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吹的是啥调唢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2收藏

一般吹的是啥调唢呐,第1张

唢呐有很多调,不同的调有不同的唢呐,从高音到低音的有:小E  小F  E  D  C  降B  大A  大G  东北大唢呐。这些都是常见的,还有些不常见的,例如B调等等,这些都是传统唢呐,加键唢呐另论。

C调唢呐比D调的唢呐大一点点,一般初学者用的都是D调的唢呐

C调唢呐一般不用来吹奏曲子。

民间丧事的唢呐一般用的是降B调、F调小唢呐,一句话就是用深沉、悲壮、凄凉的曲调,

扩展资料:

1、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新疆西晋时期的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有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来民间经常使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称作碗的喇叭口。

2、无论是红(喜)事还是白(丧)事,光景过得好一点的人家,总要雇佣一班吹手(本地也叫响手,不太文雅一点的人叫吹鼓手)来渲染气氛。若是红事,则愈加红火热闹,喜上加乐。若是白(丧)事,则更添其悲凉凄酸。喜事上,响手的讲究并不多,而在丧事上的讲究就较多了。

3、吹奏程序

为三吹三打。其意思为人的三起三落。三吹三打由三节组成。第一节:老号张扬一至两声后,鼓、镲、锣唢呐恰当配合,齐奏《拜朝》曲牌(或叫《拜场》,名称不确定。)此曲牌为四分之二拍,一般开事时常用,这是艺人的规矩。第二节与第三节中,老号用法同上。由鼓先引节拍,接着唢呐吹奏《散兵营》牌曲。

4、传统唢呐按音域及乐器大小可区分:

分为小唢呐(又称海笛)、一般高音唢呐,以及大唢呐,但其中又可分为各种调性的唢呐(例如G调小唢呐、F调小唢呐、D调高音唢呐、C调高音唢呐、G调大唢呐等等),所谓的调性是指放开最下面三孔时所吹出的音。一般而言,传统唢呐的常用音域为十七度音,以最常用的D调高音唢呐而言。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尔使用,但很难吹出)

不好学,前一阵我试吹了一下我朋友的唢呐,他是唢呐专业毕业的。容易自学的乐器,标准一般是刚拿到手能不能演奏出来出来音阶、小星星。而唢呐的体验就是很难吹响,需要十分强大的肺活量,给足气才可以。而且芦苇做的哨片也需要自己学会修整,吹之前要口水润湿。刚开始以为唢呐音调高,也比较欢快,应该很容易的样子,但现实很残酷因为唢呐音量比较大,而且声音无法变小,所以一直需要比较强的气息才能撑起来。当然,自己买一个玩儿玩儿也可以,唢呐不贵,不到200的样子。

作者:刘昕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56964/answer/2854890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我要告诉你的事是,自学唢呐是有危险的。我认识一个萨克斯专业的,萨克斯玩的那叫一个出神入化。结果这孩子越来越膨胀,借我唢呐吹。鼓了半天没鼓响,然后他用尽吃奶的力气一使劲,终于………………把鼻血崩出来了……鼻血崩出来了……血崩出来了……崩出来了……了……后来他住了两个星期院,因为他使劲太大把自己肺给崩坏了,这孩子后来落下了气息不足的毛病,真可怜。要学唢呐,一定要有老师指导,唢呐有自己独特的技巧和用气方法,不是光靠蛮力就能响的。你掌握了技巧和方法,你可以随意控制自己的出气量和音量,至于指法这个更需要刻苦练习了,活指练习什么的可都是我们学唢呐的噩梦,我曾经连活指练习练到分不清左右手……咳咳,黑暗的历史。不过关键在气息方面,如果你真的要自学我也拦不住,前提是你得有其他管乐的基础,最好是葫芦丝,竖笛和唢呐不一样,从指法到气息都不一样,真想学好的话还是找个老师,光想玩玩的话……你还是换个东西玩,唢呐……很神圣,要么好好学,要么不学,你玩也得会,不能瞎玩

作者:你是我是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56964/answer/10571082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中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 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中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只要唢呐一出声,其他所有的乐器都会黯然失色,是所有的!因为论嗓门,谁都比不过它。据说,唢呐的声音频率是钢琴的两倍,音响是钢琴的四倍。

在**《闪光少女》中,一开始,音乐系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同学们互不服气,堵在门口就开始PK,两边是斗得旗鼓相当。直到唢呐的出现。

唢呐一出声,整个调子都被它带偏了

到最后,就连乐器之王的钢琴,也败下阵来。

唢呐“抢戏”不仅仅是因为声音大,还因为它的音色很突出,画面感和穿透力都超强,而且,唢呐的吹奏方式变化多端。

分分钟抢占焦点,根本没法做配角,这成就了唢呐独一无二“流氓大亨”的气质。所以不仅在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仪式上抢占C位,而且,正常的演奏也是秒杀其他乐器。通常,轮到唢呐了,一般都是这样的。

唢呐的内心独白是:对不起,你们都是伴奏?这也太骄傲了。

因为这些特点,唢呐广泛存在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中。

在《红高粱》中,高亢嘹亮的唢呐一出,男主角开朗豪放的气质就扑面而来,不仅如此,早在1986年,唢呐就和中国的摇滚和流行音乐,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今仍然有很多民间艺人用唢呐吹奏流行音乐,别有风味。

其实,唢呐虽然“土”,虽然“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有的时候在某些场合还是能让人耳朵一亮的。

《百鸟朝凤》是唢呐名曲。以《百鸟朝凤》为名,还有一部**,豆瓣评分80,超过了很多大制作**。这部**借用传统乐器唢呐的兴衰过程,反应了民俗文化该如何传承的社会问题。

有人说,这是唢呐的挽歌,其实,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转型。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更要融会贯通,就像影片的结尾,唢呐和西洋音乐结合的背景音乐,依然延续。

唢呐也要与时俱进,与西洋乐器互相包容,结合,故步自封,迟早就会被淘汰。

现在,唢呐其实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音乐,也把这种魅力转播到了国外。

纽约新世贸中心这只“大鸟”就迎来百鸟朝凤!美国亚文交响乐团的庆新春音乐会在这里闪亮登场,这是新世贸中心首个交响音乐会,也是首个华人艺术团在此献艺!乐团演绎的经典中外名曲吸引数万路人驻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说唢呐是“乐器界的流氓”,是因为它声音大、调门高、独一无二,在我们的民乐中扮演着无可或缺的角色,而这份宝贵的传统,也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导致曾经倍受欢迎的唢呐匠地位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子音乐和歌舞团的普及。

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乐器之一,其实唢呐却并非起源中国,而是从波斯、阿拉伯一待传过来的。古代波斯语Surnā,音译过来就是唢呐,在古代还曾被译做销呐、唢奈、苏尔奈等名字。

唢呐在三国时期由波斯一带传入新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唢呐都是销声敛迹,直至金元时期,唢呐才逐渐传至中原地区,但依然不是很流行。再明朝时期才开始慢慢普及,民明朝后期,逐渐成为了戏曲音乐的必备乐器之一。是唢呐艺术真正的繁荣时期是清朝时期。

唢呐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依然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无论是婚丧嫁娶、节庆祭祀,还是歌舞、戏曲表演,统统都是唢呐的用武之地,有其是在白事上,唢呐的地位更是无人代替。

唢呐匠在过去的地位非常之高,一个像样儿的唢呐匠,在十里八村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晓。这个职业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一个职业,不仅赚钱,还受人尊敬。当时唢呐技艺是作为一门极高的手艺,在民间流传,匠人们的技艺传男不传女,收徒条件更是严苛至极。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开始流行,民间的红白喜事不再是唢呐的天下,人们纷纷都请流行歌舞团来村子里表演。在流行歌舞团的冲击下,唢呐的市场被无限压缩,直至现在沦为白事配角。

现在,唢呐匠的地位,可以说是从天上,直接掉到了地狱。近年来,推行农村移风易俗政策,号召大家举办红白喜事一切从简,禁止铺张浪费,尤其是办白事,不许搭席设宴、不搞扎彩灵棚,不吹唢呐鼓乐。

在国家的号召下,大部分都是一切从简,虽然还有一部分人雇唢呐鼓乐,但数量和规模上,也远不如从前。唢呐匠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约束下被无限制压缩,即将面临着失业的风险。现在的年轻一辈,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学习吹唢呐,唢呐匠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从事这个职业。

但是,唢呐做为我国的传统技艺。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和必要把这们传统技艺的样貌为后代保存下来。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

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

一般吹的是啥调唢呐

唢呐有很多调,不同的调有不同的唢呐,从高音到低音的有:小E  小F  E  D  C  降B  大A  大G  东北大唢呐。这些都是常见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