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抢了这么多的宝藏,他死后宝藏都去哪了?
孙殿英抢了那么多的宝藏。后来这些宝藏有的被孙殿英送人了,还有一大部分的宝藏被孙殿英卖给了外国人,套现了。
说起孙殿英来,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他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盗墓贼,尤其是清朝灭亡了以后,那一段时间,是历史上最为疯狂的一个盗墓年代,那个时候,有很多君王的陵墓都被盗了,而在这所有的盗墓贼中,就属孙殿英的团伙最厉害了。众所周知,孙殿英的老家是河南,他从小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每天跟着流氓地痞混,后来成为了军长,更是开始光明正大的盗墓,乾隆君王还有慈禧太后的陵墓,被孙殿英光顾,里面陪葬的宝贝全部都被孙殿英团伙一扫而光,后来他们在分赃大会上一起分赃,而孙殿英得到了11箱价值连城的宝贝。
自从发生了孙殿英盗墓的事情以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人都提议,让政府严惩孙殿英,是那个时候的国民政府还没有站稳脚跟,而孙殿英也抓紧时机赶快开始贿赂,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说乾隆的九龙宝剑,还有其它价值连城的珠宝,都送给了蒋介石。还有一些珍珠翡翠也都送给了是政府里的大官,孙殿英为了保住自己,送出去了很多非常值钱的东西。
接下来就开始把剩下的宝贝套现了,孙殿英主要是在天津,上海,青岛还有北京这些地方进行销赃,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的洋人,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在租界。就这样,孙殿英得到的这些宝贝们最后都到了洋人的手里。而孙殿英也因此变得非常有钱,在天津买了豪宅,还买了很多军火。
我们都知道掘人坟墓,断人子嗣是最不可原谅的,也是罪不可赦的。其实慈禧虽然名声不怎么样,但是作为一个归西之人死了也不得安宁。她被孙殿英这个东陵大盗给扒了坟墓。东陵里面的稀世珍宝被他盗走多少难以考证,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这些金银珠宝,放到现在也都是价值连城。
最滑稽的是,孙殿英当初是国民革命军,派到河北地区前往剿匪,剿的匪徒就是一些盗墓贼。当他赶跑了这帮匪徒以后,他就开始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计划着盗墓行动。1928年夏,孙殿英率部驻扎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
随后,军阀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成功的完成了盗陵。这里提一下,所盗的两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意思他连乾隆皇帝的陵墓也都没有放过。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也轰动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特别是一些满人,部分旗人团体和清皇室,都上告到老蒋那里要求严惩。
我们也不知道孙殿英到底盗了多少绝世珍宝,当时满清的遗老们和国民政府相关人员,组织给慈禧重新入殓。就在1979年当时文化局和旅游局一些相关部门,为了配合慈禧陵墓地宫对外开放。清东陵历史工作人员再次清理地宫时,意外的发现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宝物)。这件文物就是“织金陀罗尼经被”。随后被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馆修复装裱。
据介绍,入葬的慈禧的时候,将陀罗尼经被覆盖在身上。当时经被上还缀有八百二十粒珍珠,估值十六万两白银,价值连城。(想都不用想,被上面的珍珠肯定也被孙殿英给**了)。
我看来看看是如何介绍这件文物的,织金陀罗经被又名织金陀罗尼经被,是一副清代织锦,出土于北京清东陵慈禧墓,为慈禧遗物。织金经被上的经文文字只一厘米大小,整个经被为二百七十厘米见方,是一件特宽的织品。织工十分精细,文字秀丽,是一种清代的特殊锦类,极为罕见。
2013年9月28日,慈禧遗物陀罗尼经在河北遵化清东陵保护区展出。这是织金陀罗尼经被一个世纪之后的首次面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河北进行参观)
不是的。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孙殿英又向蒋介石投诚,摇身一变,变为“国民党先遣军”,被改编为新编第四路军,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打内战。 调动京汉线新乡至安阳间牵制八路军。这段时间,孙殿英利用国民党控制运输飞机的要员,大做黄金买卖,发了一笔财。全面内战开始后,孙殿英部改编为第三纵队,驻防汤阴。孙殿英抓民夫,拆民房,构筑工事,积极为蒋介石打内战卖力。
1947年春,解放军围攻河南汤阴,孙殿英据险抵抗,5月1日,解放军攻占汤阴,孙殿英被俘。后孙殿英被解送到河北武安县战俘营。在刚被俘的日子里,孙殿英经常歇斯底里地破口大骂蒋介石不仁不义。“汉奸头子孙殿英之投降日寇,系由蒋介石的秘密命令:刘伯承将军日前召见孙殿英等时,孙等公开暴露了这个秘密。当刘将军对孙及其高级僚属说:‘抗战初期,不能说你们没有贡献,但是以后的一段,确实做得太不好了!’”(《黄海日报》1947年5月14日)。
***念及他抗战时期的英勇表现,对他非常宽待,特地批准他带一名卫士照顾其生活。孙殿英劳动比较积极,但后来就不行了,甚至一度企图越狱,未得逞。由于孙殿英感到彻底失败,精神沮丧,整日抑郁寡欢,加上他吸食了几十年的鸦片,患上了当时属不治之症的烟后痢。***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他求医治病。这种人道精神和宽大为怀的行动,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在病危之际,他忏悔说:“我过去做了许多坏事,对不起民众,对不起***。***宽宏大量,不计怨仇,比蒋介石不知好多少倍啊!”这年秋天,身患多种病症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病重死去,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历史 上关于孙承宗后人的记载非常的少,但是我们根据历史事件可以推测一下。孙承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死了只有五个,除去早夭或者儿子无后,孙承宗是不可能没有后代的。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孙承宗的后人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承宗的后人介绍
清兵最后攻破高阳城,而带着全家人守城的孙承宗也被清兵给抓住了。而且多尔衮还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孙承宗的家人也没有好运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都战死了。在这次战役中孙家还有一百多个人遇难,可以说举家殉国了。
历史上关于孙承宗后人的记载非常的少,但是我们根据历史事件可以推测一下。孙承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死了只有五个,除去早夭或者儿子无后,孙承宗是不可能没有后代的。另外孙承宗有十三个孙子,但是战死的只有六个,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人活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只能根据历史事件和相关的记载,对孙承宗的后代做一个判断。相传孙家的族谱现存于湖南的某个地方。
而且孙承宗的墓在高阳县西北被发现了,但是现在已经被毁了。但是墓葬处还是有一块墓碑,据说这块墓碑就是孙承宗的十二代孙子所立的。所以这也足够能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代的。另外现在还流传着明朝的大盗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这件事情是孙殿英自己说的,没有任何依据,所以是不是孙承宗的后代也是一件有待商榷的事情。但是孙殿英对清朝皇帝的墓葬做了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说自己是孙承宗的后代大概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有个说法。毕竟多尔衮用马拖死了孙承宗,杀了孙承宗家的一百多号人,孙殿英作为孙承宗的“后人”盗墓算是报仇了。
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的晚年过的并不顺遂,清兵再次入关的时候,已经辞官的孙承宗被明思宗重新召用,虽然重新收复了些失地,但是这作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依旧难掩明朝江山的颓势。
于是孙承宗就向明思宗称病请辞,但是朱由检并没有同意。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的时候,对关内外的一些事务的一些看法都上书给明思宗,明思宗不但全部都采纳了他的 意见 ,而且还嘉赏了孙承宗。不但加封了孙承宗为太傅,而且还赏赐了蟒服钱币等。
就在加封嘉赏之后的三个月,古屯、大凌河等城都被毁坏,孙承宗派人重新修筑。无奈这个时候清军又突然压境,孙承宗在慌忙之中赶往了荆州,还派了些人前去救援,但是因为辽东巡抚改变了出师的日期,导致前去锦州救援的吴襄等人被清军岁打败。而这个时候刚刚修好的大凌河又被毁坏了,于是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责怪说是孙承宗修筑破旧的城池导致看了这次失败,还说孙承宗是丧师辱国。于是孙承宗就再次以病请辞,还上书了边关政事十六件事,但是这些建议明思宗看了之后并没有采纳。孙承宗就在高阳城住了七年,尽管明思宗多次打算召用孙承宗,都被他给拒绝了。
公元1638年的时候,清兵再次大举压境,十一月的时候清兵到了高阳城。孙承宗带着全家人守城,但是这个力量简直是螳臂当车。很快高阳城破,孙承宗全家被擒住。最后多尔衮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拖死了。
孙承宗和袁崇焕谁比较厉害
首先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杰出的 军事 家和英雄人物,孙承宗在张廷玉所写的《明史》中独占了一篇,足见张廷玉对或者说是清朝皇帝对孙承宗的敬意。尽管多尔衮用马拖死了孙承宗,但是清朝的皇帝还是打从心底佩服这位又有才能又有傲骨的将领的。另外一位袁崇焕也就不要多说了,作为明末最著名的将领之一,袁崇焕可以说是流芳百世了。
孙承宗和袁承焕从表面上看来,最大的差别就体现在了对待魏忠贤的态度之上。孙承宗疾恶如仇,尤为明显的就体现在了对待魏忠贤的态度上,当时魏忠贤嚣张跋扈,无人敢惹,但是孙承宗几次都要弹劾魏忠贤,无奈因为军务缠身而无法成行。但是袁崇焕却不一样,袁崇焕对魏忠贤却是极力的吹捧,还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表忠心。虽然这里有魏忠贤提供军饷之用的关系,袁崇焕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看出一二人品的。
而且二人对待下属和同僚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孙承宗一直都在培养和使用一些武将,使得很多武将在这一个时期迅速成长起来,然而这一点袁崇焕和孙承宗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至于二人孰强孰弱,心中有杆秤, 自然 能评说。
不是。
孙殿英的童年过得并不安逸,而孙殿英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失手打死了旗人,清朝末年的旗人的的确确属于贵族,何况孙殿英又是平民家庭,孙父很快入狱又惨死狱中。
由于太平天国时的内乱和清政府的围剿,石达开被灭门,史书记载他并无后人。但有传说说他还有一个比石定忠还小两岁的儿子,被石达开的姑母养育,这个孩子长大后改名叫胡永活,后来胡永活结婚生子,为石达开传宗接代。
孙承宗在高阳城破后被清军俘虏,自缢身亡,200多年后,他的第n代孙孙殿英挖了慈禧的陵墓,给他报了仇。但是这个回答是没有史实依据的,孙殿英是不是孙承宗的后代,目前仍存在争议。并且孙承宗到底是怎么死的,也存在争议。总之,这是一道充满争议的题。
01孙殿英是不是孙承宗的后代
孙殿英的百科里面是说他是孙承宗的后代,因为他给自己掘了爱新觉罗家的墓找的借口就是旗人杀了他家祖宗,还杀了三代,所以他这个行为是复仇的行为,是革命的行为。但是除了他的自称之外,没有别的证据来证明他与孙承宗的亲缘关系。这就像是我说我是袁崇焕的后代一样,只是因为我人微言轻,没人信,而孙殿英是个大人物,说出的话天然带有说服力,所以会有人相信。(当然我不姓袁,只是随便举个例子,袁崇焕是孙承宗发掘的)
孙承宗一家,在高阳一役中死得差不多。儿子死了五个,孙子死了六个,侄子死了两个,侄孙死了八个,老孙家的男丁几乎死绝。孙承宗当时也才七十六,重孙有没有,有几个都不好说。加上清军对他恨之入骨,留下他家男丁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到了清末,已经没人知道孙承宗的后裔何在,也就不可能有人拆穿或证实孙殿英的话。
有人认为,孙殿英这样说,只是为了给自己盗墓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少挨点骂,但也有人认为他说的是真的,毕竟和清朝有着那么大的血海深仇。但是迫于当时条件有限,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02孙承宗到底怎么死的
史书上说,孙承宗是自缢,这是出自《明史》、《初学集》和《高阳县志》。其中《初学集》成书年代距离孙承宗最近。作者钱谦益,书成于崇祯年间,此后的成于乾隆朝的《明史》与民国时期的《高阳县志》应该都是据此说。作者钱谦益在当时也十分关心东北战事,但是他身处南方,离辽东十万八千里,这些事情也只是道听途说,所以真实与否不敢确定。
在野史上对孙承宗之死另有说法,有人声称孙承宗是被多尔衮拴在马尾上硬生生拖死的。(就是还珠格格里面蒙丹被拖行那样)考虑到孙承宗曾经逼退过努尔哈赤,多尔衮为父出这口恶气也不是不可能。然后时人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位忠义之士死得这么凄惨,于是给他更有气节的“自缢”结局。
是。孙殿英(1889年—1947年),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永城人,为明朝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后裔。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傅等。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而后替代王在晋为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
孙殿英作为抗清名臣孙承宗的后人,其祖先在抵抗清军的过程中,据不投降,最终,被满门抄斩,唯一逃出的保姆带着一名男婴得以幸免,这名男婴就是孙殿英的先辈。之后,得以延续香火的孙氏家族在孙殿英出生后,再次遭受满清政府的迫害,孙殿英的父亲也在这场迫害中死亡,仇恨的种子在孙殿英的心中扎下了根。洗劫东陵的意义不止在于诱人的财富,更是家破人亡的孙殿英对满清政府的报复。
扩展资料:
1928年夏,孙殿英以攻打积匪马福田的名义率部驻扎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随后,军阀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成功的完成了盗陵。所盗的两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
在孙殿英盗掘慈禧墓之后曾自辩:“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参考资料:
孙殿英虽然盗挖珍宝成东陵大盗,然而他的后代却没有因此发家致富,因为孙殿英的后代与孙殿英不同,不想用这种脏钱获得安逸的人生。
在民国时期,有一起大名鼎鼎的“盗墓案”,其罪魁祸首就是孙殿英,本该受到严厉惩罚的孙殿英却靠着贿赂逃脱了制裁。当时,孙殿英作为西北军阀的一个将领,却不能做到军人的克己,反而是以演练为理由将清朝时期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盗窃一空,这样放肆地盗墓想不被人知道想必也是不可能的。这件事情很快便传开了,孙殿英遭到了很多人的举报,于是便被抓紧了牢狱里。
但是孙殿英并不甘心,他为了脱罪,找了自己的亲信,将陵墓中盗来的贵重财物分了一些珍贵的给蒋介石、宋美龄等人;靠着这些人的关系,孙殿英便被无罪释放了。据悉,当时慈禧太后嘴里那颗夜明珠被孙殿英以贿赂为由送给了宋美龄女士。孙殿英靠着这种下作的手段走出了监牢,但是他依旧不知悔改,仍然做着这些下三滥的事情。
而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却对父亲的种种行为感到不齿,并未跟随父亲,走上父亲的老路,而是靠自己的能力维持自己的生活。虽然孙殿英偷来的珠宝无数,但是孙天义并未见过,孙天义也从未打过这些珍宝的主意,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毕业后,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孙天义并不觉得苦,反而是乐在其中。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孙天义对黄陵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并投身于黄陵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中去了。
孙殿英抢了这么多的宝藏,他死后宝藏都去哪了?
本文2023-12-05 06:24: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