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后的李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1收藏

太平天国起义后的李氏家谱,第1张

楼主有可能是太平天国起义者的后人?!天啊,久仰久仰~

李自成被清兵打败后下落何处?似乎早有定论,又似乎仍是一桩历史悬案。说早有定论,是因为“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早被载入了史书和课本。不过,不论是追击李自成的清军主帅,还是对李自成恨之入骨的南明王朝,当时都没有搞清李自成的真正下落,生没见人,死没见尸。因此“九宫山被杀”一说便饱受质疑。同时,围绕着李自成的下落,则一直存在各种说法。最近在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又爆出一个惊人的新闻:李自成兵败后,在叔父李斌和堂兄弟李自盛的掩护下,隐居在甘肃 省榆中县青城镇,而且死后埋在了青城镇黄河边的龙头堡子。 青城古镇的奇特传说 青城镇是个沿黄河的千年古镇,距兰州90公里。明清时期,青城水烟闻名遐迩,青城也就成了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有“黄河第一古镇”之称。或许,就是这种商贾云集、水陆交通的便利,才利于隐蔽和逃跑,才使得李自成把退路安排到了这里。 揭开这一历史之谜的,是今年70岁的青城镇青城村人罗士文。罗士文说,在他十岁左右时,有一次和他大爷去镇子背后的红岘沟里驮石板,在山沟深处一个叫西年口子的地方,大爷指着山崖上的一个山洞告诉他,这个地方是李自成来青城后的避难洞。大爷说,李自成失败之后没有出路,才化装成和尚来青城投靠其尕爹(叔父)李斌,李斌怕李自成被别人发现,叫自己的儿子李自盛把李自成带到西年口子荒无人烟的深山沟内避祸。 罗士文退休以后,常与本镇各村李氏家族的后人们交谈,了解有关李自成在青城避难的各种传说。罗士文利用两家儿子是同学的关系,与苇茨湾村的李文生成了好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看到了那本神秘的《李氏家谱》。 神秘的《李氏家谱》 关于李自成与李氏家族的关系,《李氏家谱》中写道:大始祖为李建岂,生三子,长子叫李安,移于钱州(陕西乾州);次子叫李正,为大明甲辰科举人,官至御史,移于湖广;三子叫李斌(就是家谱作者),移于甘肃兰州府皋兰县一条城洛家庄子居家落业(青城也叫一条城或条城,原属皋兰,后划榆中);二始祖为李建和,生一子,叫李虹,李虹生子曰自成,分居赵家村,“因他闯乱国事,合家各移逃性命,与大明江山亡矣”。 从《李氏家谱》的记载看,李自成起义以后,怕九族被株连,于是安排叔父李斌带三个儿子自盛、自文、自兴,移居兰州府皋兰县水北门口袋巷子,避过明王朝的视线。李自成兵败以后,李斌父子再转移到榆中县青城镇。 李自成避难青城? 据青城的一些老人们讲,大约在顺治五年到顺治六年,有三个和尚来到青城找李斌,住了不长时间,就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三个和尚其中一个是李自成,另两人是随从。八旬老人李桂彬说得比较详细:“李自成在失了江山以后,来青城找他的尕爹,李自盛为了李自成的安全,把李自成送到红岘沟西年口子避难。 红岘沟是一条极荒凉极偏僻的山沟,沟两面都是几乎寸草不生的秃山。根本就没有路,所谓路就是乱石河道。在距青城镇15里处有一个岔沟,西年口子就在岔沟口,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西年口子村庄背后的山崖上有几个天然石洞,据说李自成藏身的是最大的那个。 李桂彬老人又说,李自成在西年口子住了几年,顺治十一年,李斌去世后,时局已经稳定下来,李自盛就买下附近魏家台子的地,盖了三合院的房屋,让李自成搬来住,并改名为李家庄子。 可是《李氏家谱》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些传说。对此,家谱保管者李文生的解释是:“家谱里不可能记载李自成到青城,如果记载了被人发现就可能会惹来杀身灭族之祸。”不过,《李氏家谱》中记载的另一些事,却似乎暗含着李自成的某些信息。 其一,顺治三年十月间,有青城镇商人钱得中将李自盛、李自文带到他家中,居住数月。其二,顺治四年二月间,李自文奔钱州,“此地有从兄自成积下金银铜钱四库,望切此事”。其三,李自文奔钱州后,李斌、李自盛父子又央请钱得中商议置买青城洛家庄前后坐宅四院,时值卖价纹银765两整,即日银契两交无欠;之后改为李家台子;又买南武当龙水地一亩三分作为菜园,时值价银每亩60两。两笔交易共花了纹银843两! 有人分析,顺治三年十月,李自成已兵败而销声匿迹,巧的是李斌父子不仅再次转移,而且在一个非亲非故的青城镇商人钱得中家里居住数月,并且接着又让次子自文奔钱州李自成所积金银铜钱而去。钱得中何许人也?李斌又如何得知钱州金银的信息?这证明李自成和李斌、李自盛父子可能一直暗中有通信,钱得中很可能就是李自成早就安排好的接应者。而且,“望切此事”四字,很像是李自成告知金银铜钱信息时的叮咛之语。 另外,按家谱上的记载,李自文奔钱州李自成所积金银铜钱而去之后“无迹”。但巧的是,李斌父子却在这时花843两纹银大肆购置房产田地,而且是“即日银契两交无欠”,好像突然发了大财。再说,其时四下里仍是兵荒马乱,百废待兴,李斌一家能有几口人,却为什么在此时花这么多银子购置这么多房产呢?似乎是已知李自成要来青城,所以在做前期准备。 李自成埋骨苇茨湾? 关于李自成去世的时间,李氏家族中普遍认为大约在康熙二十六年之后。按他们的说法,李自成与两个随从是同一天死的,很可能是李自成死后两个随从从死。李氏家族的人把他们从红岘沟里的李家庄子运出来,葬在了一起。三个墓呈“品”字形分布。 关于李自成的葬地,李氏家族的八旬老人们说法比较统一:葬在苇茨湾龙头堡子下方。李作圣说:“老人们说这里埋的是我们的皇上先人,也就是李自成。皇上先人来青城不能带很多东西,只有随身所带的三件宝:一个玉印,一把宝剑,还有一个和尚化缘的钵。他死后三件宝物都随棺而葬了。” 青城之谜何时能解 “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的说法,引起了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会上专家们的极大兴趣。有人宣称:“李自成归隐青城不容置疑!”也有人分析:“李自成在兵败后不可能跑到甘肃,只能向南,因为当时清兵在陕西进行了严密的布置。” 对龙头堡子边的李自成坟墓能不能开挖也是观点不一。有的急切要求挖掘坟墓,认为只要能在墓中找着哪怕是一件传说中的随葬品,就可以使李自成的归宿之谜大白于天下。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开挖时机尚不成熟。而且李自成是青城镇李氏家族的祖先,要开挖必须获得李氏家族的同意,而李氏家族能否同意还很难说。 历史之谜让人困惑,但探访之,也给人趣味无穷。

男命: 公元2007年10月28日17时30分出生

二零零七年 九月 十八日 酉时

食 官 日 比

八字: 丁 庚 乙 乙

亥 戌 未 酉

命主从6岁6月24天开始行大运,于每一交运年的四月十二日交运。

财 才 食 伤 比 劫 枭 印

大运: 己 戊 丁 丙 乙 甲 癸 壬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辛 壬庚戊 乙己丁 己丁 庚丙戊 癸戊乙 乙 丙甲戊

7 17 27 37 47 57 67 77

2014 2024 2034 2044 2054 2064 2074 2084

运支旺衰:绝 胎 养 长 沐 冠 临 帝

年柱:天乙 国印

月柱:天喜 地网 寡宿

日柱:华盖 空亡

时柱:天乙 太极 文昌 天医 灾煞 丧门 吊客

己酉:天乙 太极 文昌 丧门 吊客

戊申:天乙 披麻

丁未:华盖 空亡

丙午:太极 天德 月德 文昌 空亡

乙巳:驿马 金舆 空亡 吊客

甲辰:红鸾 空亡 元辰 披麻

癸卯:太极 将星 禄

壬寅:国印 羊刃

八字五行个数(本气) :2个金,2个木,1个水,1个火,2个土

八字五行个数(含余气):3个金,4个木,1个水,3个火,2个土

八字五行得分:

木:20 水:8 同类得分:28

金:20 火:14 土:22 异类得分:56

相差:-28 综合旺衰得分:-31 八字过弱

此四柱后天需补 “木”“水”

无论取个人名字或公司名、店名、商品名,选用以下的字可补水。

一 子 壬 孔 水 癸 冬 北 仔 永 冰 亥 任 好 存 字 冷

汗 江 汕 汛 汐 汲 汤 汊 池 汝 汓 沄 沣 汪 沛 沅 沐 汰 沥 沏 沙

泛 汾 沦 沧 沃 沂 沟 汴 汶 沈 沫 浅 法 沽 河 泙 泄 法 泷 泪 沾

泸 泱 泗 沴 泠 泆 泊 沿 泡 泞 沱 泣 注 泫 泌 泳 泼 治 泯 泽 泓

泥 沼 波 洼 洁 浇 洪 洒 洸 浈 泄 浊 洞 浍 活 洺 洵 浏 济 洲 洋

浑 浒 津 浦 涝 浯 酒 涛 涟 消 涉 涡 浮 涂 浩 海 涎 涤 浣 流 润

涧 浪 涨 涌 浸 清 渚 鸿 淇 淋 淞 淅 涯 渠 渐 浅 添 淑 渑 * 渊

淮 渔 淘 涴 液 淤 深 涵 湛 港 湖 湘 渣 渤 湿 溃 溅 温 渴 滑 湍

湟 渡 游 溉 滢 满 源 滤 滥 滔 溪 涤 溜 溶 滨 滂 滚 涵 滩 潆 潇

潢 滞 漆 漫 漯 漪 漾 演 滚 滴 漏 潍 潜 澎 澈 潮 潘 澳 澈 澜 澄

雨 雪 云 雷 雹 雾 霆 霈 霖 霏 霑 霎 霜

无论取个人名字或公司名、店名、商品名,选用以下的字可补木。

甲 乙 寅 卯 四 木 禾 虎 兔 东 书 李 陈

林 枝 枢 柜 枇 果 松 杵 枚 板 枫 杼 杷 杻 柱 柿 栏 树 枷

枰 标 栈 荣 柑 栉 柯 柄 栊 栋 柩 栌 相 柚 枳 栀 栎 枸 栅

桂 桔 桠 桓 栢 栗 桢 桐 桃 桧 梃 栝 桥 桦 桅 桉 核 栩 桑

彬 梗 梼 梧 械 梏 检 梨 梅 栀 桷 梁 梓 梳 梯 桶 梭 梮 根

棒 棋 椰 植 焚 森 棠 椒 棹 楼 椎 棃 棉 棚 椋 棓 棕 椀 榔

椿 椹 楠 楷 业 榄 楫 楞 榆 楯 楹 楸 椴 槐 槌 榇 椸 榈 槎

槚 杠 模 榻 槛 榭 榴 榕 槟 榜 槁 槀 椁 榷 楣 椽 椭 柳 橄

樯 槿 横 槽 标 槭 樘 樱 樊 橡 樟 樀 槺

芍 芃 芝 芗 芙 芸 苇 芽 芷 芺 芩 芥 芬 苍 花 芹 芪 芳 芯

苹 苤 茏 茂 苜 苗 苓 苑 苞 苎 茁 茎 苔 茅 茄 苕 笔 芦 芭

荁 荚 茸 茜 茬 草 莒 茵 荃 荟 茶 荞 茯 荏 茗 荣 荥 荫 茹

莱 荸 茝 莆 荚 莲 莳 莴 莶 莉 莓 莅 荷 获 荻 莞 莘 莨 兹

菁 菱 菻 菥 著 菝 萁 菘 菲 菓 菖 萌 萝 菜 萸 菊 菔 萏 菀

葚 葙 葫 葳 韮 葺 葛 萼 葩 萲 葡 葱 萱 蒂 葵 葭 苏 芧 蒋

蓁 蓝 蓓 蒯 蓉 蓑 蒿 蓠 蒺 蔷 蔓 葱 蔻 蓿 蔗 蔺 蔼 蓼 蔚

蕙 蕈 蕺 蕚 瞢 蕃 蕉 蕊 蕴 蔷 薛 薇 薏 荔 茘 菩 萃 菡 菇

本 杰 季 科 和 穗 柔 架 乐 集 棠 保 偌 来 果 采 青 秦 箫

梵 楚 彩 彪 巽 樊 颖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所建的政权最多,这在中华姓氏中是比较少见的。李姓先后称帝称王的多达60余人,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先谈唐王朝,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共经历290年、24个皇帝,前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在7世纪后半叶鼎盛时,北界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界到达里海,东北曾到达日本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声威远播的一个朝代,对外,四夷来贡,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对内,政治修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开元之治,名垂史册,创造了李氏天下的贤明之治。

  除了李唐王朝,还有东汉初李宪自称天子并在庐江郡建立政权,西晋时期李雄建立大成国,陇西李建立西凉政权,隋末李轨割据自称凉王,李子通在扬州称吴帝,瓦岗李密在洛口自称魏公,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建立南唐,李希烈在开封称楚帝,北宋初李顺据成都称大蜀王,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李自成创建大顺政权。

  一、“木子”救命成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李姓族人形成后主要分成两支,一支在陇西(今甘肃),一支在赵郡(今河北)。陇西李姓出了李渊一家,建立唐王朝后,得到空前发展。赵郡李姓也成为当地望族,不断向全国各地扩展,到全国各个角落落户。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880年,由于唐末爆发规模盛大的黄巢大起义,李氏一族为寻求偏安之地而大举南迁。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数不胜数。从春秋时期的李耳(即老子)开始,战国有大将李牧,汉有“飞将军”李广,晋有以《陈情表》闻名于世的太子洗马李密。唐代更多,有大诗人李白、“鬼才”李贺、李商隐、军事家李靖、书法家李邕。南唐有中主李、后主李煜,宋有思想家李、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有杰出医药家李时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有戏曲理论家李渔、数学家李善兰、小说家李宝嘉、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近代有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革命家李富春和李先念、爱国人士李嘉诚等。这一大批李姓中的杰出代表,不仅为李氏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华民族创建了不朽的功勋。

  二、李姓名人

  1道家始祖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传说是《老子》一书的作者。

  传说老子是春秋初期周平王时的人,又说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孔子是春秋末期人),那么老子就活了200多岁,有人说他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么大岁数的。后人纷纷效仿,求仙问道成为历朝历代许多皇帝和大臣的头等大事,道教由此兴盛。老子也被奉为教主,称“太上老君”。

  《老子》一书是他思想的主要体现。他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2一代名君李世民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李世民早年随父起兵反隋,战功赫赫,先后镇压和收服窦建德、刘黑闼、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太子李建成很忌妒他,联合另一个弟弟李元吉设计陷害他。

  李世民得知后,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诛戮两人的亲眷、僚属多人,事后还迫使高祖李渊交出皇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善于纳谏,他有一个名臣叫魏征,经常直言进谏,即使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让。魏征死后,太宗痛哭着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太宗举贤任能、量才录用,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贞观之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文化,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去长安向皇室求婚,唐太宗为汉藏两族友谊着想,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后,汉藏交流频繁,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年轻的时候,李白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25岁时他出外远游,在长安遇到当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两人一见如故。贺知章特别欣赏李白的诗,据说他读到《蜀道难》和《乌栖曲》时,欣喜若狂,认为这样的诗可以泣鬼神,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贺知章对李白瑰丽的诗歌和飘逸脱俗的丰采感到十分惊异,戏言:“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后来就有人称李白为“谪仙”。

  李白嗜酒如命,不拘小节。他在沉醉时撰写的诗歌,尤见神采,并且能与没有喝酒的人议论政事,见解精辟,毫无差错,人不能及。当时的人称李白为“醉圣”。

  天宝初年,李白得唐玄宗赏识,玄宗常令他撰写诏书、文诰。当时正是十月,天气寒冷,笔被冻住不能书写。唐玄宗下令宫女服侍在李白身旁,拿起笔用嘴呵气解冻,然后供李白使用,称“美人呵笔”。

  4皇帝词人李煜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五代时南唐国主,著名词人,世称李后主。

  李煜不仅擅长诗文、音乐,而且书法极佳,写字用颤笔作扭曲之状,十分遒劲,状如寒松霜竹,取名为“金错刀”。他精于鉴赏,最不喜唐颜真卿书,说颜书有佳笔而无佳作,得王羲之之筋而失于粗鲁,如叉脚田舍汉(庄稼汉)。

  李煜以词著称于世,却因词惹祸身死。宋军攻破南唐,李煜被俘。他常以泪洗面,词曲中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绪。一次,他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听说后大怒,用毒酒把李煜毒死。

  5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出身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后参加高迎祥的起义军,作战勇猛,被称为“闯将”。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0年,李自成根据部将李岩的策略,针对中原灾荒严重、河南耕地大半被明朝宗室贵族占有、广大农民不得温饱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民众纷纷投奔起义军,部队迅速发展到上百万人。第二年,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以王府和富户的钱粮救济饥民,百姓唱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夹道欢迎李自成的军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但起义军领袖犯了骄傲享乐的错误,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吴三桂盛怒之下,引清兵入关,后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说。起义军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节节败退,李自成在湖北通县九宫山兵败被杀。

不清楚啊 自己去查查

http://wwwlswcc/

http://wwwleenetcn/lsylasp

〖李姓家谱〗

2056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清)李东元等继修

清光绪六年(1880)修民国十六年(1927)成都

湖广馆衔大同印刷局铅印本 一册

南京大学 四川重庆市图

注:该族散居湖南、四川等地。

2057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8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长申重修

清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 一册

北图(三部)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该族原棣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9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刻本并附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隶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补辑钞本记事至清咸丰十年。

2060全国李氏族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 正白旗。

2061北京宛平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文杞重惨

清道光六年(1826)钞本 六册

科图

2062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宝晋纂修 李钟瑨校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延古堂李氏铅印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美国

注:附清李京琦撰《延古斋诗存》一卷。

2063河北汉县汉邑李氏族谱四卷

(清)李惠苍等续修

清同洽十二年(1873)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64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

(民国)李维祺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二册

河北大学

2065河北卢龙李氏家谱二卷首一卷

(清)李廷桢 李国钦等创修

胶卷复制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河北卢龙县文

2066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券

(清)李畿屏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二册

科图

2067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民国)李士伟修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2068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坦安 李子炎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2069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源重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70河北青县李氏家谱

清光绪十二年(1886)钞本 四册

河北青县王镇店乡北张庄

2071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鸿文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钞本 一册

南开大学

2072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清钞本

辽宁图

注:记事至清光绪二十八年。

2073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

(清)李树道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氏钞本

辽宁图

2074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桐文 李桐蔚等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交河马连坦睦堂铅印本

三册

北图(共四部) 历博 科图(二部) 历史

所、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天津图 南开

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辽宁图 辽宁大

连市图 吉林大学(二部) 日本 美国

注:李辉、李希莲创修於清乾隆三十八年

2075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

(民国)李俪洲等修

民国四年(1915)太原撷华石印局石印本 四册

美国

2076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守和等修

清道光七年(1827)钞本 一册

美国

2077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

(清)李念达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尊制堂刊本 二册

美国

注:又名《李庄简公家谱》。

2078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逢纶等增修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 四册

北图

2079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

辽宁图

2080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

(清)李树德重修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2081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写本 四册

美国

2082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书签题《长白李氏家谱传》。

2083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四卷

清光绪七年(1881)钞本 六册

美国

2084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

(民国)李鸿翥续修

民国八年(1919)秩伦堂刻本 五册

吉林大学 美国

2085上海李氏家乘一册

(民国)李曾耀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上海市文管

2086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李植民 李植纯等六修

民国十年(1921)木活字本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南京图 日本

美国

2087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李祖佑 李树则等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0)石印本 四册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z088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

(清)李增孝纂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2089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

(清)李怡廷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活字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无锡、镇江等地。

2090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

(清)王薇堂等修

清同治元年(1862)载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091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嘉谋初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赐廉堂刊本

科图 日本 美国

2092江苏溧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永言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太尉庄(存卷16)

2093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民国间稿本

南京博

z094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民国)李忠亮 李忠预纂

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江苏丰县责娄乡大王娄村

z095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卷

(民国)李盘纂

民国问纂修本 十六册

江苏丰县刘工娄乡王平娄村

2096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不分卷

附考述一卷

(民国)中国营造学社编辑

民国间印本 一册

历史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学(二部)苏州大学 中山大学

宁夏大学 美国

2097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

(清)李金台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8江窦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李岳恺纂

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9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

(民国)李德森等修

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本 八册

上图

2100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

(民国)李明富等重修 馀步云刊订

民国十二年(1923)刊本 四册

吉林大学

2101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祚康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立德堂石印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2102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卷

活字本

江苏泰兴县中华街一号(存卷4、6)

2103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李道源述 李思聪 李竹溪等修

注:一名《李氏族谱》。李维桢首修於明万历间。

2104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箴编辑

云南图

2105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清)李云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古春堂刻 光绪三年(1877)

印本 十册

人民大学

2106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清)李道鹏 李冰鉴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江苏南通博

注:李文科首修于清康熙三十二年。

2107江苏如皋西乡李氏族谱十二卷

(清)赵冰 李松楼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赵冰陇西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李氏家乘》。李文若、李松岭等首修於

清嘉庆四年。

2108江苏镇江京口倪庄李氏重具备宗谱年表八卷

(清)李家勋 李汝宽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八册

湖北图

2109江苏镇江京江李氏宗谱二卷

(清)李士鏻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 睦堂活字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江苏镇江博

日本 美国

2110江苏镇江李氏支谱四卷

(清)李宝熔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敦本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111江苏镇江京口李氏七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世系图二卷附山门派八卷唐冈派八卷

(民国)李世勋等纂

民国四年(19l5)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江苏镇江博 美国

注:李一阳创修於明万历四年。

2112江苏镇江京江李氏族四卷

(民国)李福翔续编

民国十四年(1925)培元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市图

注:清道光十七年(1837)李署等创修。

2113江苏丹徒新篡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承霖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历史所

2114江苏丹徒新篡李氏续谱二卷

(清)李慎观 李寿筠篡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善庆堂活字本

历史所

注:附《新纂李氏宗谱》四卷后。

2115江苏丹徙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

(清)李镛金续修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2116江苏丹徙陶裔李氏族谱二卷

(民国)李永师等修

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 二册

美国

2117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

(民国)李培英编修

民国六年(1917)本立堂刻本

南开大学 苏州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此为三

修。

2118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

(民国)李恭良 李锡纯等九修

民国十四年(1925)介祉堂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2119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

(清)李发忠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萼辉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2120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卷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松卜乡肇庄(存卷1-5、7-16)

2121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

(民国)李正瑾 李允垚等新修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辽宁图

注:李文钦著首修於明天启元年。

2122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

(清)李新畲等修

清咸丰四年(1854)活字本

美国

2123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

(清)李翼清 李麟图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24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

卷末一卷

(民国)李庭鸿修

民国元年(1912)李氏垂裕堂活字本 十二册

江苏省档(一部存卷5,一部存卷16-18)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2125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希白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源远堂活宇本 十二册

北图

2126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

一卷末一卷

(民国)李达刚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衍庆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2127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翼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8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育增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9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李瑞陀 李林宝等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天叙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2130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

(清)李传明主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衍庆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注:李昂等始修於明弘治初。

2l31江苏武进石桥李氏宗谱六卷

(民国)李金大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陇西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2132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

(清)李兆庆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吉林大学(存五册)

2133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锡奎 李洞等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34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

(清)李廷荣缜

清光绪十三年(1887)雍穆堂活字本 四十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为一百八十八卷首四

卷) 江苏兴化县图(不全) 美国

2135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

(民国)李惕平修 李康复纂

民国三十八年(1949)雍穆韦排印本 二十四册

南开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崇桢问,此为十修。

2136江苏江阴李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李继钦重修

民国元年(1911)油印本 四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2137江苏江阴长寿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夏季良等修

民国六年(1917)思敬堂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138江苏苏州李氏宗谱□□卷

(清)李兆勋纂

清道光十二年李兆勋刻本

江苏苏州市圆(存世系一卷)

清李复昌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存世系一卷)

2139江苏苏州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毓金补修

美国

2140江苏吴县李氏家谱八卷

(清)李沅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本 四册

2141江苏吴县华氏宗谱不分卷

(清)同治十二年(1873)写本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纶恩堂廷芳公下应明公脉支谱》。

2142江苏常熟李氏茂臣公支支谱一卷

(民国)李宗浩辑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卷端、版心作《常熟李氏支谱》。

2143江苏昆昆迁昆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缃等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 八册

科图(二部) 美国

2l44江苏昆山增修迁昆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湘辑 李传元酒辑

民国九年(1920)崇俭堂补刻本 八册

浙江嘉兴市图

2145浙江三江李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李可愚续修

清道光十年(1830)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上海图 天一阁(存卷1、

3一11、1316、卷末)

美国

注:三江指姚江、蕙江、甬江。

2146浙江三江李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李广铨 李挺枝等续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馀

姚梨洲文献馆 日本 美国

2147浙江三江李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李顺林 李储强等纂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北图 天一阁

2148浙江杭州李氏纯笃云重修祠谱□□卷

浙江杭州市斩王路八号(存一卷)

2l49浙江萧山道源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士奎等重修

2150浙江萧山道源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元英等修

清道光八年(1828)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注:一名《萧山石板衢李氏宗谱》。

2l51浙江淳安严遂慈峰李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李应梁 李见丰等纂修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木刻本 八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二部)

2152浙江宁波砌衔李氏族谱考不分卷

清鄮峰草堂钞 一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乾隆问。

2153浙江宁波砌街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清)李恭廉 李厚泽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卷1一4、21一30)

2154浙江宁波迎恩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李繸汉 李炳瑺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函道堂木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天一阁

2155浙江鄞县王家桥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王锦瀚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叙堂钞本 一册

天一阁

2156浙江鄞县四明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锡汝等重修 王棣辑

清光绪十三年(1887)介石堂钞本 三册

北图 河北大学

2157浙江鄞县四明李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李庚光重修

民国九年(1920)介石堂刻本 三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间,此为三修。

2158浙江鄞县三桥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张诲斋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2l59浙江鄞县三桥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蔡和铿胡德坊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崇礼堂木活字本十册

河北大学 天一阁

2160浙江鄞县石乳桥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嘉楣纂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2161浙江鄞县石乳桥李氏宗谱四卷

(民国)李嘉楣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2162浙江鄞县鄞东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王怀忠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绳武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2163浙江鄞县鄞东圆 李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陈宪曾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鸣凤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卷1、5、末)

2164浙江鄞县四明汤山李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石鸿泰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绳武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2165浙江鄞县鄞南李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陈宪曾 李朝佐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承惠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卷1、3-5)

2166浙江慈溪李民宗谱十七卷末一卷

分类:  草堂话谱

晚清十帅家谱(二)

励双杰

第二部,勉帅李兴锐《浏东六碓李氏家谱》

湖南浏阳《浏东六碓李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光绪二十七年部香堂木活字本,李兴灿等纂修,十二册。

勉帅李兴锐,有资料这样介绍:李兴锐(1827-1904),字勉林。湖南浏阳人。早年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1870年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与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修筑沿江炮台。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1900年擢江西巡抚,浚治鄱阳湖,导水人江,整顿厘捐,创设农工商局等。1902年诏行“新政”,他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等。1903年署闽浙总督,次年任两江总督,旋病卒,谥勤恪。

从这里看,“勉林”是他的字,再查,连《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都说他“字勉林”,但家谱世系记载:“兴锐,字晋初,号勉林”,应是号而并非字。修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时,李兴锐尚在世,他在首序中说:“道光甲午始叙次宗谱,勒为成书,爰议嗣后每阅三十年重一修定,今又其时也。兴锐方驰驱王命,未获躬与其役”,是没有参与这次修谱,但他又说:“昨庚子冬,兴锐奉巡抚江西之命,取道里门,展修祀事”,说明在修谱的前一年,他回过一次家,参与了家族的祭祀,家族中总不至于连他的字、号都会搞错,象这样一个光祖耀宗的人物,家族是没有理由不慎重的。所以说,仅这一点,也可显示这部家谱的那么一点重要来,现正在重修《清史》,《浏阳六碓李氏家谱》略可补前人所误。

李兴锐元配萧氏,继配马氏、姚氏,但只有元配萧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昌濬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同乡、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刘人熙的儿子刘瑞浺。

说到李兴锐,顺便还可以再说一下同族的李鸿球。李鸿球虽与李兴锐同族,却已在五服之外,从辈份上排,李鸿球是李兴锐的孙辈,生于光绪二十五年,修谱之时,虚岁三岁。

李鸿球,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剑花楼。早年习经济,好收藏。去台湾前曾在北平、汉口、郑州、上海等地供职于银行及信托公司,任经理等职。后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任董事长。曾居欧洲数年。著有《天涯浪迹记》、海棠书屋力学杂录/诗存》《董其昌书画年谱》、《古钱今话》、《古印综述》、《剑花楼书画录/古钱币/古印鉥/古铜镜》、《中国古兵器》、《吴佩孚年谱》等。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介绍该馆藏品时说:“本馆藏有中国历代钱币甚丰,计自上古原贝、骨贝、铜贝、刀币、布币、圜钱、纸钞、银锭、元宝、银洋、铜币共三万余件。其来源有各界人士捐赠者,有向收藏家价购者,政府拨交拨赠者,而民国八十三年本馆价购李鸿球先生遗藏古钱一七八三件,使本馆钱币收藏更趋完整,成为中国钱币收藏之重镇,而侪名于世界搜藏中国钱币最富的博物馆之一。本馆所藏古代钱币之中,有周代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即为原李鸿球先生收藏中之精品。其形制为耸肩、尖足、圆档;此布币的首部有銎,是为空首。此件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是典型的春秋时代布币,属于大型布钱,形制完美,造型古朴,极具苍浑之美。”可见李鸿球藏品不但丰富,而且质量极高!

李鸿球去台湾后曾在“民国六十年”编印《旅台六碓李氏承先启后册》平装一册,台湾家谱收藏家廖庆六先生的“万万斋”有藏。这册名为《承先启后册》的家谱我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不是根据旧家谱续编的。以我的猜想,当年李鸿球匆匆忙忙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带上家谱的可能性比较小,待大局已定,至1971年以前,再要想得到一部家族的老家谱,几乎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这个迷,以后有机会得请廖庆六先生来破了。

相比之下,咱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大陆人那可是太幸福啦。别跟我抬杠啊,我也知道1971年前后上下左右大陆人民提起家谱是谈虎色变的。可我在2003年的1月25日还是得到了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这一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31日,也就说,再过六天就要过年,给我送谱来的湖南浏阳老黄,雄纠纠气昂昂的背来五部家谱共一百零几册,结好账我要送他走,却发现火车票、汽车票啥的都是爆满,买不到了,飞到长沙的飞机票倒还有,可老黄不干,说我这次的利润也就够一张机票钱,总不能白干吧?既然到了你的地盘,你得给我想办法,可不能不管我。讹上我了。我没办法,只好四处打听,恰好有一个搞运输的朋友手下还有一个司机要到湖南醴陵送一趟货,醴陵跟浏阳不远,最后老黄是跟着那货车走的。老黄回到家,打来电话千恩万谢,说你那朋友不但白让我坐车,路上的伙食都是他招呼的,没要我钱,你得代我谢谢他。敢尽这次是净收入净利润,瞧把老黄乐的。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0 页: 李兴锐,字勉林,浏阳人,素治湘军军需,廉勤为曾国藩所赏,洊授知府,奏调直隶差遗。勉之为循吏,后赞日本使事,擢道台,历桂、赣等省藩皋。庚子擢赣,擢移粤、晋、闽督,卒于两江任。兴锐当官无赫赫名,而直实,每奉命按事,未尝代同官复掩。能饮,日尽百觞,予尝问以变法利弊,兴锐曰,此官此人变,犹不变也。至今尚思其言。

第三部,颂帅卞宝第《江都卞氏族谱》

江苏扬州、仪征《江都卞氏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清道光十年庚寅木活字本,春田、泰徵等重修,今缺卷首一、卷四,存二十八册。

“卞”姓的家谱比较少见,2007年孔网曾出现过一部三十八册的近年新修江阴《卞氏》,原四函,因为少了二个函套,被我以较廉的价格买到。这事被江苏江阴的一位家谱收藏家知道,以为我是经过我的江苏朋友阿风才搞到手的,打电话责备阿风“人家卖国你卖省”,几乎把阿风气得吐血。这话说得极有杀伤力,基本达到了柔道红带、围棋七段的功力,但他没想过孔网是天下人的孔网,人人都可以参与,用不着别人帮忙。何况出省又非出国,既然流到了市场,只要还在中华大地上,谁藏都一样。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收藏近几年新修的家谱的,但也有例外,其中之一是稀见姓的家谱,如果碰上也偶尔笑纳一、二部。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卞氏谱》入藏,得这一部江阴《卞氏》,也是聊胜于无罢了。后来才意识到江阴《卞氏》只是个先声,没多少日子,就在南京文庙得到了这部缺了二册的道光十年《江都卞氏族谱》。

上海图书馆有此本递修的同治十三年、光绪元年、光绪二十五年三部,其中光绪二十五年本有四十二册,其目录如下:“卷首一、二载忠贞世纂、卷首三初辑谱牒、卷首四徵述录,卷一荣赠录(诰命、旌奖、题赠),卷二规范录(条约、宗规、格言、宗法、宗训、家训等),卷三源流录,卷四祠墓录,卷五继美录(修谱旧序、旧例、义例、凡例、历修总目、杂记、书札、书後、後跋),卷六显著录,卷七世德录(列祖传赞铭状),卷八清芬录(贞孝节烈),卷九里居录(迁徙侨寄),卷十世守录(发祥录、衍庆录、归化录等),卷十一同宗纪略,卷十二高淳、丹徒、阳湖三族纪略,卷十三至二十七世系表。”

我所藏谱因缺卷首一,已无目录。此本所存卷首二为“忠贞世纂续编”,可知卷首一即为“忠贞世纂”;卷一与卷三合装一册,而卷二有二册,我所藏本卷三为“规范录”,卷二才为“源流录”,可知光绪本与此道光本的卷二、卷三内容对调;卷四“祠墓录”缺。余除卷数不同,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略有增删而已。

颂帅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咸丰辛亥举人。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闽浙巡抚、湖广、闽浙总督等职。《清史稿》说卞宝第“有威重,不为小谨,驺从甚盛,所至诛锄奸滑,扶植良愿,民尤感之”。有“公敬历内外,管领封疆,关于国计民生,先后政迹,昭垂国史”之名。在官廉俸外一无所受,人莫敢干以私。为地方兴学兴利。著有《方岳采风录》、《闽浙猷轩录》各一卷,《抚湘公牍》四卷,《疏稿》十二卷。今卞宝第故居犹存。

卞宝第生于道光四年,道光十年本谱纂修之时,他还不过七岁,详卷二十三中关于他的世系记载极简:“宝第,行尊,光河次子,字 ,生道光甲申十一月初九日午时。聘高氏”,唯一有价格的信息是已经给他定下了娃娃亲。而他父亲卞士云的世系记载就较详:“士云,行贤,原名荣贤,新盘公子,仪封公孙,时敏公曾孙(此亦为本家谱特色之一,从曾祖、祖、父记起,其它族人亦如此),字光河,号季青,生乾隆戊申五月十三日未时,道光癸未科进士,诰授奉直大夫,山东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戊子科四川典试副使,前翰林院庶吉士。配吴氏,生乾隆辛亥九月廿四日申时,诰封宜人,例晋封恭人。生二子:宝书、宝第”。卞士云虽没有参与修谱,但谱中关于他的文篇收录了不少,仅在卷五《继美录》,就有《松泉寄光河书》及《光河覆松泉书》。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卞孝萱先生也是这于这个卞氏家族,他在邵文实《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卞孝萱教授访谈录》中说:“我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家世渊源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卞氏于东晋时避乱南迁,传承过程中,代有名人。远的不说,清末扬州卞氏就有‘两世开府’之称。两世指我的族祖卞士云、卞宝第两代。”只是修谱之时,他远未出世,谱中自是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不过,他曾利用光绪二十五年修本《江都卞氏族谱》做过一些研究,他说:“我还写过一篇《利用〈卞氏族谱〉解读〈黄侃日记〉——家族文化个案研究之一》……我据光绪二十五年己亥重修《江都卞氏族谱》,先编制仪征卞氏四世主要成员简表,继据族谱考出静仪之夫、卞宝第第三子卞绥昌生平,知其与静仪同年,二十二岁卒;静仪乃四川永宁道黄云鹄女。研究黄侃及读其《日记》者,多为文史后辈,对于《日记》中频繁出现而不治国学的卞昌、卞缙昌(女)、卞斌孙、卞孙、卞寿孙等人,感到茫然,我利用《卞氏族谱》,解答了人们心存已久的疑惑。”

现在想来,还有一桩极巧合的事,那天我刚到南京文庙,就接到了江苏常州家谱收藏家朱炳国先生的电话,他说已跟卞(孝萱)老通过电话,卞老同意给他主编的《家谱与地方文化》再写篇文章,言下极为开心。我才挂了电话,就看到摆在地摊上的这部《江都卞氏族谱》,因为缺了二册,摊主底气不足,并没有开出高价,稍一还价即就成交。文庙我去过也就三、四次,没买到过一部家谱,只有这一次,才把颂帅、卞教授家族的家谱捧了来,有时候想想,凡事皆有定数,不是你的,强求都是无用;是你的,她就会在那个地方等着你,别人想带都带不走。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7 页: 卞宝第,字颂臣,扬州人,以翰林御史外任监司,擢疆圻,终于闽浙总督任。宝第强毅,官台谏日,强击不避贵要。及为疆吏,颇偏听执拗,有谮建宁令者,谓其衰颓,属藩司易人,藩司谓令方壮,人言弗足信,不纳,以履历陈览曰,是必捏书者,竟撤之。及至省投谒,则一翩翩一少年。宝第大慙沮,而卒假他事劾罢之,其横若此。故人称之曰“卡(当为‘卞’字误)牛”。颇嫉李鸿章,遇海防事,辄云,此合肥老儿言,何足道。

分享:

广东四会岗咀李、桥下李、江西南昌霞庄李、都是李世民第八子李贞(越王)后人!族谱上有详细记载!从到广东广州(古番禺、又名趾州)到迁到四会开基再到民国三十二年都有记载!有上千年的族谱记载!!广东四会岗咀李旧族谱记载宗祠的对联!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听说广宁古水李氏祠堂也有这对联!还有(祠分两省发凤翔衍绥水派南昌本本源源世建蒸尝联一脉、祀合众房来井郁连鹜冈通新路跄跄济济堂开血食纪三宗)广东四会岗咀李春秋祭联

历史评价

太常:故越王贞,往者愿匡宗社,夙怀诛吕之谋;乃心王国,用击非刘之议。以兹获戾,上悼圣心。谨按谥法‘死不忘君曰敬’,请谥曰敬。[6]

李隆基:故蔡州刺史、越王贞,执心不回,临事能断。粤自藩国,勤于王家。弘道(683年)之后,宝图将缺,怀刘章之辅汉,追郑武(郑武公)之翊周。遂能奋不顾身,率先唱义。虽英谋未克,而忠节居多。[6]

刘昫: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祐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6]

宋祁:贞善骑射,涉文史,有吏干,为宗室材王。[7]

《唐故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敬王墓志铭》:黄云萧索,紫气氤氲。发祥降祉,吐曜腾文。于万斯年,必百代祀。永锡尔类,钦哉不已。克岐克嶷,知微知章。褰帷受委,仁声孔敭。历数遘屯,宗枝靡讬。翻然凤举,奋矣龙作。风飞电扫,欱野喷山。丘陵反复,轮毂朱殷。天命匪忱,不利攸往。僵仆大憝,沈潜朽壤。申冤复祉,爰洎我朝。潜灵秘景,陟降云霄。旌旆逶迟,笳箫断绝。草冷烟覆,松寒雾结。鸡鸣泉路,犬吠云中。庶神仙之可讬,播金石于无穷。[8]

死后复爵

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复位,敬晖等奏李冲父子死于社稷,请复爵土,唐中宗恢复了李贞的李姓和族籍,但恢复爵位遭到了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的反对。

开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并指派许王李素节之子李琳嗣越王位。琳薨,爵不传。李贞最幼子李珍子的后代流岭南,数世不能归。开成年间,后代孙女女道士李元真带着四世灵柩北还,求祔越王的坟墓。唐文宗诏嘉悯,敕宗正寺、京兆府为访其兆,非陪陵者听葬。

太平天国起义后的李氏家谱

楼主有可能是太平天国起义者的后人?!天啊,久仰久仰~李自成被清兵打败后下落何处?似乎早有定论,又似乎仍是一桩历史悬案。说早有定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