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周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2收藏

湖北周氏家谱,第1张

14湖北仙桃周氏支族

祖籍仙桃,现在在武汉工作,已经退休的周启志(2007-2-24

21:50:37)

IP:5848122

有楚黄爱莲堂谱,是江西过籍。老字派二十字:

虞舜时凤,洪光之昌;一士成学,宗定郁传;启世攸章。

此谱记录了湖北西部宜都县与松滋县交界地区易姓的二十多代系

据传,此支易氏的祠堂位于松滋县赶子幽 本资料由易绍生手抄自易绍文(松滋丫叉铺子)处,经易发德整理并录入而成

辈分 世系排列

1 (一世祖) 贵三(张氏); 贵六(鲁氏)

2 思志 思亮

3 洪

4 永忠 永用 永礼 永明

5 珩 珍 瑾 湖

6 景臣 景宗 景棠

7 文林 文明

8 尚定

9 为政

10 帮仁 帮玉 帮志

11 正朝 正乾 正瑜 正端 正琦

12 士坤 士伦 士系

13 大秀 大魁 大明 大贤 大元 大才

14 吉开 吉太 吉富

15 昌德 昌仑 昌彦 昌健

(无后)

16 运科 运魁 运会 运炳(过继给吉太) 运联 运升

(以下将第16代: 运科; 运魁; 运会; 运炳; 运联; 运升分别列出)

第15 代 昌德, 昌伦,昌健三公后代世系表

辈分排列顺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运 开 远 绍 法(发) 继 宗 长 懋

远云 绍培 发锦

远华 绍林

运科 开冲 远富 绍全

(昌德公之子) 远文 绍海 发芹 继宗

远贵 绍万 发云 继富

绍芳 继元

绍先 法明

远武 绍洪 法美

绍茳

远祥 绍炳 法兴

法圣 继运

远侦 绍唐 法玉 继才

法仁

开典 远佩 (过继给开选) 继昆

绍金 法信 继仑

绍成 法礼 继祥

绍玉 法志 继昆

远福 法全 继乾

绍章 杜可祯

(去杜家) 周宇朴

运魁 绍科 张祯

(昌德公 (去张家) 易法祥

之子) 法金

远传 绍文 法修

法常

绍武 法祥

法富

远高 绍松 法贵

法权

开莫 绍元

绍亨

远明 绍礼

绍信

绍志

远寿 绍定 法芹 继海

远清 绍玉

绍美

绍富 法坤

远太 绍松 法能

法明

绍福

远发 绍寿

开华 绍春

远才 绍金

远兴 绍松 (立祠)

远春 绍先

运魁 开富

(续) 绍成 法礼 继祥

开选 远佩 法信 继坤

(由开典过继) 继伦

绍玉 法志 继坤

法权 继权

远凤 绍金 法榜

绍伦 法文

开国 绍正

远林 绍顺 法明

远启 法清

开云

开祥

开兴

继良

远坤 绍尧 法志 继文

继明

运会 开祯 继成

(昌德公之子) 法林 继春

远培 绍禹 法贵 继伟

法皇

远进

远精

远林

开明 远剑

远才

远明

运炳 远锡

(昌伦公 远去

之子) 远兴

开良 远芹

远富

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姓氏,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建立者周文王姬昌。据《姓氏考略》记载,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周朝建立后,周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姓氏之一。

1、在历史上,周姓的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周恩来,他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外,周姓的名人还包括唐代诗人周贺、宋代学者周敦颐等。

2、在现代社会中,周姓人口数量众多,在中国姓氏中排名也比较靠前。周姓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其中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份的周姓人口数量最多。此外,海外也有不少周姓华人分布。

3、周姓的来源和历史表明,它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姓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周姓人物的形象和事迹不断被人们传颂和铭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周姓人口数量众多,也反映了中国姓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周字的读音及使用方法

1、周字的读音为zhōu,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也是多个词语和成语的关键组成部分。周字的基本含义是周围、四周,强调一个界限或者范围。例如,四周环山、周长等都表达了这个含义。同时,周字也可以组成与时间相关的词汇,如周期、周而复始,表达一种循环和重复的状态。

2、除此之外,周字还有其他多种含义和用法。例如,周密这个词表示细致、严谨,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无漏洞。周到则表示全面、周全,强调服务或者考虑的细致周到。周折这个词则表示事情发展的曲折、不顺利,而周全则表示完备、完全,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3、在成语中,周字也有很多重要的用法。例如,周而复始、周密计划、周全考虑等都表达了周字的多种含义。同时,周字还可以和其他汉字组合形成多种不同的成语,如“周公解梦”、“周游列国”等,这些成语都具有独特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周文王的后裔有:

1嫡长子:姬考,即伯邑考,为纣所杀,没有后裔姓氏。

2嫡次子:姬发,即周武王,建立西周。其后裔姓氏有周、翟、侗、郏、亚、印、于、唐、温、邢、贾、侯、何、单、解、韩、步、贝、居、张、简、籍、党、晋、曲、应、翁、杨。

3嫡三子:姬鲜,被周武王封于管,因而又被称为“管叔鲜”。其后裔姓氏主要有管、阴、拜。

4嫡四子:姬旦,即周公,周武王死后曾代周成王摄政,平管蔡之乱,制礼乐,建成周。其子伯禽封鲁,建立鲁国。周公的后裔姓氏主要有鲁、凡、蒋、邢、茅、胙、祭。

5嫡五子:姬度,被周武王封于蔡,因而又被称为“蔡叔度”,因参与叛乱被放逐而死。后来,其子姬胡又被成王复封于蔡,建立蔡国。蔡叔度的后裔姓氏主要有蔡。

6嫡六子:姬振铎,被周武王封于曹,建立曹国,因而又被称为“曹叔振铎”。其后裔姓氏主要有曹、卞。

7嫡七子:姬武,被周武王封于郕,建立郕国,因而又被称为“成叔武”。其后裔姓氏主要有成、盛。

8嫡八子:姬处,被周武王封于霍,建立霍国,因而又被称为“霍叔处”。因参与叛乱曾被周公降为庶民,后复霍国,爵位由侯爵降为伯爵。其后裔姓氏主要有霍。

9嫡九子:姬封,周初被封于康,建立康国,因而又被称为“康叔封”。周成王时改封到卫,建立了卫国。其后裔姓氏主要有卫、康、常、石、凌、甯、孙、戚。

10嫡十子:姬载,被周成王封于聃或冉,建立沈国;又因为排行最小,所以聃季载、季载、聃载。其后裔姓氏主要有沈、尤、聃、冉。

11庶长子:姬奭,最初采邑在召,因而被称为“召公奭”或“召公”、“邵公”。因其死后的谥号是“康”,又被称作“召康公”。武王灭商以后,封他和他的儿子姬克于燕地,建立燕国,因而又称作“燕召公”。其后裔姓氏主要有召、邵、奭、燕、贝、盛、谯、缪。

12庶次子:姬郑,因被封于毛,爵位是伯,所以又称姬叔郑、毛叔郑、毛伯郑,其后裔姓氏是毛。

13庶三子:郜叔,被周武王封于郜,称郜侯或郜子,建立郜国。其后裔姓氏为郜,又写作告。

14庶四子:廖伯,被周武王封于廖,其后裔姓氏主要是廖。

15庶五子:雍伯,封于雍,其后裔姓氏是雍。

16庶六子:姬绣,先封于错地,因而被称为“错叔绣”,后被周武王或周公封于滕,建立滕国。其后裔姓氏主要是滕、腾。

17庶七子:姬高,被周武王封于毕,为公爵,故称为毕公高。其后裔姓氏主要有毕、冯、王、万、魏、潘、庞、雏。

18庶八子:原伯,被周武王封于原,世为伯爵,史称原伯。其后裔姓氏主要是原。

19庶九子:子于,被周武王封于酆,世称酆侯。其后裔姓氏主要有酆、丰、潞。

20庶十子:姬葡,受封于郇,又称郇伯、郇侯。其后裔姓氏主要有郇、荀、旬、程氏、知、辅。

21庶十一子:樊寉,被封于盛,是一部分盛姓的先祖。

22庶十二子:姬颖,也叫叔颖,被封在赖地,是一部分赖姓的先祖。

扩展资料: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 ,追尊姬昌为文王。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参考资料:

周文王姬昌-

姓氏周的来历 周氏的起源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周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在中国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时迁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的第4页)。“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传说中的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在今河南叶县东北),成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洛阳)之后,其中的一个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坟,经过十九传,至姬邕时东周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人称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为姓,以示纪念,以示不忘本,并代代相传。邕生秀,秀生仁。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地封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绍续周室香火,周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地于汝南郡,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名的汝南周氏(以上摘自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良、李琼英著的《中国姓氏通史周姓》”。

随着后来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口大迁徙,汝南周氏不断向四周辐射扩散,其后的陈留、临川、寻阳、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内、临汝、华阴、河东等周氏郡望,都与它有深厚的渊源。它被视为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周这个姓氏的由来 周姓悠久历史 文王以国为氏

曾经统治中国达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这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现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与周姓之间又有什么连带关系?

根据《姓纂》的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 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原本姓姬的周文王,当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样,拿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

由此,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 的血缘,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文王以国为氏。当时周国的位置,就在现在陕西省的岐山县一带。后来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国都设在镐。镐的位置,是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时候,国都迁往槐里。槐里在今陕西省兴平县的东南方。由此可见,周姓的最初发源之地,应该是在陕西这个地方,以后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周姓的繁衍,应该是自西而东,也就是从陕西逐渐地迁移到河南。

以周文王父子为周氏的始祖,是历来被普遍采信的说法。不过,周姓之见诸史书,并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黄帝的时候,就有过周姓的出现。

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这段记载,虽然指出财周氏的姓源并不仅仅为周文王的一脉,然而却提供了一个可贵的事实――周姓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汉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传统上的一个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不但被共认为周姓汉族的始祖。更是5000年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对历史的影响之大,真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这正是数千年来每一位周姓人的共同荣耀。

姓周由来谁知啊! 在西周以前

西周的祖宗就姓周

周姓有什么来历?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周姓,源出于姬姓。周人的始祖农神姬稷本来居住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描述的就是姬后稷的诞生和开创农业建立家业的历史。后来到了古公姬父时代,因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古公率族人迁居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建立了国家,因地处周原,故称周国,古公称周太王。周姓的主要来源为周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周赧王姬延的后裔改姓和周公姬旦的后裔改姓,其他支派的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人口统计,周姓现时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I姓周。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源自姬姓

这是汉族周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一、农神后稷的裔孙古公姬父

周姓

(即周太王)为狄所攻扰,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的周原地区,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43任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周朝皇族,迁为家人,举族迁往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称赧王为周家,其后代以周为姓,称周氏。又有春秋时期,周公姬旦的后裔周公姬黑肩,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据史籍《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王朝姬轩辕氏执政时期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王朝时期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也是出自姬姓,他们的后裔子孙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周氏族人在古代分散于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庐江(今安徽合肥)、浔阳(今江西浔阳)、临川(今江西临川)、陈留(今河南开封)、沛国(今江苏沛县)、泰山(今山东泰安)、河南(今河南洛阳)等地。[1]

二、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属于以王朝名称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建立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姬宫な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后,西周灭亡。西周灭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迁都洛阳史称东周,经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王朝在周郝王姬延五

周迁徙(钱文忠 百家讲坛)

十九年(秦昭襄王赢则四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为秦昭襄王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六十六年。周平王姬宜臼有一个儿子叫周烈,受封汝坟侯。到了他十九世孙周邕时,秦昭襄王灭了周王朝,从此周姓失去侯位,但后代子孙依然还在,遂多以故朝名称为姓氏,称周氏。

到了大汉王朝建立,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复了周氏的侯位,汉高祖刘邦将周邕的孙子周仁重新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从此迁籍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岗镇)。从此周氏作为汝南望族,经汉、魏、晋、隋、唐,历时千载,英才辈出,青史不绝。

三、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

周的来历 周姓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I姓周。

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baikebaidu/view/25839

中国姓氏由来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

陈姓氏的由来・ 陈姓氏的由来(1)出于妫姓。以国名为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分封大舜的后裔胡公满于陈国,其子孙遂为陈氏。后来陈公子完投奔齐国,食采于田,古时陈田读音相近,再因政治原因,不利于继续不忘旧国,齐庄公时,陈氏得宠,陈完四世孙陈文子为宰相,改陈姓为田姓称田文子。历史上常说“陈田一家”,即本于此。(2)为古代北方鲜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候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陈氏。(3)古代安南国王姓陈氏。

南姓氏的由来 南姓起源有六:

①、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源韵谱》所载:商王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孕十二月而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周初为大夫,后世子孙遂以祖名为姓,称南氏。

②、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载“郑樵《通志》:以字为姓。南氏,姬姓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为姓。”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孙以祖字为姓,称南氏。

③、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今山西),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称南氏。

④、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国名为氏,为男氏所改。据《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隐:“系本‘男’作‘南’”,称南氏。

⑤、出自他族,满族南姓来自那拉氏;今汉、藏、满、回、蒙古、朝鲜、僳僳等民族均有南姓。

⑥、出自张姓,避祸,改为南姓。 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贤明,曾修兴济减河(天津娘娘河)、建青县盘古庙等好事,而其两兄弟却仗皇亲一贯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明世宗下令将其问斩。1547年前后,子孙四处逃跑,四个方向便演化为后来东、南、西、北四个姓氏,南姓由此而来。

百家姓姓氏大典周

 周姓的朋友,你们对自己的姓氏了解吗知道它的起源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百家姓姓氏大典周,供大家参考。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1、周姓缘源周姓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2、迁徙分布

 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秦汉时期,周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

 3、历史名人

 周勃: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周兴: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璇:上海人,一代影后,又有“金嗓子”的雅号,曾拍摄过《喜盈门》、《歌女之歌》、《忆江南》等影片。

 周亚夫: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吴郡人也,亡其名,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省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淮安,中国***早期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4、现代明星

 周润发: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第三期艺员训练班,后接连主演连续剧《狂潮》、《奋斗》、《网中人》、《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笑傲江湖》、《苏乞儿》、《亲情》等。他给自己名字的注解是“馒头泡在稀饭里”(粥润发),这是他的谐;即使到了好莱坞,他的英文名字也只是“CHOWYOU-FAT”不好记也不好读,这是他的酷;他很少回香港,却始终不入美国籍,他说“做中国人,爽”,这是他的傲。知道吗5月18日是他50岁的生日,英雄半百,但依旧是英雄。

 周星驰:上海人,学毕业后考入无线电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视第十一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做了四年。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继后他又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等剧,其中最得好评的是《盖世豪侠》,在该剧中出现了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1988年他得到导演李修贤的赏识,出任《霹雳先锋》男主角之一。由于演出优异,因此获得台湾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因而他担纲演出的**更历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出路和高峰,被誉为“喜剧之王”。

 周迅:周迅清水芙蓉般的周迅,在人们的眼里,是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再到《烟雨红颜》,她的每一部戏都是那么引入注目……周迅不是典型的美女,但以另类气质取胜,又具双重性格,所以她不困于特定的形象:“以前是学跳舞的,没有学过表演,没上过戏剧学院,因此我的演出不是学院派那一套,比较自然、着重感觉。”

 周杰伦:e世代的新音乐人,唱歌风格是R&B结合古典西方中国乐曲,是个公认的音乐才子,有独特完美的唱腔和音乐天赋,影响了一代活力新军。

 周笔畅:拿下“2005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冠军,周笔畅声名鹊起,在各大BBS上都有了一帮死忠“笔迷”。男装、戴眼镜、唱R&B,这是周笔畅一贯的亮相,也让她成为超级女声中的另类形象。

 5、郡望堂号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睢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爱莲堂: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

 此外,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庐江堂”、“浔阳堂”、“临川堂”、“陈留堂”、“沛国堂”、“泰山堂”、“河南堂”、“笃祜堂”、“武功堂”、“世德堂”、“亦政堂”、“诵芬堂”、“清白堂”、“继述堂”、“世善堂”、“忠厚堂”等。

 6、宗族特征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s("content_relate");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

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现状:

周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

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

扩展资料: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

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但是具体一点说,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战国。

周朝的王族并不姓周,而是姓姬。

西周建立之后,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后人世袭周公爵位,到春秋时,周公黑肩因谋反被杀,周公世系爵位被废,黑肩的后人以周为姓。

秦朝统一中国,灭亡周朝,周朝王室后人以周为姓。

所以,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要知道字辈的话得好好查查翻翻家谱了,一般都是详细记载在上面的。没有家谱的,可以重新编修下。搬到互联网上,修起来方便,不怕丢,损坏。--百姓通谱网

湖北周氏家谱

14湖北仙桃周氏支族祖籍仙桃,现在在武汉工作,已经退休的周启志(2007-2-2421:50:37)IP:5848122有楚黄爱莲堂谱,是江西过籍。老字派二十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