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会市的黄氏族谱??????
(黄氏)四会建合族祠序
赏闻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古先王谊重亲;亲系以姓而弗别,缀(zhuì)以食而弗殊;爰(yuán)定为同宗合族之制,无分远近,无间亲疏,使之辑睦如若一心,相联如一体;典莫隆焉(yān),意莫厚焉;如我黄姓者宗支繁衍,散处各方,派虽别,而源则同;地虽殊,而情则一;诚不可不有祠以联之也。
然建祠必择吉地,此地必求居中。兹幸得四会北门,诗书街内地段一所;直则三十有五弓,横则八丈有五尺;尽可建祠三座,兼有左右两厢。稽(jī)旧志,地号银冈;问故家人多玉笋(sǔn),怀维时本家星学;上梁卜四月良辰。
于是族内地师,布局定五方位置:坐子向午,乃其正针;兼癸(guǐ)及子丁,乃其旁线。哙哙(kuài)哕哕(yue),疑九夏之晕飞;正正堂堂,踞一城之龙脊,金鸡冈顶其后主;冠带巍峨,千哕岭,属在前朝,冕(miǎn)族秀发,伫(zhù)看锺霊毓(yù)秀,科甲绵长,还应锡类发祥,丁才蕃富,此固本姓一时之盛事,而实祖宗万代之磬香也。
但营材购地,工费浩繁,不得不有资于签助。原议每人一祖先牌位,考妣(bǐ)两衔,助银伍两正。每人一长生禄位,夫妇两衔,助银四两正。目今齐部止得四百之间,计银不过弍千。而买地已支数百,余外,庇材有限。诚恐不足敷支,现下正间将竣,常有旁厢未建,所望众昆踊跃,多签牌位禄位,以成美举。思其难,以卑其易;经其始,必善其终;异日者祀(sì)事孔明,子孙勿替;人文蔚(wèi)起,世泽绵长,凡我同宗,无不承 祖考之庥(xiū),而受无疆之福矣;是为序。
戊(wù)申(公元1848年)夏五月宗侄畅之撰、理通书(zhí)
道光廿八(公元1848)年十二月十五乙卯(mǎo)日卯时升座牌位禄位芳名列后:
大沙牌位 十一;
大布牌位 廿;
威井牌位 五、 禄位一;
仁聚二婶牌位 四、 禄位一;
福田牌位 七;
高崀牌位 十二;
横径牌位 三、 禄位二;
万洞牌位 二;
陈崀牌位 一;
铁场牌位 卅三、 禄位七;
黄屋寨牌位 十;
禄村牌位 十二;
雀村牌位 二;
江子头牌位 三;
沙历牌位 五;
塘基头牌位 三;
寺山牌位 三;
燕子崀牌位 十二、 禄位三;
神仙寨牌位 十二;
寺冈牌位 十一、 禄位四;
白石塘牌位 九;
茅岗后入。
晃逺第十七级左便第壹位禄位夫妇两衔
富逺第十五级右便第十八位禄位夫妇两衔
朝君牌位第五级左便第十七位
毓(yù)彦牌位第三级右便第十壹位
居广牌位第十级左便第六位(此是半壁绍元亚公)
共二十七级,每级四十六位;右便廿三位,左便廿三位;共计七百八十二位。
石榕坊黄家旧谱
四十世祖,峭公十一郎,娶妻官氏、吴氏、郑氏,妻各生七子,今因五代相郭威王,官至奎章阁大学士。三妻葬在梅州府,风送洞,金兰阁。坟前有湖,子孙住在两边。天德八年,峭公置酒,请亲戚宗族,唤集子孙曰:“汝众听吾言,吾今年老,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须有九泉之虞,不误桑中之叶,今吾至此,家口日增,供给浩繁,愿如水中之鱼,莫似霜中笋,若不预为处置,何以为子孙之计。兹将所有现钱八千万贯,金银八百秤,俱作廿一份均分,各人依数收领,随往别处立业,异日光前裕后,瓜瓞绵绵,寝昌寝炽,其各母忘木本水源可也。当时峭公吟诗八句,指挥各男收拾,登程而行。
其诗曰:“骏马登程往异方,各求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休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以上计廿一人,俱一脉分枝,各散诸处,分住置业;叶叶开枝,代代绵长;各亲认属,犹如树叶而知有根,若有此家谱对证,诗句无差者,就请升堂入室,勿以外人相待。如无此诗对证者,即非同宗共脉之亲矣。
大始祖黄渊公,至我毓彦祖共计七十世祖。自米氏近世祖,至今十九世矣,朔南雄旧谱,江夏宗支,系出颛顼(zhuan xu)之曾孙,陆氏受封于黄地,以国为姓。其太上祖黄渊公,历代相传,至霸公为六世祖,霸公相传,至四十世祖峭公十一郎,为五代时,相郭威王,官至奎章阁大学士,娶妻官氏、吴氏、郑氏,住福建南雄珠玑巷,妣(pi)各生七子,共廿一子,盖自秦、汉、晋、唐、宋之间,科名甲第,赫奕后先者,不可胜纪。今我南来之祖,原系峭公吴氏所出第二子,化公妻余氏,相传至回公,生男天禄公,为四十八世祖,妻江氏、李氏,禄公生二男,长千一郎,妻廖氏;次千二郎,即朝翁公,妻米氏,是我近世南来始祖也,时值宋末咸淳元年,因理宗皇帝,逐出胡妃,逃走南雄,各知皇妃不敢收藏,以致投河而死。本乡里畏圣上究责不便,各自迁移。吾祖千二郎,即朝翁公,同妻米氏,从众直往南行,抵连州水口,催舟不得,扎竹排于江中,顺流而下,次日狂风大作,打散竹排。吾祖赖天屁佑,夫妻遂向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宝坑乡,而歌乐土焉。公生下六男,各男所出子孙未有详注,唯第五男,万五郎,至云远公,生四男,长唐燕,次公燕,三燕,四魁燕,迁居四会,黄江乡,相传生我近世祖--汝集公,住黄江乡,村名岗济头,生下二男,长其芳,次耀芳。我其芳公,迁居沙尾,后迁居广宁曲水铺,高莨乡,妻许氏。吾祖质扑自处,勤俭治家,厥后子孙绳绳,科名奕奕者,皆赖祖之崐流泽孔长焉耳。
大始祖黄渊公,至霸公为六世祖,楚王见秦王道,崩于砂丘,同父春申公,刘项二将,攻击阳,四人出师之日,军兵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是时神同广大,喝水成河,领兵四十万,先到咸阳,秋毫不犯。项羽后到,有拔山之力,不肯为臣,故是与汉皇相争天下五年然后项羽自刎。
黄姓家谱序
尝观诸史,历代帝王统序,居子孙犹记载详明,以俟(qi)后学遐稽(ji),况宗谱世系水木本,为子孙者,曾可等于弃髦,而漫然置之也。但宗谱之作,必上溯元祖所自来,下迄当代之合族,凡宗支俱录焉,其斯云备也。然而世运年烟,其间兵焚告警,世运迁流,亦多有不考者也,有仁孝之思者,其可远者弗稽,近者亦弗纪矣,但观今之世族,无论子孙希少者失宗莫考,即名家巨族,亦往往有茫然莫知其宗也,于是有。异族冒认他人之祖有之,有同脉竟视为陌路之人者有之,谁是概然然志修明谱牒,笃宗支,明代次序亲疏,使后之览者灿然若星罗布列已哉。乙亥(公元1755年)之岁,余缘与端州府庠(古代乡学的名称),广宁曲水坊道显黄牛会友,延训令子孙,芸宓讲易之暇间,与其族属齿德俱忧,懿迁翁、御显翁、泽显翁,游览观其二三世住城,皆翠山川秀气也,问其长老,此祖历代何代矣?开土作室高崀寨,几经年所矣,其于开基始迁世数,亦明如指掌也,长老懿迁翁、御显翁、泽显翁等,痛远支之莫考,悯谱牒之无存。概然欲修家乘以序,世代相传之次,以便亲疏等杀之列,以纪出处显晦之迹,以书婚姻瓜葛之亲,以录生卒葬址之处,昭于来许此真仁孝之思,崇追远裕后昆者也,夫根柢深,而菱桠蓊(形容草木茂盛)本源茂,而支脉悠长,既已诒(yí)(传给)谋式榖(gǔ)(落叶乔木,开淡绿色花),完尔继序望皇者矣,且族皆仁厚,其为老而醇悫(què)(诚实、谨慎),诚笃(du)(忠实)者茗而人,彬彬济济,异日大振家风者,当不知何底也,自始宅高崀祖至今,现存四代,计八世而子孙蕃盛已如是,易曰积善之家,必召余庆,望理岂或无哉。余因固请而为之序。
乾隆廿(公元1755)年岁次乙亥季冬之吉肄香瑞凤邑庠(xiang) (庠,古代乡学的名称)生陆文暹顿首杜攒
属地姓氏族谱名称部数册数借出单位原 编 号
龙岩 黄 [清朝]闽汀杭邑新坊乡黄氏家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044
龙岩 黄 (永定)黄氏族谱 1 6 上杭族谱馆 FJSH088
龙岩 黄 福建上杭黄氏族谱俊德公分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171
闽台馆 黄 彭溪亭后紫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1
闽台馆 黄 清溪后清黄氏族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8
闽台馆 黄 参镇二房黄氏族谱 1 5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1
闽台馆 黄 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8
闽台馆 黄 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逊山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8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卷一)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3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4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6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槐植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8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霞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9
闽台馆 黄 紫云黄氏湖上宗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0
闽台馆 黄 紫云白珩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5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锦洋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8
闽台馆 黄 清溪丹山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57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黄石林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九福黄氏族谱 1 4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8
闽台馆 黄 清溪紫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79
闽台馆 黄 平和乾岭《黄氏狮岭房族谱》(附二种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6
闽台馆 黄 平和《霞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7
闽台馆 黄 邵武鹳薮禾坪《黄氏世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8
闽台馆 黄 《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一、卷二、卷三 )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9
闽台馆 黄 平和《大径黄氏南二公系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0
闽台馆 黄 漳州华安《良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1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覩敦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2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3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4
闽台馆 黄 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5
闽台馆 黄 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6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坂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7
闽台馆 黄 南靖靖城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8
闽台馆 黄 南靖和溪月水黄氏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9
闽台馆 黄 南靖热水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0
闽台馆 黄 国强黄氏族谱 乙本 霄岭房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1
闽台馆 黄 乐土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2
闽台馆 黄 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3
闽台馆 黄 秀篆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4
闽台馆 黄 溪黄族谱 1 1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5
闽台馆 黄 狮岭房国强黄氏族谱(甲本)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98
宁德 黄 黄氏宗祠支谱(复印件)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3
宁德 黄 黄氏宗祠(印刷品)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6
南平 黄 黄氏宗谱 又称禾坪黄氏大成谱 1 3 南平台办 南02(1-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28 南安图书馆 200902-36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3 泉州华侨管 200901-2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5 泉州华侨管 200901-11
泉州 黄 仙都(山兜)紫云黄氏族谱 1 6 泉州华侨管 200901-34
泉州 黄 江夏黄氏大成宗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3
泉州 黄 金墩潘湖黄氏族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4
泉州 黄 [安溪感德]紫云安溪房槐植(山)黄氏族谱 1 12 泉州图书馆 200905-75
泉州 黄 [安溪]黄氏族谱 1 7 泉州图书馆 200905-77
泉州 黄 [安溪]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6 泉州图书馆 200905-78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泉州图书馆 200905-79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彭溪亭后黄氏族谱 1 8 泉州图书馆 200905-76
泉州 黄 进德黄氏族谱 1 8 泉州海交馆 200904-16
泉州 黄 清溪尚卿下科名黄氏族谱 1 7 泉州海交馆 200904-17
泉州 黄 《台湾江夏兴化军城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9
泉州 黄 锦田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3
泉州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1
泉州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2
泉州 黄 苍南黄姓通志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5
泉州 黄 金敦灵慈黄氏族谱 3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6
泉州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芦川派孚公系埔头二甲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7
泉州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8
泉州 黄 泉州江夏黄氏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9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0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1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0
泉州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4
泉州 黄 二房参镇罗黄氏族谱 1 17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0028-6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6
泉州 黄 莆阳黄氏通书:江夏流芳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7
泉州 黄 仙游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8
泉州 黄 锦塘紫云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3
泉州 黄 紫云象塘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4
泉州 黄 东安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5
泉州 黄 重修金墩灵慈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9
泉州 黄 泉州文山黄氏黄凰翔四子浤中房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0
泉州 黄 莆田沙堤、晋江安平金墩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1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2
莆田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莆田台办 莆台8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 1 5 高氏宗亲会 厦128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9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5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谷黄氏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6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7
厦门 黄 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8
厦门 黄 可坚公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29
厦门 黄 黄漳文集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0
厦门 黄 黄漳浦文体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1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3
厦门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4
厦门 黄 虎丘黄氏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5
厦门 黄 虎丘六黄氏宗谱总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6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7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8
厦门 黄 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9
厦门 黄 黄氏通书,支黄氏谱,暨重庆巴南二圣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0
厦门 黄 蒿州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1
厦门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2
厦门 黄 漳州市友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3
厦门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4
厦门 黄 黄氏通史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5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6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7
厦门 黄 浯州汶水黄氏分派美人山洪塘头世系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8
厦门 黄 虎丘五世黄氏山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9
厦门 黄 北溪头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0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1
厦门 黄 黄氏通谱古十三支黄氏谱暨重庆地后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3
厦门 黄 长桥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4
厦门 黄 黄峭山后裔与客家文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5
厦门 黄 黄姓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6
厦门 黄 福建省三明尤溪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7
厦门 黄 江夏黄氏峭山宗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8
厦门 黄 莆阳后黄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9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0
厦门 黄 金镦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1
厦门 黄 重庆江津市青泊凉沙坝黄氏家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2
厦门 黄 浙江苍南黄氏分布情况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3
厦门 黄 平阳母黄氏通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4
厦门 黄 苍南黄姓通之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5
厦门 黄 江夏黄氏源流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6
厦门 黄 紫云谱史切记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7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8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9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0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谤人物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1
厦门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29本) 1 29 黄氏宗亲会 厦72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3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4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5
厦门 黄 埔头三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7
厦门 黄 埔头五甲族谱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8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9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0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1
厦门 黄 埔头二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2
厦门 黄 埔头七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3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4
厦门 黄 埔头八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5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6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7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3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8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4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9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5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0
厦门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1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2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3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4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5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6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7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8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9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0
厦门 黄 安溪黄氏大宗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1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2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3
厦门 黄 瑞献莲桑(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4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5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6
厦门 黄 江夏四安莲峰黄氏谱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7
厦门 黄 霞美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8
厦门 黄 紫云象塘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9
厦门 黄 同安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0
厦门 黄 豪士黄氏詈记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1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谱(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2
厦门 黄 江夏紫云同安黄厝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3
厦门 黄 同安黄安海桐林祭记金录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4
厦门 黄 炎帝文化纵览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5
厦门 黄 紫云东安下史汇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6
漳州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漳州云霄台办 漳云霄2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33
漳州 黄 平和霄岭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1
漳州 黄 轩辕世系 黄氏江夏谱传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5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7
漳州 黄 南靖吕坊黄氏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4
漳州 黄 黄氏族谱(平和)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5
漳州 黄 黄氏谱叙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31
漳州 黄 长洲族谱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9
漳州 黄 北斗黄氏族谱 1 1 漳州芗城台办 漳芗城1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诏安台办 漳诏安2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和溪 六斗 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34
漳州 黄 湖西黄氏长房族谱(治燕堂)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
漳州 黄 新加坡黄氏总会25周年纪念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09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12
漳州 黄 黄氏大族谱(上、下) 1 2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0
漳州 黄 湖西黄氏历史资料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5
漳州 黄 福建 平和 黄氏族谱(卷三)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4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 寮田寮坑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5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永丰里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6
漳州 黄 福建 台湾 黄氏奥杳派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7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长洲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8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古野 黄氏炽昌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9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0
漳州 黄 漳州 霞美黄氏族谱(上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1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2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3
漳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 宗祠编(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4
漳州 黄 黄氏家谱 船场笔峰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33
漳州 黄 黄氏英公传下族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4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山城溪雅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50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湖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11
漳州 黄 漳州市龙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09
漳州 黄 福建省漳浦狮关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10
漳州 黄 漳浦打石山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73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5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村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6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42
漳州 黄 台湾黄氏奥查派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56
漳州 黄 台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67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08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29
漳州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45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5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7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8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9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5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6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8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9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0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1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2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3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4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5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7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546
漳州 黄 狮头黄氏族谱 1 1 漳州漳浦台办 漳漳浦5
台湾 黄 平阳黄氏志 1 1 台115
台湾 黄 黄氏祖先像传集 1 1 台116
台湾 黄 苍南黄氏通志 1 1 台117
台湾 黄 江夏堂紫云衍派金门金水黄氏宗亲旅居印尼东加省麻里巴板名册 1 1 台118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台119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1 1 台120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佳槐公派 1 1 台121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仲槐公派 1 1 台122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王庵支卷 1 1 台123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启文、启齐支卷 1 1 台124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裕昌支卷 1 1 台125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派下乐山分卷、高槐公派分卷 1 1 台126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卷首、卷二宗谱 1 1 台127
台湾 黄 汶水相房黄氏族谱 1 1 台128
台湾 黄 尚义黄氏家谱 1 1 台129
台湾 黄 金水黄氏族谱 1 1 台130
台湾 黄 金门汶水华房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1
台湾 黄 金门金水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2
台湾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台133
台湾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台134
台湾 黄 浦西黄氏 1 1 台135
台湾 黄 浯洲西黄沧海公派下南安石井东安下黄氏族谱 1 1 台136
台湾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1 台137
台湾 黄 紫云同安金山黄氏宗谱 1 1 台138
台湾 黄 紫云金柄派安平黄氏族谱 1 1 台139
台湾 黄 紫云堂中浯洲西园中甲黄氏家谱 1 1 台140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宗谱 1 1 台141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南安芦川派四甲支系宗谱 1 1 台142
台湾 黄 黄氏族谱 1 1 台143
台湾 黄 黄家世谱 1 1 台144
台湾 黄 福禄寿全祖德流芳-黄氏族谱 1 1 台145
台湾 黄 檗谷後陇黄氏族谱 1 1 台146
台湾 黄 蘗谷分派沪江黄氏族谱 1 1 台147
台湾 黄 蘗谷黄氏大厅份家谱 1 1 台148
吴氏浩源公族谱
编修:吴稼秋
原书: 九龙 : 吴氏族谱编委会, 1966 1册(91面) : 世系表
大埔洲瑞乡始祖 : (明) 吴浩源,号义直
散居地 : 广东省大埔县洲瑞乡等地
编修:赖国民, 赖济汾主编
原书: 台中市 : 台中赖罗傅宗亲会, 民国57[1968] 1册(页数杂异) :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周) 叔颖公
散居地 : 台湾省等地
宁化孙氏族谱
原书: 稿本, [1984] [48]页
始祖 : 孙契全,谥典型
台湾始迁祖 : (清) 孙振伯,谥逸猷 ; 及三子仲相 ; 仲桂 ; 仲清
散居地 : 台湾省苗栗县, 及台北市等地
原资料: 台湾台北市 : 徐氏宗亲会, [1982-] 册 : 世系表, 肖像
据创刊号(民国71[1982])之资料编目
馆藏: 创刊号(民国71[1982]), 第2期(民国72[1983])及第3-4期(民国73-74[1984-1985])
编修:汪穉园, 汪燮编纂 ; 洪采年监纂
原书: [台中] : 台湾六桂宗亲会, 民国46[1957]出版(台中市 : 瑞成书局印刷) 1册(297页) : 世系表, 肖像
注 : 六桂堂者, 相传自宋建隆间, 由闽之莆田翁氏六子, 分支为洪, 翁, 江, 方, 龚, 汪六姓
翁氏受姓祖 : (周) 溢公,谥端明王 昭王庶子,食采翁山,赐姓为翁
入闽祖 : (唐) 翁轩 因官闽州刺史,居莆田竹啸庄
宗祖 : (宋) 翁干度 何公之子 下有六子,分成六大姓
一世祖 : (宋) 洪处厚,字伯起,号炖煌 ; 江处恭,字伯虔,号济阳 ; 翁处易,字伯简,号盐官 ; 方处朴,字伯惇,号河南 ; 袭处廉,字伯约,号武陵 ; 汪处休,字伯容,号平阳
散居地 : 台湾省各地
编修:黄常主编
原书: 台湾台北市 : [黄氏宗亲修谱委员会], 民国71[1982] 1册(页数杂异) :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陆终之后封于黄,因以为氏
一世始祖 : (商) 黄高,字仲衍
台湾始迁祖 : (清) 黄延等
散居地 : 台湾省各地
编修:李干三[等]编辑
原书: 台湾台北 : 李氏义方居, 民国44[1955] 4, 58, [1]页 : 插图, 肖像
李百禄,字伯夷 台北县平溪乡人 生于清同治乙丑(1865),卒于民国辛巳(1941)
迁台始祖 : (清) 李庇
散居地 : 台湾省台北县瑞芳镇及台北市等地
编修:缪培南编修
原书: 台湾桃园 : 增印缪氏家谱委员会, 民国65[1976] 1册(页数杂异) : 世系表, 肖像
兰陵堂太始祖 : (宋) 缪衍真
始祖 : 缪文智 ; 缪文仁
散居地 : 广东省五华县, 河源县 ; 广西省贺县等地
版心题 : 缪氏族谱
编修:赵学霁[礼房主修] ; 赵贵赐[连信谅富祖五公房主修] ; 赵学优[珍房纂修] ; 赵贵畦[隆房主修] ; 赵贵禖[贤房主修] ; 赵昌锟[麟房主修] ; 赵昌境[洗房主修] ; 赵昌演[智房主修], 赵昌祯[海房主修]
原书: [台湾宜兰县 : 宜兰县济阳柯蔡宗亲会], [19--]- 册
据民国68[1979]之资料编目
馆藏: 民国68[1979], 70年度, 第6次(民国71[1982]), 第3届第1次(民国72[1983])
编修:何兆本 [等]编
原书: 台湾台北 : 卓氏族谱编辑部, 民国70[1981] 1册(页数杂异) : 世系表, 肖像
台湾始迁祖 : (清)卓云腾
散居地 : 台湾省台北县及桃园县等地
黄氏仙家的家谱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名字:
1 祖:这是对祖先的尊称,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 德:表示家族中有德之人,传承家族的美德和传统。
3 前:表示家族中的前人,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4 功:表示家族中有功之人,为家族的荣誉和地位做出了贡献。
5 大:表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
6 光:表示家族中的光辉人物,为家族的辉煌和未来做出了贡献。
7 宗:表示家族中的宗族,为家族的团结和统一做出了贡献。
8 镇:表示家族中的镇守之人,为家族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9 福:表示家族中的福泽之人,为家族的幸福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10 庭:表示家族中的庭园,为家族的和谐和美好做出了贡献。
不同的黄氏家谱可能会有不同的字派,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关于古黄国历史变迁与文化特征综论
黄国先民即夏商时期东夷之一支的黄夷。因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楚所亡是在情理之中。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在器物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与绘画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过当时的中原文化水平。其墓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格,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既是一个文化的传播区域,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区域。
古黄国处于江淮之间 ,守东方诸 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 ,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鲁僖公十二年(前 648)黄国为楚人所灭。黄国属东夷之国,处于楚与中原之间,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中原文化、东夷文化与楚文化。对黄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春秋时期江淮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 ,认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探讨民族文化融合的方式与进程。
一、 黄国族源论考
关于黄国的族源,据司马迁《史记》所记,黄国为伯翳(柏翳)之后:“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 ,玄鸟陨卵 ,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日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 ,帝锡玄圭。禹受日:‘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帝舜日:‘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赢氏……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司马迁所提到的赢姓之后在西周至春秋时期为诸侯者有江苏的徐国、山东的郯国、莒国,安徽的终黎国,河南境内的黄国、江国,迁至陕西的秦国。对于赢姓之始祖,史载出于上古东方部族,为少吴的后裔。这是一个以鸟为图腾崇拜的部族。《左传 ·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朝于鲁,向鲁人讲述 自己祖先的故事,让孔子十分佩服,并虚心向郯子学习。郯国与黄国源出同一祖先,且并为赢姓,可见关于史书对赢姓族源的认定是可靠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赢姓的黄 国为祝融之后 陆终的始封之地,黄人亦为陆终之后。宋人郑樵的《通志 ·氏族略》载:“黄氏,赢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亦赢姓十四氏之一也。楚有春申君黄歇也。” 据此,诸多黄氏的族谱也多采此说,以追溯 自己姓氏的族源,《福建莆阳黄氏百代世谱》、《台湾江夏黄氏世谱》及《台湾江夏兴华军城黄氏祖谱》也曾记载:陆终,伯益次子,号吴回,兄帝太康失国,弟复焉,受封于河南潢川定城西二十里黄国。实际上,陆终之后封于黄者在先秦两汉典籍中无记载。此种说法的可信性有待考证。
赢姓诸氏族最初的活动地当在今天的山东地区,夏、商和西周时期,为了打击东夷和淮夷部族,都曾有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夏、商两朝的军事打击下,东夷诸部落为了生存,不断向南迁移至淮河流域,然后缘淮河西上,进入江苏、安徽,甚至到了河南西部地区。其中,到达西部最远者便是黄国和江国。黄国的前身当为《后汉书》中所提到的九夷之一的“黄夷”。
综上所述 ,赢姓远祖当为东方部族的少吴氏后裔,至舜、禹之时,其近祖伯益(伯翳)与偃姓的皋陶同时受封于山东和淮河中下游地区,为赢姓,秦、徐、郯、莒、黄、江等方国同祖同宗。赢姓部族与东方其他部族被夏人、商人和周人视为东夷,黄国原为夏商时期活动于淮河流域的黄夷,在夏商的军事压力之下西迁至安徽与河南交界处,这便是周代时黄国的前身。
二、黄国的盛衰
西周初年 ,管叔、蔡叔协同殷之遗民叛乱,东夷诸部族也闻风而起,周公奉命东征,在平定管、蔡之乱以后 ,又挥师东进 ,伐淮夷,那些被周王朝认为最有危险性的和顽抗到底的东夷或淮夷部族最终被完全剿灭,而归顺周王朝和没有卷入战争的部族被封赏。当时已进入淮河上游的黄国在这场战争中当处于清醒的观望之中,所以得以保全,并作为周王朝姬姓诸国的南方屏障而被封为异姓方国。
《春秋》与《左传》提到黄国时,多称“黄”或“黄人”,不见称其爵号,《潢川县志》言:“周成王平定东夷后大封诸侯,黄国为当时的诸侯国之一,赢姓子爵。”1983年,在黄国故城西南约 20公里的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 ,证实了黄国君主的爵位,出土的“黄夫人盂”,其铭日:“黄子作黄甫(夫)人行器”。黄夫人即黄国国君的嫡妻,此盂为黄国国君为自己妻子所作,铭日“黄子”,正可证实其爵位。史料中没有关于黄国被封的具体时间,从西周初期的时局来推测,黄国接受周王朝分封的时间应当在成王、周公东征结束之后。周王朝分封这些异姓方国的目的在于:分化东夷与淮夷,收拢与安定人心,稳定淮河流域的形势。当然西周王朝的政治家们对这些异姓方国并不放心,所以就在附近同时建立了诸如蒋、息、沈等以监视和牵制它们。黄国以今天的潢川县为中心,其区域包括今潢川全部,光山县、罗山县、信阳县、商城县的大部及鄂东北边缘地带。除 1983年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1988年又在该墓西北 165米处 的天鹅墩发掘出黄季佗父墓,年代为春秋早期与中期之际,即公元前670年左右。从而证明这里是春秋早期黄国王室墓地。在罗山高店乡还发现两批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第一批盘和厘上有铭文“侯君单”,属黄国贵族,侯君是其称号。第二批 5件铜器上有“侯季宿车”的铭文,也属黄国侯君的家族。在信阳杨河还出土“侯仲子”铜削。表明黄国侯君的封邑在罗山和信阳之间,西接申国。以此来看,黄国在当时确实属于江淮之间较大的国家之一。其故都便在今潢川县城附近。在河南潢川县城西约 6公里的隆古乡,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黄国故城。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诸侯国都城垣之一。
关于黄国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始于桓公八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蘧章让黄。”⑨这是楚国第一次以主人身份会盟北方诸侯,也是第一次征伐北方诸侯国。楚子选择约会诸侯的地方在楚国的沈鹿(今湖北钟祥东),独黄国和随国不与会。楚军便沿汉水流域北下,报复黄国与随国,这一次北征,楚国一方面想试探一下淮河流域诸侯国的实力,同时也在于检验自己的战斗力,所以并没有趁机东进以攻黄国,在大败随国之后,楚与随盟约而去,使黄国逃脱一次劫乱。
楚文王和成王时期,加快了北征的步伐,开始征服和吞灭江、汉和淮河流域之间的诸侯国,先后讨随、伐申、征蔡、亡息、灭邓。在征服江、汉间小国之后,楚人实力得以大大向北延伸,并以江、汉为大前方,沿淮河东进,于鲁庄公十九年(前 675)“伐黄,败黄师于碚陵” 。此次伐黄是为报30年前黄国拒不奉楚人召唤之愤,实际上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楚人意在打通由黄国通往淮河中游的通道,从而可以顺利地东进淮河中游诸小国,又可以北人中原,与中原大国直接对抗。可能是遇到了黄人较为坚强的抵抗,虽然败黄人,但也不得已而退兵。遭此打击之后,黄人为求自保,不得不向北方大国寻求保护。就在鲁僖公二年齐 、宋 等中原大国盟于贯 (今 山东曹县南 ),主要商讨对付北进的楚国,黄国听说之后,也参加了这个会盟。“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④江人与黄人虽与中原联系不多,但是在此时,北方的诸侯霸主齐桓公为了孤立楚国,正有意将中原与楚之间的小国纳入自己保护之下,于是两方一拍即合,黄人便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北方集团。前656年 ,齐、鲁 、宋 、陈、卫、郑、许、曹诸国联军发动了攻击楚及其盟国蔡国的战役,迫于中原诸侯的压力,楚人与中原诸侯盟于召陵,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当中原诸侯罢兵之后,楚成王于次年以子文为大将,率师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 ,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 ,故亡”⑧。弦亡之后,土地沦为楚人所有,于是此时楚之境已与黄国接壤。5年之后,楚人以“黄人不归楚贡”而伐之 。第二年楚人终于灭掉了黄国。黄国于周初立国,存在了400多年。
探究黄国灭亡的原因,《左传 ·僖公十二年》说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日:‘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 故而被楚所灭。《左传》字里行间透露出:黄之亡是因为黄人 自恃与齐结盟而不向楚人称臣、纳贡。《谷梁传》则认为是齐国将黄国拉人中原同盟而促使黄之早亡。所以《谷梁传》云:“贯之盟,管仲日:‘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 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桓公不听,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⑩黄国之亡,固然与黄人恃齐之盟而不近楚人、对楚疏于防范等因素有关,但更直接的原因则来 自于楚国独占江淮、称霸中原的野心。当楚人打通了江汉地区、占据豫西南之后,此间的诸小国无力与强悍的楚人对抗,而中原诸侯又不能及时救援 ,这些方国被楚一个一个蚕食掉是在情理当中的。无论黄国是否与中原结盟,无论黄人是否对楚纳贡,也无论黄人是否加强戒备,都不会逃脱被灭亡的命运。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就是北方较强大的陈国、蔡国、许国等,楚国也是几亡之而几复之,况如黄国这样的小国呢。我们说黄国被楚灭势在必行主要是因为黄国所处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果占有黄国,楚人就打通了东人淮河中游诸国的门户,也扫清了淮河以南的最大障碍,从而为后来出入中原提供巨大的便利。
黄国被亡之后,楚国并没有灭绝黄人,而是将其子民继续留在黄地。据今存的《叔单鼎铭》云:“惟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杨伯峻先生考证说:“盖黄灭后,子孙又续封,故称‘黄孙子’也,系者,继也,续也。叔单为始续封之君,故日‘系君’。”@黄人后裔人楚之后,有一部分在楚国为官,最著名的便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三、黄国的文化特征
由于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文化既有东夷或淮夷的文化因子,又具有显著的中原文化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楚文化影响。黄国文化在融合多元文化因子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展示出不同凡响的文化成。
随着考古文物的不断发现,今天传世的黄国青铜器数量众多,且有很高的工艺,与同时代的其他中小国家相比,黄国青铜铸造技术要高明得多,经济也相当地发达。传世的青铜器有黄君簋、黄君孟鼎、黄君孟壶、黄君孟豆、黄夫人益、黄夫人孟姬鬲、黄大子白克盘、单鼎、单盘、单匝、侯季宿车壶等。从考古来看,目前所发掘的影响最大、出土文物最多、最能反映黄国文化特色和文化地位的两座大墓是在光山县宝相寺一带的黄君孟夫女合葬墓和相邻的黄季佗父墓。从葬制和出土文物来看,黄国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1黄国文化与同时代的其他文化相比具有独特性
黄君孟夫妇墓出土 185件玉器,玉质良好,透明度亦佳,器形多片状,小而薄,因料施工,造型优美,个别立体圆雕如玉雕人头、玉雕兽头、玉鸳鸯等是不可多得的玉雕工艺品。黄季佗父墓 100余件金属弹簧,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弹簧标本。“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一批铜礼器均为紫铜色,与春秋早期的其他青绿色铜器截然不同。且制作精美,器壁较薄,开创春秋中叶以后铜器铸造的实用作风。尤其是黄夫人孟姬墓中的冲压纹铜盒在国内是首次发现。黄夫人孟姬彩绘棺也是国内最早的实物资料。玉雕男人头像和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玉环,对研究当时的服饰、人种和神话崇拜是较为珍贵的资料。孟姬完整的发型和头发实物是春秋考古的特例。蚕丝织成的6件紫色绣绢,为中国蚕丝纺织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竹排箫,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竹质管乐器。该墓的年代在公元前 648年之前不久,墓内随葬礼器成为中国春秋中期考古的标准器。”
2承袭中原文化特点
黄国贵族流行土坑竖穴木椁墓,显然是采用了中原文化中的丧葬习俗。黄国青铜器,从黄君夫妇墓的器物组合为鼎、豆、壶、盘、匝看,与虢国墓地的器物组合相接近;黄君墓出土的鼎,从形制到配套组合也为周式,而使用青膏泥填封墓室,则是南方江汉地区的文化习俗。黄君夫妇墓的绝大部分器物形制与纹饰和中原地区墓中器物相近似。器物风格总体上与中原接近,承袭了周文化的质朴与厚重。黄国文化以中原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这与长期以来黄人与中原地 区的密切联系有关。1966年京山苏家垅及 1972年随县熊家老湾出土的曾国器群中都能见到黄国器物,其中随县熊家老湾出土的鼎中铸有“黄季作季赢宝鼎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另出土有“叔姬簋”,铭文云:“叔姬需迮黄邦,曾侯作叔姬 、邛埔媵器……其子子孙孙其永用之。”@证明了黄与曾的通婚关系。
3保留着原有的东夷文化因子
黄君墓中双鼎同出,这是在东夷、淮夷墓中常见现象 ,它与中原地区“鼎俎奇而笾豆偶”、诸侯用九鼎或七鼎的礼制有别。黄夫人墓随葬的两件曲錾益常见于安徽 、江淮地区西部的群舒故地。这种淮夷式的盂多呈觑形、束腰 ,很有地方特色。黄君夫妇墓所出铜器铭文透出作为夷人的文化心理,凡是黄君自作器,一律自称为“黄君”,表明其黄国君主的身份 ,而与中原诸国自称伯、公、侯等不同;因为他的夫人孟姬是一位与周族 同姓的姬姓女子,所以黄君为夫人作器,却一律称“黄子”,因周封黄为子爵。这种行为,一方面是因为考虑到与北方周王朝的关系,但另一方面,黄国也将自己边缘化、独立化,在内心中却并不认为 自己当归属于周天子统辖,它体现出从夏、商以来东夷人共同的文化心理。
4黄国独特的文化表现出南北文化交融的过程 ,并对周边方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君孟夫妇墓与黄季佗父墓上均有高出地面数米的封土堆,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地下掘墓、地上起坟的最早例证。在古代楚地,采用的是平地起坟的土墩墓制;而我国古代中原地区一般遵循着“墓而不坟”的文化传统。这南北两种文化在淮河流域交流,从而在黄国文化中得到融合。这种墓制最终成为后代中国最典型的墓葬方式。李学勤先生将在光山发现的黄君夫妇合葬墓和在平桥发现的芈姓樊国君夔和夫人龙赢合葬墓相比,得出结论说:“这两座墓都在今河南南端,处于北纬 320北一条横线上。它们的共同点是,开成两人骈列的一大墓坑之中的合葬墓……樊君既为楚人芈姓,何以其墓制与黄墓类似?揣测这是由于樊夫人的缘故。樊夫人是龙赢,当地附近赢姓国只有江、黄。她大概是江、黄人甚至就是黄国公族之女,因此把母家的习俗带到那里来了……宝相寺墓代表了黄国自有的礼俗,而这种礼俗对周围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 ,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在器物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与绘画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过当时的文化水平。其墓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格,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区域,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区域。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 l17一l15页。②郑樵著,王树民点校《通志》,中华书局,1995年,第64页。③潢川县志编委会:《潢川县志》,出版社,1992年,第7页。④周到:《河南省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561页。⑤⑥⑧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第222、249、278、290页。⑦①《春秋谷梁传》(十三经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第 1889、1896页。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34o一34l页。⑩信阳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地区志》,出版社,1992年,第793页。⑩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165页。⑩李学勤:《光山黄国墓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
1江夏堂--广西田东黄氏族谱天元廷有宏,
光明正大忠,
尚禄宗德浦,
任守国恩隆。
2黄氏族谱八句诗:
骏马登程出异乡,任从异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应存祖宗香
万望苍天垂庇佑,三七孩儿总炽昌。
:
江夏堂是流传最广的一个黄姓堂号。北宋诗人黄庭坚修建的黄氏宗祠就号“江夏堂”。江夏堂源于江夏郡。因为它是世袭的郡望,显而易见,这有发扬吉祥,茁壮温床的含义在内。
从周末的黄石公开始,传过名列二十四孝的汉代名士黄香,以及汉末的名臣黄琬,—连五十多代,前后一千五六百年间,黄氏的早期先祖,都繁衍于江夏安陆,在此奠定了这个家族的前世基业。
日益繁盛的黄姓苗裔,也以江夏为中心。谨记老家所在,自然思念,殷切世代相传,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所以族人多以“江夏堂”为家族的标志。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军城黄氏初祖黄中庸其先江夏人也,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曾孙平海军节度判官副都统黄府(附闽台金墩黄氏总始祖陵园图)。
其玄孙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唐忠臣黄碣宋孝子黄廓),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
-江夏堂
广东省四会市的黄氏族谱??????
本文2023-09-22 13:23: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