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合是不是阿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3收藏

彝族阿合是不是阿侯,第1张

彝族有不少稀有姓氏,其中阿侯姓氏算是比较大的姓氏了,说起彝族的姓氏,不得不说古侯家族和曲涅家族的起源和发展。

阿侯氏

彝族阿侯(ā hòu)氏起源和分布

阿候、吉狄各以23世祖名为姓,四川美姑、甘洛等地均有此姓。目前不足千人。以祖名为姓的基础是彝族中盛行的“父子连名”谱。每个家支都以共同的男性祖先起始父子连名谱系,彝语称“措茨”。姓可以用于名,反之名也可以用于姓。如“阿候马日—马日乌哈—乌哈古觉—古觉……”。阿候是宗支的姓,马日是先祖的名,又是其子的姓。乌哈是马日的儿子,又是儿子古觉的姓。著名的甘洛县煖带田坝斯普兹莫岭姓家谱,先祖属乌蒙“古候”部落。近代世系:勿竹—勿竹阿吉—阿吉阿假—阿假木基—木基洛裸—洛裸阿鄙……

目前分布:四川大凉山地区有此姓。四川美姑、甘洛等地

古侯和曲涅两大家族渊源

“古侯”、“曲涅”是彝族原始部落酋长的名字,源于“六祖分支”。“六祖分支”后,缘于父系世袭制,六祖之一慕阿赛七世额类糯后裔“糯”部落首领传位于曲涅,“糯”部落进入新盛时,为此,“糯”部落又称“曲涅”部落,六祖之一慕阿卧六世密阿恒后裔 “恒”部落首领传位于古候,糯、恒部落俱有照应,一荣俱荣,“恒”部落也进入兴旺时期。

后来古侯、曲涅部落为了扩张势力,部落头领在兹兹仆乌率领族人渡过金沙江,向大小凉山地区迁徙扩张。

据《指路经》、《招魂经》中记载,古侯、曲涅部落迁徙路线大致为:

部分从云南永善县的井底坝、大屋基一带渡过金沙江,进入雷波境内,然后向西沿美姑河上行,到达今美姑县勒木甲谷的山麓勒木莫姑,勒木莫姑地势平坦,水丰草盛,适合放牧与农耕,因此留居时间较长,甚至聚落至今。

部分支系从勒木莫姑沿着美姑河向西,经过勒木都柯、勒木且窝到达勒木竹核(昭觉)。勒木竹核为大平坝,纵横二三十里,土壤富庶肥沃,古侯、曲涅部落支系在此停留居久。后因战事分道扬镳,在《指路经》、《招魂经》中有古侯向东,曲涅向西的记载,分别向大小凉山的广大地区迁移。

古侯部落从昭通北上沿美姑河到凉山,分布到东部,在美姑牛牛坝以北分布阿侯、苏呷支系;至此阿侯部落产生,阿侯氏以23世祖名为姓。流传至今

      ――芒部阿沽一脉后裔――

树高千丈不忘根,人行万里不忘恩。

人生辉煌不忘本,世代相传不忘亲。

――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人生的真谛;“世代相传不忘亲”,我们无论身处天南地北 、天涯海角,都不能忘记“宗亲”,即祖宗和亲朋。我等是云南省镇雄县顾氏“芒部阿沽”一脉后裔,祖宗顾大扁刂刀(史书称扁刂刀――顾抛耶)公次子名叫顾阿戛,于清朝雍正八年因战乱带兵迁移四川省凉山雷波县;七子“布丈”及八子“易租”和九子“白卜”已在清雍正八年从镇雄迁移他方。以“芒部阿沽”称谓为“暗记”,迁移四面八方。一别就是两百多年的岁月。我们已把“祖茔”尽修缮,“家谱”统续修!

――古语云:“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们本系同宗同族同源同血脉,同一个鼻祖。古语云:“水有源而树有根”,追根溯源、探索源头乃人之本性。如今我们有五个支系已经认祖归宗,自阿沽比都公起娶两妻,长妻系长房,二妻系幺房。“顾大扁刂刀系长房支系”,即自顾大扁刂刀起育有的九个儿子:长子沙约一支、三子阿长一支、四子助巴一支、五子阿才一支、六子虐虐一支。至此还差二子阿戛一支(去了凉山雷波县);七子“布丈”后裔(迁居地待查询);八子易租一支(迁移地正寻觅中);九子白卜一支(迁移地正寻觅中)。

――为了川、滇、黔家族全部团结在一起,我们本着凡我族胞“一个也不能少的”宗旨:不分男女老少、亲疏尊卑、团结一致、交流心声、以打破千山万水之阻隔。

――求祖宗在天有灵,为了盼望着同族胞们早日相认团聚,在此发表信息,以望有缘看到识得,以致族人早日相见。望顾氏“芒部阿沽”族胞无论哪个支系,至今还未认祖归宗的发现信息后与我等联系,联系了再细致交流。以致早日实现族人团圆之梦。

――云南点联系人及电话号码:

雷风和:14787059223;

顾风云:15808642781;

雷风弟:15925084085;

雷风平:15987031211;

顾风勤:15708704648;

顾见银:13408857178;

雷见华:15912686876;

雷见杰:13967544050;

雷见朝:18887013962;

雷见旭 :18869590308;

雷见平:15911809846;

雷见兵:15240805723;

顾云贵:13769137929;

顾云品:13885478521;

雷云坤:15125366656;

雷暾:15288352335;

雷麇:13888262728;

――贵州点联系人及电话号码:

雷贤忠:18212793129;

雷明军:15875546671;

雷风全:15085369415;

雷康远:18869929848;

雷友全:13721596336;

雷道德:13984576368;

雷见兴:14786178627;

雷道全:15934701158;

雷道友:13638194179;

雷见举:13698564864;

雷道宣:13543268711;

雷道鹏:15286508131;

顾见斌:15117664623;

顾见兴:15117532047;

雷云涛:14786147994;

雷朝贵:18748571545;

……………………………………………………(注:顾氏“芒部阿沽”一族系‘四大府’——“即:明代四川省辖区“乌蒙府”(今属云南省昭通市);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芒部府”;贵州省黔西县及大方县“水西府”;明代四川省辖区“乌撒府”(今属贵州省威宁县)”之一的‘芒部府’君长国世袭替罔之首辅大臣。‘改土归流’后从顾氏“芒部阿沽”顾比都至顾抛耶(顾大扁刂刀)的迁徙和演变分布情况:(一)随着元朝统一西南,土司统治制度从鼎盛走向衰落。明太祖洪武时期傅又德征南和屯兵制度的推行,彝族地方政权受到削弱。明镇压‘奢安之乱’,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剿水西,雍正年间推行改土归流,土司制度走向消亡。明清时期残酷镇压西南少数民族,战事连年,祸及我川、滇、黔顾氏、(雷)氏‘芒部阿沽’族人,深受其害。部分族人为了生计或逃避兵祸匪患、避兵灾战乱、隐姓埋名、改名换姓等,有的改姓陈、有的改姓王等等。从镇雄州泼机(彝语称博基:衍地名,意为‘山前’,即芒部山前)、白鸟(彝语衍地名,意为‘山后’,即芒部山后)等祖辈居住地向外迁徙,有的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有的移入黔(贵州毕节、赫章、可乐、结构、多魁等处);有的则在镇雄州境内移入原始森林躲过祸患。…… 自顾伯至顾氏各代儿孙及顾氏‘阿沽比都’之后――顾比都(阿沽比都)―― 顾施额(施额者布)―― 顾抛耶(阿沽抛耶‘顾扁刂刀’)-------沙约(长子)、阿戛(二子)、阿长(三子)、助巴(四子)、阿才(五子)、虐虐(六子)、布丈(七子)、易租(八子)、白卜(九子) 1、长房沙约留居于泼机梧桐山(今属镇雄县乌峰镇无通山);2、二房阿戛迁徙安居于凉山(雷波县);3、三房阿长留居于泼机(今属镇雄县·中屯镇·平坝竹鸡山);4、四房助巴留居于泼机(今属镇雄县·塘房镇·白鸟村);5、五房阿才(留居于镇雄县化平岭);6、六房虐虐迁徙安居于黔之夜郎今属贵州省赫章县:可乐、瑟居河、结构、多魁等处);7、七房“布丈”后裔(迁居地待查询);8、八房易租(迁徙地暂不详正寻找中);9、九房白卜(迁徙地暂不详正寻找中)。………… (二)、洒罗公支系为“芒部阿沽”之后,主要分布于威信县香树坝子(威信县,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俗有“鸡鸣三省”之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洒罗公-陈者宣 靓罗至尾(子嗣不祥) 奴姑夏必靓至候 甘里至蚩 陈者罗…………(三)、镇雄五德瓜雄遵富公支系为“芒部阿沽”之后,主要分布在五德瓜雄,栽落坝,部分迁居昆明等地。(注:自顾大扁刂刀公起大老祖婆(长房支系)生育九个儿子;阿沽比都――施额者布――法漏者约――阿路(小老祖婆(幺房支系)))……

。)……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单姓的起源与家谱,欢迎大家参考!

分布地区

甘肃省陇西渭水流域,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历史来源

当代单姓的人口大约有6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4%,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七位姓氏。

「单」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穆公、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又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二、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阿单氏、纥单氏,皆改为汉姓单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单姓一直活动于河南。宋朝时期,单姓大约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浙江、河南等。明朝时期,单姓大约有5万6干人,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全国单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浙江,这三省单姓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65%,江苏为单姓第一大省,约占单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河北、广东、安徽、湖南、山西等。当代单姓的人口大约有6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4%,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七位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单姓人口增加率与全国的平均值一致。目前单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13%。单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吉林、黑龙江,这五省集中了单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辽宁,这三省又集中了单姓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东苏鲁皖、北黑为中心的两块单姓分布区。在苏沪、鲁皖浙大部、黑吉辽、内蒙甘肃中部、新疆西北、云南中部、广东珠江口地区,单姓在当地人群中1%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居住了大约61.5%的单姓人群。在粤桂湘赣鄂大部、皖浙西南、福四川北段和南部、云南大部、豫陕、甘肃南部、宁夏北部、青海东部、山西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西部,单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05%一o.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6%,居住了大约29%的单姓人群。彭州、资州本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也。

家族名人

单雄信:(?—621)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单思恭:(约公元一六一九年前后在世)字惠仍,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末前后在世。工诗,宗竟陵体。著有《甜雪斋集》二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家谱历史渊源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正因为古代谱牒不复存在,加上迁徙的频繁,各姓氏修谱也都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间”。

魏晋时期,编撰谱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事,官府组织编修谱牒。宋代修家谱关注的重点在于“尊祖敬宗收族”,以保持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再过问,因此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家谱。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进入明清以后,官方继续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甚至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谱成为家族生活的头等大事。

民间可见的祖传家谱很多都出自明清时期,但是,明清两代家谱造假现象却是络绎不绝,一些姓氏家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旧时甚至出现过所谓的职业“谱师”,专门帮人在修谱时添入名臣名人作为“先辈祖宗”。这种族谱造假的行为,自欺欺人,颠倒基本事实,即是对先人的极不尊重,甚至是侮辱,也不利于家风的传承。为了提高家谱的“产量”,“谱匠”创造的家谱都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比如“谱匠”习惯于用华美的诗词歌功颂德,也喜欢把家谱中的先祖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这也是他们认知中最古老的时期。

现存的古老家谱大多数属于明清时期纂修。如果从科学角度探讨家谱的真实性,结果可能让人很失望。根据专家考证,现存明清时期的家谱中,先祖内容大多都是虚构,谱中第一位先祖往往附会历史名人。在古代战乱频繁情况下,想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族谱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稳定,近几代的家谱世系真实度还是很高的。

  满清十大贵族姓氏

  1[爱新觉罗]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 承德夏宫

  文献---爱新觉罗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2[马佳]

  郡望---满洲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文献---马佳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3[佟佳]

  郡望---满洲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4[富察]

  郡望---满洲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额师泰, 富察托庸

  文献---沙济富察氏族谱, 沙济富察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5[费莫]

  郡望---满洲

  名人---费莫温达, 费莫温福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6[纳喇]

  郡望---满洲

  名人---纳喇安达立, 纳喇穆占, 纳喇苏克萨哈

  文献---辉发纳喇氏族次三房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着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7[乌雅]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 乌雅福崧, 乌雅长麟

  文献---满洲正黄旗乌雅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8[完颜]

  郡望---女真

  名人---完颜从善, 完颜伟, 完颜仲元, 完颜麟庆

  文献---缺

  历史---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如完颜仲元、完颜阿林本姓郭;完颜霆、完颜耀珠本姓李。是金、元两朝着姓,后改汉姓为王、汪。据史载,完颜部阿骨打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起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终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清朝张澍云:今完颜氏皆去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兖国之姓,特称完氏。满清建国后,有完颜伟属满洲镶黄旗人。

  9[瓜尔佳]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 瓜尔佳鳌拜

  文献---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10[钮祜禄]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穆克登布

  文献---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满洲氏族

  齐佳氏:

  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 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 著名人物有:布色赫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叶赫,崇德三年征明,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入关击李自成,晋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佟佳氏:

  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

  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

  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里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他拉氏:

  世居喜他拉地方,因地为氏。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

  因地为氏。居长白山。隶属正白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氏。

  乌喇纳拉氏:

  因国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居哈达,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

  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世祖入关,多随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

  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梅勒氏:

  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完颜氏:

  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今传余世。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至今传十一世。

  以下为满族各姓氏详细解说:

  [完颜]

  拼音---Wanyan

  郡望---女真

  名人---完颜从善,完颜伟,完颜仲元,完颜麟庆

  文献---缺

  历史---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如完颜仲元、完颜阿林本姓郭;完颜霆、完颜耀珠本姓李。

  是金、元两朝着姓,后改汉姓为王、汪。据史载,完颜部阿骨打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起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终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清朝张澍云:今完颜氏皆去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兖国之姓,特称完氏。满清建国后,有完颜伟属满洲镶黄旗人。

  [费莫]

  拼音---Feimo

  郡望---满洲

  名人---费莫温达,费莫温福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纳喇]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纳喇安达立,纳喇穆占,纳喇苏克萨哈

  文献---辉发纳喇氏族次三房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着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乌雅福崧,乌雅长麟

  文献---满洲正黄旗乌雅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碧鲁]

  拼音---Bilu

  郡望---满洲

  名人---碧鲁赛碧图,碧鲁鄂辉

  文献---碧鲁氏通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必禄。

  [图门]

  拼音---Tumen

  郡望---满洲

  名人---图门青□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乌喇,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图们。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瓜尔佳鳌拜

  文献---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他塔喇]

  拼音---Tatala

  郡望---满洲

  名人---他塔喇博尔康,他塔喇谭拜,他塔喇裕泰,他塔喇阔普通武

  文献---他塔喇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唐氏。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钮祜禄穆克登布

  文献---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赫舍里]

  拼音---Hosholi

  郡望---满洲

  名人---赫舍里索泥,赫舍里定寿,赫舍里赛冲阿,赫舍里长丰

  文献---赫舍里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高、康、赫、何等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郡望---满洲

  名人---索绰络德保,索绰络景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舒穆禄]

  拼音---Shumulu

  郡望---满洲

  名人---舒穆禄塔瞻,舒穆禄谭泰,舒穆禄赫寿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舒、徐、米、宿、郑等氏。

  [库雅喇]

  拼音---Kuyala

  郡望---满洲

  名人---库雅喇克彻尼,库雅喇科齐,库雅喇启秀

  文献---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胡氏。

  [喜塔腊]

  拼音---Shitala

  郡望---满洲

  名人---喜塔腊穆和伦,喜塔腊裕泰,喜塔腊裕德

  文献---喜塔腊氏谱书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图、祝、赵、文、齐等氏。

  [萨克达]

  拼音---Sakod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克达察哈泰,萨克达穆通哈

  文献---满洲三甲拉佐领下萨克达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里、麻、骆、仓,钟,黑,老等氏。现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有一里家村。

  [萨嘛喇]

  拼音---Samal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嘛喇庆山

  文献---萨嘛喇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亦作萨玛喇或萨嘛拉,后改汉姓为蔡氏。

  [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承德夏宫

  文献---爱新觉罗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讷殷富察]

  拼音---Nayinfuchai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讷殷富察氏谱传,讷殷富察氏增修支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额尔德特]

  拼音---Erdete

  郡望---满洲

  名人---额尔德特·文绣

  文献---额尔德特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觉罗]

  拼音---Year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依尔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根觉罗]

  拼音---Yearge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依尔根觉罗穆精阿,依尔根觉罗鹤年

  文献---依尔根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伊、佟等氏。

  [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舒兰,那拉德福,那拉盛安

  文献---那拉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吉林伊通河一带,以地为氏,即纳兰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章佳]

  拼音---Cha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章佳富勒浑,章佳珠隆阿

  文献---章佳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亦作章嘉。

  [乌孙]

  拼音---Wusen

  郡望---河西郡

  名人---乌孙讹论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THANK YOU

解析: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从温庭筠的文辞中,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而改姓、冒姓李姓的。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改为李氏。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

李光弼的曾祖父李令节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其祖父李重,任唐朝鸿胪卿兼檀州刺史;其父李楷落(洛),被封为蓟郡公。李光弼本人则为唐朝名将,战功显赫。这一柳城李氏家族,世代出将人相,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及宪宗朝,都有这一家族的子弟出任宰相。柳城李氏为李氏宗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柳城李氏两族,均出于契丹。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因此,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契丹李氏还有李失活、李过折、李吐干、李尽忠、李邵国、李郁干、李婆固、李窟哥等,均为契丹大贺氏部落首领。

4谕赐国姓

唐朝大规模的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

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籍之人数颇多。据《路史》及《唐书·审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从此,李氏宗族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安息人李氏即武威李氏。本安氏,出自姬姓。黄帝后裔安(昌意之子)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

后汉末,遣子世高入朝,不久徙居洛阳(今河南洛阳)。晋、魏之时,闲居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后迁辽左。至后魏,陀孙婆罗再不久徙,于周、隋时闲居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由于定居武威,而被称为武威李氏。武威李氏的子孙在唐朝时期有好几个被赐李姓。其名人有唐朝将领李元谅,德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玉,玄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真,得赐国姓;唐朝大将李国臣,得赐国姓。

鸡田李氏本是河曲部落阿跌族子孙,因有功于唐,被赐李姓。

鸡田,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即今宁夏省宁武县一带。此地原属于突厥,后来以地来归,唐朝依其旧名,置为鸡田州。鸡田李氏,本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一职。唐朝时期,此鸡田刺史家族出了光进和光颜两兄弟,光进官至总武节度使,光颜官拜河东节度使,两人皆对唐朝有功,被唐朝赐国姓李氏。

代北李氏居现山西代县一带,本为西突厥别部沙陀部落,姓朱邪氏,因朱邪赤心有功于唐被赐姓李。

代北,属当时的雁门道,即战国赵雁门郡地。秦因之,汉亦为雁门郡,至隋改为代州。唐仍置代州,中和年间,置代北节度,亦叫雁门节度,治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创立了后唐帝业,李嗣源、李继岌等继为后唐皇帝。另外,唐末沙陀将领李克宁、李克让、李克修、李克恭、李嗣肱,都很著名。

唐朝时,有范阳(治今陕西大兴县)的奚人,原名张忠士(张琐高养子,冒姓张氏),先为安禄山部将,参加了“安史之乱”。史朝义亡,乃以其地降唐,赐姓名李宝臣,为司空清河王。李宝臣有子李惟岳、李惟简,袭国姓。

唐朝时期,有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于太宗贞观年间,率众附唐,得赐国姓,名李可度;还有奚族部落首领琐高,在玄宗时降唐,得赐国姓,名李琐高;另外还有李日越、李归国、李延宠等著名的奚族首领,都得赐李姓或袭李姓。

渤海李氏本姓茹,茹常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

渤海国,是靺鞨人大祚荣所建,当时其疆域在今朝鲜咸镜、平安二道,后扩至包括今吉林的一部分。渤海李氏,本姓茹。

唐朝时期,渤海靺鞨人茹常,为朔方部将,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为朔方帅,位至三公。还有靺鞨著名李氏如李多祚,唐朝大臣,骁勇善射,其先世为部落首领,后迁中原,得李姓;靺鞨人李谨行,为唐朝大将,曾以疑兵退吐蕃论钦陵所率十万大军。唐朝赐姓的靺鞨李氏,为李氏宗族增添了新鲜血液。

党项李氏本姓拓跋氏,其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

党项李氏。党项,是羌人中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唐朝时期,为吐蕃所迫,迁徙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本姓拓跋氏。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此后,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立功,也被唐朝赐姓。宋时,拓跋李氏的李元吴建立了西夏政权,与宋、金对峙,盛极一时。拓跋李氏中还有李谅祚、李继捧、李乾顺、李继冲、李继周、李继瑗、李继筠等知名于世。

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即对外族赐姓。赐姓,不是一般的奖赏,而是唐朝作为招抚少数民族首领及效忠者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旦赐姓,被赐对象就意味着成为大唐帝国的自家人了。对于这种至高荣誉,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地羡慕和向往,更不用说少数民族,他们得赐李姓,不仅意味着被吸收于具有高贵血统的李氏宗族,而且还标志着他们从此不再会因夷狄之种而受人之讥,而是成为堂堂正正的汉族成员了。这一殊荣,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归附唐朝,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赐姓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彝族阿合是不是阿侯

彝族有不少稀有姓氏,其中阿侯姓氏算是比较大的姓氏了,说起彝族的姓氏,不得不说古侯家族和曲涅家族的起源和发展。阿侯氏彝族阿侯(ā h...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