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1收藏

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第1张

武则天是中国2000余年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女皇帝,无论是汉朝的吕后,还是清朝的慈禧,最多只是垂帘听政,侧面操纵政权,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直接上位当皇帝。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是属于男权社会,而武则天作为女性在一个纯男权主义社会的环境下要当上皇帝相信是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武则天最终于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改唐为周,在洛阳即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

武则天本身就出自于官宦之家,天生聪颖,资质过人,但其实一开始武则天并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才人,地位始终没有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她却与太子李治开始建立感情,而后她便一步步登上帝王宝座,武则天不仅是唯一的女皇而且也是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在还没有上位的时候,就开始扶持自己的势力,在其上位后,更是大肆的扶持忠于自己的势力,对于自己家族的武氏一族更是大力扶持。比如我们熟知的武氏的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儿,在武则天上位后被封为梁王,也成为武氏势力的****之一。碍于皇权的原因,武氏一族在当时是风光无限,那么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如何呢?

在我们理解中,加上纵观古代历史,基本上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可想而知,但是结果恰恰相反,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虽然不如以前,但是武氏家族仅被削弱了权力,没有被赶尽杀绝,依旧被厚待。因为即位的李显性格温厚,有些优柔寡断,长期处于武则天的影响之下,加上他与武家有亲缘,并未严加惩处他们。

我们来看一下武则天部分宗族之人的下场,首先武则天的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武则天的生母杨氏只是国公府里的一位小妾,当时母女在国公府里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杨氏死后,武则天更是深受两个哥哥的排挤。在武则天上位皇后,就把这两位打发外地了,在途中因为古代环境条件差,这两位哥哥最终去世。不仅两位哥哥被搞没了,武则天的娘家人一辈人基本都是没什么好下场。

但是武氏一族还有爵位需要继承,就开始过继的方法,找谁呢?此时两位哥哥的子嗣有了作用,二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继承了周国公,之后武氏一族的成员都步入了高位,不是郡王就是爵位的。

武承嗣死后,大儿子继承了魏王,最后又“死”了,之后二儿子武延义继承爵位,二哥还有一次子武延秀成为了淮阳郡王。

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武三思是武则天大哥武元庆的儿子,而武三思是梁王,这个是我们熟知的。大哥还有一次子武崇训也成为了高阳郡王。

武则天在神龙政变被迫退位后,最终郁郁而终,之后李显即位后,群臣上奏,大意就是收拾武家人,但是李显对武家人还是很亲的,没有太过分的处理。而这也和武则天的手段有关。

武则天在位时,武则天为了让武家子弟和李家子嗣进一步融合,融入,于是命自己的子嗣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喝血酒,拜把子,发毒誓,结同盟。这一系列的做法只是为了让李武两家后人日后能够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永不相残。

最终也确实用上了,李显迫于对政治的一些需求,只是把武氏家族的人降爵处理。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国公。

但是梁王武三思权利还是权倾朝野的,武三思的儿子在一次兵败而死,李显还为武三思罢朝五日,可见武家人活的还是很不错的。直到李旦再次登基后,武氏一族才被处理,但是还有部分人是被善待了。总的来说武氏一族在武则天死后过得还是不错的。

武则天从嫔妃之中级别最低的才人到一代女皇,能以女子之身而登基为帝,并且成为了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说明她有过人的胆气、气魄,亦有高远的志向。同时她也有强硬、凌厉的手段,不然她是很难打败她的对手、敌人的。而除了这样,武则天还有的就是她治理天下的能力。

虽然武则天对她的政敌手段凌厉,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确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她把当时的朝政处理的颇为妥当。纵观武则天一生,武则天的功过一言难尽。无论是缜密算计的智慧还是不择手段的残暴,无论是鞠躬尽瘁的统治还是血腥至极的镇压,武则天总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也许,身后的一块无字碑,便是对她此生最恰当的概括。

文/厉害紫陌阁

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她在高宗李治患病期间,慢慢的夺取了权力,残害了大量忠于李唐皇室的大臣。顺利掌握了大权之后,取代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政权。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大力扶持武氏一族,对李唐皇室成员大肆屠杀迫害。

权力巅峰过后,武则天垂垂暮年之时,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重新夺回了李唐的江山。

按理说接下来就应该清除原来武则天的党羽了,但是李显并没有处置武氏一族的成员。直到武则天去世后,武氏一族的成员基本和武则天在位时待遇相差无几。

先说说武则天共有两个哥哥,分别是武元庆和武元爽。但是因为年幼的时候,这两个哥哥一直欺负武则天母女,所以在武则天掌权之后,遭到了武则天的迫害致死。

这两个兄弟都留下了一个儿子,武元庆留下了武三思,武元爽留下了武承嗣。成为了武则天的助手。

武承嗣因为一心想着让武则天立其为太子,急功近利,导致了朝臣的反对,最终在武则天时期忧郁而死。

武则天去世之后,朝臣要求废除武氏一族爵位,将他们贬为庶民。但是李显根本不同意,只是象征性的把武氏成员的爵位降低了一级。

梁王武三思降为德静郡王,定王武攸暨降为乐寿郡王,河内郡王武懿宗降为耿国公,建昌郡王武攸宁降为江国公等等。

这个形式上的降级根本没有剥夺武氏一族的权力,武三思反而依靠儿子武崇训娶了李显的女儿更加得势。甚至武三思可以随意出入皇宫,酿成了武三思和韦皇后、上官婉儿的丑闻。

在宫中*乱的武三思,在朝廷上也是大权在握,残害异己,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最终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把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处死。不过太子李重俊因为意图处死韦皇后等人,被部下叛变杀死。

这件事过后,李显隆重的哀悼了给他戴绿帽子的表兄弟兼亲家武三思。而且还拿着自己亲儿子的头去祭拜武三思父子。可以说武氏一族在李显执政期间活的很滋润。

直到李旦继位,把武三思等人定为谋逆,武氏一族才算正式被清算,杀得七零八落。

至于原因嘛,有的人说李显是为了平衡朝中大臣,所以留下了武氏一族。也有人说李显就是昏庸无能,面对全天下都知道武三思给自己戴了两顶翠绿的帽子而不自知,反而拿着自己儿子的首级去祭拜他,也是没谁了。

在武则天不掌权的初期武氏一族的势力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但是自从玄宗处置完太平公主的势力后,武氏在朝中的权力才真的消失殆尽,其实这也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亘古不变,更何况这是“天子”的家人呢!所以当武则天不掌权后,武氏也会没有权力,这是一个必然。

随着“张氏兄弟”被诛杀,武则天退位,江山又重新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但是这张政变的背景可是相当的复杂,因为参与的势力很多。就像武氏和太平公主也都参与其中了。这里有人不禁要问,这个武氏和太平公主应该是站在武则天这边的,为何要一起诛杀张家兄弟呢?这主要还是因为张家兄弟手伸得太“长”了,都开始威胁到了武氏和太平的权力了。

李显刚登基的时候,武家的势力仍旧是不可撼动也没人去撼动的,毕竟武则天虽然下台了,但是余威还在嘛!但是在神龙三年的时候,太子又发动了一场政变,在这场政变中武三思和其子丧命,武家的势力开始大不如前。后来以韦后为首的韦氏一族的势力开始迅速变大,逐渐取代了武家在朝廷中的势力。

李隆基在景龙四年的时候又发动了一场政变,在这次政变中又有武家人因此丧命,所以武家势力在朝中也已经剩不下什么了。但是这个时候太平公主的夫君也是武家人,直到太平公主被李隆基清算,武家人也遭到诛杀,这样武氏一族的势力才彻底退出李唐的江山。

武则天死后诸武同韦后家族密谋不轨,被朝臣及李隆基等人一网打尽,武氏家族除少数婴儿外基本被杀光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尚书省)右丞敬晖、司农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等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二张及其同党,逼武则天传位中宗,但对武三思的能量和反扑,完全丧失警惕。中宗是个昏庸无能之人,复位后,朝廷实权掌握在皇后韦氏、婕妤上官婉儿、娇女安乐公主手里。而武三思与韦后,上官捷妤私通,安乐公主又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之妻。因此,中宗复位仅两个月,武三思就通过上官婉儿、韦后的关系,重登宰相高位。张柬之、敬晖等—看形势不妙,遂数劝中宗杀掉武三思,中宗不听;要求“抑损其禄位”,中宗也不听。张柬之等知大势已去,除了愤慨悔恨,已无可奈何! 武三思掌权以后,积极网罗亲信,迫害异己。他把打击矛头首先对准他最痛恨的帮助中宗复位的新任宰相敬晖、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5人。神龙元年五月,中宗给敬晖等5人进爵为王,但却罢了他们的宰相职务。表面看来是尊宠功臣,其实是削夺他们的实权。接着,武三思令韦皇后、安乐公主进谗于内,让走狗侍御史郑怡构诬于外,很快就一步一步地把敬晖等5人贬官、流放,直至残酷地杀害。杀害了敬晖等五王之后,大权尽归武三思,“凡不附武氏者斥之,为五王所逐者复之”。驸马都尉王同皎也是杀二张、帮助中宗复位的功臣,他非常痛恨“武三思及韦后所为,每与所亲言之,辄切齿”。武三思接到告密,即令党羽冉祖雍等,上书诬告王同皎与洛阳人张忡之,祖延庆等,“潜结壮士,谋杀三思,因勒兵诣阙,废皇后”。同皎等全部被杀。中书舍人岑羲因曾为敬玮等五王起草请削武氏诸王表,“语甚激切”,中书舍人偃师构当值,宣读此表,“辞色明厉”。武三思则贬岑羲官,出偃师构为润州刺史。朝官韦月将、高轸等曾上疏揭露武三思父子罪恶,有司秉承武三思的旨意,表奏“月将当弃市,轸配流岭外”。黄门侍郎宋璟坚持“月将所犯,不合至死”,大理卿尹思贞也借故要求推延刑期,武三思遂出尹思贞为青州刺史、宋璟为贝州刺史。武三思在排斥异己的同时,对阿附于他的兵部尚书宗楚客、御史中丞周利用等,大力提拔重用,作为自己的“羽翼”和“耳目”。时人把周利用、冉祖雍等斥之为武三思“五狗”。武三思常对人讲:“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真可谓以我划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典型。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后所生,韦后、武三思都很厌恶他。安乐公主,武崇训夫妻也经常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为奴。武崇训又唆使安乐公主请求中宗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太子李重俊气愤之极,于景龙元年(707年)七月,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羽林千骑兵300余人,杀梦武三思、武崇训及其亲党10余人。武三思死,中宗追封其为梁王,谥曰宣;追封武崇训为鲁王,谥曰忠。唐睿宗立,下令将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训斩棺、暴尸,平其坟墓。

武则天死后武家人的结局:

武家人在武则天死之后还是过了一段很舒服的日子,在中宗一朝,武氏子弟依然担任各个要职,掌握着李唐王朝的实权。

在武则天、武承嗣死后,武三思便成为了武氏家族的领头者,权倾朝野,飞扬跋扈,当时更是盛传武三思和李显的皇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关系,而也正是因为武三思不懂得收敛,最终酿成祸事。

当时的皇太子李重俊设下陷阱,发动乱军将武三思与其子武崇训砍杀于武三思府第。自此,武家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而后,武氏家族势力就分为了两个派系,一派以中宗幼女——武崇训之妻安乐公主为首,另一派则是以高宗和武则天之女——武攸暨之妻太平公主为首。最终,这两个派系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挑拨下自相残杀,被李隆基一一消灭。

武则天称帝之前对武家人的态度

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李治封为皇后,而作为外戚的武氏家族自然也就鸡犬升天。她的父亲武士彟被先后追封为周国公、太原郡王,母亲杨氏封荣国夫人,而武则天的几个兄弟姐妹也是多为封赏,武氏宗亲在武则天封后之后一时间辉煌腾达。

但是,武则天此人对于亲情一向十分淡薄,对于武氏子弟的骄横霸道容忍度极低。所以在乾封元年,武则天忍受不了武氏子弟的日渐骄横,将她的两个哥哥都外放到了偏远的州,这两人最终都死在了任上。

武则天对于诸武子弟的毫不留情不止于此,就连她的父亲武士彟被追封的爵位都不让武氏子弟来继承,而是选择了她的姐姐韩国夫人之子贺兰敏之来继承,但是最终贺兰敏之也被武则天赐死。而正是贺兰敏之的死,让武则天认识到外姓子弟难以真正地拥护自己。

所以在冷落武氏子弟多年之后,武则天让她的侄子武承嗣继承了她父亲追封的周国公爵位,并在这之后,将武氏子弟陆续召回,开始尝试着重新重用武氏子弟。

在李唐复位后,武氏家族依然过了一段风风光光的日子,不过最后还是没有逃脱赶尽杀绝的结局。只有武攸绪是个例外。

唐中宗李显执政后,武家的武三思等人依旧掌握大权。相反张柬之为首的五名直接发动政变的大臣,不久后就被贬斥,最终被杀。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这次政变最终失败。但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训(安乐公主丈夫)在政变中被杀,武家势力被削弱。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隆基发动政变(得到太平公主支持),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安乐公主的新夫婿武家人武延秀等。此次武家人被牵连不少,势力大减。

这次政变后,太平公主势力更加膨胀。太平公主夫婿是武家人武攸暨,也代表一定的武家势力,武家人此时依旧有一定实力。

先天二年(713年)三月,已经是皇帝的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诛杀势力庞大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为武攸暨所生的两个儿子被杀,武攸暨被挖坟掘墓。自此武家势力基本消散殆尽。

扩展资料:

武则天称帝后,遭到李唐王朝宗室的反抗,为此,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重用武氏子孙,武氏子孙封王候者不计其数。自此武氏家族在朝堂上的威视碾压原李唐皇室。

面对武则天的步步紧逼,李唐王族无人敢于反抗。武氏家族王侯将相更是飞扬跋扈,不把李唐皇室仅存的几个皇族放在眼里。即便是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看到武则天的侄子们也得礼让三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武则天在问鼎最高权力的过程中,她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也帮着摇旗呐喊,制造舆论,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为了谋求太子之位,武承嗣绞尽脑汁,武承嗣唆使酷吏周兴罗织罪名,迫害李唐诸王,“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参考资料:

-武则天

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武则天是中国2000余年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女皇帝,无论是汉朝的吕后,还是清朝的慈禧,最多只是垂帘听政,侧面操纵政权,并没有像武则天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