姓有入粤分支,居广东饶平、梅县、龙川各地。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清初,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休秀派下。又雍正三年,下诏避孔丘名讳,天下丘姓多改姓邱,至此,邱姓始成一大姓氏。今日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三、历史名人

丘 濬: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廉介持正,嗜好读书,熟知典故。著《大学衍义补》等。

丘灵鞠:吴兴人,南齐长沙王车骑长史。才华横溢,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传世。

丘行恭: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大将军。勇武善骑射,因功斫石为人马,立像于昭陵阙前以旌之。

丘光庭: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五代十国时学者。在哲学上,坚持元气论,并据此解释潮汐成因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著有《海潮论》等。

丘处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亦为龙门道创始人。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石番溪集》等。

丘逢甲:广东省蕉岭人,近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其诗多爱国篇,风格近杜甫、陆游诸家。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邱象升、邱象随:系兄弟,清代江苏山阳(今淮安)人,皆吏,以诗文闻名,并称“二邱”。兄有《南斋诗集》、《白云草堂集》等,弟有《西山纪年集》。

邱心如:江苏省山阳(今淮安)人,清代女作家,晚年曾设帐授徒,著有长篇弹词《笔生花》。

邱远才:广西省人,太平天国“淮王”。作战勇猛,有“邱老虎”之称,同治七年三月,在冀中饶阳战役中阵亡。

邱宝仁: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后任北洋海军左翼前营副将,在与日舰激战的黄海一役中,退守威海卫,所乘来远舰遭敌偷袭,其下落不明。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命与战友们潜伏于敌营附近,后不幸被敌燃烧弹之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地点,忍受剧痛,丝毫不动,以至壮烈牺牲,换取此役胜利,年仅二十二岁。

邱会作:江西省兴国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沦为林彪反党集团的骨干分子。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丘氏,是以丘穆为其开基始祖。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相当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省宜兴县地。此支丘氏,是以汉丘俊为其开基始祖。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2、堂号

文庄堂:明朝人邱濬,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熟悉当代典故,著《大学衍义补》,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事等方面,博采前人议论,加按语抒发自己的意见。代表作有《邱文庄集》。

此外,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河南堂”、“吴兴堂”、“扶风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

丘(邱)姓宗祠通用对联

〖丘(邱)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吴兴才望;

大学仪型。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齐长沙王车骑长史丘灵鞠,吴兴人。宋世文名甚盛,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下联典指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字仲深,琼山人。景泰进士。廉介持正,惟嗜学,熟于国家典故。晚年右目失明,犹披鉴不辍。卒谥文庄。有《大学衍义补》等书。

文雅希范;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阳梁乌程人丘迟,字希范,八岁能写文章。武帝时任中郎将,侍诏文德殿,后历官司空从事中郎、永嘉太守。文学批评家钟嵘曾评论他的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下联典指唐代洛阳人五行恭,有勇力,善骑射。贞观年间征讨高昌有功,官右武侯将军,诏书命斫石为人马,在昭陵阙前立像以旌表。高宗时,历官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

系承姜尚;

源出扶风。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齐·太公姜尚封于营丘,支孙以地名为姓,是为丘姓。清·雍正年间诏令改为“邱”,以避孔子名讳。

联吟郎署;

笃学琼山。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丘舜中为朝奉郎,诸女皆工诗,兄弟内集,必吟咏为乐。下联内指明·丘濬,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鸿舻世第;

枢密家声。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丘姓宗祠“河南堂”联。上联典出丘氏望出河南省光州固始,故以河南为堂名。“河南”,汉代郡名,在今河南省新郑、洛阳、临汝之间。下联典指福建省莆田邱姓后代丘成实,任宋徽宗枢密使,其子丘君与,任梅州刺史,后致仕遂居三饶,为广东省饶平丘姓的始祖,后繁衍到广东省潮汕各县市以及海外。

源宗渭水;

学绍琼山。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源出姜姓的丘氏始祖姜太公“渭水垂钓”事典。下联典指明·丘濬事典。

河南世泽;

渭水家声。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丘姓的郡望为河南郡。下联典指齐·太公姜尚事典。

-----------------------------------------------------------------

〖丘(邱)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渭水家声远;

琼山世泽长。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源出姜姓的丘氏始祖姜太公“渭水垂钓”事典。下联典指明·丘濬事典。

潭月映山足;

天河泻涧中。

——唐·丘丹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尚书郎丘丹《秋夕宿石门馆》诗句联。丘丹,嘉兴人。

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霞里。

——唐·丘为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丘为诗句联。丘为嘉兴人。官至太子右庶子,年八十余致仕。与王维、刘长卿友善。

读书千载业;

孝悌一堂春。

——广东省蕉岭县客家围丘氏宗祠堂联

上联教导子孙,做学问读书是千载事业。下联则教育子孙孝敬父母与兄弟和睦,都可全族得到春光。综观丘氏客家围的对联,中原华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客家围从外到内,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华夏文明的结晶,更为可贵的是,中原地区因历史和社会原因早已失传或淡化了文化的内涵,都可以在现存的客家围中找到,换句话说,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活生生地保留在客家围中。

像立昭陵。

根据历史史料记载,邱和丘其实是同一个姓氏。“邱”这个姓氏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为了避讳“丘”这个姓氏而产生的。这两个姓氏的出现是在270年前,依据就是邱氏家族族谱中的记载了。家谱中指出,他们本姓为“丘”,由于雍正皇帝下旨要求避讳孔圣人的名“丘”,所以他们改姓“邱”。

“邱(丘)”这个姓氏起源时间很早,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时期。姜子牙的后代中,有一支住在营丘(现在的山东),他们以地名为姓氏,取“丘”为姓。自此之后,丘姓族人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3000年的历史发展,人员迁徙,丘(邱)姓人士分布在祖国各地,甚至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有丘氏族人的身影。

为什么现在丘姓会有两种写法呢?这主要是由于雍正时期,雍正帝下旨,认为孔子是圣人,而孔子的名字是“丘”,后人要避讳圣人的名讳,所以所有人名、地名中带“丘”字的都要进行更改。于是,就有文官建议,在所有的“丘”字右边加上一个耳朵旁,变成“邱”,雍正采纳了这个建议,所以丘姓族人都被改姓邱了。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之后,当时人们批判孔学,丘逢甲认为,姜太公在孔子之前出生,按时间来看,孔子属于后人,改姜太公的姓氏来避讳孔子的名是不合理的,所以他主张恢复“丘”姓,于是居住在福建和广东一带的很多姓邱的人都改回了“丘”姓,但同时,也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改姓,依旧姓“邱”,所以在世界各地,存在“邱”和“丘”这两个写法的姓氏,但分析他们的历史发展轨迹,还是能看出来,这两个姓氏其实是一家的。

谁知道 邱 氏发展史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