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洪秀全的子侄和驸马们:竟能废柴到这种地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2收藏

揭秘洪秀全的子侄和驸马们:竟能废柴到这种地步,第1张

  近代史学家王庆成先生曾经说,太平天国的上帝有两个家庭,即「大家庭」——因为人人都是上帝子女,所以包括天下每一个人,和「小家庭」——天父天兄、「天妈天嫂」,以及他们在凡间的代表 父子、杨秀清等。>  其实上帝还有第三个家庭,就是 和他的子侄、 们,这个家庭的大多数成员乳臭未乾,甚至直到太平天国覆灭都尚未成年,但他们的重要性至少不会在「大家庭」之下。>   洪秀全未必虎父 洪天贵福的确犬子 >  洪秀全的长子洪天贵福是洪秀全的妻子赖莲英在老家花县所生,据洪仁王干称,他生下来可谓惊天动地,不同凡响:「幼主诞时,屋上发红圆光一道,远见者疑为焚烧,近者见渐高而散,一连两日如是」,这神奇的一幕他在香港说,到了天京写书说,甚至被俘后还不厌其烦地说,至于有没有人相信,大约只有天知道了。>  他出生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39年)十月,第二年五月随母亲等人从老家来到广西,1851年阴历二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封立幼主」,一般通称他当上「幼主」时年仅四岁,其实倘照今天的算法,他连两周岁都不到。>  他究竟叫什么名字,一度成为天大的谜团,太平天国实行避讳,幼主的名字不许提起,自然没人知道,清方自从知道有这个第二号「首逆」起,就根据玉玺上的刻字,叫他「洪福瑱」。在被俘之后他和洪仁王干交代,最初洪仁王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天贵」,但洪秀全并不喜欢,在「天贵」到达广西后,改名「贵福」,「贵福」当上幼主后,洪秀全或许觉得这样的名字也太俗,于是又把原先扔掉的那个「天」字拿回来,给幼主起了个在当年无比时尚的三个字名字——天贵福。至于「福瑱」,是因为玉玺上刻了「真王贵福」四个字,且是自右向左横刻,被以讹传讹误会了。>  尽管在大牢里洪天贵福拚命捍卫自己的姓名权,但在清廷看来,他不过是「么膺小丑」,无足轻重,因此在最后的死刑判决书上,他还是只能叫「洪福瑱」,直到多年以后王定安写《湘军记》,他的名字才被这位严谨的湘军幕府文人改了回来。>  这位洪仁王干眼里的天才儿童,在杨秀清看来却是个十足的顽童:喜欢玩耍、胡闹,经常弄坏东西,浪费成癖,而且不喜欢学习,洪秀全一度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以至于癸好三年(1853年)十二月,杨秀清不得不带了韦昌辉、石达开郑重其事地求见洪秀全,劝他加强子女教育工作,「教子宜严,不可任其心性」。>  问题是,洪秀全的教育方式,似乎有严重问题。>  首先,他不许儿子读任何古书,管古书叫「妖书」,只需他读「天主教的书」,也就是洪秀全自己编的书。这些书内容不去说,仅就数量而言,直到1861年列入书目的也才29本,加上未列入的一些,总数也就在40本上下,1855、56年间的洪天贵福能读到些什么,可想而知。>  其次,他并没有给儿子延请老师。>  历代帝王都很注意继承人的教育问题,为太子延聘名师是理所当然的事。太平天国虽然重文轻武,但为不到10岁的洪天贵福找一个称职老师,应该是不难的。然而洪秀全既没有请老师,自己又不耐烦亲自教,9岁(其实是7虚岁)之前,是姐姐洪天姣教,9岁之后则无记载。今天保留下来的洪天贵福供词、诗句,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本身是知识分子的洪秀全,居然将自己的继承人教成15、6岁都无法写出通顺文字的文化低能儿,着实令人惊诧。>  洪秀全很注意树立继承人的权威。为了教训自己的女婿钟万信,他写过一本《十救诗》,内容大多数是怎样让男女授受不亲,其中说男孩7岁就不能跟母亲同床,不能见祖母,女孩5岁就不能和哥哥拉手,弟弟7岁,姐姐就不能靠近1丈以内,等等,即使按当时的礼教,也是非常刻薄甚至变态的。这本书洪秀全署了洪天贵福的名字,把书名也改作《幼主诏旨》,算是智慧财产权转移这本书写成的确切年份是1858年,一个9岁的男孩,一本正经地教导一个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如何远离女人,着实滑稽得很。>  大约1860年前后,洪秀全开始让儿子披阅奏章,所有封官的命令也都以儿子名义签发,甚至李秀成攻下苏州,取得大捷,下旨嘉奖的也是洪天贵福,而非洪秀全。此时太平天国已经进入官职大批发时代,一天有时要封官几十、上百,有的官员一个月能升8、9回官,洪天贵福的出镜率不可谓不高,但这些诏旨其实都是洪秀全写好后让他照抄盖章下发的,之所以如此,是希望大臣们感激这位升他们官爵的幼主,为「父子公孙」永远效忠。 辛酉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洪秀全作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十分神圣的决定:把儿子过继给耶稣。洪秀全一直称耶稣为「太子」,可是「太子」当不上天王,而他这个弟弟却江山万代,着实有些说不过去,为此他曾到处宣传,说耶稣在天上有3个儿子、两个女儿,但这些天上的侄子侄女虚无缥缈,意义不大,将洪天贵福过继给耶稣,让他「一半是天兄的儿子,一半是天王的儿子」,可谓两全其美,神圣之极。为纪念这个神圣决定,他把用了十多年的金印、玉玺全部换掉,改为刻满天父天兄和他们父子名字的、全新的金玺和玉玺。>   幼天王洪天贵福之死 >  甲子十四年(1864)四月二十日晨四更,洪秀全去世,幼主一下变成了一国之君——幼天王,可他根本没有当家作主的能力,只能把军政大事委托给自己的两个伯父洪仁发、洪仁达,忠王李秀成,以及一个奇怪的人物——安徽歙县道士沈桂,「所下诏旨都是他们做现成了叫我写的」。>  但他也不是全然不做主:以前洪秀全只许他吃牛肉,不许他吃猪肉,更不许喝酒,如今他可以毫无顾忌;他的读书癖也可以得到满足——他亲笔写了一张「票」,要了四箱「古书」放到自己楼上读。>  可惜好景不长:他是四月二十四日正式即位的,六月初六日,湘军攻破天京,他扔下两个弟弟、四个妻子,一口气跑到忠王家里,骑着李秀成换给他的大白马,在一批假扮成清军的将士护卫下,一口气跑到太平军大将堵王黄文金的防区安徽广德州,和洪仁王干会合。>  七月,他们从广德、湖州出发进入江西,试图和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会师,却被清军团团堵截,八月二十八日凌晨,他在江西石城杨家牌遭到清军夜袭,全军溃散,他一个人在山岭里乱转了6天后下山,想混在难民中脱逃,结果在九月十三日被清军搜获。>  清军许多官兵对这个连骡马都分不清、籍贯也说不明白的「弱智少年」身份十分怀疑,的确,「首逆」智商如此低下,实在令他们匪夷所思。然而洪天贵福惟恐人家不信,一口气写了10份文件,包括供词、给洪秀全的请安本章,太平天国官员名单,洪秀全的宫廷八卦,等等等等,这下自然如假包换。>  他的思维逻辑是混乱的,有时似乎很清醒,有时又十分糊涂,比如他梦想活命,说「我现在不要妻,等二十岁再要」;想活下去考秀才;还寄希望于看押他的清方低级官员「唐哥哥」,给这位名叫唐家桐的「哥哥」写了四首诗,其中三首「七绝」连写了两遍,第二遍是1864年11月18日,即他被凌迟处死当天写的。>  这四首诗如下:>  老爷见识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  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 ; 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尽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  不知九泉之下——或者天堂之上的洪秀全见到自己继承人写下这样大骂「长毛」、恭维清朝的「诗句」,当作何感想?>  王庆成先生读到这里感慨:洪秀全是否「虎父」,见仁见智;但洪天贵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犬子」。>   官爵显赫的侄子大军 >  洪秀全的两个文盲哥哥洪仁发、洪仁达能力欠佳,口碑也不太好,但生孩子的能耐却十分了得,女儿生了多少不见记载,在儿子方面,洪仁发生了7个(巨王洪和元,崇王洪利元,元王洪科元;长王洪瑞元,见王洪现元,唐王洪瑭元,同王洪同元),洪仁达生了三个(定王洪钰元,汉王洪釮元,次王洪锦元)。>  这些侄子中,有个别岁数较大,比如巨王洪和元已经20出头,定王洪钰元和崇王洪利元也已经十多岁,但大多数年级幼小,有些直到天京陷落也不过4、5岁,但他们却被委以重任。>  首先,为了体现改革精神,洪秀全设立了「总开矿」、「总铸宝」(铸造钱币)等新职位,而这些职位大多由侄子们兼任,其中几位「铸宝」、「开矿」是在襁褓中上任的。>  其次,他们被赋予了兵权。辛酉十一年(1861年)正月二十日,洪秀全以洪天贵福的名义下诏,在朝内将领的部队、家丁中「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组成御林军,交给这些侄子们率领,其用意,是削弱外姓的兵力,巩固洪家的江山,至于「表们」(侄子的官方称谓)能不能带兵,似乎并不重要。>  第三,他们被赋予把守天京各城门、关卡的使命,在他们两位贪婪的父亲指示下,他们发行了太平天国最著名的债券——「洪票」,任何货物进出口,都需要有「洪票」开路,这种制度让这两大家子人发财致富,却造成了全天京城最后阶段的绝粮。>  第四,他们中的年长者,被赋予监察城内官员、严防叛徒的职责,因为他们姓洪,投降也是死,自然最可信赖。目前所能查到的太平天国京内、京外正副总鉴(监察官)共有7位,其中5位在「侄子大军」之列:洪和元、洪利元、洪科元、洪瑞元、洪现元,另两位则是他们的父亲洪仁发和洪仁达。>  当然,他们中年纪稍长的也曾外出打仗,如巨王洪和元就守过安徽运漕镇,但极为罕见,成绩也乏善可陈。>  洪仁王干认为这种制度体现了太平天国的优越性,为其百般辩解,但李秀成和其他外姓官员则将之斥为「乱政」。>  「侄子大军」中的大多数都不满10岁,想来他们很难从天京城陷落的大劫难中幸存。>   洪秀全的女婿们 >  洪秀全究竟有多少个女儿史料不详,但目前有纪录的女婿为6个。>  他的大女婿叫钟万信,原名钟英,据说是洪秀全姐夫钟芳理的近亲,算是亲上加亲,似乎应该很受信任才对。>  最初也的确如此。据最新发现的笔记记载,1856年天京事变,洪秀全派人持密诏去北王韦昌辉府,要韦昌辉「同心同力同向前」杀死杨秀清,传这密诏的就是钟万信。>  当然,他们中年纪稍长的也曾外出打仗,如巨王洪和元就守过安徽运漕镇,但极为罕见,成绩也乏善可陈。>  洪仁王干认为这种制度体现了太平天国的优越性,为其百般辩解,但李秀成和其他外姓官员则将之斥为「乱政」。>  「侄子大军」中的大多数都不满10岁,想来他们很难从天京城陷落的大劫难中幸存。>   洪秀全的女婿们 >  洪秀全究竟有多少个女儿史料不详,但目前有纪录的女婿为6个。>  他的大女婿叫钟万信,原名钟英,据说是洪秀全姐夫钟芳理的近亲,算是亲上加亲,似乎应该很受信任才对。>  最初也的确如此。据最新发现的笔记记载,1856年天京事变,洪秀全派人持密诏去北王韦昌辉府,要韦昌辉「同心同力同向前」杀死杨秀清,传这密诏的就是钟万信。>  可不久他就失宠了。前面说过,《十救诗》就是用来「挽救」他的,而且这本发行量很大的「畅销书」明明白白地说,要救钟万信「脱迷途」,至于这位 爷究竟犯了什么错误,语焉不详,从《十救诗》里净是谈男女关系的话题看,也许是「生活作风问题」,但倘真是这样严重的问题,他如何还能活下来?>  总之钟万信的命运就很惨了:他被轰出天京,下放到侍王李世贤的部队当个普通干部,偏又跟上司合不来,日子过得很憋屈。1861年洪秀全颁布了一份《朝中国主图》,规定了文武百官和洪家亲属朝见、祭拜上帝的座次,其中居然没有钟万信的座位。1862年他擅自跑回天京,给封为金王,但一直没有和「妻子」洪天姣圆房——洪天姣在天京陷落时已经26岁,在那个年代,明明有婆家却在这个岁数尚未结婚,是极其罕见的。>  天京陷落后他一个人混出城去,居然辗转跑到了广德;幼天王在江西溃败时,他又脱险,一口气跑到了太平军大将汪海洋的部队里。1868年1月,汪海洋受伤后死去,太平军军心涣散,在突围时全军覆没,钟万信也被清军搜出处死,此时离天京陷落已有3年半了。>  值得一提的是,钟万信的封号是「天二驸马」,但洪天姣明明是洪秀全的长女,这笔糊涂账,怕是怎样也算不清了。>  洪秀全的二女儿嫁给了广东人徐朗,要说这位徐朗倒是难得的实干派,他一直担任李世贤、李远继等几位太平军名将的助手,在浙江、安徽一带转战,可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他的命连钟万信都不如,几乎没在天京呆过几天,钟万信好歹也封了个金王、天二驸马,他连个像样的驸马封号都没有,只封了个最小的王「列王」,拥有这个头衔的太平军人物,目前知道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个,总数据说有一千多,如此驸马,可谓威风扫地。据说,他也是天地会众,何以洪秀全招了两个天地会女婿,又何以这两个女婿如此不受待见,就天知道了。>  徐朗在1864年天京陷落前后,战死在浙江湖州境内的孝丰镇,据说死得倒是十分英勇,算是洪秀全这许多子侄驸马中最有骨气的一位。>  洪秀全喜欢的两个驸马,是天四驸马黄栋梁、天西驸马黄文胜。这二位据说都未成年,他们的「妻子」也都不满10岁,但这二位的政治排名,居然在洪仁王干、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之上,被李秀成说成「第二重用」,仅次于「子侄」洪天祐和挂名外甥萧有和,这二位后来一个封为凯王,一个封为捷王,据说他们在1864年天京陷落时死于城外湖熟镇,死时都不满15岁。>  《朝中国主图》里还有两个驸马,天东驸马、天八驸马,位置也排在李秀成等人之前,这二位连姓名都没留下,而「天八驸马」应该是天王八女儿的丈夫,考虑到其哥哥洪天明是1854年9月出生的,「天八金」(天王大女儿叫「天长金」,依次类推)应该不超过7岁,这位「驸马」想来也是个穿着炫目官袍的「娃娃高干」了。>  李秀成临死前曾写下材料,对洪秀全任用这些子侄、驸马娃娃官表示不满,不久后被俘的洪仁王干看到这些材料怒不可遏,不顾即将被处死,坚持亲笔逐条批驳,认为洪秀全这种用人方式很有人情味,很好,李秀成等人抱怨得毫无道理?>  历史是最好的试金石,洪秀全对这些娃娃们的放手重用,究竟是不是「很好」,国破家亡、被扔进囚笼的洪仁王干,难道真的不明白么?>

长平公主幻人间

长平公主,令人哀怜;身世悲凉,幻影人间。或许史书记载常有难言之隐;或许民间传闻多寓美好希冀;或许文学作品关注乱世情缘;或许国破家亡之美丽公主,英年早逝灵魂不散。

史书记载,故事简练。《明史》列传第九曰:“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民间传闻,轶事缠绵。传说李自成义军打开彰义门,崇祯皇帝朱由检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彻天,徘徊良久乃归乾清宫。凌晨五鼓,催皇后、贵妃自尽,于寿宁宫斩杀爱女长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断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闷绝于地。后为尚衣监何新入宫所见,负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踪。再后,或说与状元郎周世显谛结美好姻缘;或说皈依佛门永伴青灯尼姑庵。

戏曲小说,演绎纷繁。《倚睛楼七种曲》之《帝女花》,一对金童玉女欲结连理,下凡人间。于乱世惊涛之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幻影为长平公主,金童投生为状元郎周世显。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辗转至庵堂避难,巧遇郎君世显,二人重续前缘,然后双双殉爱而去,飞往天界之飘渺云烟。金庸小说之《碧血剑》,演绎长平公主村姑装扮,行走江湖,相貌极美,气质高贵,描写公主国恨爱情错综复杂之少女情怀;《鹿鼎记》再度描绘长平公主为独臂神尼,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

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

〈〈〈〈 探访三百多年前的爱情丰碑

永泰公主死因谜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之孙女;喜荣华正好,年仅妙龄十之有七;恨无常早降,祸起萧墙一命归西。生之尊贵,葬之显赫,死因神秘。

一说永泰公主被武则天处死。《新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纪》中说: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史书记载,均为懿德太子李重润与永泰公主,因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而被其赐死。

一说永泰公主死于难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碑。有人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并结合墓志铭“珠胎毁月”句,断定“永泰公主死于难产”,而非其祖母武则天所杀害。

一说永泰公主被武则天毒死。永泰公主墓志铭有“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断,“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说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丧命于利刃后,永泰公主仍孤单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说明焚烧大槐树之火,即杀武延基之事,虽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铭另有“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句。 “珠胎”为怀孕, “珠胎毁月”当是志文作者隐喻公主被武则天所毁。因身怀有孕,不立斩或杖杀,而缓期逼令服药自杀。这就是“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所谓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亲国戚金波粒,冷酷无常索香魂。

寻常百姓粗茶淡,挚爱亲情享天伦。

文成公主进吐蕃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雪域高原,佳话千古。西藏之历史熠熠生辉,拉萨之古迹脉脉倾诉。美丽公主深情边陲,冰山雪莲绽放幽香;黄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水交映黄河长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统一大业,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访问。并向唐朝求亲,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无功谎称:唐天子将允公主嫁,吐谷浑王求亲而不决。松赞干布因怨吐谷浑,发兵二十万驱之。侵唐松州,以武求亲。太宗谴侯君集将兵反击,松赞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派使者,备黄金珍宝厚礼,到长安去求亲。太宗应允。翌年,文成公主动身前往吐蕃。华夏边疆平和宁静,炎黄儿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详。唐高祖李渊有女儿19,太宗李世民有女儿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献记载,文成公主为“唐宗室女”,当为李姓。按惯例。亲王之女亦会有史籍注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许与宗亲关系较远,其父爵位不会太高。或许“和亲”事关重大,破格封之为公主。尽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规格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松赞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文成公主,美名边疆。传说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命名为“惹萨”,即现今之大昭寺。“惹萨”藏语意为“山羊背上”。最来,“惹萨”被译为“逻些”,又演变成为“拉萨”,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与“神圣之地”。 相传布达拉宫乃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是普陀罗之译音,意为菩萨居住之宫殿。如今,西藏大昭寺与布达拉宫,仍供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离故乡,中原文明融边疆。

古往吐蕃唐沟通,今来追忆弱女芳。

平阳公主扬威名

平阳公主,女中豪杰;威武将兵,旌旗猎猎。天下纷争中原逐鹿,驰骋疆场父兄齐名。不让须眉,独树一帜招兵马;数万红颜,娘子军威天下闻。君不见,娘子雄关今尤在,千年犹忆女将军。

平阳公主,豪气干云。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李渊父子决策起兵,公主见解非凡,让丈夫柴绍速往太原参与,自己则独立于关中组织武装策应。《旧唐书·平阳公主传》记载:“义兵将起,公主与绍交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惧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红颜女子豪气干云,胸中自有十万兵。

平阳公主,巾帼将军。隋末天下大乱,义军蜂起。李渊起兵反隋后,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并招降了隋朝将领何潘仁上万名队伍,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四县,队伍扩大到7万余人。李渊渡黄河推进长安时,公主队伍与父回合围攻京城。后,公主与兄李世民一起荡平西北之隋王朝残余势力,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勋,其军队女子英豪,纪律严明,被称为“娘子军”。

平阳公主,红颜精英。唐军所向披靡,平定关中;高祖因公主独有军功,晋封“平阳公主”,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薨。李渊打破旧制,以正式军乐军礼为其送葬。按照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以彰其“伟烈”。相传,山西阳泉娘子关故名“苇泽关”,因公主于此驻兵而今名。娘子关南门之“宿将楼”,桃河彼岸之“点将台”,绵山之“避暑楼”均为平阳公主所建。避暑楼东山坳之小水潭,乃当年公主之洗脸盆。

巾帼英雄胆气豪,腰横秋水艳翎刀。

功成名就天下定,女儿红装换战袍。

〈〈〈〈 揭开大清盛世康熙王朝神秘面纱

大义公主屏风恨

大义公主,身世浮萍;生于皇家,飘流虏廷。荣华富贵实难守,池台亭榭终自平。遭逢偏伤远嫁无奈事,经历国破家亡凄凉情,目睹盛衰成败如朝露,感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义公主,爱情不幸。本为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号为千金公主。赵王喜爱文学,与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诗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钵略可汉,以其青春年华,充当维持两国友好之工具。才貌双全之公主,岂无爱情。生于皇家,惟有牺牲,听天由命。

大义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倾崩。时周静帝年幼,执掌朝政之大臣杨坚,趁机篡权,以“禅让”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国覆灭之时,宗族被杀戮殆尽。摇望故国,怀念亲人,悲痛欲绝,孤苦伶仃。仰望苍天,哀叹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义公主,情感不幸。突厥军事力量强大,隋文帝杨坚出于政治利益之需要,对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笼络,因赐姓为杨,编入杨家宗谱,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望其深明“大义”,维护突厥与隋之友好关系。面对民族大义,面对国恨家仇,痛心欲绝,和睦仇敌。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大义公主,死亦不幸。大业九年隋灭陈,隋文帝杨坚将陈后主宫中一架屏风赐与大义公主。陈之屏风,陈之覆亡,由此联想北周王朝与个人之命运,大义公主写下无限伤感之诗篇:“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恼怒。迫使突厥可汗,杀死大义公主。飘泊胡地多不幸,一缕香魂返故乡。

皇家公主荣华世,命运嘘嗟不幸生。

盛衰朝暮浮萍摇,怨诗香魂恨屏风。

解忧公主历沧桑

解忧公主,历经沧桑;和亲边陲,名振四方。西行万里饱艰辛,下嫁三代乌孙王。伊犁河畔,五十余载之风风雨雨;莎车古城,异国他乡之恩恩怨怨。英雄之鲜血,美人之青泪,汇成千古青史悠远绵长。

解忧公主,慷慨边疆。乌孙公主忧郁而死,乌孙王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之女儿解忧,仍以公主身份嫁与岑陬。解忧公主丰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气慨,若出征疆场。参与军国大事,堪称运筹帷幄,于乌孙国之政治产生深远之影响。

解忧公主,随俗他乡。岑辄为国王,解忧为右夫人;岑辄死,其堂弟翁归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又嫁,生元贵靡等三男两女。翁归靡死,岑辄之子泥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再嫁泥靡,生一男鸱靡。乌就屠袭杀泥靡,经过一番较量,乌孙国一分为二:解忧公主之长子元贵靡任大国王;匈奴公主之子乌就屠任小国王。解忧公主共生有四男二女。他们长大成人后分别做了乌孙昆莫、莎车国王、乌孙大将军、龟兹王之妻子等;孙辈与重孙辈也相继为乌孙大昆莫。解忧公主儿孙显贵,被誉为乌孙国母,威震边疆。

解忧公主,经历沧桑。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汉宣帝甘露初年,昔日之及笄少女,已是黄发垂髫。感时伤逝,萧索苍茫,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乃上书请求回国:“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乃派人迎归。解忧公主于汉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长安,此时公主年已七十。红颜出国,白发归来,于西域生活半个世纪,经历四朝三嫁,受尽委屈,可谓历尽沧桑。

太平若为将军定,何许红颜苦边疆。

天若有情天亦老,解忧无奈历沧桑。

乌孙公主悲秋歌

乌孙公主,身世凄凉;汉家和亲,远离家乡。千山万水,伶仃孤苦,汉代远嫁之公主第一人;琵琶声声,悲歌一曲,异国凄凉之女子忆故乡。感天动地之愁绪,秋声起,心感伤。

乌孙公主,汉室宗亲。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本名细君。元鼎二年,汉武帝为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愿与汉通婚。原为闲臣之女,忽为荣耀公主身。武帝钦命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为嫁女郎。

乌孙公主,孤苦伶仃。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细君仅与其孙年龄相当。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夫妻之间一年会面仅一、二次,全无温情可言。细君乃汉宗室之女,来自“礼仪之邦”。 相比中原文明,乌孙乃相应落后,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风俗勉相就,洒泪守空房。

乌孙公主,痛心哀伤。昆莫猎骄靡后曾使其孙岑陬娶细君为妻,细君不肯从命,上书汉朝天子,希冀得到亲人之支持。汉天子回曰:“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为汉帝征服匈奴之大业,再次成为岑陬之妻。祖孙共妻俗,细君心哀伤;5年后去世,终生不曾归汉。

乌孙公主,悲秋歌荡。“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血泪为墨之名篇,千古女子之吟唱。或许文姬为之洒泪,或许昭君为之感伤。白居易为之咏叹:“乌孙公主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画角三声刁斗晓,清商一部管弦秋。” 黄庭坚为之感伤:“……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公主坎坷路,天涯凄凉人。

秋风瑟瑟秋悲凉,愁云荡荡愁断肠。

路远迢迢路望尽,山高重重山凄凉。

〈〈〈〈大清后宫佳丽大盘点

高阳公主情迷茫

高阳公主,痴情悲凉;婚恋经历,毁誉沧桑。美丽任性之公主,或曰骄奢*逸,放荡不羁;或曰执着情爱,蔑视纲常;一代争讼纷纭之传奇女子,一曲哀怨凄婉之情感哀伤。

高阳公主,帝王血统。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锺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高阳公主,无缘美梦。位尊高贵之窈窕少女,风流倜傥之翩翩郎君幻梦。郎才女貌之希冀,实乃人之渴望;然则绝望之抗争,却非比寻常。父皇降旨,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房遗爱乃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公主抗争:宁嫁田舍翁,不嫁宰相府。父皇不许公主无奈,新婚之夜,将驸马阻挡于洞房门外,语之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阳公主,爱河禅房。或许婚姻不如意之郁闷,或许郊外游猎之机缘,或许冥冥命运之安排,公主巧遇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之辩机和尚。辩机15岁出家,怀着高操之志节,专心佛学,以渊博学识,优雅流利之文采而知名。荒野草庵突现丽如牡丹之佳人,大胆热情之公主,使辩机落入情网,巫山云雨爱河鸿蒙。

高阳公主,情爱忧伤。公主青春之恋情火炽烈,几番幽会辩机深感彷徨,事情败露学术抱负无成,美丽公主之热情,令其心醉难断衷肠。被选为《大唐西域记》之撰写人,使辩机摆脱烦恼。公主为情人之光荣使命,含泪应允暂不分心情郎,临别赠与玉枕,岂料或从天降。盗贼赃物源于僧房,和尚玉枕华贵闺香,“奸情”之凭证,令太宗怒发冲冠,判辩机腰斩极刑血染刑场。《瑜伽师地论》之五十一卷至八十卷译文成为辩机绝笔。公主揪发捶胸,咬破衣裳,饮食惧废,如疯若狂。公主之魂魄,已伴随辩机消逝远方。

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

辩机腰斩刑场日,长歌当哭美娇娘。

宁国公主恨无奈

宁国公主,富贵荣华;祸起萧墙,难以为家。骨肉相残之情感折磨,忠义颠倒之风云变换;颠沛流离之烽火烟尘,夫君罹难之无奈泪花。一代显赫之公主,父兄侄儿均为帝王,却难圆平安温馨之荣华。

宁国公主,于归孔佳。明太祖朱元璋之女,父皇宠爱,精选驸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善骑射,当世皆荣之。太祖临崩,尝有遗嘱,委托梅殷力扶幼主太祖崩,其长孙建文帝即位,遂召入朝,商决军事,委以大任。宁国公主贵为皇姑,夫君文韬武略,夫妻何等富贵荣华。

宁国公主,无奈国家。其兄燕王举兵,夺侄天下。国乱家乱,一方为皇帝亲侄与夫君,一方为同胞兄长,刀兵相见,公主心乱如麻。建文帝命其夫将兵四十万,驻守淮上,防扼燕军;命公主致书燕王,责以君臣大义,燕王不答。燕王至淮北,贻公主书,命迁居太平门外,勿罹兵祸。公主亦不答。国乱讨贼,贼为兄长,骨肉相残;家乱争斗,血染山河,尸横遍野。公主惶惑,何以为国,何以为家?

宁国公主,魂思驸马。燕王破南京,夺帝位,是为永乐帝。其时驸马梅殷,尚驻兵淮上。遂迫令宁国公主,啮指流血,作书招殷。殷得书恸哭,并问建文帝下落。来使答言出亡。殷喟然道:“君存与存,我且忍死少待。”乃偕来使还京,永乐帝闻殷至,下殿迎劳道:“驸马劳苦。”殷答道:“劳而无功,徒自汗颜。” 永乐帝默然,心中不乐。后称殷畜养亡命,与朋邪诅咒等情,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充戍辽东。永乐三年,召殷入朝,暗命迎接殷驾,至笪桥将殷挤入水中溺死。公主闻噩耗,趋入殿中,牵衣大哭,美满姻缘,何为苍天所不容?

寻常百姓粗茶淡,帝王富贵燃斗箕。

公主深宫恨无奈,夜夜梦魂泪沾衣

金城公主多舛难

金城公主,宗室名媛;金枝玉叶,远嫁吐蕃。生于帝王之家,命运坎坷多舛;历经坎坷之路,几遭情感折磨。背井离乡,饱经凄苦,一代公主富贵云烟迷幻,柔弱女子苦涩其心伤悲。

金城公主,出身名门。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其父为章怀太子李贤,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与睿宗之兄。《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和亲波澜。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年轻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相传,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闻之噩耗,悲痛无奈孤影自怜,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此乃青海境内之日月山。王子虽死,其父还在,无奈和亲之使命,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赞,作一偏妃。

金城公主,痛子哀伤。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赞后,引起没有生育之大妃子纳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时抢走婴儿,外宣称孩子是她所生。儿子被别人据为己有,公主悲痛欲绝。史料记载,金城公主于不梳不洗中熬过无数不眠之夜。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身心受到伤害之金城公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命运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1、馆陶公主

这个馆陶公主是汉景帝刘启的同胞姐姐,汉文帝刘恒登基后,被封为长公主。这位公主之所以能手握巨大权势,完全是得益于母亲窦太后和汉景帝的过分溺爱,她经常给她的弟弟刘启进献美女。

2、太平公主

说到太平公主,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名称,因为很多人喜欢用“太平公主“一词来调侃一些特殊体型的美女。历史上的太平公主为了权势,把自己的男宠献给了母亲武则天。

3、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被誉为唐朝的第一美女。她出生时正值李显被武则天贬于庐陵,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

4、平阳公主

这个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同胞姐姐,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

5、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馆陶公主

-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

-平阳公主

-文成公主

揭秘洪秀全的子侄和驸马们:竟能废柴到这种地步

  近代史学家王庆成先生曾经说,太平天国的上帝有两个家庭,即「大家庭」——因为人人都是上帝子女,所以包括天下每一个人,和「小家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