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巴金从哪部作品开始用笔名巴金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3收藏

有谁知道巴金从哪部作品开始用笔名巴金的?,第1张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开始署名“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百岁简谱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7年: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 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1933年: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1934年:一月回上海。《巴金自传》出版。

  1935年: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

  1936年:与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 结识。

  1937年: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

  1938年:到广州,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1944年:与萧珊结婚;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 生于重庆。

  1946年: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49年: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参加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1952年:以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访问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1955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1956年: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全国整风开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1961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1962年: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1965年:被迫发表批判**《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

  1966年: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1967年: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1968年:频繁遭到批斗。

  1969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

  1970年: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

  1972年:萧珊病故。巴金返回上海。

  1973年: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1977年:恢复写作权利,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出席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78年: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1980年: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81年: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赞成和支持,成立该馆筹备委员会,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1982年: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国际奖”授予巴金。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1984年: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1987年:“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1988年: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

  1990年: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发的“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1994年: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1999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巴金百年寿诞,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巴老身体状况稳定。

  2004年:上海和四川举行小规模的巴老一百零一岁寿诞庆祝活动。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文

曹雪芹

(1715~1763)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之子曹玺(即雪芹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

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是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工诗词,又兼作戏曲。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大约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人参奏,革职抄家。次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大约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家道稍有复苏,但不久便彻底败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出身贵族世家,经历了一个封建富豪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他熟悉了贵族大家庭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人情和世态。晚年的贫困潦倒,使他能够更清醒地、深刻地观察生活,看清剥削阶级的腐朽和罪恶。有了这样一个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基础,再加上他的进步的思想意识,良好的艺术修养,认真的创作态度,正确的创作方法,才使他有可能创作出《红楼梦》这部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杰作。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大家都认为是高鹗续写。高鹗的续书虽然在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上与前80回有差异,但基本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并使全书的故事完整无缺,得以在广大读者中间广泛流传。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鸳鸯、晴雯、贾政、贾赦、贾珍、贾琏等一大批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贾宝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生活在腐朽、虚伪的封建大家庭里,由对它的怀疑、憎恨发展到弃家出走,与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他反对封建主义生活道路,对贵族生活的厌倦冷漠,是他反封建叛逆性格的最高表现。贾宝玉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轻蔑、憎恨封建的世俗男子,同情、热爱受封建主义压迫与蹂躏的女子,表现出明显的民主思想。贾宝玉性格的反封建主义意义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上。宝黛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个社会悲剧。

林黛玉是一个和贾宝玉志同道合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在她身上,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命运,反映了他们勇于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但她性格中有着贵族**的矜持和脆弱。宝玉、黛玉是作者最心爱的两个中心人物。与宝黛截然相反,宝钗是照着封建正统思想塑造的一个形象,在封建主义制度没落时期,她也是一个悲剧形象。

作者还怀着正义、同情和爱惜的感情,塑造了晴雯、鸳鸯等一大批如同过江之鲫的丫环形象。她们大多善良、纯洁、有理想、敢于反抗、坚决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这些被压在最底层的丫环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作者民主思想的进一步显示,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

书中作者还真实、深刻地描画出贾赦、贾琏、贾珍、王熙凤等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的丑恶嘴脸。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剥削阶级荒*无耻、贪婪凶残、阴险毒辣的特点。其中“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留给读者的印象最深刻,是中国小说画廊中特色鲜明的著名典型形象。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中写的大多是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斗争故事本身就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红楼梦》是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另外,它还是以日常生活和爱情题材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红楼梦》中日常生活场景描写生动逼真,并巧妙地与刻划人物相结合;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些都对后代人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红楼梦》在诗词、戏曲、绘画、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

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厮--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仆--鲍二、鲍二家的,丫环--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杀)--柳湘莲(仕子,小厮--杏奴)

贾蓉(贾珍庶子,五品龙禁尉)(后续弦)

(妻--秦可卿,丫环--瑞珠,宝珠)--(秦业--养父--营膳郎)

秦钟(秦业养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儿--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师父--水月庵净虚)

(净虚徒弟--智善、智通)

贾蔷(贾珍养子)--龄官(贾府十二优伶之一)

贾惜春(贾敬女,出家)(丫环--入画、彩屏、彩儿--彩儿的娘)

史家:

史侯(保龄侯尚书令)

史侯女--贾母(荣国公子妻,丈夫--贾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为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非侯,丫环--翠缕--缕儿,葵官--优伶之一--韦大英)

(奶妈--周奶奶,丈夫--卫若兰)

王家:

王公(都太尉统制县伯)

子(王公连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儿,子妻--刘氏--刘氏母--刘姥姥)

(孙子--王板儿,孙女--王青儿)

长子(王公孙)

(王仁--子,王熙凤--女--贾链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腾(王公孙,京营节度史,九省都检点)

(婿--保宁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孙女)--(贾政妻,王熙凤的姑妈)

薛姨妈(王公孙女)--(薛公孙妻,薛宝钗、薛蟠母,王夫人、王子腾妹)

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孙一)

薛蝌(子)(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丫环--篆儿)

薛宝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环--小螺,豆官--优伶之一)

子(薛公孙二)--(妻--薛姨妈,当铺总管--张德辉)

薛宝钗(女,贾宝玉妻)

(丫环-莺儿-黄金莺,文杏,蕊管-优伶之一,莺儿母)

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环--宝蟾,小舍儿)

(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苍头)

(妾--香菱--甄英莲--秋菱,丫环--臻儿)

(香菱父--甄士隐)

(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肃--后接济贾雨村)

荣国府:

贾源(荣国公)--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荣府总管--赖大--赖大家的

(赖大子--赖尚荣--州县官)

(柳二媳妇的妹子,厨房中柳二媳妇,柳二女-五儿)

(荣国府其他仆役:来兴、单大良、单大良家的--单大娘)

(吴兴登、吴兴登媳妇,戴良、钱华、余信、余信家的)

(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吴兴家的、郑华家的)

(来喜家的、王兴媳妇、郑好时媳妇、张材家的、老祝妈)

(老田妈,丫环--喜儿--非贾珍处小厮)

(丫环--可人、彩鸾、靛儿、良儿)

(宝官、玉官、药官--优伶之三)

拢翠庵妙玉

贾雨村(连宗宗侄)(怀疑有误--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原黛玉家师)(后续弦杏娇--封肃丫环)

贾代善(荣国公子)(妻--贾母)--(三子:贾赦,贾政,贾敏--女)

(丫环--鸳鸯,鸳鸯父--金彩,金彩子--金文翔及媳妇)

(丫环--鹦鹉、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袭人)

(丫环--文官--优伶之一,丫环--傻大姐--傻大姐的娘)

贾赦(贾代善长子,一等将军)(妻--邢夫人)--(邢夫人胞弟--邢德全)

(邢夫人兄嫂--邢忠夫妇,邢忠女儿--邢岫烟)

(妾--嫣红、翠云,丫环--娇红、秋桐)

(陪房--费婆子、王善保家的)

贾链(贾赦庶子、同知) (妻--王熙凤)(女儿--巧姐)

(仆--来旺儿及媳妇)

(来旺儿儿媳--彩霞--贾政妾周姨娘丫环)

(妾--秋桐--邢夫人丫环)(丫环--平儿、丰儿、小红-红儿-林红玉)

(林红玉父--林之孝--总管,林之孝家的)

(乳母--赵嬷嬷)

(赵嬷嬷子--赵天梁、赵天栋)

(小厮--兴儿、隆儿、庆儿、彩哥儿,仆人--昭儿,王信、王信媳妇)

贾琮(贾赦庶子)

贾迎春(贾赦庶出)(夫--孙绍祖--指挥)

(迎春乳母,乳母儿媳--王住儿媳妇)

(丫环--司棋--王善宝的外孙女儿,丫环--绣桔、莲花儿)

(司棋婶娘--秦显家的,司棋姑舅兄弟--潘又安)

贾政(贾代善次子,工部员外郎--怀疑有误)(妾--赵姨娘)--(兄弟--赵国基)

(丫环--小鹊、小吉祥)

(妻--王夫人、妾--周姨娘,陪嫁--周瑞家的,周瑞及婿冷子兴)

(丫环--金钏儿、玉钏儿)(金钏儿、玉钏儿母--白老媳妇)

(丫环--彩云、彩霞、绣鸾、绣凤)

贾珠(贾政长子,病死)--(妻--李纨,丫环--素云、碧月)

贾兰(贾珠遗腹子)

贾元春(贾政长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丫环--抱琴)

贾宝玉(贾政次子)(寄名的干娘--马道婆)

(丫环--花袭人--珍珠,媚人)(袭人母及子花自芳、袭人两妹子)

(丫环--晴雯、麝月、绮霰、秋纹、碧痕、檀云、紫绡、茜雪)

(晴雯姑舅哥哥--多浑虫,多浑虫妻--多姑娘儿--灯姑娘)

(丫环--芳官--优伶之一--又名耶律雄奴、温都里那、金星玻璃)

(芳官干娘--春燕姨妈,其女--小鸩儿)

(丫环--四儿--蕙香)(丫环--佳蕙、坠儿、篆儿、春燕)

(春燕母--何婆)

(小厮--茗烟--焙茗、小厮--锄药)

(茗烟娘--老叶妈)

(小厮--扫红、墨雨、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双瑞、双寿)

(乳母--李嬷嬷、赵嬷嬷、张嬷嬷、王嬷嬷,仆--宋嬷嬷)

(李嬷嬷子--李贵)

贾探春(贾政次女,赵姨娘女)(丫环--侍书、翠墨、艾官--优伶之一、小蝉)

(小蝉外祖母--夏婆子--黛玉丫环藕官干娘)

贾环(贾政三子、赵姨娘子)(小厮--钱槐--赵姨娘内侄)

贾敏(贾代善女)(林如海--夫--巡盐御史)

林黛玉(丫环--紫鹃--鹦哥--贾母丫环--鹦鹉)(贾雨村曾为其师)

(雪雁、春纤、藕官--优伶之一)(奶娘--王嬷嬷)

(藕官干娘--夏婆子--探春丫环小蝉的外祖母)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贵州的两个偏远山区,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蔡伦式用树皮、破布、渔网等作为原材料造纸的造纸作坊,造纸的方法、工序也跟的近2000年前一样。一个地方是在贵阳市乌当区的香纸沟,用竹子作原材料造草纸;另一个地方就是贞丰县的小屯乡,用构皮作原材料制作白绵纸,这个地方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文明古国土法造纸的“活化石”。 清代乾隆59年(1794年),重庆南川县的一个姓龙的造纸之人,为躲避蝗虫灾害带着妻子和女儿逃难到贞丰县小屯乡,在这里开起了造纸的作坊。他并不保守,将技术传给了村里的人,他的女儿嫁到外村之后,又将手艺带到了婆家。这样一来,造纸术在小屯乡的龙井、半坡、仁朝、老漆凼等几个村寨传开了,至今仍有500多户的人家在从事这种古法造纸,这成了他们继农业之外的副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这些人家的香火上除了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之外,就是“蔡伦祖师”。每年农历3月11日据说是蔡伦的生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凑一份钱,杀一头肥猪,在村头的蔡伦庙焚香祭祖,非常热闹,他们把这个仪式称为“蔡伦会”。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古法造纸的小作坊。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以韧性很好的构树皮为主,辅以粘性较强的仙人掌,把它们制成纸,要经过水浸泡,石灰腌制、蒸煮、摊晒、日光漂白、打浆、抄纸、烤干等72多道工序。370多年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蔡伦造纸的每一道工序的每一种器具的名称。小屯乡的造纸工序和器具名称与它们完全相同,简直就是活着的历史。 从古至今都没有形成企业化的规模生产,而仍然以夫妻店式的家庭生产方式存在。小屯乡各家各户所造的纸,对外都统称“贞丰白棉纸”。这种纸在古时候是千家万户的晶用品,比如印书、作画、做风筝、抄家谱、糊窗户、做灯芯、上坟挂青等,现在则更多地用作小商品包装、银行捆钞票、机械清洁、档案文件封条等。 “贞丰白棉纸”主要销往云、贵、川及广西地区。也有少部分远销美国、泰国和新加坡。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溪。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

1715年,曹雪芹出生。他的祖上原为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正白旗内务府籍。曹家在康熙年间开始兴盛,从曹雪芹的曾祖父到父亲三代都世袭江宁织造《当时的财赋要职),祖父曹寅的两个女儿均被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足见曹家的权势显赫以及与皇室关系的密切。曹家还是个诗礼之家,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这样一种家庭影响对于曹雪芹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才能的积累起了直接的作用。

曹家世代是官宦大族,名门望族。曹雪芹这一辈又子嗣稀少,父辈自然将他看作家族未来的希望。所以从小锦衣玉食不必说了,对他的文化教育很严格,从四五岁开始就教他识字,等到他稍稍大些了就教给他各种礼仪制度,诗书经文。但曹雪芹从小就不喜欢读四书五经,更不喜欢作八股文,常常反抗老师,为了这个,他没少挨父亲的责骂和板子。但这些强制性的手段都不能让他屈服,为此家里很为他发愁。

其实曹雪芹并不是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只是从小就很喜欢读一些花卉、药材、食品类的杂学著述,尤其是《西厢记》、《牡丹亭》一类表达人性自由的文学作品。每当得到这类的书,他总是看得废寝忘食。除了常常溜出书房,带到花园中看,有时还会带到课堂上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读两页。

一天,曹雪芹正在花园看书,他的书童忽然跑进来告诉他:“少爷,不好了,许多军队来抄家了。”曹雪芹跟着跑出去看,果然一些士兵正粗暴地把东西从屋里向外拿,叔叔和父亲都跪在地上,十来岁的曹雪芹吓傻了。原来,曹家被牵扯到王位斗争中了,这次罢官抄家让曹家开始败落了。从此以后,一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曹雪芹身上,指望他能通过科举得到官职,振兴曹家。特别是叔叔,日日催他苦读经书,准备科考。曹雪芹也确实苦学了一阵,但他苦恼地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那些古板教条、封建礼教的东西,一心向往自由的东西,所以一有空就不由自主读小说。《水浒》啊,《西游记》啊,他把祖父曹寅留下来的三千多本小说都读完了,越读越讨厌八股文。叔父看到曹雪芹这个样子,就警告他:“你要再不争气,曹家就没有指望了。”曹雪芹口中应着,心里想的还是那些新鲜有趣的书。

1738年,曹家再次卷入到了皇室争斗的漩涡之中,彻底败落。从贵族子弟变为破落户,他受到各种歧视,感受到人间的冷暖无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连日的阴雨使他破旧的屋子倒塌了,因为被抄家这种身份,而无人援助。

曹雪芹诗作得好,画也画得好,早就很有名气。朝廷中的王公贵族,很多人向他求购。他虽很贫困,但是如果求购者不是真正欣赏诗画的人,就是出再多的钱也不卖。

在命运的无尽颠簸中,曹雪芹的遭遇十分悲苦。在40岁前后,他流落到北京西郊傍西山的荒村,住在破旧的茅屋里。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得不到保障,曹雪芹时常受到断炊的威胁。有时候,生活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便只有卖画维持生计。贫困的生活,虽然损害了曹雪芹的身体,但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始终保持着潇洒、爽朗的性格,孤标傲世的风度。曹雪芹从豪门贵族成员下降为穷苦的平民,这一变化巨大的经历,使他对封建阶级走向没落的感受更为深切。贫困生活的体验,使他有机会接触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一切都使他的体验和积累更为丰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博厚的生活基础。

曹雪芹在凄凉困苦中开始写作《红楼梦》,创作过程极为艰苦。冬天到了,北京的天气特别寒冷,长夜漫漫,曹雪芹既没有充足的食物,又没有取暖的火炉。每逢风雪交加的夜晚,屋内寒气逼人,全家老小不得不围着破毡子一起坐到天亮。虽然饥寒交迫,但他经常独自写作到深夜,实在疲倦了,才裹衣就寝。被冻醒了,他又继续写作。空荡荡的屋子里,除了墙壁上的琴剑,陪伴曹雪芹的只有几只饥饿的老鼠。要写《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巨著,光稿纸就需要好多。曹雪芹没钱买那么多纸,就翻箱倒柜,托亲告友,甚至到陌生人家里去讨要。找来一些旧年的皇历和一些别的旧书废纸,将它们仔细折开,反折过来装订成册,把字写在反面。他就这样痴痴迷迷,默默无闻地在香山脚下苦苦写了十年,增删修补了五次。可以说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是一部120回的长篇小说,前80回由曹雪芹撰写。它写的是一个贵族家庭由兴旺到衰败的过程,其中以贾、林、薛三人的感情为主线,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败和必然灭亡的结局。曹雪芹前所未有地描绘了一群美丽聪颖、活泼动人的青年女性形象。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对命运的无奈,万艳同哭的命运令人落泪。书中热情赞颂人性中的真、善、美。

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把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为大观园内青春、爱情和生命遭到残害的一大批女性谱写了一曲悲歌。作品结构严谨、规模宏大、语言传神、内容丰富,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红楼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关于它的研究,形成了“红学”。

曹雪芹为著《红楼梦》费尽了心血,但可惜的是他没有全部完成这部书,只写了前80回。1763年,北京流行天花,他的小儿子不幸病死。曹雪芹悲痛过度,竟一病不起。因家中贫困无钱请医生,拖到1764年的除夕夜,曹雪芹悲惨地去世了,终年还不到50岁。他的诗友张宜泉,在他死后来到其故居,见到的是长满荒草的破屋,万分凄凉。他看到曹雪芹的遗物,除了束束的文稿和绘画作品外,只剩裹在怀囊里的素琴和躺在破匣里的长剑。

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死后连埋葬的费用都没有,幸亏他生前的几位好友资助,才办理了后事。

曹雪芹死后,《红楼梦》后40回由高鹗续写完成。

您好!我来自一个三口之家,我是个女孩,现在在外地读大学;妈妈工作上提前内退了,虽然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收入,但不用去工作,可以算是一个全职主妇;爸爸跟朋友合伙办了个打米厂,因为前几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还是负债经营。可能爸爸妈妈的脾气都很暴躁,近两年爸爸又整天深陷赌博无法自拔,为此两人经常赌气,但妈妈一直都以为吵归吵,感情还跟以前一样不会变的。可是前段时间妈妈发现爸爸在外面有了女人,就要跟他离婚,爸爸解释说自己不喜欢那个女人,只是去年因为自己患了心肌梗死,在医院里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大群的子女陪伴所以心里很难过,又因为自己有一次在牌桌上开玩笑的说了一句想要个男孩,而一块打牌的有个女人就说愿意给我爸生个男孩,其他的牌友也在旁边推波助澜说可以。后来我们家抄家谱,抄家谱的人说我爸有能力,但是没有男孩怪可惜的,于是我爸又被促动了一下(但那人又说我妈是个贤惠的女人,即使想要男孩也不能让现在这个家散了,要不然会后悔的)。现在我妈发现了这事,那女人已经怀孕3个多月了,我爸跟我妈保证说会让那女人把孩子打掉,然后我们一家人还像原来那样生活,可是那女人本身就是个专属小三,她第一任的丈夫是个老实人,跟她离婚后撇给她一个男孩,后来她又跟她第二任男人(一个有妇之夫)鬼混,现在遇上我爸,她以为我爸有个厂就毅然离开了那个男人跟了我爸。虽然我爸说提前已经跟她讲好了只是跟她在一块要个男孩,不会跟她结婚,她也无所谓。后来我妈给她发短信,她说跟我爸在一块不是为了钱(不过钱字特意省掉了),她甚至还借着我妈给她发短信挑拨我爸跟我妈的关系,但我爸说他当时就告诫那女人说是他有负我妈在先,叫她别得瑟,即使跟我妈离了也不会娶她。现在那女的想安胎跑去外地了。我现在很担心①我爸说的到底是不是实话,他是不是真的跟那女人没有感情想要回来这个家生活(我妈说她愿意相信,因为以前有个女人赤裸裸的勾引过我爸,但是我爸觉得恶心尽量避开她,但我妈娘家人说通过跟他谈话觉得他还没有放弃那个孩子)如果他背着我妈先不跟他离婚,那边又把孩子生出来了,那我们家财产是不是也会过渡到那孩子的名下。②如果我爸真的想让那女人把孩子拿掉,但那女人肯定会趁机勒索,甚至私自把孩子生下来到时把我们家搅散,我们该怎么办?③我爸曾经患过心肌梗死,虽然手术成功,但万一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有什么意外,那开厂欠下的外债是不是都要背负到我妈跟我的身上?我跟我妈要怎么办,请好心的律师帮我们解答一下吧,万分感谢的~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开始署名“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百岁简谱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7年: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 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1933年: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1934年:一月回上海。《巴金自传》出版。

1935年: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

1936年:与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 结识。

1937年: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

1938年:到广州,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1944年:与萧珊结婚;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 生于重庆。

1946年: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49年: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参加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1952年:以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访问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1955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1956年: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全国整风开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1961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1962年: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1965年:被迫发表批判**《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

1966年: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1967年: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1968年:频繁遭到批斗。

1969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

1970年: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

1972年:萧珊病故。巴金返回上海。

1973年: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1977年:恢复写作权利,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出席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78年: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1980年: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81年: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赞成和支持,成立该馆筹备委员会,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1982年: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国际奖”授予巴金。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1984年: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1987年:“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1988年: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

1990年: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发的“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1994年: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1999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巴金百年寿诞,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巴老身体状况稳定。

2004年:上海和四川举行小规模的巴老一百零一岁寿诞庆祝活动。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

有谁知道巴金从哪部作品开始用笔名巴金的?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开始署名“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
点击下载
上一篇:寻侯氏家谱排字下一篇:李姓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