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大理段氏吗?
大理段史的始祖到底是不是汉人?学术界分歧颇大,各持其说,原因是这方面原始史料的缺乏。明军平定云南之后,傅友德等人将有关文献焚毁殆尽,其后果,就是云南600余年(包括大理300余年)历史无从依凭,给历史学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
段氏之先,有说为西北武威或天水之汉人,又有说为滇地土著,莫衷一是。反正大理皇帝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同时也与当地白蛮大户联姻,一如秦末汉初的南越王赵佗所为。笔者倾向于认为段氏始祖是汉人,而段氏的民族属性当是白蛮。
段氏源于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小儿子叫共叔段,其支孙以祖父的“段”为氏。又据世系表上说: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名为姓,世居武威。清朝道光年间的《云南通志》上说:“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藏人,汉太尉段颖之后,云南段氏由姑藏而来”。
清朝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意思是段延陷在了云南,成为这里少数民族的头领。而段氏始祖段延则是出自武威的地道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武威段氏,即在甘肃的武威郡姑臧或是天水,两汉以后,姑臧段氏“子孙散处”,其中一支或南下云南,这是极有可能的。大理国后期改洱海以南诸赕为天水郡、改善巨郡为成纪镇(为天水郡所辖县),揭示了云南段氏与西北段氏的特殊关系,也反映出了大理段氏对其祖籍西北的心理认同。
西汉文帝时,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玄孙段颖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望,尊段颖为开基始祖。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据《玄峰年运志》,到唐时“有名(段)俭魏者,佐阁逻风有功,六传至(段)思平而有国。”据《段氏家谱》,段俭魏是汉代武威太守段颖的第17代子孙。
清朝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这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这就要说说大理段氏先祖中的著名人物段俭魏。
段氏作为白蛮大姓,隋朝即已世居洱海周围,南诏时期是贵族世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唐兵进逼南诏王畿,南诏王阁罗凤派遣儿子凤伽异带领大军将段俭魏迎战于西洱河,大败唐兵。于是,段俭魏由南诏大军将升迁为清平官(相当于唐的宰相),赐名忠国,并被推崇为开国元勋。大理太和村至今尚存的《南诏德化碑》,碑阴题刻南诏官员名姓,排在第一位的段忠国,就是段俭魏。
段家世世是南诏的重臣,担任清平官、大军将、军将等职,南诏设置通海节度使,多由段氏所主。据统计,段氏在南诏担任清平官的有名者5人,大军将7人,入唐使6人;刻在《南诏德化碑》上的功臣就有10人。
段俭魏五传至南诏布燮(清平官之一)段保隆。段保隆的儿子段思平是很有实力的通海节度使。这时的南诏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的衰微境况,南诏亡后接着是郑买嗣、赵善政、杨干贞等走马灯似的过渡政权,其中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建立的大义宁国,“贪虐无道,中外咸怨”。远在滇东的段思平巧妙地联合了那里的37部蛮,挥戈洱海,于937年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起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城址在今大理古城及其周围一带)。
认为段氏先祖本乃当地土著,这种说法也有一些论据支持。比如,大理段氏有父子重名、连名的习俗,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
但是,笔者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关于重名制,笔者以为可能是段氏先祖在武威时,即有此种取名习俗,大理国前几代皇帝的父子名字中都有“思”字,这是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连名”是指儿子会从父亲名字中拿一个字来作为自己的“正名”(此风俗各地皆有,包括日本、东南亚等),从历代南诏国王的名字,可以清楚看出。笔者以为,大理段氏的这种连名制,可能与段氏先祖遵从土著习俗,力求融入当地社会有关。
段氏是汉裔的论断,多见于明代以后的文人著书,所以大理段氏是汉人后裔的论断,有人认为起源于明代的《玄峰年运志》。《玄峰年运志》上说:“段氏之先,武威郡白人也。”意思是段氏的祖先是武威这个地区的白族人。中国甘肃刚好有一个武威,所以不少人考证,段氏源于甘肃武威。但是,“白人”,既然是源于武威郡,甘肃武威又何来“白人”?坚持段氏是汉裔的人认为,这里的武威,也许是大理段氏在云南后来改定的地名。
总之,建立大理国的段氏,民族属性是白蛮,这点无可争议;其始祖是不是汉人,反正后来的段氏已是经历民族融合,成为新民族白蛮中的大姓,因此对其始祖也多究无益。
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了317年(937—1054年)。大理王朝被蒙古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南诏野史》载:"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而后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后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年)建国,称太祖神圣文武帝,成为大理国王。十四传而到段正明,已历150余年,而后大理国到段兴智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
大理政权比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还早了二十三年。大理国被蒙古灭后,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蒙古灭大理之战是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至1254年(蒙古宪宗四年、大理天定三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蒙古宗王忽必烈率军攻灭大理国的远程奔袭作战。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哈台共同征位于云南的大理国,蒙哥封摩些蛮主为玛哈罗嵯,翌年平,并委段兴智续任总管。大理最终成为元朝的属地,后改为元云南行省的控制,原大理东部成为元梁王国。
大理国在当时也算是二等的强国,为什么这么不经打,竟然被元军长驱直入。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不是段氏朝廷不经打,也不是大理的军队战斗力差。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还要先从大理国的上层国家矛盾说起,大理的上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杨、高两姓与段氏王室的擅权斗争上。据记载,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杨允贤暴乱,国王段思廉命岳侯高智升讨平;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权臣杨义贞叛变,杀国王段义连(又叫廉义)自立为王,仅四个月又被高智升之子高升泰起兵杀死,立义连之侄段寿辉。从此,高氏势力在国内占了上风。杨慎曾说:“段氏高氏,君臣始终。”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高升泰竟然在“群臣请立”的幌子下,废弃段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两年后,在各方势力的协迫下还位段氏,拥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国王,史称“后理国”。这场权力斗争导致了大理国内部的动荡,人民对大理段氏的归属感开始降低。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蒙古的长期南下攻打南宋,导致大理国内也人心惶惶,纷纷开始迁移南下。他们从云南地区沿着各条江河,向东南亚地区进行移民,比如说他们到达了缅甸,到达了泰国,到达了老挝和越南。这导致了大理国内空虚,人力不继,国内百姓很多都人心惶惶的。
所以蒙古灭大理能够如此顺利,除了段氏后人有些选择了弯下膝盖投降元廷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国内已经不稳,刚刚爆发了内乱,国内百姓又大量南迁,国内空虚,想守也守不住呀。
元灭大理后,并未将段氏灭族。他们一直在当地生活,还担任过元朝的地方官吏。在元末明初之时,曾有段氏后裔起兵抗拒明军,割据了很短一段时间,被沐英平定,此后史料再无记载。应该还在当地繁衍生息。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而后 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后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国,称太祖神圣文武帝,成为大理国王。十四传而到段正明,已历150余年,而后大理国到段兴智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
大理皇祖段俭魏出生在甘肃武威(姑臧),姑臧春秋时为西戎占领,战国前秦时月氏人建城,后被匈奴攻破,建姑臧城,后西汉大将霍去病西击匈奴,占了河西走廊,刘彻 设河西四郡之武威郡,姑臧城改名武威郡(河西走廊东端),武威郡自古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之地,过金城兰州翻过乌鞘岭入古浪峡到凉州就是一马平川,东临银川,西通西宁,南通兰州,北接敦煌。武威郡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
武威郡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发家也是理想之地,况且大理段氏极其重视佛教,殊不知武威乃是古代佛教之圣地,从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在武威译经十七年就知其在佛教界的无上尊贵之地位。
大理政权比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还早了廿三年。大理国被蒙古灭后,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作为一名大理本土居民,我对你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元朝就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当时大理国的灭亡,离不开内部统治集团的腐败,但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力量加快了其灭亡,这个外部力量来自于它卷入宋与蒙古之间的斗争。至于,你说的具体双方兵力多少,伤亡情况如何,这些在大理国国史等资料上记载也少,几乎是没有的下面这段资料也有不足之处,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既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采纳姚枢等人的建议,改变了过去蒙古军的屠城恶习,下了止杀之令,并派使者到羊苴咩城劝降。
大理相国高太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进军龙首关,直逼羊苴咩城,大理王段兴智、高太祥背城出战,惨遭大败。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杀,段智兴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
至此,存续300余年的段氏大理国宣告灭亡。此后,云南以一个行政省的形式被纳入元朝版图。它也是大理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自唐以来,大理作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时代的结束,云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
其中一个人物没提到,这个是兀良合台,当时就是忽必烈和他合兵一处,击破了大理国。你查下这个人物传记应该对你有帮助,灭了大理国后,元世祖忽必烈就为了纪念这一刻,在大理刻了一个碑,这个碑就是;元世祖平云南碑,简单的记载了这段历史。就在大理三月街上去不远处,此碑在文革时被推倒过,后面又经过修复。我看到过,感觉上面字迹模糊,毕竟历史也久远了,希望对大理历史感兴趣的你,有时间去大理体验苍山洱海间历史与文化。
大理国在历史上其实算是一个比较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他偏居西南一隅,崇尚儒学,弘扬佛法,与世无争。当时的宋、辽、金、西夏、蒙古打的不亦乐乎,大理国却安心发展自己的内政,丝毫不在乎外面的世界乱成什么样子。
而大理国似乎也是有自知之明,一直把宋王朝当做自己的宗主国来看待。即便当时的宋王朝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揍的都不像样了,他也没有丝毫的二心,还是静静的捧着自己的这个宗主。而在大理国内来看,因为国君的过于佛系,造成了强权大臣的出现。传到十二世大理上德帝的时候,居然被权臣造反,而上德帝也在动乱中被杀。后来另一个权臣高智濂击败叛军,掌控了局势,没过多久,高智濂自己废掉了傀儡,自立为王。
可惜高智濂气数太短,不到一年时间就呜呼哀哉。临死前可能于心有愧,于是恢复了大理国,而自己家族则作为“中国公”掌握着整个实权。所以此后的历史中,大理国王基本都是作为傀儡的存在,高家是真正的当权者。
当蒙古大军南下而来的时候,大理国是没有丝毫抵抗力的。本来大理国王早受够了窝囊气,想要投降,但是高家的当权者却拒绝了,想要拼死抵抗。可惜实力相差太过悬殊,很快大理国就被蒙古灭了。高家兄弟被杀,而末代大理王段兴智却受到了蒙古可汗的重用,让他重新管理起了云南地界。
大理王朝是我国北宋、南宋时期的一个奴隶制封建王朝,大致疆域在现在云南、缅甸北部、贵州西南部,由白族段氏家族创立。大理国的前身是唐朝时期的南诏政权,自唐末被灭以后,云南地区一直没有相当稳定的管理,直到大理国的建立。北宋初期,宋朝廷由于忙于对付北方的辽朝,无暇南顾,段氏家族就在大理城建立了大理国,宣布脱离宋中央政府的统治。北宋王朝也因无余兵南顾,暂时承认大理国政权的存在。天圣二年,大理国出兵进攻西蜀,宋仁宗大怒,下令西川节度使胡汉云务必消灭大理军队,天生三年七月,大理国兵败,仓皇难逃,宋军趁胜追击攻入大理徉步花城,大理正德帝被迫与宋廷和谈,大理国答应割让大理国北部十五座城池,并每年纳贡2万两黄金。宋哲宗元佑年间,中原地区爆发梁山起义,宋王朝中部地区几乎被沦陷,大理趁此机会出兵攻打桂阳,宋发兵十万分三路军南下围困大理军,大理国又被迫妥协。靖康二年,北宋灭亡,大理国宣布独立。次年,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宋朝看大理并无归降之心,于是,高宗令韩世忠南下进攻大理城,大理军队拼死抵抗,宋军被迫退守零陵等待援军,绍兴元年,宋高宗派岳云为二路大元帅出兵五万进军大理,韩、岳二军分四路绕过贵阳从西蜀进攻大理国,宋军长驱直入连破昭通、丽江、昆明等城,威胁都城大理,大理被迫求和,宋高宗要求每年纳贡20万两,割让大理国昆明以北、以西39座城池,战争结束。之后,大理国一直向南宋称臣。大蒙古国建立以后,蒙古军队消灭了大理国,大理末代皇帝为段兴智。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四世纪时,大理地区居住了许多分散的氏族部落, 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或“昆明诸种”。他们一部分从事定居的农业生产,一部分过着游牧生活。
公元前211年,秦王朝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这是中央王朝对大理地区的正式统治的开端。
西 汉 公元前二世纪,大理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已相当发达,当地居民与周围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汉武帝在建立蜀到身毒的商道时,受到“昆明部落”的阻挡,于是在京城长安“凿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 这就是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所述的“汉习楼船”。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击败了“昆明部落”, 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今大理)、云南(今祥云)、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四县。 打通蜀到身毒的商道,开辟了我国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大理成为这条商道上的重要通商口岸。
东 汉 公元67年,东汉王朝将大理地区的六县分出,加强了对大理地区的统治。
蜀 汉 公元三世纪初,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称南中,为蜀国的一部分。蜀汉初,孟获造反, 诸葛亮率师南征,平定叛乱,在大理地区重新设置云南郡,郡治在云南县(今祥云县)。
隋 朝 公元585年,隋文帝统一中原后,开始管理西南边疆,在大理地区设置了昆州。公元597年, 昆州发生叛乱,隋文帝派史万岁到昆州将其平定。
唐 朝 公元621年,唐朝政权派人到大理地区招抚“昆明部落”。贞观年间, 唐朝政府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南诏国 公元七世纪,大量汉人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大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部落间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彼此兼并,形成了六个较大的部落,史称“六诏”。 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
公元八世纪,南诏在唐朝政府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大理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 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南诏首领先后接受唐王朝的“云南王”、“南诏”、“滇王”等封号。 但是由于南诏势力的不断扩大,唐与南诏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 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 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以大理地区为基础,不断扩展统治范围,东接贵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双版纳,西抵缅甸北部。 南诏国都原在蒙舍州(今巍山县),皮罗阁时期迁至太和(今大理太和村),异牟寻统治时期又迁至羊苴咩城 (今大理城西),后来的大理国也以此为都城。
南诏后期,宫庭内乱。公元902年,南诏官员郑买嗣夺权,公元927年建立”大长和国“,南诏亡。
大理国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
大理国统治云南三百多年中,大理国王先后接受了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云南大理国王“、 ”上柱国“、”大理国王“等封号。
元 朝 公元1253年,忽必烈亲率大军过大渡河,以革囊渡金沙江,直趋大理,灭大理国。第二年, 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经两年多征讨平定大理,在大理地区设置了二个万户府。 公元1274年,赛典赤任云南平章政事,建立云南行省,设置了路、府、州、县等机构, 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大理路、鹤庆路等。从此云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转移到昆明。
为了纪念忽必烈平定云南的业绩,公元1304年,云南地方官员在原忽必烈驻军地, 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立下了”元世祖平云南碑“。
明 朝 明朝在元朝统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对云南的统治,明代大理地区行政建置, 大理府统领四个州、三个县、一个长官司。
清 朝 清朝仍置云南行省,大理地区设大理府,建置与明代基本一致。
公元1856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云南爆发了以杜文秀为首的回民起义。义军以大理为政治、 军事的中心,团结各族人民,与清政府展开长达十六年的顽强斗争。
中华民国 公元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地区隶属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 192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通令,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置了大理、祥云、凤仪等十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设大理专区,下辖十四县。 1956年,撤销大理专区,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一市、十二县、二自治县。 1983年,下关市、大理县合并为大理市,自治州辖一市、九县、二自治县。
段氏家族来自春秋初期的郑国,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据公元《史记郑世家》年的记载,郑武公在河南新郑建立了郑国,后来病死了。长子是郑庄公。段叔在母亲的纵容下,企图夺取郑的政权。失败后一路逃亡,最后逃到共工,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辉县。段叔到了***后,也叫段叔。后来他的一些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这就是段高干的子女的名字。云南剑川县县志办张晓:大家都读过金庸写的《天龙八部》,其中一个段王段誉是duang中的代表人物。Duang已经在云南呆了很长时间了。最早的时候是汉朝。后来他们自称是段大爷的后代。来到云南后,发展起来了。后来发展到段四平,就成了我们通海的时代。后来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后来建立了大理国。他成了大理的国王。直到段兴之末年,大约用了200年。在云南省曲靖中学,有“段氏三十七邦联碑”,用汉字书写,记录了滇西白族地方政府和滇东北彝族37个部落,在击败几个部落首领后,回到石城邦联的故事。张:忽必烈来滇征服大理后,就接管了大理,大理王段氏家族成了总经理。大理国经理这一代逐渐到了元末,大理国经理端昂家族分成了几个分支,一个分支去了陕西雁门关,另一个分支去了腾冲和保山。一枝来到临安,也就是现在的建水、红河。另一支去云龙,另一支回剑川。大理白族的传统集市在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为期五到七天。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大理市的三月街,还是在县城和乡村的集贸市场,游人如织,贸易摊位鳞次栉比,村民们在进行盐、茶、药材和日用品的交易。据说这种习俗始于唐朝。段家巷居民:这个地方叫段家巷。是大理段思平的后人、传人。现在有40多个姓段的家族。我家就住在这一带,建于明初。在古代端午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端午是难能可贵的。段,西汉时任西域都护府,在西域各民族中威望很高。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民族的联系。段是居住在云南大理和剑川的白族。云南的许多白族都姓段。由于段的祖上都是大理国的国王,其中九位都以皇帝为僧,所以流传下来了很多传奇故事,使段声名大噪。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白、彝、汉等民族共同创造了风情浓郁的大理文化。
真的有大理段氏吗?
本文2023-12-05 08:46: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