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哪些文化特色,元素符号等
东北民俗符号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北方餐饮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在物质文化得到满足的同时,更多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其中对饮食文化的追求层次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餐饮经营者意识到餐饮空间主题装饰设计的重要性,未来的餐饮经营必定是以特色取胜。如何在餐饮空间主题装饰设计中取得优势,成为餐饮经营者逐渐开始关注的用餐环境,餐饮空间的文化装饰设计,这就加速了地域性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应用需求的进程。北方餐饮在我国餐饮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挖掘北方特色餐饮文化在其空间设计定位,以及装饰表现的主题性研究越来越成熟。在注重对空间设计的主题性研究,体现出北方人自己的地域性主题特色,餐饮空间设计才会体现出不同其他的思想内涵,更好体现北大荒文化与餐食空间特色设计。
北方主题性餐厅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祖先创造了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我们把这些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的称为中国元素。餐饮文化的主题性餐饮空间的主题设计是整个设计的灵魂,主题是设计定位和设计内容表现的第一要素,是一个文化的诉求,空间艺术的主题性不仅创造了精神财富,还能引导和转变人们的审美观念,提升设计文化品位,让人们在充满丰富消费情趣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愉悦与升华。北方主要经历几个时期,主要有原始民族渔猎时期、特色雪域、知青下乡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几个时期孕育了不同文化,在现代北方餐饮设计表现为不同主题性设计。
(1)渔猎时期餐饮文化,在东北典型的铁锅炖鱼,保持原有特色装饰,茅草、桦树皮、桦树、野兽毛皮、渔猎工具等在空间的装饰,体现了原始渔猎时期的装饰和文化。
(2)特色雪域餐饮文化,展示北方一片雪域的北国雪城,这一时期装饰主要体现白色雪乡景色,以雪景、北方森林景色、山产品挂饰、大红灯笼、典型窗花和木格窗为主要装饰,形成了地狱特点的中国装饰元素,空间以原始木桩和树木为结构,主要体现在山庄餐饮,餐饮前鱼塘,身后的山景,典型原始山菜,无不体现北方原汁餐饮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
(3)新农村建设时期餐饮文化,这个时期主要展现现代北大荒新貌,将东北文化元素利用现代装饰装修手法进行餐饮空间设计。将空间艺术设计利用在充分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把北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重新创作和变化,以不同的现代表现形式和手法对北方特有图形、图案、景观场景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变形,形成特定的北方新时期生活状态的主题空间氛围的餐饮空间形式。从中国北方特点元素入手,挖掘深层次的北大荒文化精神,运用中国古代精湛的室内设计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理论,运用现代的装饰材料、现代施工技术、现代装饰手法,结合中国北方文化元素,以现代生活的设计手法进行空间设计表现和展示。
北方元素符号在主题性餐厅空间的设计表现
从餐饮空间外门面整体外观进行综合设计,北方特有红松木、桦树、红灯笼等材质的运用,民居中窗檐结构、中式窗格、木格纹饰的运用,实木色与中国红色彩结合照明系统在门面的运用。在室内空间中,以典型北方特色山珍、土菜、肉类为量贩式自选炖菜区为功能分区为中心,入口左右侧为接待区,具有地方特色装饰和餐饮企业文化展示墙,服务吧台采用地域特点纹样以现代装饰手法进行展示。就餐区分为大厅和包间两个区域,就餐大厅运用中式木格断或以北方元素的屏风等进行空间分隔,包间可进行分类进行装饰设计,以圆桌为主要餐台中心进行设计,大量木质、石材、壁纸可以在空间进行运用,选择浓郁北方特点装饰挂画或配饰进行展示。地面材质通常采用大理石材质,多为深灰、铁红、黑色等深色系,以边线进行引导,墙面以木板、中式壁纸、中式纹样乌沙玻璃等材质。棚体以中式回格,木条,中式吊灯或定制现代中式个性灯饰。使室内设计中呈现出具有北方粗犷浓郁情调的装饰风格,使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环境更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主题性的餐厅空间设计,不仅体现独创性,从材料与肌理、色彩选择与运用、室内空间餐饮地方特色的陈设品、灯光设计等方面来进行表现具有独创性的主题性餐厅空间设计。特别是将本土文化元素符号与现代餐饮空间设计巧妙地结合,在餐饮设计中独树一帜。北方餐饮在具有自身特色的同时,体现出北方特色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
作者简介:张丹(1980-),女,汉族,黑龙江海伦市人,硕士,讲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
1、肉食为主是东北内陆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这种特点最少是维持到了19世纪末叶,土著居民如满族、蒙族、锡伯族等基本如此。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也包括饲养的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
2、五谷作为副食,是肉食为主的伴存特点。在2013年已经发掘和发现的辽宁沈阳市新乐遗址,以约有100平方米的谷物加工厂,再现了原始农业的发达景象。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副食,作为众多品种结构组成的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使得人们的食物内容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3、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是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菽类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发明,也是北方人民的传统食物原料。菽类植物,如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豇豆等20余个品种,既可烧饭、煮粥、裹蒸为主食,也可作为菜肴副食。
4、冷冻食品是东北地区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漫长的寒冷冬季,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异的文化风格。可以无限量、无代价的储存各种食品和原料、灭菌防腐保鲜、独具风味。肉类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挂上冰衣长久保鲜,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鲜保色。
5、东北菜在做法上也融合了一些宫廷菜点和汉族饮食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许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富又实惠。
扩展资料
东北的习俗
1、除夕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2、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
3、东北黑龙江结婚当天称为“正日子”,正日子也就是新郎家选择,如果是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这个就是由新娘家定,这个日子会提前三至四天举办。待客日这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一起来帮忙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家长在这天也会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
4、按照东北人的结婚习俗,像结婚这天迎亲越早越好,因为那边有一个说法就是“抢头”,新郎迎亲的时间都是由占卜给指定的好时辰,一般会选择8和9这些比较吉利的数字,这些数字也是代表着发财和长久之意。新郎来接亲的人也是比较选择单数,但是娶回老婆人数就是要凑成了双数。
-东北菜
中国网-东北三省的春节习俗
中国历史网-东北结婚习俗有什么不一样东北结婚习俗介绍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除《禹贡》,还有《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及《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书,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其实,所谓九州、十二州之设,反映了当时春秋战国之际或稍晚人们的地理概念。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早在舜时,北方朝贡的民族有“山戎、北发、息慎”。息慎即肃慎,在尧舜时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所以,周继承了尧舜时的遗产,称:“隶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时,肃慎继续朝贡,孔子曾亲眼见过其贡品――楛矢石砮,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今长白山,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以上所证,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境。此时,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仍以方位东北代称本地区,同时,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
东北正式有了本区域名称,是到了战国时期,与燕国在此设郡联系在一起。燕国处北方,经常遭到强敌东胡的内侵。昭王时,始筑长城,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括在长城以内,设郡以辖其地。据《史记·匈奴传》载记甚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辽西与辽东两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辽宁省境。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就是当时辽东郡的首府。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自此,辽即成了今辽宁地区的代名称,历代相沿不变。有时也把辽泛指为东北地区,但它真正含义,还是限指辽宁地区。秦结束了战国长期纷争的局面,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为防御匈奴,集燕、赵长城之大成,将各段长城连为一体,如《史记·蒙恬传》说:“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辽东段长城,基本沿袭燕长城的走向,仍把辽宁大部划入长城的藩篱之内,所置辽东、辽西与右北平三郡,是对燕制的承袭和进一步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对黑龙江的统治加强,各民族多次派出贡使,向中原王朝进贡。236年,挹娄遣使向曹魏“献楛矢”,建立直接臣属关系,曹魏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这是挹娄民族共同体继春秋肃慎以后,第一次与中原王朝直接来往,并自此保持着融洽的臣属关系。挹娄与高句骊国,也有过臣服关系。后来挹娄趁高句骊受到魏幽州刺史册丘俭军的沉重打击之机,断绝了与高句骊国的来往。降至西晋,鲜卑慕容氏崛起,与高句骊争夺辽东,挹娄乘机南下,攻掠高句骊北境。245 年魏幽州刺史毌丘俭奉命征高句骊,派玄菟太守王颀与夫余联络,夫余简位居为魏军提供“军粮”。274 年,晋分幽州五郡置平州,夫余归平州护东夷校尉管辖。285 年,鲜卑慕容氏连续袭击夫余,但在西晋王朝的保护下,使夫余国破而复立。高句骊为报旧仇于280 年发兵征讨,降其“部落六七所以为附庸”,掠走挹娄“六百余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谈德为高句骊国王后,在进攻百济取得胜利后,398 年“遣偏师”进攻挹娄,挹娄大败,300 余人被俘,挹娄再度被迫臣服。高句骊迁都平壤后,挹娄后裔勿吉、靺鞨,多次受高句骊王调遣,随高句骊兵攻新罗、征百济、侵辽西。挹娄虽深受夫余、高句骊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凭着“便乘船”、“善射”的优势,对居住今图们江流域人少势弱的北沃沮,进行肆无忌惮的“寇钞”,致使北沃沮人常躲到深山岩穴中防备其袭击,只在冬天冰封河道后,才返回村中居住。555 年,白黄混血的突厥灭掉柔然,柔然的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
隋、唐时期,是黑龙江地区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612 年,隋炀帝征高丽,当时附于高丽的靺鞨粟末部的八个分部(厥稽部、勾使来部、窟突始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户赖部、破爱部、步括利部)共千余家归隋管辖,被安置于朝阳市。其间满族(秣羯,均为革旁)兴起建立渤海藩属国,领长白山以东含朝鲜半岛北部区域,地位较为独特。
唐朝在黑龙江流域普遍建立了管理机构。后来在黑龙江西部设室韦都督府,在东部设忽汗州都督府(又称渤海都督府)。在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汇合地区设黑水都督府。
辽继唐之后在黑龙江地区设治管辖,于黑龙江上中游地区设羽厥里节度使、室韦节度使和乌古迪烈统军司;在嫩江设泰州(今泰来县塔子城古城);在黑龙江东部地区设女真节度使;在牡丹江以北至黑龙江下游一带设五国部节度使。黑龙江地区各族向辽贡纳马匹、貂鼠、生金、北珠、人参、松实、白附子、蜜腊、麻布、海东青(鹰的一种)等。
辽天庆五年(1115 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击败辽国,自称皇帝,国号大金,改元收国,定都会宁(今阿城市白城)。金建国后,阿骨打命完颜希尹造女真文字,于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金天会五年(1125年)灭辽,金代替辽统一了中国北方,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金、宋对峙的局面。金代是汉族大批移入东北地区的时期,主要在辽宁区域等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元朝时期,黑龙江地区西部为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儿家族的游牧地,今泰来塔子城古城则为成吉思汗幼弟斡惕赤斤故城。整个东北设辽阳行省统辖,下设路、府、州、县。
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于黑龙江口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共辖384卫、24所、7城站、1 寨。所辖区域北到外兴安岭,东抵鄂霍茨克海的库页岛。明朝承继元代的建制,建立了海西东水路城站和海西西陆路城站,从辽东到奴尔干都司设驿站40余所,多次派专员沿松花江、黑龙江下航至奴尔干等地,了解和抚慰各族。从十五世纪初,明朝先后于开原、抚顺设马市,在吉林设立造船厂,这对扩大东北各地经济的互相交流和发展松花江、黑龙江的水路运输有重要作用。
东北有哪些文化特色,元素符号等
本文2023-12-05 05:54: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2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