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最有名的唱段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1收藏

秦腔最有名的唱段,第1张

秦腔最有名的唱段是《血泪仇》。

抗日战争时期的蒋管区,农民王厚仁一家六口,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迫害,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后来终于找到了陕甘宁边区。在我们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剧目深刻表现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中国农民的血泪仇恨,揭露了蒋家王朝对人民残暴的滔天罪行;热情歌颂了边区的民主建设,歌颂了英明领袖和伟大的中国***。

该剧1943年陕甘宁边区民从眉碗团首次演出。导演、唱腔设计马健翎;主要演员张云、黄俊耀、王志义、党培英、廖春花、冯开岭、张克勤、米唏。

《血泪仇》的作者简介

马健翎(1907~1965),中国戏曲作家。名飞雕,字健翎。陕西米脂人。1928年中学毕业在本县小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共米脂县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顶替其兄马云程入北京大学读书,失去中共组织关系。1934年肄业于北京大学。1936年肄业后先在河北清丰简师任职,1937年回陕在延安师范任教。

在延安组织乡土剧团,创作演出抗日内容的话剧《中国拳头》和秦腔《一条路》等。1938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他率乡土剧团大部分人员加入,被任命为民众剧团编导主任,正式开始戏曲艺术生涯。他在清丰师范和延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就创作排演过宣传爱国抗日的京剧和话剧。

正式从事戏剧创作后,运用秦腔、眉户等艺术形马健翎的《血泪仇》演出剧照式,积极反映现代生活,为传统戏曲与新时代相结合作出了贡献。他共创作、编写了60余部戏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饱满的战斗热情,深受边区人民喜爱。

整理或改编秦腔传统剧目和编写秦腔新的历史戏,是其戏剧活动的又一重要内容。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和演员。他的许多剧作都是自己导演或亲自参加演出的。作品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窦娥冤》、《血泪仇》等。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秦腔又名“秦声”“乱弹”“梆子腔”。民间俗称“大戏”,清代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亦称“西秦腔”“山陕梆子”。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秦腔特点:

秦腔唱词结构是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和唱词相对应的是曲调,秦腔板腔音乐结构可以归纳为秦腔“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于急板——结束”的过程。

也即打板节奏从慢到略快、快、极快、结束以前的渐慢、最终结束的过程。演唱者根据这种循序渐进的节奏,层层推入地展开故事情节。

作为国粹,京剧、豫剧、越剧、秦腔的观众却很少有年轻人,主要有这几点原因: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2戏曲本身的缺陷。3很多年轻人对戏曲不感兴趣。

我们都知道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已有千年之久,戏曲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可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艺术瑰宝,却一直不受年轻人的喜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出生接触的都是动画片,喝的是进口奶粉,根本就不会接触到戏剧这种深奥的艺术,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有机会去了解戏曲,而且现在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多样化,大多数人认为与其花时间去听戏曲,倒不如打几把游戏,听听歌来的实在,正是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年轻人,所以使得年轻人没有耐心去欣赏国粹。

二,戏曲本身的缺陷。

造成年轻人不喜欢戏剧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源自戏剧和戏剧工作者本身,俗气老套的情节以及工作人员不懂得进取,导致戏剧跟不上潮流,别说吸引不了年轻人,就连原本的观众都在慢慢流失。

三,很多年轻人对戏曲不感兴趣。

现在的年轻人都痴迷于说唱音乐、网络流行音乐等快节奏的歌曲,而戏曲一般都是比较慢节奏的音调,所以年轻人对戏曲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的年轻人觉得听戏曲,而且会被人当成异类,在这样的环境中戏曲文化真的很难在年轻的朋友中传播。这也是一个戏曲得不到有效传播的一个客观因素。所以为了戏曲文化能够流传下去,我们还是要推广戏曲在年轻人中的传播。

秦腔最有名的唱段

秦腔最有名的唱段是《血泪仇》。抗日战争时期的蒋管区,农民王厚仁一家六口,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迫害,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